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讲义(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讲义(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

高考考纲: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资源问题及其原因;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1.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短缺原因

(2)解决对策

3.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短缺原因

4.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2) 土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5.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6.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7.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适度开采,均衡生产。

(2)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3)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8.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类试题的分析思路

9 ?森林资源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

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10?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草地退化的原因与危害

(2)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11 ?湿地的主要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

(1) 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2) 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

如下

图所示:

(3) 保护湿地

签署《湿地公约》,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对退化和受损湿

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12.生物多样性保护

13.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14.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此类问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关键。

(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2)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

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

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3)生态环境类问题应采取措施的分析思路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

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

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改坡为梯、灌溉方式等。

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

育:宣传教育、增强意识。

15?水体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根据污染物的差异,可把水体污染分成不同的类型,具体对比分析如下: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2)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3)防治石油泄漏。

16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17.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利用

(1)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其主要处理方法包括以

(2)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

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生活方式。

②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商品的加工深度。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

质量,进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④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3)城市垃圾综合利用

垃圾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财富”,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可以保护环境,节约

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为人类创造新的财富。主要利用方式如下:

1. (2019 ?高考全国卷)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2.(2019 ?高考全国卷U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

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3.(2019 ?安徽六校联考)高空、林间、河中沙洲、滩涂,甚至人类活动密集的

农地、海田和城镇、庭院,几乎都会有候鸟光顾,或短暂停歇,或觅食休整,也

可能逗留越冬。候鸟的活动空间与人类的活动空间高度重叠,人类对候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然而,近年来,人类的疯狂捕杀却逐渐成为候鸟迁徙的梦魇。

指出为保护候鸟迁徙安全,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4.(2019 ?衡水调研)海水存留日数是指海水在某海域的平均停留的天数。左图和右图分别示意2019年、2019年渤海年平均海水存留日数。

分析图示海区水质存在恶化风险的人为原因,并说明规避该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5.(高考全国卷I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如图为切沟景观。指出

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6.(2019 ?高考全国卷川)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7.(2019 ?衡水联考)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确认,2019年葛洲坝附近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的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几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数量从70年代的1万余尾减少到目前的57尾。下图为中华鲟产卵区分布变化示意图。

分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8.(2019 ?高考全国卷I )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

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

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9.(2019 ?高考全国卷川)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10.(2019 ?高考全国卷I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11.(2019 ?高考全国卷U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答案

1.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的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2.解析: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3.答案:开展宣传,提高公众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的意识;组织民警加大对候鸟迁徙主要停歇地、栖息地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杀害、运输野生

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对集贸市场、饭店、农家园进行清查,杜绝交易野生鸟类的违法行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4.答案:原因:大面积围海造陆,海区面积缩小;局部(或西部)海区封闭程度加剧,与外海海水交换能力减弱;陆地排污口数量激增,且多分布于封闭海区(西部海区),海水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措施:退陆还海;控制排污口的数量,合理布局排污口。

5.解析: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御切沟的形成。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6.解析:人为砍伐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经济作物之后,植被种群密度下降,树种单一,涵养水源功能和蒸腾作用减弱,所以湿度下降。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7.解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原因,由材料和图中文字描述得出主要是人为原因。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根据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答案: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区等生存环境;长江中

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对策: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8.解析:据材料可知,柽柳种子多,移栽易成活,繁殖快;东北引种的柽柳,生长良好,容易侵占当地植物的生存空间;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妨碍乔木幼苗生长,致使乔木向灌木演化,使森林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植食动物因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数量减少。

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

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9.解析: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应从人工捕捞数量的增多、湿地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等角度分析。保护措施应针对衰竭的原因进行分析,如合理规划捕捞量、改善刀鱼的生存环境、人工养殖等。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10.解析:影响应包括对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生物等方面)的影响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两大方面。在本题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水文(比如养殖过程中渗漏,导致地下淡水所含的盐分增多)、土壤(地下淡水所含的盐分增多及高盐度废水在地表的排放,均导致相关区域土

壤盐碱化)和生物(水质和土壤的变化将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的影响;对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领域,包括种植业和渔业;对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质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11.解析:快递外包装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从推广快递外包装材料的环保化、减量化及实行废弃外包装的分类回收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