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宝安区政府首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宝安区政府首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宝安区政府首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宝安区政府首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

吴方

老龄化一般是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预计203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大大延长、婴儿出生率急剧下降,发达国家首先迎来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老龄化社会形态。

(一)老龄产业范围广泛、老龄产品种类齐全

发达国家的老龄产业,经过数十或近百年的发展,其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产业领域日益加宽,现在基本上己经发展成为覆盖面几乎涉及老人一切需求领域的产业体系。

在美国,老人玩具公司、老人旅游公司、老年教育中心、老年康乐组织相继出现。美国的一些老年杂志,如《黄金岁月》、《年过半百》、《现代老年》等应运而生;兜售健康保险的电视广告直接对准老人;许多老年中心和退休社区通过组织跳舞、游戏和手艺活动等让老人获取交流的机会;高校也开始为老年人提供了特殊培训项目,并积极招收老年学生,建造老年生活社区,提供终生学习项目。

在日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人士和企业界进入老龄产业领域,并兴起了许多老龄新行业,东京城内兴起了一个建造收容瘫痪老人的“特殊照顾老人之家”的热潮;专门负责接送瘫痪老人到老人之家医院的汽车公司成立;有些公司专门接送瘫痪老人进浴室还有专门为老人烘干被褥的公司;以吸引中老年顾客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家庭租赁公司’,即这些公司向顾客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出租“家庭”,通过“家庭”,公司可为老人有偿提供所期望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环境等。

(二)开展“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首先在英国应运而生。社区照顾是“社区内照顾”和“社区照顾”两方面的结合。它即包括由政府、社区甚至市场化的企业等各种非营利和营利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也包括由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的非正式服务。社区照顾旨在通过充分发挥社区照顾中的决定性因素—

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邻居及志愿者等“非正规照顾”资源的积极性,再由“正规照顾”资源中的专业人员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案形成对“非正规照顾”的必要补充和支援,从而最终达到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目的—“正常化”和积极的老年生活,使受照顾者的权利和尊严得到体现,需求得到满足,价值和人格得到尊重。

(三)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老年护理保险又称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健康保险制度。通过合同约定,当被保险人疾病或衰老而生活无法自理时,入住康复中心或在家接受他人护理时的有关费用由保险人提供补偿。美国、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建立了完全独立的法定的保险制度。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老年护理保险可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前者由政府强制实施,以德国、日本等国为典型代表,后者由商业保险公司自愿办理,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二、老龄产业的发展条件分析

(一)产业政策环境

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老龄产业的正的外部性、非盈利性与市场性并举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在老龄产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政府的作用和功能就是处理老龄产业中的市场化原则与非盈利性、微利性的矛盾,老龄产业的正的外部

性和福利性又决定了政府必须直接增加供给或间接刺激供给。因此在老龄产业发展中,政府一直作为投资主体之一,只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作为直接投资主体的地位逐渐为间接主体所代替,但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民办老人院的政府“公助”模式,有政府出面,再加上慈善机构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等经过调查后资助那些有需要而没有能力的老人进入老人院,资助的方式可以用社会救助方式。

(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支撑社会保障的政府财政,现在再也无力承担面临大规模扩张的老年保障支出。以9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的、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构筑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为例,目前已经入不敷出,2000年的基金缺口约为357亿;个人养老保险基金空帐已达1990亿元。本已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还需每年多支出千亿元以上的财政资金,以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的不足。因此,再依靠政府财力扩大对老龄产业的投入,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发展以养老为重要内容的老龄产业,使部分养老功能社会化、产业化,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同时这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满足养老需求的多样化。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

在传统社会里,老人的抚养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但在现代社会里,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一一”

的家庭模式即将到来。我国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正受到明显的冲击。另一方面,目前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子女赡养老人往往“有心无力”,需要更多的社会服务机构来代替子女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以及适当的精神照料。然而,社会上的安养和护老设施都十分有限,无法满足老人和老人家庭的需求,所以必须由企业提供。

(四)非公有制养老机构运作情况优于国营

由于投资主体不同,经营者承受的经济压力不同,经营管理方式、效果也不同,老年人得到的实惠、服务质量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看,国营、集体办的养老机构一般条件较好,但由于经营者经济压力较小,因而竞争意识不强,发展空间不大,有的不仅不能维持自收自支,还要靠政府补贴。而非公有制机构则不同,不少投资者都是倾尽所有,甚至是巨额贷款兴办的,一般服务质量较好,竞争力较强。有些私营的养老机构虽然条件不如国营的好,但收费较低,社会反映好,入住率高,经济效益也不错,一般都能做到收支平衡

