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城扩张和新城兴建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改造,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越来越差。作为重要的城市自然资源——湿地,其保护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属于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一般定义为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兼具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1]。在2005年颁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中,对湿地公园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指出把城市中的天然湿地纳入到城市的绿地规划中,通过合理规划利用形成具有动植物保护、科普、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2]。由此可见,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和公园的复合体。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城市环境越来越差。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稀缺的公园资源,其保护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1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

1.1 城市湿地公园对环境的意义

城市中的湿地公园拥有一大片宽阔的水域,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另一方面,湿地公园中大量丰富的陆生和水生植物在呼吸和蒸腾作用下,不断地与大气进行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增大了空气湿度。因此,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作用[3]。公园中的各种植物组成了城市的一道绿色屏障,对于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尤其是PM2.5起到重要作用。

1.2 城市湿地公园对生态的意义

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水系统是城市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入湿地公园的水在公园中土壤和植物的层层过滤和分解下得以净化,可以为动植物提供优质的水源和养分。宽阔的水域形成了天然的蓄水池,有效地贮存雨水,供给地下水,对调节地下水的水位有重要作用。另外,城市内涝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城市湿地公园恰恰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随着城市环境的破坏,栖息在城市的动物以及迁徙的动物渐渐失去了繁衍生息的场所,城市湿地公园因为有较大面积的水域和植被覆盖,为这些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场所,也起到保护珍稀动物,以及对科研提供重要场所。

2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遵循整体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抚州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东接南城,南丰县,南接乐安,崇仁县。西毗宁都县,北靠临川市。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乔木,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新区某某头两侧,南靠滨江大道,北临某某河,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河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河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新城区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温馨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河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4、自然生态的原则 滨江绿化带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区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 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

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 湿地的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2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3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3.1 系统保护的原则 3.1.1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3.1.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年月

前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总则 术语 设计原则 总体设计..............................................................................................……………………基本要求 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 定位与目标 功能分区 游客容量计算 用地比例 湿地保护与修复 栖息地设计...........................................................................................…………………..…基本要求 动植物保护 栖息地系统设计 栖息地要素设计 水系设计 基本要求 水域设计 驳岸设计 竖向设计 基本要求 高程控制 挖填方设计 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 种植设计 基本要求 植物选择与配置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湿地公园 建设规模:受污染河水处理量30000m3/d 建设总用地面积:68万m2(其中集中净化区18.5万m2) 工程服务期限:20年 1.2编制依据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中华人民共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1996.5.15; (4)《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 (5)《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 (6)选址区域1/1000地形图; 1.3编制原则与编制范围 1.3.1编制原则 优化处理工艺方案对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河水性质及处理水的用途及相应水质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遵守如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工程设计注重本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其对

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 (3)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5)选择先进、成熟、节能的处理工艺; (6)节约用地,尽量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充分考虑绿化; (7)尽量采用节能材料; (8)建筑风格简洁明快,美观大方,与厂区周围环境一致和统一。1.3.2编制范围 本方案编制范围为东莞生态园下沙湿地公园,本湿地公园主要引东引河的部分河水,对其进行处理后作为南畲朗景观排洪渠生态补水,为南畲朗下游段提供洁清水源和促进水体流动作用,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湿地前处理系统,包括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混凝沉淀池设计; (2)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湿地进配水系统和底部汇水系统设计; (3)污泥处理系统设计; (4)景观系统; (5)配套的道路、供水、供电和管理用房等设施的设计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下沙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现状是东莞的涝区,遇特大暴雨防洪压力大,且园区内水系污染严重,水系的现状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可以说“水’’是制约生态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必须要治,将生态园丰富的水系利用好,形成具有特色的水系,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使“水“成为促进生态园快速发展的因素。燕岭湿地15万吨尾水深度处理后排入南畲朗排洪区西北端,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与设计理念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与设计理念 摘要: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近年来被人们所重视,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将城市湿地公园打造为低碳游憩场所,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增加人们的参与意识。本文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并提出设计理念。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作用;设计理念 abstract: our country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use in recent year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wetland park, is the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diversity and protection of the wetland is combined with a novel mode. to build the city wetland park as a low carbon city wetland park recreation si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increase people’s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ole of city wetland park 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 key words: city wetland park; function;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985.12+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引言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还有森林及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位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生态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初步设计

