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广西教师招聘考纲知识点

2014广西教师招聘考纲知识点

2014广西教师招聘考纲知识点
2014广西教师招聘考纲知识点

2014广西教师招聘考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和《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

知识》

(梳理摘要)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学校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1、了解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与知识的积累、政治统治对人才的现实需要等条件的具备,学校——专门的教育机构开始产生。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的主要标志。根据考证,人类最早的学校大约萌芽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世界上最早出现文字的地方。不过,叶澜等学者也明确指出,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古埃及,而欧洲最早的学校也是出现于欧洲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古希腊。

根据传说,中国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雏形。《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不过,有学者也指出,我国真正的学校正式出现于商朝。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此时的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统称“六艺”。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据说孔门弟子三千,可见规模之大。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齐桓公时期有田齐主持创办的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促进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我国开始实行科举制度,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况,但也加强了对知识分子思想和人格的限制。唐朝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是“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二馆”是指弘文馆和崇文馆)。此外,在唐朝最早产生了书院这种教育机构,并由此构成了之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三种主要形态——官学、私学、书院。

宋代以后,“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不仅成为宋代及以后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同时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人们不仅在思想上受到钳制,而且文学形式上的创造性也被扼制。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二)我国学校教育的现状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电气化革命在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政治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最强大的三股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

现代社会的教育呈现出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创新性)、国际性(全球性)等全新的特征。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与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相关的就是现代教育的公平性。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使人们日益认识到: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是这一特征的基本含义: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与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要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

(5)现代教育的革命性(创新性)是指现代教育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方面都在不断地革新或创新。现代教育的革命性源于现代生产与生活,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本性是不断创新的,因而教育也处于不断的革新之中。

(6)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全球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的实质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20世纪后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对“终身教育”这个概念进行的最早表述出现于1919年英国针对成人教育的《成人教育报告建议书》中。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利克利出版了第一本终身教育的专著《终身教育》,初步明确了终身教育的本质含义,同时也提出终身教育理论架构的初步设想。20世纪60~7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保罗?朗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系统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引论》的出版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被公认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终身教育思想自1960年代形成以来,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概念。学习化社会的概

念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赫钦斯于1968年出版的《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的。终身学习是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罗毕会议上所通过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劝告书》正式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1995年,我国在颁布的《教育法》中首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终身教育体系”。

“活到老,学到老”的非制度化教育正是顺应了教育终身化趋势的要求。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

在正确把握终身教育的特征时,我们要注意下面的问题: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告终止,它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而且全面地看待教育;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家庭在终身教育过程的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从儿童与它接触时开始的;中小学、大学和训练中心之类的教育机构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不过是终身教育机构的一种;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寻求教育的统合;终身教育与拔尖主义的教育相反,具有普遍性,它主张教育的民主化;终身教育的特征是,在学习的内容、手段、技术和时间方而,既有机动性,又有多样性;终身教育是对教育进行生动有力的探讨,它促使人们能够适应新的开发,自行变更学习内容和学习技术;终身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可资选择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终身教育有两个领域,即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通过终身教育来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和革新机能;终身教育实行补正的机能,克服现行教育的缺点;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实施终身教育有三个主要的前提条件:提供适当机会、增进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终身教育是把所有的教育组织化的原理;在付诸实施力一面,终身教育提供一切教育的全部的体系。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离文盲状态的运动。这一运动得到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21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其内涵包含四个方面:人即目的(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权利平等原则;教育机

会均等;差别性对待原则。另一方面,教育的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在我国现阶段,关注与促进城乡与地区差距的缩小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属于教育现代化的一部分。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自身由传统向现代类型的变迁的能动的具有指向性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特点。教育的现代化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目标和最高目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制度(包括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等。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整个教育现代化的前提,而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整个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6)教育的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将本国教育置于世界教育发展的系统之中来确定发展的方向,并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从而使本国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是民族国家,内容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途径是国家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国际教育组织的影响日趋增大,国家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中国开始逐渐融入教育国际化的潮流。2003年,国务院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这是我国第一次就教育国际化问题立法。

不过,在顺应教育国际化趋势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教育的民族性。我们既不能视教育的国际化为洪水猛兽,也不能一味地在国际化大潮中迷失自我;既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数典忘祖。我们既要追求世界的“和”,又要保持各民族的“不同”。教育是一种民族性的事业,它的发展必然建立在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的基础之上,脱离了民族性的教育是无源之水。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保持文化和教育的独立性对于每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当通过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具有国际视野的同时,具备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7)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学习固定的内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在教育的信息化背景下,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信息浪潮,教师将丧失之前的“知识拥有者”形象。师生之间将会出现更加积极有效的互动,共同分享着见仁见智的观点也将成为一种常态。

有研究者认为,人类教育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发展的,并将原始社会的教育称为“自在教育”阶段,而把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社会的教育称为“自为教育”。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教育学基本原理。15分

1、了解教育的本质。

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一方面,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看,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向下一代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人才。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2、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了解教育的功能;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

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功能

个体功能就是本题/固有功能

三、中小学教育相关知识。15分

1、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答:1)学生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工作必须注意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开展和谐的全面的教育。2)学生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学生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上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工作。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学生身心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及速度大体相同但又是可变的,它表现在同一年龄的学生,其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可为的,另外,教育还应该重视学生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4)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5)发展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者必须观察,了解其身心方面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倾向,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开展教育工作。

2、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因素

人的心理是在一定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或自然前提,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我们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过分夸大遗传的作用。

