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收稿日期:2005-09-28

作者简介:樊姝皎(1978-),女,河南省叶县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助教.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樊姝皎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44)

摘 要: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改革,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已经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不相适应的一面.通过一定的调查,结合当前的实际,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06)02-0098-03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课程改革,使学校体育在

课改中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在/健康第一0的指导思想下,小学和初中经过了2001)2004年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6(5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6于2003年颁布,当年开始试行)试行.而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基地的高等师范体育院校(系),在这场改革中却显得有些滞后,在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明显满足不了实践的需求.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1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状况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基本由必修课和选修课2大部分组成.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通过与北体、武体等国内知名体育院校交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代表性.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其本科课程设置总体如下:

必修课由公共课(如形势与政策、音乐鉴赏、大学语文、大学生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如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操、武术、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田径、教育学)专选组成.

选修课由限制选修课和非限制选修课组成,既有术科又有学科.术科如:网球、羽毛球、游泳、形体与健美、体育舞蹈、民族舞蹈、中国式摔跤、柔道、散打、太极拳、跆拳道、武术套路、软式排球等.学科如:全民健身概论、体育产业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动员选材、体育摄影、运动竞赛、医务监督、针灸与按摩等.

从整体上分析,上述课程设置存在着以下问题:1)必修课中的公共课较单一,强调专业教育的纵向深入;2)选修课缺少一些中小学生喜爱的新兴项目;3)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4)从整体看,课程内容滞后于中小学课程改革,教材内容老化,对教育实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5)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1]

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社会挑战

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带动社会的变革,新时期社

会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在提高,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2.1 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发展

一直以来,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强调/专0,忽视了学生本身和社会的需求.本科方面,只注重球类、体操、田径、武术等项目,而未及时把社会需要的新兴运动项目纳入到课程中来.学课方面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外语,特别是计算机知识的培养.还有一些必要的专业理论课程没有很合理的设置,使学生有重/武0轻/文0的思想.这种/基础薄,口径窄0的课程设置使毕业生的质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2.2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需求

课改以前,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模式化地写出教案,按部就班的教学,以及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导致体育课越来越失去人心.而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6与教学大纲截然不同,它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领域,不规定教学时数,采用新的学段划分和评价体系,给体育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对教师的标准和要求.2.3 毕业生教育实习后的建议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02级专升本学生来自河南省各地,经历了教育实习,通过对57名同学的调查,其中有36人,占63.2%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上应多样化,应重视对学生训练能力、保健知识的运用等方面的培养,增设社会技能课和新兴运动项目,如驾驶、攀岩、社交礼仪、野外生存、素质拓展训练等.还应该突出几门重点课程贯穿大学4年时间.有14人,占24.5%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应以人为本,体现实践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2.3%的学生要求增设社会人文学科和培养职业道德的课程.学生还呼吁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应增加实习次数和时间,应提前开设专选课.

还有学生建议专门为教育实习建立一个基地.设有专

第21卷第2期2006年4月 平顶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 niv ersity

V ol.21No.2

A pr.2006

门的培训机构,学生经过培训后再到中小学校实习,使学生能在不同条件下尽快适应工作.[2]

3中小学课改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与以往教学大纲不同,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名称、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段划分、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评价方法等许多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表现出体育课程的新的特征.

1)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教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2)强调学生体育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形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的过程.

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体系;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有一个新的方案,而在1997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试行的5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6,其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专门人才0.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理念,按照社会需求,结合就业难的现实情况,根据体教专业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体教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改革,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框架,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4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4.1以社会需要为依托,丰富课程结构,灵活教学模式

从毕业生的教育实习情况看,体教专业的学生主要缺乏组织实践能力的锻炼,语言表达欠佳,临场应变能力较差.在实习中,学生们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认为学的知识用不上,却需要用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其它技能.出现了实践与课堂学习不相适应的现象.

从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看,很多中小学校,甚至高校需要除了具有传统项目(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技能的体育教师;更喜欢能教授新兴运动项目的教师.同等条件下,英语、计算机的等级证书在应聘时有相当的分量.