三、中国老龄产业的现状

在我国,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截止到2000年11月1日,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另据有关统计资料,来自全国老龄协会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

达到亿,占总人口11%的。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新世纪一开始,就已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成为老年型国家。而且根据预测,我国在未来二三十年里,60岁及以上人口将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亿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4%以上。与世界其他老年型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来势猛、增速快,老年人口数量大、比重高,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

(一)为老年服务设施主要以国家和集体投入为主

我国现有养老服务、老年文化体育消费基本定位在福利性、公益性的原则上,养老服务设施大部分由国家和集体投资,老年文化体育设施几乎全部由国家投资。有的省市还设有非公有制养老机构。目前,各省市的养老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己十分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围绕老年人健康护理,日常生活照顾、文化娱乐、终身教育、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以及临终关怀、护理等几个类型。但最贴近老年人,也是最普遍提供的是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护理和居家生活服务。

(二)非公有制养老机构呈逐渐增多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步伐的加快,各地涌现出很多非公有制社会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的出现有效弥补了国家养老资源的不足,缓解了广大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在老年福利服务的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各省市非公有制养老机构所占比例很小,但调查表明,非

公有制养老机构发展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有的地区己占相当比例,甚至超过公有制养老机构。如上海市有养老机构467家,其中非公有制投资主体就有122家,占26%。天津市非公有制养老机构发展最快最好,截至2002年底已达231家,床位数达8939张,比上年增长%,占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的%。

(三)投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己经开始了老年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面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经营模式。如国营、集体、国办民营、个体、合伙、股份、合资等投资、经营模式。广东省两家民营企业联合其他自然人组成股份公司,采取滚动发展的办法,从600平方米起步,先后投资2个多亿,用5年时间建成了11万平方米的广州寿星大厦,成为集养护托管、娱乐康复和医疗服务为一体,全国最大的非公有制养老机构。目前,该大厦有职工人1100人(其中吸收下岗职工300人),收养老人2200人。有的地方还对国家、集体投入的养老服务机构运作机制进行改革,采用福利性投资、产业化经营的办法,经营者自负盈亏。有的地方还在尝试对国家、集体投入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改制”。鼓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私营企业和国内外人士投资老龄事业,发展老年产业,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设施、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四)老龄产业发展的典型

经济发达地区己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无论从为老服务的内容、方式还是从投资经营模式来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了老龄产业市场化、产业化方面的探索。特别是在养老服务业上,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经营模式,比如“政府引导主体化、举办单位多元化、资金筹集多样化、城乡联动一体化”的“温州模式”,“在家托老、政府买单”的“上海模式”等

上海静安区静安寺街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老年人口中,%的人与配偶生活在一起,%的人独居。若将独居老人及夫妻两为老人称为“空巢老人”,则这一比例占到四成,有相当部分高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照料,自1999年以来,该街道成立了“老年生活护理援助中心”,现在护工116人,一半为全天工,一半为小时工。服务内容有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三大类22个项目,其中有帮助配膳、喂饭、洗澡、陪送看病、洗衣、聊天、读报、康复锻炼等。类似于这样的服务中心,北京、济南、武汉、成都、长沙、广州、福州、青岛、厦门、昆明等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都有。采取的办法也大致相同,既走有政府扶持、社区单位资助、个人参与的“三位一体”、市场化运作的助老之路,获得投入低、服务面广的积极效果。

四、深圳发展老龄产业前景分析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深圳市15至64岁的人口

占了%,65岁以上的人口为78万人。截至2008 年,全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已经超过13万人。专家预计,到2010年,全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将增加到20万以上,再加上超过60万的非户籍老人,深圳的老人数量可能会超过80万。

从2007年,深圳养老院市场出现拐点,罗湖、福田等特区内的几家养老院几乎同时出现爆满的现象。2008年,深圳市各养老院的排队等床位的老人达到1000多人。以罗湖区福利中心为例,去年排队高峰时,有600多位老人登记等候。罗湖区福利中心为了缓解“入院难”问题,通过内部挖潜,将两人房、三人房改造成四人房、五人房,终于让部分老人提早入住养老院。他们又通过耐心劝导,将部分老人分流到民营养老院入住。

由于一方面深圳的平均年龄将会增大;另一方面,还会有更多的内地老年人“回流”深圳,养老问题深圳必将面对。深圳虽然消费水平高,但内地人在此养老的环境非常之好,深圳作为“旅游式养老”的目的地非常受欢迎。

