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

椎结核

Operation of latero-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by nail-stick and titanium mesh and bone graft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LIU Ya,WANG Zong-liang,CAI Ming,et al.Nanyang City Orthopedic Hospital,Henan *****,China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Radical debridement; Titanium mesh cages bone fusion; Internal fixation by nail-stick system 脊柱结核因椎体及相邻椎间盘的破坏而导致破坏节段的稳定性丧失,失稳椎体及坏死物质压迫邻近脊髓及神经,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出现不全截瘫,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脊髓损伤的表现,由于病灶的存在,传统的保守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对于手术治疗,因手术内固定物的存在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机会,故对是否使用一直存在争议,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同道已逐步认识到不行内固定往往难以纠正后凸畸形及重建稳定性,且内固定物的存在不会增加感染的机会[1-3],故在病灶清除基础上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我科在临床上自2021年2月至2021年3月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的基础上,采用椎体间钛网植骨并前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8.5岁,病程17 d~15年,所以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及局部疼痛症状,均无严重骨质疏松和急性期化脓性感染。术前X线、CT、MRI明确病变部位:胸椎8例,腰椎6例,胸腰段7例,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A 1例,B 2例,C 7例,D 6

例,E 5例。所有病例椎体均有不同程度破坏、塌陷、后凸畸形、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或伴有椎旁脓肿,有16例累及椎管压迫脊髓。

1.2 术前准备患者均卧平板床休息制动,常规做痰液、尿液及大便涂片抗酸染色及摄胸片,排除活动性结核和消化道结核,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和营养不良。常规化疗3~4周,常规检查肝肾功、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糖,抗痨过程中每周复查一次肝肾功及红细胞沉降率。

1.3 手术方法① 病灶清除及减压:术前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据病变椎体选择手术入路,患侧(双侧病变时选择病变较重的一侧)在上,T10及其以上采用剖胸切口;T11-L2采用胸腰聯合切口(肾切口),胸腹膜外入路;L3-5采用倒八字切口,腹膜外入路。充分显露病变椎体及其相邻的各一椎体,注意结扎病变椎体及可能影响内固定物植入的椎体血管,吸出椎旁肌、腰大肌内的冷脓肿,彻底清除脓液、干酪样坏死物质和死骨,切除病变椎体直至新鲜健康骨质,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刮除时注意保护在腰大肌表面走行的输尿管和在其内走行的神经丛,清理病变椎间盘时注意保留正常终板,有神经症状者行椎管内彻底减压;② 植骨材料:8例胸椎结核采用局部切除的肋骨,13例胸腰段及腰椎结核采用髂骨,将植骨材料剪成骨粒装入钛网内植入椎体间,骨量不够时可在钛网中段植入异体骨,两端植入自体骨;③ 矫形及内固定:在上下健康椎体间侧方行Ventrofix、Xia-Ⅱ等内固定器械撑开椎体矫正后凸畸形,选用长度稍大于椎体缺损高度并根据椎体大小选择相应直径的钛网,撑开椎间隙,将钛网植入,方向与脊柱纵轴平行且两端刺入正常椎体内,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位置良好,局部放置链霉素1 g和异烟肼400 mg,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术后常规使用抗炎药和抗痨治疗,术后1个月可在穿戴胸腰支具下坐起并下床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继续行抗结核治疗9~12个月。

1.4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抗痨药物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卧床1个月后佩戴支具下床活

动,支具保护3个月,3个月后复查X线片至影像学证实病变静止,植骨完全融合后弃支具活动,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复查肝、肾功及红细胞沉降率。

2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其中1例出现肋间神经痛,其余20例均无脊髓、大血管、食道、气管支气管、腹腔脏器损伤,窦道形成等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0~48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结核病灶残留或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为(7.0±2.5)°,终末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1.5)°,椎间高度丢失(2.5±0.5)mm,所有患者终末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16例伴截瘫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平均恢复2级,结核治愈率100%,且随访时后凸畸形纠正度均无明显丢失。

3 讨论

脊柱结核由pott首次报道于1779年,多发于胸腰椎,通常累及前中柱致使相应椎节不稳。结核杆菌破坏椎体和椎间盘产生的死骨、干酪样坏死物、寒性脓肿等破坏椎体,引发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且这些坏死物质突入椎管对脊髓产生压迫会形成较高的致残率。脓肿引流和病灶搔刮配合术后抗结核治疗存在术后卧床时间长,复发率高,易产生后凸畸形等缺点[4];而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Rajas-ekaran[5]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只有41%的患者植骨能够保持植骨稳定,其余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块吸收、移位、后凸畸形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这是由于缺乏内固定的植骨块强度低,支撑力不足,并且因缺乏内固定物的支撑使脊柱稳定性差,植骨块一旦发生倾斜、松动脱落会直接压迫脊髓,产生严重后果,因此人们逐步认识到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对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及维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逐步发展起来。