生态园湿地公园 方 案 设 计

1.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原则与编制范围 (1) 1.3.1编制原则 (1) 1.3.2编制范围 (2)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2.处理规模与目标 (4) 2.1处理规模 (4) 2.2进出水设计指标 (5) 3.方案选择论证 (6) 3.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6) 3.2处理工艺简述 (7) 3.2.1水解酸化池 (7) 3.2.2接触氧化池 (8) 3.2.3辐流沉淀池 (9) 3.2.4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9) 3.2.5污泥浓缩与机械脱水 (15) 3.2.6快渗基本原理简述 (16) 3.3工艺方案比选 (16) 3.3.1.方案一论述 (16) 3.3.2方案二论述 (17) 3.3.3方案三论述 (18) 3.3.4污水处理方案比较 (19) 3.4污泥处理方案 (21) 3.4.1污泥处理方案比较 (21) 3.4.2污泥处置方式 (22) 3.5选定方案设计 (22) 3.5.1工艺流程 (22) 3.5.2工艺设计参数 (23) 3.5.3主要构筑物 (26) 3.5.4各处理工艺单元的去除率 (27) 4.总平面与景观设计 (28) 4.1总平面布置 (28) 4.2景观设计 (28) 4.2.1设计依据 (28) 4.2.2设计原则 (28) 4.2.3设计目标 (30) 4.2.4设计理念 (30) 4.2.5景观设计构思 (30) 4.2.6种植设计 (31) 4.2.7道路设计 (32) 4.2.8服务设施设计 (33)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8-2020) 规划说明书(中间稿)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掀起了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然而,在大规模城市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湿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湿地功能的衰退几乎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但另一方面,随着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加,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湿地保护的必要性,从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湿地保护的标志性开端是1971年缔结的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最初目标是保护国际重要的水禽及其栖息地;而后由于逐渐认识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陆地淡水的净化和汛期洪水的滞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作用,而逐步提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保护,其中包括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性的保护)、特殊的湿地类型(特色的保护),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湿地(历史文化的保护)的保护等等。 2 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从《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调查来看,台州市湿地资源较少,但其类型非常丰富。全市湿地类型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湿地,分布于沿海椒江、永宁江两侧、河网汇集处、水库等地。其中,鉴洋湖是台州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块面较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 传统的湿地生态保护往往采用“就点论点、就线论线、就面论面”的保护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从宏观层面解决湿地保护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台州市在2004年启动和编制了《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并在2007年通过立法,成为国内首个生态规划立法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湿地与水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及开放空间系统等。因此,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完整的生态和文化背景,是湿地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前提。 3 城市湿地公园的兴起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湿地公园与普通公园的区别

1.1.1所谓‘湿地’ 湿地兼有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其生境特殊,物种多样,是地球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1.1.1.1广义的湿地 国际上最为公认的湿地是1971年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在伊朗签署的国际《拉姆萨尔公约》,把湿地定义为“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域,淡的,稍咸的水域,泥沼地,沼泽地,泥炭地,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 1.1.1.2狭义的湿地 1979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学协会将湿地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①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②底层土主要是湿土;③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明确指出: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m为界。 我国也有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湿地的内涵加以说明,认为湿地是“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 综上所述,狭义的湿地强调水文、土壤以及湿地植被三要素的同时存在,水深一般不超过2m,湿生或水生植被占优势,土壤为水成土,即受地表积水或地下水浸润,具有明显生物积累及潜育化特征,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无氧条件的土壤。而那些枯水期水深超过2m,水下无湿生植被生长的大型河道,湖泊以及海洋则属于水生生态系统。 1.1.2 湿地公园及其内涵 1.1. 2.1 湿地公园 我国关于湿地公园概念与界定分别由建设部和国家林业局颁布了两套体系,包括四个定义: ——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中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限定: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hm2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以下条件: (1)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 (2)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 (3) 占地500亩(33.33hm2) 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 (4)具有天然温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的。 1.1. 2.2 湿地公园与湿地、湿地保护区及其他水景公园 1)自然湿地与湿地公园 自然湿地形成的湿地斑块连接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低,湿地中水文环境受区域中地形

14青岛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DB 青岛市地方标准 DB 3702/ T 279—2018 青岛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etland parks in Qingdao 2018-11-1发布2018-11-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2) 3.1 湿地Wetland (2) 3.2 城市湿地Urban Wetland (2) 3.3 栖息地Habitat (2) 3.4 城市湿地公园Urban Wetland Park (2) 4 总则 (2) 4.1 基本原则 (2) 4.2 建设目标 (2) 5 基本条件 (3) 5.1 面积 (3) 5.2 整体风貌 (3) 5.3 湿地生态系统 (3) 5.4 科普宣教 (3) 5.5 管理条件 (3) 6 功能分区 (3) 6.1 生态保育区 (3) 6.2 生态缓冲区 (3) 6.3 综合服务与管理区 (4) 7 主要建设内容 (4) 7.1 保护恢复工程建设 (4) 7.2 景观建设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青岛地区湿地植被类型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青岛地区湿地植物名录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青岛市湿地野生动物名录 (9)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依据住建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银川西路67号动漫产业园A座313室,邮政编码:266071)。 主编单位: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主要起草人:李成基刘衍溥王伟罗杰马玉龙惠晓飞桂天丽赵昕荣王彩玲王岩周宁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湿地公园设计方法

