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屏障_凌宗欣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屏障_凌宗欣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屏障_凌宗欣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屏障_凌宗欣

【收稿日期】2011-07-26

【作者简介】凌宗欣(1981-),男,博士,从事正常微生物群落与其宿主相互

作用规律的研究,

Email :lingzongxin_lzx@163.com ;项春生,通讯作者,

Email :cxiang@zju.edu.cn 文章编号:1005-

376X (2011)12-1136-04【综

述】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屏障

凌宗欣,刘霞,项春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随着感染微生态学的发展,尤其是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新的微生态屏障在维持宿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态屏障包括微生物屏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四个部分。其中机械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基础,微生物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关键,免疫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核心,化学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有机组成部分。微生态屏障可维持宿主生境的微生态平衡,

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感染的发生。【关键词】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屏障;微生物屏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

【中图分类号】R711.73

【文献标识码】A

Microecological barrier of female genital tract

LING Zong-xin ,LIU Xia ,XIANG Charli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ollege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3,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ious microecology especially host-microbe interplay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microecological barrier of female genital tract played a vital role in maintaining human health.The microecological barrier of fe-male genital tract constituted with microbial barrier ,physical barrier ,immune barrier and chemical barrier.While physical barri-er is the basis ,microbial barrier is the key component.Immune barrier is the core of microecological barrier ,and chemical barri-er is the integral part.The role of microecological barrier is to maintain the eubiosis of the host microhabitat ,to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infection occur.

【Key words 】Female genital tract ;Microecological barrier ;Microbial barrier ;Physical barrier ;Immune barrier ;

Chemical barrier

女性生殖道是一个开放性腔道,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区系,有众多的微生物寄居在此,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健康女性生殖道内存在着多种正常的微生物群落,

它们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动态的微生态平衡(Eubiosis )。女性生殖道黏膜及其黏膜下淋巴组织与生殖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密切接触,相互作用,通过宿主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分泌、

抗菌物质释放、及细菌与阴道作用的PAMPs-PRRs 模式等,形成一道天然的微生态屏障(Microecological barrier ),当生殖道微生态屏障遭到破坏时,病原体可以趁机侵入,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发作。

微生态屏障不同于宿主其他八大屏障,是从微生态的角度全面观察生境内菌群多样性变化与宿主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它首先强调生境内菌群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密切关注菌群相互作用的微环境,

包括黏膜的完整性、黏膜下淋巴组织、及细菌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等,通过这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菌群-宿主-微环境的作用模式,了解与菌群变化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屏障同宿主其他生境微生态屏障一样,是宿主微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由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组成的微生物屏障,完整管壁结构对抗病原体入

侵的机械屏障,管壁下淋巴组织淋巴细胞组成的免疫屏障,细菌细胞分泌的对抗病原体感染的化学屏障(如图1所示)。这四部分相互作用,

紧密联系,共同组成了宿主防御疾病的一道屏障

。图1微生态屏障示意图

所谓微生物屏障(Microbiological barrier ),主要是由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组成的,

生境内的正常微生物群与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

形成一层生物膜,这层膜可以形成生物占位发挥占位性保护作用,形成特定生境内的“定植抗力”。此外,正常微生物群可以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 ),降低生境内的pH 和Eh ,组织外籍菌与黏膜表面的接触、粘附与定植,还可与外籍菌群发挥营养争夺,从而有效抑制外籍菌的侵入、生长和繁殖。在生殖道微生态屏障中,正常微生物群尤其是产H 2O 2乳杆菌与阴道分泌物一起,共同组成这一生物膜。阴道微生境中阴道上皮细胞表面被来自于阴道上皮细胞的渗出液、宫颈分泌物及子宫内膜、输卵管和前庭腺的液体所包围,

形成阴道分泌物,其所适宜的温度、湿度及营养条件为正常菌群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阴道分泌物

包含离子(Na +

,Ca 2+,Cl -)、蛋白/多肽、糖蛋白、乳酸、醋酸、甘

油、尿素和糖原,其成分受宿主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率和含量、性

6

311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

Dec.2011,Vol.23No.12DOI:10.13381/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8735755.html,ki.cjm.2011.12.026

刺激和微生物群落状态的影响。阴道分泌物中包含众多的剥脱细胞,在雌激素为主时,以阴道浅层细胞为主,在孕激素为主时,中间层细胞变的更多。在育龄期女性中,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可以释放糖原,提供阴道优势菌群(主要是乳杆菌)营养,这些细菌降解糖原,并产生酸性环境,可以有效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因此,育龄期女性阴道正常pH为3.5 4.5。此外,阴道分泌物中还含有其他抗菌成分如抗菌肽、粘附素、和白细胞等,参与其他屏障如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等。