遗传是生物界共有的普遍现象,它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遗传素质。所谓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以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等等。这些遗传素质是学生心理发展必要的自然前提。具备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学生心理获得正常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遗传素质给心理发展设置了某种内部限制,使人不可能任意向某个方向突出地发展其心理品质,同时又给心理发展带来某种内部倾向性,使每个人具有和遗传素质最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因此,遗传素质不仅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心理发展的潜在因素。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潜在的因素差异是很微小的。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各种遗传信息本身的数量和质量的水平上(如有没有某种遗传信息或某种遗传信息的强弱等等),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各种遗传信息的排列组合方式上。从受精卵细胞开始,每次分裂出的细胞核里都出现专一的、特异的、一定数量的、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每个染色体内都贮存着一种遗传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这些DNA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基因。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以一定的顺序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它具有遗传信息。由于这些DNA高分子化合物在交换过程中控制着人体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就形成了在遗传素质上的某些变异。许多研究资料指出,在人类中很难找到在遗传结构上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见人在遗传素质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承认并研究这种差异的目的是为了扬长避短,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地挖掘他们遗传素质的潜力。

“遗传决定论”者和我们的观点相反,他们否认其他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而过分夸大遗传素质的决定作用。例如,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通过家谱调查法和对四百名

左右科学家的家史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非凡的才能主要起因于遗传因子。又如奥国儿童心理学家彪勒(K.Bühler)认为:“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地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着促进或延缓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程。”朱智贤著:《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我国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都是遗传决定论的表现。最初,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资产阶级心理学家滥用智力测验,对白人和黑人子女进行了测验,企图证明资产阶级的子女聪明,劳动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子女愚笨,从而为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本国劳动人民和奴役殖民地人民制造理论根据。对于这些理论必须坚决批判。

现在的问题是,遗传决定论的流毒有时还在影响我们的某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的认为学习和品德不好的学生本性难移,不能改变。这种观点对于学生,对于教育工作者,都是极端有害的。很多优秀教师取得的教育成果证明,遗传决定论的思想是错误的,是毫无事实根据的。

(二)社会环境因素

一定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的心理发展的外部条件,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同样,我们既不能完全抹杀社会环境的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大社会环境的作用。学生心理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只有生活在人类社会里,他的心理活动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离开人类社会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例如“狼孩”、“豹孩”、“熊孩”等,就是天然提供的实验证明。

社会环境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宏观环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微观环境主要包括:家庭、邻居、亲友、公共场所、学校、民族风俗习惯、社会思潮等等。这些因素都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精神状态等,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他们心理的发展方向就有着明显的差别。众所周知,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特殊才能的发展,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影响是密切相关的。至于学生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更容易从他们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周围的环境影响中得到有力的证明。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由于社会环境不同,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不同,所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都可能产生明显的差别。我们承认并研究社会环境在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促使他们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环境决定论”者和我们的观点相反,他们过分夸大了社会环境的作用,完全抹杀其他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在西方各国家,不少心理学家用同卵双生子进行实验,证明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当双胞胎出生后,有的在同一家庭受教养,有的分开在不同的家庭抚养。结果发现分开抚养的双生子智力发展并不一样。据此,他们声称人的发展主要由环境因素决定。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个体心理年龄特征的作用,否认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环境决定论者,鼓吹资产阶级家庭和帝国主义社会“文明”,劳动人民家庭和殖民地社会“落后”。因此,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子弟聪明,劳动人民子女愚笨,这是赤裸裸地为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效劳。

现在环境决定论的流毒依然存在,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认为有些表现不好的学生主要是家庭环境决定的,过分地责怪家长未尽到责任,甚至对这些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失去了教育学生的信心,看不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采取粗暴生硬的方法进行“教育”。这种观点和做法对教育工作都是极其有害的。(三)学校教育因素

学生的心理面貌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是说通过学校教育可以排除发展心理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增强发展心理的自觉性和目的性,能根据学生遗传素质的差异和他们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学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它是由一定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对社会环境影响加以选择,组织成一定的教育内容,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给予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说学校教育在学生心理的发展上起着主导的作用。

我们强调教育的主导作用,但是绝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比如,教师必须顾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当时的心理状态,决不是愿意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也不能任意决定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教育万能论者的错误就在于抹煞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曾经公开吹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转引自朱智贤著:《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79页。他认为人的心理行为是由刺激、反应构成的,给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他忽视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四)主观能动因素

人不论接受社会环境的熏陶或学校教育的影响,都总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人的心理只有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主观能动因素也是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之一,它对学生心理的发展可以起延缓式促进的作用。因为在同样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是与个人的主观努力分不开的。人的智力和品德都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不从事某方面的实践,就不会形成相应的能力,智力也就得不到发展,优良品德也就培养不起来。知识的多与少,才能的高与低,秉赋的智与愚,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转化的主要条件是人们在实践中的勤奋努力,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许多卓有成就的文学家、科学家、革命家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理解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学生成长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工作内容的超前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通于进取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形成正确的师德观,进行科学的师德评价,规范良好的师德行为,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角色适应阶段-主动发展阶段-最佳创造阶段

4、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1尊师爱生,相互促进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四、班级管理的原理与组织。15分

1、了解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整分合原理/全员参与原理/实践锻炼原理/调节控制原理/整体育人原理

2、了解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第一,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二,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第三,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安全防护工作,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督促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在学习等各方面进步,

