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 B机制毒理学 C管理毒理学 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 Grevin

B Ramazzini

C Paracelsus

D Fontan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 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 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

A体内、体外实验 B流行病学研究 C临床试验 D人体观察

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

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 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 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A慢性毒作用 B急性毒作用 C易感性研究 D不易感性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B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我们不能改变毒性,但能改变物质的毒效应

3、一次用药后,(C)个药物消除半衰期时,可认为该药物几乎被完全消除。

A 2

B 4 C5 D8

4、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敏感性不同,其原因不包括(A)。

A 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代谢酶的遗传多肽性

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宿主其他因素

5、重复染毒引起毒作用的关键因素是(B)。

A暴露时间 B暴露频率 C接触时间 D接触频率

6、急性毒性是(C)。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学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

D瞬间给予动物一定量化学物后快速出现的中毒效应

7、急性动物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是(D)。

A对化学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的动物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

8、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周期一般为(C)。

A 1天

B 1周

C 2周

D 3周

9、如在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当中,随着苯的浓度越来越高,各试验组的小鼠死亡率也相应增高,这说明存在(D)。

A量反应关系 B质反应关系

C剂量-量反应关系 D剂量-质反应关系

10、可以用某种测量数值来表示,通常用于表示化学物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的是(C)。 A效应 B反应 C量反应 D质反应

11、以“阴性或阳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物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称(D)。 A效应 B反应 C量反应 D质反应

12、化学毒物与集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D)。

A直线型 B抛物线型 C对称S状型 D不对称S状型

13、毒物兴奋效应是(C)。

A 低剂量时不表现刺激性,在高剂量下表现出强烈的刺激作用

B低剂量表现适当的刺激性,在高剂量下表现出强烈的刺激作用

C低剂量时表现出适当刺激性,在高剂量下表现为抑制作用

D低剂量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高剂量下白哦先为刺激作用

14、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C)。

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C、LD50值与毒性大小乘反比

D、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15、LD0是指(C)。

A 绝对致死剂量 B最小致死剂量 C最大耐受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16、 LD01是指(B)。

A 绝对致死剂量 B最小致死剂量 C最大耐受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17、LD50是指(D)。

A 绝对致死剂量 B最小致死剂量 C最大耐受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18、LD100是指(A)。

A 绝对致死剂量 B最小致死剂量 C最大耐受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19、常作为急性毒性试验中选择剂量范围依据的是(B)。

A、LD0和 LD50

B、LD0和 LD100

C、LD01和 LD50

D、LD01和 LD100

20、有害效应阈值和非有害效应阈值应分别在(C)之间(注:未观察到作用的水平,NOEL;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

A NOAEL和LOEL;NOEL和LOAEL

B NOEL和LOAEL;NOAEL和LOEL

C NOAEL和LOAEL;NOEL和LOEL

D NOEL和LOEL;NOAEL和LOAEL

21、制定化学毒物卫生标准最重要的毒性参考指标是(D)。

A LD0

B LD50

C LD100

D NOAEL和LOAEL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1、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B)。

A 生物转化

B 生物转运

C ADME过程

D 消除

2、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A)。

A 肝

B 肾

C 肺

D 小肠

3、对靶器官内化学毒物或者其活性代谢物与大分子(靶分子)的作用,及所引起的局部的

或整体的毒性效应的研究是属于(B)的研究范畴。

A 毒物动力学

B 毒物效应动力学

C 生物转化

D 生物转运

4、关于生物膜说法错误的是(C)。

A 生物膜是细胞膜(质膜)、细胞器膜的总称

B 生物膜在机体主要起隔离功能、进行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的场所、

内外环境物质交换屏障三个作用

C 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由载体介导,可饱和。

5、关于脂-水分布系数说法错误的是(A)。

A 表示的是内源化合物的脂溶性

B 是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分布达到平衡以后,其在脂相和水相溶解度之比

C 一般来说,外源化合物的脂-水分布系数越大,经膜扩散转运越快

D 脂溶性外源化学物易于以被动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

6、下列关于给药途径与机体吸收强度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A呼吸>舌下>直肠>肌肉>皮下>经口>皮肤

B 呼吸>舌下>直肠>皮下>经口>肌肉>皮肤

C 呼吸>舌下>直肠>肌肉>经口>皮下>皮肤

D 呼吸>舌下>直肠>皮下>肌肉>经口>皮肤

7、关于血-气分配系数说法错误的是(C)。

A 血-气分配系数是药物经呼吸道吸收难易的评价指标

B 在呼吸膜两侧分压达到平衡时,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

C 血-气分配系数越大,气体越难被吸收入血

D 血-气分配系数越低的外源化学物经肺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经肺血流量

8、大部分毒物的吸收方式是(C)。

A 滤过

B 主动转运

C 被动转运

D 膜动转运

9、外源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C)。

A 通过营养物质作为载体

B 滤过

C 简单扩散

D 载体扩散

10、影响化学毒物吸收的因素是(D)

A 药物属性

B 吸收部位

C 血流量,吸收面积,接触时间,亲和力

D 以上都是

11、化学毒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C)。

A 食管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12、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D)。

A 毒作用发生快慢

B 毒作用性质

C 代谢解读

D 毒作用持续时间

13、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D)因素的影响。

A动物种属 B年龄 C胜利状态 D以上都是

14、下面哪项描述是错误的(C)。

A 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都有重大影响

C 经过体内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毒性均降低

D 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

15、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D)

