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合材料的增强相

复合材料的增强相

第九章复合材料

第2节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和增强机制

第1讲复合材料的增强相

复合材料增强相的形态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叠层复合材料→纤维

→颗粒

→二维片材

玻璃纤维碳纤维

有机纤维金属纤维

陶瓷纤维纤维的种类

增强相的形态1 纤维

芳纶(Kevlar)纤维、聚乙烯(PE)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氧化铝纤

维、莫来石纤维

玻璃纤维

制备方法:

由熔融玻璃经拉丝制成纤维

?高抗拉强度

比块状玻璃高几十倍,超过高强度合金钢成分:SiO2和少量Al2O3密度:2.4~2.7g/cm3

与铝相近

连续纤维短切纤维

?弹性模量较高

比人造纤维高5~8倍,

低于一般金属

应用举例: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制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玻璃钢)

碳纤维

是一种含碳量>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制备碳纤维的原丝(原材料)

粘胶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

关键工艺

将原丝高温碳化

碳纤维发展历程

?爱迪生、斯旺首次制备出碳纤维?用作白炽灯泡灯丝

?这种碳纤维没有抗拉强度

碳纤维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联合碳化公司,以人造纤维丝,制备了强度高的碳纤维?日本工业研究所发明了以聚丙烯腈为前驱体,制备碳纤维的方法

单体

聚丙烯腈分子结构

聚丙烯腈纺成丝

预氧化

250℃

, 2h

高温碳化

~1000℃

碳纤维丝

碳纤维发展历程主要生产过程

碳纤维(前)和头发(后)直径的对比

碳纤维特征

化学稳定性高

耐酸碱,耐高低温、耐油、抗辐射纤维直径细小Φ~6μm

碳纤维特征

密度低

1.3~

2.0g/cm3

弹性模量高

260~400GPa> (碳钢210GPa)

高温强度优异

1500℃惰性气氛中,强度保持不变

缺点:抗氧化能力差

空气中410~450℃开始氧化

应用举例: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

有机纤维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聚乙烯纤维(超高相对分子量PE)芳纶纤维(Kevlar纤维)

Kevlar K-29 一般工业应用

Kevlar K-49 高模量高性能线缆和绳索产品

Kevlar纤维

Kevlar K-49

?强度:比玻璃纤维高45%?密度:是钢的1/6

?弹性模量:是钢丝的5倍?工作温度范围:-195~260℃

?

耐疲劳,易加工耐腐蚀,电绝缘性好

Kevlar 纤维

Kevlar纤维特征

防割手套Kevlar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防弹头盔防弹背心

碳化硅纤维

性能优势

?强度高

?弹性模量高

?耐化学腐蚀

?(与金属)反应活性低

?热膨胀系数较小

?抗氧化性能优异

以钨丝或碳纤维作纤芯,通过气相沉积法

而制得

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涂层

碳化硅纤维

制备方法1

用聚碳硅烷(前驱体)纺纱,经烧结制备SiC纤维

碳化硅纤维的制备方法2

先驱体转化法

SiC纤维

在通用公司航空发动机使用SiC纤维(复合材料)

碳化硅纤维的应用

增强相的形态

2 颗粒(粒子)增强体

应用举例:

增强金属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主要为陶瓷颗粒

Al2O3、SiC、Si3N4、

WC、TiC、B4C

石墨

陶瓷颗粒优势

?比纤维容易制备

?易于批量生产

常用颗粒增强物的性质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增强颗粒

?石墨、炭黑、白炭黑

?MgO、SiO2、MoS2、Fe2O3

?云母、高岭土、膨润土、碳酸钙、滑石粉?空心玻璃微珠

作用:

改善制品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耐热性能,导电性能,导磁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0091311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冶金0901班 张莹 20091311