机械屏障(Mechanical barrier),又称物理屏障,是由完整的上皮细胞层组成的,其中阴道主要由单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宫颈主要有复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其中阴道与宫颈交界处为转化带(Transformation Zone),是鳞状上皮细胞与柱状上皮细胞连接处,也是疾病好发部位。完整的上皮细胞层,借助维持黏膜上皮机械屏障和通透性的重要结构--细胞间紧密连接,可有效抑制病原体对阴道局部的入侵。黏膜表面通常分为两型--I型黏膜表面(如肠道和肺等)被单层柱状上皮覆盖,II型黏膜表面(如阴道、眼和口等)是由保护性的鳞状上皮层引起的[1]。女性生殖道包含II 型黏膜(阴道和子宫颈阴道部)和I型黏膜(如子宫颈内膜和子宫)。这两种不同类型黏膜的重要差异在于I型黏膜表面可以输送IgA,而II型黏膜表面却不能。另外,不同的上皮细胞,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MALTs)存在与否不同,其中I型黏膜存在MALTs,而II型黏膜不存在MALTs。通常,I型黏膜的黏膜下层由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巨噬细胞(Macrophages)及稀少的淋巴细胞组成。子宫含有B细胞为核心的集合淋巴结,周围被CD8+T细胞包围,但其功能不明,这些集合淋巴结可在分泌期增大[2]。宫颈阴道上皮细胞及上皮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完整结构,是控制病原体的入侵的一道非特异性防线。此外,黏膜上皮细胞及其MALTs中的淋巴细胞在黏膜免疫屏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屏障(Immunological barrier)是宿主微生态屏障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是机体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力量,贯穿整个微生态屏障。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免疫防御与其他感染相同,主要是由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组成,其中固有免疫提供快速的非特异性防御,女性生殖道黏膜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免疫细胞,可以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在稳定状态时,γδ+T细胞、巨噬细胞、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和DCs等细胞监测阴道II型黏膜。在子宫,特化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调节胎儿的发育和阻止潜在的病毒感染。其中上皮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和黏膜下层的DCs是具有强烈吞噬作用的细胞,此外,这两种细胞表达多种不同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可以识别多种微生物。在PRRs识别了病原体之后,朗格汉斯细胞和DCs经历一个成熟程序,迁移至输出淋巴结,激活天然T和B淋巴细胞,从而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系统通其局部分泌的抗微生物因子、吞噬作用等快速清除病原体,并可通过前炎症可溶性蛋白(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招募其他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巨噬细胞是最有效的吞噬细胞,病原体入侵部位的细菌细胞或微量的细菌细胞壁成分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吞噬细胞,这二者均可出现在感染的早期。在感染状态初始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样DCs(plasmacytoid DCs,pDCs)和NK细胞被动员到阴道组织发挥非特异性免疫清除。在感染后期,抗原特异性的T 和B淋巴细胞进入阴道阻止内发挥病原特异性的免疫防御。当固有免疫系统不能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是,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即可被启动。固有免疫系统不仅提供感染的早期防御,并且可以介导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DCs和巨噬细胞均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可以介导病原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是有淋巴细胞及其产物介导的,导致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PCs可以递呈抗原给特化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可以特异性模式识别病原体,并诱导清除并记忆病原体。天然淋巴细胞携带独特的受体,当淋巴细胞与其配体结合时,其将启动增殖并分化为效应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种,其中T淋巴细胞(CD8+T细胞可以直接杀灭病原体感染细胞,CD4+T细胞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而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应答(分泌抗体)。此外,阴道上皮细胞不仅提供抵抗感染的必要的机械屏障和化学屏障,还能是免疫屏障中重要的“哨兵”细胞。肠腔内分散的抗原,宫颈、子宫、法罗皮奥氏管(Fallopian tubes)内极化的上皮细胞,均参与宿主防御可能的病原。黏膜上皮细胞可以识别抗原,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杀灭细菌和病毒,如果病原体刺激超过上皮细胞的保护能力,可进一步将信号传递到免疫细胞。研究发现,女性生殖道上皮细胞可被女性性激素调控,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与其下的间质细胞相互作用,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调节上皮细胞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3]。

