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白花中学高二历史调研考试模拟二

2017年白花中学高二历史调研考试模拟二

2017年白花中学高二历史调研考试模拟二
2017年白花中学高二历史调研考试模拟二

宜宾县白花中学高二下期调研考模拟试题二

历史卷历史答题卡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48分)

1.图1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1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3.图2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2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4.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

C.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D.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

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6.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督察豪富家族和郡国守相,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刺史监察促使郡国的力量逐步削弱B.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

C.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D.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

7.《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8.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面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

A.“天人合一”思想B.“君权神授”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D.“弃恶从善”思想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0.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营建始于366年的沙门乐樽,此后大规模开凿延续了近千年。对其延续千年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南朝统治阶级的推崇B.汉唐中外文化的交流

C.宋元国家一统的促进D.明清理学盛行的影响

11.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2.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

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 C.佛寺集中化 D.佛教世俗化

13.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表2为唐代后期敦煌基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15.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

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这表明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16.《贞观政要》记载:“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这表明三省设立的目的是

A.相互监督,合理分工B.相互监督,检讨政事,巩固专制皇权

C.相互监督,确保民主施政D.相互监督,加强中央集权

17.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这实质上表明唐代

A.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C.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D.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19.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0.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21.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22.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因粮食丰裕,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民谚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D.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急剧衰退

23.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二、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年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度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佘条。唐朝官修支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

宜宾县白花中学高二下期调研考模拟试题二

历史卷历史答题卡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48分)

1.图1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1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解析:“字形”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文字使用多,便于使用而变得简单选A;CD只是顺应或适应A 而发生的;字形变化与书写材料无多大关系。

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3.图2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2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4.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

C.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D.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

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注意“前期”,农、矿、手工业、商人说明全面复兴,是现象,这是汉初修养生意政策的结果,本质是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有所变化,但那是由国家政策引起的,而且属于原因排除;B材料无从体现,也与史实不符;D与经济全面复兴无关联。

6.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督察豪富家族和郡国守相,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刺史监察促使郡国的力量逐步削弱B.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

C.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D.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

7.《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8.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面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

A.“天人合一”思想B.“君权神授”思想

C.“天人感应”思想D.“弃恶从善”思想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0.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营建始于366年的沙门乐樽,此后大规模开凿延续了近千年。对其延续千年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南朝统治阶级的推崇B.汉唐中外文化的交流

C.宋元国家一统的促进D.明清理学盛行的影响

11.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2.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

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C.佛寺集中化 D.佛教世俗化

13.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表2为唐代后期敦煌基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唐代是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据图可知20以下和20—130所占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说明但是小土地所有者仍然占绝对优势,故而选A;BC与材料不符,D无从体现!

15.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

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这表明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

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

16.《贞观政要》记载:“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这表明三省设立的目的是

A.相互监督,合理分工B.相互监督,检讨政事,巩固专制皇权

C.相互监督,确保民主施政 D.相互监督,加强中央集权

17.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这实质上表明唐代

A.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 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C.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D.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表3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19.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ACD都是既绝对也不符合历史;不同史料对同一事实有不同叙述,说明历史事实由于记述者的原因会有不同的记载!这在历史上和普遍,故而选B。

20.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21.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22.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因粮食丰裕,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民谚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D.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急剧衰退

23.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二、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年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

25答:(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

殖民贸易竞争。

(2)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4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度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佘条。唐朝官修支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

27.(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科目四模拟考试试题50道题

1、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A、禁止长时鸣喇叭 B、断续鸣喇叭 C、禁止鸣喇叭 D、减速鸣喇叭 2、驾驶机动车遇到沙尘、冰雹、雨、雾、结冰等气象条件如何行驶? A、按平常速度行驶 B、保持匀速行驶 C、降低行驶速度 D、适当提高车速 3、驾驶机动车在路口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行驶? A、可以向右转弯 B、靠右侧直行 C、遵守交通信号灯 D、停车等待 4、这是什么踏板? A、加速踏板 B、离合器踏板 C、制动器踏板