在一期病灶清除的基础上,行钛网植骨融合具有诸多优点:① 内

置钛网长度可术中据病变范围适当截取,且钛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6],这即保证了充分撑开又能维持脊柱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理曲度,锯齿状末端的嵌入可防止移位,结合内固定可抗扭转、压缩和侧方移位;② 钛网的支撑为内植骨血管长入和骨渗入创造了条件,其融合率可与腓骨植骨融合率相当[7];③ 钛网分担了部分椎体内固定物应承担的应力,由此减少了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的机率;

④ 钛网的应用不会增加感染的机会[8-9]。

在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的基础上,行钉棒系统前路内固定的优势在于:① 可直接有效地撑开椎间隙,即使严重的后凸畸形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且生理曲度和脊柱正常负重的生物力学关系的恢复可减少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② 由于内固定保证了可靠的稳定性,术后通常不需石膏等外固定的支撑,这可早期下床活动,利于康复锻炼;③钉-棒系统内固定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特别在上胸椎的安装明显易于钉-板系统;④ OgaM[9]通过实验证明结核分支杆菌产生包裹性包膜的情况要较葡萄球菌少的多,不影响抗结核药物及广谱抗生素发挥药效,国内外亦有许多关于使用植入物安全的报道[1-3]。

笔者认为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严重脊柱结核一经确诊即应早期手术[10],此可避免耽误最佳手术时机,尤其伴有神经缺失症状者。在排除粟粒性肺结核和开放性及病变恶化期后,不必按常规行2~4周的抗痨治疗,也不必等血细胞沉降率降至正常或明显下降,因为由于骨质的破坏和脓腔的存在,抗痨药物往往难以凑效;②对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要慎用钛网,对于中度以下的,可加用钛网加强环以增加应力接触面,并用骨水泥加固椎体螺钉;③在椎体植骨面的准备时要保留终板,防止钛网下陷,钛网中植骨时要紧密;④术中要加强对病灶周围硬化骨的清除。过去认为病灶清除范围是结核脓液、肉芽、干酪样坏死组织及椎体内死骨,并不强调对病灶周围硬化骨的处理,但病灶清除不彻底是导致内固定及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笔者认为硬化骨彻底清除是必要的。

总之,在一期病灶清除的基础上,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以上诸多优点,在配合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可有效的治疗胸腰椎结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Rajasekaran S,Soundarapandian S.Progression of kyphosis in tu-berculosis of the spine treated by anterior arthrodesis.J Bone Joint SurgAm,1989,71:1314-1323.

[2]YilmazC,SelekHY,Gurkan I,et a.l Anterior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J Bone Joint Surg Am,1999,81:1261-1267.

[3]贾连顺,何海龙.值得重视的腰椎间盘手术并发症-椎间盘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325.

[4]FUSTER S,SALA P,PRAT S,et al.Spinal tuberculosis: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dical treatment.Med Clin(Barc),2001,117(12):457-459.

[5]Rajasekaran S,Soundarapandian S.Progression ofkyphosis in tubercu-losis of the spine treated by anterior arthrodesis.J Bone joint Surg(Am),1987,71:1314-1323.

[6]Das K,Conldwcll WT,Sava G,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5259487.html,e of cylindrical titanium mesh and locking plates in cerrvical fusion.Neurosurg(spine),2001,94(1 Snppl):174-178.

[7]WengerM,Adam PJ,Alarcon F,et al.Traumatic cervical instability associated with cord oedema and temporary quadriparesis.Spinal Cord,2003,41:521-526.

[8]周劲松,陈建庭.金大地等,结核分枝杆菌对材料黏附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11):670-673.

[9]OgaM,ArizonoT,TakasitaM,et a.l Evaluation of the risk of in-strumentation as a foreign body in spinal tuberculosis.Clinical and

biologic study.Spine,1993,18:1890-1894.