因此,体教专业应设置一些与时俱进的课程,及时把新兴运动项目引入课堂.并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如/俱乐部0模式.

4.2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合理知识体系

有关人文科学知识对体育专业学生尤为重要,要予以足够重视和严格要求.增设如伦理道德、写作、语言表达、逻辑学、方法学等,而有关现代教育科学,现代教学论、教育行为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成果、优秀教师事例等也要有目的的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使学生及早积累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及早进入/当教师0的角色.

4.3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教材选择顺应时代潮流

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必修课到选修课,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自主开设适合本地方本校的特色课程,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国家教育部体艺卫司的季克异同志曾经搞过3次野外生存训练并取得成功,且深受欢迎.能否把它作为体教专业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用以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加学生的阅历?很多学校在积极的探索.

目前,体教专业的一些教材内容显得陈旧,体现不了时代精神.5学校体育学6是体教专业9门主干课程之一,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2001年版的教材,虽然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整体没有体现出改革的精神和新思想、新观点,就在2001年小学和初中的5课程标准6颁布并试行.没有预见性,实在是该书的一大败笔.所以教材的更新换代也是当务之急.

4.4与中小学课改接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对高校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广泛摄取中小学课改信息,及时纳入到教学中,反馈给学生.学科方面,需要多媒体教学、甚至双语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术课方面,当某些运动项目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时,就需要转型.高校的扩招与教师数量在相当长时期内得不到缓解,一个教师担任两门,甚至更多课程的现象会越来越多.这从客观上要求教师不断深造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5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体育专业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头脑灵活,适应力强,但科研能力差.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积极工作,大胆创新,就是在科研上没有大的作为.因此,在校期间仅仅开设体育科研方法这门课程是不够的.还应督促他们自己多动手,或是在资深教师的带领下去搞科研.美国的学校在小学就让学生写论文,与之相比,我们的高等教育更应该努力改善学生这种能力差的局面,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

5政府、社会、学校要为课程设置的改革提供条件

5.1投资硬件设施,改变教学环境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除了需要其他学科所必需的教室、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之外,还需大量的室外、室内场地和各种器材、设备.投资场馆的建设,美化教学环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生之所以不满意上课时间的安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院现有的场地不足.充足的物质基础是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改变教学环境.

5.2加强领导,实行科学化管理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课程改革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正确方向,实行科学化管理,减少这个过程的曲折度,使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周爱光5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62004

#

99

#

第2期樊姝皎: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

Thinking on the Curriculu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FAN Shu-jiao

(Pysical Education Colleg e Of Zhengzhou U niversity ,Zhengzhou,Hennan450044,China)Abstract:Physical teaching has caused a reform tempest on a national scale.But college physical educa -tion,corricolom,has presented incong ruity w ith the teaching reforms in schools.Throug h some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es of corrent social need,this paper puts forw 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urriculu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the curriculum,reform.

(上接第104页)

4.4 积极承办大型比赛的同时要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商业

性表演和比赛美国人尤伯罗斯第1次把奥运会作为产业经营,一改历届奥运会举办国出现大量财政赤字的状况,成功地承办了第23届奥运会[3].实现了扭亏为盈,从而为竞技体育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我国也已经先后成功的承办了几次大型的国际和国内赛事,增大了我国体操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办好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办成有史以来一流的奥运会.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举办期间,每日参赛项目繁多,但体操是美国各大电视台争相报道的赛事,宣传力度可见一斑.作为体操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美国虽不能相提并论,但他们以其强烈的经济意识,借悉尼奥运会的/余火0,多渠道开发自身的经济功能,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商业演出,/从某种程度上,为体操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依据0,其拥有观众的程度和普及发展的速度令人震惊,在经济收入上也可谓受益匪浅,从而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4].在我国,体操本来拥有大量的观众,但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日益加深,离大众化要求愈来愈远,加之一些球类项目职业化先入为主的冲击而渐为人们所淡漠.因此,在体育产业化的大潮中,要把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性表演和比赛作为现阶段竞技体操产业化的突破口,在具体操作中应遵循多样性、基础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原则.