D、驻车制动器 5、遇到路口情况复杂时,应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6、车辆行至泥泞或翻浆路段时,应停车观察,选择平整、坚实的路段缓慢通过。 7、进入这个路口如何通行? A、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加速进入 B、从路口内车辆前迅速插入 C、让已在路口内的车辆先行 D、鸣喇叭直接进入路口 8、初次申领的机动车驾驶证的有效期为6年。 9、这辆在高速公路上临时停放的故障车,警告标志应该设置在车后多远处? A、 150米以外 B、 50-150米 C、 50-100米

D、 50米以内 10、中国驾考网机动车仪表板上(如图所示)亮时,表示什么? A、已开启前照灯远光 B、已开启前雾灯 C、已开启后雾灯 D、已开启前照灯近光 11、小型汽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承担同等以上责任未被吊销驾驶证的,应当在记分周期结束后30日内接受审验。 12、车辆前轮胎爆裂,危险较大,方向会立刻向爆胎车轮一侧跑偏,直接影响驾驶人对转向盘的控制。 13、驾驶人未携带哪种证件驾驶机动车上路,交通警察可依法扣留车辆? A、机动车行驶证 B、居民身份证 C、从业资格证 D、机动车通行证 14、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A、转弯诱导标志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D、封建主阶级衰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由于 A、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C、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 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C、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4、雅各宾派上台后,为扭转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是 A、惩治嫌疑犯法令 B、限价法令 C、土地法令 D、总动员令 5、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 A、是英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的战争 B、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C、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D、目的之一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 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 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场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常学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来。这次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战争 D、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18世纪后期,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又爆发了内战。导致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残余 C、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 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 10、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 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 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 D、促使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2、英国完全占有印度是在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2019c1驾考宝典科目四模拟考试题共9页文档

1、驾驶机动车看到这个标志时要及时减速。 答案: 对 2、路面菱形块虚线警告前方道路要减速慢行。 答案: 对 3、右侧标志表示前方路段允许超车。 答案: 错 4、夜间会车遇到这种情况要警惕两车前照灯交汇处(视线盲区)的危险。 答案: 对 5、驾驶机动车在大雾天临时停车后,只开启雾灯和近光灯。 答案: 错 6、驾驶人频繁变更车道不属于驾驶陋习。 答案: 错 7、右侧标志警告前方是向右急转弯路。 答案: 对 8、右侧标志提醒前方路面不平。 答案: 对 9、对无骨端外露的骨折伤员肢体固定时,要超过伤口上下关节。 答案: 对 10、右侧标志表示不允许长时鸣喇叭。 答案: 错 11、右侧标志提醒前方路段保持车距。 答案: 错 12、在紧急情况下为伤员止血时,须先用压迫法止血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他止血法。 答案: 对 13、前方标志预告交叉路口通往方向的信息。

答案: 对 14、右侧标志警告前方路面两侧变窄长度为5公里。 答案: 对 15、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道路要提前减挡,以保持充足动力。 答案: 对 16、汽车的专用备胎可作为正常轮胎长期使用 答案: 错 17、在冰雪道路上行车时,机动车的稳定性降低,加速过急时车轮易空转或溜滑。 答案: 对 18、驾驶机动车到达隧道出口时要握稳转向盘,预防出口处的强横向风。 答案: 对 19、右侧标志表示前方路口不准车辆左转。 答案: 对 20、交通警察发出这种手势信号时可以直行通过。 答案: 错 21、在道路上行车时,安全跟车距离无需随着速度变化而变化。 答案: 错 22、前方标志告知前方200米处是露天停车场。 答案: 对 23、道路划设专用车道的,在专用车道内,其他机动车可以借道超车。 答案: 错 24、右侧标志提醒前方经常有牲畜横穿、出入。 答案: 错 25、路中心黄色双实线指示可以暂时跨越超车。 答案: 错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题

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 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 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 B.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 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 2.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完全沿袭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C.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D.三司主财、枢密主兵,削弱了相权 3.“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 事、外交、民政。”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A.公民开始成为公民法庭的陪审员 B.以血缘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投票选出民主的妨碍者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 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5.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军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C.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D.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6.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 史信息不包括( ) A.流动人口众多 B.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③①② D.②①③ 8.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C.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都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最新版科目四模拟考试

