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英语写作教学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英语写作教学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英语写作教学内容摘要:语言学习的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本文以迁移

理论为基础,以学生平时写作作业为语料来源,从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而造

成的负迁移入手,分析学生出现某种语言错误的原因。本文在最后对于中学英语

写作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克服母语负迁移现象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迁移; 错误; 分析; 对策

1.引言

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写作训练。英语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因而极易暴露学生的各种问题.笔者在平常教学中,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发现学生主要在冠词、名词单复数、动词及时态、词序和连词常犯错误,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所致。学生在写作中,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套用母语的规则,结果在遣词造句上出现语句错误。70年代后,随着应用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关研究表明:在语言研究过程中当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有很相近的情况时可以起到语言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当两种语言相异时将对学习产生负迁移作用,这方面的研究与认识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去看待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罗立胜1997)。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采取简单的排斥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因势利导,分析和了解母语的负面影响,才能有效促进外语学习。

(张大钧1999)。学习迁移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对此做过大量研究。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吴伟士在提出的共同因素说中认为“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测验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在两个没有相同要素或共同成分的过程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邵瑞珍1997)。提出概括化理论的心理学家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两种学习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迁移,主要是因为从一种学习中所获得的一般原理,可以运用于两种学习之中,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发现两种学习中内在所遵循的共同原理,才是产生迁移的根本(张大钧1999)。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过去的经验通过对认知结构发生作用而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到新的有意义学习。因此,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着迁移。有意义学习都某种程度地受已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反过来这种习得的经验通过修正认知结构而产生迁移(张大钧1999)。奥苏伯尔还指出,二语学习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宋广文于国妮2001)。

3.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

3.1 冠词

(1)Have you seen the red pen? I put it here just now,but it’s gone.

(2)Japan lies to east of China.

(3)Attention,please! Here is a good news for you.

(4)The Unit One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learn.

例(1)问话人显然是在找钢笔,据语境该用a而非the。由于英语中的定冠词the具有特指性,所以这里不可能用the来表达“就在面前”的那支钢笔;例(2)漏掉the,to the east of是英语中的习惯用法;例(3)和(4)中属零冠词,news是不可数名词,不与a/an连用,Unit One具有专指性,不需要冠词。究其错误原因,就是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没有。学生在冠词方面的错误主要表现为:(1)该用a/an的时候却用了the;(2)该用a的时候用了an;(3)该用an 时用了a;(4)该用the的时候用了a/an;(5)不该用零冠词;(6)该用冠词的时候没有用。表现英语冠词的概念在汉语中是通过数词加量词或指示代词加量词来表达的,如a(the)book 中的a(the)分别由汉语数词“一”和指示代词“这”加上量词“本”来表达的。英语中的不定冠词有两种形式a和an。当被修饰名词的首字母发音为辅音时,不定冠词为a,发音是元音时,用an。而汉语中是没有这种区别的。英语中的冠词是用来表达有定与无定(表示属类时这种有定与无定的区别实际上已趋于消失);而汉语中则部分地体现在语序变化上,因为汉语中有定的名词性成分大多出现在动词的前面,无定的名词性成分大多出现在动词的后面,如,(1)人来了(人是有定的);(2)来人了(人是无定的)(许余龙2002)。学生有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在写作时对于英语中的冠词有些摇摆不定。

3.2名词单复数

英语中名词的复数构成有以下三种形式:(1)在名词后面加“s”或“es”,如book—books,match—matches;(2)名词的单复数不变,即其原形,如deer--deer (3)不规则变化,如goose—geese。汉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往往是在其后加“们”,或者不加或者根本就不能加。这种差异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名词的单复数时出错。

(1)He got a lot of informations from the paper.

(2)The old man raised many sheeps

(3)He was knocked off his bike. Both his foots badly hurt.

(4)Tomatos are a nutrient vegetable,which is good for people’s health.

(5)If you travel by buses or trains,it will cost you much money.

(6)In Class 2,altogether 5 boy student were praised.

例(1)中的不可数名词information学生加了“s”;例(2)中的sheep的复数就是原形,不该加“s”;例(3)中的foot,其复数是不规则变化,学生错加了“s”;例(4)中tomato的复数是加“es”,而学生加了“s”;例(5)的by bus/train

是英语中的固定搭配,通常名词后面不用复数;例(6)中的student学生漏加了“s”。一般而言,汉语是在表示人称代词和人称名词的词尾加“们”表示复数,在人称名词后也可以不加,并且使用范围较小,不像英语里的复数后缀“-s/es”可与大多数可数名词搭配;另外,英语中的名词还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汉语中的可数名词在英语中并不一定是可数。学生在这方面常犯以下错误:(1)分不清可数与不可数名词;(2)后缀“-s”和“-es”的误用;(3)不规则名词的复数形式的变化或误用;(3)一些固定短语中的名词错用了复数;(4)忘记用复数. 3.3 动词

学生在学习英语动词时,由于受汉语的影响,造句时往往套用汉语中的动词形式而出现中式英语。

(1)When did you arrive the station.

(2)Tom likes play basketball very much.