A 剂量

B 作用时间

C 选择作用

D 蓄积作用

16、毒物排泄主要途径是(D)。

A 肠道

B 唾液

C 汗腺

D 肾脏

17、下面哪项描述是错误的(D)。

A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

B 物质续集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C 有效得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D 在体内检查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病理现象

18、影响化学毒物毒作用性质和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A)

A 化学结构

B 吸收途径

C 剂量

D 作用时间

19、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是(C)。

A 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的比

B 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

C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D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

20、慢性毒性试验最主要目的是(A)

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B 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C 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D 为其他试验剂量设计提供依据

21、化学毒物的一般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B)

A 雌雄多少都可以

B 雌雄各半

C 全部为雄性

D 全部为雌性

22、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C)

A 最低需要量

B 最高需要量

C 最高容许限量

D 最低容许限量

23、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征为(D)

A 具有广泛第五特异性和立体选择性

B 有结构酶和诱导酶之分

C 某些酶具有多态性 D以上都是

24、关于经典毒物动力学说法错误的是(D)

A 经典动力学基本理论是速率论和房室模型

B 房室模型可分为一室开发模型、二室开放模型、多室模型

C 化学毒物内转运的速率过程分为一级、零级和非线性3种类型

D 毒物动力学参数AUC越大,药物消除速率越快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生物转化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B 外源化合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反应分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

C 一般说来,生物转化使外源化合物水溶性增加,毒性降低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6、外源化合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Ⅰ相反应不包括(B)

A 水解反应

B 甲基化反应

C 还原反应

D 氧化反应

27、化学毒物代谢酶最主要分布在(C)

A 微粒体或细胞核

B 微粒体或细胞膜

C 微粒体或胞浆

D 细胞膜和胞浆

28、一般而言,Ⅱ相反应对代谢的影响以及其中甲基化结合和乙酰化结合主要作用为(B)

A 使代谢活化;增加毒物水溶性

B使代谢活化;增加毒物脂溶性

C使代谢解毒;增加毒物水溶性

D使代谢解毒;增加毒物脂溶性

第四章毒性机制

1、毒效应强度直接影响因素是(A)

A终毒物在其作用位点的浓度及持续时间

B 终毒物的机构类型

C 终毒物与内源靶分子的结合方式

D 毒物的代谢活化

2、自由基的特性为(B)

A 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短,有顺磁性

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短,有顺磁性

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长,有顺磁性

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衰期极长,有顺磁性

3以下选项中哪个不是成为毒物靶分子的条件(C)。

A合适的反应性和(或)空间结构

B易接近性

C必须为能催化毒物代谢的酶

D具有关键的生物生理功能

4、下列有关自由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自由基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

B 自由基主要是由于化合物的离子键发生均裂而产生的

C 都具有顺磁性、化学性质活泼、反应性高、半衰期短的特点

D 当体内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失去平衡就会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造成机体的损害

5、下列属于毒物引起的细胞调节功能障碍的是(D)。

A 基因表达调节障碍

B 信号转导调节障碍

C 细胞外信号产生调节障碍

D 以上都是

1.外源化合物的联合作用类型有( D )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以上都是

2. 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 ( A )

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

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

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

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

3.关于脂水分配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同系化合物中,对于在水中溶解度越大的化合物,由于其较易随尿排出体外,故毒性越小

B.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越大,则越容易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C.解离的无极性化合物脂水分配系数较非解离化合物的大

D.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蓄积,故肥胖者对脂溶性毒物的耐受性总是较强的

4. 甲烷(CH4)若用Cl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 ( D )

A.CH3Cl B.CH2Cl2 C.CHCl3 D.CCl4

5. 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 B )

A.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无顺磁性

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

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无顺磁性

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

6.体内消除自由基的酶系统包括( D )

A.超氧化歧化酶(SOD)作用

B.GSH-Px

C.过氧化氢酶(CAT)

D.以上都是

7. 化学毒物体内生物转化I相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 A )

A.内质网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8.关于CYP45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是一组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含铁血红素同工酶B.CYP450由血红蛋白类、黄素蛋白和磷脂组成。

C.对于一种毒物,同种动物的CYP450是一样的

D.不同毒物诱导的是不同CYP450系列

9.描述S-9混合液错误的是 ( A )

A.多氯联苯诱导

B.肝匀浆9000g上清液

C.为代谢活化系统

D.含葡萄糖

10. 微核试验的遗传学终点为( B )

A.DNA完整性改变

B.染色体完整性改变或染色体分离改变

C.染色体交换或重排

D.细胞分裂异常

11. 关于基因突变的碱基置换,下述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C )A.D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

B.D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嘧啶,称为颠换

C.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

D.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嘧啶,称为转换

12. 下列哪些发生断裂与重接的染色体基因不丢失和增加( B )A.倒位 B.插入 C.易位 D.重复

13. 关于微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实质是DNA

B.是丢失的染色体片段

C.存在于细胞核中

D.存在于细胞质中

14. .以DNA损伤为检测终点的致突变试验是 C

A.微核试验

B.染色体畸变试验

C.UDS试验

D.Ames试验

15. SCE是( B )

A.染色单体交换 B.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C.染色单体互换 D.姐妹染色体交换

16.关于彗星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以DNA损伤为检测终点

B.原理是大片段DNA比断裂的DNA片段迁移的快,电泳后出现彗星状

C.试验过程中需要制备单细胞悬液

D.该方法敏感性高,要求的细胞数少

17. 急性毒性是( C )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融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 24 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

D.一次是指瞬间给予动物快速出现中毒效应

18. 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 C )

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 C.大鼠和狗 D.狗和猴

19. 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D

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

20. 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为( C )