女性生殖道内包含数个淋巴结,包括髂总、髂间、髂外和腹股沟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内富含淋巴细胞,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女性下生殖道上皮内最主要的淋巴细胞是CD8+T细胞,转化带内包含数量最多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CD4+T细胞和CD8+T 细胞),许多中性粒细胞也包含在内,阴道上皮内很少发现辅助性CD4+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DCs,绝大多数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位于阴道黏膜下层。阴道和宫颈阴道部免疫细胞的分布不同,更多的CD4+T细胞、NK细胞、DCs出现在宫颈阴道部的上皮内。子宫颈内膜上皮内和黏膜下组织很少发现CD4+T 细胞和CD8+T细胞,DCs是缺如的,但可发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多或少的存在于子宫颈内膜,聚集区域细胞量可见较多。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IgM、IgG和IgA)可以分泌到组织中,部分会转移到粘液中。抗体可以协助阻断微生物粘附到上皮(尤其是分泌性IgA),并可中和和清除肠腔或黏膜器官组织中的微生物和微生物毒素(主要是IgG和IgM)。

与其他黏膜免疫系统相似,阴道黏膜免疫系统通过PRRs识别特异的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进而进行固有免疫应答,此外,一些PRR诱导反应对于针对病原体的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也是必须的[4]。研究发现,生殖道黏膜上有多种PRRs表达在各种各样的细胞上,来

7311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12月第23卷第12期

监测绝大多数的病原体。过去几十年,已经鉴定出数个PRRs家族成员,包括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和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5],这些受体是可溶性的,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其中DCs,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达不同种类的TLRs。人朗格汉斯细胞表达大多数的TLRs,但缺乏TLR4,TLR7和TLR9[6]。覆盖于阴道和子宫颈阴道部的II型黏膜上皮细胞表达TLR2、TLR3、TLR4和TLR9,而子宫颈内膜细胞表达TLR1、TLR2和TLR6[7]。其中TLRs包含同源胞外二聚体(TLR2,TLR4和TLR5)或异源胞外二聚体(TLR1和TLR6),可以识别结合细菌的胞壁成分,如肽聚糖(PG)、磷脂酸(LTA)、脂蛋白、磷脂多糖(LPS)和鞭毛蛋白。对于LPS,PRRs的辅助分子,CD14和MD2是启动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必须分子。RLRs,包含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RIG-I)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protein5,MDA5),可以检测RNA病毒基因组或复制产物[8]。另外,对于RNA病毒,RIG-I可以识别RNA聚合酶III转录形成的dsDNA[9,10]。RLRs广泛存在,可以识别感染病毒的细胞。NLRs组成细胞内PRRs的一个大家族,可对各种PAMPs和应激信号进行识别调节固有免疫。NLR家族,NIRP1(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1)广泛表达,而NLRP3仅限于口咽部、食管和子宫阴道部的上皮细胞及免疫细胞[11]。NLRPs可以激活炎症复合体,反过来进一步激活caspase1,导致白介素-1和IL-18前体剪接为成熟的细胞因子。胞浆中的NLRs(NOD1和NOD2)可以识别PG,可对胞内细菌发挥作用。最近研究发现,除NLRPs外,AIM2(absent in melanoma2)可偶联dsDNA识别炎症复合体的激活。NLRs可被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后激活,在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2]。