最新版科目四模拟考试 1、在行驶中,驾驶人在注意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也要谨慎制动,防止被后车追尾。 ?正确 ?错误 2、驾驶机动车遇浓雾或沙尘暴时,行驶速度不要过慢,避免后方来车追尾。 ?正确 ?错误 3、出租车为了方便乘客上下车,可以在交叉路口临时停车。 ?正确 ?错误 4、右侧标志提示一切车辆都不能驶入。

?正确 ?错误 5、这个标志表示前方立体交叉处可以直行和右转弯。 ?正确 ?错误 6、右前方标志指示前方路口左转弯绕行的路线。 ?正确 ?错误

7、道路划设专用车道的,在专用车道,其他机动车可以借道超车。 ?正确 ?错误 8、右侧标志指示前方路口绕行的路线。 ?正确 ?错误 9、路面标记指示前方路口仅允许车辆向右转弯。

?正确 ?错误 10、路面标记指示前方路口禁止车辆掉头。 ?正确 ?错误 11、右侧标志提醒前方是非机动车道。 ?正确

?错误 12、夜间行车时,全车灯光突然熄灭,应当立即迅速制动,靠边停车。 ?对 ?错 13、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遇意外情况需紧急停车时,可在行车道上直接停车。 ?正确 ?错误 14、右侧标志提醒前方路面高突。 ?正确 ?错误

15、右侧标志提醒前方经常有牲畜横穿、出入。 ?正确 ?错误 16、如动画所示,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要如何处置? ?A、紧急制动 ?B、急转向迅速绕过 ?C、迅速躲避不发生碰撞 ?D、平稳停车 17、如图所示,在同向3车道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低于每小时80公里的车辆应在哪条行车道上行驶? ?A、最左侧行车道 ?B、中间行车道 ?C、最右侧行车道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第II卷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 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B.政治等级高于宗祛关系 C.政治权力小于血缘亲疏 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2.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 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 消除了语言隔阂 C. 实现了文字统一 D.促进了文化认同 3.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 铁犁牛耕的使用 C.社会环境稳定 D. 小农经济的形成 4.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 意在 A.调解诸侯纷争 B. 反对争霸战争 C.规范社会秩序 D. 恢复周王权威 5.据春秋时《诗经》的记载,大禹治水的范围主要集中于今河南地区。到战国成书的《尚书》中,禹治 水的范围不断扩大,有了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 A.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自然灾害逐渐频繁

考驾照科目四模拟试题

2013 年考驾照科目四模拟试题
1、这个仪表是何含义? A.电流表 B.压力表 C.水温表 D.燃油表 正确答案是:C 试题解释
2、图中标志的含义是___。 A.解除禁止鸣喇叭 B.准许鸣喇叭 C.禁止听广播 D.禁止鸣喇叭 正确答案是:D 试题解释
3、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A.公交线路专用车道 B.大型客车专用车道 C.快速公交系统专用车道 D.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 正确答案是:A 试题解释
4、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 100 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___以上的距离。 A.50 米 B.60 米 C.80 米 D.100 米 正确答案是:D 试题解释 5、驾驶机动车在路口直行遇到这种信号灯应该 怎样行驶? A.不得越过停止线 B.加速直行通过 C.左转弯行驶 D.进入路口等待 正确答案是:A 试题解释

