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地理1

世界地理1

世界地理1
世界地理1

世界地理

绪论

1、新时代条件下世界地理的学习任务:

①掌握知识:即掌握有关地球表层的地理现象和一般过程,了解其内在的关系,学习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存在和发展的世界和各国的自然、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②培养分析能力:即学会分析和解释地球表层各个系统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世界和各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③掌握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反应,全球环境问题,工业化以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世界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问题。

④掌握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如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分析、对文化和文明的研究、对投资和资本的研究、信息社会与经济问题等。

2、我国世界地理教学的发展:

①突破了苏联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的束缚。

②全球地理环境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减少、陆地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沙漠化和森林草原退化、自然灾害的负面作用加强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使自然地理的研究与经济地理乃至人文地理的研究结合了起来。

③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促使世界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④经济学的理论不断被吸收到世界地理的教学之中。

⑤世界地理越来越重视文化、政治、历史因素的分析。

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地理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获得由各个国家、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专家的著作提供的各类丰富信息。

第一章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①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②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③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

④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的走向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两岸大陆能够拼合起来;岛弧、海沟伴生

2、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地形高低起伏悬殊(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

②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

③地形结构因洲而异(亚洲大陆地形中高周低,;欧洲大陆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大连绵的平原;非洲是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

3、洋底地形主要特征:

①深度大、高差大(以海平面为基准,世界大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 m)

②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③洋脊贯通四大洋(四大洋中都有高峻的洋脊,且彼此相接贯通,全长约80000 km)

4、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⑴大陆漂移:

①大陆地壳由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由硅镁层组成的大洋地壳之上

②全球大陆在古生代时期连成一体,称为泛大陆,周围海洋称为泛大洋

③在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下,自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漂移,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

④在漂移过程中,大陆前缘受到挤压形成褶皱山脉,而后缘由于拖曳作用脱落形成岛屿。

⑵海底扩张:

①地幔中的物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生对流

②地幔物质不断由大洋中脊溢出海底向两端扩展,形成大样地壳

③地幔物质对流发生在软流层

④向两端扩张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后沉入软流层,并推动大陆地壳发生运动

⑤地幔物质对流失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

⑶板块构造:

①全球地壳分为若干板块

②刚性地壳浮在塑性的软流层上运动

③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而边缘多发生构造运动

④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是次生的

⑤板块运动的不同方式决定了全球地壳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相互关系:三大构造学说一脉相承,均为与固定论对立的活动论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海底扩张学说的发展和延伸,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又促进了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因此三者不可分割。

5、大洋的发展:

胚胎期(东非裂谷)、

幼年期(红海亚丁湾)、

成年期(大西洋)、

衰退期(太平洋)、

终了期(地中海)、

遗痕(喜马拉雅山地缝合线)等阶段。

6、全球气候分布规律:

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呈现出规律性,包括气候的纬向地带性、非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其共同成因是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地带性差异(或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⑴纬向地带性:

①定义: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

带状分布的特征。

②成因:由于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椭球体的地表分布不均衡所引起的南北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候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等的结果。

⑵非纬向地带性:

①定义:纬向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结构,因受海陆位置、地形结构、地势起伏、

洋流性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破坏,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大陆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类型引起的气候差异。

②表现:同一气候带内分异出若干不同的气候型,同一个气候型跨越不同的气候带

⑶垂直地带性:

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气温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降水则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不同纬度的高地,如果海拔相同且达到一定的高度,则赤道地区的高地具有最完整的垂直带谱,垂直分带也最多,即从赤道多雨气候向上最终达到永久积雪带。从赤道向南、北极区方向垂直带谱越来越简单,垂直分带数量也越来越少

第二章

1、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⑴整体性:

①内在联系性: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该属性是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

②空间组合性: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

③动态演变性: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

⑵差异性:自然地理内部的分异性

①纬向地带性: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

②非纬向地带性: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

③经向地带性:属于非地带性规律之一。它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性,是因海陆分布、山脉南北走向等因素而造成的。

④垂直地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

3、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景贵和: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位的现象。……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或空间地理规律。(1986)

黄秉维: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1999)

R.哈特向:地域分异包含了地域间的相互联系和空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C.特罗尔:“三维地带性”,任何一个地方的垂直自然带都是纬向、经向和高度变化因素对自然环境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因此就一个山地或高原而言,“三维地带性”的概念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三维分异”,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同时沿纬度、经度和垂直递变方向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同处于一个三维空间之中,二是“三位一体”,一个地带所具有的带谱,是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地表的自然地理地带性是复杂历史过程的产物,它具有进展特征或残存特征,当然也处在不多变化之中。因此,任何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占有三维空间,还延续与整个时间过程。兼顾时空因素来解释将更合乎事实。上述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即是截然对立的,“非此即彼”的,

又是相互渗透的,“亦此亦彼”的。它们在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性。

第三章

1、洋流的分布特点:

①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逆时针、东暖西寒)

③南纬30°-60°:南半球40°海区形成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寒流)

④北印度洋:冬逆夏顺

2、大洋表层环流模式:主要是由稳定的盛行风引起的风海流。(P71图)

①太平洋表层环流:由太平洋南、北部副热带高压中心向四周吹的盛行风系形成南、北太平洋较低纬度太平洋温水环流系统的主要因素。

②大西洋表层环流:大西洋信风带有两道信风赤道流,均由东向西。印度洋表层环流:只有在南半球才有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流,并形成环流系统。

3、大洋垂直环流:根据海水的连续性,必然出现上升流和下降流,从而形成垂直环流。在全球大洋中由海水辐聚和辐散作用形成的垂直环流主要有:信风和赤道逆流区、大洋西部暖流区、副热带高压区、大洋东部寒流区、极地区

