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设计 练习题

教学设计 练习题

教学设计   练习题
教学设计   练习题

《教学设计》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包括(A)

A. 哲学

B.教学理论

C.传播学

D.心理学

2.下列哪个行为属于学习(B)

A.非洲野牛出生后,立即试着站立,然后走路

B. 小学生用正确的词造句

C.一周岁的婴儿看到陌生人哭泣

D.婴儿吃奶的吸吮动作

3.下列项中,哪项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D)

A.符号学习

B.事实性知识学习

C.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学习

D.概念学习

4.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教学媒体(C)

A.教科书

B.教学幻灯

C.教师手势

D.Authorware课件

5.用Word制作一份送给妈妈的生日贺卡并邮发,属于哪类学习?(B)

A.言语信息

B.态度

C.概念学习

D.认知策略

6.六岁半幼儿学会背诵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属于哪类学习?(A)

A.言语信息

B.动作技能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

7.小学生张蕊能说出“一星期有七天”,属于哪类学习?(C)

A.辨别

B.动作技能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

8.用Word制作一份送给妈妈的生日贺卡并邮发,属于哪类学习?(B)

A.言语信息

B. 态度

C. 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9.给予大小不同的圆锥题图形,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属于哪类学习?(C)

A.态度

B.动作技能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

10.下列项中,那些项属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D)

A.概念学习

B.规则学习

C.动作技能学习

D. 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学习

11.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是由谁提出的(B)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 维特罗克

D.加涅

12.通过学习,初中生能完成我国各省(区)与省(区)政府所在地的配对。如“吉林—长春”,“青海—西宁”,这属于哪类学习?(A)

A.言语信息

B.动作技能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

13.横穿马路时,按红绿灯标志走斑马线,属于哪类学习?(C)

A.态度

B.动作技能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

14.陈述记叙文一般应包括的五个要素,属于哪类学习?(A)

A.言语信息

B.动作技能

C.态度

D.认知策略

15.阅读一篇五百字左右的课文,划出重点,并用3—5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论点,属于哪类学习?(D)

A.态度

B.动作技能

C. 认知策略

D.智慧技能

16.生成学习的理论与技术是由谁提出的(B)

A. 布鲁纳

B. 维特罗克

C.弗拉维尔

D. 加涅

17.初中学生胡锴每天晚饭后自觉做作业,做完后即上网玩游戏。属于哪类学习?(C)A.言语信息 B.动作技能 C.态度 D.认知策略

18.下列项中,哪项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D)

A.符号学习

B.事实性知识学习

C.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学习

D.概念学习

19.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教学媒体(C)

A.教科书

B.教学幻灯

C.教师手势

D.Authorware课件

20.阅读一篇五百字左右的课文,划出重点,并用3—5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论点,属于哪类学习?(C)

A.态度

B.动作技能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

二、填空题

1.按教材中对学习结果的概念层次分析,言语信息包括符号、事实和有组织的知识三类。2.认知策略可以分为支持信息加工的具体策略和高级元认知监控策略。

3.奥苏伯尔提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三个成分构成的。

4.班杜拉认为态度、价值和行为习惯等的学习是个人因素(P)、环境因素(E)、和行为因素(B)三组因素的相互作用。

5.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共分为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6.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表征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7.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研究活动有两种主要形式:课题研究、项目或活动设计。8.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教学目标类型、学生的特点、媒体的物理特性、学习情境等。

9.威纳的认知动机归因论认为:对成败的原因可用三个维度分类: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维度。

1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对教师的定型期望、教师的人格结构、教师的影响力、教师的学生观、班级集体的规模和性质。

11.加涅将智慧技能划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个层次类别。

12.动作技能的学习包括认知、动作联系形成、动作执行自动化三个阶段。

13.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理论认为,生成学习包括四个主要成分:即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

14.加涅从学习的角度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素质分为三类: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后天习得的素质、和个体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素质。

15.下位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派生类属学习、一种叫相关类属学习。

16.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三个最基本的阶段17.动机具有两种功能:唤醒与维持功能、指向功能。

18.ARCS模型,是由科勒提出的关于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模型,其中A指;注意、R 指:贴切性、C指:自信心、S代表:满足。

19.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对教师的定型期望、教师的人格结构、教师的影响力、教师的学生观、班级集体的规模和性质。

