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正确客观的认识中国近代百年史

如何正确客观的认识中国近代百年史

如何正确客观的认识中国近代百年史
如何正确客观的认识中国近代百年史

如何正确客观的认识中国近代百年史

怎么看待中国百年历史?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历史是已发生的客观事实,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才能真正做到“面向未来,继往开来”;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能作出错误的判断,就会误导现实的发展。当前,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对中国百年历史的认识是比较客观和实事求是的,但是不可否认在一部分人当中也存在着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否定和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人鼓吹所谓“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把“五四”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所谓的“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歪曲成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否定和掩盖其本质和主流;更有甚者,随意丑化革命领袖和先贤烈士。

二是刻意导演和假设历史。为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成就,编造和夸大所谓“人祸”,杜撰出毫无根据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这实际上是在刻意导演历史;提出“重写历史”,用“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人为地把革命和现代化对立起来,把一切革命斗争说成是“疯狂和幼稚”。这种违背历史事实的主观臆想,反映了这些人对待历史的轻率态度。

三是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大作翻案文章,为已被历史淘汰的旧势力评功摆好。有人以纠正改革开放前一些历史结论的偏向为由,为已经被中国历史发展所证明了的一些历史结论“翻案”,蓄意扭曲和颠倒历史是非;有人甚至以“人性化”为由,编排历史情节,对历史进行随心所欲的涂抹、剪裁和虚构,为历史上已有定论的叛徒、汉奸、反动统治人物评功摆好;有人竟宣称动荡不已、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期”。这些显然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虚构。

四是“戏说”、“恶搞”历史。通过各种方式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肆意戏说,对中国百年历史中的仁人志士、革命先贤进行调侃、讥笑和贬损,用主观臆想去改写历史;甚至在学术界,有人更是以恶搞为噱头,以颠覆正史为能事,对历史或取其一点,或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历史事实和历史真相就在这种“戏说”、“恶搞”中变得模糊起来,变得轻佻起来,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五是追求所谓的“价值中立”和“纯客观”。有些所谓历史作品在表现人民革命战争时,只是一般性地表现战争场面的残酷,把战争和牺牲都描写成所谓“中性”的、“纯客观”的表象事实,而不去深入分析事实的性质,不去关注战争的人心向背和正义与否,不讲为正义而牺牲的价值意义,把中国人民为社会进步而战、为自我解放而战的正义性和崇高性虚无

以上倾向和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却造成了严重后果,不但颠倒了历史是非,搅乱了人们的历史观,而且还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观是人们关于历史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因此,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而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能够作出客观的认知和正确的评价,这对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极大。“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也是一个关乎国家治乱兴亡的大是大非问题。是维护历史本来面目,还是歪曲历史真相;是从历史主流中吸取经验教训,还是在历史支流中制造负面影响;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退回唯心史