五、深圳发展老龄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老年设施、护理服

务、医疗服务、文化娱乐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照

料的需求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龄化发展,入

住养老服务设施的高龄老人的比例会继续增加。而我市

目前的养老服务设施总床位仅占老年人口的%,大大低

于经济发达国家的5%水平。到2008年末,全市共有社

会福利机构30家,床位数2540张,入住人数 1990 人。

其中国营机构 28 个,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只有2家,目

前,已有5家民办养老机构已批准筹办,预计可增加养

老床位1800张。

(二)资金来源渠道少,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越来越快,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对老龄事业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和老年人不断增长的需求比例要大大快于老龄产业资金投入增长的比例,这就造成了老龄产业资金上存在严重缺口和不足。因此,如果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老龄产业就不能获得长期、稳定和足够的发展资金的支持。民办老龄产业虽然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大多数民办老龄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大多数民办老龄产业都面临资金、贷款的困境。民政部们虽然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模式,可由于具体的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的优惠政策不具体,难以落实,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来自企业、集体和个人的投资比例不高,民营企业资金投入则更少。

(三)服务项目单一,服务功能简单

养老服务设施,尤其是民办的养老服务设施,大多数服

务项目单一,设备简陋,服务水平低,仅仅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吃、住、医等基本生活需求,服务模式雷同,缺乏特色和个性服务。而对老年人心理慰藉、精神赡养、文化娱乐、身体康复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缺乏服务,同时也缺乏对高龄老人专业护理指导的高层次的培训服务项目。由社会各方面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设施,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贷款困难,土地和基本建设投入大,资金回笼慢,政府给予的有限支持,对养老服务机构来说是杯水车薪。有些个人办的老年公寓资金、人力匾乏,由于空间小,床位相对密度大,空气不清洁,众多不能自理的老人住在一起,感觉没有生气,压抑。个人兴办的养老机构基本上走的是市场化的路子,以往除了水、电、气有些优惠政策外,其他全靠自己出资。

(四)养老设施政策不配套,管理、服务落后

与养老服务设施尤其是民办的养老服务设施迅速发展相比,各级政府在相关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法规、组织机构建设和业务指导上明显滞后,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审批、管理,尚未实现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各级政府的管理部门仍主要按照旧体制、旧制度实行管理。养老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机制和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实现“公助民办”、“公办民营”新的老龄产业发展机制和模式。内部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水平需要提高也影响了老龄产业的发展。另外。在开发建

设其他老龄产业项目上,征、租用土地时价格高办证时程序和关卡太多,费用太高民办老年设施经营过程中税费过重,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也是制约老龄产业发展的羁绊。

六、发展老龄产业的策略

(一)投资主体和服务形式多元化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产业的发展要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的要求,在具体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共同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企业或机构按市场化要求自主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老年人群体的不同收入水平、支付能力和不同的需求层次,发展多种形式的老龄产业,福利性与商业化同时发展,在产品及其服务上鼓励和发展适应每个老年群体及其不同阶层的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包括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医疗需求的产业及服务,发展老年人的精神、心理、文化、教育需求的产业及服务,发展吸收和容纳老年人群体参与的老龄产业。

(二)社区支援服务

社区支援服务的目的就是要提供辅助服务,帮助老年人继续留在社区里过较为正常化的生活。这些服务主要包括:

1、老人社交中心。按现时标准,每拥有3000老年人口的社区便设立一所老人社交中心。老人社交中心定期举办学习班、兴趣小组和文娱康乐等活动,以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

紧密接触和联系。

2、老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按现时标准是,每拥有25000老年人口的社区便设立一所老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除一般性小组和社区活动外,中心更提供多样化的辅助服务,如膳食、送饭、浴室、洗衣等协助有困难的老年人。此外还提供个人辅导和推广老人社区教育,调查研究老人问题,举办老人退休讲座,设立护老者组织和义工小组等。

3、家务助理服务。帮助一些没有家人照顾的体弱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服务包括为老人送饭、料理家务、个人清洁、护医看病等。1997年,全香港共有123支家务助理队。

4、老人日间护理中心。为那些体弱而在日间没有家人照料的老人提供有限度之护理服务和社群服务。对于那些日渐衰弱但仍能行动的老年人,中心提供起居照顾、膳食和康乐服务。按照规划标准,每17000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建立一间老人日间护理中心。

(三)政策优惠

1、建立专项基金。由财政局、计生局、老龄工作办等部门负责运作筹集老龄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此基金为政府引导性专项基金,旨在鼓励与扶持深圳老龄产业的长期发展,尤其是扶持国家中长期鼓励老龄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2、税收优惠。对社会兴办的为老服务机构,以及通过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单位和个人,凡符合税务部门有关