20.林格伦根据纪律形成的原因,将课堂纪律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四种类型。

21.按教材中对学习结果的概念层次分析,言语信息包括符号、事实和有组织的知识三类。22.奥苏伯尔提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三个成分构成的。

23.班杜拉认为态度、价值和行为习惯等的学习是个人因素(P)、环境因素(E)、和行为因素(B)三组因素的相互作用。

2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共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25.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表征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6.加涅认为,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三种成分构成。

27.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教学目标类型、学生的特点、媒体的物理特性、学习情境等

28.下位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派生类属学习、一种叫相关类属学习。

29.威纳的认知动机归因论认为:对成败的原因可用三个维度分类: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维度。

3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对教师的定型期望、教师的人格结构、教师的影响力、教师的学生观、班级集体的规模和性质。

31.加涅将智慧技能划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个层次类别。

32.动作技能的学习包括认知、动作联系形成、动作执行自动化三个阶段。

33.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理论认为,生成学习包括四个主要成分:即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

34.加涅从学习的角度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素质分为三类: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后天习得的素质、和个体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素质。

35.下位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派生类属学习、一种叫相关类属学习。

36.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三个最基本的阶段。37.林格伦根据纪律形成的原因,将课堂纪律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的纪律四种类型。

38.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学习情境、学生的特点、媒体的物理特性等。39.动机具有两种功能:唤醒与维持功能、指向功能。

40.加涅认为,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三种成分构成。

三、判断题

1.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

2.通过例子归纳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学习属于发现学习。(√)

3.规则的学习只能通过发现的形式进行。(×)

4.认知策略是可教的。(√)

5.智慧技能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重复练习。(×)

6.学习哲学取向的教学论能快速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成长。(×)

7.智商不易受教育影响。(√)

8.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系,能有效地完成导学与导教的功能。(×)

9.对于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情感目标在课堂上也一定要展现。(×)

10.任何学习都以学习者有意识的注意为先决条件。(×)

11.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是学科内容体系。(×)

12.高级规则的学习只能通过问题解决学习。(√)

13.焦虑水平越低越有利于学习。(×)

14.认知策略的学习与具体学科领域知识无关。(×)

15.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的观点不符合学习和教学规律。(×)

16.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17.科学教学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18.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系,所用标准是测量学的。(×)

19.进行任务分析的首要条件是将教学目标陈述的具体,可观测。(√)

20.具体性概念的关键特征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

21.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是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需要。(√)22.通过直接下定义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的学习属于接受学习。(√)23.高级规则的学习只能通过发现的形式进行。(×)24.研究性学习一定也是探究性学习。(√)25.认知策略的学习与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的学习无关。(×)26.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的观点能对教学实践提供启发意义。(×)27.科学教学论认为:“学有定律,教有优法”。(√)28.对于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一般而言,分散呈现比集中呈现更好。(√)29.任务分析的终点是学生的起点能力。(√)30.具体性概念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上位学习。(√)31.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以学习者有意识的注意为先决条件。(√)32.通过直接下定义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的学习属于发现学习。(×)33.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主体不能是教师本人。(×)34.动机决定新的学习能否发生。(×)35.情绪唤醒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学习。(×)36.规则的接受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进行学习的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可以用于同化该规则的知识结构。(√)

37.动作技能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变式练习。(×)38.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的观点能具体指导教学实践。(×)39.人们从长时记忆中识别和提取先前习得的概念的速度与智力有明显相关。(√)40.对于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一般而言,分散呈现比集中呈现更好。(√)

四、名词解释题

1.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其所在团体的常模加以比较,以确定该生在团体中的位置。

2.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课时或由若干课时构成的教学课题的目标分,它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调节和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一套程序或步骤。

4.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5.作业目标:作业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用可以观察的行为陈述的具体教学目标。

6.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的组合模式,它使教师有条不紊的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主要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教学过程的规划等。

7.图式:存在于我们头脑内部,用来描述一类事物(人、客体、事件)的共同特征的“表格”就是图式。

8.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9.自我图式:是个体对自身的看法,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效能的信念和自我价值观等。10.任务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后,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层次关系进行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依据。(每点2分)