观——这些根本的原则性问题是不能被颠倒和搅乱的,否则就会从根本上搞乱社会主流思想和主流价值,动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足和发展的思想根基。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极端倾向,其要害就在于颠覆历史观,否定已有的历史结论,歪曲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历史结论应该是根据历史事实作出的,不能随意否定。而戏说历史、解构历史、恶搞历史,则是一种实用主义倾向,体现的是对历史的一种不严肃和不负责的态度。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通过这次洗礼,中国社会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大变革。我们应该深入地认识和总结百年历史中蕴涵的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规律,将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受益无穷。但是,要真正地从中国百年历史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搞简单、片面的史料考证,不行!搞假设、解构不行!戏说、恶搞更不行!“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这一经典性概括,为我们正确认识历史提供了指导,具体来说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历史是什么?马克思的回答是:“‘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作为人的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认识和研究历史必须以事实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资料,把握历史事实的总和并阐明其内在联系,透过历史现象来分析历史的本质和主流,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是包容性原则。认识和看待历史作为人的一种认知活动,必然具有多样性。因为人总是从属于某个利益阶层或群体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对历史的认识总是带有所从属利益背景的意识形态烙印。因此,对待历史要有一种包容心态,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单一性”思维来看待历史。搞预设立场的历史研究和片面解读,是不可能把握历史全貌的。但是,包容性原则是建立在遵循历史事实,对历史进行符合规律的探索基础之上的,而不是随心所欲地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是是非原则。历史是有大是大非的,这种大是大非是人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是符合历史规律的价值判断。评判历史是非曲直的标准,不是个人的好恶,而是历史事实和社会实践。因此,对于历史大是大非的把握,不能沉湎于个人的恩怨和预设的立场,纠缠一些历史的枝节、细节,否则就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是全面原则。这是正确认识历史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原则。列宁指出:“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这个论述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历史是个复杂的多面体,只有把握历史活动的全貌,才能确定其主要方面,分清其主流和支流,才能揭示出历史真相。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与认识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和认识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所以说,历史不能忘。 通过小学和初高中对历史的学习与认知,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斗争的历史,是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从而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转变为一个繁荣、富强、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这部历史是屈辱与光荣并存的历史;这部历史是挫折和成功并举的历史;同时,这部历史又是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都在讲,都在思考的一部历史。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同时期的日本借助明治维新,成功的搭上了资本主义革命的快车,步入强国行列,而清政府没有顺应时代,所以历史用一种刻骨铭心的方法让中国转变!承受过了转型阵痛之后的中国才有了新的生机,这种阵痛是一个必须经过的过程,无法逃避。所以客观看中国饱经沧桑的近代历史,既要记住屈辱的一面,更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期间历经了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过程。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与图强并存的历史。鸦片战争前期,中国的社会是独立的封建社会,但是,社会腐败,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经济发展萎靡不振,人民生活水 平日况愈下,而此时的欧洲列强在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后,发展迅速,轻而易举的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入侵、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 化渗透等方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得独立自主、封建古老的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彻底沦为!中国的主权、尊严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但是,客观的说,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一定的程度上加 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的瓦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瓦解,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期间,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人民为了国强民富进行 了探索和尝试,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是各个阶层