5 结论与建议

我国的竞技体操产业化远远地落后于国外,因此可以

借鉴国外竞技体操产业化经营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从建立完备的俱乐部管理体制,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行业自律能力、树立经营开发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程度,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等方面入手.同时,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我国竞技体操产业化的进展和完善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并非照搬国外模式就能解决全部问题.我国应在吸取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操产业化经营道路.

参考文献:

[1]辛 利,周 毅,刘江南,等.中国竞技体育产业化经营[D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8321835.html,.

[2]周福弟.国际体操联合会发展动态[J].奥运项目:体操

信息,1996(11):6-7.[3]俞继英.体育产业[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74

-81.

[4]周福弟.救救女子体操[J].奥运项目:体操信息,1997

(6):21-22.

Our C ontry .s Athletics and Gymnastics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DING Run-chong

(Northw 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Abstract:By using documentation and comparis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thletcs sports industry .s present situation.It points 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t our country .s athletics and g ymnastics commercialization relat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and proposing clear goals and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industry.

Key words:competitive sports;athletics gymnastics;industrialization;measure

#

100#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6年

高校体育的目标

高校体育的目标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是XXX,我的试讲题目是《高校体育的目标》 导入: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才培养的规格密切相关。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树立,社会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已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把握好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便成了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体育的总体目标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身体健康的高层次的合格人才。 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定位的相关因素分析 (1)增强体质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 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良好的体质是学生学习和步人社会后建设祖国的“本钱”,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改善学生的体型,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健美的休格,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提高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定位要考虑的重点因素。 (2)素质教育是当今教改的主旋律,高校体育应为素质教育服务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形成相对完善的整体素质的教育。它强调人的基本素质的养成与发展。一般来说素质教育应包含思想、 道德、业务、人文和身心等方面的教育。人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这些因素的有机合成。也就是说,人的高素质是相关的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体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身心素质的发展方面,它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引导和满足他们对体育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对体育产生稳定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要采用各种有效的体育手段,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身体得到锻炼,体质得到增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意志得到磨合,心理素质得到改善,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壮的体魄和顽强的毅力。 (3)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定位应注重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高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今后能否适应社会体育环境和促进社会体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体育需求和体育活动方式的不断调整,社会体育的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扩展,确定体育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它的现在,更要着眼它的未来。 (4)高校体育教育应当是全面的,并且要表现在学生的行为特征上 可以认为一个接受良好高等体育教育的学生应当具备的行为特征是: (l)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 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3学分) 1. 主干课程 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体育课程改革

《大学体育》是基础教育学院开设的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设置 的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及发展的必备课程。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增进学生的健康 1.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影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过重,户外活动时间过少,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学生心肺功能的下降,意志力、忍耐力的减退,不能不令人忧虑。 2.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忽视 90后的少年儿童双休日、寒暑假都参加培训班、家教班,限制了少年儿童的自由,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导致他们的性格孤僻,自私、固执、抑郁,情感脆弱,抗挫折能力下降,意志品质薄弱等心理障碍越来越突出。 3.健康第一要讲求实效 体育运动正是解放青少年身心压迫的最佳方式。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尤其高中对学生升学指标的实现,给学生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他们渴望运动,期盼自由。但是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占用学生体育课的时间,因此刚刚升入大学的学生大部分人高中基本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 二、课程改革依据 1、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把课改新理念融

入到教学中,贯彻教改方针,改变师生关系,加强趣味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主动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条件锻炼学生的体质。 2、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共识。 3、体育课程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教学内容多样化。体育教学不再单调,而是越来越多样化。 4、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学生主动、积极、快乐的学习。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就要关注学生是否愿学,是否学得愉快;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学习”;就要努力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和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必然会产生更大的成效。让学生学习、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 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各种技巧。 三、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强调要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020最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排名