6、在交叉路口遇到这种情况享有优先通行权。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试题解释
7、机动车驾驶人应当于驾驶证有效期满前___内,向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换证。 A.90 日 B.120 日 C.180 日 D.240 日 正确答案是:A 试题解释 8、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人行横道不能超车。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试题解释 9、因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吊销驾驶证的,终身禁驾。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B 试题解释 10、红色方向指示信号灯的箭头方向向左,表示准许车辆左转弯。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B 试题解释 11、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___。 A.小型汽车 B.营运出租车 C.自动挡汽车 D.三轮汽车 正确答案是:B 试题解释 12、会车中道路一侧有障碍的,双方车辆应做到___先行。 A.无障碍一方让对方 B.有障碍的一方让对方 C.速度慢的让速度快的 D.速度快的让速度慢的 正确答案是:B 试题解释 13、机动车在遇有前方机动车缓慢行驶时,应当___。 A.从前方车辆两侧穿插 B.停车等候 C.从前方车辆两侧超越 D.依次排队行驶 正确答案是:D 试题解释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性质相同B.领导者相同 C.任务相同D.结果相同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发展了商品生产 D.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4~7题。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一战”后构筑的凡尔赛体系:①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②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③解决了美英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建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的新秩序。其中: A.①②③④均正确 B.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6.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较大,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部分题目值得商榷,单选题:10、22、23题题目材料、选项在表述上不够严谨,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无法起到正确的导向性。大题导向性不强,考查学生能力不够,第25题虽然在突出家国情怀和唯物主义,但是考查不够宽,可以古今对比或者中西对比或者考查近代的源流,原题考查过于局限。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学生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第1题的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读不懂古文,选D项的特别多。 第2题学生记忆不够准确,出题人以荀子民贵君轻的主张诱导学生选择了错误答案。,第3题,各个选项的迷惑性都比较大,而b项韩非子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有争议有争议,导致学生错误较多。 第4题学生竟然选a和d,不可思议,反映学生基础知识何其薄弱! 第5题学术性太强,学生不能理解选项b人性上是平等的含义,错误太多。 第6题学生没有认真读材料是选择错误的主要原因。 第7题学生选择错误的答案,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藏书的增多竟想不出竟是印刷术发展的结果,让人无语! 第8题,第9题错误,使人不能原谅! 第10题涉及到对智者学派的理解,对人事万物尺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第11题的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 第12题需要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有点大。 第14题从霍布斯的观点的局限性入手学生有些不适应,出题人的导向也有问题。 15题的难度也很大,对题干的理解不正确,很难选到正确答案。 16题的答案迷惑性很强,学生错的很多。, 17题学生对于时间没把握,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第21题考查双百方针,选项中换了种说法,学生既然理解不了,真是让人无语! 第22题D选项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题人把概念内容给换了,是学生选错的主要原因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第25、27题难度不大,学生没做好,说明学生的基础出现了问题,第26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得分较低。 以上学生的错误说明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是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说:“雅典民主的特别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排他性之上。”与这一说法不一致的是 A.非常严格的公民资格的限定 B.是一种父权制民主,妇女没有政治权利C.雅典民主使所有公民具有同样的权利 D.雅典政治文化是成年男性文化 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人类在历史进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英国在其崛起过程中利用的“无定数的机会”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光荣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4.国学大师文怀沙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以“正、清、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墨、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5.东汉王充《论衡》:“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事,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相信“天人合一”说 B.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 宣传“君权神授”的思想 D.反对“天人感应”说 6.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7.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A.人皆僧侣 B.因行称义 C.人皆上帝 D.理性至上 8.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下列著名的水利工程与坎儿井有渊源关系的是

2019科目四模拟考试2016科目四安全文明驾驶考试题库(共800道题目)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库 科目四安全文明驾驶考试题库 (共800道题) 1、泥泞路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是车轮极易空转和侧滑。 【答案】对 2、如下图,左转弯车辆可直接进入左转弯待转区,等待放行信号。 【答案】错 3、驾驶机动车在居民小区遇到这种情形要紧跟其后行驶。 【答案】错 4、雪天行车中,在有车辙的路段要循车辙行驶。 【答案】对 5、机动车在高速行驶时,前面扬起的飞石或是遗撒物将挡风玻璃击裂,造成视线模糊不清的状况下,驾驶人要逐渐降低车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答案】对 6、该车道路面导向箭头指示前方道路仅可左转。 【答案】对 7、驾驶机动车在山区道路遇到这种情况要加速超越前车。

【答案】错 8、右侧标志表示前方道路限宽3米。 【答案】对 9、右侧标志指示前方是T型路口。 【答案】错 10、遇到这种情况的骑车人可以借对向车道超越。 【答案】错 11、驾驶机动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越过中心实线超车。 【答案】错 12、右侧标志提醒前方路交口向右100米是渡口。

