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提升学校管理层次

[摘要]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所学校的师资队伍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学校的存亡。加强教师管理,要根据教师所取得的成绩、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趋势,制订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学校管理层次。因此,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从校本教研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模式,以达到学校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像所有的农村初中校一样存在着教师缺乏、新教师多、大部分教师在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等问题的缺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困难较大。现代教师管理发展的趋向①是注重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②是注意加强对教师的“软管理”;③是注意发展教师的的群体效能。因此,提炼学校校本教研成为我校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切入点,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管理质量。

一、认识什么是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又称为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育研究或校本研究,它是问题指向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为了实践、关于实践和在实践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本身的实践问题是研究的对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研究的目的。

通俗地说,校本教研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育教学问题,为了改进这个问题,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依托本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价值。

二、校本教研的特点。

校本教研有其自身的特点。

1、针对性和有效性。校本教研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与校情和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连,学校及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发展要求,提出教研课题并组织实施,其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避免过去研究机构高高在上,隔靴搔痒的弊病,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2、灵活性和实践性。校本教研的灵活性首先体现在时间的确定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机动性大,不苛求按部就班;其次校本教研内容也具有应变性,内容可以随学校的实际而定,临时性内容可进入研究过程。充分调动本校的教育资源,节约经费,减轻教师的负担。校本教研的初衷在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这样就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学校,在课堂,在教师的实践之中,随时随地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境中。

3、参与性和多样性。校本教研的主体为教师,强调教师互促互动,共同参与。教师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带着经验参与研究。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研究资源,实现经验共享,以提高群体教研的效率。校本教研最经常的方式有:集体叙事。如经验交流,包括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优秀教师和其他教育机构专家之

间的交流等;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教师们集结在一起,就一案例进行商讨研究,各抒己见,各种思想火花在此碰撞、融合;课堂研讨,课堂中捕捉到的问题是最直接的,而且与教学也最息息相关,对课堂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的反映等的记录与评价,都是研究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行动计划、教学叙事研究、教师博客叙事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开展校本教研的意义

1、校本教研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在实践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如: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如何帮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难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如何更新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师如何与学生积极互动?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师生关系如何重建?教学模式如何重建?校本课程的运作开发,校本学校管理制度如何重建?等等。这些问题已不主要是政府界探讨的学术问题,而是教师创造性贯彻实施的实践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所以,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的校本研究水平,解决和摸索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和疑惑,寻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突破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

2、校本教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我校教师队伍有其特殊性:从专业发展阶段来看,合格教师占多数,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少;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教师占多数;从专业知识来看,教育专业知识较缺乏;从职业道德修养来看,大部分教师受大锅饭体制的影响,加上家庭的压力,市场经济的冲击,拜金主义的影响,事业心、进取意识薄弱,缺乏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从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来看,教师以参加职务晋升研究为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较严重,校本教研没有走进学校,没有深入校长、教师之中;从教育教学情况看,教师教学基本功初具形成,但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科研意识十分淡薄。针对以上特点和现状,我们必须走向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3、校本教研是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校本教研从其内容来说一般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即把遭遇同样问题的教师集中受训,研究的结果是使教师学会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农村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之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立刻感知问题的所在。那么,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以及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等研究,及时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存的问题。

校本教研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健康发展新型的教研之路。它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教师通过研究,在复杂的育人实践中改变简单、机械操作的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改进实践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四、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

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校本教研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

五、探讨校本教研的模式.

1、继承传统教研方法,创新校本教研。

我国传统的优秀教学研究方法强调教师通过集体合作即教研组活动,教师进行备课、听课、评课、专题讨论等研究活动,重视技术、教学技能,重视研究研究教材教法,重视活动的形式和教师的经验。而校本教研在传统教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等方式,更加重视人文生态环境,更重视研究学生和教师课堂上的各种行为、各种关系,更重视教师个人的自省、自悟,更重视对教师经验的提炼形成的智慧。如我校英语组针对初三中考总复习有效性问题进行校本摸式的探讨。首先让一教师对上公开课之前就自己执教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学生活动的安排等进行书面列出提纲,设计教案,然后由参与研究教师进行讨论,针对提纲进行修改。其次上课。将教学思想及教学设计等付诸实施。强调教后反思,要求任教教师写课后反思,谈教后感想,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再次进行修改,进行二度设计。第三,听课教师在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与备课组成员相互观摩,从多方面吸取营养,开阔眼界,得到启发,积极参与教学设计过程,整个过程处于研究过程。第四,请第二、三位等教师根据前一位教师所备的课和教学提纲等,自己再设计有自己特色的教案,进行第二、三次授课,再经过参研教师修改,三度设计。第五,请市名师工作室成员或有关科研部门专家听课、评课,用教育理论、