第四,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3、了解中小学班队、共青团活动的基本类型。

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队会、主题报告会、主题座谈会和主题伦理性讲话)、班队例会(班务会或队务会、民主生活会、月会、晨会等。)、班队文艺活动(文艺联欢会、节日联欢会、生日联欢会、毕业联欢会)、班队体育活动(跑步、球类、竞技类)、班队科技活动(科技知识竞赛、科技调查、科技兴趣小组、科学知识讲座)、班队劳动(大扫除、组织为人民服务)、班队游戏活动(竞技类的、智力游戏)。

共青团活动类型:思想教育活动/学习成才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文体娱乐/生活服务活动

4、掌握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激励法(二)扬长避短法(三)惩罚法(四)谈话法(五)心理暗示法(六)批评法(七)行为强化法

5、掌握组织中小学班队活动、共青团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6、能够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分析和解决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五、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

1、了解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第二部分:教学法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和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2、了解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其中,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最为大家所熟悉。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3、掌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陈述的三维表述方式。

4、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

二、教学过程。

1、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学过程的功能,是指参照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能收到的实际效果。

1.育人功能

即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发展。

2.发展功能

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乃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再次,教学过程也是教给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并内化为个人的经验、智慧和能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慧和能力,而且发展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

2、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三、教学内容。10分

1、掌握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教材、学生、教师以及其他课程资源。

2、了解教学内容的特性。

3、掌握课程标准的意义、性质和内容。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包括: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的关系。

5、掌握教学内容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6、了解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

7、掌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四、教学行为。10分

1、了解有效教学行为的标准和特征。

(1)是否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开发与利用

(2)是否科学设计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3)是否合理筹划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环节

总之,充分将这些理论贯彻运用与课堂教学中,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2、掌握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

3、掌握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4、能运用相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五、教学组织形式。

1、了解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特点、优势和局限。

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

特点:

①以“班”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②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③把每一“课”规定在驻而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单位时间称为“课时”,它可以50/45/30/25/20/15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从各学科总体而言,可能是单科独进,也可以是多科并进,轮流交替。

优势:

①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②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又完整。

③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面兼用其它方法,能保

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④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⑤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集结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学生可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⑥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比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及学习热情等。

局限: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②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③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④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⑤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⑥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⑦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⑧不利于因材施教。

2、掌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形式和具体要求。

内涵: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形式:

1、问题式合作学习。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既答疑解难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又可分为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抢答式知识竞赛等形式。在实施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设置问题。

2、表演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即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或作为课堂的小结形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讨论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4、论文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并指导学生以论文的形式汇报社会实践的结果。此类活动一般每学期举行2至3次,重点放在寒暑假。

5、学科式合作学习。学科式合作学习是指将几门学科联合起来开展合作学习。如语文课学了与春天有关的文章,可让各学习小组围绕春天去画春天、唱春天、颂春

天、找与春天相关的各种数据、观察与春天相关的各种事物等,最后写成活动总结。要求:

1、明确学习目标。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通过合作学习,他们必须掌握哪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即学习目标要明确。

2、认可既定目标。全体学生必须接受和认可既定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全体成员必须把他们所在小组的学习目标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对待。

3、恰当选择内容。教学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于动手操作,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演示等等。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一般说来,对于那些空间较大的问题,如条件、问题、思路、答案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4、提前进行指导。教师必须在实施前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包括学生要做什么、以何种次序、用什么资料以及证明学生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办法等,这些都必须提前告诉学生。

5、控制小组差异。小组的成员组成必须多元化,即小组内成员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增大知识面。

6、同等成功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享有别人一样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机会。

7、积极相互帮助。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教师分配给每一个小组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互相合作才能完成,让学生感到他们是一个战斗集体,谁也离不开谁。

8、当面直接讨论。要求学生必须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讨论。

9、掌握社交技能。要求学生要学会与别人积极交流、友好相处,学会处理问题,学会接受建设性批评意见,学会妥协和谈判。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正确的社交行为和社交技能。

10、加工内部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完成一系列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部知识加工任务,如理解、解释、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赋予含义、组织数据和评价所学知识的相关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11、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是必须考虑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学内容知识内容的重点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一致。

12、保证学习时间。教师必须提供每一个学生和小组应有的充足的时间以便完成学习目标,否则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

13、完成个人职责。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都必须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因而事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分配给他相应的力所能及的学习研究任务。

14、表扬学习成果。对小组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进行认可和表彰。对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给与学生认可的实质性的鼓励和表扬。

15、总结学习结果。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指导学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1)小组学习目标完成的如何;(2)在学习中互相帮助的怎么样;(3)在小组中的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好不好;(4)下次怎样做得更好。

(3)了解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六、教学媒体。

1、了解教学媒体对课程教学领域的影响。

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七、教学评价。

1、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

教学评价的种类编辑

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

义。

2、掌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一、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捷克的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瑞士的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德国的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教学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上。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1867年出版《教育人类学》(此书的中译本为《人是教育的对象》,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一书。俄罗斯教育家兼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Л.Ф.Калтерев)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于1877年出版。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体系,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使桑代克成为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

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

(20世纪60 年代至今)

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60 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 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为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也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教育心理学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2、明确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

二、学生心理。

1、了解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

发展是一个系列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发展的每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个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之前各阶段冲突的解决。冲突是指,在每一阶段发展过程中,个体都面临着一个发展危机(危险和机会),

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选择和一个消极选择。解决危机的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对个体的自我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问题解决不当,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尽管也可能会在后期阶段中得到修正,但是往往需要个体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和毅力以及耗费巨大的心力。