【答案】对 13、雾天公路行车可多使用喇叭引起对向注意;听到对向机动车鸣喇叭,也要鸣喇叭回应。 【答案】对 14、在紧急情况下为伤员止血时,须先用压迫法止血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他止血法。 【答案】对 15、驾驶机动车在这种道路上从前车右侧超越最安全。 【答案】错

16、交通警察发出这种手势可以向左转弯。(停车等待) 【答案】错 17、驾驶机动车进入隧道口前按照隧道口标志上规定的速度调整车速。 【答案】对 18、驾驶机动车在小区内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在自行车前加速通过。 【答案】错 19、右侧标志提醒前方有村庄或集镇,建议速度30公里/小时。 【答案】对 20、路两侧的标志提示前方道路线形变化。 【答案】对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考试的即将来临,你做好应战的准备了吗?这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将会有效的去检测出你的学习情况。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高二历史上学期期... 随着考试的即将来临,你做好应战的准备了吗?这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将会有效的去检测出你的学习情况。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持该观点的学派在下列哪个朝代有 可能得到重用?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清朝 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 想准确的理解是 A.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 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4.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 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陈独秀说:"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6.某课题小组以"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收集的如下材料中,最有史学 价值的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科目四模拟考试试题50道题

1、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A、禁止长时鸣喇叭 B、断续鸣喇叭 C、禁止鸣喇叭 D、减速鸣喇叭 2、驾驶机动车遇到沙尘、冰雹、雨、雾、结冰等气象条件如何行驶 A、按平常速度行驶 B、保持匀速行驶 C、降低行驶速度 D、适当提高车速 3、驾驶机动车在路口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行驶 A、可以向右转弯 B、靠右侧直行 C、遵守交通信号灯 D、停车等待 4、这是什么踏板 A、加速踏板 B、离合器踏板 C、制动器踏板

D、驻车制动器 5、遇到路口情况复杂时,应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6、车辆行至泥泞或翻浆路段时,应停车观察,选择平整、坚实的路段缓慢通过。 7、进入这个路口如何通行 A、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加速进入 B、从路口内车辆前迅速插入 C、让已在路口内的车辆先行 D、鸣喇叭直接进入路口 8、初次申领的机动车驾驶证的有效期为6年。 9、这辆在高速公路上临时停放的故障车,警告标志应该设置在车后多远处 A、150米以外 B、50-150米 C、50-100米

D、50米以内 10、中国驾考网机动车仪表板上(如图所示)亮时,表示什么 A、已开启前照灯远光 B、已开启前雾灯 C、已开启后雾灯 D、已开启前照灯近光 11、小型汽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承担同等以上责任未被吊销驾驶证的,应当在记分周期结束后30日内接受审验。 12、车辆前轮胎爆裂,危险较大,方向会立刻向爆胎车轮一侧跑偏,直接影响驾驶人对转向盘的控制。 13、驾驶人未携带哪种证件驾驶机动车上路,交通警察可依法扣留车辆 A、机动车行驶证 B、居民身份证 C、从业资格证 D、机动车通行证 14、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A、转弯诱导标志

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选出四个备选项中的最佳答案涂在答題卡上) 1、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 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 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2. 《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3.《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C.推行了重农的经济政策 D.是要废除土地的国有制 4.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时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B.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5.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6.《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火耕而水耨,”而到东晋南朝时己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与下列哪则史料相关 A.“今有劲卒百万,文武如林,鼓行而摧遗晋,若商风之陨秋箨。” B.“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 C.“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 D.“嗣后各省开星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 7.“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8.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摇薄税,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组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 9.“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中枢机构设罝调整 B.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0、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汉代内外朝制度 B.汉代察举征辟制 C.隋唐三省六部制 D.宋代设参知政事 11.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12.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A.土地租佃制的确立 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13.明清时期,“弃儒就贾”、“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的“士商相混”现象相当普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0分)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 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2.孔子说:“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 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3.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A. 儒、道、法、墨 B. 道、儒、法、墨 C. 儒、法、道、墨 D. 道、法、儒、墨 4.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 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 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5.从“宋代”“格物致知”“理学集大成者”等历史信息中,你能够联想到的人物是( ) A. 荀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李贽 6.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 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A. 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 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 C.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 D. 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 7.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较少。造成这种 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 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 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 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8.“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 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9.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 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科目四模拟考试2015最新版-科目四模拟考试题库2015 (1)