精心整理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湿地公园 1.2 (1) (2) (3) (4) (5) (6) 1.3 1.3.1 优化处理工艺方案对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河水性质及处理水的用途及相应水质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遵守如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工程设计注重本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其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

应性; (3)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5)选择先进、成熟、节能的处理工艺; (6) (7) (8) 1.3.2 (1) (2) (3) (4) (5)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下沙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现状是东莞的涝区,遇特大暴雨防洪压力大,且园区内水系污染严重,水系的现状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可以说“水’’是制约生态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必须要治,将生态园丰富的水系利用好,形成具有特

色的水系,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使“水“成为促进生态园快速发展的因素。燕岭湿地15万吨尾水深度处理后排入南畲朗排洪区西北端,补水口流至东部,流程约8公里长,沿程难免会有一定的面源污染,同时枯水期排洪渠需补水量大,为了保证南畲朗排渠南段水体的水质及排洪渠的水位要求,需从东引河引水,但东引河水水质较差,无法满足排洪渠水体功能。下沙湿地公园的垂直流湿地主要作用是处理引入的东引河水,经集中强化处理后出水作为南畲朗渠景观用水补充,保证水系水位, (2) (3) 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计划(项目)。实现东莞市污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建设东莞市“第三代新城”的需要,对东莞市各镇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可以改善生态园及周边镇区生态环境,进而提升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东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一).pdf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一) 第一章总则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 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基本原则 1.3.1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 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 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湿地的定义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 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 不超过6米的水域。

滕州荆泉风景区湿地公园设计要求范例(滕州荆泉风景区)

园林景观设计A2教案 滕州荆泉风景区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园林形式,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明确、严格的定义。但一般认为,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湿地公园的核心内容是强调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湿地公园也不同于湿地自然保护区,因为湿地公园强调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的保护功能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而湿地自然保护区强调的是单纯的保护。 一、区域位置及基本概况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区,南临枣庄市薛城区,西濒微山湖、与微山县相连,北靠齐鲁故地、和邹城接壤。 滕州市地处北温带,属淮河流域,季节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6℃, 年平均风速2.8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荆泉水源地位于腾州市城郊乡后荆村东北,是滕州市重要的水资源基地,现为目前滕州城区居民生活唯一的饮用水水源。本规划区位于滕州市东北部。设计的区域面积3000余亩。 二、设计要求: 本设计要求以通过整治荆泉水源周围环境,保护水源、提升城市品位为出发点,要考虑滕州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也要考虑到现代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设计时要将湿地、植物、山石、泉水、建筑物各要素组合应用,力求把园林景观与自然湿地、泉湖水系等景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创造出具有荆泉湿地特色的风景区生态环境景观。 基本要求:设计要素要具备园林四大基本要素。 1、强调因循自然,建设生态公园 2、强调人文特色,建设文化公园 3、强调以人为本,建设人性公园 4、强调统筹兼顾,建设和谐公园 三、设计原则: a 生态性原则:充分尊重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以免或减少未来发展所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 b 人本性原则:保证各设计区域以人为本,使每个人拥有自由享受生活的权利,同时在规划中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方便和愉悦。 c 参与性原则:保证在策划、建设、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性,真正实现规划区的生活本质。 d 多样性原则:集合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并适合在本地区进行的各项活动,满足不同使用者的活动需求。 e 关联性原则:各功能分区、活动单元能够有机布局,场所与场所、活动与活动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复习课程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

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样本

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根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 1.1.4 国务院《都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告知》 1.1.6 建设部《国家都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都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原则《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引思想 依照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特点,以维护都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都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可持续运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运用、持续发展”方针,充分发挥都市湿地在都市建设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关于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关于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都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构造和功能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都市湿地,应依照实际状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都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运用相结合原则,应在全面保护基本上合理运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都市湿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依照各地实际状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因地制宜、分步实行原则。 1.4 规划目的 全面加强都市湿地保护,维护都市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发挥都市湿地在改进都市生态环境、美化都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备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都市建设中对湿地不合理运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可持续运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 湿地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涉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水域。 2.2 都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公园类型,是指纳入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具备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性、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重要内容公园。 2.3 都市湿地公园与其他水景公园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科普教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都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运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教诲功能,以及充分运用湿地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社会功能 第三章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运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原则。在系统保护都市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同步,合理运用都市湿地具备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都市环境中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