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中国近代饱经风霜。1840 年之后的所谓的几十年屈辱史,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都是一种痛。每当阅读到祖国当年被其他国家欺凌的历史也常常让大家义愤填膺!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历史也不例外。列强的入侵,不仅仅带来了痛苦,也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改变。 中国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依然固步自封!近代以前的历史,历史都只是无重大意义的王朝更迭,一个朝代走向衰落,另外一个朝代兴起,换汤不换药的封建统治,让社会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而百姓,也只在王朝的迭代中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这样,若干朝代过去之后,中国社会仍旧是老样子。就像一个被悬空的车轮,转了若干圈之后,其实还在原地没有前进。只是在其中造就了打内战的威武将军和御外敌的人民英雄的传奇故事而已。正因为我们没有前进,所以当初羡慕中华大地和以中华为师的一些“天朝”看不上眼的国家在近代把我们揍了一顿。挨揍得怪自己,怨不得别人。 1840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变化剧增。这种王朝的循环无法继续;思想和科技上的冲击更是前所未有;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是不容小觑。而那些侵略,不如说是中国自己的错引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是历史潮流,历史给了中国两千年来自己摸索改革的路,中国止步不前,历史只好找了些改革成功的国家来给你当老师,中国不好好学,甚至还瞧不起老师,于是老师就体罚了一下这个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于是中国觉得受委屈了,感觉太屈辱了,太丢面子了。然后就有了近代近百年屈辱史一说。不过,被教训了之后,成效是很大的。这百年间的进步谁都看得出来。就如前文的比喻,中国这个车轮在空转了近两千年后,被西方和日本的枪炮打了下来,摔在了地上,得以前进。大多数中国人看到的是列强的欺负,而不是列强给中国带来的变化,而事实上,在这段历史里,军事上刀剑长矛变成了枪支弹药,古老的炮台上古董般的火炮变成了新式火炮,拥有了铁甲舰船、新式军队;思想上,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涌入中国,对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的学习也都得益于世界强国在近代中对中国敲响的警钟。也就是在近代挨打了以后,中国才真正转变心态,不在迷醉在大国梦里,而是开始学习其他国家。这就是那段历史的贡献,那段历史的历史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代的屈辱历史就像是你用酒精麻醉自己,不愿面对现实时,别人一巴掌把你打醒了一样,只不过,当时中国的酒精是天朝大国的梦,而巴掌是列强枪炮军舰的侵略。而这一巴掌把你打醒了之后,你是应该怎样面对这挨了一巴掌的事实呢?是以此为耻还是客观对待?多数中国人选择了前者。但我认为,西方国家的侵略诚然本意不是为了中国能够进步,但它确实让中国真正发展了起来。也许给你一巴掌不够温和,但让你醒过来这个贡献不应该被你感受到的疼痛和面子上的过不去所掩盖。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同时期的日本借助明治维新,成功的搭上了资本主义革命的快车,步入强国行列,而清政府没有顺应时代,所以历史用一种刻骨铭心的方法让中国转变!承受过了转型阵痛之后的中国才有了新的生机,这种阵痛是一个必须经过的过程,无法逃避。所以客观看中国饱经沧桑的近代历史,既要记住屈辱的一面,更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从1840到1949,历史的车轮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天一天,我们过了109年。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危机四伏,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关系着四万万人民的生死存亡。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紧张,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疯狂,当然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威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慈禧到毛泽东,从李鸿章到周恩来,从受压迫受剥削到当家作主,从被列强踩在脚底到屹立东方……109年,我们创造了奇迹! 大浪淘沙,千古英雄。英雄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英雄。血雨腥风,百年之间,我们的英雄历炼着,神话终于变成了不朽的篇章,如果没有民族的危机,他们到哪去施展他们满腹的雄才?如果没有英雄们的挺身而出,谁救民族于水火? 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屈辱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和谐,是建立在先人的鲜血和尸体之上的呀!当我一次次带领我的学生走近中国近代那段历史时,我发现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与认识。 第一堂课上,我曾问同学这样一个问题:“提到中国近代史,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屈辱”,95%的同学脱口而出。中国109年的近代史主线是屈辱吗?这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误读,中国近代伴随着屈辱,但不是近代史的主线,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抗争和探索,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前仆后继的探索,才有1949年的光明,如果屈辱是主线,中国早就亡国了。 为什么要学近现代史呢?因为它和今天的历史联系得最紧密,历史的昨天能为今天的历史提供很多的经验教训。为什么不学古代史呢?

那是一段令所有中国人都自豪的历史。今天依然有一部分人沉浸于祖先给予我们的荣耀中,看看我们的近代史,祖先创造的文明,令我们汗颜。 中国近代史,以1840年英国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为开端,以签订屈辱的条约宣告结束。看看西方人是如何把中国的四大发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侵略从海出而来,英国的战舰上,有中国的指南针,英国的大炮装着中国的火药,最终的和约是在纸上签订(中国的造纸术)。中国人不该反思吗?我们祖先的发明,我们都发挥作用了吗?我们愧对于我们的祖先,拿着老祖先的东西四处炫耀,而不敢直面中国近代那段历史。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需要反思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失败比成功多。“勿以成败论英雄”。走进近代那段历史,感受时人的艰辛与不易。所以对中国近代史上抗争与探索的人们,应致以敬意。中华民族是不屈服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你我的血液里都有这种不屈服的精神。中国近代最终选择革命的道路,是因为改革太艰辛。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后人颇多指责,认为步伐太慢,实际上当我们走进那段历史时,我们会发现,洋务派那些人在那个时代已经走在最前端,“中体西用”是当时最好的方式,不保留中体,西用也难以引入中国,正是在中体的掩护下,洋务运动进行了30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守旧势力太强大,高高在上的心理优越感在相当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作祟。中国人的觉醒及正确的自我定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刺痛了中国人,维新志士以知识分子极大的热情与勇气,奔走呼告变法图强,进而直接投入到改良中国的政治运动中。维新派要在中国走日本式的君主立宪的道路,必然