新课改的理念等来及时归纳、总结、肯定优点,改进缺点,集体反思和评价,最后形成有效提高初三中考总复习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使用。

2、问题研究模式。

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教学问题、真实问题、自己的问题。农村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经常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我们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这些都可以通过开展校本教研解决。在教学中有很多的问题:如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实施新课改的教材观、课堂教学观;有实践技巧性问题。如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如何说课、怎样开展校本研究、如何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怎样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怎样导入新课,以及课堂教学气氛如何形成与调控;案例、论文、经验文章如何撰写,还有评价等等问题。教师要善于运用新课程理念,对教学中的现象问题,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进而聚焦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升华为有价值的问题。

3、课题或小课题研究模式

以课题或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来实施研究。如我校以校长牵头的“教师教研合作小组”校本教研课题。“教师教研合作小组”课题是指一个由同一学科、有共同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师团队,共同研究和实践教育教学的新思想、组织实施灵活教研的教师群体。“教师教研合作小组”是传统教研组的改进和补充,它把那种过于行政式的、强调教学规范的组织转化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学习、研究群体,该团队在充分尊重每一个教师个体研究潜力的基础上,通过目的性较强的组织学习和教研,力求在唤醒组织内部成员的学习研究意识,达成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目标,为致力于研究的教师搭建教研专业成长的平台。具体实施方法:1、准备阶段:成立项目领导机构;问卷调查,制订管理制度;组

织学习。2、实施阶段:以语、数、英教研组为龙头,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各学科积极跟进,确立研究主题;又红又专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活动。以合作教研形式开展小课题研究;合作撰写教育叙事和教学博客等。3、总结阶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对行动研究进行理论总结,写出研究报告、论文集汇编等。此外,我校还以小课题作为校本研究,如体育组的《初中体育教材游戏化》,语文教师的《构建语文自主阅读的模式》等。

4、以骨干教师带头的研究模式。

我们注重培养骨干教师,这些教师都是从广大教师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他们大都好思考、爱研究,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智。我们对这些教师的研究有一定的高要求,让他们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构自身经验系统,形成教学指导能力,他们不仅懂得教育科研,能研究大纲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更能写教学札记,作质量分析,写论文和经验总结。充分利用这支骨干教师的队伍,让他们充当反思性教学实践的代表,在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中发挥示范、榜样的作用,从而让其他教师参与、学习、反思、体验、比较、提升研讨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反思,为教学实践而反思,以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我校地、市级学科骨干教师有15位,获福鼎市“教坛新秀”称号的有13人。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带领广大教师投入校本教研实践中。如以骨干教师黄中华牵头编写的校本课程《地域资源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教育功效的研究》,紧紧依托太姥山的旅游资源优势,把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放在研究的首位,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同时使学生提高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且中考地理合格率居全市前茅。

六、校本教研的困惑与解决对策。

(一)困惑

校本教研是农村中学开展教师教研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意义重大,方式灵活,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的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研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很多困惑:

1、教师参与研究的主动性不足,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学校虽然制定了各种校本制度,组织了各项学习活动,印发了各种学习研究的材料,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研研究活动,但如果没有教师的自主研究,没有自我发展的愿望,没有教师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锋,那就只能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甚至还会演变成教师的一种新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2、学校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有限。当前,进行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大家正形成共识,也取得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误区。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受教育经费的制约,受指导教师水平的影响,造成校本培训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3、研究形式传统单一。校本教研大多还没有超出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和听课评课式两种模式。在这两种教研模式中,担纲者大都是教研组长,多数听课教师只是记录授课过程的“旁观者”。评课时,听课教师或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或默不作声,整个过程,只对一堂课或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研讨,评课也只局限于对教学行为的评价上,虽能解决教学中一些零碎的问题,但没能追溯到内隐的教学理念。

(二)解决对策。

融学习、研究、实践为一炉的教师校本教研是新的历史时期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现代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农村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新探索,如何摆脱困惑,让校本教研有效运作呢?本人认为:

1、提高校长素质是关键。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水平和能力的代表。一个学校校长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校本教研的质量,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为此,校长首先要从转变研究观念入手,要树立科学的研究理念:①将教师的需要作为校本教研的首要出发点,应以学校和教师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②要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设置一些既符合教师需要,又考虑到学校发展的研究内容;③注意掌握教育发展方向,尽快改变教师观念。其次,要善于组建校本教研资源:①注意调动教师中的优秀资源,校长要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让这些骨干教师担任对其他教师进行研究的讲座者和谈论、交流的引导者,共同研究,共同提高。②要借用校外研究资源。校本教研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也很需要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与帮助,校长要将当地大专院校、教育科研单位、进修院校以及外校的优秀校长、教师请进门,开展联谊、座谈、讲座、诊断活动,进行提高指导性研究。校长要制定一些必要的切实可行的研究机制:如科学的选拔机制,正确的导向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机制,使得校本教研不至于流于形式。

2、要让教师尝到教学研究的乐趣。

校本教研关键是培养教师的研究乐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没有任何强迫,要引导教师全员参与。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

个体,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教师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生活,教学、研究、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研究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程,研究课堂,使教师尝到研究本身的乐趣,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3、建立教师校本教研效果的评估体系。

校本教研的评价标准不能以以往的以“课题立项的级别、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论著以及所发表的刊物和出版社的级别”来评价。而应该把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所形成的研究日记、教学笔记、教案分析、教学体会、经验总结、研究对象的个案分析以及教师所作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报告材料等当作成果表现形式来评价。要强调研究效果,如果效果不大或没有效果的话,既浪费了教师的时间,也不利于以后研究活动的开展。为此,我们要以学校是否得到改进和教师是否得到提高来作为校本教研是否有效的评价依据。采取研究后问卷的方式来测试研究效果,反馈信息,同时要加强对研究者自身行为的反思,及时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注重研究的实践性,体现研究的针对性,讲究研究方法的灵活性,设计以后研究的新思路,真正反映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的效益