文件规定的,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减免费用。为老年人开展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社会养老机构的收费政策主要是指水、电、煤气等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制定的原则是上述社会养老机构的收费应有别于一般营利性企业。

4、减免土地费。经民政部门批准兴建,为老年人开展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减免土地测量费。

(四)吸引外资

鼓励香港、澳门人士、台胞、海外侨胞以及国外经济实体和个人投资于我市为老服务产业,可与国内经济组织或个人合资、合作设置为老服务机构,也可以独资兴办。对于合资、合作及独资兴办为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除享受外商投资应该享受的一般优惠政策外,还应在用地、各项收费、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优惠待遇至少不低于大陆内同行业水平。

(五)加强专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老年社会保障的专业教育和服务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空白,由于福利社会化和老龄产业刚刚兴起,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和职业人员极为短缺。老年服务是一个需要专业技术和热情、耐心、爱心的行业,所有从事老年服务工作的人都需

要接受专业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己经将养老护理员规定为一个技术工种,需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然而,目前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严格的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七、产业项目

1、保险业。为老年人提供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险业应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抓住机会,积极开拓老年人保险市场,不断地开发出新的保险产品。

2、卫生健康服务业。卫生保健业是老龄产业应急需发展的项目之一,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主要涉及到药品、医疗器具、保健品以及老年人常用的辅助医疗设备等。

3、社区服务业。增设和完善社区的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低龄老人及健康老人提供文体及娱乐的空间,并且可以解决午间的餐饮及休息的需要;托老所,为平时需要照顾及护理的老人提供餐饮、起居、护理及保健服务;老年人咨询中心,开展老年人权益、房产、旅游等老年问题的咨询服务。扩大和完善社区绿地及室外健身、乐场地和设施的建设。

4、家政服务业。高年龄段尤其需要发展的老龄产业项目,同时也是老龄产业应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一主要以护理、日常家庭照顾、家庭修缮以及各种用品修理等为主。

(作者单位:宝安区贸易工业局)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类型:直销课堂发布日期:2012-8-17 浏览量: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直销诞生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1990年11月14日)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一家磁性保健床垫公司“偷渡”到中国,标志着直销在中国开始萌芽 1990年11月14日,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以传销申请注册成立,正式的直销企业诞生 二、直销发展初期(1990年11月14日―1998年4月21日中国禁止传销) 1992年7月广州至诚百货直销公司成立 1992年8月28日广州电视台开办“直销848广告杂志”节目 1993年开始其它直销公司纷纷进入内地:深圳世点电脑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斯汀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雅婷日用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妮蕾德(广州)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纽蔓氏之家 1993年,非法传销引起的纠纷让政府开始关注 1994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草拟有关管理办法 1994年8月国家工商管理局发出233号《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违法行为的通告》 1994年9月2号发出240号《关于查处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 1995年3月28日,国家内贸部办公厅发文,正式成立“多层次传销管理条例” 立法工作机构,起草多层次传销管理办法 1996年9月22日,国务院厅发出《关于停止发展多层次传销企业的通知》,随后,制定了《关于审查清理多层次传销企业的实施办法》 1996年,官方首次批准了41家传销企业可以开展传销业务,其中广东8家, 1996年6月26日,上海市传销行业召开第一次例会,首次向社会公布行业守则 1997年1月10日,国家工商局公布了传销行业的第一部法规:《传销管理办法》,多层次传销公司由国家工商局批准,单层次传销公司由地方省级工商局批准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传销史上最为混乱的局面,以西藏诺迪奥(41家之一)公司在全国有名的B计划(老鼠会制度双赢制)为标志。所有的传销商都在迷惑:是自己能力不行赚不到钱还是公司制度不行。后来有富乐公司的龙凤制,再有电脑排网、公排等,更有既无公司又无产品的纯粹博采的地步。再后来出现了德国的“王牌88”、“香港金咭”等类似连锁性的运作方式。 三、转型直销时代(1998年4月21日―2005年9月)

老年产业数据及行业分类

绕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未来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我们可以将老龄产业的行业内容划分为十个方面:一是养老服务业,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业等。二是老年护理服务业,如长期照料、家庭护理服务业等。三是老年卫生保健业,如老年人药品、保健品及老年医疗辅助设备等。四是老年日常生活用品业,如老年人的服装、生活用品等。五是老年金融保险业,如老年人的银行储蓄,人寿、健康和养老保险等。六是老年房地产业,如老年人住宅、老年社区等。七是老年文化娱乐业,如老年旅游业,老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八是老年教育产业,如老年大学、老年培训班等。九是老年咨询服务业,如为老年人进行心理、职业、婚姻咨询服务等。十是其他相关产业等。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陈传书