4、海洋资源:

狭义:是指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资源。

广义:除了指上述的物质与能流量外,还包括港湾、航线、水产养殖空间、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景观、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的纳污能力等。分类: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洋水及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5、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陆源与海岸带开发污染、大陆架钻探与深海采矿、海洋倾废、船源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①石油污染是海洋污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全世界进入海洋的石油污染多达三四百万吨;②重金属污染全世界每年进入海洋的汞约10×104 t,铜约25×104 t,铝约30×104 t,锌约390×104 t;③有机物污染与赤潮是近岸最普遍的污染现象。有机物分解后使海水出现富营养化,加快了海水中某些海藻的生长,从而导致赤潮产生;

④固体废物有些是通过江河自然排入的,有的是人们在海上或海滨活动中无意丢弃的,有些是专门用船只把垃圾从陆地运往海上的;⑤放射性污染源于大量向海洋中倾泄核废料、核潜艇的海上失事等海洋放射性污染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系统。

6、海岸带地区的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①海岸带地区的开发活动,改变了海岸地区的植被类型与生境

②海岸地区的水体污染,使海岸带区域承受了巨大的环境负担③近海渔业过度捕捞,改变了海岸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并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④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变化威胁海岸带地区安全。

第四章

1、人地关系:

⑴采集狩猎社会:由于人口数量少、技术原始,当时的人类并没有摆脱天然食物链束缚的能力。依赖自然并为自然所支配、而对自然的影响力极小,是该阶段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

⑵原始农业社会:作为由采集狩猎社会向传统农业社会的过渡时期,虽然人类活动的强度较采集狩猎社会增大,但其仍然属于自然的控制之下,当时的技术结构和生产能力还不足以对自然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其对自然的干扰完全可以通过自然系统的自我调节而消除,人

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和谐的。

⑶传统农业社会:土地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地侵蚀和土地退化,以及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十分无能为力。

⑷工业社会:发展历程虽然短暂,但却使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程度在扩大,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尤其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上。

⑸信息社会:

①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知识为主导的、以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将替代传统制造业经济。

②劳动力的主体将不再是工作在装配线上的工人,而成为信息工作者。

③经济活动不再以现金交易为主流,而代之以信息的流动,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④经济活动不局限于一国之内,基本上是跨国经济或全球经济。

⑤经济组织形式主要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制度经济,跨国公司、政府和工会是经济舞台的共同统治者。

⑥由于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技术扩散的高效性,信息社会中,无论个人或公共部门都将变得空前富裕,且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空间组织形态也会发生空前快速的变化。

2、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表现: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诸多方面,政治上的恐怖主义、经济的全球化、种族的文化冲突等无不打上全球性的烙印,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更是如此。

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世界各国所普通关注。

②这些问题已产生跨国界的影响。

③有些问题已发展成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海洋污染等。

3、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完成发展观念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与贫困做斗争,确立“环境友好”和“生态友好”的发展方向,生态与环境的保护。

第五章

1、种族民族的区别:

①内涵之别:种族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征的人群。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共同心理素质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②外延之别:同一种族可以分为不同民族,同一民族几乎不可能分属不同的种族。

③标识之别:种族一般以肤色、毛发、面型、五官和血型等体质特征为标识划分,民族一般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因素为标识划分。

④属性之别:种族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不同种族的人口可以有相同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民族是人口的文化属性,各民族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财富,一般而言,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形成的最先条件。

⑤数量之别:世界上的种族主要有:白、黄、黑三种;民族的种类很多,近2000多个,且各民族人口数量差别很大。

2、世界城市化问题:

①城市贫民:主要发生在各国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城市对农村的剥夺比较明显,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别明显,因此农民向城市迁移。

②城市犯罪:低收入和失业是激化社会矛盾的根源,社区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管理的薄弱是滋生犯罪的土壤,因此,大城市犯罪现象相当普遍。

③城市交通: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城市初期形成的道路—街区格局成为城市交通量增长的障碍,城市的道路在已有的城市建筑格局下很难扩展,交通堵塞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

④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和噪音污染等。

2、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区别:

最大区别是:知识经济把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知识经济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3、传统经济分布广的原因:

①符合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地区并不多;

②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只能是小部分地区和少部分人的经济形态;

③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包括农业的工业化生产)仍然是它们必需经历的发展过程;

④世界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分工格局下实现的,一部分地区先进,另一部分地区被先进地区所带动。

第六章

1、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脉结构多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大陆的东部边缘,自北而南分布有一系列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它们形成亚洲东部的双重泊岸,并围成许多边缘海,这是世界各州中罕见的。

2、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特征:

①强烈的大陆性。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

②典型的季风性。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

③类型的复杂性。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

④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这既是气候大陆性的一个反映,也是其气候复杂性的一种表现。

成因:

①气候类型多样性:地形复杂,起伏极大,山地面积大,因此气候类型多样。东南亚靠近赤道,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北部与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中亚远离海洋,形成温带沙漠气候;西亚被副高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中部的高原山地多数是高原山地气候。

②季风气候显著:面积大,临近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喜马拉雅山阻挡,在南亚次大陆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东亚地区受海洋影响大,夏季盛行偏南风,带来丰沛降水,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3、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原因:

⑴国际环境①和平②GA TT、IMF体制下,世界贸易空前扩大③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国内条件:

⑵自然条件:①适宜的气候(温暖湿润)②海岸线长,天然良港多,充分利用海洋国家的优势(通过船舶的大型化和专用化,大量进口海外优质、廉价资源)③高度利用国土(填海造陆等)

