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含答案解析

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责编:杜少波

【学习目标】

1.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

3.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 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理解反证法并能用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几何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1.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

作法:1.作线段BC=a;

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

相交于点A;

3.连接AB,AC.

△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

角(或直角).∠A=180°-2∠B,∠B=∠C=180

2

A

?-∠

.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知识要点】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一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的交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到底边两端上的距离相等.

(4)等腰三角形顶点到两腰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距离相等.

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简单的说成: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要点诠释:(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和角关系.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四、反证法

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逐步推导论证,最后推出与学过的概念、基本事实,以证明的定理、性质或题设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要点诠释:反证法也称归谬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一般适用于直接证明有困难的命题.一般证明步骤如下:

(1)假定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从这个假设和其他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与学过的概念、基本事实,以证明的定理、性质或题设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3)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成立,从而说明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典型例题】

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角度的计算题

1、(2016春?太仓市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

【思路点拨】由于AB=BD=DC,所以△ABD和△BDC都是等腰三角形,可设∠C=∠CDB=x,则∠BDA=∠A=2x,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可以求出∠A,∠C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AB=BD,

∴∠BDA=∠A,

∵BD=DC,

∴∠C=∠CBD,

设∠C=∠CBD=x,

则∠BDA=∠A=2x,

∴∠ABD=180°﹣4x,

∴∠ABC=∠ABD+∠CDB=180°﹣4x+x=105°,

解得:x=25°,所以2x=50°,

即∠A=50°,∠C=25°.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中运用了等腰三角形

“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并联系三角形的内角定理求解有关角的度数问题.

【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1练习】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

【答案】

解:∵AC=BC=BD,AD=AE,DE=CE,

∴设∠ECD=∠EDC=x,∠BCD=∠BDC=y,

则∠AED=∠ADE=2x,∠A=∠B=180°-4x

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

x+y+180°-4x+180°-4x=180°①

又∵A、D、B在同一直线上,∴2x+x+y=180°②

由①,②解得x=36°

∴∠B=180°-4x=180°-144°=36°.

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

【思路点拨】由一个等腰三角形内角为40°,分别从40°是等腰三角形顶角与40°是底角的角度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答案与解析】

解:(1)当40°的角为顶角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

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180°-40°=140°,

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

故每个底角的度数

1

14070

2

=??=?;

(2)当40°的角为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为40°,

则顶角的度数=180°-40°-40°=100°.

∴其余各角为70°,70°或40°,100°.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小心别漏解.

【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2(2)】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

【答案与解析】

解:(1)3为腰长时,则另一腰长也为3,底边长=13-3-3=7;

(2)3为底边长时,则两个腰长的和=13-3=10,则一腰长

1

105 2

=?=.

这样得两组:①3,3,7 ②5,5,3.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3<7,故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其余各边长为5,5.

【总结升华】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边有专用名词“腰”“底”,别的三角形没有,此题没有说明边长为3的边是腰还是底,所以做此题应分类讨论.同时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验证讨论哪些情况符合,哪些情况不符合,从而决定取舍,最后得到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8cm,且|AC-BC|=2cm,那么腰AC的长为( ).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

【答案】A;

解:∵ |AC-BC|=2cm,∴ AC-BC=±2.

又BC=8.

∴ AC=10或6.

∴ AB=10(cm)或(6cm).

类型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4、如图,在△ABC中,边AB>AC.

求证:∠ACB>∠ABC

【思路点拨】在AB上截取AE=AC,连接C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EC=∠AC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EC>∠ABC即可.

【答案与解析】

证明: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接CE,

∵AE=AC,

∴∠AEC=∠ACE,

∵∠AEC>∠B,

∴∠ACB>∠ABC.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能推出∠AEC=∠ACE 和∠AEC>∠ABC是解此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60°,BD是中线,延长BC至点E,使CE=CD.求证:DB=DE.

【答案与解析】

证明:如图,在△ABC中,

∵AB=AC,∠A=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2=60°,

∵BD是中线,

∴BD是∠ABC的平分线,

∴∠1=30°,

∵CE=CD,

∴∠E=∠3,

∴∠E=∠2=30°,

∴∠E=∠1,

∴DB=DE.

类型四、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5、如图1,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过点O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

(1)试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若BD=4、CE=3,求DE的长;

(3)若 AB=12、AC=9,求△ADE的周长;

(4)若将原题中平行线DE的方向改变,如图2,OD∥AB,OE∥AC,BC=16,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思路点拨】(1)运用两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得出等腰三角形;

(2)由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求解;

(3)由△ADE的周长=AD+DO+OE+AE=AB+AC求解;

(4)由OD∥AB,OE∥AC,BO平分∠ABC,CO平分∠ACB,得出△BDO和△ECO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得出△ODE的周长等于BC的长度.

【答案与解析】

解:(1)△DBO和△EOC是等腰三角形.