近代我国百年[1840_1949]革命探索历程

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2.1900 义和团运动: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 3.1898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运动,想通过变法将中国引向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 4.191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5.1915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1919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2.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 3.1926-1927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4.1927武昌起义及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 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5.1927年10月井冈山会师,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6.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7.1934-1936红军长征:粉碎了反动势力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共产党的基干力量,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8.1936“一二·九”运动及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又称双十二事变。 9.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1945-1949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详细如下: 01旧民主主义革命 该时期主要事件: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在我国史学界争论颇多,了解中国近代史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篇一从1840到1949,历史的车轮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天一天,我们过了120xx年。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危机四伏,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关系着四万万人民的生死存亡。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紧张,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疯狂,当然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威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慈禧到毛泽东,从李鸿章到周恩来,从受压迫受剥削到当家作主,从被列强踩在脚底到屹立东方120xx年,我们创造了奇迹! 大浪淘沙,千古英雄。英雄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英雄。血雨腥风,百年之间,我们的英雄历练着,神话终于变成了不朽的篇章,如果没有民族的危机,他们到哪去施展他们满腹的雄才?如果没有英雄们的挺身而出,谁救民族于水火? 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屈辱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和-谐,是建立在先人的鲜血和尸体之上的呀!

当我一次次带领我的学生走近中国近代那段历史时,我发现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与认识。 第一堂上,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提到中国近代史,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屈辱,95%的同学脱口而出。中国120xx年的近代史主线是屈辱吗?这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误读,中国近代伴随着屈辱,但不是近代史的主线,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抗争和探索,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前仆后继的探索,才有1949年的光明,如果屈辱是主线,中国早就亡国了。 为什么要学近现代史呢?因为它和今天的历史联系得最紧密,历史的昨天能为今天的历史提供很多的经验教训。为什么不学古代史呢?那是一段令所有中国人都自豪的历史。今天依然有一部分人沉浸于祖先给予我们的荣耀中,看看我们的近代史,祖先创造的文明,令我们汗颜。 中国近代史,以1840年英国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为开端,以签订屈辱的条约宣告结束。看看西方人是如何把中国的四大发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侵略从海出而来,英国的战舰上,有中国的指南针,英国的大-炮装着中国的火药,最终的和约是在纸上签定(中国的造纸术)。中国人不该反思吗?我们祖先的发明,我们都发挥作用了吗?我们愧对于我们的祖先,拿着老祖先的东西四处炫耀,而不敢直面中国近代那段历史。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综合探究四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 教学设计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的行动》教学设计 磐安县尖山镇中胡东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以新课程九年级第二单元《资源出现短缺》内容为依据,结合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创设的。资源问题既是全球性问题,又是反映我国基本国情的突出问题;既是源于历史与地域关系的发展问题,又是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既是国家和社会面对的挑战,又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人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本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基本的社会生活和活动领域这一主线上的重要一环,只有了解当今的资源形势,才能主动地关注反思个人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为可持续发展而努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短缺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加剧,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这也赋予本课内容极强的社会现实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现代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社会生活中,处于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随着物质需求日益增长,他们已司空见惯了浪费,习惯了一次性用品,浸染着侈奢的消费……同时,好面子、爱攀比、赶潮流等是中学生一种普遍的心态。学生对勤俭节约没有特别深的体会与感受,有节约与自己无关,我无能为力、节约无用的思想,甚至会把节俭看成是小气,把节约视为寒酸。另一方面,中学生处于半成人化时期,可塑性强,求知渴望强烈,容易受激发与鼓动,有较强的情感体验,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学生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社会意识也不断地增强。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熟悉的资源,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感受我国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能列举生活中浪费现象,提出自己的节约措施。 2.从利用的角度理解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感受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身边的现象来认识节约的现实意义;从自我践行的角度提出节约资源的做法。 3.树立节约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努力当好保护资源的宣传者与实践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青少年自觉节约保护资源。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设置情景法、讨论法 六、设计思路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篇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惨痛、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历史。学习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任何子孙都是义不容辞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稳定、物资充足、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变我中国的历史。唐太宗说过: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毛泽东也讲过: 历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监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色会。而作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呢?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为半封建的国家。清朝以前,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状态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世界的巅峰。因此,到了清朝,当朝统治者以此为傲,自恃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藐视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业和科学,并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紧紧关闭。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带来的危机逐一爆发。毛泽东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国的糜烂、腐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