⑶经济要素①人口与劳动力:丰富低廉,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高,勤奋、忠实②资本:高储蓄,高效率,建立间接金融制度③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技术,不断进行消化和改良④

市场:自由、竞争性市场⑤产业组织:国际性大企业,与革新性中小企业建立灵活分工体系⑥政府:引导,保护,公共投资

⑷社会、制度:①战后改革:缩小军费开支,民主化措施(实施垄断禁止法,解体财阀,进行农地改革,推行劳动民主化)②社会因素:中流意识,自由社会(言论自由,信息发达)

4、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①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产品又大部分出口,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

②日本海岸线长,多优良港湾。

③填海造陆,使低价较便宜,利于投资设厂。

④沿海工业、城市、人口最为密集,因而也是国内工业产品最大的消费地。

⑤基础设施完备,为布局新厂提供便利条件。日本工业分布高度及中国,从整体看是不平衡的,过于集中的布局不合理,但就一个企业内部来说,布局紧凑,用地少,便于与其他企业联系,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较高。

5、汉江奇迹:1962年经济开发计划成功,韩国经济持续增长①1962-1979 GDP年平均增长9.3%,两次石油危机均无影响;②80年代GDP年平均增长8% ③90年代初期GDP年平均增长7.6%,95年GDP年平均增长9%。30年保持稳定飞速罕见增长。

6、印度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①能源短缺:能源消费速度增长

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政府把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入到能源、原材料工业部门,因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工农业发展的瓶颈。

③资金和技术对国外的依赖性较强:积极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使印度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依赖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基础之上。

7、印度IT产业发展原因:

①政府的大力扶持:建立了一系列利于IT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建10个科学园。

②国际市场的推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对软件工程师、电气工程技术和各种软件的需求急剧增长,为印度I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也为印度的科技人才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质优价廉的专业人才:印度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够操英语的科技人才库,而且素质高、成本低。

④IT产业的优质管理:重视自主开发能力。

8、中东战争频繁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三面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称之为“三州五海之地”。在近代与现代,由于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和波斯湾的石油开发,其中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黑海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具有战略意义,是西亚成为西方国家长期的争夺对象。

①石油经济: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但加工能力弱

③宗教问题:种族、民族、宗教构成及其复杂,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国家利益方面的显示差异以及美苏等大国势力的介入,长期以来阿拉伯世界一直是世界上国家和民族冲突最多的地区。

④水资源与边缘关系:对幼发拉底河水资源的争夺主要是在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之间进行;约旦河水之争主要是在以色列与叙利亚和约旦之间进行;阿以冲突,特别是以色列控制黎巴嫩“安全区”和戈兰高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争夺水资源。

第七章

1、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

①国际贸易、金融方面长期的经营历史,对许多外国银行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②在长期的金融业务中,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最完备的通讯网。

③政府的金融管制,特别对外国银行的管制,比较适宜。

④国内银行对外国银行也都抱欢迎态度。

⑤金融企业在分布上要求高度聚集以便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伦敦作为世界上最古

老的金融中心,外国银行在伦敦设立机构成为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动态的必然要求。

⑥伦敦、美国的纽约和日本的东京之间大致相隔8个时区,三大金融交易中心在一天里

可以实现工作时间的接替(按8小时工作日),这样就保障了全球的金融交易可以在任何时间里进行。

2、英国工业布局特点:

①生产企业数锐减,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②布局区域集中

③钢铁工业逐渐靠近沿海和消费区

3、法国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

①劳动生产率高

②农业结构合理

③专业化水平高

4、英格兰南部硅谷形成原因:

①传统电子制造业区

②工人技术熟练,工人人际关系良好

③教育水平高

④政府投入多,在财政、金融上有优惠政策

⑤交通便利,现代化港口、公路铁路

⑥环境优美,有生产集成电路所需要的纯净水

5、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原因:①煤炭资源丰富②便利的水陆运输和充足的水源。

振兴措施:①制定规划,统一整治规划基本原则是:以钢铁为基础,发展新兴工业,改善经济结构,拓展交通运输,消除环境污染。

②发展新兴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③调整工业布局

④拓展和完善交通网

⑤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⑥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6、德国城市分布特点: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具有大分散、小集。

原因:①德国的自然条件较为均一,普遍地适宜人类的生产活动。

②德国历史上众多的诸侯国都拥有自己的经济文化中心。

③自古以来,德国就是欧洲东西、南北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和商业较发达,全国河网众多,水、陆四通八达,内河航运为城镇的形成和壮大提供了条件

④德国注意控制城市规模,控制大城市,努力发展中小城市,分散城市职能。

7、俄罗斯东西、南北差异原因:①首都②海港③人口④伏尔加河运输

第八章

1、非洲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赤道附近为全年多雨的赤道多雨气候,南北两侧依次为夏雨冬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全年少雨的热带干旱气候和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成因:非洲大陆地势起伏和缓,缺少庞大的高原和山脉,赤道中贯,以及大陆最南点和最北点到赤道的距离大致相等等自然条件。

2、非洲贫困原因:

①殖民主义掠夺是造成非洲国家贫困的最重要的历史因素。

②生产资料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是形成贫困的结构性因素。

③政治和社会的不安定是造成非洲贫困的又一大因素。

④非洲的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⑤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

⑥艾滋病病毒的肆虐使非洲大陆愈加贫困。发展:稳定政局;加强合作,经济一体化;建立合理的经济规则

第九章

1、北美地形特征:北美洲地形明显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即西部山系,中部平原,东部低缓高地。西部山系为科迪勒拉山系;中部平原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湾,分布五大湖;东部高地由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构成,久经侵蚀成为低缓高地。

