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路径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路径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约在2亿左右的实际,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新观念,敢于创新。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消除农民的那种

“小农意识”、“恋土意识”、“粮本意识”。农民必须破除安于现状、守摊吃饭的观念,要有创新意识,盯住市场,走向市场,从自身实际出发,敢于投资创业,发展二、三产业,自觉地寻找适于自己发展的空间。有条件的农户,可以拿出一笔资金搞投入,其效益大多高于单纯靠出力气打工的收入。但投资一定要看准,盲目投资则损失更惨。其次,要消除那种城乡就业相对立的观点,消除对农工的歧视。“城市保护主义”者认为农民进城打工,抢了城里人的饭碗。有的地方还出台了限制农民进城、清退民工等阻止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政策。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公正性原则,侵犯了农民的自由发展权,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其实80%以上的农民干的都是一些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活,不但不与城市人口就业冲突,而且是对城市就业的有效补充,降低了城市人口的生活价格。

——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素质。首先,搞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不仅在确保就学率上下工夫,也应该狠抓教育质量,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收到理想的成效。同时,在经济发达地区,应尽快普及高中教育。第二,抓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政府应重新审视有关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政策,包括该类学校资金投入、学校规模、社会地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师配置、教师待遇、学生就业等。第三,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教育,为农民走出土地重新就业创造条件。在农村,应为“下岗”或“半下岗”农民举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使之具有一技之长。第四,重视城市流动人口职业技术培训,扩大这方面的公共财政支出,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根据农民个人特长,培训他们相应的技术,使他们取得必要的技术资格证书。以降低农村人口流动就业的门槛和成本,不但为农民到城市创业、就业创造条件,也为农民在农村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创造条件。这些不仅要靠政府去办,也要由政府引导;扶持大企业、教育单位去办,可以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私人或非国有机构投资于目前分布广泛的农业中专学校、农村职业高中。广大农民要想办法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掌握一技之长,练就一身本领,才能占领一席之地,开创一片新天地。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小城镇建设,就地安置部分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既能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范围,又能降低农村劳动力因长距离转移而带来的转移费用的增加,还能阻止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大中城市的冲击。各乡镇要培育壮大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减轻现有土地的压力。各乡镇企业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产业化农业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实行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提高乡镇企业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优化企业布局,全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各乡镇还要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聚合资源,凸现优势,创新农业新产业,赢得先机。拉动千家万户农民走向

市场,扩大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城市工业面临劳动力工资、土地价格等成本上升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比较大。应当在市场机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一是把劳动密集型技术要求降低,规模经济不明显的产品扩散到农村,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应当主要布局在农村,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二是城市企业把产品的某些工序,各部件扩散到农村,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松散专业分工。城乡之间形成垂直分工体系,可以为农村工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农村中小工业企业,把农村有效的纳入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轨迹,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发展。

——提供信息,加强引导,变无序转移为有序转移。农民的思想解放了,素质提高了,想要转移,但向哪里转移,怎么转移,又成了摆在农民面前的一道难题。政府要为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畅通的渠道。目前,我国在城市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广大的农村成了信息化的边缘地带,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市场上供需脱节、信息不灵、人为分割劳动力要素市场的现象十分突出。许多农民不是靠准确的信息和对市场的理性分析,而是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和信息源,靠道听途说得来的信息,靠自我感觉安排自己的生活活动,结果导致许多农产品积压,烂在地里、仓库里。而外出打工经商的农民则形成“盲流”,许多人找不到活干。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为农民服务的信息网络,推进农村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分析预测,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机构,安排专人搞协调服务,宣传引导,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减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使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正确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出来。

——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施较为宽松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劳动力在城乡自由流动。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把农村和城市割裂成截然不同的两块,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极其缓慢,也造成了如今“三农问题”十分严重的局面。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必须实行城乡一体化,必须把农村和城市、工业和农业、农民和市民,放到同一个层面上来统筹考虑。政府应实行开放的户籍管理政策、住房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积极为外来民工的社会保障、住房、子女入托上学等提供更多方便,使他们能在城市安居乐业。其次,政府应充分利用税收、价格、收入、分配等手段减轻农民的负担,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吸收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统筹兼顾,开拓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