11.上位学习: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

一个概括和抽象水平更高的命题或概念,便产生了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1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虽然也要让学生做题、打分,但其目的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而是为了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有关信息,以便据此修改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13.认知策略:指运用规则调控自己的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

14.下位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类属关系,又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

15.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课时或由若干课时构成的教学课题的目标,它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16.总结性评价;总结性是在教学之后实施,其目的是对学生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作最终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用来说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可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

五、简答题

1.精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要点)精加工策略是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前者是补充、扩充原有材料,后者提的是原有材料的共同特征。

2.阐释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要点)1)、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3)、意义习得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和发现,但学校教育中接受学习是最主要形式。

4)、认知组织的原则,在纵向上,是从一般到个别不但分化;横向上,使融会贯通。5)、在有意义学习中,原有认知结构和动机是推动新的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但两者起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

3.简述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的教学目标观.

答:(要点)1)、学校教学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特殊实践活动。目标决定教学内容、过程、方式方法以及测量与评价。

2)、教学目标必须以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界定。

3)、为了指导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实施,必须依据合理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结果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是紧密联系的。

4.描述任务分析的基本步骤.

答:(要点)1)、确定学生的原有基础;

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出现顺序;

3)、分析支持性条件。

5.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要点)1)、教师的领导方式。 2)、教师的移情。

3)、教师对学生的期望。4)、教师的焦虑。

6.阐释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答:(要点)1)、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即对人类来说是有意义的。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相应知识。

3)、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动机,即能主动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使新材料的潜在意义转化为他个体的心理意义。

7.阐述维特罗克认为生成学习有哪几个主要成分,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要点)生成学习包括四个主要成份,即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

生成指形成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

动机指积极生成这两种联系的愿望,并且把生成联系的成效归因于自己努力的程度;

注意是指引生成过程的方向因素,它使生成过程指向有关的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和经验;

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包括已有的概念、反省认知、抽象知识和具体经验。

8.简述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功能.

答:(要点)1)、指导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2)、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3)、指导学生学习。

9.阐释任务分析的内容.

答:(要点)1)、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以及其他支持性条件;

3)、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的起点状态。

10.阐释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答:(要点)1)、形成尊师爱生、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和互帮互学、和睦相处的学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学任务。

2)、培养良好的课堂风气,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课堂规范。

3)、明确群体目标,促进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增强群体内聚力。

4)、正确处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促进班集体结构的完善。

11.精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要点)精加工策略是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

前者是补充、扩充原有材料,后者提的是原有材料的共同特征。

12.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要点)榜样展现的事件→集中注意→保持从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复现习得的行为→在动机作用下重复已习得的行为。

13.马杰提出的行为目标的理论与技术认为,一个好的行为目标应具有哪几个要素?

答:(要点)1)、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

2)、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3)、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14.对具体概念的教学,教师应提供哪些教学事件?

答:(要点)1)、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概念的例子。

2)、同时呈现概念的正例与反例。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正例的共同本质特征。

4)、为概念的练习提供情境与反馈。

15.阐释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

答:(要点)1)、当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情境时,通过课堂管理使学生迅速适应课堂情境的变化。

2)、当课堂里出现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紧张时,通过课堂管理缓和与解决各种冲突,形成与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当课堂里出现纪律问题时,在课堂管理中所制定的符合学校规章制度的课堂行为准则有助于协调课堂教学步骤,排除各种干扰,维持课堂纪律。

4)、当课堂里发生问题行为时,通过课堂管理调解学生的过度紧张和焦虑,减轻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健康。

16.在进行规则教学时,教师应如何设计变式练习?

答:(要点)1)、注意变式例子的相对同一与变化;

2)、注意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

3)、注意练习的分散与集中。

17.举例说明什么是图式。

答:(要点)存在于我们头脑内部,用来描述一类事物(人、客体、事件)的共同特征的“表格”就是图式。举例:(略

18.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容易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答:(要点)1)、课堂气氛有可能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致弱作用。

2)、课堂气氛容易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情或动作给学生提供暗示。

3)、课堂气氛还容易导致流行。

19.简述结构良好的问题的特征。

答:(要点)结构良好的问题指提供了解决问题充足的信息,包括可以运用什么规则和概念、求解应该具备什么特点等要求,问题的解法相对确定,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20.阐释良好陈述的目标的标准.