∵BO平分∠ABC,

∴∠DBO=∠CBO,

∵DE∥BC,

∴∠CBO=∠DOB,

∴∠DBO=∠DOB,

∴DB=DO,

∴△DBO是等腰三角形,

同理△EOC是等腰三角形;

(2)∵BD=4、CE=3,

∴由(1)得出DO=4,EO=3,

∴DE=DO+OE=4+3=7;

(3)△ADE的周长=AD+DO+OE+AE;

∵DO=DB,OE=EC,

∴△ADE的周长=AB+AC,

∵AB=12、AC=9,

∴△ADE的周长=AB+AC=12+9=21;

(4)∵OD∥AB,OE∥AC,BO平分∠ABC,CO平分∠ACB,

∴△BDO和△ECO是等腰三角形,

∴BD=DO,CE=OE,

∵BC=16,

∴△ODE的周长为16.

即△ODE的周长等于BC的长度.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角相等或两边相等.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EBD=∠DCO;②∠BEO=∠CDO;③BE=CD;④OB=OC.

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①③;②③;①④;②④都可以组合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选①③为条件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在△EBO和△DCO中,

∵,

∴△EBO≌△DCO(AAS),

∴BO=CO,

∴∠OBC=∠OCB,

∴∠EBO+∠OBC=∠DCO+∠OCB,

即∠ABC=∠ACB,

∴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

类型五、 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

6. 如图所示,△ABC 中,∠ACB=90°,CD ⊥AB ,垂足是D ,∠A=60°.求证:BD=3AD.

【答案与解析】证明:∵CD ⊥AB ,∴∠ADC=90°,

又∵∠A=60°,∴∠ACD=30°

∴在Rt △ACD 中,AD=21AC , 又∵∠ACB=90°,

在Rt △ACB 中,

∴∠B=30°, ∴AC=

21AB ∴AD= 14

AB , 则AD=31BD ,即BD=3AD. 【总结升华】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可得到BC=2BD ,AB=2BC ,从而可推出AB=4BD ,从而不难证得BD 与AD 的数量关系.此题主要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D∥BC,BD 平分∠ABC,∠A=120°,CD=4cm ,∠ABC=∠DCB,求BC 的长.

【答案】解:∵AD∥BC,∠A=120°,

∴∠ABC=180°﹣120°=60°,

∵BD 平分∠ABC,

∴∠DBC=∠ABC=×60°=30°,

又∵∠ABC=∠DCB=60°,

∴∠BDC=180°﹣30°﹣60°=90°,

∴BC=2CD=2×4=8cm.

类型六、反证法

7. 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答案】已知:△ABC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证明:假设△ABC中没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则∠A>60°,∠B>60°,∠C>60°∴∠A+∠B+∠C>60°+60°+60°=180°

即∠A+∠B+∠C>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矛盾.假设不成立.

∴△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总结升华】本题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

(1)假设结论不成立;

(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

(3)假设的结论不成立,则原题中的结论成立.

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2>1,则a>1”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A . a= —2 B . a= —1 C . a=1 D. a=2

【答案】A.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4.小数的分类:小数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三.四则运算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3.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两个数相加,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完整版)最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2015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五、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分数加减法 (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模块知识 数的认识简易方程 一、数和数的运算数的整除二、代数初步知识 数的运算比和比例 一般复合应用题长度 典型应用题面积 三、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四、量的计量体积 列方程解应用题重量 比和比例应用题时间 人民币 线统计表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角六、统计与概率 五、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统计图 长方体、正方体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圆柱体、圆锥体 一、数和数的运算 (一)数的认识 整数的含义:像…-3,-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像1,+5,6,…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3,-2,-9,…这样的数叫 做负数。 占位 0是最小的自然数,0是偶数,0的作用表示起点 表示界线 自然数1是最小的一位数,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数的意义:是整数的一部分,可表示基数也可以表示序数 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 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小于1) 分类: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分子比分母大(大于1) 意义:把整体“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有限小数 按小数部分分无限不循环小数 小数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 分类纯小数循环小数 按整数部分分混循环小数 带小数

折扣*:商业用名词,几折就是十分之几,成数,几成就是百之几十。 注意:百分数、折扣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分数除倍比关系外还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数的读写: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 只读一个0。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 写0。 3、小数的读写:整数部分按整数来读(写),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写)出每一位 上的数字。 数的改写 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 2、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小数分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 小数百分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写成分数形式并约分 百分数分数 先写成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的大小比较: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 就大 2、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 部分从高位看起,依数位比较 3、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不同,先通分再比较。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概念汇总(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概念大全 第一单元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0、负数】 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 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2、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3、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 负四。+4也可以写成4。 4、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 数。 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6、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7、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8、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9、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10、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 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3、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6、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 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

大,这个小数就大。 7、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 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8、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9、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 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b≠0) 3、从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知识点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看自己有哪些知识点还未掌握! 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3) 第三单元倍数和因数 (4) 第四单元多边形面积 (6)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9)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13) 第七单元可能性 (14)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 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 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7、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