8个阶段如下:

1、信任——怀疑(0-1.5岁)

目标: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即充分相信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

任务:母亲亲自抚养和哺乳婴儿,给予无条件的爱抚,建立良好的亲自关系。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产生信任感;

消极选择的后果——产生怀疑和不安。可伴随儿童度过整个童年期,甚至影响成年的发展。

2、自主——羞怯(1.5-3岁)

目标:对权力和独立性的渴望,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吃饭、穿衣、大小便)。

任务:父母允许儿童自由的探索,并给与适当的关怀和保护,帮助儿童形成自信心。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形成自信心;

消极选择的后果(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儿童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过多的怀疑和羞怯会导致个体一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3、主动感——内疚感(3-6、7岁)

目标:出于自我动机追求一些活动(例如帮父母做家务),通过胜任这些活动,认为自己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绪。

任务:父母注意要儿童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同时监督控制会造成危害的活动。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他们的贡献能够被接受,从而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消极选择的后果(过多的干涉和禁止)——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4、勤奋感——自卑感(6-12岁)

目标:在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下,力求保持平衡。开始体会持之以恒的能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形成成功感。

任务:成人对儿童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勤奋给以鼓励和帮助。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胜任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较好的适应性。

消极选择的后果(……困难和挫折)——今后学业颓废,可能转向校外活动,一般是反社会行为。

5、角色同一——角色混乱(12-18岁)

目标:考虑“我是谁”,性别角色、人生观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能力、信念、性格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并开始选择自己今后的职业;

任务:教师有可能和最适合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人,学生选择某一专业往往是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中学生绝不应当被当做孩子来看待,决不能在相关人的面前轻视他们,给予明确的指示,注意同伴的影响。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四种):获得角色同一性——充分的考虑了各种可能

的机会和对自我清晰的认识,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同一性拒斥——把选择权交给父母或其他人,接受他人对自己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同一性迷乱——未能严肃的考虑选择或没有做出成功的选择,能力与期望出现失衡,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产生迷乱。同一性延迟——由于内心斗争而未能在本时期产生同一性。

注:前几个阶段冲突的健康解决会成为本时期的良好基础,如前几个阶段形成的信任感、自

信感、主动创造性和勤奋感都有助于个体更自信的面对各种选择,从而获得角色同一。

6、友爱亲密——孤独(18-30岁)

目标: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任务:个体愿意并有能力建立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长久的友好关系,愿意与他人分享不计较回报。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形成亲密感;

消极选择——陷入孤独。

7、繁殖——停滞(30-60岁)

目标:繁衍后代,并在工作中具有生产能力或创造力。

任务:抚养下一代,并把下一代看做是自己能力的延伸。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形成的后果——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

消极选择形成的后果——陷入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舒适,对他人和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8、完美无憾——悲观绝望(60岁以后)

这一阶段的个体的发展受前几阶段发展的影响极大。

前期发展顺利的结果——则在此时期巩固自己的自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获得了自我完满感;

前期发展不顺利的结果——陷入绝望,害怕死亡。

2、理解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称之为心理发展、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流体智力: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与晶体智力相对应的概念。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并不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晶体智力主要指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

①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不受教育与文化影响。

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受教育文化影响较少。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流体智力的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

②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记忆储存信息为能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而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3、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不采用当时流行的等实验组及多人资料统计的方式,而采用对于个别儿童(他自己的女儿)在自然的情境下连续、细密的观察纪录他们对事物处理的智能反应,属于质的研究。而他这种研究方式,广为现时儿童心理学家所采用。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又叫“多元智能理论”。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主义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1] 。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4、阐述学生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并分析其对教师的教学的影响。

①上课听讲方式

②作业完成情况,甚至做题详略步骤

③课下学习情况(假日)

④除作业外的知识补充情况(例如课外书)

三、教师心理。

1、阐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与特征。

(1)教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缔造者。

教师是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当好这个首席,教师首先要爱学生,扮演好多种亲情角色:在生活中像母亲——慈爱;在行为规范中像父亲——严格;在行为示范中像兄长——典范;在课外活动中像大姐姐——亲切;在传授知识时像哲人——博识;在讨论问题时像伙伴像朋友——平等;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时要像老奶奶——耐心。还要学会扮演保护人、公正的裁判、心理辅导员、倾听者、同情者、欣赏者等角色。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让师生双方共同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2)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的服务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

(3)教师是合作者。

工作方式应从孤独走向合作。教师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吗?教室里跟学生很隔膜,在办公室里也很孤独:班里事羞于向同事启齿,还有更大的孤独:家长和社会不理解。教育应该延伸到生活世界,教师应与家长和社会合作。教师有义务听取社区的成年人关于教育变革的意见。一个老师作文改革,需要他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和家长平等面对面沟通,赢得家长的合作与支持。老师与学生,更是一种合作与共享的精神交往的关系。

(4)学生成长中的欣赏者。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好资源,组织好教学,“歪理”也能歪出一道亮丽的风景。老师要善于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倾听学生说话,在倾听中教育,接纳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保持专注和警觉,参与学生的成长和创造。

(5)学生学习的引导促进者。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创造过程。

(6)教师是不断自我超越的学习者。

首先,教师队伍的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学生的入学高峰慢慢过去,对教师的需求逐年减少,另一方面,教师队伍趋向开放,只要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可以从事教师工作;其次,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学生的素质越来越高,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希望越来越高。教师只有先做“学生”,才能做“先生”。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娱乐,是一种美容术。“我学习,我快乐”,“我学习,我存在”。

(7)教师是反思者。

反思以下几个方面:你已有的教学行为与新理念、新教法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你在课堂上是否注重与学生沟通和合作?(3)你是否留心你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你的课堂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差距?(5)你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还是你的教?(6)你有没有在意你的教学是否真的有效?(7)你面对学生时是否公正、真诚、热情?(8)你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9)你有学习计划和反思记录吗?