近年来,随着不断追求轻量化、高性能化、长寿命、高效能的发展目标带动牵引了轻质高强多功能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持续发展。提出的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膨胀、高导热、高可靠等优异以及良好的抗磨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等综合性能要求,传统轻质材料已很难全面满足要求,如铝合金模量低、线胀系数较大; 钛合金密度较大、热导率极低;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空间环境下使用易老化等,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已在国外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规模应用,这充分验证了与铝合金、钛合金、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等传统材料相比具有的显著性能优势,奠定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材料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态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有丰富的铝资源,加之易于进行工艺加工成型和处理,因而制各和生产铝基复合材料比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更为经济,易于推广,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汽车、电子、体育运动等领域,因此,这种材料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当下世界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热点,各国已经相继进入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台材料的应用开发阶段,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该类复台材料的工业应用已开始,并且被列为二十一世纪新材料应用开发的重要方向并日益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方向发展。本文旨在探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在亟待解决的各方面的问题,推进其应用发展的进程。 主要制备方法介绍: 增强体颗粒的分布均匀性和界面结合状况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使增强体颗粒均匀分布于铝基体井与铝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台是颗粒增强铝基复台材料制备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两个最关键问题。以下是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一些方法: 1、原位法 原位法的原理是通过元素间或元素与化合物之间反应制备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的复合工艺方法,目前已成功地在铝基中实现了硼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的原位反应。由于这些增强相引入的特殊性,不仅它的尺寸非常细小,而且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使得这种复合材料较传统外加增强相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模量,以及良好的高温性能和抗疲劳、耐磨损性能。 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较多,下面进行简略介绍。 (1)自蔓延高温合成法:该技术是利用热脉冲使放热反应起始于反应剂粉末压坯的一端,其生成热使邻近的粉末温度骤然升高.发生化学反应并以燃烧波的形式蔓延通过整个反应物,当燃烧波推行前移时反应物转变成产物。该技术的特点是在无需外加热源的情况下,利用高放热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其在引发后自身延续合成材料,节能,粉末纯度高,粒径细小,活性高,易于烧结并能获得高性能的材料。 (2)原位热压放热反应合成法:该技术是在原位热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下艺。在制备过程中将反应物的物料混合或与某种基体原料混合后通过热压工艺制备,组成物相在热压过程中原位生成。该技术的突出优点是利用燃烧合成过程的放热反应,在产物处于反应高温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材料的致密与反应合成同时完成。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热弥散技术:这种方法法是美国一个实验室在自蔓延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复合材料有关习题

复合材料习题 第一章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论点的正误。 1、复合材料是由两个组元以上的材料化合而成的。(?) 2、混杂复合总是指两种以上的纤维增强基体。(?) 3、层板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由颗料增强的复合材料。(?) 4、最广泛应用的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 5、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6、竹、麻、木、骨、皮肤是天然复合材料。(?) 7、分散相总是较基体强度和硬度高、刚度大。(?) 8、玻璃钢问世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二、选择题:从A、B、C、D中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1、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B、D) A、以重金属作基体。 B、延性比金属差。 C、弹性模量比基体低。 D、较基体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 2、目前,大多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为(B) A、低于100℃。 B、低于200℃。 C、低于300℃。 D、低于400℃。 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为(B) A、低于300℃。 B、在350-1100℃之间。 C、低于800℃。 D、高于1000℃。 4、混杂复合材料(B、D) A、仅指两种以上增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B、是具有混杂纤维或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 C、总被认为是两向编织的复合材料。 D、通常为多层复合材料。 5、玻璃钢是(B) A、玻璃纤维增强Al基复合材料。 B、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C、碳纤维增强塑料。 D、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 6、功能复合材料(A、C、D) A、是指由功能体和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 B、包括各种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C、包括各种电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D、包括各种声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7、材料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越高(A) A、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大。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大。B. C、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小。 D、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小。 三、简述增强材料(增强体、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填充:廉价、颗粒状填料,降低成本。例:PVC中添加碳酸钙粉末。 增强:纤维状或片状增强体,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效果取决于增强体本身的力学性能、形态等。例:TiC颗粒增强SiN复合材料、碳化钨/钴复合材料,切割工具;碳/碳复合材