2、北美气候特征: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②气候类型多样③气候类型结构独特,寒潮、飓风影响较大。

3、地表水特征:美洲大陆南北纵贯,地形区也呈南北纵列,且东、北、西三面分临三大洋,因此在构造、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洲地表水分布及其水文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形成外流区与内流区之间,东西、南北之间以及各大流域之间的强烈对比。

①河流:美洲河流分属四大流域系统,其中大西洋流域范围最大,包括墨西哥湾域哈得孙湾流域在内,流域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63.5%;太平洋流域与北冰洋流域的流域面积分别占全洲面积的14.4%和11.5%。美洲89%的面积属外流区,内流区面积仅占11%,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西南部科迪勒拉山间区以及南美安第斯山间高原地。河流多瀑布,水能资源丰富。

②湖泊:北美洲湖泊众多,且以淡水湖为主,淡水湖面积居各洲之首。主要分布在北美大陆北半部。

4、美国经济的基本特征:①以知识为基础②以信息为基础③以全球市场为导向④以网络为载体

5、美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①占据地缘政治、经济区位优势:美国濒临两个大洋,远离旧大陆,其南北两面均以弱国为邻。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辽阔的海洋虽不能阻碍它和旧大陆的联系,但却避免了旧大陆战乱的干扰,为它提供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和平境。

②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③特殊的历史发展条件:大量的和廉价的黑人奴隶为美国开发其种植园经济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为它在农业上取得资本积累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条件。

④雄厚的经济性资源:高等教育与人才资源优势,雄厚的政府财政能力,庞大的金融产业,科技信息遥遥领先

6、美国农业:美国是世界上头号农业大国。尽管农业人口比重小,但平均一个农民能养活128个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将生物技术和信息等高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和环保型发展。

⑴美国农业新发展: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基因改性技术,GPS

⑵农业与环境问题:物种的多样性、天然牧场、沼泽地、林地与原始森林、鱼类和动物都在减少,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地下水的污染和害虫的抗药能力在加剧。

7、阳光地带:所谓“阳光带”泛指美国本土37°N以南的地带,以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而闻名。确切地说,新崛起的地区主要可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南部两大部分。

8、美国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②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③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角。

④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作用:①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②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提高。

举措:①确定技术开发重点②大力发展信息技术③加强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④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⑤资助并鼓励科研机构、大学与私营企业高新技术研发合作。

9、巴西资源:“世界矿物资源宝库”,铁矿、锰矿、铝土矿、黄金、金刚石、稀土矿。水力资源丰富。

农业:巴西最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经营形态主要分为两种:大规模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大农场,主要从事盈利较高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同时又存在为数众多的传统中小农户,从事粮食作物生产。

10、经济改革成就:①总体经济平稳增长②通货膨胀率迅速下降③外资大量涌入,外资结构得到改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问题:①财政赤字仍然严重②利率高起,内外债增加③出口不景气,外贸逆差较大。

第十章

1、大洋洲概念:大洋洲通常指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地跨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的大陆和岛屿。

狭义的大洋洲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

广义的大洋洲除上述地区外还包括太平洋东南部的岛屿。

2、大洋洲自然地理特征:

①陆地面积最小而岛屿类型最全、分布最零散的一个洲。

②干热的大陆、温湿的岛屿。

③独立的动物地理区(古老性和特有性)。

3、大洋洲地形基本特征:

①地势低平

②地形结构呈纵向排列

③风成地貌分布较广

4、大自流盆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东。在澳大利亚岩层上,覆盖着不透水层,东部多雨,形成受水区,地下水流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区。承压水透过钻井或天然泉眼等涌出地表,所以自流盆地因此得名。

大自流盆地的水来源的特点

大自流盆地的东侧是大分水岭,由于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丰富的雨水沿着隙水的岩层向低洼处渗透在盆底底部凿井,到蓄水层,中部盆地的地面低于地下贮水层水面,再加上水本身的压力,水就可以自动喷出地面了。

5、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①养羊业有利条件:天然草原肥美且分布广,地下水丰富,气候干燥,适合绵羊生长繁殖。

②澳大利亚羊的头数,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③农业机械化水平高④培育出生产性能高的细羊毛品种,且养羊业节省劳力。

6、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①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和加工工业发展,二战后,澳大利亚已成为南半球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②澳大利亚有现代化工矿业,工矿业产品出口的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支柱。

第十一章

1、南极洲地形特征:贯穿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西南极洲面积只有东南极洲面积的一半,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全州仅2%的土地无常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

2、南极洲气候特征:

①世界寒极: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5℃,最低气温-89.6℃,堪称“地球冷源”。

②地球冰库:南极大陆冰盖平均厚度2500m,被寓为“地球冰库”,“冰雪王国”。

③白色沙漠:南极大陆年平均降水量55 mm,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

④世界风极: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素有“暴风故乡”之称。

3、四大洋特点:

⑴太平洋:

①地球表面最大的大洋

②海底地形复杂多样,由其是以岛弧海沟系为代表的明显过渡带

③世界上最温暖的大洋

④具有完整对称的大洋环流

⑤具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

⑵大西洋:

①东西狭窄,南北延伸,呈S型

②北大西洋海岸线曲折,南大西洋海岸线平直

③典型的大洋中脊

④大陆架所占面积辽阔

⑤气候上南北对称

⑥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的暖流,影响大

⑶印度洋:

①水平轮廓,北边封闭,南边开阔

②洋底有入字形中央岭

③主体部分在热带,副热带范围,是热带海洋

④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洋流

⑷北冰洋:

①世界上最浅的洋流

②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洋

③大陆架面积辽阔

世界地理专题复习试题与答案

世界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2.(2012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三地理摸底试卷)图5是东南亚部分区域图。关于图示 区域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 B.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该区域地处赤道附近,多对流雨 D.农业以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为主,单产高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D 【解析】此图为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多对流雨,降水丰富,但由于是岛屿且岛屿上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所以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本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本区域农业以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为主,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 3. (2012届广东省佛山三中高三第一次考试)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⑤开发时间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答案】D 【解析】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位于东南沿海平原上,地势平坦,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适宜,加上西方殖民地首先到达这里,开发时间早,经济较发达。 4.(2012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测试)南极洲考察站使用的能源,如果就地解决,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是

A .地热能 B.风能 ? C.煤炭 D .太阳能 【答案】B 【解析】南极洲地区极昼极夜交替时间长,发展太阳能不稳定,地热和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困难,烈风是其一大特点,有利于发展风能。 (20 12届深圳市宝安区高三9月调研测试)在旧金山留学的某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最后到达丁地。回答21题。 5.从出发地到甲地期间,某同学可能遇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连日高温多雨 ?? B.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地面平坦,麦浪翻滚 ? D .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答案】D 【解析】甲为落基山地区,垂直自然景观比较明显。 (2012届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读下图回答10~11题。 甲 图10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期末考试知识复习(本科)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的人口比重居 世界第一位。 2、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k㎡,次于俄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四至点:西至点,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73°22′E; 东至点,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135°03′E; 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53°31′N; 南至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51′N 4、位置: ○1地球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最大海洋太平洋西岸(介于地球上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与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间/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东部东亚季风显著; 加上青藏高原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造就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2国土辽阔,西部深入内陆,且高山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由东南至西北递减,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更替,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5、新疆:与毗邻国家的陆地边界线最长和毗邻国家最多 6、山系:

7、国土:狭义的国土指主权国家管理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广义的国土还包括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8、简述中国地形大势的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答:特点:①中国地势西高东底,呈三级阶梯; ②山地多,平原少; ③以山地为骨架,形成了网格状的地形格局。 分界线:①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等。 ②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第二章自然结构 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阐述我国气候环境的特征。 答:我国气候的基本气候特征为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和水热同期。下面分别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来阐述: (1)地理位置角度 1).经纬度: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 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国土辽阔,西部深入内陆,且高山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由东南至西本递减, 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更替,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深居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则大陆性气候强。 (2)地形角度:我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1).青藏高原的影响:阻挡高原两侧冷暖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高原季 风的出现,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 2).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 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2、试析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此特征的主要因素。 答:特点: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水热同期 因素:(1)地理因素 1).经纬度: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世界地理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学案湘教版

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 考点一 I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 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 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 大洲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A 乌拉尔山、 海峡 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 北美洲与南美洲 B 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 C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1) 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地形 类舉 平原 离惊 — 建地 . ___ 山地 r\ 丘陸 晦拔 高度 很低 (2iioin ta F ) 无一定 的标准 较高 (500m 顶 下) 地形 痔征 起伏很小 平坦T 碉 胞血坦荡 边绦陡峻 四周応 中间低 坡惓陵蝮 起伏较小 坡 度和缓 (2) 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 本节复习脉络: 1.世界海陆分布 乘半球 西半球 仁 L 1 \—〒一r Li 一一一一一广一一 L &减 o

3. 板块构造理论 (1) 六大板块:A 南极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 ,C 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 F 亚欧板块。 (2)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 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运用一考向通关] 考向1区域空间定位 2. 下图为25° N ?32°N 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 (约34° N,117° 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 (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 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下题。 1.甲国位于( ) A. 欧洲 C.北美洲 D [甲国大部分处于 60° W 70° W 0°?10° 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故选 Do ] 大陆坡 水深不趙 过200米, 蕴藏肯卡 富讷石大陆架倆 外梅倾斜 的睫坡 尢祥底議 有猛结樓 分布 ■&块的梢 亡边界 板块的生 耗边界 利天然吒 【导学号:92040137】 D.南美洲

世界地理概况专题测试题

《世界地理概况》专题测试题 主要考查:区域定位、海陆分布、世界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以及人文状况。 一.选择题(60分) 下图所示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经线,MP、QN为陆地,PQ为海洋,据此完成11~13题。 1.该剖面的水平距离MN约是() A.2 000千米 B.2 500千米 C.2 750千米 D.3 000千米 2.由M到P地势变化趋势是() A.变化不大 B.逐渐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3.当Q地为雨季时,下列地区同为雨季的是() A.南京 B.开普敦 C.旧金山 D.孟买 答案:4.C 5.D 6.C 解析:4.MN纬度相距25°,故C选项正确。5.MP自北向南依次穿过北德平原、巴伐利亚高原、阿尔卑斯山和意大利波河平原,从MP穿过的地区看其地势变化为先高后降低。6.Q地为地中海气候,其雨季为北半球冬季,所以旧金山也为雨季。 读下列四个半岛,回答3~4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来源:学&科&网Z&X&X&K] 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于冰川侵蚀的结果 5.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答案】 3.D 4.A 【解析】①是亚平宁半岛,②是朝鲜半岛,③是雷州半岛,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半岛①是地中海气候,半岛④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两岛屿图,完成9~10题。