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最新讲话,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亿,且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大约3000万以上的老人需要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其中,失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老人已经达到940万。 王振耀表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9亿是个庞大的市场,且以每年近千万的速度增加,已成为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

3000美元,居民消费能量逐渐释放,老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可撬动1万亿元规模养老产业。但由于目前产品种类少、服务层次低等制约因素,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在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他预计到201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这对于我国拉动内需、化解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看,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老年服务业的现代化,还将有力助推我国“绿色GDP”的增长,再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黄金期”。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2020关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2020关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的老年产业扑面而来,为政府和企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商机。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一、整体老年产业雏形初现发展蹒跚,但突破在即 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

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xx5年到2xx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xx0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

2021关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2021关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整体老年产业雏形初现发展蹒跚,但突破在即 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_______5年到2_______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_______0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还在业,他们除有退休金之外,还有额外的收入;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另外退休金一项到2_______0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_______0年为28145

中国直销行业发展历程

直销立法,意味着直销业将在法制的保护下得到健康的发展。据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直销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达到5000万以上!也预示着这个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后,有很多人因为十年前与直销这个行业擦肩而过而后悔;十年后,许许多多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的企业家,将从这个行业里诞生! 直销改革是现在的趋势,是个人择业的好机会,这一观点已经获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一)引入期 (1990-1993年)以美国雅芳/安利/仙伲蕾德等直销巨头率先登陆中国为标志。此时,国内企业尚未大批介入。 (二)混乱期 (1993-1996年)外资大量涌入(以台湾为主导),内资企业也纷纷紧随其后,市场开始出现混乱。期间,政府进行了首度的打传行动。 (三)试营期 (1996-1998年)由国家工商局于96年4月批准了41家多层次传销企业,并于97年1月10日颁布了《传销管理办法》。之后,由于很多传销企业以“滚动制”/“双轨制”/“电脑排网”等进行制度炒作,出现了大批传销难民,引发了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传销”被政府认定不合当时国情,并于98年4月“一刀切”,全面禁止了传销经营活动。 (四)转型期 (1998-2005年)政府在98年4月对直/传销“一刀切”后,于同年6月份又批准了10家外资转型企业,这些公司包括:安利/雅芳/玫琳凯/日晖/富迪/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娜丽丝,允许它们以“店铺+直销员”的方式继续经营。(“十家转型”企业的直销许可于2006年12月31日正式废止)