(完整word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增强纤维和基体组成。纤维(或晶须)的直径很小,一般在l0μm以下,缺陷较少又小,断裂应变不大于百分之三,是脆性材料,容易损伤、断裂和受到腐蚀。基体相对于纤维来说,强度和模量要低得多,但可经受较大的应变,往往具有粘弹性和弹塑性,是韧性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纤维的长短可分为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长纤维复合材料和杂乱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纤维和基体的不同,品种很多,如碳纤维增强环氧、硼纤维增强环氧、Kevlar纤维增强环氧、Kevlar 纤维增强橡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硼纤维增强铝、石墨纤维增强铝、碳纤维增强陶瓷、碳纤维增强碳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等。(1新型纺织材料及应用宗亚宁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成型工艺好,材料性能可以设计,抗疲劳性能好。破损安全性能好。多数增强纤维拉伸时的断裂应变很小、叠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层间拉伸强度很低、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很多,会引起复合材料性能的较大变化、用硼纤维、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制成的树脂基复合材料,虽然某些性能很好,但价格昂贵、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较低的密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还具有独特的高阻尼性能,因而能较好地吸收振动能量,同时减少对相邻结构件的影响。 从本世纪40年代起,复合材料的发展已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随着技术的提高,应用领域已从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扩展到建筑与土木工程、陆上交通运输、船舶和近海工程、化工防腐、电气与电子、体育与娱乐用品、医疗器械与仿生制品以及家庭与办公用品等等各部门。复合材料在建筑上可作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功能材料以及用来制造各种卫生洁具和水箱等。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构成,每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 作为增强材料的纤维是组成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占有相当的体积分数,同时是结构复合材料承受载荷的主要部分。增强纤维的类型、数量和取向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十分重要,它主要影响以下的方面:(1)密度;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摘要:综述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从基体、增强体的选择,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和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介绍了该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颗粒;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应用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as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composite was reviewed in detail from the choice of the reinforcement and the matrix, the preparation technique of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the factors which can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Key words :particle;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prepar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 1.前言 铝基复合材料是以金属铝及其合金为基体 , 以金属或非金颗粒、晶须或纤维为增强相的非均质混合物。按照增强体的不同 , 铝基复合材料可分为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由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并且价格便宜,适于批量生产,良好的耐磨性和导热性能等优点,在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光学等工业领域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指弥散的硬质增强相的体积超过 20%的复合材料,而不包括那些弥散质点体积比很低的弥散强化金属的金属基复合材料[1] 。此外,这种复合材料的颗粒直径和颗粒间距很大,一般大于1μm。在这种复合材料中,增强相是主要的承载相,而基体的作用则在于传递载荷和便于加工。这种材料虽然其增强效应远不及连续纤维,但它主要是可以弥补某些材料性能的不足,如增加刚度、耐磨性、耐热性、抗蠕变等。在这种复合材料中,硬质增强相造成的对基体的束缚作用能阻止基体屈服。颗粒复合材料的强度通常取决于颗粒的直径、间距和体积比,但基体很重要。除此之外,这种材料的性能还对界面性能及颗粒排列的几何形状十分敏感[2]。 2.铝基复合材料的选择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是目前普遍公认的最有竞争力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品种之一。尽管其力学性能尤其是强度难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相匹敌, 但它却有着极为显著的低成本优势, 而且相比之下制备难度小、制备方法也最为灵活多样, 并可以采用传统的冶金工艺设备进行二次加工, 因此易于实现批量生产。冷战结束后的20 世纪90 年代, 由于各国对国防工业投资力度的减小, 即使是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 也越来越难以接受成本居高不下的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于是,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又重新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最近几年来, 它作为关键性承载构件终于在先进飞机上找到了出路, 且应用前景日趋看好, 进而使得其研究开发工作也再度升温。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主要由机械加工和热处理再结合其的性质采用一定的方法制造。如铸造法、粘晶法和液相和固相重叠法等。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碳化硅和颗粒状的铝复合而成,其中碳化硅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生产绿色碳化硅时需要加食盐)等原料在电阻炉内经高温冶炼而成,再和增强颗粒铝复合而成,增强颗粒铝在基体中的分布状态直接影响到铝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能否使增强颗粒均匀分散在熔液中是能否成功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关键,也是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难点所在。纳米碳化硅颗粒分布的均匀与否与颗粒的大小、颗粒的密度、添加颗粒的体积分数、熔体的粘度、搅拌的方式和搅拌的速度等因素有关。纳米颗粒铝