世界地理1

世界地理 沙漠化的概念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或破坏了生物的潜力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南北关系”是世界经济发展地域格局的最重要的内容,实际上是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地理概括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内涵:遍布世界各地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使得全球每一个角落都进入国际分工的体系中,从而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对自己最有利的产业,并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其他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知识经济在生产力领域,人类在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价值和充分掌握了现代技术以后,开始节省传统的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在生产关系领域,人类开始从生产制度(如灵活、无库存、定单的生产方式)上和信息传送的速度上开发生产力鲁尔区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工业区之一。主体部分位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区内城市密集,特别是南部地区各市区之间没有明显的间断,工厂、住宅与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经济复苏的休克疗法1990年5月,俄罗斯开始按照“休克疗法”的方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所谓休克疗法就是在肯于承担巨大的暂时经济衰退的风险条件下,对已有的经济体制实行全面的和迅速的改革,力求在短时间里度过阵痛,实现彻底的体制转轨。具体的做法包括:放弃国家对市场价格的控制,放弃政府对工业企业和农场的所有权,放开资金、土地、资源、人才等要素市场,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阳光地带:所 谓“阳光带”泛指美国本土37°N以南的地带,以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而闻名。确切地说,新崛起的地区主要可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南部两大部分。东盟,ASEAN:是一个与地理单元完全相符的经济合作区。东盟是一种促进内部贸易、工业合作,对外促进共同的经贸关系,力求成为具有解决内部国际政治关系能力的国际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一个地跨亚洲、大洋洲和美洲,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智利、秘鲁、美国和加拿大等21个经济体参与的非正式的经贸合作议事体制。阿拉伯世界:具体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因其人口以操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为主,因此被泛称为“阿拉伯世界”。

世界地理期末试卷(大学)

院( 系): 专业 : 年级 : 学生姓 名: 学号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密 ---------------------------------- 封 ----------------------------- 线 ---------------------------------------------------------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十三章世界地理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1课时世界地理概况(1)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1. 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陆地主要在北半球,任一半球都是以海洋为主。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二)陆地 1.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2. 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地形特征。

3. 各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1)地形 陆地地形 1. 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 2. 五种基本地形: (1)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M以上,起伏较大,坡度较陡。 注意:地面高低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起伏一般用相对高度表 示,山地组成山脉,山脉组成山系。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2)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500 M以下,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3)高原:表面较平坦,边缘较陡。 世界最高高原为青藏高原、最大高原为巴西高原。 (4)平原: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M以下。 世界最大平原为亚马孙平原。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世界最大的盆地为刚果盆地。 2005年10月9日中国测绘局公布世界最高山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 M,1975年公布的8848.13 M废止。(海拔都为基岩高度,雪厚3.5 M不算)。 总结: 3. 七大洲地形特点 【答题方法】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 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亚洲: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北美洲: 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精品】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6世界地理

专题16 世界地理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海南卷)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据此完成下题。 10.【世界的语言】某支中超联赛球队中的外籍球员多为巴西籍,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 A.德语B.意大利语C.法语D.葡萄牙语 【答案】10.D 【解析】10.巴西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故选D。 (2019年天津卷?节选)14.【欧洲】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 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2分)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 运往欧洲国家。 (4)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4分) 【答案】(1)物流(仓储) (4)原材料(零部件)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解析】本题通过中欧合作,切合一带一路的相关热点,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分析、工业的区位地理条件的相关知识点。

(1)从材料中得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关键词:货物集散 地。得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物流仓储。 (4)该题为区位条件分析题,关键词“欧洲、小商品制造业”,解题方向“不利区位条件”。工业的区位 条件一般从:自然因素的地理位置、土地、水源、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 农业因素,政策因素等进行分析。题干中要求的是不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材料来源、劳动力、土地租金 等对比的劣势进行分析:产业配套不足,原材料不足;工资和土地租金高昂,劳动力、土地成本高。 (2019年北京卷)36.【亚洲】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8分) 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8分)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10分) 琅勃拉邦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 (4)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10分) 【答案】(1)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世界地理知识点

第一讲_世界地理概况f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温馨提示]岛屿、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 ①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②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总称;③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填表)

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 (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 4.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世界气温与降水 1.气温 (1) [温馨提示]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 ~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2.降水 (1)降水的条件: ①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下降。

②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 (3)降水的季节变化: 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常年湿润区、全年少雨区。 ②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如夏季多雨区、冬季多雨区。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3) 2.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综合测试题

作业题 1. 下列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 2.下列有关亚洲描述,不正确的是()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D.面积最大的大洲 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图,甲至辛是经纬线坐标上的八个地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各点之间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下列两点间在地球表面上的实际距离最远最近的分别是() A.己辛和甲戊 B.丙庚和戊己 C.乙己和甲戊 D.甲戊和戊己 4.亚特兰蒂斯是个传说中的古文明大陆,后人曾透过柏拉图提出的地球六分说,也就是把地球360度切成六等分,来推论亚特兰蒂斯的地点。其推论依据是沿着同一条纬线时,亚特兰蒂斯往东60度为古埃及文明之处,往西60度则为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依此推论,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 A.庚B己.C.丙 D.乙 5.对四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面积最小 B.大西洋的形状像“S”,太平洋的形状像“W”

C.北冰洋纬度最高,太平洋跨经度最广 D.太平洋的面积与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面积之和几乎相等 甲乙丙丁四个世界著名海峡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上图甲、乙、丙、丁四个海峡中代表直布罗陀海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对马六甲海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海峡上通过的巨轮,主要运输的货物是煤炭和铁矿 B.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C.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D. 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8.关于四个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在东半球 B. 乙在西半球 C. 丙是大洲分界线 D. 丁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读图甲和图乙,完成各题。 9.甲国首都(图甲)位于甘德机场(图乙)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0.关于图中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濒临大西洋 B.纽芬兰岛位于太平洋 C.甲国属于北美洲 D.纽芬兰岛位于亚洲东岸 11.甲国首都(图甲)距甘德机场(图乙)的距离最接近() A.4500千米 B.450千米 C.3000千米 D.2500千米 读“沿30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8讲 世界地理概况