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

第二,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

第三,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2015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最先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桑代克也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对象》,被称为“饿罗斯心理学奠基人“。1877年卡普列夫出版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 70年代,奥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国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 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一)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1.从实践领域中选择课题 2.从理论领域中选择课题 3.从交叉或相邻学科中选择课题 4.从有关文献中选择课题 二、查阅文献 三、提出假设 (一)提出假设的意义(二)提出假设的方法 四、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一)确定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二)确定研究变量(三)选取研究对象(四)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五)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 (一)整理研究结果(二)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六、撰写总结报告 (一)标题(二)摘要与关键词(三)前言(四)研究方法(五)结果与讨论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二、现代汉语 (一)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主要有:普通话、音节、音素、元音、辅音、音位、零声母、语素、词、单纯词、合成词、同义词、反义词、连绵词、外来词、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词类、实词、虚词、短语、句子、句类、修辞、辞格等。 (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的性质,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方案》,古今声调的变化;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起源、特点和作用,汉字规范的要求,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成语的特征、来源、构造和运用;词汇的发展变化途径;辞格的综合运用等。 (三)考试内容要点 1.了解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分布、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 2.理解学习现代汉语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3.掌握普通话的科学定义及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特点。 4.了解并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5.熟练掌握每一个声母、韵母的正确发音,进行声母、韵母的辨正训练。 6.正确掌握普通话声调发音,读准“四声”。 7.了解普通话语音的音节形态、结构和声韵调的配合规律,正确掌握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8.掌握普通话中变调、轻声、儿化、“啊”音变等语流音变规律及词的轻重格式。 9.了解音位的概念、归纳方法和音位变体情况,掌握普通话语音音位。 10.了解语音规范化的含义,掌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1.理解朗读的作用和基本要求,掌握朗读技巧。 12.了解汉字的产生、特点、作用及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13.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及总体趋势。 14.初步掌握汉字的构造及传统造字法。 15.理解并初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熟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6.熟练掌握汉字的笔顺、笔划、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17.理解汉字的简化整理、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及改革发展趋势,熟悉《简化字总表》。 18.掌握语汇的概念,了解现代汉语语汇的构成及其形成与发展基本规律。 19.掌握语素的概念、分类及辨别方法。 20.掌握词的概念、分类及构造。 21.了解词义的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掌握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概念和词义的派生方式、同义词的作用及辨析、反义词的作用及特点。 22.了解熟语的概念、种类,掌握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各自特点及应用。 23.了解语法和语法体系的概念含义。 24.掌握实词(含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等)的意义、种类及各自主要语法特点。 25.掌握虚词(含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的共同特点及其各自的不同用法。注意理解词的兼类现象。 26.了解并掌握短语的性质、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短语的多义性及多义短语形成的原因。能熟练掌握短语的层次分析。 27.理解单句的性质、语气类型和句法成分(尤其要注意理解句子成分复杂化的单句);掌握单句的结构特征类型;能发现并纠正常见的句法错误。 28.了解复句的性质;掌握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能掌握分析复句、多重复句和复句紧缩形式的方法。 29. 熟练掌握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30.掌握修辞的概念、要求和原则;掌握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通感、借代、双关、反

2018年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真题(附答案)

2018年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真题 答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用2B 铅笔将准考证号下方相应的数字框涂黑。2、所有作答均在答题卡上完成,在题本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请保持答题卡整洁,严禁折叠!严禁将题本、答题卡及草稿纸带出考场! 4、请在题本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5、特别提醒你,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 小题,每小题0.5 分,共30 分。答题参考用时45 分钟)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其对应的代码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 A.德育 B.美育 C.体育 D.智育 2.关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全面发畏展的教育中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德育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B.体育起 灵魂和统帅作用C.智育起基础作用 D.美育起动力作用 3.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是()A.培养劳动 者 B.为人民服务 C.坚持 社会主义方向D.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 4.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是()A.应试教 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继续教育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的是() A.发明印刷术 B.物质基础 C.阶级分化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答案1-5】D D C B A 【科科按】五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关注公众号王利科,看更多真题、解析】 6.由蔡元培主持制定,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括的四个层次是()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 育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C. 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D.初等 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8.从知识的传授来说,教师不是把科学家发现和概括出来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这反映教师劳动特点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繁重性 9.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用来阐释教师() A.文化素质 B.教育素质 C.身心素质 D.道德素质 10.从事教学工作五年的李老师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教学实践,表明李老师实现了() A.专业自主 B.专业自我 C 专业自律 D.专业自创