的分散的物理方法主要有机械搅拌法、超声波分散法和高能处理法。对复合材料铸态组织的金相分析表明,碳化硅复合材料挤压棒实物照片 颗粒在宏观上分布均匀,但在高倍率下观察,可发其余代表不同粒度、含量的复台材料现SiC颗粒主要分布在树枝问和最后凝固的液相区,同时也有部分SiC颗粒存在于初生晶内部,即被初生晶所吞陷。从凝固理论分析,颗粒在固液界面前沿的行为与凝固速度、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及界面能的大小有很大关系,由于对SiC颗粒的预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它与基体合金的润湿性,且在加入半固态台金浆料之前的预热温度大大低于此时的合金温度,故而部分SiC颗粒就可能直接作为凝固的核心而存在于部分初生晶的内部,但是太多数SiC在枝晶相汇处或最后凝固的液相中富集,这便形成了上述的组织形貌。金属中弥敷分布的铝对金属中的品界运动,位错组态及位错运动都有响.纳米碳化硅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具有细小而均匀的组织其原因应该是细小而均匀分布的纳米颗粒高教率地占据空间,颗粒间距较小.有效地控制晶粒的长大;微米碳化硅颗粒增强复台材料中.颗粒尺寸较大,它在空间的分布间距也较大,由于基体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而引起的局部应力也越大,造成了颗粒附近与远离颗粒处基体状态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微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组织不均匀的原因。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航空航天工程应用;1、在惯导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在我国自行研制的诸多型号机载、弹载惯性导航系统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现用的铸造铝合金结构件比刚度不足、热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姓名:陈云班级:10161201 学号:1016120118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常见的几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颗粒和性质,以及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碳化硅氧化铝碳化钛石墨粉末冶金原位反应合成 0 前言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金属及其合金为基体,与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增强相人工结合成的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按照增强体形式不同可以分为长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颗粒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纤维损伤,微观组织不均匀,纤维与纤维相互接触,反应带过大等影响材料性能的缺点。同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成本低廉,回收性和再利用性好,使其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部分相关内容。 1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剪切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低,热稳定性和导热、导电性能良好,以及抗磨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优良等一系列优点。颗粒的增强主要是弥散强化,颗粒越小,弥散强化的效果越好,材料的性能也就越佳。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选择要求颗粒在基体中高度弥散均匀分散,尺寸大小要适度,与基体间要有一定粘结作用,而且它们之间各方面都要相匹配。常见的增强颗粒有:碳化硅、碳化钛、氧化铝和石墨颗粒。 1.1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SiC p/Al)复合材料是一种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它是用碳化硅颗粒作为增强体,采用铝或铝合金作基体,按设计要求,以一定形式、比例和分布状态,构成有明显界面的多组相复合材料。通过改变碳化硅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可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调整。一般随碳化硅体积含量的增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摘要:本文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详细介绍了其优点和应用。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字: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its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Key word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applications 1.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介绍 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质的材料通过专门的成型工艺和制造方法复合而成的一种高性能新材料,按使用要求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到目前为止,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结构复合材料,但现在也正在发展集结构和功能一体化的复合材料。通常将组成复合材料的材料或原材料称之为组分材料(constituent materials),它们可以是金属陶瓷或高聚物材料。对结构复合材料而言,组分材料包括基体和增强体,基体是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其作用是将增强体固结在一起并在增强体之间传递载荷;增强体是复合材料中承载的主体,包括纤维、颗粒、晶须或片状物等的增强体,其中纤维可分为连续纤维、长纤维和短切纤维,按纤维材料又可分为金属纤维、陶瓷纤维和聚合物纤维,而目前用得最多的和最重要的是碳纤维[1]。 碳纤维是一种直径极细的连续细丝材料,直径范围在6~8 μm 内,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目前用在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主要有两大类: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分别用聚丙烯腈原丝(称之为前驱体)、沥青原丝通过专门而又复杂的碳化工艺制备而得。通过碳化工艺,使纤维中的氢、