答:(要点)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3)、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4)、教学目标的陈述指明教学目标的分类系统

六、论述题

1.论述现代教学设计的特征.

答:(要点)1)、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

2)、教学设计必须基于有关人类学习的研究;

3)、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

4)、教学要有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设计;

5)、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的影响个人的发展

2.说明加涅区分了哪三种学生素质?其区分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学生素质的区分对教学设计有何意义?

答:(要点)加涅区分了: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后天习得的素质、和个体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素质三种学生素质

三种学生素质区分的依据及其区分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加涅认为:学习者的先天素质:与学习有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是遗传决定的。是不能通过学习或后天教育改变的。

后天习得的素质:能直接受教育影响的学生素质就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这些结果被储存于人类长时记忆中,构成后天习得的性能,也就是我们说的习得的素质。

个体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素质: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并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得的智力和个体在发展中形成的不易受教育影响的特征是与情感有关的特质。

3.描述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基本观点.

答:(要点)1)、中小学生不论学习何种学科,所习得的结果总是可归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中。

2)、每种类型的学习结果的内在性质不同,外在行为表现不同,有效学习的条件也不同。3)、为了使教学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学习研究基础之上,克服教学过程、方法和媒体选择的随意性,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即分析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类型,揭示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4)、根据任务分析的结果导出教学过程(加涅称之为教学事件),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媒体,以及安排相应的师生活动。

5)、对照目标检测学习结果,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并提出修改教学的意见。

4.描述问题解决教学的外部条件.

答:(要点)首先,学习内容必须具备可研究性:

1)、学习的内容必须对学生构成问题,即能够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2)、问题必须有解决的可能性。

3)、问题要具有解决的必要性。

4)、学习内容还必须具备研究的现实性,即有现实的物资、人员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条件。5)、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度”。

其次,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不是讲授。

要形成问题情境,使学习者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教师们要扮演新的角色,充当原认知性的辅导者,帮助学生在问题的界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过程中,理解要提出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并找出可能的解释或解决办法,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不是一个预设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问题界定、假设检验、评价、问题在界定、再次假设检验的过程。

再次,解决问题学习更需要小组协作。尤其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时,受个体的能力和学习资源的限制,学生需要小组协作。

5.描述迪克—凯利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型的各主要环节.

答:(要点)1)、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教学目标;

3)、分析学生和环境;

4)、陈述作业目标;

5)、开发评估工具;

6)、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

7)、发展与选择教学材料;

8)、设计与进行形成性评价;

9)、修正与补救教学;

10)、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修正与补救之后,对教学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6.举例说明学习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

答:(要点)必要条件:即使能目标,是构成高一级能力的组成部分

举例:(略)。

支持性条件:有助于加快或减缓新能力的出现

举例:(略)

7.说明智慧技能与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

答:(要点)动作技能中有认知成分和肌肉协调成分,其学习阶段包括认知、动作联系形成和动作执行自动化三阶段。

虽然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都属于技能,但二者学习过程和条件很不同。

学习的第一阶段,对智慧技能而言是习得概念和规则;对动作技能而言,学生只要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表征。

第二阶段:对于智慧技能来说,是变是练习,对于动作技能来说是将局部的动作联系起来,其练习时重复练习。

第三阶段:对智慧技能来说,是概念和原理的运用,这种运用一般称为迁移,对于动作技能来说是动作技能的执行自动化。

8.描述个体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答:(要点)1)、发现问题。

2)、问题分类和表征。

3)、确定问题的解决策略

4)、执行策略。

5)、评价问题解决的结果

2020精选小学数学教案

2020精选小学数学教案 将学生置于情境教学中,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中,我两种方法并重,并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殊途同归之处。对于类型稍有不同的题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小学数学教案1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十一册94-95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3以及面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体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类比、极限的思想。 3、通过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观察、猜想、验证的实验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公式推导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圆经过无数等分剪拼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且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圆面积的课件,彩色圆形纸片(每小组1个),剪刀(每组2把).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花园里新建了一个圆形花坛,为了让花坛更漂亮,管理员叔叔打算给花坛铺上草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呢?这实际上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面积 二、充分感知,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叫圆的面积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用你喜欢的方式感受一下圆的面积,告诉大家圆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课件显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你认为圆面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转化: 回忆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那么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2、动手尝试探索。 (1)分小组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展示交流并介绍:你拼成了什么图形?在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我们再继续等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小结:随着等分的份数无限增加,可以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你能否根据圆与剪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想出圆的面积公式?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小学数学教案2 ]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使用说明: 1. 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以奇取胜,让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领航者。以问题去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是我在这节课上力求体现的。数学化的情景(几个残缺的三角形)一开始