覆盖于阴道内表面的粘液,其组成特点使得其可以捕获感染的微生物或污染物。粘液主要由黏液素(Mucins)组成,它是复杂的多聚体组成的高分子量糖蛋白,包含至少一个或多个蛋白区域,通常具有O-聚糖末端。黏液素MUC5B,MUC5A,MUC6和跨膜的MUC16,MUC1已在宫颈分泌物中别鉴别出来。生殖道中粘液的分泌受激素水平的调节,其粘度的变化可在月经周期中观察到。I型黏膜表面(如肠道和肺)中,杯状细胞是粘液的主要生成者,而II型黏膜表面(如阴道、肛管下半段和包皮)中,粘液主要是由局部粘液分泌的上皮细胞产生。在排卵时,宫颈隐窝可以分泌粘液下行覆盖阴道;宫颈粘液酸性较弱,更易于精子运动至宫颈。除黏液素外,粘液中还包括其他防御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抗微生物多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溶菌酶和铁蛋白。杀菌分子,如补体成分和AMPs,可以在微生物到达宿主上皮细胞层前直接结合并杀灭。上皮细胞、宫颈腺体和中性粒细胞产生绝大多数的AMPs,包括钙卫蛋白(calprotectin)、cathelicidin、溶菌酶、乳铁蛋白、SLPI(secretory leukoprotease inhibitor)、人中性粒细胞多肽和人α-防御素,释放到阴道分泌物中[13]。研究提示,生殖道内AMPs的产生缺少是生殖道感染发生的易感因素[7]。AMPs可在上皮细胞表面打破病原体细胞膜,AMPs的亲水和疏水的两性特征和阳离子特性介导病原体细胞膜完整性丧失。其他机制,如溶菌酶水解PG,乳铁蛋白夺取了“需铁细菌”的铁使得细菌缺铁不能生长,补充宿主的抗微生物作用。SLPI是由宫颈上皮细胞产生组成的,是宫颈分泌物中AMPs的主要组成成分,显示出针对细菌、病毒、真菌的广谱抗微生物活性[7]。SLPI也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引起的损伤。然而,SLPI的抗炎症作用不仅仅单独归因于抗菌和抗蛋白酶活性,也包括抑制炎症反应的中心性转录因子(NF-κB)[14]。阴道分泌物中的SPLI的较高浓度与围产期HIV-1传播的降低率有关,可能存在天然的抗逆转录病毒活性。宫颈组织和宫颈粘液栓中SPLI的浓度在妊娠和分娩后明显升高。阴道分泌物中SPLI水平的降低与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

此外,由阴道上皮细胞及相关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是固有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衔接者和/或效应分子。巨噬细胞是对微生物早期应答的局部细胞因子的主要产生者。然而,黏膜上皮细胞同样也可针对不同病原体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TNF-α、IL-1、IL-6和IL-8,细胞因子应答的强度和模式依赖于病原体和上皮细胞的类型。前炎症细胞因子诱导局部炎症反应并分泌抗微生物防御因子[15,16]。其中,TNF-α,主要是有巨噬细胞、NK细胞和T细胞产生,在发挥局部引起炎症,激活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诱导发热、脓毒性休克和凋亡及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IL-1α,由巨噬细胞、阴道和宫颈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DCs和NK细胞产生,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T细胞活化及引起发热等。IL-6,由巨噬细胞、阴道和宫颈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T细胞产生,可以进行急性期反应和炎症、T和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Ig产生及发热的调节。IL-8,由巨噬细胞、阴道和宫颈的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是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诱导剂,可以刺激上皮内白细胞整合素的亲和力和活力,及激活中性粒细胞脱颗粒等。所有这些生殖道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通过PAMPs-PRRs模式对病原体的识别,引起宿主固有免疫应答,快速清除病原体,并可将感染信息传递到过继免疫系统,形成级联反应,活化相关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有目标的清除感染的病原体。宿主免疫屏障在保持微生态屏障的稳态,维持生境微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学屏障(Chemical barrier)与其他屏障密切联系,是由阴道内细菌或细胞分泌或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组成的,包括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溶菌酶、短链脂肪酸和H2O2等。这些化学物质与粘液一起,通过破坏生境内过路菌的胞壁完整性,降低生境内的pH,抑制过路菌的生长,密切监视宿主阴道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屏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其中,机械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基础,微生物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关键,免疫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核心,化学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有机组成部分。微生态屏障的作用在于维持宿主生境的微生态平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IWASAKI A.Mucosal dendritic cells[J].Annu Rev Immunol,2007,25(1):381-418.

[2]WIRA C R,FAHEY J V,SENTMAN C L,et al.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in female genital tract:cellular responses and interactions[J].Immunol

8311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Dec.2011,Vol.23No.12

Rev,2005,206(1):306-335.

[3]WIRA C R,GRANT-TSCHUDY K S,CRANE-GODREAU M A.Epithelial cells in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a central role as sentinels of immune protection[J].Am J Reprod Immunol,2005,53(2):65-76.

[4]IWASAKI A,MEDZHITOV R.Regulation of adaptive immunity by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J].Science,2010,327(5963):291-295.

[5]TAKEUCHI O,AKIRA S.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and inflammation [J].Cell,2010,140(6):805-820.

[6]FLACHER V,BOUSCHBACHER M,VERRONESE E,et al.Human Lange-rhans cells express a specific TLR profile and differentially respond to viru-ses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J].J Immunol,2006,177(11):7959-7967.[7]HORNE A W,STOCK S J,KING A E.Innate immunity and disorders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J].Reproduction,2008,135(6):739-749.