民狂潮席卷中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当时中国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富饶的古老神国,遍地是宝却不能收藏、没能力保护的国家,西方力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为打开中国对海外市场,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爆发。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犹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条约。其中,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正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反外侵斗争的几十年里,中国政权和经济都遭到严重冲击,中国人民在深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同时,经济负担更加重、政治压迫更加深。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鸦片战争和西方列强侵略,其也有相当的积极影响。从政治上看,中国的社会矛盾由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转向封建社会跟中国人民间的矛盾。由此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受到严重的冲击,鸦片战争让国人看出时势格局,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从经济上看,中国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残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资本主义在萌芽中凋零。从外交上看,自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认识了科学知识强大、西方工业发达带来的好处,统治者不再固步自封,开始学习西方知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耻辱的历史、也是悲壮的抗争史。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客观面对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科学是发达的、社会是进步的、人是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感悟——中国近代史 中国的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反对资本主义帝国侵略的抗争史。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以史明鉴,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更好的发展现代化建设。 政治上,近代史所带给我们最多的便是落后就要挨打,而落后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政治的腐败。 中国古代文明光辉灿烂,但到了鸦片战争前夕的嘉庆、道光年间,中国上层阶级卖官售爵、官商勾结,压迫剥削下层阶级,政治生活腐败糜烂。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改革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他们需要更多的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和原料供应地,地大物博的中国便成了他们的目标。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无不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而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政治上的没落,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方针以及官员的临阵脱逃致使当时中国最强盛的舰队覆灭。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航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还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帝国的工具,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切的痛苦无不与中国政治的腐败相关,可见政治清明与否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经济上,近代中国各阶级不断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中,领导阶级在赢得初步胜利之后沉迷享乐、争权夺利,内部矛盾突出,最终分崩离析,让对手有机可趁。这主要是由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制止和克服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它自身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的根本任务,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梁启超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身上,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对袁世凯一再妥协退让,并且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博得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这些都成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思想文化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之后,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渗透到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中,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学习了外国先进文化。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个人心得体会5篇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个人心得体会5篇 多读书,行万里路。好读书,开卷有益。读好书,良师益友。勤读书,学海无涯。世界读书日,愿你遨游书海,其乐无穷。下笔如神,收获无限。 新航路的开辟,为全世界的进步特别是在东西融化、或者说是全球欧化了提供动力。从此,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遇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轰轰烈烈以鸦片战争为前奏,展开一部屈辱史——在我看来,这未尝不是数千年未有之机遇。从马嘎尔尼访华的失败,到嘉庆年间英国第二次派人来华受冷遇,从为抵御外敌而仅设立的一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到不承认别国的平等、仪统、仪式问题——除了文化差异外,“我们抱定‘天朝驭万国’的观念,不承认国际,而西方则在近代步步地推出国际生活及其所需的管理和公法。足以证明中国绝不会自动地接受西洋的科学与工艺。” 数千年来,从丝绸之路的捍威到贞观之治的“天可汗”威仪,再到郑和下西洋的外抚四夷,封建中国自诩天朝大国应有尽有,以不平等待遇对外邦交,以封藩属国作为我国的国防外线代守门户。却不料在这固步自封下,西方近代文明的曙光乍现一个个“日不落”的神话,黯淡了东方的光芒。廷黻先生说:“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现代文明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惨败。”那么,西方列强的侵略正是使闭关锁国的封建中国觉醒,探索走向现代化,走向富强。

