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毕卡逐次逼近法在定理证明中的应用

毕卡逐次逼近法在定理证明中的应用

毕卡逐次逼近法在定理证明中的应用
毕卡逐次逼近法在定理证明中的应用

毕卡逐次逼近法在定理证明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用毕卡逐次逼近法及数学分析知识,证明“隐函数存在定理”和一阶方程初值问题解的非局部存在性定理。

一·毕卡逐次逼近法证明隐函数存在定理 定理1· 设),(y x F 满足下列条件: (I )y ,F F x 在b y y a x x D ≤-≤-00,:上连续; (II )0),(00=y x F (通常称为初始条件) (III )对D y x ∈?),(,恒有0),(y ≠y x F ; (IV )在D 上

)

,()

,(y x y x F y x F 条件满对Lipchitz y :即对D 上任意两点),(),(21y x y x ,,不等式

212y 2x 1y 1x )

,()

,(),(),(y y L y x F y x F y x F y x F --≤ (1)

恒成立,L 是与),(1y x 和),(2y x 无关的正常数(常数Lipchitz )。 则在区间0),(0=上y x F h x x ≤-唯一确定一个隐函数)(x y ?=,满足)(00x y ?=。这个函数在h x x ≤-0上连续可微。其中

},

min{M

b

a h = ……(2) )

,()

,(max

y x ),(y x F y x F M D

y x ∈= (3)

证明:若0),(=y x F 在h x x ≤-0上能唯一确定可导的隐函数)(x y ?=,则有

0))(,(=x y x F ,方程两边对x 求导,得

0·'=+y F F y X 。

由0≠y F ,得 )

,()

,(y x '

y x F y x F y =-

因此,0),(=y x F 在h x x ≤-0上能确定唯一可导的隐函数)()(00x y x y ??=且=,等价于

初值问题

)

,(),(0))(,(y x '00{

y x F y x F y x y x F =-

= ……(*) 在h x x ≤-0上有唯一解)()(00x y x y ??=且=。

简记)

,()

,(),(y x y x F y x F y x f -

= ,下面分4段证明之。

(1) 构造一个近似解的序列。

用 0y y = ……(4) 代替),(y x f 中的y ,则

),(0'y x f dx

dy

y ==

……(5) 其右边是上在a x x x ≤-0的已知函数,对(5)两边积分(显然),(y x f 在D 上连续,故可积),并令它满足 0))(,(00=x y x F 于是得到 ?

+=x

x dt y t f y x y 0

),()(00 (6)

它区间a x x ≤-0上连续。

一般来说,它并不正好是(*)的解,称它为(*)的第1次近似解,记为

?+=x

x dt y t f y x y 0

),()(001 (7)

并称(4)为(*)的第0次近似解。

现在估算由(7)确定的函数)(1x y 的界限:

000010

),(),()(x x M Mdt dt y t f dt y t f y x y x

x x

x x

x -≤

?

?

?==- (8)

所以,当h x x ≤-0时,有b Mh x x M ≤≤-0,即有b y x y ≤01)(-。

这就推知,当h x x ≤-0时,D x y x ∈))(,(1,于是))(,(1x y x f 有定义,并且是x 在h x x ≤-0 上的连续函数。

考虑))(,(0

))(,(100{

x y x f dx

dy

x y x F == 得到第2次近似解

?

+

=x

x dt y t f y x y 0

),()(102

同理可证,当h x x ≤-0时,有b y x y ≤02)(-,即D x y x ∈))(,(2 如此下去,可得到第n 次近似解:

?

-+=x

x n n dt y t f y x y 0

),()(10 (9)

易知当h x x ≤-0时有

b x x M Mdt dt y t f dt y t f y x y x

x x

x n x x n n ≤-≤

?

?

?--01100

),(),()(==- (10)

从而D x y x n ∈))(,(。由归纳法,定义了无穷序列

0y , )(1x y ,)(2x y , …,)(x y n ,… ……(11) 每个函数在h x x ≤-0连续,且D x y x n ∈))(,(, (n =0,1,2,……) (2)· 证明{)(x y n }在h x x ≤-0上一致收敛。 当h x x ≤-0时, ?----x

x n n n n dt t y t f t y t f x y x y 0))(,())(,()()(211=-

?

--x

x n n dt t y t y L 0

)()(21- (n=2,3,......) (12)

由数学归纳法易证明

)()(1x y x y n n --≤n!

)

0n

x x L L M - ……(13) 事实上,当n=1时,由(8)知(13)成立;

假设,当n=k 时成立,即 )()(1x y x y k k --≤k!