[8]PICHLMAIR A,REIS E SOUSA C.Innate recognition of viruses[J].Immu-nity,2007,27(3):370-383.

[9]CHIU Y H,MACMILLAN J B,CHEN Z J.RNA polymerase III detects cy-tosolic DNA and induces type I interferons through the RIG-I pathway[J].Cell,2009,138(3):576-591.

[10]ABLASSER A,BAUERNFEIND F,HARTMANN G,et al.RIG-I-depend-ent sensing of poly(dA:dT)through the induction of an RNA polymerase

III-transcribed RNA intermediate[J].Nat Immunol,2009,10(10):1065-1072.

[11]KUMMER J A,BROEKHUIZEN R,EVERETT H,et al.Inflammasome components NALP1and3show distinct but separat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human tissues suggesting a site-specific role i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J].J Histochem Cytochem,2007,55(5):443-452.

[12]MARTINON F,MAYOR A,TSCHOPP J.The inflammasomes:guardians of the body[J].Annu Rev Immunol,2009,27(1):229-265.

[13]VALORE E V,PARK C H,IGRETI S L,et al.Antimicrobial components of vaginal fluid[J].Am J Obstet Gynecol,2002,187(3):561-568.

[14]TAGGART C C,CRYAN S A,WELDON S,et al.Secretory leucoprotease inhibitor binds to NF-kappaB binding sites in monocytes and inhibits p65 binding[J].J Exp Med,2005,202(12):1659-1668.

[15]KANDA N,WATANABE S.IL-12,IL-23,and IL-27enhance human beta-defensin-2production in human keratinocytes[J].Eur J Immunol,2008,38(5):1287-1296.

[16]BANDO M,HIROSHIMA Y,KATAOKA M,et al.Interleukin-1alpha regu-lates antimicrobial peptide expression in human keratinocytes[J].Immunol Cell Biol,2007,85(7):

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

532-537.

(上接第1135页)时造成过度恐慌,必须积极切实做好疾病与疫情的宣传工作,普及生活卫生常识,正确引导群众采取健康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和疫情监测力度的同时,拓宽急性流行性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OL].www.moh.gov.cn.2010-04-02.

[2]LIN Jun-fen,FANG Le,FANG Qiong-shan,et al.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influenza A(H1N1)in Zhejiang Province in year2009[J].Zhejiang J Prevent Med,2010,22(9):1-3.(in Chinese)

林君芬,方乐,方琼珊,等.浙江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9):1-3.[3]卫生部.关于印发《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的通知[EB].http://www.mohgov.cn/pub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hwsyjbgs/s3578/200909/42906htm,2009-09-2.

[4]周淑新,王伟刚.WHO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甲型H1N1流感资讯--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1208.[5]浙江省卫生厅疾控处.近期流感活动有所增强,公众要加强自我防护.[EB/OL].http://www.zjwst.gov.cn/art/2011/1/20/art_32_94060.html.[6]何屹.流感病毒基因存在大量变异[N].科技日报.2005-07-29。

[7]WHO.Pande.mic.(H1N1)2009[EB/OL].http://www.who.int/csr/dis-ease/swineflu/en/index.html.

[8]武迎宏,匡季秋.综合管理科学防范甲型H1N1流感[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27-28.

9311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12月第23卷第12期

生殖道微生态评价标准

生殖道微生态学 生殖道微生态学评价标准 1.菌群密集度:++~+++ 2.菌群多样性:++~+++ 3.乳酸杆菌比例:≥70% 4.其他杂菌比例:≤30% 当阴道菌群的密集度为II—III、多样性为II—III、优势菌为乳酸杆菌,清洁度为I度、乳酸杆菌功能正常、阴道ph<4.5时,定义为阴道微生态正常。当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性反应、ph和乳酸杆菌功能任何一项出现异常,都可诊断为微生态失调。 菌群密集度的量化标准: +:每油镜视野下平均细菌数1-9个; ++:每油镜视野下平均细菌数10-99个; +++:每油镜视野下平均细菌数100个以上; ++++:油镜下观察细菌聚集成团,或密集覆盖粘膜上皮细胞。 菌群多样性的量化标准: +:每油镜视野下能辨别1-3种细菌; ++:每油镜视野下能辨别4-6种细菌; +++:每油镜视野下能辨别7-9种细菌; ++++:每油镜视野下能辨别10种以上细菌。 LBG分级: LBG I级:许多多形性乳酸杆菌,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其他的细菌; LBG IIa级:混合菌群,但主要为乳酸杆菌; LBG IIb级:混合菌群,但乳酸杆菌比例明显减少,少于其它菌群; LBG III级:乳酸杆菌严重减少或缺失,其它细菌过度增长。 Nugent评分: 1.评分方法: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细菌形态,用半定量评估法对乳酸杆菌、加德纳菌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进行评分。以上4种细菌形态分值之和为总分值。 2..评分标准: 动弯杆菌评分乳酸杆菌加德纳菌和普雷 沃菌 0 ++++ - - 1 +++ + +或++ 2 ++ ++ +++或++++ 3 + +++ 4 - ++++