[10]FUSTER S,SALA P,PRAT S,et al.Spinal tuberculosis: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dical treatment.Med Clin(Barc),2001,117(12):457-459.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及DOI指数分析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及DOI指数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6T14:47:53.2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作者:叶康铭李英昌王强[导读] 探究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以及ODI指数。 叶康铭李英昌王强孝昌县人民医院湖北孝昌 432900【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以及ODI指数。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选择50例患者均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半年脊椎前凸恢复情况以及腰腿疼改善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度明显得到改善,而且术后患者JOA评分与术前相比较低,ODI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疼痛感显著降低,组内对比结果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脊柱侧弯;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临床疗效;ODI 在老年人中,退变性脊柱侧弯属于常见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生对患者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表现为脊柱失稳、黄韧带肥厚以及小关节增生等,并伴有脊柱旋转,矢状面生理前凸等情况。长期以往会造成老年人腰部疼痛感显著,下肢明显疼痛等,如果患者未及时得到治疗,很有可能降低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是通过保守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此次研究就针对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探讨,并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性选择5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并对比术前、术后临床疗效。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段分布在48岁至73岁,平均(63.7±5.2)岁。经X线检查,患者腰椎存在明显的退变性侧弯,经MRT、CT检查均存在椎管狭窄,而且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性。50例患者均出现腰椎下肢疼痛、行走站立困难、经药物治疗但是疗效不佳。根据Nash-Moe法对脊柱旋转畸形进行分度:0度、Ⅰ度、Ⅱ度例数分别为15例、23例、12例。 术前,所有患者的前凸角度均在20°以内(平均:18.5°),Cobb角在45°以内(平均35.7°),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同意参与。由于属于组内对比,因此5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本次研究结果并无较大影响:P>0.05。 1.2 手术方法 术前确定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手术:嘱咐患者保持卧位姿势,全麻,腰背正中行一切口,分离椎旁组织、肌肉,充分暴露脊柱侧弯节段椎板以及关节突部位。确定伤椎位置和植入定位点,在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顶椎上下分别放置2根椎弓根螺钉,保证X线透视效果良好。对患者的半椎板、全椎板、神经根管、椎间孔进行减压,去除椎间盘、将椎间植骨融合。根据患者的腰椎曲度情况进行钛棒连接,判断患者的减压效果,置入引流管,将切口依次缝合。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持续性引流一到两天,术后14天拆线,术后随访半年[1]。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度,并采取ODI评估患者的术日常生活能力,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能力成反比。使用VAS调查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分值与疼痛值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组间差异性。当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时,以P<0.05表达。 2 结果 2.1 患者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度对比术前50例患者的平均腰椎前凸为18.5°、Cobb为35.7°,术后50例患者的平均腰椎前凸为36.7°、平均Cobb角度为22.4°。很明显患者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有效改善,而且组间数据差异存在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50例患者术前、术后ODI、VAS评分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半年的ODI与VAS评分对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3 讨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引发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腰椎骨关节、椎间盘衰老造成的退变。属于一种特殊的脊柱弯曲,临床表现十分明显,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较大伤害。该疾病的发生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受阻,患者需及时进行治疗,以防病情加重[2]。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及滑脱的护理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及滑脱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效果及方法。方法通过对15例适应证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康复护理训练。结果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及护理,术后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康复训练及指导,减少并发症发生,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钉棒系统;腰椎骨折 采用钉棒系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腰椎滑脱是最近几年开展的有发展前途的手术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消除对脊髓的机械压迫,缩短疗程,提高手术效果。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对15例患者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经精心护理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例病例中男8例,女7例,年龄30~46岁,高处跌落伤6例,直接暴力砸伤3例,交通伤6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突然外伤,跌落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严重挫伤并存在着自卑、失落、紧张、恐惧等心理,同时,担心手术不成功,预后不佳,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忧虑,针对患者这种心理,笔者主动与患者沟通,解除他们的疑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的基本程序、目的及意义,并介绍成功病例,使其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积极主动配合术后的护理。 2.1.2 术前准备①入院后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并检查背部皮肤完整情况,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②为患者完成常规检查,如心电,X线摄片及实验室化验等检查;③根据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等;④术前备皮,留置导尿,清洁灌肠等。手术前日晚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可适当给镇静剂如安定等,告诉患者术晨禁食水。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去枕平卧6 h,以压迫伤口止血,静脉补液,合理应用抗生素,以维持液体平衡,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重点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状态,并与术前作比较,做好护理记录。 2.2.2 体位手术均为硬膜外麻醉,术后回病房须去枕平卧6 h,术后第1天尽量少搬动,如要翻身,应协助患者使身体保持水平位,不得扭曲,呈轴线翻身,术后绝对卧床2周。 2.2.3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术中植入人体材料,为减少感染的机会和防止切口积血形成血肿,术中需留置负压引流管1枚,护理上要注意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打折或滑脱,切忌引流物逆流入体内,翻身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出,准确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及量,引流量的多少直接反映术后出血量,对判断病情非常重要,同时也为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提供依据。实验表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棒系 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 螺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情况及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腰椎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5~110 min, 平均75.8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 平均120 ml。术后随访12~16个月, 平均13.5个月。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0.2±4.6)%, 后凸Cobb角矫正至(5.7±1.6)°, VAS评分(1.9±0.8)分, 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未发现神经损伤、 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疼痛及腰椎失能。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 隙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 留脊柱后方肌肉复合体结构,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降低术 后腰背痛和腰椎失能发生率的优点。 【关键词】胸腰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pedicle screw and rod fixation system through paraspinal approach CHENG Wen-dan, LI Pin, JIANG Huai, 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u'an People's Hospital Afflicted to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Lu'an 23007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pedicle screw and rod fix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paraspinal approach.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0 to December 2012, 27 cases of non-neurological symptoms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and rod system by distractio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rough the paraspinal approach. Th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the height ain of the anterior border and the Cobb’s angle restoration and p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 between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were observed. Results Median operating time was 74.2 min (range 50~96 min) and median blood loss was l20 ml (range 100~200 ml).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13.5 months (range 12~16 months). At the latest follow-up, the 4.6)%, the height of the anterior border was corrected to (90.2± AS was (1.9±0.8). Compared Cobb’s angle was (5.7±1.6)°and V with pre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1). There were no instances of nerve injury, instrumentation failure and no patient had persistent postoperative chronic back pain and disability.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