【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

数学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山东文科数学

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数学 第Ⅰ卷(共60分) 参考公式: 锥体的体积公式:1 3 V Sh = ,其中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球的表面积公式:2 4πS R =,其中R 是球的半径.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满足{}1234M a a a a ?,,,,且{}{}12312M a a a a a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2.设z 的共轭复数是z ,若4z z +=,8z z =,则z z 等于( ) A .i B .i - C .1± D .i ± 3.函数π πln cos 2 2y x x ??=- << ???的图象是( ) 4.给出命题:若函数()y f x =是幂函数,则函数()y f x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3 B .2 C .1 D .0 5.设函数2 211()21x x f x x x x ?-?=?+->??, ,,, ≤则 1(2)f f ?? ??? 的值为( ) A .1516 B .2716 - C .89 D .18 6.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 x x A . B . C . D . 俯视图 正(主) 视图 侧(左) 视图

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9π B .10π C .11π D .12π 7.不等式 2 5 2(1)x x +-≥的解集是( ) A .132? ?-???? , B .132??-???? , C .(]11132?????? , , D .(]11132?? -???? , , 8.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向 量 1)(cos sin )A A =-=,,m n .若⊥m n ,且cos cos sin a B b A c C +=,则角A B ,的大小分别为( ) A .ππ 63 , B . 2ππ36 , C .ππ36 , D .ππ33 , 9. ( ) A B C .3 D . 85 10.已知πcos sin 6αα??- += ?? ?7πsin 6α??+ ??? 的值是( ) A .5- B . 5 C .45 - D . 45 11.若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30x y -=和x 轴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2 2 7(3)13x y ? ?-+-= ?? ? B .22 (2)(1)1x y -+-= C .22 (1)(3)1x y -+-= D .2 23(1)12x y ? ?-+-= ?? ? 12.已知函数()log (21)(01)x a f x b a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 b ,满足的关系 是( ) A .1 01a b -<<< B .1 01b a -<<< C .1 01b a -<<<- D .1 101a b --<<<

幼儿园优秀数学教案模板

xx优秀数学教案模板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优秀数学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xx数学教案一:梯形在哪里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已经学习了关于图形的有关知识,并且也非常的喜欢图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这个活动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 2、具有初步的观察力、想象力。 3、能按活动规则独立进行操作,愿意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 教具:房子图一张;生活中含有梯形元素的图片若干。

学具:给图形宝宝涂色一组、正方形、长方形白纸若干、剪刀若干、蜡笔一盒、不同形状的卡片若干、铅笔若干,印尼2份、操作单若干、夹子每人一个。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活动过程 1.有趣的房子。 (1)巩固认识长方形。 教师出示房子图:这是什么?房子的墙是什么形状的? (2)认识梯形。 ①教师:房顶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图形和长方形一样吗?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后回答。 ②引导幼儿比较梯形和长方形的外形特征,说出两个图形的异同: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有两条边是平平的;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是一样长的,梯形的四条边事不一样长的。 ③教师出示多种图形,引导幼儿找出梯形。 教师:这些图形里哪些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尝试找出梯形并说出其基本特征。 2.梯形在哪里。 (1)教师:“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梯形?”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2)教师:“仔细看看这些东西像不像梯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复习题与答案_1383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P7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P38 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P7 4、“最近发展区”是指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P10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P21 6、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P22 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P1 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 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P20 9、按照前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P22 (1)口头检查法; (2)直观检查法; (3)实习检查法。 10、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容, 为教学的重点。P29 11、所谓秧田式是指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P36 12、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016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试题及答案 (1)

2016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完成书面作业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 2. 知识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调,知识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这是 3. ()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 4. 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 )的观点。(2 5. 学校意义上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 6.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 7. 讲和读在教学活动中是交叉进行的,同时可能还穿插着练习活动。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和读,也 8.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2分)