生殖道微生态评价标准

生殖道微生态学生殖道微生态学评价标准 1.菌群密集度:++~+++ 2.菌群多样性:++~+++ 3.乳酸杆菌比例:≥70% 4.其他杂菌比例:≤30% 当阴道菌群的密集度为II—III、多样性为II—III、优势菌为乳酸杆菌,清洁度为I度、乳酸杆菌功能正常、阴道ph<4.5时,定义为阴道微生态正常。当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性反应、ph和乳酸杆菌功能任何一项出现异常,都可诊断为微生态失调。 菌群密集度的量化标准: +:每油镜视野下平均细菌数1-9个; ++:每油镜视野下平均细菌数10-99个; +++:每油镜视野下平均细菌数100个以上; ++++:油镜下观察细菌聚集成团,或密集覆盖粘膜上皮细胞。 菌群多样性的量化标准: +:每油镜视野下能辨别1-3种细菌; ++:每油镜视野下能辨别4-6种细菌; +++:每油镜视野下能辨别7-9种细菌; ++++:每油镜视野下能辨别10种以上细菌。

LBG分级: LBG I级:许多多形性乳酸杆菌,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其他的细菌; LBG IIa级:混合菌群,但主要为乳酸杆菌; LBG IIb级:混合菌群,但乳酸杆菌比例明显减少,少于其它菌群; LBG III级:乳酸杆菌严重减少或缺失,其它细菌过度增长。 Nugent评分: 1.评分方法: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细菌形态,用半定量评估法对乳酸杆菌、加德纳菌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进行评分。以上4种细菌形态分值之和为总分值。 2..评分标准: 注:-;未见细菌;+少于1个细菌;++:1-4个细菌;5-30个细菌;++++:30个以上细菌; 3.诊断标准

BV:Nugent评分≧7分 BV中介:Nugent评分4-6分正常:Nugent 评分0-3分。 AV评分: 1.评分方法: AV评分包括LBG分级、白细胞数、含中毒颗粒的白细胞比例、背景菌落、基底旁上皮细胞所占比例五个检测指标,每个指标的品跟可分为正常或轻度(0分),中度(1分)和重度(2分),各指标得分相加为AV总得分。 2.评分标准: 3.诊断标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特点 女性特有的生殖系统解剖包括骨盆和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了解女性生殖器解剖特点,对学习妇科学有很大的帮助。 ◆骨盆的解剖 骨盆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通路,其大小、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图1)。连接骨盆各部之间的韧带有骰结节韧带、骶棘韧带,此两韧带在妊娠期松弛,有利分娩时胎儿通过。骨盆的主要关节有骶骼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这些关节活动在妊娠期稍有增加,也有利于胎儿顺利通过。 ◆外生殖器解剖 外生殖器解剖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包括耻骨联合至会阴及两股内侧之间的组织(图2),由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等组成。

1.阴阜位于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有阴毛生长,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阴毛为女性第二性征之一。 2.大阴唇为靠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其皮下脂肪层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局部受伤易形成血肿。未婚妇女大阴唇自然合拢,经产妇的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呈萎缩状。 3.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于神经末梢,故极敏感。 4.阴蒂为位于小阴唇之间顶端海绵体,有勃起性,阴蒂头富于神经末梢,极为敏感。 5.阴道前庭为小阴唇之间菱形区,前方有尿道口,后方有阴道口。 6.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大阴唇后部,如黄豆大小,左右各一,腺管开口子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如果细菌感染可以形成脓肿或囊肿。此外还有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 ◆内生殖器解剖 内生殖器解剖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又称为附件(图3、图4)。