基于Ansys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分析

基于Ansys 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分析 陈 晨 力学与工程学院,结构2010-01班,20104336 【摘要】本文中,将以T6热处理的SiC p /6061A1合金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细观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体积代表性单元,将颗粒和基体作为两种材料建立模型,通过施加适当的边界条件,得出复合材料的应力场和应变场,然后进行体积平均,得到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从而对该复合材料的单轴循环应变行为进行有限元分析。 【关键词】固体力学,复合材料力学,Ansys 有限元分析 1. 问题描述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由于其质量轻,刚性好和良好的耐高温性能以及低廉的生产成本和宏观各向同性性能,目前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机车车辆、运动器械和汽车工业中,例如自行车主架、飞机腹板、汽车传动轴、连杆以及活塞等。这些由复合材料制成的结构构件通常承受的是一种复杂的、非比例的循环交变载荷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单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利用Ansys 软件将颗粒和基体作为两种材料建立模型,通过施加适当的边界条件得出复合材料的应力场和应变场,进行体积平均得到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从而计算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有限元模型中,各尺寸满足ΗV /R f 3r 43 4 =且R H 2=。边界条件为对称边界条件。分析中,SiC p 颗粒的弹性模量a 460p GP E =,泊松比25.0p =ν,基体为T6061铝合金,采用Chaboche 随动硬化率,材料参数如下表1所示。由于代表性单元的轴对称性,图2中只给出了其基面的1/4。加载方式如图3。 表1 基体材料参数

图1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理想化模型 图2 三维代表性体积单元图3 加载方式(应力加载和循环应变加载) 2. 建立模型 完整的前处理过程包括:设定分析模式;定义单元类型和实常数;定义材料属性;建立几何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下面就结合本实例进行介绍。 2.1选择分析模式 选取菜单项Main Menu|Preference ,将弹出Preference of GUI Filtering(菜单过滤参数选择)对话框(图4)选中Structural复选框,以便Ansys的主菜单设置为与结构分析相对应的菜单选项。 2.2 定义单元类型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首先应根据分析问题的几何结构,分析类型和所分析的问题的精度要求等,选定适合分析实例的有限元单元类型。本例中选用8节点实体单元(Plane82 ), 并且为轴对称模型。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1.复合材料 1.1复合材料的概述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在许多方面,传统的单一材料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些都促进人们对材料的研究逐步摆脱过去单纯靠经验的摸索方法,向预定性能设计新材料的研究方展发展。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一词大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随之也出现复合材料较为严格的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纯学性质不固的物质组合两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1]。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虽然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但复合材料的性能却不是组分材料的简单加和,两是有着重要的改进。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材料。分散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分教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 自上世界40年代美国诞生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以来,新型增强材料不断出现,到目前为止,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混凝土基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对结构材料的比强度、比模量、韧性、耐热、抗环境能力和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强度、高模量的耐热纤维和颗粒与金属复合,特别是轻金属复合焉成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克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耐热性差和不导电、导热性能低等不足,加上增强体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强度,还可以保持密度变纯不大甚至降低。此外,这种材料还具有耐疲劳、耐磨耗、高阻尼、不吸潮放气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予尖端技术领域,是理想的结构材料。2l世纪我们面临筋将是复合材料迅猛发展和更广泛应用的时代[2-4]。 1.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简称MMC)是以金属及其合金为基体,与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增强相人工结合成的复合材料。其增强材料大多为无机非金属,如陶瓷、碳、石墨及硼等,也可以用金属丝。在结构材料方面,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预测