(五)开放过渡期 2005年被视为中国的直销元年。因为政府终于在2005年9月2日由国务院正式出台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两个条例,并分别于2005年12月1日和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这就意味着直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合法的行业了。从两个“条例”正式实施至今,所有的直销企业都在为适应这个新的法规而进行着内部调整和积极的申牌工作,这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渡期”,而且还将持续着。 (六)过渡高危期 (2006-2008年)在“开放过渡期”当中,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段更加特殊的时期。这段时期是直销业最敏感的时期,对直销企业和经销商来说也是高度的危险期。主要表现在政府主管部门对拿牌后的直销企业的严管和对所有传销活动的严厉打击。即便是已拿牌的企业,如果不能遵守《条例》的规定,同样不能从事直销活动,甚至取消其直销牌照。 (七)开放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到来,将标志着《直销法》的正式完善和实施;将标志着《中国直销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机构的成立和运行;将标志着中国直销与《世界直销联盟》的融合;标志着中国直销对外全面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 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 从神本走向人本 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景下应运而生的。 四、秦汉: 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公元前221年,经过多年兼并战争,秦王赢政终于完成“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建立。秦始皇统一文化的措施固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政治为目的,同时也有力地增进了秦帝国版图内各区域人们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统,还包括思想学术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对中国文化其后的历程影响至深至巨。 五、魏晋南北朝: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崛兴、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这一时期因匈奴、鲜卑、羯、氐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引发的胡汉文化的大规模冲突,更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在文化的多重碰撞与融合中,中国文化得到多向度的发展和深化,强健而清新的文化精神大放异彩。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瓶颈及改善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6346631.html,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瓶颈及改善建议 作者:路璐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2期 [提要]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不仅能带动经济增长还能拉动就业,但老龄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对其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龄产业;微利性;瓶颈;改善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1日 一、老龄产业的界定及特点 (一)老龄产业的界定。学术界对老龄产业的界定存在多种观点,但从整体来看,也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即满足老年人的“衣、食、住、用、行”全方位需求的产业综合体。笔者认为老龄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老龄产业即是包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是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包括所有有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和服务。广义的老龄产业不仅包括前者还包括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同时,还要满足“老有所为、老有所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老龄产业是指狭义的老龄产业。 (二)老龄产业的特点 1、综合性。老龄产业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一个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信息产业)产业的综合性体系。老龄产业有的属于第一产业,即农业部门,它为老人提供专门的低糖低脂富含微量元素的有机健康食品;有的属于第二产业,一些为老年人生产特殊老年生活用品的企业,如老年代步车的生产、老年公寓的修建;有的则属于第三产业,如为老人婚姻介绍服务、为老年人出游旅行服务;有的属于信息产业,包括老年人电脑、手机的设计等。 2、特殊性。老龄产业的特殊性是指老龄产业服务的对象锁定在年龄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有其特殊性,既是弱势群体也是新兴消费群体,社会为其提供的产品、劳务、就业机会主要考虑老年人口的需求和经济能力,要根据老年人的特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 3、微利性。老龄产业的微利性是指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在老龄市场的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中获得的平均利润率与其他企业相比较小。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老龄产业的微利性与老龄企业的较高总利润不矛盾。因为微利性涉及的是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而考虑到老龄市场的规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果的分析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果的分析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排头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珠海和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是什么使昔日的贫瘠之地转变成今朝生产总值过万亿的经济热土?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发展经验和成果中管中窥豹。 一、特区初创和奠基时期(1978-1985) 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具体我们可以看到一是开始城市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1979年率先建设蛇口工业区,1980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罗湖和上步城区,建设蛇口、赤湾、东角头、妈湾等港口;开发建设一批工业区,引进一批外资和先进技术,工业开始起步;建设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八大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开始起步;制定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改善特区管理体制,制订有关配套法规。二是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三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先后开放沙头角、文锦渡、蛇口码头、梅沙、沙头角、赤湾、大亚湾等口岸;同时开放金融业,引进了一批境外银行。四是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理念,创造三天建成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时期(1986-1992) 从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阶段。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利用外资兴建赤湾港、蛇口港、东角头码头、蛇口油库、市话工程、华侨城、大亚湾核电站和广深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二是利用境外资本和技术积极发展“三资”企业。三是积极开展同内地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联合,建立一大批内联企业,弥补资金、技术、人才的不足。四是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创建科技工业园,开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五是创建沙头角、福田两个保税工业区,促进外向经济发展。六是组建一批外贸骨干企业,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和远洋贸易。通过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1987年,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扭转逆差局面。1988年,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1992年开始,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第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特区发展和外资引进,特区改革从局部改革转向全面改革,从单项改革转向系统改革。具体来说,一是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企业承包制、股份制,推行产权转让和破产等。二是改革金融体制,建立多层次、开放型的金融市场。包括又引进一批外资银行,创办招商、深发展等区域性股份制银行;成立全国第一家外汇调节中心;建立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建立证券交易所。三是突破国有土地传统管理体制,首次进行土地公开拍卖。四是改革住房制度,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五是深化劳动工资制度