第38讲世界地理概况 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 1.世界海陆分 布;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 降水的分布 3.世界的居民 和国家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界线、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及其分布。(区域认知) 2.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 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区域认知) 3.结合某一区域的材料或区域图、气候资料 图,综合分析世界气候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综合思维) 4.了解世界主要人种及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主 要国家和地区。(区域认知) 高考对本讲内容 的直接考查并不 多,往往以本讲内 容为载体,通过区 域图,考查区域定 位能力及区域特 征分析能力。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完成大洲界线对比表。 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B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C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D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E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非洲F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 【易错辨析1】岛屿、大陆和大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提示①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②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总称;③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填表) 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 (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海底地形特点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米,蕴藏着丰富 的石油、天然气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底部 洋盆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易错辨析2】从自然地理角度上说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理由。 提示钓鱼岛位于大陆架上,是中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和中国大陆是一个整体。 二、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主要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2020最新】全国卷高考地理人文地理专题16世界地理专题测试卷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全国卷高考地理人文地理专题16世界地理专题测试卷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卷20xx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专题16世界地理专题测试卷

1.(安徽省××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南端,该岛东××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 船队集结于此。南 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 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 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1.32℃,如果温度大于 1.8℃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图16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分 布示意图 (1)试分析火地岛东××区域自然景观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 (2)南极洲和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试分析原因。 (3)某捕虾船队从火地岛出发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试推测途中可能 遭遇的困难。 【答案】(1)西侧为温带阔叶林景观,东侧为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原因:该地终年受西风影响,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2)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杋盐分,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 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适宜磷虾生存的海域面积大;该海 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 (3)狂风急浪;海中浮冰和冰山;酷寒冰冻等。 (1)据材料可知,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 草原和荒漠。东××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原因应从气候差异角度分析。火地 岛地处西风带内,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世界地理1

世界地理 一、填空 1、地球表面总面积是5.1×108k㎡,其中海洋面积是3.61×108k㎡,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陆地面积是1.49×108k㎡,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全球有六块大陆,通常把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总称为洲。 3、习惯上把澳大利亚作为最小的大陆,把格陵兰岛作为最大的岛屿。 4、亚非两洲之间以苏伊士地峡、红海为界。 5、亚欧两洲之间一般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 6、北美洲与南美洲一般以巴拿马地峡为界,目前经常使用的拉丁美洲一词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 7、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海域称为海洋,它包括洋、海和海峡。 8、陆地地形包括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 9、一般海洋底部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个最大的地貌单元。 10、板块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分为离散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平错型板块边界。 11、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痕等阶段。其中胚胎期: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幼年期:红海、亚丁湾、加利福利亚湾;成年期: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衰退期:太平洋;终了期:地中海;遗痕:喜马拉雅山脉。12、全球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13、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包括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14、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在大陆的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最为明显。 15、在高纬地区气候的纬向地带性表现明显的气候类型为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16、气候垂直分带的多少和排列顺序,主要取决于高地所处的纬度和海拔。 17、地球气候变化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的气候变化。 18、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是地球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 19、气候是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植被是自然带最典型的标志。 20、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是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原因是在同纬度地区,北半球是陆地而南半球却是海洋。 21、阿拉斯加沿岸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陆地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22、海的形态据其海路相关位置,可进一步划分为边缘海、陆间海和内陆海。 23、太平洋是全球面积最大且最深的大洋,大西洋呈“S”形南北延伸,是四大洋中南北跨度最大的一个。 24、采集狩猎社会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延续最长的一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完成了有猿—古人—现代人的转变。 25、原始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入了原始农业社会阶段。 26、工业社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人口增长最快、发展最迅速、财富积累最多及社会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 27、种族划分反映的是人口在自然特征上的差异;黄种人以蒙古人最为典型,白种人以欧洲人最为典型; 民族是人口的文化属性。 28、世界三大宗教指以欧洲为核心的基督教,以西亚、北非为中心的伊斯兰教和以亚洲为中心的佛教。 29、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世界最低点:死海。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均超10亿的国家:中国、印度,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南亚)、日本(东亚)。 30、日本的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31、世界著名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三湾一海):东京湾、骏河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 32、日本的三大都市圈:首都圈、名古屋圈、关西圈。 33、韩国工业的南北两极:西北部首都圈工业区、东南部沿海工业地带。 34、南亚最典型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孟买,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 35、介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36、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上最大的河流:湄公河(我国称澜沧江) 37、中亚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为主,该区重要的灌溉水源为阿姆河、锡尔河。 38、最大的湖:里海;最深的湖:贝加尔湖;最咸的湖:死海。西亚两条主要的外流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39、石油运输以海运为主,其次还有管道运输。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40、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3369km),注入里海。 41、世界著名岛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岛国:英国,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北部及附近许多小岛组成,其中大不列颠岛是欧洲第一大岛。 42、法国最长的河流:卢瓦尔河,法国是用核电发电。欧洲的火车头:德国。 43、非洲大陆平均海拔750m,世界第四高,海拔200—2000m的台地和高原占全洲面积的86.6%,台地和高原所占比例远大于世界其他各洲,因此有“高原大陆”之城。 44、高非洲与低非洲的分界:大致以刚果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北部边缘一线为界。 45、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非洲陆地最低点:阿萨勒湖。 46、地球表面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地球表面的伤疤还有科罗拉多大峡谷。 47、热带大陆和干旱大陆指的都是非洲。 48、美国“经济地理的纵轴”: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巨大城市带,以纽约为中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特区,沿大西洋沿岸跨越10个州;美国“经济地理的横轴”:中西部即大湖区巨大城市带,它以芝加哥为中心,东起匹兹堡、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西达圣路易斯,中有密尔沃基、哥伦布,南绕五大湖呈半圆形。 49、澳大利亚动物的特征:古老性和特有性。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及主要的气候类型? 答: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经线方向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在全球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的尤为明显,例如:低纬地带的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高纬地带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等。 2、亚洲地形位置、面积和轮廓的意义? 答:亚洲大陆北至切柳斯金角,南至皮艾角,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至巴巴角。亚洲面积为4400万平方公里,占亚欧大陆的80%,世界大陆的29.4%。亚洲在最大的大陆上,同时濒临最大的大洋,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因此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大陆南北跨越70多个纬度,因此气候类型多样,因为亚洲大陆面积宽广,陆地气候既存在纬向地带性,又存在非纬向地带性。亚洲大陆上有很多的半岛,其中还有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也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 3、亚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答: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为复杂的大洲,洲内囊括了内外营力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类型,在各种地貌类型中,山地和高原占主体,其面积占亚洲总面积的3/4。地势与地形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此外,在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自北而南分布有一系列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他们形成亚洲东部的双重海岸,并围成许多边缘海。 4、亚洲气候的基本特征? 答:(1)强烈的大陆性。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2)典型的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3)类型的复杂性。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亚洲具有世界上罕见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 5、亚洲植被、土壤类型的分布特点? 答:(1)植被分布特点:主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的影响,从北到南是寒带苔原、亚寒带森林、温带森林、亚寒带森林、热带森林,在亚洲大陆内部还有温带草原、荒漠、热带、亚热带草原荒漠,在高原地区还分布有高原—高山植被。(2)土壤分布特点:大陆内部为极端干旱气候带,自北而南土壤类型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荒漠土、高山土壤、红壤和砖红壤等,大陆东岸,因受季风气候、森林植被的影响,其土壤类型自北而南为冰沼土、灰化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和砖红壤。 6、简述日本的自然条件? 答:日本的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所组成,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呈狭长的弧形。日本国土的70%为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日本的平原由河流和海水搬运来的沙土堆积而成,零散地分布在河流下游或沿海一带,在入海口处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受地形影响,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日本的自然环境特性决定了日本的自然灾害频繁,多火山和地震。 7、东南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答:东南亚指亚洲的东南部地区,由中南半岛及其南端的马来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组成,总面积448×104k㎡。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联系两大洲的“桥梁”和连接两大洋的纽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近代以来发展成为世界海空运输的枢纽,如介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8、西亚的地理位置及意义? 答:西亚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南、西、北三面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故常称之为“三洲五海之地”,总面积701×104k㎡。在近代和现代,由于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和波斯湾地区巨大石油资源的开发,其地理位置更显重要,其中的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黑海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战略要地,使西亚成为西方国家长期争夺的对象。 9、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突出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答:非洲大陆有“热带大陆”和“干旱大陆”之称,热带气候面