复合材料的增强原理 在复合材料中,由于增强体的形态不同,其增强原理也有很大差别,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复合材料的增强原理。 (1)弥散强化原理 弥散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弥散颗粒与基体复合而成。其增强机理与析出强化机理相似,可用Orowan 机理及位错绕过理论来解释,见图1。此时,载荷主要由基体承担,弥散微粒阻碍基体的位错运动。微粒阻碍基体位错运动的能力越大,增强的效果越大。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位错的曲率半径R 为 i m b G R τ2/= (1) 式中,G m 是基体的剪切模量,b 是柏氏矢量。 若微粒之间的距离为D f ,当剪切应力τi 大到使位错的曲率半径R=D f /2时,基体发生位错运动,复合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此时剪切应力即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 f m c D b G /=τ (2) 假设基体的理论断裂应力为G m /30,基体屈服强度为G m /100,它们分别为发生位错运动所需剪应力的上、下限。代入式(2)中得出微粒间距的上、下限分别为0.3μm 和0.01μm 。当微粒间距在0.01~0.3μm 之间时,微粒具有增强作用。若微粒直径为d ,体积分数为V p 、微粒弥散且均匀分布,根据体视金相学,有如下关系: )1()/3 2(2/12p p p p V V d D -= (3) 代入式(2)即得: ?? ????-=)1()/32 (/2/12p p p m c V V d b G τ (4) 显然,微粒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强化效果越好:一般V p =0.01%~0.15%,d=0.01~0.1μm 。 (2)颗粒增强原理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尺寸较大(>1μm )的坚硬颗粒与基体复合而成。其增强原理与弥散增强有区别,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虽然载荷主要由基体承担,但颗粒也承受载荷并与约束基体的变形、颗粒阻止基体位错运动的能力越大,增强效果越好。 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基体内位错的滑移在基体-颗粒界面上受到阻滞,并在颗粒上产生应力集中,其值为: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学生大四上学期专业课论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汇报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课程名称:复合材料 学生:XX 学号:XXXXX 班级: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XX (刚理工大学,省市,650093) 摘要:介绍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制备工艺、性能及应用,以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为例指出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这一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对这种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关键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历史;工艺;性能;应用;趋势 0.引言 近年来在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 铝基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的发展尤为迅速。这不仅因为它具有重量轻、比强度、比刚度高、剪切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低、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导热、导电性能, 以及良好的抗磨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等一系列优点, 而且因为在世界围有丰富的铝资源, 加之可用常规设备和工艺加工成型和处理, 因而制备和生产铝基复合材料比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更为经济, 易于推广和应用,因此, 这种材料在国外受到普遍重视。而其中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解决了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增强纤维制备成本昂贵的问题, 而且材料各向同性, 克服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纤维损伤、微观组织不均匀、纤维与纤维相互接触、反应带过大等影响材料性能的许多缺点。所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热点, 并日益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方向发展。 1.发展历史 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自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期研究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但由于连续长纤维本身的制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再加上纤维的预处理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限制,使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本极高,仅限用于要求极高性能的场合。 因此,进入80年代,研究重点转向了成本较低的SiC、Al 2O 3 等颗粒或晶须作为增 强材料的不连续增强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比刚度、比强度强,耐磨性、抗蠕变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2[,其比刚度超过了钢和钛合金,而价格不到钛合金的十分之一]3[,用以取代钢、钛等材料,对减轻产品结构重量,降低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取代航空、航天飞行器中的合金钢、钛合金构件,更具有巨大的潜力。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开始将复合材料列入武器研究清单,并对其研究成果限制发表。日本通产省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的“下世纪产业基础技术”规划中,把发展铝基复合材料放在了主要位置,并在财力、物力上向有关院所、高校和公司倾斜。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复合材料界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铝基复合材料已列为国家“863”新型材料研究课题。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与应用 论文关键词:高性能聚乙烯纤维表面改性复合材料应用 论文摘要: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作为新型有机纤维,其性能与复合材料的应用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着重探究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性能、表面改性以及复合材料的应用等问题。 近几年,纤维的高性能、高功能和高感性一直是研究者对新型化纤材料研究的重点,高性能聚乙烯纤维是继碳纤维、芳纶之后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型纤维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该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倍受研究人员与生产企业的青睐。 1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结构及特点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高强高模特性来源于自身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沿轴向高度取向和晶体结构。聚乙烯具有亚甲基相连的大分子链的化学结构,在超倍牵伸时,形成伸直链超分子结构,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优越性能完全是由于它的这种超分子结构决定的。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密度低,为0.97g/cm3,使得其质量轻的同时,能够达到较大的比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由于聚乙烯不含易与接触物质发生反应的羟基、芳香环等基团,使得其具有高耐酸碱腐蚀性;同时,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熔点比普通聚乙烯低,沸水收缩率也较低。另外,即使在很低的温度下,该纤维仍能够保持柔软。 2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缺点及改进现状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有其不可避免的不足,如熔点低蠕变高,在制造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纤维表面惰性和较差的浸润性。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范围,围绕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制造与改性的研究也在近些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改进低熔点和高蠕变。研究证明进行放射处理,使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产生分子间交联,或提高其分子量或共聚(如使用有机过氧化物等化学物质)改性,均可使纤维蠕变得到改善,熔点得以提高。 2)改进纤维与基体的粘结性。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化学惰性和低表面能,决定了其与基体的粘合性很低,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其加以改进:①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处理。如用二甲苯、铬酸、高锰酸钾等强氧化性剂对高性能聚乙烯纤维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产生含氧活性基团,与基体形成化学键,使其表面凸凹不平,加大其粗糙程度,提高其粘接性能; ②使用辐射引发表面接枝处理。用丙烯类单体,如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接枝在高性能聚乙烯纤维链上,提高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粘接性能;③采用电晕放电处理及等离子处理。它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产生等离子流利用它冲击纤维表面达到很高表面活性的目的其总的效果是在纤维表面产生微凹痕增加纤维表面积通过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极性基团,从而提高其与树脂基体的粘接性能;④目前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常用的树脂体。由于上述3种方都会损害纤维的综合性能为代价的,而且拉伸强度和模量下降尤为明显,所以寻找或合成树脂基体来提高粘接性则是较好的方式。经过大量研究,目前符合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用树脂基体条件的有聚氨酯类、橡胶类、乙烯酯类树脂体。 3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类型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1)自增强类。是以高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为基体材料,以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为增强体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选择同一类型的聚乙烯树脂作为基体材料能够改善UHMPE的界面粘结性差的缺点,并且有利于回收再利用的现代环保要求。 2)填充型复合材料。这种符合材料是在以往材料的基础上,为完善其综合性能而进行