2020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排名 体育教育专业介绍 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体育学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 设置背景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核心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力法; 4.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发展前景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娱乐、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娱乐/休闲/体育; 3、新能源; 4、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5、互联网/电子商务; 6、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7、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8、金融/投资/证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课程顾问、体育老师、体育教练等工作,大致如下: 1、课程顾问 2、体育老师 3、体育教练 4、篮球老师 5、教师 6、核心期刊高端写作专家 7、储备干部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广州 3、深圳 4、北京 5、郑州 6、杭州 7、南京

《全国高等职业 专科 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 要(试行) 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态度。 第四条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置与结构 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我国于2007年开始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型或策略,它既是体育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又是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载体。什么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河南教育学院李小莉将其界定为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程相互配合,转变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体育教学体育论文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8321835.html,、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娱乐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把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将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与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2)是营造多元化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训练,如基础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体育竞赛、健身锻炼指导、裁判员培训等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经济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营造一种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3)是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必然要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体育教学由关心体力发展或技能转变为关心体力、技能与情感意趣协调发展,使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过程。 三、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选择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注重体育文化含量,科学对待传统竞技体育,做到吸收精华,放弃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同时还要结合当今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成果,吸收新知识、新内容,构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必须将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社会、野外)、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体系,这些都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校外活动等内容纳入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体育课程的目标分为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不仅要依靠体育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外体育锻炼,因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王艳雯江西省体育运动学校 摘要:文章以高校体育教学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目前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师能力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科目设置、教学手段、教学对象三个方面提出需要改革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Some thought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bstract:T 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teaching purpose, teachers' ability in four aspects of problems, and from the course setting,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object three respects put forward to reform a few opinion. Keywords:College,Education teaching,Reformation 1.引言 国务院颁布的《全面健身计划(2011-2015)》中明确,2015年的总体目标是: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群众的健康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往往缺乏大量优秀的体育教育人员去引导大家进行科学的锻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既能从事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又能从事学校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学科,应当能够胜任与之相应的责任,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长。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内容的守旧性,制约新型教学内容的开设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 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

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3学分) 1. 主干课程 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体育人文社会学 126 7 运动人体科学 162 9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144 8 田径与户外运动 126 7 球类与游戏 126 7 体操与健美运动 90 5 民族传统体育 72 4 2. 一般必修课程 各院系可从下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导论 72 4 体育统计学 54 3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状况及对策研究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作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丛鹏 1032010935008 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供需矛盾已显现突出。通过调查研究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对策。为拓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压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引言近年来高等院校连续的扩招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致使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的局限性,在就业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体育院校开设最早的体育类专业,也是我国与体育院校中规模最大的骨干专业。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的如何,对今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院系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研究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并寻求对策,对体育院系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现状分析 高校的扩引发的就业危机已经显现。目前据统计,我国现有体育教育专业190多个,社会体育专业106个,运动训练专业54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33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4个,在校学生40000余名,每年毕业学生近10000名。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每年毕业生近5000名。1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到大众化教育。教育部门没有过多的考虑到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市场供求关系,过多地批准各高校开设体育专业,使原本就应经饱和的体育专业毕业生更加拥挤供求矛盾更加突出。2致使大量体育毕业生涌向工作稳定,工资不断提高的教师岗位,造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雪上加霜。 2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2.1社会就业制度的变革 我国在1985年以前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于是,就业制度开始发生变化,国家提出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自主择业就业的办法,并最终决定逐步建立和健全全国宏观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条件下的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3毕业生需要转变观念及时适应就业制度的变革。 2.2 毕业生个人因素影响就业 2.2.1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目前很多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只盯着高等院校、