)

0k

x x L L M - 则由(12)知

?

-+≤

x

x k k k k dt t y t y L x y x y 0

)()()()(11--

?-x

x k

dt x t L k M

0)(!

0=)!1()

(·1

0+-+k x x L L M k 即证明了(13)当n=k+1时也成立。

由(13),当h x x ≤-0时,有≤-)()(1x y x y n n -!

)(·n Lh L M n

易知,正项级数∑∞

=1

!)(·n n

n Lh L M 收敛,由M -判别法知级数()∑∞

=-11)()(n n n x y x y -在

h x x ≤-0上一致收敛。即{})(x y n 在h x x ≤-0上一致收敛,将其极限函数记为)(x ?

即 )()(lim x x y n n ?=∞

→, h x x ≤-0 (14)

又连续函数的一致收敛极限函数也必定是连续函数,故)(x ?在h x x ≤-0上连续,且

b x x M y x ≤-≤-00)(?,

所以当h x x ≤-0时,D x x ∈))(,(?。 (3)· 证明上述)(x ?的确是(*)的解。 ==-+∞→?

)(lim )(100

t y d y x n x

x n ?()?x

x n dt t y t f 0

)(,

()

?

→=

x

x n n dt t y t f 0

)(lim ,()?=x

x dt t t f 0

)(,?

即 )(x ?=?

+x

x dt t t f y 0

))(,(0? (15)

从而有 ))(,()

()(0

0{

x x f dx

x d y x ???== , h x x ≤-0

(4)·证明(*)的解的唯一性。

设)(x y ?=与)(x y ψ=都是(*)的解,公共区间为10h x x ≤-,则有

?+=x

x dt t t f y x 0

))(,()(0?? (16)

?+=x

x dt t t f y x 0

))(,()(0ψψ (17)

由(16)-(17)得 ()?-=x

x dt t t f t t f x x 0))(,())(,()()(ψ?ψ?-

≤?

-x

x dt t t L 0

)()(ψ? (10h x x ≤-)

记 ?

-=

x

x dt t t x u 0

)()()(ψ? , 100h x x ≤-≤ (18)

于是,上式可改写为 0)()

(≤-x Lu dx

x du , 两边乘以Lx

e

-,即有

dx

x u e d x u Le dx x du e

Lx Lx

Lx

))(()()(---=

-0≤ 两边从0x 到x 积分,且由0)(0=x u 得到0)(≤-Lx

e x u ,

又0>-Lx

e ,故0)(≤x u 。又由(18)知0)(≥x u ,所以知 0)(=x u 。

同理可证 当001≤-≤-x x h 时,0)(=x u 。 综上知 ,当10h x x ≤-时,

?

=-x

x dt t t 0

0)()(ψ?,求导得0)()(≡-x x ψ?, 即有

)()(x x ψ?≡ ,10h x x ≤-。

这就证明了只有一个解满足(*).

由以上的(1),(2),(3),(4)和证明开始处的分析知,0),(=y x F 在h x x ≤-0上唯一确定隐函数)(x y ?=且满足)(00x y ?=,同时)(x y ?=在0x x -上连续可导。

证毕。

二·毕卡逐次逼近法证明一个非局部存在定理

[2]中有一个一阶方程初值问题解的非局部存在性定理。原文中的证明是用到反证法,在已有贝尔曼不等式,延展定理,饱和区间引理等的前提下,证明过程比较简洁,但需要掌握较多的知识才能理解。而用毕卡逐次逼近法也可以证明该定理。虽然过程长,但思路清晰。现给出定理及证明如下:

定理2· 设有初值问题 ),(|0

0{

y x f dx

dy

y y x x === , D y x ∈),(00 (19)

),(y x f 在带形区域b x a y x G <<=|),{(,}∞

条件满对Lipchitz y ,则对G 内任一点),(00y x ,初值问题(1)的解在区间(a ,b )上存

在且唯一。

证明:取),(],[b a ??βα, 且βα≤≤0x ,

对],[βα∈?x ,由定理中G 知G x y x n ∈))(,( ,故))(,(x y x f n 均有定义。其中{)(x y n }为毕卡序列。

以下证明过程类似定理1中(1),(2),(3),(4)的证明。

由此知,对与),(b a 的任意包含0x 的闭子区间],[βα初值问题(1)都存在唯一解,故可推知,对于),(b a 上的任意x ,恒成立

))(,()