A.多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比值

B.一次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数染毒使全部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比值

C.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比值

D.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死亡的累积剂量比值

21.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B

A.1天 B.1周 C.2周 D.3周

22.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D )

A.化学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

B.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C.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D.在体内检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

23.慢性毒性试验最主要的目的是( A )

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D.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

24.体外试验有( D )

A.小鼠微核试验

B.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C.显性致死试验

D.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试验

25.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表现不包括( B )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五倍体

26.关于倒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染色体只发生一次断裂

B.染色体两臂均断裂断片互换

C.染色体旋转180度

D.以上都不对

27. 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A )A.灌胃 B.喂饲 C.吞咽胶囊 D.饮水

28. 化学物的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 B ) A.雌雄多少都可以 B.雌雄各半 C.全部为雄性 D.全部为雌性

29.测定化学物LD50 时,常用的观察期限是 C

A.7天 B.10天 C.14天 D.28天

30. 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鸟嘌呤的( C )

A.N-5位 B.N-6位 C.N-7位 D.O-7位

第四章:

1.苯在人体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A

A.肝

B.肾

C.肺

D.小肠

2.解毒败的原因有:D

A解毒能力耗竭或解毒酶失活

B某些代谢解毒作用被逆转:结合反应失效

C解毒过程产生有毒产物

D以上都是

3 .作为为毒物的靶,不具有下列那种特性:D

A合适的反应性和(或)空间结构

B易接近性

C具有关键的生物生理功能。

D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3.自由基具有以下特性B

A.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

B.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短,有顺磁性

C.奇数电子,低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

D.奇数电子,高化学活度,生物半减期极长,有顺磁性

4.体内消除自由基的酶系统不包括B

A.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

B.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C.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第五章

1.化学结构与毒效应D

A.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理化性质

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

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级理化性质

2.化学物质的那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D

A.电离度 B.熔点 C.挥发度 D.以上都是

3.影响环境污染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物的A A.理化性质 B.剂量 C.作用持续时间 D.联合作用

4.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 A

A.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业

B.苯主要从呼吸道,对呼吸道系统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没有

C.苯中毒产生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心肌细胞发生心室颤动,而甲苯没有

D.苯为致癌物,甲苯为工业毒物

5.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的目的是

A.寻找毒作用的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B.预测毒性的大小

C.推测毒作用机理

D.以上都是

6.外源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 D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以上都是

7.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 A

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

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

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想同

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

8.甲烷(CH4)若用Cl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 D

A.CH3Cl

B.CH2Cl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4856724.html,l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4856724.html,l3

第六章

1.毒理学体外实验常选用C

A.大鼠和小鼠

B.果蝇

C.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

D.鸟类

2.急性,慢亚性,慢性毒性实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

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

C. 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

D. 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

3急性毒性是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合物后所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

D.一次是指瞬间给与动物,,快速出现中毒效应

4.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 C

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

C.大鼠和狗

D.狗和猴

5.急性毒性实验选择动物的原则是 D

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

6.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A

A.灌胃

B.喂饲

C.吞咽胶囊

D.饮水

7.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E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C. 腹腔注射>经口

D. 经口>经皮

E.以上都是

8.经呼吸道静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D

A.设备简单

B.操作方便

C.消耗受试物少

D.以上都是

9.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D

A.装备有新鲜空气补充

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

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

D.以上都是

10.几种动物静脉注射的注射剂量范围是 D

A.大鼠0.2~0.5

B.大鼠1.0~2.0

C.家兔3.0~10.0

D.以上都是

11.急性毒理实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C

A.1天

B.1周

C.2周

D.3

12.改进寇式法要求 D

A.设5-7个剂量组

B.每个剂量组小鼠不可少于100只

C.组距为几何级数

D.以上都是

13.霍恩法的要求是

A.4个染毒剂量组

B.每个动5只或4只

C.组距2.15或3.16

D.以上都是

14.亚慢性毒性实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B

A.成年动物

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

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

D.必须为啮齿动物或非啮齿动物

15.关于食物利用率,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其为一般性观察指标

B.是指动物食入1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

C.体重增长减慢,则食物利用率肯定降低

D.每日食量减少,食物利用率不一定改变

16.慢性毒性试验结束时,将部分实验动物继续留养1-2个月,其目的是什么A

A.补充实验动物的数目的不足

B.对已显变化的指标进行跟踪观察

C.观察受试化学毒物有无后作用

D.观察受试化学毒物有无迟发作用

第七章

1.下列哪些形式不属于基因突变 B

A.颠换

B.倒位

C.移码突变 D.大段损伤

2.由于因突变的碱基置换,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D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

B.D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嘧啶,称为转换

C. 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

D. 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嘧啶, 称为转换

3.SCE是 B

A.染色单体交换

B.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C.染色体互换

D.姐妹染色体交换

4.染色体数目异常表现不包括 A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多倍体

5.关于S-9混合液错误的是

A.多氯联苯诱导

B.肝匀浆9000g上清液

C.为代谢活化系统

D.含葡萄糖

6.体外实验常用的方法是 D

A.游离器官

B.原代培养细胞

C.细胞器

D.以上都是

7.化学毒物引起的突变类型不包括 B

A.基因突变

B.癌变

C.染色体畸变

D.染色体数目异常

1.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2.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3.LD50的概念是 C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统计值)

4.LD50 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C

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 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5.对于毒作用带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的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值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6.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7.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D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8.对LD50 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C.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 呈正比

9.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10.急性毒作用带为 A

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11.慢性毒作用带为 C

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12.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 B A.LD50 B.LD0 C.LD01 D.LD100