[体育教育,我国,专业]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量在逐渐上升,体育人才正在向市场经济的方向进行转变与适应。针对这一系列的变化以及市场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也需要开始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建立起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及专业性的设置,进而增加体育专业人才。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我国当前体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继续有针对性的改革,进而促使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推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的使命。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受传统竞技体育模式及教育观念的影响,进而使其始终都得不到有效地提升与发展。进而就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其教育的效果较差,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对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改革刻不容缓,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的下降 近年来,国家为了普及高等教育,不断的降低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各大院校都在不断的进行扩招,进而带动教育消费,提升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正是由于这样的局面,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高校的承受能力。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开设的体育专业中,缺乏高资历的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较差。同时,高校中的体育场中严重的缺少进行体育锻炼的相关设施等等。这些因素会造成其高校中学生的专业素质无法得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较差。 (二)课程设置之后与现实需求 就我国目前高校体育专业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仍旧拘泥于传统的理论基础教育及相关的竞技类的运动上,对于新型的体育类型及一些民间的体育活动项目涉及较少。近年来,虽然很多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都在进行相关的改革,开设了相关的选修的课程,但是其还仍旧是在体育专业类的相关领域,很少会延伸到与其相关的其他领域中。除此之外,高校学生所学习到的很多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的发展没有关联,与社会的需求不一致。进而就会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中失去其专业优势,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作用。 (三)人才市场供过于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市场经济不断的完善与深入,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取消了对示范类毕业生的分配制度,导致了所有的毕业生都是面向人才市场的,进而给高校的毕业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其造成了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高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觉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偏远的城镇甚至是农村那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初中一、二、三年级,每个年级都有两个班,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四十多人。八年级有一名特殊病,不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外,全校初中生各年级学生都健康,都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 2、技能情况: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跑、跳、投、追逐、跳绳、跳皮筋、打沙包和球类等体育活动。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 3、学情分析:七、八年级学生都喜欢各项体育活动,各班都有一些体育活动尖子生,即篮球、兵兵球、田径运动等爱好者,我根据学生的爱好,在各班级组建篮球、兵兵球、田径运动队,有个班的各项尖子生带头并负责,有体育教师协助,并成立学校篮球、兵兵球、田径运动协会,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学生达到长期锻炼的目的。九年级学生这一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素质方面的练习,有:5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800米(女)。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体育阶段,培养的目标。中学体育教材,以及我校体育器材,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基

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和保健卫生常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充分发挥和张扬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合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学生认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态度。 2、学习田径、体操、技巧、武术、球类等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巧。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学生体育活动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顽强,拼搏、自觉遵守运动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尝试“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七、八年级各班组建篮球、兵兵球、田径运动队。以各班篮球尖子生,兵兵球尖子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名次的尖子生为核心组建班级代表队,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 3、开展好班级的体育活动,班与班进行,篮球、兵兵球、1000米(男)、800米(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等

2020-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一、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和质量 通常人们以数量指标来衡量某些或某地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之所以把人、财、物等资源的增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发展的尺度,是因为数量指标是硬件,容易测定,也因为数量的扩张和规模的膨胀给人的感受更直觉、更可观也更急功近利。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教育资源的丰富,也可以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数量的增长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它不能直接导致质量的提高,数量增长反映的只是学校教育发展的表层,属于“外延式发展”。而质量的提高才是反映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层,属于“内涵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须转移工作重心、健全工作机制,要把工作的重心全面转移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来。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无数量的质量,也没有无质量的数量,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高是目的,没有数量增长就没有质量的提高,但有了数量的增长不一定能提高质量,没有质量保证的数量增长是没有意义的,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影响体育教育发展的元素很多,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反映体育

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指标。例如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看,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而内涵式发展则是指学生的身心、个性、能力等内在品格和机能上的质的变化。从学校体育工作过程看,学校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场地器材建设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均表现为数量,而体育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管理体制、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则表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内容看,体育教学内容或课时的多少、组织群体活动或竞赛的次数多少、参加体育社团或运动队训练的人数多少等都表现为数量,而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的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等则表现为影响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体育教育结果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毕业率、运动成绩高低以及奖牌榜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数量,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综合素养的提高、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行为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则直接反映出影响学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质量和效果。所谓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抓住体育的本质属性,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切入点,拓展体育教育范畴和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持续发展过程。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改革思路和对策 (一)正确把握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人的发展是学校教育自