浅谈中国直销业十大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直销业十大未来发展趋势 任何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是顺势而为的结果,中国直销业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所谓“顺势而为”,便是扬其长,避其短,在包容鼓励的基础上限制行业的弊端。一个健康理性的社会应该是能够听到不同声音的社会。同样,一个进步的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包容的社会,包容事物的弊端,而发展其对于社会经济进步有益的一面。直销业的发展模式对于我们现阶段的经济特点而言,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可以解决很多社会深层次的矛盾。 用人用其长,做事取其大,对于直销行业,我们不是对其正面的引导太多,恰恰是过少。因为一些人的急功近利,因为存在失败者,我们的社会便缺少了包容,导致绝大多数人对这一行业产生误解。在我看来,对于这一行业理性地批判是必要的、有益的,但当这种批评变成了无情的打击,就有可能扼杀了这个行业,同时也扼杀了整个社会的包容性。 凡事讲求“先起步,再稳定;先稳定,再发展”,无论你如何精于规划,当你真正开始做事时就会发现:之前你所想到的问题有时并不是问题;之前你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倒是都成问题了。直销业在中国的发展恰恰就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先起步”,自九十年代初,雅芳、安利、仙妮蕾德等等这些直销巨头进入中国以来,政府采取了静观其变、默许待望的方式,让这一新兴营销模式得以在中国开始;“再稳定”,随着《直销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先紧后松,稳定大局的思路,让中国直销业平稳过度;“再发展”,接下来便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各企业顺势而为,骑虎不下,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 为了迎接这一美好愿景的到来,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直销人才研究室秉承着“用知识改变直销人才命运,用智慧提升直销人才人生”的研究理念应运而生。下棋讲求看三步者胜一步,看五步者胜三步,在此我们不妨为这场中国直销业的搏弈棋局把把脉,也算是做个天气预报,以便诸位未雨绸缪、料事三分。 1、企业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趋势 “直销”在国人听来,这不是一件正事,但却有可能使自己一夜暴富;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百姓知道这的确是一件正事,但却绝不会使自己一夜暴富。我常常感慨,网络业也好,金融业也罢,无论哪行哪业,到了中国总要变一个基调,在国外从事这些炙手可热行业的领军人物,来到国内刚开始都是雄心万丈,到头来折戟沉沙者比比皆是。无论你是国外的新兴行业还是朝阳企业,如果不懂得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相融合,那你就是不懂得把握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心理,你就准备好用五千年的时间来打入这个市场吧。 所以说,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直销企业安利、雅芳、仙妮蕾德、日晖、如新、康宝莱、玫琳凯……也许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并不算领军企业,但在中国市场,他们早已经抢滩占地、先入为主,早已对“中国特色”深喑其道。那么对于未来中国直销市场来说,能够进一步与

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的老年产业扑面而来,为政府和企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商机。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一、整体老年产业雏形初现发展蹒跚,但突破在即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 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 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 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虽然老年产业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025年到2040年又将从 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0**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 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还在业,他们除有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1979年国务院成立深圳市,1981年升格为副省级,1988年批准为计划单列。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1988年多数经济指标不足武汉的一半,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18位左右。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在19城市中排4位,武汉排9位。 一、武汉与深圳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多数指标落后深圳。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大于深圳的1952.84平方公里,但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小于深圳的788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深圳的891.23万人多18.77万人。武汉的户籍人口835.55万人,深圳241.45万人,是深圳的3.5倍。武汉的流动人口74.45万人,深圳652.78万人,只有深圳的九分之一。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深圳8201.23亿元,不足深圳的五分之三。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深圳仅2.70亿元。1990年,武汉176.83亿元,深圳171.67亿元,多深圳5.16亿元。2000年,武汉1206.84亿元,深圳2187.45亿元,少深圳980.61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深圳15484.08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一。1980年,武汉101亿元,深圳仅1.06亿元。1992年,深圳超过武汉,武汉396.74亿元,深圳434.70亿元,多武汉37.96亿元。 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深圳4363.12亿元,为深圳的二分之一多。第三产业比重50.4%,深圳为53.2%,低深圳2.8个百分点。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深圳1709.15亿元,多深圳1291.95亿元,这是近几年武汉加大投资力度的结果。1984年以后,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高于武汉。到2006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才超过深圳,当年武汉1325.29亿元,深圳1272.26亿元,多深圳53.03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深圳2598.68亿元,少深圳434.59亿元。2005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超武汉,当年武汉1128.64亿元,深圳1437.67亿元,多武汉309.03亿元。