201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 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 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分数的基本质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 【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 (1) 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 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 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宽-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展开与折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汇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如:3.5÷5=0.7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如:3.5÷0.5=7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

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 的循环节是3,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7、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圆点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 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4、三加减法(一)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数的世界 知识点: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2、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3、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 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 1、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4、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 奇数或偶数。 补充知识点: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 1、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2、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补充知识点: 1、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2、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找因数 知识点: 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运用乘法算式,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找质数 知识点: 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doc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整理 一、倍数与因数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最小的自 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注意:我们现在研究的都是0除外的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没有 最大和最小的整数。 自然数一定是整数,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即整数包括自然数) 3、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如:4×5=20,就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 判断题或填空题易出。如:4×5=20,4是因数,20是倍数,这是错误的。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而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找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有序地找就不会重复 和遗漏。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1的因数只有1个,就是1。如:36的因数:1,36,2,18,3,12,4,9,6 5.找倍数:从1倍开始有序地找。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它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例:一个数最大的因数与最小的倍数是18,这个数是( 18 )。 6、2,3,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7、奇数和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即个位上是0,2,4,6,8的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即个位上是1,3,5,7,9的数。 8、根据因数的个数,我们把非零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 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如:2,3,7,11等。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如:4,12,49,36,51等等。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领域分类内容 数与代数知识 与 技能 2认识20以内的数; 2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 2认识物体的轻重、长短、大小、多少和高矮;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半时。 解决 问题 2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数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知识 与 技能 2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2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 问题 2简单几何体的分类; 2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统计知识 与 技能 2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 2象形统计图; 2简单统计表。 解决 问题 2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用图表表示整理结果; 2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实践与综合应用2大家来锻炼(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迎新年(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 比较 生活中的数 能数出10以内的数 会写0~10各数 能认、读10以内的数 掌握10以内各数的顺序 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7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 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 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 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 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

一单元小数除法 1.整数除法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2.整数除以整数,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末尾添0再继续除,商应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继续定商;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应在商的个位用0占位,并在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同时要在被除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添0继续除。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商的中间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们补“0”占位 4.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2、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被除数÷除数=商 3、商的近似数: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 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比要求多除出一位),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要求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人民币兑换:人民币﹦外币×汇率外币﹦人民币÷汇率。货币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5.67,8.54。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5.67245…,5.6767…。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5.6767…,4.123123…。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 作5.3。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4、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 2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数的世界 掌握知识点:1、自然数与整数;2、倍数与因数;3、质数和合数;4、奇数和偶数; 5、2,3,5的倍数的特征。 一、整数 ①按照奇偶性特点,我们可以把自然数分为: 自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②按照因数的个数,我们可以把自然数分为: 自然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判断: 1 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 质数和质数相乘,结果是奇数。( ) 4 质数和质数相乘,结果是合数。( ) 5 一个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6 一个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 填空:三个连续质数的和是87,这三个质数分别是( )( )( ) 二、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它最大的因数。 注意: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填空:12÷4=( ),其中,我们说:( )和( )是( )的因数;( )是( )和( )的倍数。 自然数:0、1、2、3、4、5、6…… 负数:-1、-2、-3、-4、-5、-6…… 整数 自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末尾是:1、3、5、7、9)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末尾是:0、2、4、6、8) 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其他因数(最小的质数是2,2是质数里面唯一的偶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有其他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1(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X份数=总数总数十每份数二份数总数十份数二每份数 2、1倍数X倍数=几倍数几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宁倍数=1倍数 3、速度X时间二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X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十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十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X因数二积积十一个因数二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X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 :面积a :边长) 周长=边长X 4 C=4a 面积=边长X边长S=a X 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 棱长X棱长X 6 S表=a X a X6 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V=a X a X a 3、长方形(C :周长S :面积a :边长) 周长=(长+宽)X 2 C=2(a+b) 面积*X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 2 S=2(ab+ah+bh)(2)体积=

面积=底乂咼* 2 s=ah*2 二角形咼=面积X 2宁底二角形底=面积X 2宁咼 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 :底h :高) 面积=底乂咼s=ah 7、梯形(s :面积a :上底b :下底h :高) 面积=(上底+下底)X高* 2 s=(a+b)X h宁2 8、圆形(S:面积C :周长JI d=直径r=半径) (1)周长= 直径X J =2X J X半径C=J d=2 J r ⑵面积=半径X半径X J 9、圆柱体(v:体积h:高s :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ch(2 J r或J d)(2)表面积=侧面积+ 底面积X 2 (3)体积二底面积X咼(4)体积=侧面积* 2X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 :底面积r: 底面半径) 体积二底面积X咼* 3 11、总数十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二大数(和一差)-2二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X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X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X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十溶液的重量X 100%^浓度溶液的重量X浓度=溶质的重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版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 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 10.732732…写作10.73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