我们总将其屈辱原因归结为“落后就要挨打”,那么这个“落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的软肋之上呢? 一.旧社会的恶性循环 在第二章里,蒋先生提到两个恶性循环①大乱后大治:因为民众不知利用科学节制生育也不知利用科学增加生产,于是乱世末,大治初人口少,有荒垦——人口多,分配少,生活水平低——烧香拜佛,土匪起义,小乱变大乱——大治末,乱世初;②每朝开国君主及元勋大部分起自民间,自奉薄,奢侈低,体恤民情,内政昌明吏治澄清;后来则欲望提高,奢侈增多,贪污长进。 这两个循环造就了中国历史如同sin函数图像跌宕起伏。而在西洋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在抵抗力量薄弱的低谷的时候,我们开始处在云端做双曲线中的下抛运动。这映证着近代历史血泪屈辱的必然性,也充分揭示了要想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命运,必须跳出该图像的发展,也就是必须革命地彻底,将中国封建统治连根拔起,这我也将在下面第三点中提到。 二.民心向背与国家进退 《南京条约》后,广州民众因为触及到自身利益而产生仇外心理,不让外人入城。当政者没有顾全大局地去疏解矛盾反倒是以林则徐等的意见认为“民心可用”,认为”四万万同胞有胜无败”,希望等到外人骚扰作乱时组织百姓去抗议其洋枪洋炮。“仅以民心对外人的炮火当然是自杀”,民心代表一种趋势,但如果没有大势力量——也就是综合国力的推动这根本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花骨朵儿。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xx院xxxxx xxxxxxx 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势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运动全民抗战三年解放思考国史国情 一、引文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百年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

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中国近代史是从183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0年新中国成立前。期间历经了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过程。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与图强并存的历史。鸦片战争前期,中国的社会是独立的封建社会,但是,社会腐败,政府闭关锁国导致经济发展萎靡不振,人民生活水平日况愈下,而此时的欧洲列强在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后,发展迅速,轻而易举的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入侵、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方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得独立自主、封建古老的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彻底沦为!中国的主权、尊严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但是,客观的说,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的瓦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瓦解,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期间,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人民为了国强民富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是各个阶层的勇敢分子探索富强的伟大尝试,期间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林则徐、李鸿章、张之洞、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人物。虽然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却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找着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于是,共产党应运而生! 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胡适、董必武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工作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摸索出了富强中国的道路,即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到的新中国。在经历了八年抗战,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步步成长起来,并逐步壮大,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真正意义上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但是,国民政府违背人民意愿,悍然发动内战。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忘我奉献的战斗中,四年后,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开始进入现代!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屈辱与图强,流血与新生,斗争与挨打,迷茫与希望共存的社会历史时期,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起,以未来接班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为人民的富足,祖国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人物传记 之朱葆三