9. 一位心理学家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前运算阶段(2^-7岁); 10. (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 11. 为了把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对技能迁移进行练习。如果学生从来就没有练习 12.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 14. ()是列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目标(或一定教学情景)的媒体。问题的提出可根据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给出。(2 15. 在当代心理学家凯斯提出的与儿童认知加工有效性相关的变化机制中,将个体的心理区域分成 17. ()认为,知识是分布式存在的,即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工具、媒体、教材与文化脉络中。或者说,知识的意义分散在人们所处的情境中,是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是无法从情境中单独隔离出来的。(2分)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套)教案附全册练习题

(90页)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 案附全册练习题 (下册)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 P5练习题. 六、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022 1>-x .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022 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新课 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 ???≤-<-0 123105x x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 注意“<” 和“≤”在数轴表示时的差别. 3. 例2:解不等式组:

数学优秀教案课程修订稿

数学优秀教案课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2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苹果(一个平均分、一个不平均分)、1号学具袋(不同形状大小的纸片、吹塑纸、橡皮泥)和2号学具袋(纸条、纸片、软铁丝)等。 学生准备:彩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奇妙的问题想请教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美好世界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妈妈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我们呱呱坠地,便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想不想来看看咱们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对于自己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感觉很惊奇,激发了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观察胎儿图,发现一半。 课件出示胎儿图,瞧!这就是八周大小的胎儿,看到我们好玩、可爱的样子,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胎儿时期头长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其它部分也占整个身长的一半。教师追问:一半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操作学具,理解一半(回顾平均分)。 学生解释。(师拿一个苹果,从中间切开。)问其中的一份是整个苹果的一半吗(是)为什么像这种分法,在数学上我们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一半)(师拿一个苹果,故意切出一半大一半小)这一份是整个苹果的一半吗(不是)为什么只有怎样分才可以说是“一半”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线段来理解分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借助了身边的实物苹果来理解“一半”,自然引出“平均分”,使学生明确“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一半”。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 2.创造符号,表示一半。 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个物体可以用数字“2”表示,那这“一半”该怎样表示呢?课件出示: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表示一半吧!(可以用图形、符号、数字或实物等。) 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符号,教师巡视。

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1.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简称ISD又称为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 教学过程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为理论基础;ID2的代表性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3.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4. 信息加工分析法: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任务分析方法。 5. 场依存性学习风格: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6. 场独立性学习风格: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数学成绩上。 7.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8. 抛锚式学习模式:①抛锚: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②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③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9. 随机进入式学习模式:①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体的多种情境②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10. 支架式学习模式:①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②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③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11. 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目标是针对某个人还是某些人B 行为(behavior):描述可观察的行为。必须用可观察到的术语来表述。当目标陈述中使用了具体的、可观察到的动词来说明学生行为时,可极大地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C条件(condition):描述学习和评价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借助工具书”。D程度(degree):描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低水准,是评价目标是否达成的根据。12.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组织竞争力。 13. 协作知识建构: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 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14. 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学习管理系统):是一套用来建立、储存、维护、追踪、管理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软件系统。15. 绩效技术:它是一种系统程序或过程,以此来识别绩效改进的机会,设定绩效标准,确认绩效改进策略,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选择改进方案,保证对现存系统进行整合,评估绩效改进方案或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案的执行情况。16.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或会议辅助人机交互设备,它可以配合投影仪、电脑等工具,实现无尘书写,随意书写、远程交流等功能。从结构外形看有正投式、背投式以及书写板等多种形态。从硬件原理上说,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大屏幕投影技术,精确定位的测试技术等。17.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人们对信息活动态度以及对信息获取,分析,利用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18. 信息库(Information banks):信息的来源或仓库。信息库是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它负责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和教学材料。19. 符号簿(Symbol pads):符号簿被用于支持学习者的短时记忆,如记录思路、写下要点、处理方程等等。符号簿可以是卡片、练习本以及计算机编辑器等。20. 建构工具箱(construction kits):用于帮助学生寻找特定信息、完成认知操作、实现某种设想等等。实验室设备是最常用的工具箱。