直销的起源与发展全文

直销本该2010年才来到我们中国,但是当时一个政策性的文件把直销引进来,就相当于一个早产婴儿。国家当时要用一些高档的营养把直销抚养起来,就没有今天这么麻烦了。那接下来我门就来看看它起源于哪里,又将到那里去呢? 1:起源于: 1945年,美国2名哈拂学生。一名叫:迪维斯。一名叫:温安骆。他们研究出来:几何倍增学,人际口碑直达送货,这样的运作模式。放到了一家名为纽催莱的营养食品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安利。 1949年迪维斯,温安骆。买断了纽催莱。该名为安利。就是现在全球最大的直销公司安利。 1975年美国把安利告上了法庭。安利公司用了500万美金和4年半的时间打赢了这场官司。因为美国20%的富翁都是靠他的。还有60‰的正在运用这个致富。也就在1979年给立了法。在美国叫做传销:意思就是说传播精神文明,销售优质产品。 2:发展于:日本。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2次世界大战中是个战败国家,为何经济却那么强大呢?也无非是今天这个行业,早在30年前引进直销。不过在15年前已经立了法。叫做无店面卖货 3:成熟于台湾。 台湾也是中国的宝土,为什么却那么有钱呢??难道真的是蒋介石带过去的金山,银山吗??不是的,俗话说的好,坐吃山空的嘛。就算是带过去,我想也用的完了吧。这个被人们看不起,瞧不起的行业。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引进了,不过在7年钱已经给他立了法。在台湾叫做行销。 第一个发展阶段93年—98年 起步期〈3—5〉年←—但是人们是评着一种“勇气”加入的。他们更本就没有考虑公司的制度。所以成功的只有2%,失败的却有98%。当时是邓小平一个政策性的文件把直销引进来,只有上层次的人才做的了。当时的武汉,郑州,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比当地的人都还多。当时成功的2‰他们就当起了哑巴。因为他不敢说他在这个行业找到了钱。然而失败的98‰却到处乱唱,本来只陪了1000可是他却说5000多。就比如打麻将,你本来是输了200元当回家的时候你敢说你输了嘛````你就只有说个不输不赢。当初的那些人为什么陪钱了呢?该时期主要是非法公司的渗入,及合法公司的柯刻制度。 第二个发展阶段 发展期〈5—10〉年“技巧期” 人们是靠“冷静”的头脑去看,成功的占80%失败的占20%。97年6月5日国家对2600余家直销公司进行了整顿,可是这个行业又要从新开始,但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又差,所以这个行业在当时发展是很难的。国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第三个发展阶段 爆发期<10—20>年成功90%以上。 当直销业立法的时候也就来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发展阶段,成熟期20年后靠重复性消费,在消费者中找下线,也称网络渗透期,网络中没有最后一个,成功率100%。就是这个行业运行成熟了,大家都认可了这行业。直销业在我们中国至少在2016年后才能运行成熟,因为在中国,直销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中国,直销的认同实在是太低了。在中国做销售,尽管销售是一个挣钱比较多的行业,但是它是一个有着体面收入的不体面的行业。销售如此,那直销当然就更加缺少社会的认同,尤其是在1998年,国务院曾经下令停止直销以后,直销的名词很多人都不愿意讲了,很多人都怕讲了。所以社会的认同,将是未来中国直销业发展的一个挑战。但是,我也相信直销一定会战胜这种挑战,因为在直销公司当中,它的那种文化,它的那种对人的激励,培养,我相信它能够突破我们传统社会对销售行业的这种挑战。 那什么叫重复性的消费呢。给大家做个比较,现在工资平均每个月2000元左右,我们先往前推20多年,1986年吧,那时的平均工资大约在70元每个月,就拿100多元的皮鞋来说,你在一个月工资70元的时候,你不舍得买吧?说难听一点就是买不起。那么现在每个月2000元左右工资的时候呢?买一双,一个月后坏了,没事,我再买来一双,我买得起,我消费得起,这叫做重复性消费!我们再往后推20年假如是2026年,据经济学家预算,那时平均工资每个月3至4万元。现在每个月2000元的时候,你舍

老年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老年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中国的老年产业扑面而来,为政府和企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商机。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舰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025年到204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XX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宝安区政府首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 吴方 老龄化一般是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预计203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大大延长、婴儿出生率急剧下降,发达国家首先迎来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老龄化社会形态。 (一)老龄产业范围广泛、老龄产品种类齐全 发达国家的老龄产业,经过数十或近百年的发展,其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产业领域日益加宽,现在基本上己经发展成为覆盖面几乎涉及老人一切需求领域的产业体系。

在美国,老人玩具公司、老人旅游公司、老年教育中心、老年康乐组织相继出现。美国的一些老年杂志,如《黄金岁月》、《年过半百》、《现代老年》等应运而生;兜售健康保险的电视广告直接对准老人;许多老年中心和退休社区通过组织跳舞、游戏和手艺活动等让老人获取交流的机会;高校也开始为老年人提供了特殊培训项目,并积极招收老年学生,建造老年生活社区,提供终生学习项目。 在日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人士和企业界进入老龄产业领域,并兴起了许多老龄新行业,东京城内兴起了一个建造收容瘫痪老人的“特殊照顾老人之家”的热潮;专门负责接送瘫痪老人到老人之家医院的汽车公司成立;有些公司专门接送瘫痪老人进浴室还有专门为老人烘干被褥的公司;以吸引中老年顾客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家庭租赁公司’,即这些公司向顾客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出租“家庭”,通过“家庭”,公司可为老人有偿提供所期望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环境等。 (二)开展“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首先在英国应运而生。社区照顾是“社区内照顾”和“社区照顾”两方面的结合。它即包括由政府、社区甚至市场化的企业等各种非营利和营利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也包括由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的非正式服务。社区照顾旨在通过充分发挥社区照顾中的决定性因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