[广西教师招聘]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助考指导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助考指导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争取全面攻克。同时,广西中公教育密切关注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相关信息,为各位考生提供有用的备考资料。 一、知识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内容。一般是以客观题考察。出题角度一般有四种:直接考查概念;教学启示与规律的匹配;古语俗语与规律的匹配; 案例与规律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和理解。 总体的说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五个方面,这是多选的考点,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大家要关注每个特性的概念和教学启示,以及特性间的区分。 (1)顺序性 顺序性指的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顺序不可逆”。可以想儿童从最初到走路的过程,先学会坐,学会爬,学会站,才能学会走,最后学会跑。这中间的行为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可逆。我们的思维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先成熟的直观动作思维,之后才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最后是抽象逻辑思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要遵循身心发展的这种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陵节而施的意思就是:陵,超越。节,限度。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所以问到“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什么?顺序性”;不陵节而施体现了什么?顺序性。 (2)阶段性 阶段性指的是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矛盾,所面临的发展任务也不同。“同一个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概念要记住,圈住关键字:不同阶段,发展任务不同。比如幼儿园的儿童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所以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些通过触摸看进行的认识客观事物和智力开发的游戏和活动。小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不高,所以只能学习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中学的学生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可以进行逻辑推理,空间几何等难度更大更专业的知识的学习。不同阶段面对的任务不同。 教育启示就是:不能搞“一刀切”,不要以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怎么样,在下个阶段还是怎么样,不同阶段要区分对待。除此还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个体的身心发展有几个重要时期是单选考点,大家需要重点关注少年期。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危险期”指的是哪一个时期?大家要注意,不是青年期,是少年期,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是单选考点。

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纲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纲 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3)教育与文化(4)教育与人口 3.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因素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3)素质教育观 5.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6.课程 (1)课程及影响课程的因素(2)课程设计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劳动特点(2)教师的专业素养 (3)学生及其特点(4)师生关系 8.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过程 (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5)教学组织形式(6)教学评价 9.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义(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0.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班级与班级管理(2)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 1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心理学 1.心理与心理学 (1)心理学概述(2)科学心理学的发展(3)脑的结构与功能 2.感觉与知觉 (1)感觉及感觉规律(2)知觉及知觉规律(3)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记忆 (1)记忆概述(2)记忆品质 (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的显性和隐性功能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的显性和隐性功能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争取全面攻克。同时,广西中公教育密切关注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相关信息,为各位考生提供有用的备考资料。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根据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可以划分成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 理解: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因此,教育的个体发展、政治、经济等功能均属于教育的显性功能。 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理解:隐形功能的显著标志是非计划性、非预期性,例如教师的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社会环境。 联系: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例如,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是隐性功能,班会讨论合作,就变成了显性功能。

关于教育的显性和隐性功能除了单独考察之外,也会和教育的正向和负向功能结合起来考试,相互组合,可以分成显性正向、显性负向、隐性正向、隐性负向,而一般来说,没有显性负向功能,这里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例1: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考上了外地某重点大学,但由于该生生活不能自理,因此不得不放弃去外地读书的机会,那么在这个案例中,这种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高分低能体现的就是教育的隐性负向功能。 例2:某老师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很多同学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这体现的就是教育的显性正向功能;但是在竞赛的过程中,老师却发现也出现了恶性竞争、偷藏资料等行为,这体现的就是教育的隐性负向功能。 教育的功能,看似简单,但是在考试中却能以多种形式来考察我们。因此,在复习的时候除了单纯的去记住教育的三大类功能,还需要对里面的小点进行深挖,发现考点,多总结,否则就很难应对变化多样的考试。而这次的分享也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考生在备考广西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应多练,充分掌握面试技巧,重点仍然是注意积累,平常可以多听听新闻,关注时政热点,为考试积攒知识,储备能量,从而在考试中出色发挥,一举成‘公’! (Tip:下载本文档后可以打开文中蓝色字体的相关网址链接)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最先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19 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桑代克也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对象》,被称为“饿罗斯心理学奠基人“。1877年卡普列夫出版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中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70年代,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国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 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一)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1.从实践领域中选择课题 2.从理论领域中选择课题 3.从交叉或相邻学科中选择课题 4.从有关文献中选择课题 二、查阅文献 三、提出假设 (一)提出假设的意义(二)提出假设的方法 四、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一)确定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二)确定研究变量(三)选取研究对象(四)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五)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 (一)整理研究结果(二)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六、撰写总结报告 (一)标题(二)摘要与关键词(三)前言(四)研究方法(五)结果与讨论 (六)结论(七)参考文献与附录 2.学生心理。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2?35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补充合格师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教学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有基本认知和应用能力,考核考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从事教师职业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道德修养等5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教育学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 (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3)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5.课程 (1)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2)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 (3)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6.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4)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 (5)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教学评价的作用、类型、原则和方法 (7)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 7.德育 (1)德育及其意义 (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3)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4)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8.班主任工作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

2019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教育思想家中,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康德 【答案】C 2、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的是()。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维果斯基 【答案】D 3、在我国教育司法实践中,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种类是()。A、教育民事责任 B、教育行政责任 C、教育刑事责任 D、教育道德责任 【答案】B 4、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研究方法是()。A、行动研究 B、实验研究 C、院校研究 D、叙事研究 【答案】A 5、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开展了“三支一扶”项目,“三支一扶”是指()。A、支教、支耕、支医、扶贫