教学设计皮连生课后答案

教学设计复习题 教学:1、“教学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2、“教学是由教师教授,学生听讲,思考以获取知识的过程” 3、“教学是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 4、“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 狭义的教学指的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双向互动。teaching广义的教学不仅包含狭义的教学即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还包括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课前教学准备如制定教学目标,开发教材、教具,和准备课后的测量、评价与诊断以及补救教学措施等instruction 学习:1、“学习是读书,听课以获取知识的过程”; 2、“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3、“学习是可以持久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的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 4、“学习是学习者外部信息刺激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一方面对新的信息进行意义建构,另一方面又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 设计: 1、“设计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选择方法、绘制图样等的过程。” 2、“所谓设计是指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和实施某种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3、“设计是精确的计划过程。” 4、“设计的实质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前思考如何教的过程。 2.教学设计是创造性给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的过程。是给出有效帮助学习者学习的方案的过程。 3.教学设计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为学习者建构学习环境、安排学习内容及过程的活动。 4.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和相关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及对试行结果进行评价、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为基础。 学习内容: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对教学活动形式、方法、媒体和程序等因素进行总体考虑安排。是教学设计方案的核心内容。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学评价范畴。 相对评价:在群体或集合中确定标准,以此评价该群体或集合中的个体的方法;绝对评价:在群体或集合之外建立评价标准,用些标准评价群体或集合中的个体的方法;

初一数学1314教案及练习题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知识点 1 有理数加法法则: 1.(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1)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 )+c=a+(b+c ). 例如1:1.(-2)+3=3+(-2) 2. [(-1)+2]+4=(-1)+[2+(4)] 例1 (1) (+26)+(―18)+5+(―16); (2) ?? ? ??-+??? ??-+??? ??+++??? ?? -218312417211321 3.总结: 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简化运算。常见技巧有: (1)凑零凑整: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先加;和为整数的加数结合先加; (2)同号集中:按加数的正负分成两类分别结合相加,再求和; (3)同分母结合: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结合起来; (4)带分数拆开:计算含带分数的加法时,可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结合相加。注意带分数拆开后的两部分要保持原来分数的符号。 知识点2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用字母 a 、b 表示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可表示为:a – b = a +(―b )。 例1:计算:(1)(―32)―(+5); (2)7.3―(―6.8); (3)(―2)―(―25); (4)12―21 . 总结:1. 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知识点 4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通常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一般也应注意运算的合理性。 例如:(—5)—(+2)+(—3)—(+4)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大家会算吗? 例1:计算: ①-24+3.2―16―3.5+0.3; ②()25.03243332210+-?? ? ??--??? ??++- 一、填空题: 1、(-3)+(+2)的结果的符号为____。 2、-3 与 -1 的和等于____。 3、(-1) - (-2)=(-1)+(____) 4、比 -3 小 2 的数是____。 5、(-6)-(-3)+(-4) 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________。 6、-3-2+5读作:______ 7、运用加法交换律,式子 11-6 可以写成_____。 8、从海拔 12m 的地方乘电梯到海拔-10m 的地方,一共下降了____m 。 9、____比 -5 大 3。 10、(-3)-(+2)-(-3)=____。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一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A.传递策略B.组织策略 C.管理策略D.微观策略 2.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其公式是:要得到X 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3.(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A.“心理测验时期” B.“目标中心时期”

C.“标准研制时期” D.“结果认同时期” 4.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位学者是( )。 A.奥苏伯尔B.加涅 C.梅里尔D.皮亚杰 5.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特点。 A.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B.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 C.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D.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 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5个层次的目标。 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 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 7.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这是( )的观点。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D.情境认知理论 8.(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上部)

目 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4、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 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现代教学设计考试题及答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现代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撰写课程论文,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 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论文撰写要求 1.任选一题,论文内容须紧扣主题、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2.须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联系教学实践,撰写课程论文, 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一经发现该门课程将以“不及格”处理) 可参考相关资料,引用内容须注明出处,论文结尾须列出主要参 考文献。 3. 字数:1500-2000 字左右。 二.参考题目 1. 对中小学新课改教材中某一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如:中学 语文《XXX》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2.选择一个的主题,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完成一个研究 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3.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 教学中的应用 4.谈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5.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

