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授课班级:05舞6 05音6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

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猜一猜]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承转]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

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

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100=66)。

[小结]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板书]

[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反馈练习:课课练8—10页

课后作业: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多样的地域文化(第四课时)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教学设计:

[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看到了什么?

[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

[讲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13页图6。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

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活动]完成14页活动1

[承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服饰

[展示]四幅图片

[提问]这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

[回答]中国的中式服饰、印度的纱丽、日本的和服、西亚地区的服饰。

[提问]西亚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回答]颜色大多是白色,头上缠着头巾,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头缠围巾可以阻挡风沙。

[提问]和服与中国哪个朝代的服饰相似?为什么?

[回答]与唐朝相似。当时唐朝很强大,日本曾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两国文化不断交流。

[提问]中式服饰这张图片拍摄于什么场合?

[回答]APEC高官会。

[讲述]各国领导人穿上中式服饰,感受东方文化韵味。今年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中式服装热,你怎么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

[回答]中国去年有四大盛事,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表示庆贺。

[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文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结]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饮食习俗礼仪

[活动]各国不仅在服饰上呈现多样性,其饮食习俗礼仪更是异彩纷呈。下面我们搞一个活动,男女接力比赛,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饮食习俗和礼仪。规则:不用举手,想好就站起来回答,男女交替进行。

[讲述]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日本茶道发源于中国,但为什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提问]大家有没有亲戚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他们有什么感受?

[回答]工作压力大,很累。

[讲述]为了消除紧张和压力,人们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的宁静和祥和。可见,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建筑

[讲述]我们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劳动的全部成果。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体现一种思想,具有象征性。而各国的建筑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展示]民居图片

[讨论]1、这是哪些地区的民居?

2、各有什么特点?

3、请解释原因。

[回答]东南亚的高脚屋,结构分为上下二层,便于通风散热防潮,因为这里炎热多雨;西亚的传统民居墙厚,窗户小,可以阻挡阳光照射和风沙,因为西亚炎热干燥;印度尼西亚巴东镇建筑屋顶呈牛角状,便于雨水排泄,因为这里多雨。

[讲述]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各地转一转。

[展示]图片

[提问]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

[回答]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的吴哥窑;印度的泰姬陵。

[补充]还有韩国的国宝级财产佛国寺、泰国的素可太泰护国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用石头书写的关于宗教文化和文化的书籍,是目前最大的佛教殿堂。[讲述]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越南古都顺化的太和殿和皇城,其建筑风格与哪国相似?

[回答]中国

[讲述]这是老挝的凯旋门和故宫,其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回答]溶入了欧洲建筑风格。

[归纳]可见从这里体味到文化的交融性。

[讲述]这是犹太教的哭墙,每到星期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可以到这里祈祷。画面上的人物是沙龙,你想对他和巴以局势说些什么?

[回答]不要以暴制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让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讲述]好,这些名胜古迹大多都被收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展示文化的窗口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艺术和体育。请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体育运动。

[回答]比如中国的书法、京剧、武术;日本的相扑等。

艺术和体育

[提问]哪位同学练过书法:中国书法讲究什么?谁会唱京剧?给大家唱一段。[展示]图片,以讲解员的身份给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或者是个人才艺亮相。[总结]刚才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活动,体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风情,我们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是为了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融与传播。我们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使文化成为各国友谊的桥梁,使文化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提问]亚洲有多少种文化?(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

[回答]有很多种,这些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提问]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回答]存在。

[提问]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

[回答]不利于国家之间的交往,甚至发生恐怖事件或战争。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

[回答]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

[回答]理解和尊重。因为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所以人们在出国之前,都要在了解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差异。

[提问]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承转]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回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提问]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回答]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找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将图6。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学生小结]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讲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教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学生]完成P16活动2

[显示]1998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教学后记:

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亚洲及欧洲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读图时运用各种资料尽可能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亚洲地形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教学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大家喜欢旅行吗?那么恭喜大家,这学期的地理课,将是一次环球旅行。现在请大家把我们的旅游指南拿出来,翻到目录。上学期我们了解整个地球的概况,那么这学期我们要从大洲看起,大家看目录,这里有几大洲?(五大洲,其中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我们说地球上有七大洲,那么这里还少了哪两个大洲?(大洋洲、南极洲),大洲里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区域,这里我们要学习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和南极。了解完地区,下面就该了解国家了,看看这些重要地区里的典型国家都有哪些特点和风土人情。好了,下面咱们就一起,带着这本旅行指南,就是我们的课本,开始我们新一轮的环球航行。第一站是目录,下一站从咱们的家门口开始看起,《亚洲及欧洲》 [板书] 亚洲及欧洲 [导入] 大家可以看到本节的标题是——亚洲及欧洲,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将亚洲和欧洲放在一起看呢?问什么不把亚洲和南极洲放在一起看呢?(因为这两个大洲在同一块大陆——亚欧大陆上;各个方面都有联系,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讲解]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名称由来 首先我们来看名称由来,大家看到有两个比较陌生的词“亚细亚”“欧罗巴”,他们分别是亚洲和欧洲的音译名。亚欧大陆是古文明比较兴盛的旧大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都在这块旧大陆上,往西还有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先人都在这块他们认为非常辽阔的陆地上生活着,再往四周都是大洋,谁也没有向外去看过,过了大洋是什么,我也没有去过,传说是万丈深渊。于是他们把亚洲这一边称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亚细亚。亚洲(Asia)之名由此而来,欧洲(欧罗巴洲)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讲解] 2、亚洲的位置 要分析一个区域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我们主要看看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亚洲的位置。我们描述位置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描述,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大家看到书本第二页的图6-1亚洲东边濒临什么大洋?(太平洋)北边呢?(北冰洋)南面呢?(印度洋)西边和那个大洲相连?(欧洲)西南面是哪个大洲?(非洲)亚洲和非洲之间隔着一个运河是什么运河?(苏伊士运河)大家再看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什么海峡?(白令海峡)白令海峡的那边是什么洲?(北美洲) [复习]经纬线和经纬度是我们上学期大家学得比较吃力的一个知识,到现在为止都还有同学一说到经线先去想究竟是横着的还是竖着的。所谓经线,是经过南北极,肯定是竖着的,所谓纬线,是围绕地球的圈,大家可以联想赤道,所以是横着的。所有的经线都要穿过南北两极,所以都是一样长的,指示南北方向。围绕地球旋转的圈长短不一,其中0°纬线也就是赤道最长,随着纬度的增加,往南往北,纬线逐渐变短。 现在看图6-1,看到最上边的北极,那些从北极发射出来的线就是经线对不对?我们首先找到0°经线,0°经线往东是东经,往西是西经,亚洲最西端在土耳其海峡岸边,大约为东经26°,我们再往东看,一条一条经线的数……往东看到东经160°。从这里再往东就进入西半球了。亚洲最东端已经越过180°经线,到了西经170°附近。所以亚洲东西跨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知识点及作业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知识点总结: 1、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2、欧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2)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3、亚洲的地形特征: 平均海拔高(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陆外侧多岛弧。 4、欧洲的地形特征: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势起伏不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5、亚洲气候特点: (1)复杂多样性(原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2)大陆性强。(3) 季风气候显著。 6、欧洲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原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2)海洋性特征显著。(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7、亚洲的河流特点: (1)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2)内流区面积广大。 8、欧洲的河流特点: (1)河网密布,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为外流河)。 (3)航运价值高 9、亚洲人口和国家: (1)人口最多的大洲(约占世界百分之63)。(2)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 数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3) 人口分布不均匀。 10、欧洲人口和国家:(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 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二、作业: 1、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2、亚洲、欧洲名称的由来:古代生活在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的地方称为“”以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欧罗巴意为“ __ ” 3、亚洲的面积约为,欧洲的面积约为。