复合材料增强体定义和分类

1.1 增强体的概念 增强体的概念: 复合材料中能明显提高基体材料某一性能的组元物质 增强体的特征: (1)具有能明显提高基体某种所需的特殊性能; (2)增强体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3)与基体有良好的润湿性 1.2 增强体的分类 (1)颗粒类增强体(零维) 性能特点:高强度、高模量、耐热、耐磨、耐腐蚀 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硼、石墨、碳化钛、滑石、碳酸钙等无机非金属颗粒 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具有各向同性 (2)纤维类增强体(一维) 连续长纤维: 长度:连续长度一般超过数百米; 性能特点:沿轴向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分类:分为单丝和束丝两种。 应用:成本高、性能高,只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具有各向异性 连续长纤维实例 单丝:硼纤维、CVD法制备的碳化硅纤维 (直径约为95-140微米) 束丝:碳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硅纤维 烧结法制备的碳化硅纤维等 (含500-12000根单丝, 单丝直径5.6-14微米) 短纤维: 长度:连续长度一般几十毫米 性能特点:沿轴向有方向性,但性能一般比长纤维低应用:成本比较低,应用广 实例: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 碳纤维、氮化硼纤维等 复合材料特点:无明显方向性(制造时排列无序 短纤维: 长度:连续长度一般几十毫米 性能特点:沿轴向有方向性,但性能一般比长纤维低应用:成本比较低,应用广 实例: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 碳纤维、氮化硼纤维等 复合材料特点:无明显方向性(制造时排列无序) (3)晶须类增强体(一维)