13.对LD50 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B.又称致死中量

C.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 呈正比

D.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14.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15.机体组织细胞对毒作用反应特点不包括:B

A.具有特异的靶器官和靶部位

B.病变性质相同

C.病变性质各有不同

D.病变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16.S-曲线的特点是 A

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

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

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

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

17.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C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18.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D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

19.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A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

20.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D

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D.以上都是

21.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C

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

22.代谢活化是指 C

A.一相反应可以增毒,二相反应可以减毒

B.经结合反应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

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

D.减毒或增毒必须经过四种反应

23.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D

A.N一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

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

C.环氧化,苯并(α)芘 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

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

24.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D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

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25.能阻止水、电解质和某些水溶性差的物质屏障是 B

A.表皮角质层 B.连接角质层 C.上皮角质层 D.真皮角质层

26.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C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滤过

27.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C

A.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B.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均有重大影响

C.经过体内的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毒性均降低

D.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

28.化学毒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A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胞吞

29.化学毒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哪项条件 C

A.水溶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和脂溶性 D.分子量小于100

30.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 A

A.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吸收途径

C.剂量

D.作用时间

31.用“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称为 B A.效应 B.反应 C.量效应 D.质效应

32.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 D

A.毒作用发生快慢 B.毒作用性质 C.代谢解毒

D.毒作用持续时间

33.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其原因不包括: A

A.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宿主的其它因素

34.化学毒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

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

35.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A.剂量 B.作用时间 C.选择作用 D.蓄积作用

36.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37.毒性的上限指标有 B

A.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计量,最小致死量

B.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

C.绝对致死量,最大无作用计量,阈计量,半数耐受计量

D.绝对致死量,阈计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

38.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D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

39.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B

A.绝对致死剂量 B.半数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以上都是

40. 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B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41.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D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4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D.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43.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 D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1.ADME分别对应于( A )

A.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B.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

C.排泄、吸收、代谢和分布

D.分布、代谢、吸收和排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共性,统称为生物转化。

B.代谢称为生物转运。

C.代谢过程与吸收过程合称为消除。

D.ADME各过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彼此相互影响,通常可以同时发生。

3.下列选项不属于生物膜的功能的是C

A.隔离功能

B.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

C.储存功能

D.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4.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哪两类C

A.被动转运和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C.被动转运和特殊转运

D.特殊转运和膜动转运

5.下列选项不属于特殊转运的是( B )

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膜动转运

6.扩散的前提条件是( B )

A.外源化学物具有脂溶性 B.浓度梯度

C.有载体

D.有能量供应

7.下列关于脂溶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经简单扩散方式转运的外源化学物必须具有脂溶性。

B.脂水分配系数指的是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

C.外源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易溶解于脂肪,经简单扩散转运的速率也就越慢。D.弱有机酸在酸性环境中、弱有机碱在碱性环境中多处于非解离态,易于透过生物膜转运。

8.影响生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 D )

A.外源化学物的结构

B.分子量大小

C.脂水分配系数的大小

D.外源化学物自身能量

9.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A )

A.膜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简单扩散 D.滤过

10.大部分毒物吸收都是通过哪种方式D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膜动转运 D.被动转运

11.吸收的主要部位不包括( C )

A.胃肠道 B.呼吸道 C.肝 D.皮肤

12.“CO于血红蛋白,百草枯于肺”指的是外源化学物在器官中的( A )

A.功能性蓄积 B.物质性蓄积 C.简单的存积 D.以上都不正确

13.排泄的主要方式是哪三个( C )

A.肾、肝、汗液 B.汗液、肺、粪便 C.肺、粪便、肾 D.粪便、肾、汗液

14.一些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现象被称为( B )

A.代谢解毒 B.代谢活化 C.代谢转化 D.代谢增毒

15.下列选项不是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征的是( B )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二

及答案(二)环境卫生学试题 1. 致癌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 直线 B. U 型 C. S型 D .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 A 2. 可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中毒的物质不包括:() A. 氰化物 B. 铬 C. 硝酸盐 D. 放射性物质 E. 砷、汞 【答案】 D 3. 下列何者不是饮水处理常用混凝剂:() A. 明矶 B. 漂白粉、漂白粉精 C. 三氯化铁 D. 聚合氯化铝 E. 硫酸铝 【答案】 B

4.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A. 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B. 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和详细规划结合 C.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环境 D .经济技术合理 E.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答案】 D 5. 原生环境是指:() A. 天然形成,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 天然形成,且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C. 天然形成,且受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D. 天然形成,且受人和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E. 人类生存的环境 【答案】 A 6. 光化学烟雾中,光化学氧化剂包括:() A. O3 B. PANs C. 醛类化合物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7. 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A.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B .化妆品痤疮

C.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D.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E. 军团菌病 【答案】 E 8.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害事件:() A. 痛痛病 B. 水俣病 C.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D. 温室效应 E. 光化学烟雾事件 【答案】 D 9. 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到土壤PH 值的影响,其特点是:() A. PH 值低,金属溶解度高 B. PH 值高,金属溶解度高 C. PH=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D. PH >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E. 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 PH值无关 【答案】 A 10. 下列何者不是影响饮水氯化消毒的因素:() A.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B. 加氯设备 C. 水的PH D. 水的浑浊度 E. 水温