(完整word版)高中世界地理期末测试题.docx

和诚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地理知识清单 易错题目定时训练( 16) 考试范围:世界地理;考试时间:45 分钟;命题人:李风兰 第 I 卷(选择题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分 ,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 奥伊米亚康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部的一个盆地,海拔约750 米,也是一个村庄,距离北极圈仅有350 千米。奥伊米亚康位于西伯利亚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同名盆地中央,东、南、 西三面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右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 偏低的原因是 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 冬季低温时间长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 流影响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 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 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 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 “一半冰川,一半火焰”,冰岛这个地方就是冰与火的美丽邂逅,十分迷人!它有着独特的地 质,温泉的数量更是全球之冠。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分布面积广,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B.地热资源丰富,水力资源非常缺乏 C.地处高纬度,有极昼现象,气温年较差大 D.苔原广布,草原面积分布较广,畜牧业发达 4. V 火山大规模喷发时,会导致 ①附近河流水位暴涨②全岛平均海拔升高 ③航空港关闭④北美大气能见度降低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火山、地震发生。2016 年 1 月 4 日夜间,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强烈喷发,喷出了大量的火山灰,朝某一个方向飘散,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回答下列 问题。 5.图中富埃戈火山南部山脉位于() A.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碰撞区 B.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区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区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区 6.推断本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最可能蔓 延的方向是()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7.本次火山刚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会使火山附近地区()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 B .太阳辐射会增强 C.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增加 D .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读美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七年级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考纲要求]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知识讲解] 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州900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类 型 高 度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一般在200m 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 一般海拔较高 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 海拔500m 以下,相对高度100m 以下 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500m 以上,相对高度100m 以上 地表起伏大 盆地 无一定高度 四周间低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分布 界线 大洲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专题总结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专 题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专题总结 专题一:位置: 一、东亚:80°E-140°E,20°N-50°N;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二、东南亚:23°26’N-10°S, 90°E-150°E;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oE),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的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 三、南亚:10°N-30°N,中央经线80°E; 地处亚洲南部,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四、中亚:40°N-50°N,50°E-80°E; 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世界岛,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五、西亚和北非:20°N-40°N,20°E-65°W; 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30°N-30°S,20°W-60°E,中央经线:20°W;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赤道横穿,范围包括49个国家; 七、西欧:40°N-70°N,10°W-20°E; 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