(x x f dx

x d ??= 和)()(x x ψ?=,这就证明了在),(b a 上,)(x y ?=是初值问题的唯一解。

证毕。

注:定理(1)中第(1)段所作的序列{)(x y n }称为毕卡序列,构造毕卡序列并证明它的一致收敛性的这种方法,称为毕卡逐次逼近法。第(2)段证明毕卡序列的一致收敛性和

第(4)段证明解的唯一性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条件Lipschitz 。可以举出例子,当不满足(III )时,仅从毕卡序列一致收敛性(在),(y x f 对y 不满足局部条件Lipschitz

下),并不能推

出初值问题解的唯一性。

参考书目:

[1]《数学分析简明教程》邓东皋,尹小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常微分方程》蔡燧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正弦定理证明

一、正弦定理的几种证明方法
1.利用三角形的高证明正弦定理
(1)当 ? 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 AB 上的高是 CD,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asinB ,CD ? b sin A 。
C
由此,得
a sin A
b ? sinB
同理可得 ,
c sinC
?
b sin B

b
a
A
B
故有
a
b
sinA ? sinB
c ? sinC .从而这个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成立.
D
(2)当 ? 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过点 C 作 AB 边上的高,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 ?asin?CBD ?asin?ABC ,CD ? b sin A 。由此,

a sin A
b ? sin?ABC
同理可得 ,
c sinC
b ? sin?ABC
C
故有
a
b
sinA ? sin?ABC
c ? sinC .
b
a
A
由(1)(2)可知,在
?
ABC
中,
a sin
A
?
b sin
B
c ? sinC
成立.
BD
从而得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即
a
b
c
sinA ? sinB ? sinC .
2.利用三角形面积证明正弦定理
已知△ ABC,设 BC=a, CA=b,AB=c,作 AD⊥BC,垂足为 D. 则 Rt△ ADB
中, sin B ? AD , ∴AD=AB·sinB=csinB.
A
AB
∴S△ ABC= 1 a ? AD ? 1 acsin B . 同理,可证 S△ ABC= 1 absin C ? 1 bcsin A.
2
2
2
2
∴ S△ ABC= 1 absin C ? 1 bcsin A ? 1 acsin B . ∴absinc=bcsinA=acsinB, C
2
2
2
D
B
在等式两端同除以 ABC,可得 sin C ? sin A ? sin B . 即 a ? b ? c .
c
a
b
sin A sin B sin C
3.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
(1)△ ABC 为锐角三角形,过点 A 作单位向量 j 垂直于 AC ,则 j 与 AB 的夹角为
90°-A,j 与 CB 的夹角为 90°-C. 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 AC ? CB ? AB ,
为了与图中有关角的三角函数建立联系,我们在上面向量等式的两边同取与向量
第1页共5页

中值定理证明

中值定理 首先我们来瞧瞧几大定理: 1、 介值定理: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在该区间的端点取不同的函数值f(a)=A 及 f(b)=B,那么对于A 与B 之间的任意一个数C,在开区间(a,b)内至少有一点ξ使得f(ξ)=C(a<ξ

正弦定理的几种证明

正弦定理的几种证明 内蒙古赤峰建筑工程学校 迟冰 邮编(024400) 正弦定理是解决斜三角形问题及其应用问题(测量)的重要定理,而证明它们的方法很多,展开的思维空间很大,研究它们的证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体验数学的探索活动过程,也有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质量要求和学次,进行适当的选择。 C c B b A a C B A c b a ABC sin =sin =sin ,,,,:则:和中的三边和三角分别是 在正弦定理的内容: ? 一向量法 C c B b A a B b A a C c C CB i A CB AC i AB i AC i ABC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 (,⊥=== ==+?=??即正弦定理可证 同理可证:,则:中做单位向量 证明:在

即正弦定理可证 同理可证:即中 和则在中做高线证明:在, sin =sin ,sin =s sin =sin sin =, sin =, C c A a B b inA a B a A b B a CD A b CD BDC Rt ADC Rt CD ABC ??? 三外接圆法 C c B b A R C c R A a R B b B R b B D a D R b Rt CAD R AD D C O ABC sin sin sin a ∴2sin ,2sin :2sin ,sin 2∴∠∠,sin ,∴, ,,========???同理即且且为设圆的半径为连接连接圆心与圆交于点过点的外接圆证明:做

四面积法 C c B b A a B ac C ab A bc S ABC sin sin sin ∴sin 21sin 2 1 sin 21=====?正弦定理可证:

正弦定理证明

正弦定理的证明解读 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 曾艳 一、正弦定理的几种证明方法 1.利用三角形的高证明正弦定理 (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CD a B ,sin CD b A =。 由此,得 sin sin a b A B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故有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从而这个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成立. (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过点C 作AB 边上的高,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sin CD a CBD a ABC ,sin CD b A = 。由此,得 =∠sin sin a b A ABC ,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ABC 故有 =∠sin sin a b A ABC sin c C = . 由(1)(2)可知,在?ABC 中,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成立. 从而得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即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1’用知识的最近生长点来证明: 实际应用问题中,我们常遇到问题: 已知点A ,点B 之间的距|AB|,可测量角A 与角B , 需要定位点C ,即: 在如图△ABC 中,已知角A ,角B ,|AB |=c , 求边AC 的长b 解:过C 作CD ⊥AB 交AB 于D ,则 cos AD c A = sin sin cos sin tan sin cos BD c A c A C DC C C C C ===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c A C c C A A C c B b AC AD DC c A C C C +==+=+ == a b D A B C A B C D b a

谈谈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考研中的证明题)

谈谈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 引言 众所周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几个中值定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微分学 应用的桥梁,在高等数学的一些理论推导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方法,力求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它,是十分必要的.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的关键在于引入适当的辅助函数. 实际上,能用来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辅助函数有无数个,因此如果以引入辅助函数的个数来计算,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方法可以说有无数个. 但事实上若从思想方法上分,我们仅发现五种引入辅助函数的方法. 首先对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其几何意义作一概述. 1罗尔()Rolle 中值定理 如果函数()x f 满足条件:()1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2在开区间()b a ,内可导;(3)()()b f a f =,则在()b a ,内至少存在一点ζ ,使得()0'=ζf 罗尔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如果连续光滑曲线()x f y =在点B A ,处的纵坐标相等,那么,在弧 ? AB 上至少有一点()(),C f ζζ ,曲线在C 点的切线平行于x 轴,如图1, 注意 定理中三个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定理的结论将不一定成立;但不能认为定理条件不全具备,就一定不存在属于()b a ,的ζ,使得()0'=ζf . 这就是说定理的条件是充分的,但非必要的. 2拉格朗日()lagrange 中值定理

若函数()x f 满足如下条件:()1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2在开区间()b a ,内可导;则在()b a ,内至少存在一点ζ,使()()()a b a f b f f --= ζ'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形是连续光滑曲线弧 ? AB 上至少有一点C ,曲线在C 点的切线平行于弦AB . 如图2, 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可见,若()x f 在闭区间[]b a ,两端点的函数值相等,即()()b f a f =,则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就是罗尔中值定理. 换句话说,罗尔中值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形.正因为如此,我们只须对函数()x f 作适当变形,便可借助罗尔中值定理导出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3 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3.1 教材证法 证明 作辅助函数 ()()()()f b f a F x f x x b a -=-- 显然,函数()x F 满足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在开区间()b a ,内可导,而且 ()()F a F b =.于是由罗尔中值定理知道,至少存在一点ζ()b a <<ζ,使 ()()()()0''=--- =a b a f b f f F ζζ.即()()()a b a f b f f --=ζ'. 3.2 用作差法引入辅助函数法 证明 作辅助函数 ()()()()()()?? ???? ---+-=a x a b a f b f a f x f x ? 显然,函数()x ?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在开区间()b a ,内可导,()()0==b a ??,因此,由罗尔中值定理得,至少存在一点()b a ,∈ζ,使得 ()()()()0''=---=a b a f b f f ζζ?,即 ()()()a b a f b f f --=ζ' 推广1 如图3过原点O 作OT ∥AB ,由()x f 与直线OT 对应的函数之差构成辅助函数()x ?,因为直线OT 的斜率与直线AB 的斜率相同,即有:

正弦定理的四种证明方法

正弦定理的四种证明方法 1.利用三角形的高证明正弦定理 (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sin CD a B ,sin CD b A =。 由此,得 sin sin a b A B =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 故有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从而这个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成立. (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过点C 作AB 边上的高,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sin CD a CBD a ABC ,sin CD b A = 。由此,得 = ∠sin sin a b A ABC ,同理可得 = ∠sin sin c b C ABC 故有 = ∠sin sin a b A ABC sin c C = . 由(1)(2)可知,在?ABC 中,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成立. 从而得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 1’用知识的最近生长点来证明: 实际应用问题中,我们常遇到问题: 已知点A ,点B 之间的距|AB|,可测量角A 与角B , 需要定位点C ,即: 在如图△ABC 中,已知角A ,角B ,|AB |=c , 求边AC 的长b 解:过C 作CD ⊥AB 交AB 于D ,则 cos AD c A = sin sin cos sin tan sin cos BD c A c A C DC C C C C = ==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c A C c C A A C c B b AC AD DC c A C C C +==+=+ == a b D A B C A B C D b a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原理