科目四模拟考试2015最新版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库2015 (共3份试题) 目录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库2015(1) (1)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库2015(2) (18)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库2015(3) (39)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库2015(1) 1、该车道路面导向箭头提示前方道路右侧有路口。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是错误

2、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可迅速从前车左侧超越。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是 3、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匝道提速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上时,可直接驶入行车道。?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是错误

4、驾驶机动车在这种情况下要加速冲过坡顶。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是 5、驾驶机动车从加速车道汇入行车道有困难时可停车让行。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是 7、冰雪路面处理情况不能使用紧急制动,但可采取急转向的方法躲避。?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是正确 9、路面同向车行道分界线指示允许跨越变换车道。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是 11、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因故障不能离开行车道时,可在行车道上迅速抢修。?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是错误

12、路面白色反光虚线警告前方路段要减速慢行。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是正确 13、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行驶至此路段时,应当减速靠右侧行驶。?对 ?错 ?对 ?错 正确答案是 15、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要轻易急转向避让。 ?正确 ?错误

?A、在从动轮下铺垫砂石 ?B、换高速挡加速猛冲 ?C、在驱动轮下铺垫砂石 ?D、猛打转向盘配合急加速 正确答案是 17、机动车在雨天临时停车时,应开启什么灯??A、前后防雾灯 ?B、危险报警闪光灯 ?C、前大灯 ?D、倒车灯 正确答案是B 18、驾驶机动车看到这样的儿童怎样行驶? ?A、紧跟在后面行驶 ?B、从左侧加速让过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必修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 A、“以牛田” B、“刀耕火种” C、灌溉农业 D 、精工细作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麻丝棉 D、丝麻棉 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 、宋代 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 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 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 B、发起了洋务运动 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 D、曾经是清末状元 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0、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合破坏是在()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 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 1.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 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2.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不到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 ) A.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B.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C.儒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D.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3.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这说明王阳明心学( ) A.具有否定传统懦学的倾向B.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 4.有学者认为:“宋学把社会看作是各分子所构成的,仍以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要改良个人,还是注重在内心上,这些和佛学并无疑异。”材料意在说明( ) A.理学和佛学没有根本不同B.理学借鉴了佛学部分理论 C.理学不符合当时社会现实D.心学与佛

学应该合二为一 5.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据此可知,顾炎武( ) A.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 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 6.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举证=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材料反映了( ) A.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B.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科技进步助推商业活动D.民间私印动摇统治基础 7.《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 A.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B.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C.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8.“对文钱”为宋太宗首创,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不同。图1为宋太宗手书“淳化元宝”真行草三枚。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B.汉字尚未形成完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清雍正帝 2.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平民的权力 B.商人的权力 C.教会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 3.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 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A.皇帝统而不治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D.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4.对于农民造反者来说,“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硝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这段话反映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抗英 D.辛亥革命 5.1949 年 1 月,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指 A.筹建新中国 B.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C.召开中共七大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6.20 世纪 50-80 年代,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A.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欧洲与美国关系决裂 C.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D.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7.中国前外交部长黄华在回忆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情形时说:“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长达两个半天的宝贵时间来欢迎一个国家代表团的出 席,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组织深得人心,反 映了时代的期望和要求。”所谓“时代的期望和要求”是指 A.中国牵头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B.中国带领世界走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8.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和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的仪式说明了 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 B.铁型牛耕始于东汉 C.立春是统治者祭祖之日 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 9.1651 年,英国《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欧洲、亚洲、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运送。”英国实施该条例的目的在于 A.开辟新航路 B.实行工业革命 C.打击荷兰 D.发动鸦片战争10.《人民日报》)某年6月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指出:“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不久,在这条建设路线的指引下掀起了 A.社会主义改造 B.改革开放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