七年级地理复习第一章亚洲及欧洲 练习题

亚洲及欧洲练习题 2016年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 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7完 成1-2题。【2017青岛会考】 1.沿途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2.途中探险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 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欧洲西部地区的的气候主要是( ) A. 温带海洋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高山气候 4.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 由图可以概括出亚洲地势特点是() A. 西部高,中部低 B. 东部高,西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5.亚洲东部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列4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A. 甲图 B. 乙图 C. 丙图 D. 丁图 6.下面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欧洲地理位置的是() A. B. C. D.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

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完成7-8题。 7.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A. 越来越厚 B. 厚薄交替变化 C. 越来越薄 D. 没有变化 8.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 降水逐渐增多 B. 气温逐渐降低 C. 降水逐渐减少 D. 气温逐渐升高 9.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 10.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下列气候类型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11.读“亚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亚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半球。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三个温度带。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6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 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 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课程设计: 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 2、自学提纲: 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复习回忆: (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 (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 (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 亚洲的气候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3、析疑点拨: 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 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 (1)成因。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 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 (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 (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 (4)完成课本活动4 4、归纳总结: 欧洲气候特点: (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5、析疑点拨: 6、拓展训练: 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 7、自学提纲: 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 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 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 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四、作业:目标检测练习题 教学后记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读图能力,通过地图掌握你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本节课可以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图获得地理知识。

第6章第1节亚洲及欧洲答案(第一课时)

七年级下册地理学案第1周第1次本学期总第(1)张 姓名:_______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 新知预习 知识点一:亚洲与欧洲的位置 1、 _亚洲__是世界第一大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和___欧_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 起,合称__亚欧_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2、亚洲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南北跨纬度近90°。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亚洲与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3.欧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纬度范围: 36°N~80°N之间,经度范围: 25°W~67°E之间。 全部位于_北_ (南、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__东__(东、西)半球。 (2)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_地中_海,东连_亚_洲,西南隔着_直布罗陀_海峡与_非洲相邻。海岸线_曲折_,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知识点二:时区的换算(暂时不做,等以后讲了再补做。) 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____个时区,以经线为中心,东西跨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_____个时区,其中______和______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为该时区的_____经线,这条经线的时间就是该时区的区时,东经度代表____时区,西经度代表___ __时区。 2、区时时差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 3、区时时差的计算口诀:东早西晚,西减东加,同减异加 4、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大致以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但并不与其完全重合。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天。知识点三:亚洲与欧洲的地形特征 随堂训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亚洲的地理位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C.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D.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2、亚洲的命名含义是指…………………………………………………………………………( B )A.意为纪念航海家“亚细亚” B.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C.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D.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 3、读图,关于亚洲海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西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B.西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等与欧洲为界 C.西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D.西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4、关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错误说法是…………………………………………………( C ) A.面积最大 B.东西距离最长 C.跨经度最广 D.跨纬度最广 5、如图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地形剖面图,如图反映的地势特征是( D ) A.中部高四周低 B.西高东低 C.东西高中部低 D.东西低中部高 6、亚洲地形类型的主体是………………………………………………………………………( B ) A.高原和盆地 B.高原和山地 C.山地和丘陵 D.平原和丘陵 8、关于亚洲地形地势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高原山地多,世界最高的大洲 B.地形类型简单 C.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D.地势中低周高 7.按顺时针方向,围绕亚洲的大洋是………………………………………………………………( C ) A、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D、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 8.下列地形特征不属于欧洲的是……………………………………………………………………( C ) A.海拔最低的大洲 B.受冰川作用影响大 C.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D.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9、下列关于欧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西临太平洋,东南面和东面与亚洲相连 B.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C.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D.北临北冰洋,南面与非洲相连 10、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 B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11.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是………………………………………………………………………( C ) A. 里海湖面 B. 珠穆朗玛峰 C. 死海湖面 D. 吐鲁番盆地 12.“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指世界的“头”的话,那么这座山是指( A ) A. 珠穆朗玛峰 B. 天山 C. 阿尔卑斯山 D. 阿尔泰山 13.关于欧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B.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山脉分布较广 C. 海岸线较为平直,海峡、海湾、岛屿较少 D.南北部多平原,中部多山地分布14.【2019?广安】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C ) A. 大洋洲 B. 南极洲 C. 亚洲 D. 欧洲 15.【2019?齐齐哈尔】亚洲地势特点是 ( B ) 亚洲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平均海拔950m,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形起伏状况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小、相对高差小主要地形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以平原为主 地形分布格局中部高原、山地,平原分布四周山地多分布在南、北两侧特色地形大陆外侧多岛弧冰川地貌广布