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人物之朱葆三 前言 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深陷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当中,无数的普通百姓深陷于水深火热当中,同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入侵给古老的华夏大地带来了无休止的战火。但是正是在这种国家分崩离析,帝国列强对古老中国虎视眈眈之下涌现出了无数的志士仁人和杰出俊才,他们或为近代中国革命忙碌奔波,甚至是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唤起仍旧沉睡中的近代旧中国和无数国民心中的反抗侵略的意志,比如有谭嗣同、李大钊、闻一多、李公朴等等;而另一部分人则紧紧抓住时代的变革发展的步伐,他们有些通过去海外留洋后,给当时的旧中国带来了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进步思想,为近代中国的未来的生存发展指出途径,如陈炽、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鲁迅以等等;还有一部分则顺势当时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的成果和机遇,他们通过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在国内大办新星的工厂,从而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用工业生产倾销垄断的方式殖民统治中国的企图,而这些人则被称为爱国实业家,他们通过开办银行、工厂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支持和金钱支持,从而使得近代中国革命抗争能够生生不息。 在这些爱国实业家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朱葆三。朱葆三是我国近代银行保险业著名的资本家,同时也是当时众多商帮著名的宁波帮的领军人物。1848年 3月11日(清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七)出生于浙江定海。他十三岁时因父亲重病而致家中贫弱,不得已年仅十四岁时便到沪在五金店当学徒﹐由于店主对他的赏识,而且也与他平日勤奋工作、生活节俭、刻苦学习和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密不可分,朱葆三在十七岁便任总帐房和营业主任﹐三年后升经理。1878年他自立门户,开了新裕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1895~1911年﹐他创办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又投资于英商鸿源纱厂﹑大生轮船公司﹑浙江银行﹑立大面粉厂﹑广州自来水公司及上海《新闻报》等企业﹐正是在这时期世界正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的原因,西方列强暂缓了对中国商品的垄断行为,同时这段时间也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像朱葆三一样的实业家纷纷开办了轻工业工厂,从而大大促进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缓解了当时中国商品的奇缺的状况,并且由于像朱葆三企业家的出现,使得中国工商业与全球工商业的联系更加紧。后来朱葆三又历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上海商务总会协理等职﹐成为当时上海工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并且他推动了上海金融市场的运转、流通和调剂、促进了上海工商业的发展。 朱葆三之所以能够由此如此成就,其中之一就是他能知人善任,把能人集合在自己的经营场所,使他们乐于挖掘自身的潜能。这也为他在而立之年后产业壮大起到了重要的基础和作用。 而且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的十里洋行上海朱葆三善于协调各方面和关系,他广泛结交各界人士,在清朝官府、外国领事乃至当时还是微不足道的革命党人中间均有他的朋友。这也使朱葆三在各种危难情况下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在各种纷乱中为自身的经商事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认为商人的唯一目的便是追逐利益,而不管甚至是抛弃自己的道德

中国近代史部分思想

中国近代史部分 高三历史备课组2013-2-20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背景: ①清朝末期,封建制度衰落。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传统思想文化盲目自大,对西方思想文化鄙视; ②不少知识分子不注重实际知识,崇尚空谈; ③鸦片战争惨败,民族危机出现,部分知识分子觉醒。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趋势:从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闭目塞听→近代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救亡图存 (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 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近代以来各阶级为追求独立、自由、民主与富强进行不懈探索,大事如下) 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使一些开明地主知识分子猛醒,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被称为"新思想的萌发"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著《四洲志》(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知识) (2)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在洋务运动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口号;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为内忧外患也);为巩固封建统治。 主张:在不变更中国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中学为体"),学习西方技术,大办近代企业("西学为用"),在上海先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后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给后人的启示: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不能救中国。 (2)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主要是通过改革、废除封建专制,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背景:(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剧; (2)19C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打下基础; (3)洋务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寻求新的救国方案--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政体,变法图强。 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借助孔子的威望,批判君主专制,奠定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既有策略,又表现资产阶级的软弱)。 梁启超:著《变法通议》①宣传变法;②提出"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是维新运动的核心主张) 严复:翻译《天演论》,用西方达尔文的进化论激励国人猛醒,实行变法图强;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引发1898年戊戌变法政治运动兴起;