中国医科大2014年7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

中国医科大2014年7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单选题论述题主观填空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下列药物中,最易引起色视障碍的是:## A. 氯丙嗪 B. 糖皮质激素 C. 吗啡 D. 洋地黄毒苷 E. 阿司匹林 -----------------选择:D 2. 常见的毒物吸收途径包括:## A. 呼吸道 B. 胃 C. 肠 D. 皮肤 E. 以上全部 -----------------选择:E 3. 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抗生素为:## A. 青霉素 B. 罗红霉素 C. 链霉素 D. 氯霉素 E. 头孢菌素 -----------------选择:D 4. 返死性神经病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 A. 有机磷酸酯 B. 吗啡 C. 氯丙嗪 D. 青霉素 E. 可乐定 -----------------选择:A 5. 地高辛引起的色视障碍与抑制以下哪种酶有关?## A. 氧化还原酶 B. 磷酸化酶 C. 甲基化酶 D. Na+,K+-ATP酶 E. 肝药酶 -----------------选择:D 6. 溶血实验中非血管内给药的注射剂需用生理盐水按照什么比例稀释后,才可用于实验?##

A. 1∶3 B. 3∶1 C. 1∶2 D. 2∶1 -----------------选择:A 7. 血管刺激性实验通常取从耳缘注射部位至向心端多远部位血管组织做病理切片的检查?## A. 1cm B. 3cm C. 5cm D. 7cm -----------------选择:C 8. 有关血脑屏障,描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系统解剖屏障的特点是防止多种潜在毒物的有害作用 B. 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毛细血管外表面被星形细胞所包围,形成了血-脑屏障 C. 血-脑屏障对白喉毒素、葡萄球菌素和破伤风毒素等神经毒物具有一定屏障作用 D. 极性化合物可以自由通过血-脑屏障 E. 脑膜炎可造成血-脑屏障功能下降,可增加神经毒物进入大脑的几率 -----------------选择:D 9. 以下药物中能够引起肾性尿崩症的是:## A. 环磷酰胺 B. 长春新碱 C. 苯妥英钠 D. 锂盐 E. 巴比妥 -----------------选择:D 10. 体细胞突变的后果不包括:## A. 传给下一代 B. 细胞死亡 C. 隐性改变 D. 癌症 -----------------选择:D 11. 下列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为:## A. 青霉素 B. 氯霉素 C. 伯氨喹 D. 卡马西平 E. 四环素 -----------------选择:C 12. 具有严重生殖发育毒性的药物是:## A. 注射用青霉素钠 B. 红霉素

药物毒理学重点复习知识总结

药物毒理学简答总结 第三章 一、简述肝损伤的类型及主要代表药 1.肝细胞死亡:对乙酰氨基酚、烷化剂 2.脂肪肝:丙戊酸、四环素 3.小管胆汁淤积:第一代头孢菌素、环孢素 4.胆道损害:亚甲基二本胺 5.肝纤维化:甲氨蝶呤、维生素A 6.血管损伤:达卡巴嗪 7.过敏性肝炎:氯丙嗪、氟烷 8.肝肿瘤:雄激素类、亚硝酸盐 二、肝脏是药物毒性靶器官的原因 1.血供丰富(1.5L/min) 2双重血供(门静脉2/3) 3.肝脏是重要代谢器官 4.肝血窦结构特殊 5.胆汁形成排泄 三、简述肝损伤的类型和主要代表药 第四章 一、.药物引起肾脏损伤的类型有哪些 ①性肾小管坏死 药物:氨基糖苷类、一、二代头孢、多粘菌素、过量阿司匹林、过量对乙酰氨基酚、金属离子、两性霉素B、麻醉药 ②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锂盐、含巯基药物、阿霉素、丝裂霉素C、金属、汞制剂、吲哚美素、保泰松、利福平、磺胺类、海洛因 ③质性肾炎 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利福平、非甾体抗炎药、磺胺类、普萘洛尔、干扰素等 ④阻性肾脏衰竭(原因:结晶在肾小管沉积)药物:呋塞米、抗癌药、磺胺类 ⑤疮样综合征圈6其它:锂盐 药物:异烟肼、普鲁卡因胺、甲基多巴、苯妥英钠、氯丙嗪、利血平、奎尼丁、金制剂