习动机的激发 6.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7.新课改中的评价体系对语文(数学、英语……)的影响 小学语文《新型玻璃》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识性说明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文语言浅显,虽然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自从教学文娱走进课堂之后,我们就尝试着把这些常识性说明文编写成一些顺口溜、快板词、三句半等小品,让学生表演出来,以达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文娱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变成自己的教学感悟、学习感悟,继而创编成易说、能演的文娱体裁。教学文娱是师生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自己对教学和学习体验的感情升华,它是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外在表现。创作的体裁有:相声、小品、诗歌、三句半、评书、顺口溜、课本剧等。 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文时,进行了新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讲课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学习编写快板, 么样? 10课)学生在 课堂上兴趣盎然,激情飞扬。以下是这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咱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学编快板,怎 生:“好! ”同学们异口同声,兴趣极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教学设计(教学考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一共10题,每题5分)(总分50.00) 1. 4. ( A )指教育评价的第四个时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非常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和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的被认可机会。因此,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5.00分) A. “心理测验时期” B. “标准研制时期” C. “目标中心时期” D. “结果认同时期” 2. 4.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认知心理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关于儿童元认知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这3种元认知成分的特征培养的研究,发现(D),并认为这是导致年幼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认知任务的重要原因。 (5.00分) A. 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元认知监控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B. 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元认知体验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C. 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元认知知识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D. 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这3种成分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3. 5. 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B )。 (5.00分) A. 方法论 B. 工具 C. 模式 D. 理论 4.2. 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艾劳特(Michael Eliot)等人的研究,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状况可以大致划分为(B )阶段。( 5.00分) A. 6个 B. 4个 C. 14个 D. 9个 5. 5. (C)是将教学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它们的教学功能做另一维,进行列表,再用一种评价尺度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价尺度可用:很有利、较有利、困难和不利4种层次。。(5.00分) A. 流程图法 B. 算法型 C. 矩阵选择表

高中数学必修四总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四总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第1题.已知函数sin()y A x ω?=+,在一个周期内当π 12 x = 时,有最大值2,当7π 12 x = 时,有最小值2-,那么( ) A.1πsin 223y x ??=+ ??? B.1πsin 226y x ?? =+ ??? C.π2sin 26y x ??=+ ?? ? D.π2sin 23y x ?? =+ ?? ? 第2题.直线y a =(a 为常数)与正切曲线tan y x ω=(ω为常数,且0ω>)相交的两相邻点间的距离为( ) A.π B. 2π ω C. π ω D.与a 值有关 第3题.在ABC △中,若()()0CA CB CA C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则ABC △为( ) A.正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无法确定 第4题.函数()sin cos =+f x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π 4 B.π2 C.π D.2π 第5题.如果2 π 1tan()tan 544αββ??+=-= ?? ? ,,那么πtan 4 α?? += ?? ? ( ) A.24 7 B. 322 C. 1322 D.16 第6题.设sin π0()(1)10x x f x f x x

最新试题1及答案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实施试题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 45分) 1、在教学后,通过测试检验学习结果,评定成绩,这是一种( A )。 A 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2、一般来说,教师校本教学研究能力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 B )。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难以预测 3、在早期的师资培训机构,培训以哪种方式为主。(C) A函授制 B班级制 C学徒制 D探究制 4、“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这句话出自( D ) A卢梭 B斯金纳 C裴斯泰洛奇 D华生 5、专业化教师的首要突出特征是(C ) A经验丰富 B接受研究生教育 C具有专业职称 D从教历史悠久 6、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 B ) A思维 B定势 C习惯 D跳跃 7、新课程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科学素养,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考试成绩(C) A必然降低 B不变 C应该相应提高 D很不稳定 8、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 ) 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 9、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谁为中心。( B ) A教师B学生C教材D教室 10、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能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A) A螺旋效用 B螺旋效用 C蝴蝶效应 D互动效应 11、现实中教育教学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B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12、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 )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13、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所熟知的( C ) A上课 B总结 C备课 D活动 14、从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行动这一过程最关键的环节是( A ) A教学设计 B备课 C调研 D访谈 15、在校本研究中,教师应该是研究的(B ) A工具 B主体 C对象 D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6、下列哪些行为会扼杀师生的创造力( AB ) A路径依赖 B功能固着 C发散思维 D探究学习 17、校本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即(B C D ) A为了教学 B在教学中 C通过教师 D学生是研究主体 18、教学经验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AB ) A积累丰富的经验是所有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历程 B经验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大部分问题 C经验决定一切 D经验都会带来正效应 19、学校校本研究的主体应该包括(ABCD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