一、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与计数式A/D转换类似,只是数字量由“逐次逼近寄存器SAR” 产生。SAR使用“对分搜索法”产生数字量,以8位数字量为例,SAR首先产生8位数字量的一半,即10000000B,试探模拟量Vi的大小,若Vo>Vi,清除最高位,若VoVi,“控制电路”清除最高位,若Vo

高等数学-中值定理证明

第三章中值定理证明

1.闭区间上连续函数定理① ② ③ ④ 2.微分中值定理 ① ② ③ ④ 3.积分中值定理 ① ② 不等式证明思路 ①构造函数(利用极值) ②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③函数凹凸性定义

1.若()f x 在[,]a b 上连续,在(,)a b 上可导,()()0f a f b ==,证明:R λ?∈, (,)a b ξ?∈使得:()()0 f f ξλξ'+=2.设,0a b >,证明:(,)a b ξ?∈,使得(1)() b a ae be e a b ξξ-=--3.设()f x 在(0,1)内有二阶导数,且(1)0f =,有2()()F x x f x =证明:在(0,1)内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0 F ξ''=4.设)(x f 在[0,2a]上连续,)2()0(a f f =,证明在[0,a]上存在ξ使得 )()(ξξf a f =+.

5.若)(x f 在]1,0[上可导,且当]1,0[∈x 时有1)(0<

关于高等数学常见中值定理证明及应用

中值定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几大定理: 1、介值定理: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在该区间的端点取不同的函数值 f(a)=A及f(b)=B,那么对于A与B之间的任意一个数C,在开区间(a,b)内至少有一点ξ使得f(ξ)=C(a<ξ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最全证明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证明方法 ——王彦文青铜峡一中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 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 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 题. 主要考查有关定理的应用、三角恒等变换 的能力、运算能力及转化的数学思想.解三角 形常常作为解题工具用于立体几何中的计算或 证明,或与三角函数联系在一起求距离、高度 以及角度等问题,且多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 1.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 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 半径. (2)正弦定理的其他形式: ①a=2R sin A,b=,c =; ②sin A=a 2R,sin B=, sin C=; ③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弦定理 (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a2=,b2=, c2=. 若令C=90°,则c2=,即为勾股定理. (2)余弦定理的变形:cos A =,cos B=,cos C=. 若C为锐角,则cos C>0,即a2+b2______c2;若C为钝角,则cos C<0,即a2+b2______c2.故由a2+b2与c2值的大小比较,可以判断C为锐角、钝角或直角. (3)正、余弦定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边角____________,余弦定理亦可以写成sin2A=sin2B+sin2C-2sin B sin C cos A,类似地,sin2B=____________;sin2C=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式中隐含条件A+B+C=π. 3.解斜三角形的类型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用____________定理.只有一解.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用____________定理,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ABC中,已知a, 时,只有一解. (4)已知两边及夹角,用____________定理,必有一解.

数学正弦定理证明如何证明

数学正弦定理证明如何证明 正弦定理该怎么证明呢?关于它们的证明方法之怎样的呢?下面 就是给大家的正弦定理证明方法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用三角形外接圆 证明:任意三角形ABC,作ABC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交⊙O于D.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度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等于∠C.所以 c/sinC=c/sinD=BD=2R 类似可证其余两个等式。 ∴a/sinA=b/sinB=c/sinC=2R 用直角三角形 证明:在锐角△ABC中,设BC=a,AC=b,AB=c。作CH⊥AB垂足为点H CH=a·sinBCH=b·sinA∴a·sinB=b·sinA得到a/sinA=b/sinB 同理,在△ABC中,b/sinB=c/sinC∴a/sinA=b/sinB=c/sinC 在直角三角形中,在钝角三角形中(略)。 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证明:在△ABC中,设BC=a,AC=b,AB=c。作CD⊥AB垂足为点D,作BE⊥AC垂足为点E,则CD=a·sinB,BE=csinA,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AB·CD=AC·BE