二、肾是药物毒性靶器官的原因 1.血流丰富 2.肾小管浓缩 3.尿液PH变化 4.也可进行生物转化 5.免疫复合物易沉着 第五章 一、请例举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毒性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利多卡因等,是心脏传导速率减慢,早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洋地黄毒苷,地高辛等影响动作电位延续时间,AV传导减慢; 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酚丁酚,扎莫特罗等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细胞死亡; 支气管扩张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导致心动过速; 抗肿瘤药:如多柔比星等导致心肌病,心力衰竭; 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等导致心肌病。 二、药物对心血管损伤类型 1.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 3.心肌炎与心肌病 4.心包炎 5.心脏瓣膜病 6.高血压 7.低血压 8.血管炎 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的机制有哪些 ①干扰离子通道和离子稳定:干扰Na离子通道、K离子通道、Ca离子通道、影响细胞内Ca 离子稳定 ②改变冠脉流量和心肌能量代谢 ③细胞凋亡与坏死,可诱导心肌凋亡药物:可卡因、罗红霉素、异丙肾上腺 第六章 一、试述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1、呼吸抑制 (1)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2)巴比妥类:抑制呼吸中枢 (3)筒箭毒碱:阻断呼吸及神经肌肉接头的N2受体,引起呼吸麻痹。 2、哮喘 (1)解热镇痛抗炎药:某些哮喘患者服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2)β-受体阻断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导致支气管收缩,引发哮喘。 (3)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等可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M受体,导致支气管收缩,引发哮喘。 (4)麻醉性药物:氯胺酮、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引发哮喘 (5)其他:青霉素、头孢、磺胺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B、新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疫苗、抗毒素、血清等生物制品(机制:1型变态反应)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 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B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C 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 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 是(C)。 A Grevin B Ramazzini C Paracelsus D Font an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B替代法又称“ 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 C 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 危害性认证、剂量- 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 危害性认证、结构- 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 A 体内、体外实验 B 流行病学研究 C 临床试验 D 人体观察 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 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A 慢性毒作用 B 急性毒作用C 易感性研究 D 不易感性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B 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我们不能改变毒性,但能改变物质的毒效应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型 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B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 .结肠癌、膀胱癌 E. 乳腺癌 【答案】C 3.下列何者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度 D .滤料颗粒大小 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答案】D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周围。 B .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 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 【答案】A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E 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答案】D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岁以下幼儿 岁以下儿童 ?15岁儿童 D.成年后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岁以上成年人 【答案】C 10.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答案 一、单选题 1.药物(毒物)在组织储存的常见部位有:() [A题目]血浆蛋白结合 [B题目]在肝和肾组织储存 [C题目]在脂肪组织储存 [D题目]在骨骼组织中储存 [E题目]以上全部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E 2.通过干扰叶酸代谢而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为:() [A题目]甲氨蝶呤 [B题目]苯妥英钠 [C题目]去氧苯比妥 [D题目]避孕药 [E题目]甲巯咪唑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A 3.下列药物中,最常见的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为:() [A题目]非甾体抗炎药 [B题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C题目]四环素 [D题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E题目]利福平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D 4.关于药物引起肾脏毒性作用的机制,不包括:() [A题目]产生活性中间代谢产物 [B题目]细胞死亡 [C题目]离子平衡 [D题目]影响细胞内钙稳态 [E题目]抗原抗体反应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C 5.关于肺源性肺出血,描述错误的是:() [A题目]咯血是肺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 [B题目]同时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见出血,如胃出血、血尿等 [C题目]抗凝血药还可并发胸膜出血,属于自发性胸膜出血

[D题目]抗凝血药如肝素、枸橼酸钠可引起血液系统凝血异常而导致肺出血 [E题目]奎尼丁可通过变态反应机制引起血小板减少,也可引起血痰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C 6.多柔比星引起周围神经节细胞选择性损伤的机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题目]抑制DNA转录 [B题目]影响DNA回旋酶 [C题目]影响拓扑异构酶 [D题目]抑制mRNA翻译 [E题目]嵌入双链DNA中,影响DNA功能,阻止DNA复制和RNA转录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E 7.有关有机磷酸酯引起的轴索病,描述错误的是:() [A题目]有机磷酸酯脂溶性强,可进入神经系统 [B题目]有机磷酸酯是一类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C题目]有机磷酸酯类可使体内生物大分子物质烷基化和磷酸化,从而导致迟发性神经毒性 [D题目]病变必须沿细胞体发展到轴索,出现轴索变性 [E题目]轴索变性在急性接触有机磷酸酯后并不立即发生,而是在7~10日后才发生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D 8.关于氨基苷类抗生素具有前庭毒性和耳蜗毒性,描述错误的是:() [A题目]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对耳蜗的毒性大于对前庭的毒性 [B题目]庆大霉素对耳蜗毒性小于前庭毒性 [C题目]氨基苷类抗生素耳毒性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D题目]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由于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内耳毛细胞膜上钠钾离子泵发生障碍,最终使毛细胞受损 [E题目]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由于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内耳毛细胞膜上钙泵发生障碍,最终使毛细胞受损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E 9.可引起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不包括:() [A题目]洋地黄 [B题目]二甲麦角新碱 [C题目]吩噻嗪 [D题目]吲哚美辛 [E题目]长春新碱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A

药物毒理学

第1章绪论 1、什么就是药物毒理学?它主要包括哪两方面得研究? 药物毒理学就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得有害交互作用及作用规律得科学,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得有害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毒效动力学,又称药物毒效学;也研究机体对产生毒性作用得药物得处置动态变化及规律,包括产生毒性作用得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发生得量与质得变化,即药物毒代动力学,又称药物毒代学。 第2章药物毒效动力学 详见教材 第3章药物毒代动力学 详见教材 第4章药物对肝脏得毒性作用 1、药物引起肝损伤得类型主要有哪些?其常见得药物就是什么? ⑴肝细胞死亡⑵脂肪肝⑶胆汁淤积⑷肝血窦损伤⑸肝纤维化与肝硬化⑹肝脏肿瘤。 常见药物:①抗微生物药:如四环素②激素类药:如性激素③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④调节血脂药:如她汀类⑤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⑥全身麻醉药:如氟烷⑦抗肿瘤药物⑧中草药及中成药。 2、药物肝脏损伤得作用机制: ①药物在肝脏得代谢(耗竭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②破坏细胞骨架③线粒体损伤④胆汁淤积⑤炎症与免疫反应。 第5章药物对肾脏得毒性作用