1.阴道位于真骨盆下部的中央,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和胎儿娩出的通道。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窿,分前、后、左、右四部分。后穹窿较深,其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贴接,后者为腹腔的最低部分,临床上作后穹窿穿刺术在此进行,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也是手术的途径。阴道上端比下端宽,后壁长约10~12厘米,前壁长约7~9厘米。平时阴道前后壁贴近。阴道有较大的伸展性,又富有静脉丛,故局部受损伤易出血或形成血肿。阴道黏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2.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成年人的子宫重约50克,长约7~8厘米,宽4~5厘米,厚2~3厘米;子宫分子宫体、子宫颈,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子宫为一空腔器官,腔内覆盖子宫内膜,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宫内膜受卵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特点介绍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特点介绍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特点介绍,女性特有的生殖系统解剖包括骨盆和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了解女性生殖器解剖特点,对学习妇科学有很大的帮助。 ◆骨盆的解剖 骨盆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通路,其大小、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图1)。连接骨盆各部之间的韧带有骰结节韧带、骶棘韧带,此两韧带在妊娠期松弛,有利分娩时胎儿通过。骨盆的主要关节有骶骼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这些关节活动在妊娠期稍有增加,也有利于胎儿顺利通过。 ◆外生殖器解剖 外生殖器解剖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包括耻骨联合至会阴及两股内侧之间的组织(图2),由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等组成。

1.阴阜位于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有阴毛生长,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阴毛为女性第二性征之一。 2.大阴唇为靠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其皮下脂肪层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局部受伤易形成血肿。未婚妇女大阴唇自然合拢,经产妇的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呈萎缩状。 3.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于神经末梢,故极敏感。 4.阴蒂为位于小阴唇之间顶端海绵体,有勃起性,阴蒂头富于神经末梢,极为敏感。 5.阴道前庭为小阴唇之间菱形区,前方有尿道口,后方有阴道口。 6.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大阴唇后部,如黄豆大小,左右各一,腺管开口子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如果细菌感染可以形成脓肿或囊肿。此外还有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 ◆内生殖器解剖

内生殖器解剖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又称为附件(图3、图4)。

第六章 人体解剖学女性生殖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女性内生殖器中的生殖管道包括___,___,___3部分。 2.固定卵巢位置的韧带是__,__ 。 3. 固定子宫位置的韧带有___,___,___,__。 4.输卵管由外向内分__,__,__,__4部。 5.子宫位于__中央,前临__,后邻__。正常成年女性的子宫姿势呈__。 6.子宫分__,__和子宫颈三部分,而子宫颈又可分为__,__两部分。 7.未产妇的子宫口呈__,经产妇的子宫口呈__。 8.子宫阔韧带依其附着分为__,__,__三部分。 9.阴道穹可分为__,__,__,其中以__最深。 10.会阴可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形区域,前方称为__,后方称为__。 二、判断改错题 1.子宫内腔较宽阔,分上、下两部,上部称为子宫腔,下部称为子宫颈管。 2.卵巢悬韧带又称卵巢固有韧带,韧带内含有卵巢动、静脉,淋巴管,神经丛等。 3.卵巢呈扁卵圆形,前缘游离,称为独立缘,后缘有血管神经出入,称为系膜缘。 4.输卵管内侧端与子宫腔相通,外侧端开口于腹膜腔。 5.输卵管壶腹占输卵管全长的2/3,粗而弯曲,是输卵管结扎术的常选部位。 6.子宫的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临床上通常将两者统称为子宫附件。 7. 正常成人女性子宫呈轻度后倾和后屈位。 8.阴道位于小骨盆中央,前有膀胱和尿道,后邻直肠。 9.前庭球又称Bartholin腺,导管向内开口于阴道前庭。 10.乳房手术时宜作放射状切口,主要是为了减少对乳房悬韧带的损伤。 三、选择题 【A型题】 1.由腹膜形成固定子宫的装置是() A.子宫圆韧带 B.子宫阔韧带 C.子宫主韧带 D.骶子宫韧带 E.卵巢固有韧带