即c·a·sinB=b·csinA∴a/sinA=b/sinB同理可得 b/sinB=c/sinC ∴a/sinA=b/sinB=c/sinC 用余弦定理:a^2+b^2-2abCOSc=c^2 COSc=(a^2+b^2-c^2)/2ab SINc^2=1-COSc^2 SINc^2/c^2=4a^2*b^2-(a^2+b^2-c^2)^2/4a^2*b^2*c^2 =[2(a^2*b^2+b^2*c^2+c^2*a^2)-a^2-b^2-c^2]/4a^2*b^2*c^2 同理可推倒得SINa^2/a^2=SINb^2/b^2=SINc^2/c^2 得证 正弦定理:三角形ABC中BC/sinA=AC/sinB=AB/sinC 证明如下:在三角形的外接圆里证明会比较方便 例如,用BC边和经过B的直径BD,构成的直角三角形DBC可 以得到: 2RsinD=BC(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角A=角D 得到:2RsinA=BC 同理:2RsinB=AC,2RsinC=AB 这样就得到正弦定理了 猜你感兴趣: 1.高中数学定理证明 2.承兑延期证明

第三章、逐次逼近法

第三章 逐次逼近法 1.1内容提要 1、一元迭代法x n+1=φ(x n )收敛条件为: 1)映内性x ∈[a,b],φ(x) ∈[a,b] 2)压缩性∣φ(x) -φ(y)∣≤L ∣x-y ∣其中L <1,此时φ为压缩算子,在不断的迭代中,就可以得到最终的不动点集。由微分中值定理,如果∣φ’∣≤L <1,显然它一定满足压缩性条件。 2、多元迭代法x n+1=φ(x n )收敛条件为: 1)映内性x n ∈Ω,φ(x n ) ∈Ω 2)压缩性ρ(▽φ)<1,其中▽φ为x n 处的梯度矩阵,此时φ为压缩算子,在不断的迭代中,就可以得到最终的不动点集。 3、当φ(x )= Bx+f 时,收敛条件为,ρ(B )<1,此时x n+1= Bx n +f ,在不断的迭代中,就可以得到线性方程组的解。 4、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先作矩阵变换 U L D A --= Jacobi 迭代公式的矩阵形式 f Bx b D x U L D x n n n +=++=--+111)( Gauss-Seidel 迭代公式的矩阵形式 f Bx b L D Ux L D x n n n +=-+-=--+1 11)()( 超松弛迭代法公式的矩阵形式 f Bx b L D x U D L D x k k k +=-++--=--+ωωωωω111 )(])1[()( 三种迭代方法当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微分学中最重要的定罗尔定理来证明。理之一,它是沟通函数与其导数之间的桥梁,也是微分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高等数学教材上,大都是用罗尔定理证明拉朗日中值定理,直接给出一个辅助函数,把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归结为用罗尔定理,证明的关键是给出—个辅助函数。 怎样构作这一辅助函数呢?给出两种构造辅助函数的去。 罗尔定理:函数满足在[a,b止连续,在(a,b)内可导,且f(a)=f(b),则在(a,b)内至少存在一点∈,使f(∈)==o (如图1)。 拉格朗日定理:若f(x)满足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则在(a,b)内至少存在_ ∈,使(如图2). 比较定理条件,罗尔定理中端点函数值相等,f ,而拉格朗日定理对两端点函数值不作限制,即不一定相等。我们要作的辅助函数,除其他条件外,一定要使端点函数值相等,才能归结为: 1.首先分析要证明的等式:我们令 (1) 则只要能够证明在(a,b)内至少存在一点∈,使f(∈ t就可以了。 由有,f(b)-tb=f(a)-ta (2) 分析(2)式,可以看出它的两边分别是F(X)=f(x)-tx在b,a观点的值。从而,可设辅助函数F(x)=f(x)-tx。该函数F(x)满足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且 F(a)=F(b) 。根据罗尔定理,则在(a,b)内至少存在一点∈,使F。(∈)=O。也就是f(∈)-t=O,也即f(∈ )=t,代人(1 )得结论 2.考虑函数

我们知道其导数为 且有 F(a)=F(b)=0. 作辅助函数,该函数F(x)满足在[a,b]是连续,在(a,b)内可导,且f F 。根据罗尔定理,则在(a,b)内至少存在一点∈,使F’ 从而有结论成立.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中辅助函数构造及应用

分类号 编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中的辅助函数的构造及应用 作者姓名常正军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2 9 1 0 1 0 1 0 2 研究类型数学应用方向 指导教师李明图 提交日期 2 0 1 3 - 3 - 1 5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摘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微积分学三大基本定理中的主要定理,它在微积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广泛地应用。关于它的证明,绝大多数教科书采用作辅助函数的方法,然后利用罗尔中值定理的结论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证明。罗尔中值定理是其的特殊形式,而柯西中值定理是其的推广形式,鉴于微分中值定理的广泛地应用,笔者将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中辅助函数的构造,以及几个方面的应用加以举例。 关键词: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辅助函数的构造证明及应用 Abstract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is the main theorem of calculus three basic theorem, 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status and role in the calculus,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of of it, the vast majority of textbook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auxiliary function, and then use the conclusion of Rolle's theorem to prove the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Rolle mean value theorem is a special form of it, and Cauchy's theorem is extended form of it, given the widely applic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mean value theorem.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auxiliary function of the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from several following different angles, and several applications for example. Keyword: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The construction of auxiliary function Proof and Application