1、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按损伤部位分有哪些类型?药源性肾损害表现有哪些临床综合征?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 (一)按损伤部位分类:①肾小球损伤(肾小球就是肾单位中药物暴露得起始部位):如嘌呤霉素②肾小管与集合管损伤(近端小管就是药物致肾损伤得最常见损伤部位):如氨基糖苷类③肾乳头损伤:如非甾体抗炎药④肾间质损伤:如青霉素⑤肾血管损伤:如环孢素。(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急性肾衰竭:如氨基糖苷类②慢性肾衰竭:如非甾体抗炎药③急性间质性肾炎:如β内酰胺类④慢性间质性肾炎:如非甾体抗炎药、顺铂⑤梗阻性肾病:如磺胺⑥肾性尿崩症:如两性霉素B。 2、常见得具有潜在肾毒性得药物有哪些? ⑴抗生素类:如氨基糖苷类(新霉素得肾毒性最强,链霉素得肾毒性最低)⑵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NSAIDS停药后通常可逆转,长期服用引发以肾乳头坏死为特征得镇痛剂肾病,就是一种不可逆得病变)⑶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⑷抗肿瘤药:如顺铂⑸对比剂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⑺利尿药与脱水药⑻生物制剂⑼中药。 3、肾脏易受药物损伤得原因就是什么? ⑴药物代谢方面:肾脏就是绝大多数药物与(或)其代谢物得最主要排出途径⑵血液供应方面:血流丰富,使肾皮质成为肾毒性药物得首要靶器官⑶解剖结构及物质成分构成方面:肾小球滤过膜得蛋白成分使其容易受药物免疫机制得损伤⑷生理功能方面:肾髓质及肾乳头部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 B机制毒理学 C管理毒理学 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 Grevin B Ramazzini C Paracelsus D Fontan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 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 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危害性认证、剂量C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 A体内、体外实验 B流行病学研究 C临床试验 D人体观察 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 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 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 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A慢性毒作用 B急性毒作用 C易感性研究 D不易感性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2012年12月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考核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有(写出3类)___________、等离子体灭菌、化学浸泡灭菌;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为 _____________。 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测指示菌为____________. 3、平板暴露法采样时,物品准备:9cm直径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无菌纸。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处理后、操 作前进行采样。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_____________.方法: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取______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_____点;室内面积>30㎡,设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及中心点。采样时,动作要轻,注意布点顺序、收取顺序要一致;采样后,注意做__ _________。Ⅱ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_cfu /cm3,Ⅲ类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 cfu /cm3。 4.物体表面采样时,物品准备:5cm×5cm的标准无菌规格板、装有无菌棉拭子+10ml采样液、酒精灯和弯盘。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_处理后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__表面;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2。 5、Ⅰ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 cfu /cm2。Ⅱ 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 cfu /cm2。Ⅲ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__ cfu /cm2。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__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6、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_. 接触皮肤或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共25分) 1、关于无菌器械保存液和消毒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无菌器械保存液应该是无菌的,最多允许检出少量微球菌 B、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2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C、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总数应≤5 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D、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cfu/ml,允许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E、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关于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 E、对戊二醛浓度的监测应每月不少于1次 3、关于地面和拖洗工具的消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地面应经常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既能消毒,又能增白 B、因为2%戊二醛是高水平消毒剂,有条件时最好用戊二醛拖地,消毒效果好 C、地面应湿式轻扫,保持清洁,局部有血迹等污染时局部用消毒剂处理 D、脱洗工具使用后先洗净,再消毒,然后晾干 E、检验科的地面每天均需用消毒剂脱洗 4、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E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5、属于低水平消毒剂的是() A、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碘伏 D、洗必泰 E、异丙醇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 A型题(1×30) 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 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 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 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 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 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 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 A.剂量 B.作用时间 C.毒性 D.蓄积作用 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 A. 尿中δ-ALA的含量 B. 中度铅中毒 C. 动物死亡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 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1、.LOAEL指的是__B_____。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2、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3、(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C、致突变试验D、致畸试验 14、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 B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15、( C )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1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 C )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1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 D )和慢性毒性。A、致突变毒性B、生殖毒性C、免疫毒性D、亚慢性毒性 18、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9、.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21、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2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一、A1 1、对生态系统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 B、使生物圈内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C、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所连接的稳态系统 D、构成生物群落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 E、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最本质的联系是 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吸收与排泄 C、信息传递 D、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E、营养物质的转换 3、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 A、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分解者 B、生物群体、空气、土壤、水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命物质 D、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E、水圈、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4、食物链的概念是

A、生物与生物间因化学因素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B、生物与生物间因食物和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C、生物与环境间因食物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D、生物与环境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E、生物与生物之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5、生态系统是由 A、生物群落构成 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 C、人类聚居而成 D、人类与其他生物组成 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 6、关于生态平衡的定义,下列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B、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平衡 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相对的平衡 D、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E、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平衡 7、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各项,但不包括 A、剂量或强度 B、作用持续时间 C、受害的人群数量

药物毒理学作业题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C. 广泛性坏死 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B. 毒性 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D. 肺栓塞 4.氟烷可导致C. 免疫性肝炎 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 B. 氧化性溶血 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B. 脂肪变性 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B. 肝细胞 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C. 区带 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D. 豚鼠 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B. 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C. 急性肾功能衰竭 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 D. 红细胞和血小板 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A. 新霉素 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B. 红斑狼疮样肺炎 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B. 线粒体形态改变 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B. 减少 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B. 减少 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B. 肾脏 19.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D. 大泡性脂肪肝 20.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 B. 轴索 21.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催乳素分泌A. 增加 22.链脲佐菌素可导致A. 糖尿病