谈谈对近代史的看法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通过小学和初高中对历史的学习与认知,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斗争的历史。是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从而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转变为一个繁荣、富强、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这部历史是屈辱与光荣并存的历史;这部历史是挫折和成功并举的历史;同时,这部历史又是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都在讲,都在思考的一部历史。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还学真门课有什么必要又有什么意义呢?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读史使人明智。”英国思想家培根就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无独有偶,我国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史为鉴,可以名得失。”是的,无论是西方史、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无一不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教训的反思,对于一个历史问题的深入研究和 深刻思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为人、处事有个更加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古代皇帝教育子女比备的一本书就是《资治通鉴》,这当然是学史使人明智的最好例证。我们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分析,可以了解到近现代中国的落后的真实情况和具体原因,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那就要奋发图强,就不能闭关自守。二、增强理论分析能力。记得第一节上课的时候,您就跟我们说过:“这一门课,绝不是像历史系或者你们高中初中那样,识记史实的一门课。这是侧重于理论分析的一门课,是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去看待,去思考,去学习,去分析,去理解的一门课。”事实上,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已经完全能够把这一段历史的一些史实侃侃而谈,现在再让我们去记忆,意义当然不大。就像您上课常讲的那样:新时代的大学生当然不能死记硬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我们学的,知道的用起来!通过每个星期天宝贵的三个课时的课堂学习上,在您的讲解、引导和鼓励下,我们已经能够初步的把学习过的马克思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学习和分析当中。例如,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人说这是合理的政策,因为内部团结才能一致对外。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就不难发现政策的荒谬性和理由的错误性。我们知道,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的矛盾已然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抓主要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此,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真是愚蠢之极!这不能不说是我自己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一大收获!像这样的学习收获真是不胜枚举。三、对于自己专业学习的帮助。1、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以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我们难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胆怯、害羞是不行的。在课堂上,您经常鼓励我们敢说、多说、会说。这对于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锻炼。2、理论分析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本专业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对于一些法律问题,法律现象我们无一例外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思考。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自然也是能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获得。最后,像拿学分、综合测评成绩等等方面的获得不值一提,如果一个人因为这些东西而去学习,岂不可笑?以上几点,便是我个人认为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的意义。然而,可以预见,在整整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我能获得的必将远远不止这些。 深坑——谈我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历史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的。基于此,我们可以把历史比做是一条路、一条充满坎坷泥泞之路。从1840到1949,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阶段。这当然不可以用“拐点”来描述,而委实是一个“深坑”。对于这样一个“深坑”,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深坑”?国家(或中华民族)的车轮怎么偏偏掉进了“深坑”?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将之拉出?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精华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1 2

对近代史的看法

对近代史的看法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过程。 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与图强并存的一段悲惨历史。从清王朝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始,到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为止,数个不平等条约将中国这个天朝上国变成了列强的殖民地。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中国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救国英雄,如林则徐,梁启超,康有为等等的救国英雄,但是他们最后都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最后是逃的逃,亡的亡。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出现了孙中山先生,他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始了伟大的救国运动,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在当时可以说非常先进的理念,而正是他的这种思想和前人对国人的思想改造,促使了中华民国的出现,而这为日后国民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但是事情并未一直顺利,虽然中华民国确立了法规,限制了官员的权利,但是人性的自私还是使中华民国沦为了军阀统治的时代。到了1925年,由蒋介石创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开始与军阀们进行斗争,直到北伐结束,成为了当时中国唯一的政府。但是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也渐渐的被人民所否定,这个时候共产主义出现在了人民的视线中,最后经过了10年内战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这100多年的艰辛中,中国人民经历血与火的历练,过去面对列强我们退缩,我们畏惧,我们选择妥协,但是中国人的灵魂并没有就此沉沦。弱小、失败、耻辱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强大、成功、荣耀这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坎坷的中国近代史在为我们诠释过去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一个民族的强大需要两个东西——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一颗火热的民族之心。在面对列强时,清王朝若能怀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觉悟去战斗,那么列强是否敢如此频繁的侵略的我们呢? 中国共产党正是我们民族之心的体现,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国家正是保卫民族的坚壁,没有国何来的家,没有家又何来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把共产主义带给了我们,人民将成为国家的主人。同时他也激起了我们每个人内心对民族的爱。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近代史的艰辛历程学到坚强,感受到在面对一些事情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觉悟。同时也应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才是不受欺辱的首要条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知识,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强大我们的国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