(经典)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全证明方法

(经典)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全证明方法

————————————————————————————————作者:————————————————————————————————日期: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证明方法 ——王彦文 青铜峡一中 1.利用三角形的高证明正弦定理 (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CD a B ,sin CD b A =。 由此,得 sin sin a b A B =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 故有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从而这个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成立. (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过点C 作AB 边上的高,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sin CD a CBD a ABC ,sin CD b A = 。由此,得 = ∠sin sin a b A ABC ,同理可得 = ∠sin sin c b C ABC 故有 = ∠sin sin a b A ABC sin c C = . 由(1)(2)可知,在?ABC 中,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成立. 从而得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 2.利用三角形面积证明正弦定理 已知△ABC,设BC =a, CA =b,AB =c,作AD⊥BC,垂足为D 则Rt△ADB 中,AB AD B =sin ∴S △ABC =B ac AD a sin 2121=?同理,可证 S △ABC =A bc C ab sin 21 sin 21= ∴ S △ABC =B ac A bc C ab sin 2 1 sin 21sin 21== 在等式两端同除以ABC,可得b B a A c C sin sin sin ==即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3.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 (1)△ABC 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AC ,则j 与AB 的夹角为90°-A ,j 与 CB 的夹角为90°-C 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 AB CB AC =+ a b D A B C A B C D b a D C B A

§3.1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与逐次逼近法

§3.1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与逐次逼近法 一、教学目的:讨论Picard逼近法及一阶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与唯一性定理。 二、教学要求:熟练掌握Picard逼近法,理解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的条件、结论 及证明思路,会用Picard逼近法求近似解。 三、教学重点:Picard存在唯一性定理及其证明。 四、教学难点: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的证明。 五、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法、提问式与启发式相结合教学法。 六、教学手段: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3.1.1.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定理和逐步逼近法 微分方程来源于生产实践际,研究微分方程的目的就在于掌握它所反映的客观规律,能动解释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并预测未来的可能情况。在第二章介绍了一阶微分方程初等解法的几种类型,但是,大量的一阶方程一般是不能用初等解法求出其通解。而实际问题中所需要的往往是要求满足某种初始条件的解。因此初值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前面我们也了解到初值问题的解不一定是唯一的。他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保证初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而讨论初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在常微分方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近代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稳定性理论以及其他理论的基础。 例如方程dy = dx 过点(0,0)的解就是不唯一,易知0 y=是方程过(0,0)的解,此外,容易验证,2 =或更一般地,函数 y x

2 0 0() c<1 x c y x c x ≤≤?=?-≤? 都是方程过点(0,0)而且定义在区间01x ≤≤上的解,其中c 是满足 01c <<的任一数。 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能够很好地解释上述问题,它明确地肯定了方程的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另外,由于能得到精确解的微分方程为数不多,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解的存在唯一性是进行近似计算的前提,如果解本身不存在,而近似求解就失去意义;如果存在不唯一,不能确定所求的是哪个解。而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保证了所求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一.存在性与唯一性定理: 1、 显式一阶微分方程 ),(y x f dx dy = (3.1) 这里),(y x f 是在矩形域:00:||,||R x x a y y b -≤-≤ (3.2) 上连续。 定理1:如果函数),(y x f 满足以下条件:1)在R 上连续:2)在R 上关于变量y 满足李普希兹(Lipschitz )条件,即存在常数0L >,使对于R 上任何一对点1(,)x y ,2(,)x y 均有不等式 1212(,)(,)f x y f x y L y y -≤-成立,则方程(3.1)存在唯一的解()y x ?=, 在区间0||x x h -≤上连续,而且满足初始条件00()x y ?= (3.3)