23.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B. 返死式神经病 24.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C. 区带3 25.使用对乙酰氨基酚3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B. 镇痛剂肾病 26.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A. 肺泡 27.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B. 萎缩 28.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D.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29.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A. Ⅰ型变态反应 30.双氯苯二氯乙烷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 B. 萎缩 31.多柔比星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D. 神经元损害 32.游离胆红素过高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 C. 核黄疸 33.胺碘酮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D. 髓鞘水肿 34.肝细胞被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 A. 增加 35.肾脏毒性最小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B. 奈替米星 36.甲巯咪唑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B. 减少 37.苯巴比妥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38.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C. 描述性毒理学 39.产生氧化溶血毒性药物的共性是产生C. 硫血红素珠蛋白 40.使用雄激素类药物可导致睾丸B. 萎缩 41.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42.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43.安全药理学:研究药物治疗范围内或治疗范围以上剂量时,潜在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反应。 44.化学源性低氧症:由于药物等化学物质的各种机制,使得血液循环供应外周

食品毒理学203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细胞内钙稳定? 答:细胞内的钙有结合钙和离子钙两种形式。只有离子钙才具有生理活性。离子钙又分为细胞内Ca2+和细胞外Ca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钙浓度较低 (10-8?107mol/L),细胞外浓度较高(103mol/L),内外浓度相差103?10倍。 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的Ca+仅为 107moL/L,而细胞外液Ca+则达10'3moL/L。当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第一信使传递信息,则细胞内游离Ca2+迅速增多可达10-5mol/L,此后再降低至107mol/L,完成信息传递循环。故将Ca2f称为体内第二信使。Ca2+浓度的这种稳态状的变化过程称为细胞钙稳态。 2、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化学物因素、机体因素、化学物与机 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3、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 毒物进入人体内,经过一定时间不均匀地分布于某些器官,呈现蓄积状态, 有些重金属毒物可长期贮存于骨、肝、肾、脑等等组织中,但并不出现毒性,当毒物的吸收停止后,已蓄积的部分则开始排出,持续时间很长,血液酸碱度的改变,可影响毒物的蓄积,当人的健康状况低下时如患病、过劳、饮酒、情绪波动时,毒物可变为可溶性的状态进入血液,引起中毒和急性发作,这种现象在长期 停止接触毒物后,偶尔发生。还有机能蓄积:当毒物侵入人体后,即排出或转化,但其毒性作用是积累的,以后当少量毒物不断进入人体,毒作用将继续加深,到

定程度却出现严重和中毒现象,此时毒物在体内已无蓄积,如过敏性物质的生 漆、青霉素、致癌物质的煤烟、砷等等。 4、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 胆通过 肠道随粪排出。其次,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5、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那些? 答:⑴致甲状腺肿物 ⑶蚕豆病毒素 ⑸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 ⑼天然诱变剂 6、化学物的一般作用机制有那些? 毒理学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的阐述, 在整体器官(系统)水平上,是关于 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肝脏、肾脏、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及皮 肤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在细胞、亚细胞水平上,是关于干扰细胞内酶系功能、抑 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破坏细胞的亚微结构;在分子水平上,是对生物膜的化学 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引起细胞钙稳态失调、氧化损伤生物大分子、与蛋 白质或核酸共价结合。导致相应的机能障碍、结构改变和物质代谢异常,表现一 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由整体器官向亚细胞、分子水平纵向研究.并将这 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全面说明外源化⑵生氰糖苷 ⑷山黧豆中毒 ⑹消化酶抑制剂 ⑺生物碱糖苷 ⑻血管活性胺 ⑽蘑菇毒素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答案】 B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 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土壤岩石圈 D. 生物圈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 E 2. 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 皮肤温度、体温 B. 脉搏、心率 C. 代谢产热量 D. 出汗量 E. 温热感 【答案】 C 3.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 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 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 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 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 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4.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自然环境 B. 生活居住环境 C.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 引起 "富营养化 "的原因是()。 A. 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 温室效应 C. 酸雨 D. 氮循环不平衡 E. 以上都是 【答案】 D 6. 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 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 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 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 居住建筑基底面积 /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 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 D 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 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 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 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 C 8. 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 普通氯化消毒法 B. 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 二氧化氯消毒法 E. 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 D 9. 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 毒理学指标 C. 细菌学指标 D. 水体自净指标 E. 放射性指标 【答案】 D 10. 酸雨是指降水的 pH 值小于()。 B. 5.6 C. 4.6 D. 3.6 E. 2.6 【答案】 B 11. 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 呼吸带高度 B. 0.5 米的高度 C. 1.0 米的高度 D. 3 米的高度 E. 5 米以上高度 【答案】 A 12. 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 吨,煤中含硫量为 1%,约有 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 SO2()。 A. 9.0 吨 B. 4.5 吨 C. 18 吨 D. 90 吨 E. 45 吨 【答案】 A 13. 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A. 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C. 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 A. 6.6 B. 水体自净的间接指标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 A型题(1×30) 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 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 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 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 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 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 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 A.剂量 B.作用时间 C.毒性 D.蓄积作用

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 A. 尿中δ-ALA的含量 B. 中度铅中毒 C. 动物死亡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 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

段。 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 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1、.LOAEL指的是__B_____。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2、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3、(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C、致突变试验D、致畸试验 14、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 B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教学文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 B.脉搏、心率 C.代谢产热量 D.出汗量 E.温热感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答案】B 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 B.生活居住环境 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氮循环不平衡 E.以上都是 【答案】D 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D

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C 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D 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毒理学指标 C.细菌学指标 D.水体自净指标 E.放射性指标 【答案】D 10.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6 B.5.6 C.4.6 D.3.6 E.2.6 【答案】B 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呼吸带高度 B.0.5米的高度 C.1.0米的高度 D.3米的高度 E.5米以上高度 【答案】A 12.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吨,煤中含硫量为1%,约有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SO2()。 A.9.0吨 B.4.5吨 C.18吨 D.90吨 E.45吨 【答案】A 13.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