B、支农、支养、支耕、扶残 C、支教、支农、支医、扶贫 D、支农、支医、支边、扶贫 【答案】C 6、认为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善良的感情”、“善良的判断”、“善良的意志”的思想家是()。A、洛克 B、卢梭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答案】B 7、教师考核应当()、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A、主观 B、客观 C、公开 D、公平 【答案】B 8、高等学校应当以()为中心,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A、开展教育 B、社会服务 C、科学研究 D、培养人才 【答案】D 9、道德内容的社会性和可变性决定了教师道德修养的()。A、自觉性 B、被动性 C、持久性 D、自主性 【答案】C 10、“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C 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国编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3江西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大纲:小学语文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一、中外文学 (一)古代文学部分 1.重点背诵篇目 先唐部分:《诗经.关雎》、屈原《湘夫人》、《汉乐府.陌上桑》、《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谢灵运《登池上楼》、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南朝乐府《西洲曲》、北朝乐府《木兰诗》。 唐宋部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望月怀远》、王之涣《凉州词》、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山居秋暝》、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催颢《黄鹤楼》、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望岳》、韦应物《滁州西涧》、孟郊《游子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琵琶行》、刘禹锡《乌衣巷》、柳宗元《渔翁》《江雪》、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李煜《虞美人》(春江花月)《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柳永《雨霖铃》(寒颤凄切)、范忡淹《苏幕遮》(碧云天)、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王安石《北坡杏花》、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题西林壁》、黄庭坚《登快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秦观《踏沙行、林州》、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深深慢》(寻寻觅觅)、陆游《书愤》《诉忠情》(当年万里)、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文天祥《过零丁洋》。 元明清部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王冕《墨梅》、于谦《石灰吟》、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九州生气)。 2.要求阅读并掌握的主要作家作品 《诗经》的艺术特点;《左传》的叙事特点;《论语》、《孟子》的说理性;《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楚辞的基本特点:《离骚》的艺术成就;司马迁《史记》文学成就;汉乐府的特点;“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曹植的诗歌创造成就;建安七子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南北朝民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对文风的革新;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的独特风格;李白诗的艺术个性;杜甫诗歌的社会性和艺术风格;韩愈、李贺诗歌的创新性;刘禹锡、柳宗元诗歌特色;白居易诗歌的写实手法;杜牧诗的历史感和华美风格;李商隐无题诗的多义性及艺术特点;贾岛诗的炼字炼句特点;柳永词的婉约风格;欧阳修散文的特点;王安石咏史诗的主要特点;苏轼的豪放词创作及散文风格的多样性;黄庭坚及江西诗派主要作家的创作风格;李清照词的独特性;陆游诗的爱国主题;范成大田园诗的新成就;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文天祥诗的特点;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成就;王实甫《西厢剧》的社会影响;马致远《汉宫秋》的特点;元代散曲的成就;《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突出成就;《三国演义》的历史内容与艺术成就;汤显祖《牡丹亭》的主题及艺术特点;《西厢记》的寓意;《金瓶梅》的艺术创新;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内涵;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曹雪芹《红楼梦》的伟大成就

广西2020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word版】

广西2020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解析【完整word版】 1: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培养儿童信任感的最佳时间是() 单项选择题 A、0~1.5 B、2~3 C、6~12 D、12~18 2: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单项选择题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3: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单项选择题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制 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单项选择题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5: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单项选择题 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6: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多项选择题 A、“六三”学制 B、“五四”学制 C、“九年一贯制” D、“四二”学制 E、“六年制” 7: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需三个阶段,即()多项选择题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联结阶段 8:以下关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是[] 多项选择题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C、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智力的高低 D、掌握了知识也就必然发展了智力

9:()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觉,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 单项选择题 A、关注 B、尊重 C、真诚 D、同感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判断题 对 错 11:拥有某一领域丰富的知识经验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判断题 对 错 12:备课的内容包括()。 多项选择题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注意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注意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争取全面攻克。同时,广西中公教育密切关注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相关信息,为各位考生提供有用的备考资料。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而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人在清醒的时候,每一瞬间总是注意着某种事物。 对于书上的一些知识点往往会出现一些易混淆知识点,本期主要就两个知识点进行区分:

1.注意分散VS注意转移VS注意起伏(注意动摇) (1)注意分散是指注意力被无关的对象吸引而被动的发生的转移,而注意转移是指注意力主动的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外一个事物上去; (2)注意的分散是同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我们应该克服的,而注意转移是注意的品质; (3)注意起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注意的分散不是生理现象,而是一种不良的注意。 以上介绍了注意,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考生在备考广西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应多练,充分掌握面试技巧,重点仍然是注意积累,平常可以多听听新闻,关注时政热点,为考试积攒知识,储备能量,从而在考试中出色发挥,一举成‘公’! (Tip:下载本文档后可以打开文中蓝色字体的相关网址链接)