(完整版)中值定理的应用方法与技巧

中值定理的应用方法与技巧 中值定理包括微分中值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两部分。微分中值定理即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一般高等数学教科书上均有介绍,这里不再累述。积分中值定理有积分第一中值定理和积分第二中值定理。积分第一中值定理为大家熟知,即若)(x f 在[a,b]上连续,则在[a,b]上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a b f dx x f b a -=?ξ。积分第二中值定理为前者的推广,即若)(),(x g x f 在[a,b]上连续,且)(x g 在[a,b]上不变号,则在[a,b]上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b a b a dx x g f dx x g x f )()()()(ξ。 一、 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方法与技巧 三大微分中值定理可应用于含有中值的等式证明,也可应用于恒等式及不等式证明。由于三大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各不相同,又存在着相互关联,因此应用中值定理的基本方法是针对所要证明的等式、不等式,分析其结构特征,结合所给的条件选定合适的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套用相应的中值定理进行证明。这一过程要求我们非常熟悉三大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并且掌握一定的函数构造技巧。 例一.设)(x ?在[0,1]上连续可导,且1)1(,0)0(==??。证明:任意给定正整数b a ,,必存在(0,1)内的两个数ηξ,,使得b a b a +='+') ()(η?ξ?成立。 证法1:任意给定正整数a ,令)()(,)(21x x f ax x f ?==,则在[0,1]上对)(),(21x f x f 应用柯西中值定理得:存在)1,0(∈ξ,使得a a a =--=')0()1(0)(??ξ?。 任意给定正整数b ,再令)()(,)(21x x g bx x g ?==,则在[0,1]上对)(),(21x g x g 应用柯西中值定理得:存在)1,0(∈η,使得b b b =--=') 0()1(0)(??η?。 两式相加得:任意给定正整数b a ,,必存在(0,1)内的两个数ηξ,,使得 b a b a +='+') ()(η?ξ? 成立。 证法2:任意给定正整数b a ,,令)()(,)(21x x f ax x f ?==,则在[0,1]上对

(经典)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最全证明方法

(经典)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最全证明方法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证明方法 ——王彦文 青铜峡一中 1.利用三角形的高证明正弦定理 (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CD a B ,sin CD b A =。 由此,得 sin sin a b A B =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 故有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从而这个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成立. (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过点C 作AB 边上的高,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sin CD a CBD a ABC ,sin CD b A = 。由此,得 = ∠sin sin a b A ABC ,同理可得 = ∠sin sin c b C ABC 故有 = ∠sin sin a b A ABC sin c C = . 由(1)(2)可知,在?ABC 中,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成立. 从而得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 2.利用三角形面积证明正弦定理 已知△ABC,设BC =a, CA =b,AB =c,作AD⊥BC,垂足为 D.则Rt△ADB 中,AB AD B =sin ,∴AD=AB·sinB=csinB. ∴S △ABC =B ac AD a sin 2121=?.同理,可证 S △ABC =A bc C ab sin 21 sin 21=. ∴ S △ABC =B ac A bc C ab sin 2 1 sin 21sin 21==.∴absinc=bcsinA=acsinB, 在等式两端同除以ABC,可得b B a A c C sin sin sin ==.即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3.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 (1)△ABC 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AC ,则j 与AB 的夹角为90°-A ,j 与 CB 的夹角为90°-C .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 AB CB AC =+, a b D A B C B C D b a D C B A

逐次逼近式转换原理(终审稿)

逐次逼近式转换原理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一、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与计数式A/D转换类似,只是数字量由“逐次逼近寄存器SAR”产生。SAR使用“对分搜索法”产生数字量,以8位数字量为例,SAR首先产生8位数字量的一半,即B,试探模拟量Vi的大小,若Vo>Vi,清除最高位,若VoVi,“控制电路”清除最高位,若Vo

(3)在最高位确定后,SAR又以对分搜索法确定次高位,即以低7位的一半y1000000B(y为已确定位) 试探模拟量Vi的大小。在bit6确定后,SAR以对分搜索法确定bit5位,即以低6位的一半yy100000B(y为已确定位) 试探模拟量Vi的大小。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最低位bit0被确定。 (4)在最低位bit0确定后,转换结束,“控制电路”发出“转换结束”信号EOC。该信号的下降沿把SAR的输出锁存在“缓冲寄存器”里,从而得到数字量输出。从转换过程可以看出:启动信号为负脉冲有效。转换结束信号为低电平。 ? 我觉得,这有点像数学中的二分法,如给一个数a,先用8'b1000000(设为b)与a相比较,如果a大于b,则保留最高位1,即原来的范围变成了0-7'b1111111(第8位已确认)。之后的过程都是这样,重复执行就可以了。 根据以上理论,举个例子,例如满量程应该是5V,所以,第一次DA输出,输入电压与比较,输入电压大,故而取之间,即最高位保留1。然后在新的范围内取中间电压,即,依此类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