Read books can broaden one’s horizons.

(3)Do you know Miss Jean has teached in our school for six years?

(4)Don’t you know that old man has died for five years?

英语中的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的后面可以直接接宾语,不及物动词的后面不能直接接宾语,若接宾语时需要在不及物动词的后面加上一个介词或者副词,有些动词在汉语里可用作及物动词而在英语中却用作不及物,中国学生对于哪些动词在英语中究竟是及物还是不及物有时分不清楚,所以会造出像例(1)的错句。在汉语里,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除作谓语外还可以在句子中直接用作其它成份,汉语动词的这一习惯用法常使学生将句子写成像例(2)的错句。在英语中,遇到这种情况必须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英语中的动词有时态方面的变化,动词的过去时和过去分词大多数在后面加后缀“-ed”,还有一些动词是不规则变化,如take—took—taken等,汉语中不管所表达的意思是过去还是现在,没有这种变化。另外,英语中的动词有终止性动词和延续性动词之分,延续性动词可以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终止性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而在汉语中,表示终止性动词是可以与一段时间连用的,如“他来3天了”,动词“来(come)”在英语中就是一个终止性动词。

3.4 时态

在动词的时态方面,汉语与英语的表达方式十分不同。汉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形式,即汉语动词不是用词性上的变化而是用特定的词汇来表示动词的各种不同时间和方面的。如表示时间用“正在”,“经常”,“了”,“已经”,“曾经”等。但英语动词有三种时序(过去、现在和将来),可以配合成十六种时态,如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一般将来时等。英语中在表达不同的时态时,动词词形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所以学生在用英语表

达时容易出现时态错误。

(1)I wrote a report in my room when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2)When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3)I had lost my pen.

(4)We should finish all the work before he will come.

(5)Tom might have helped you. But he had been very busy then.

对于学生常犯的错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分不清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2)连词before,when,after,if等引导的从句在表示将来时该如何使用;(3)时态的配合使用;(4)过去完成时态和过去将来时态的滥用。

3.5词序

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因此语序较固定,其典型特征是没有曲折变化,其词语组合成句依靠词序和虚词。英语是分析型和综合型参半的语言,因此语序既有固定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其分析型特征体现在词序和助词的组句功能上,其综合型特征体现在它丰富的变化形式上。英语与汉语在语序上均属于主谓宾(SVO)语言,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英汉的主干成分及其语序是相同的,这是英汉语基本句子结构的共性(刑福义吴振国2002)。然而,实际上,因为英语具有灵活性,与汉语在语序上又有一定的区别。

(1)定语

1)单个的词作定语时一般前置,这一点和汉语较为相同。但是,英语一些表语形容词和某些特殊的形容词,如alive,asleep,afraid,concerned,left等作定语时常须后置,而在译成汉语时则为前置定语,如The guests present include some foreign visitors(到场的来宾中还有一些外宾)。由于汉语的习惯,学生常把它翻译成The present guests include some foreign visitors.

2)英语中,如中心词是由some-,any-,every-,no-等构成的复合词充当时,其定语须后置,而汉语没有这种要求,如I am looking for something cheaper.学生常注意不到这一点而会错译为I am looking for cheaper something.

3)英语中的形容词短语或者分词短语及不定式作定语时往往后置,而在译成汉语时提到中心词前,如The tall building being built now will be a hospital(正在建造的那座高楼是一家医院)。

4)多项形容词共同修饰同一个名词时,英汉虽然都将定语前置,但具体位置又有不同。在汉语中,几个定语连用时,习惯上是把最能表明事物本质的放在最前面,把表示规模大小,力量强弱的放在后面,其定语的排列次序一般是由要到次,由大到小,由专到泛。而英语越是表示事物本质的定语越要靠近它所修饰的名词,定语和中心词关系越密切,位置越接近,其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由次到要,由泛到专,由小到大。如国际经济新次序 a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5)定语从句英语中通常把从句放在所修饰的先行词后面,但汉语则是放在所修饰的词的前面。例如,这是我所看过的最好的影片。英语则翻译为:This is the best film I have ever seen.

(2)状语

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的排列汉语中的排列顺序是由大到小,而英语中的排列顺序恰恰相反,即由小到大,如,2006年1月24日,英语则为the 1st,January,2006,或January1,2006; 湖北省武汉市,英语则翻译为Wuhan,Hubei.学生有时注意不到这一点,会误译为Hubei,Wuhan。

3.6 连词

英语句子结构有并列句和复合句之分,汉语的复合句也有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在汉语的偏正复句中,有些关联词语可分布在正句和偏句里搭配使用,互相呼应。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等。英语一般不是这样,它往往只需一个连词,放在一个分句中,就能起到汉语成对连词的连接作用。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常常会在主句和从句中使用两个连接词。

(1)Although he was ill,but he kept on working till late at night.

(2)Because it was raining heavily,so I had to stay at home.