2.未被子宫阔韧带包裹的结构是() A.输卵管 B.卵巢 C.子宫圆韧带 D.骶子宫韧带 E.卵巢固有韧带 3.输卵管腹腔口开口在() A.腹膜腔 B.子宫腔 C.腹腔 D.盆腔 E.阴道穹 4.女性绝育术,结扎输卵管部位是() A.子宫部 B.壶腹部 C.峡部 D.漏斗部 E.伞部 5.维持子宫前倾的结构是() A.子宫阔韧带 B.子宫圆韧带 C.子宫主韧带 D.盆底肌 E.卵巢悬韧带 6.维持子宫不脱垂的结构主要是() A.子宫阔韧带 B.子宫圆韧带 C.子宫主韧带 D.骶子宫韧带 E.卵巢固有韧带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外生殖器 1.外阴的范围 女性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外露的部分又称外阴,系指耻骨联合至会阴和两股内侧之间的组织。 2.外阴的组成 (1)阴阜位于耻骨联合前面,皮下有丰富的脂肪组织。青春期开始,其上的皮肤开始生长卷曲的阴毛,是第二性征之一。 (2)大阴唇为外阴两侧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其前接阴阜,后达会阴。大阴唇皮下富含脂肪组织和静脉丛等,局部受伤后易形成血肿 (3)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 (4)阴蒂位于小阴唇前端。为海绵体组织,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极为敏感。 (5)阴道前庭为两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域。前庭的前方有尿道口,后方有阴道口。①尿道口:尿道口后壁两旁有一对腺体,称尿道旁腺,常为细菌潜伏之处。②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大阴唇后部,是阴道口两侧的腺体。大似黄豆;腺管细长l~2cm,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黏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检查时不能触及此腺。若因感染腺管口闭塞,形成脓肿或囊肿,则能看到或触及。③前庭球:又称球海绵体④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尿道口下方,阴道口上覆有一层薄膜,称为处女膜。膜中央有一开口。月经期经血由此流出。 二、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为附件。 1.阴道 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1)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阴道上端包围宫颈,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腔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2)组织结构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襞,故有较大伸展性。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的阴道黏膜上皮甚薄,皱襞少,伸展性小,易创伤、易出血。阴道壁因富有静脉丛,故局部受损伤后出血量多或形成血肿。 2.子宫 壁厚、腔小、以肌肉为主的器官。腔内覆盖黏膜称子宫内膜,青春期后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改变并产生月经;妊娠期孕育胎儿。 (1)形态成人的子宫为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5ml。子宫上部较宽为宫体,其上部隆突部分为宫底,两侧为宫角,子宫下部成圆柱形为宫颈。宫腔上宽下窄,子宫体与宫颈间最狭窄处为峡部,在非孕期长1cm,其上端形态上较为狭窄,成为解剖学内口;其下端为子宫内膜组织向宫颈黏膜转化的部位,故称为组织学内口。宫颈管长2.5~3cm,下端为宫颈外口。宫颈下端伸入阴道内的部分叫宫颈阴道部,阴道以上的部分叫宫颈阴道上部。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而形成横裂。 (2)组织结构宫体和宫颈的结构不同。①宫体: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外层为浆膜层(脏

实验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实验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实验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 一、熟悉外生殖器的大体解剖结构。 二、掌握女性内生殖器的解剖和功能。 三、熟悉骨盆的结构特点及分界。 四、了解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五、了解骨盆底的结构及会阴与分娩的关系。 【实验要求】 一、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准确在模型上描述出女性生殖器的解剖、功能及骨盆的结构特点。 二、要求学生以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观看教师示教和进行操作练习。 【实验准备】 骨盆模型、骨盆底模型、女性内、外生殖器模型、女性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模型。 【实验方法】 一、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操作示教。 二、学生分组在各种模型上操作练习,教师指导、答疑。 三、学生演示,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查实验效果,教师讲评、总结。 四、实验评价。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认识外生殖器的大体解剖结构: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会阴 女性外生殖器

二、讲出阴道的解剖特点及功能:阴道的功能、位置和形态、组织结构。 三、描述子宫的解剖特点和功能:子宫的功能、位置和形态、组织结构。 女性内生殖器

四、指出子宫韧带的名称并说出其功能。 五、说出输卵管和卵巢的解剖特点:输卵管的形态与功能、组织结构;卵巢的形态与功能、组织结构。 子宫韧带 卵巢的构造(切面) 已产妇宫颈外口为横裂状 未产妇宫颈外口为圆形

六、说出女性生殖器官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七、指出骨盆的构成和分界:骨盆的构成、骨盆的分界。 正常女性骨盆 女性内生殖器及邻近器官

八、简述骨盆底的结构;说出会阴的结构及与分娩的关系。 【实验评价】 一、教师抽测3~5名学生,结合模型说出女性内生殖器的解剖特点和功能。 二、教师评价,记录成绩,布置作业: 1.外生殖器包括哪些部分? 2.内生殖器各器官的解剖、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如何? 3.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有哪些,与生殖器的关系如何? 4.简述骨盆的结构、怎样划分大小骨盆? 5.简述骨盆底的作用及会阴与分娩的关系? 骨盆底结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