七年级地理_亚洲及欧洲(教案)

七年级地理 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全章安排五课时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腰三角形能力。 (四)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分析亚欧洲的河流特征。 (五)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六)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教学重点: 1、亚洲的地形特征 2、亚洲的气候特征 3、亚洲的河流特征 教学难点: 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 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 3、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媒体: 1、多媒本课件 2、时区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 知识点一:亚欧洲名称的来历 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知识点二: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1、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和图例。

2、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4、归纳学习方法。 5、指导学生读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时区和日界线 知识点一:时区的换算 现在我们在上课是几点,现在美国人在干什么?引入学生思考。 1、出示学习题纲,引导学生看书。 2、地方时:在黑板上板图,解释地方时的含义,并说明地方时造成时间的混乱。 3、标准时间:板图说明含义,并在黑板上画出中时区、东一、西一、东西十二 时区。 4、推算时间。并得出两个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5、展示时区图,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6、完成课本练习P4 2题。 7、推算计算公式: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所求时区-已知时区) (注:东时区用“+”,西时区用“-”,中时区用“0” 并用公式来演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8、拓展练习:已知当地时间,求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间,从而引出日界线。 9、日界线的定义。 10、日界线日期的转换: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形 亚洲地 理位置

2019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案1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学习,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学习重点 描述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 区时和日期换算。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 (2)读书本6-2“亚欧大陆轮廓图”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亚洲的海陆位置 读课本图6-1,说出亚洲东面、南面、北面分别濒临的大洋,找出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3.完成课本P3活动。 课堂检测 1.亚洲东临的大洋和北临的大洋分别是() A.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2.关于亚洲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B.亚洲的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C.亚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D.赤道经过亚洲的中部 3.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B.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16°的地方时 C.北京时间就是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D.北京时间就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4.当北京时间是xx年1月1日13点时,日本(东九区)是几点() A.14点 B.12点 C.10点 D.8点 5.当你从东十二区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你的手表上的时间应该作如下调整() A.钟点不变日期减去一天 B.日期不变钟点拨慢一小时 C.钟点不变日期加上一天 D.日期不变钟点拨快一小时 6.当北京时间是3月3日8:00点时,纽约(西五区)是几点() A.3月3日9:00 B.3月3日21:00 C.3月2日19:00 D.3月2日21:00

亚洲及欧洲(气候)导学案(湘教版)

NO:12--003班级姓名组名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气候)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亚洲和欧洲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2.理解地理位置、地形分布等因素对亚洲、欧洲气候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 【自主学习】 任务一: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1)气候类型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影响的因素为、等。 (2)气候的性特征显著。 原因: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影响的因素主要为。 (3)气候的显著。 原因: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洋,差异特别显著。亚洲的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影响的主要因素为。 任务二: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气候深受洋的影响。 (1)以气候为主; (2)性特征显著; (3)气候和气候分布典型。 2.原因: ①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 ②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绝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③大部分位于北纬之间,终年盛行来自洋的温暖湿润的。 ④沿岸有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⑤山脉多走向,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3.读图1—10可知,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气温年较差越来越,降水量越来越,原因是距海越来越远,气候由性向性转变。 【合作探究】

夏季风陆地海洋 风总是从温度处吹向温度处,从气压处吹向气压处。 2.读下图亚洲季风气候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表示____季,图B表示____ 季。能给亚洲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是图 (2)亚洲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 冬季气温均高于0℃ B. 年降水量较少 C. 冬季寒冷干燥 D. 雨热同期 【课堂检测】 1.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2.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区域,其形成原因不包括()A常年受海洋上的西风的影响B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阿尔卑斯山脉南北走向,有利于水汽深入内陆。D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较近。 3.下列大洲中,地跨寒、温、热三带的是() A亚洲 B 欧洲C南美洲D非洲 4.在欧洲分布最广泛,而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5.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最典型,是因为() A纬度跨度大B经度跨度大C海陆差异大D地形复杂多样 6.下列不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B大陆性特征显著C季风气候显著D冬暖夏凉7.下列亚洲各气候类型中,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8.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气候外各种气候类型都有。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9.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气候()。