4.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迁移研究的进展不仅仅促进了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其中一些研究成果也为语言学习与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为迁移而教”是当今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宋广文于国妮2001)。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转自宋广文于国妮2001)。英语教学亦是如此。学习英语,就是要靠学习而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学习就意味着要有任务感和系统性,其中包括分析并发现英语的内在规律,同时还要努力克服母语的干扰。在我国,我们学习英语的教学模式大致是: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跟教师一点一滴地学习和操练英语,课堂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学生接触和使用的仍是自己的母语―汉语。同时在课堂上,学生是在非自然环境里十分小心地使用英语,尽管提倡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接近真实的英语环境,但由于我们缺乏习得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仅靠课堂上的有限接触,不足以使学生掌握英语这样一个庞大的语言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需掌握和运用迁移理论,帮助学生认识英语的词汇,短语,句子和篇章的规律。所以,促进学习迁移还需要一系列的相应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必然与特定的情景相联系,如果脱离实际运用而单纯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那么势必导致最初学习时的语言情景与将来实际的运用或迁移情景相差太大,造成迁移受阻。这也是许多学生不能成功地将

课堂中学习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原因之一。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习的难度。如果不考虑这一特点,而是脱离实际、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则尽管学生在头脑中储存了所学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可能处于惰性状态,难以在适当的时候被激活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或迁移。为此,教学中应考虑到情景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充分创设并利用各种情景,以使语言迁移达到最大效果。比如,不是让学生为练习写作而学习写作技能,而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写日记,也可以写故事、散文或给熟悉的人写信。学生通过这种真实的写作活动,他们写作的数量和质量都将有所提高,并能够将课堂中学习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迁移于实际中。

(2)运用比较教学法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倡英语课堂的英语化,旨在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的英语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但是课堂毕竟只是一个短暂的伪环境,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大环境是汉语语境。因此,课堂上排斥汉语的做法会导致:学生由于对两种语言没有一个比较而使用了大量的“中式英语”(Chinglish)。如果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比较练习,那么学生对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会有理性的认识,尤其在给学生讲解写作时,在学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而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给予适当的比较,对汉语和英语进行科学的结构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区别程度的大小。通过这种有意识地对英汉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英汉语言系统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明了错误的根源,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克服母语的负面干扰。

(3)辩证看待“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对于学习者来说,输入和输出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输入是为输出所做的准备,而输出则是对输入进行检测的有效手段。具体说来,学习者所接触的二语中若有母语中不存在的语言成分,若在输入中反复出现,二语学习者便容易掌握,若在输入中出现的概率低就难以掌握,若在输入中不出现就不可能掌握(刘升民张崟2003)。在教学中,对于输入和输出,从听、说、读、写各个层面着手,在课内外尽量让学生多听各种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尽量创造一种准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精读、泛读优势互补,以精读为依托,进而博览群书,打下深厚坚实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通过大量练习来验证学生的输出。

(4)培养学生的语感中国有句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语感的作用。语感指个人对某一特定语言文化的体验领会以及对其用法的敏感程度。操本族语者对于自己的语法有出自本能的感觉。语感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且可以不断增强。当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了一种近似本能或直觉的东西。对中国学生而言,英语语感实际上是对已学过的英语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抽象化之后所积累下来的东西。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自觉对比的能力,以求发现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异同,发现

英语本身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自己主动接受和适应英语的思维习惯,从而有效地避免负迁移。

(5)多给学生传授翻译技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多数学生习惯于用中文构思文章,然后再转换成英语,这往往会使句子在表达正确、地道以及行文简洁、连贯方面出现问题。学生学习英语又不能只是仅仅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做翻译。由于缺少系统的翻译,学生在作业时,就将思考好的中文句子一对一地直译甚至是硬译成英文。这样的翻译必然是中式英语。因此有必要给学生传授一些最基本的翻译方法,帮助他们纠正或改变硬译的习惯。

(6)尽量让学生避免过度使用类推、概括手段学生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对英语的某些规则错误地进行概括并推广使用,结果有时难免出现汉语式英语,如在汉语中开枪、开饭、开门、开会、开业等,都是“开”字。学生受汉语这一习惯表达的影响,凡是一遇到“开”字,不管三七二十一,首先想到的就是“open”。而在英语中,表达“开”字意义的可以有多种动词。表达上述概念在英语中需用fire with a gun,serve a meal,open the door,have a meeting和start business。这一现象说明了在了解某些规则后学生容易按照母语理解的习惯将某一语法或构成规则一般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在受到汉语影响时所造成的语言错误。

5. 结语

尽管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是局部的,但的确是客观存在的,这必须引起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语言错误,总结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找出双方间的语言转换对策,在保证避免学生对所犯错误过度注意而产生的负效应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排除负迁移的干扰,这对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刘升民张蓥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迁移[J].交通高教研究, 2003 (6): 79

罗立胜从英汉差异看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育,1997(2):63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25

宋广文于国妮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迁移现象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44,46

刑福义吴振国编著语言学概论[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25 许余龙编著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5

张大钧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3-124

(作者简介:赵靖辉,男,1969.10--,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现为襄樊市襄阳区一中高中英语教师,电话:138********,邮编:441104,e-mail:

jhzhao198@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18797002.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