体育教育思想理念

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快乐体育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 一、快乐体育的目标和内容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矗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快乐体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相结合。 3、在教学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 4、在教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5、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三、快乐体育的依据和实践意义 快乐体育在教育论上,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认为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

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自我鉴定

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自我鉴定 大学生活是光阴似箭的,很快就会过去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大学生自我鉴定,有需要的可以收藏哦 体育专业自我鉴定范文 时间不等人,美好时光更加飞逝,大学四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回顾这四年时间里,大学的生活深深地烙在我这颗心上了。虽然匆忙但是快乐且充实,不但知识面见长,而且更加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一下就是四年的自我鉴定。 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工作或生活上都本着”;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鼓励自己勇往直前,不怕艰辛不怕困苦,向自己的成功彼岸迈进。特别在体育专业上具备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在田径、篮球、足球等方面更为突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曾三次代表班际篮球联赛,并取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代表系参加校篮球联赛、游泳比赛并获得第一名,第二名。此外我还积极参加篮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等各种裁判工作,并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本人把”;教育”;作为人生的目标,并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本人还热心于社会实践,曾多次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本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思想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尊自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很好的人际关系,对人诚实。 大学四年我得到了母校的的教诲,老师的指导鼓舞与同学的帮助。因此,在进入社会之后,我始终会以一颗谦卑、热情而又执着的心来对待我的事业和我的朋友,始终以朴实的性格,实干的作风,豁达的态度,乐观的精神去诚诚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路!展望未来,我充满信心,我将以满腔热情迎接挑战,争做一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鉴定 时间一晃而过,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要求,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健身体育改革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以终身健身为指导思想 终身健身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的历史局限和负面影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要重视以终身健身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使之不光在学生时代,在进入社会后都具有健身意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体育教学改革还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 二、体育改革向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体育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确立,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有着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具有较高智力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实践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体育知识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得到了逐步增强,他们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他们需要用这些体育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健身的需要。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加剧,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心理承受的压力加大,出现了现代文明病、职业病等现象,这使大学生们开始认识到健身不仅是自己在学习期间的需要和毕业后择业的需要,而且是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健康第一”“终身健身”教育指导思想的贯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也有所提高。 3.对健美的追求。随着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健美锻炼,将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过去,学校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的“三基”为中心,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几乎不向学生传授任何有关健美的知识和技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大大提高,在校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健美锻炼在大学校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健美操、韵律操、形体训练以及各种肌体练习,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4.对娱乐的渴望。娱乐性原本就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也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乐趣,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5.对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追求。受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追求体育锻炼的健康效益时,也开始重视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学习和掌握一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以适应将来工作、学习、生活和终身体育的需要。竞技体育则具有鲜明的娱乐性、竞争性和人文性,其表现出来的竞争意识、群体意识、协作精神、拼搏精神、自控能力、抗挫能力以

小学5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小学5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篇一: 本校小学五年级共四个班,本人担任五1、2、3班教学任务,五年级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习,能正确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在主动参与体育游戏与活动。五1、3班学生运动能力较平均,五2班学生相对其他2个班级体育素质比较好,但存在着男、女的差异比较大,所以,本学期将因材施教,提高兴趣,发现体育人才,重点抓广播操质量和课堂纪律,强化课堂常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基本体操、小球类、技巧、游戏、地域性体育项目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等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并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引导学生初步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的兴趣,体验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各项体育活动内容,获得一些运动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和体验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学习科学锻炼身体

和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 3、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协调、平衡、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引导学生学与练的过程中,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紧张与愉快、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在一定的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养成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 5、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等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 每堂课教学,都应把学生的运动实践活动作为实现综合目标的载体,教学中要关注四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达成。 教材的设计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在“趣”上做文章,发展学生体育基本活动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应体现在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上学习,给学生留与充足的自主支配、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不仅学会动作方法与技能这一结果,也要掌握获地结果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上时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种差异性适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