亚洲与欧洲(复习课)

教学内容亚洲与欧洲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与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与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运用有关资料叙述亚洲与欧洲的人文地理概况,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4.运用实例说明亚洲与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教学重点 1.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教学难点 1.亚洲与欧洲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概况。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小组内自主复习 授课人黄科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归纳区域地理学习的逻辑知识体系: 半球位置 位置海陆位置 范围经纬度位置 某种地形类型为主或独特地形分布格局 高低起伏的地势 气候:某种气候类型为主或独特气候分布格局 河流 人文地理:人口分布,人种宗教语言,资源与经济 二、给10分钟时间,各小组自主梳理归纳这六个方面。 三、各小组分别派代表上模型台讲解各个方面。 1.位置和范围 (1)亚洲的地理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②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 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 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2)欧洲的地理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9°W~66°E;36°N~71°N。 ②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 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 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2.地形 (1)亚洲地形 三大特征是: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面 起伏大,高低悬殊;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有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地最低点 ——死海。 (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 地形 自然地理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第3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第4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第5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情况,第6课时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

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第1章第1节 亚洲及欧洲2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教学案(第2、3课时) (气候和河湖) 白庄矿学校李娟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 2、对比亚洲分析欧洲的气候特征。 3、归纳总结地形与气候,了解亚洲与欧洲的河湖。 教学重点: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 教学难点:欧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寒假的时候,你远在莫斯科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同时邀请你到他们那里去旅游,并且都建议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厚的衣服。你认为你的哪位朋友的建议是合理的?为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亚洲的气候 知识储备:学习气候从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的特征这几方面分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8内容及《亚欧气候类型图》《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 (1)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 (2)最广的是那种?分布在那里? (3)最典型的是什么气候?分布在那里?

(4)完成P7活动题目。 (5)亚洲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什么? (6)阅读亚洲的夏季风和冬季风,指出他们的源地、风向、对气候的影响。小组交流:总结亚洲气候有哪些特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家住俄罗斯的一个城市的中学生大卫乘飞机到印度尼西亚的城市探 亲,临行前妈妈嘱咐他要多带几件棉衣。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二)学习任务二:欧洲的气候 1、自主学习 读图1-7,了解欧洲的气候类型,解决以下问题: (1)欧洲都有哪些气候类型? (2)欧洲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气候? (3)英国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位置相当,可是一月两地平均气温却相差将近30度,为什么? (4)欧洲欧洲内陆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内陆气候特征是否一样? (5)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是欧洲,说一说两种气候的特征。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与欧洲 教材分析: 大洲是按地域对全球进行区划中的一级区划单位。通过认识大洲,将为了解地区和走进国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认识大洲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 本节学习亚洲与欧洲,亚洲知识是一条“明线”,欧洲知识是一条“暗线”。本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的概况。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坏境的特征的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知道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出欧洲的地理位置,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显著地气候特征。本节还介绍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民族、人种的构成等人文地理概况。选学课文中由亚洲的经度位置引出时区的概念及规定,是一种知识点的补充,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本节采用大量的数据、景观图片等资料以及各类专题地图来介绍亚洲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分析欧洲地理的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读图、分析图与资料、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特点。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采取读图分析法时,要充分利用大量的数据、景观图片等资料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读图、分析图和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本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1、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特点。 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难点 区时和日期换算 板书设计:

《亚洲与欧洲》教学设计

《亚洲与欧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并分析总结描 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说出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描述 大洲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的方法。 3.简要分析大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归纳、总结学习 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5.运用地图描述亚洲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教学重难点 1.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2.描述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的方法。 3.分析地形、气候、河流特征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PPT 地图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阅读课本P2“亚细亚和欧罗巴”文字及图6-1,完成: 1.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2.对照地图,在图上找出亚洲所在地区的纬度位置。 3.师生共同总结,说出欧洲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①总结亚洲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特点。 ②归纳分析一个大洲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方法。 ③说出欧洲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活动二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完成: 1.说出时区的划分、标识。 2.举例计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差。 3.说明日界线的意义和区分。 活动三 读图6-3及图后文字,完成: 1.总结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2.对照地图6-3,说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3.归纳描述地形地势特征的一般方法。 4.对比说明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5.完成课后活动题目表格。 6.师生共同总结亚洲、欧洲地形特征及分析方法。 活动四 阅读P7图6-9及图后文字,回答: 1.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 2.归纳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研读P8活动内容,归纳总结出欧洲的气候特征。 4.对比亚洲和欧洲气候特点,分析其成因的不同。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③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④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⑤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⑥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⑦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世界四大洋面积: 1 太平洋: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 2 大西洋:面积约9165.5万平方米。 3 印度洋:总面积约为7617.4万平方千米。 4 北冰洋: 约1478.8万平方千米世界七大洲面积: 1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 2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 3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 4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5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 6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 7 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

湘教版第六章6.1亚洲与欧洲课文解析

6.1 亚洲及欧洲(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 的方法。 2.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 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 3.能简要分析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 成相关技能。 5.运用地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6.通过了解咸海的生态危机,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及可持续 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亚细亚”和“欧罗巴”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大河众多的亚洲,亚洲的人口与国家共五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课程标准》鼓励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而非简单地将结论呈现给学生。把对区域的探索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教材把对整个区域的探索分解成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使区域地理学习成为递进式的探究活动。为使得区域地理学习有着较强的探究性,用于探究的问题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生有兴趣去探究;二是学生有“空间”去探究;三是学生有能力去探究;四是对学生来说该问题有意义去探究。教材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将亚洲作为正文的主线,将欧洲作为活动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亚洲的学习,认识学习大洲的方法,在探究欧洲的活动过程中,掌握学习大洲的相关技能。在内容安排上,将对亚洲和欧洲的探索分解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人口和国家等五个方面, 力争使本节内容的学习成为一种递进式的探究活动。在活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可行性,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探究问题四个方面的特点。 “‘亚细亚’和‘欧罗巴’ ”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 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正文结合亚欧大陆轮廓图重点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 活动部分则突出对描述大洲地理位置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其立意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此外,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亚洲和欧洲,教材正文部分还介绍了大洲名称的由来及亚欧大陆的特点。“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不是课程标准规定学习的内容,因而大大降低了学习要求,采用“阅读”形 式来呈现。这部分内容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以便为后面的学习内容特别是高中地理相关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和“大河众多的亚洲”所对应 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 其相互关系”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正文结合相关地图介绍了亚洲地形的四大特 征、亚洲气候的四大特征和亚洲水系的两大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地形、气候、水系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活动部分则突出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描 述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其立意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 的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活动部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多种类型的统计图表,其立意在于引导学生提高从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为学生学习亚洲水系作好铺垫,教材呈现了“流域和水系”的阅读材料;为方便学生了解亚 洲独具特色的湖泊,教材在活动和阅读中精选并呈现了相关内容。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不是课程标准规定必须学习的内容,因而教材点到即止,结合“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 图,只扼要介绍了亚洲人口概况,以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描述亚欧大陆人 口分布状况,并结合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阅读“欧洲的人口”也比较简洁,扼要介绍了欧 洲的人口状况和人口问题。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一方面,虽然课程标准未规定学习亚洲、欧 洲的人口与国家,但教材增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较为完整地了解一个大洲的情况;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引导学生分析气候与人口分布 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最后的一个活动“‘我们最关注的大洲’学习方案”,其立意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本节所学 到的方法,去主动学习其他的大洲。教材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接下来要学习的非洲和美洲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自主学习。虽然大洲的相关知识不能迁移, 但学习大洲的方法是可以迁移的。只要掌握了学习大洲的方法,就完全有可能自主学习以前 没有接触过的大洲。 三、教学提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洲名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