外形尺寸:直径0.2-1微米,长约为几十微米 性能特点: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 (结构细小、缺陷少) 应用:陶瓷增韧(成本比颗粒高得多) 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等 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各向同性。 (4)金属丝增强体(一维) 不锈钢丝、钨丝等(W/Al、W/Ni、不锈钢丝/Al) (5)片状物增强体(二维) 陶瓷薄片:SiC/C、SiC/ZrO2、Si3N4/BN等。 (6)纤维编织类增强体(三维) 纤维编织成的三维结构 1.3 纤维类增强体具有高强度的原因 (1)固体材料的理论强度: σth = (Eγ/a0)1/2 纤维类增强体: Be、B、C、Al、Si以及它们与N、O的化合物(常温下原子半径小、化学性质稳定)纤维类增强体理论强度高 纤维材料所包含的缺陷的形状、位置、取向和数目 都有别与同质地的块状材料 内部径向最大裂纹尺寸: 非常小(纤维类增强材料) 一般(同质地块状材料) 内部轴向最大裂纹尺寸: 一般(纤维类增强材料) 一般(同质地块状材料) 纤维中轴向的最大裂纹尺寸虽然可与块体材料中的相比,但对轴向性能的影响则很小(纤维主要承受轴向拉伸载荷)

第三章 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第三章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1.被用于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高性能纤维,晶须,金属丝片装物和颗粒等。其中发展最快已经大批量生产和应用的增强纤维是碳纤维 2.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①增强体应具有能明显提高基体某种所需特性的性能 ②增强体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③与基体有良好的润湿性 3.增强体的分类 ①纤维类增强体:纤维类增强体有连续长纤维和短纤维。增强体纤维主要包括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无机纤维主要有碳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氮化硼纤维,氮化硅纤维硅酸铝纤维及玻璃纤维等。有机纤维分为刚性分子链和柔性分子链两种 ②颗粒类增强体:由于颗粒增强物成本低,制成的复合材料有各向同性,因此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汽车工业中。 ③晶须类增强体: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将陶瓷薄片叠压起来形成的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韧性。 4.碳纤维:一般将小于1500℃碳化处理成的称为碳纤维,将碳化处理后再经高温石墨化处理(2500℃)的碳纤维称为石墨纤维。碳纤维强度高,而石墨纤维模量高,以制取碳纤维的原丝分类,碳纤维可分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黏胶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木质素纤维基碳纤维。以其性能分类,可分为高强度碳纤维,高模量碳纤维和中模量碳纤维。后者有耐火纤维,碳质纤维和石墨纤维等。 5.碳纤维的制造。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采用间接法制造。制造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气相法和有机纤维碳化法。 ①气相法:在惰性气氛中小分子有机物在高温沉积成纤维。用该法只能制取短纤维或晶须,不能制取连续长丝 ②有机纤维碳化法:将有机纤维经过稳定话处理变成耐焰纤维然后再在惰性气氛中进行高温煅烧碳化使有机纤维失去部分碳和其他非碳原子,形成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纤维。可制造连续长纤维。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均可制备碳纤维 6.目前为止,制作碳纤维的原料主要有三种:人造丝;聚苯烯腈纤维;沥青。无论用何种原丝纤维制造碳纤维,都要经过五个阶段:拉丝,牵引,稳定,碳化,石墨化。无论采用什么原材料制备碳纤维,均需经过上述五个阶段,即原丝预氧化,碳化以及石墨化,所产生的最终纤维其基本成分为碳。 黏胶纤维是一种纤维素纤维,最早用来生产脱黏纤维的原丝 1.用沥青为原料制造碳纤维,比用聚苯烯腈和黏胶纤维制备碳纤维有更丰富的原料来源,且属于综合利用,可降低成本。制备碳纤维的沥青主要有石油沥青,煤焦沥青和聚氯乙烯沥青。 2.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影响碳纤维的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是晶粒的取向度,而热处理条件的张力是影响这种取向的主要因素。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与材料的固有弹性模量,纤维的轴向取向度,结晶厚度,碳化处理的反应速度常数的关系如下。碳纤维的力学性能除了取决于纤维的结构之外,与纤维的直径,纤维性能测试试样的标距长短都有关系 3.先驱体法制备碳化硅纤维的主要工艺流程为聚碳硅烷合成,聚碳硅烷纺丝,不熔化处理,烧结等阶段。 4.以氧化铝为主要纤维组分的陶瓷纤维称为氧化铝纤维。一般将含氧化铝大于70%的纤维称为氧化铝纤维,而将氧化铝含量小于70%,其余为二氧化硅和少量杂质的纤维称为硅酸铝纤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