2015年广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下载

2015年广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下载 2015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公告|报名入口|海量免费笔试复习资料: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8236365.html,/2015/0228/1176442.html 2015年广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课程推荐: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8236365.html,/zhaosheng/gx/jsks.html 2014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试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外语兴趣小组活动属于()。 A. 文体活动 B. 科技活动 C. 社会活动 D. 学科活动 2.少先队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对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调查访问等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称为()。 A. 竞赛式 B. 参观式 C. 课题式 D. 报告式 3.班级依赖班主任组织指挥,一旦班主任不严格要求,班级就变得松弛、涣散。此时班集体发展处于()。 A. 组建阶段 B. 初步形成阶段 C. 发展阶段 D. 成熟阶段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4.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时应慎用的评定等级是()。 A. 优 B. 良 C. 中 D. 差 5.下列不属于教育对社会民主推进作用的是()。 A. 教育启迪人的民主思想 B. 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D. 教育可以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 6.教育机智体现老师工作具有()。 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长期性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历史性 B. 专门化 C. 单一性 D. 多样化 8.一位数学教师不能正确解释圆周率的含义,说明他缺乏()。 A. 本体性知识 B. 条件性知识 C. 背景性知识 D. 实践性知识 9.新任老师有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这时,处于老师专业发展的()。 A.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B. 任务关注阶段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2018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8 年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真题 答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用 2B 铅笔将准考证号下方相应的数字框涂黑。2、所有作答均在答题卡 上完成,在题本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请保持答题卡整洁,严禁折叠!严禁将题本、答题卡及草稿纸带出考场! 4、请在题本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5、特别提醒你,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45 分钟)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30 分。答题 参考用时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 将其对应的代码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为目 标的教育是(A.德育 B.美育 C.体育 D.智育 2.关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全面发畏展的教育中的作用,下列表述 ) 正确的是( A.德育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B.体育起 灵魂和统帅作用 C.智育起基础作用 D.美育起动力作用 3.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是() A.培养劳动 者 B.为人民服务 C.坚持 社会主义方向 D.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 4.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是() A.应试教 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继续教育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的是() A.发明印刷术 B.物质基础 C.阶级分化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答案 1-5】 D D C B A 【科科按】五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 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 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 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 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关注公众号王利科,看更多真题、解析】 6.由蔡元培主持制定,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 年),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括的四个层次是 () 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 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C. D.初等 8.从知识的传授来说,教师不是把科学家发现和概括出来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这反映教师劳动特点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繁重性 9.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用来阐释教师() A.文化素质 B.教育素质 C.身心素质 D.道德素质 10.从事教学工作五年的李老师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教学实践,表明李老师实现了() A.专业自主 B.专业自我 C专业自律

2018广西教师招聘测验:《小学语文》考题精选

2018广西教师招聘测验:《小学语文》考题精选

————————————————————————————————作者:————————————————————————————————日期: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短小精悍(gàn) 鬼使神差(chāi) 劈(bī)波斩浪 B.蓬头垢(gòu)面揠(yàn)苗助长分庭(tíng)抗礼 C.中(zhòng)规中矩形影(yǐng)不离囊(náng)中羞涩 D.惊涛骇(gài)浪理屈词穷(qóng) 生吞活剥(bō) 1.【答案】C。解析:A项,悍hàn,劈pī;B项,揠yà;D项,骇h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当仁不让截长补短呕心沥血轻描淡写 B.捉襟见肘五体头地屡教不改抚躬自问 C.滥竽充数年高德劭感激涕淋山清水秀 D.迫不急待徒有虚名优胜劣汰光明磊落 2.【答案】A。解析:B.五体投地;C.感激涕零;D.迫不及待。 3.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某些人无论受过相当的教育,但是还是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 B.因为我是一个非常平常的人,所以我也有缺点,也做过错事 C.社会和谐文明,衣食住行无忧,即使向期颐进军,也不为稀奇 D.苏格兰王子布鲁斯不仅没有绝望,而且重整军队,赶走了侵略者 3.【答案】A。解析:A.虽然(虽)……但是……。 4.古诗文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参考答案】(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文学常识填空 (1)《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原名《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史书。 (2)我国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书《________》,被誉为“行书之祖”。 (3)_________荣获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其主要作品有《草房子》,《叮叮当当》等。 (4)《围城》的作者是_______,他的夫人_______不久前去世,他们都是现当代著名学者。 5.【参考答案】(1)《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编年体;(2)《兰亭集序》(《兰亭序》);(3)曹文轩;(4)钱钟书、杨绛 [page] 二、阅读鉴赏题

2020历史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教师招聘历史试题考纲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和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初高中)、中学历史知识体系(初高中)、高等教育对应于中学历史知识体系和中学历史教学理论。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远古人类 北京人 2.半坡、河姆渡农耕遗存 3.黄帝及尧舜禹的传说 (二)夏商周时期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夏、商、西周的经济 农业耕作方式井田制手工业生产方式 3.夏商周青铜文化 4.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诸侯争霸商鞅变法农业耕作水利工程百家争鸣 (三)秦汉时期 1.秦汉时期的政治 秦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王朝的措施 汉代儒学刺史制度 2.秦汉时期的经济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推广丝织业和冶铁业城市和商业 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造纸术书法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鼎立 2.西晋短暂统一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魏晋南北朝的书法 (五)隋唐时期 1.隋唐时期的政治 隋朝的统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2.隋唐时期的经济 农具改进纺织业和陶瓷业商业 3.隋唐的科技文化 雕版印刷术书法唐诗

(六)宋元时期 1.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王安石变法行省制度 2.宋元时期的经济 棉纺织业商业对外贸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绘画宋词和元曲理学(七)明清时期(1840年前) 1.明清时期的政治 内阁军机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明清时期的经济 郑和下西洋商帮和会馆商品经济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 3.明清的思想文化 明末清初的思想京剧的产生明清小说西学东渐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三)洋务运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招聘考试最新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招聘考试 最新版 (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 A、传授一接受教学 B、传授一发现教学 C、问题一发现教学 D、问题一接受教学【答案】A 2. 按交易方式不同,外汇市场可分为()。 A、合法的市场和非法的市场 B、规范的市场和自发的市场 C、一般的有形市场和特殊的有形市场 D、固定的有形市场和开放的无形市场【答案】D 3.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答案】C 4.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为中心。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思想【答案】A 5. 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 A、发挥求异思维 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 C、鼓励想象 D、改善知识结构【答案】B 6. 决定行政职权具有不可抛弃性的因素是()。 A、行政主体享有自由裁量权 B、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的双重性 C、行政权的单方性与强制性 D、行政权的优益性【答案】B 7. 墨守成规的契约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中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答案】D 8.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答案】C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