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_刘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刘 丽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教师胜任力由知识技能,自我意象等内容构成。教师胜任力的发挥和提高受到校园气氛、工资待遇、教龄及在职培训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讲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部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胜任力的策略主要有规范高师教育、加强在职培训、提高科研能力等。[关键词]教师胜任力;中小学教师;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9)02-0214-02 [收稿日期]2009-03-15 [作者简介]刘 丽(1982-),女,山东滨州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应用心理学。 /胜任力0研究最初萌芽于20世纪初弗莱德里克#泰勒(Freder ick #T aylor)/时间-动作0的研究。1973年,麦克里兰德(M cClelland)博士发表了一篇5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6的文章,标志着胜任力运动的开始。他指出胜任力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是,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能够预测职工未来的工作绩效;二是,与当时的任务情景相联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三是,有区分的作用,可以将成绩优秀者和成绩一般者分开。上世纪90年代,胜任力研究传入我国,并迅速在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发展起来。 一、教师胜任力的构成及重要性 我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推动,而掌握科技的关键是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加强教师胜任能力地研究,探索达到高标准教学目标教师的胜任特征是很必要的。 (一)教师胜任力的构成 教师胜任力是指高工作绩效教师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它能区分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和教学成绩一般的教师。我国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有多个角度,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优秀教师、专家教师或是理想教师入手,从而得到这些教师佼佼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关于教师胜任力的构成尽管还存在争议,但在一些基本胜任力特征上仍然达成了共识。总的来看,在中小学阶段国内主要有三种划分方式:一是,徐建平将教师胜任力划分为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二类,把22项胜任力特征划分为六个胜任力特征群,即服务特征、自我 意象、成就特征、认知特征、管理特征、个人特质。 [1](P40-41) 二 是,李英武等人认为教师的胜任力有四个维度,即情感道德 维度、教学胜任力、动机与调节、管理胜任力。[2] 三是,韩曼茹 提出了中学班主任的胜任力结构,共有12个胜任力特征,分为四个大类:教育能力、心理特征维度、动机维度、态度维 度。 [3](P14-17) 由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胜任力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构成部分:倾向于外部的特征主要是:协作、沟通、宽容、诚实守信、专业知识技能、高效率;倾向于内部的特征主要是:反省和分析能力、创造性、自信心、不断自我提升。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科技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些对人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而这些因素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合格的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胜任能力非常重要。 1.提高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而素质教育追求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的发展、身心健康等的全面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具有较高胜任力的中小学教师,对提升教学质量和进行素质教育是非常有用的。 2.提高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目前的胜任力模型更加注重发展性,既有基准性的胜任力特征又有鉴别性的胜任力特征。使不同胜任力级别的教师都能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从整体上提高教师质量。 3.加强中小学教师胜任力培养,有利于完善教师评价系统。传统的教师胜任力评价注重专业知识和内容知识的测量,属于一种职前测验。[4] 随着胜任力研究的开展,开始关注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加强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的培养和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研究,有益于整个胜任力研究成果的丰富,不断推进教师胜任力评价系统的发展和完 214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刘钦瑶 葛列众 刘少英 【摘 要】 本文对教师胜任力的定义、模型构建、研究方法以及教师胜任力测评四个方面进行了述评,针对现状提出对未来的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瞻望。 【关键词】 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评价 【收稿日期】 2006年2月 【作者简介】 刘钦瑶,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葛列众,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少英,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讲师。 所谓胜任力,通常是指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文化氛围和工作活动中,绩优者所具备的有利于有效工作的个体特征和可预测的、指向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有关管理者的胜任力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我国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纵观国内外,针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有其特殊性,通过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胜任力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指导学校进行教师招聘、选拔和培训工作,促进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教师胜任力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关于教师胜任力统一的标准定义。下面是3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Dineke E.H.提出教师胜任力(teaching com petencies)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 2.2003年广州大学邢强与孟卫青提出:教师胜任力(teacher com petency)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3.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曾晓东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知道的(知识)、能做的(技能)、信仰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但它并不指这些因素的作用效果。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的一点是,教师胜任力的定义应该包括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在胜任力其他特征上则存在争议:国外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特征能够表现胜任力;国内学者则认为教师的专业价值观,即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能够表现胜任力。 二、教师胜任力模型 1.教师胜任力模型。 目前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多以构建模型为主。主要目的是构建教师胜任力的内涵,为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建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毕斯考夫(Bissch off)和格罗伯勒(G robler)等人运用结构化问卷对教师胜任特征包括学习环境、教师专业承诺、纪律、教师的教学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作能力、有效性和领导等8个理论层面进行了因素分析,最后总结出了二因素模型,即教育胜任力(Educative com petence)和协作胜任力(C ollab orative com petence);丹尼尔森(Daniels on)等人提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有4个维度,即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和专业责任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独立学校协会(AIS V)的一项调查指出,教师胜任力是一个多因素模型结构,由15个因素组成,即沟通能力、计划和组织、工作标准、适应性、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友谊、持续性学习、技术或专业知识、辅导、决策、以学习者为中心、质量关注、信息监控、创新、行动发起,对成功的教学行为至关重要。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应该包括:高学历(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养)、业务全面(既会教学,又懂教育,也能进行科研)和发展能力(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二次专家答疑】德阳市2020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第二次专家答疑通知

德阳市 2020 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第二次专家答疑的通知 根据“德阳市 2020 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实施方案的安排,为切实解决学员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中遇到的问题,德阳市全员培训项目组将于 2020 年 8 月 3 日至 8 月 14 日以远程直播的形式举行第二次专家答疑活动,使专家隔空与学员近距离沟通交流。请各区县、各学校提前做好答疑前的准备和安排,各学校准时组织参训学员参加答疑活动。现将答疑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答疑安排

(说明:如有调整,请以最新通知为准) 二、答疑对象 德阳市2020 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体参训人员(含各级管理员、校长、研修组长及学员) 三、参与方式 本次专家答疑直播采用网络平台直播方式同步进行。请在答疑活动开始前 10 分钟进入。具体参与步骤为: (一)学员、组长、学校管理员、校长 1.使用学习或管理帐号从研修网平台登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5962788.html,/2020sc_6657/index.html 2.跳转至个人工作室:组长、学校管理员、校长需切换到学员身份;

3.点击【我的研修任务】,找到“专家答疑”,在“参与专家答疑”后点击【去完成】; 4.在答疑页面点击对应学段学科的答疑图片,进入直播答疑。 (二)片区管理员、区县管理员、市级管理员 1.使用管理帐号从研修网平台登录,跳转至管理系统,点击【个人空间】; 2.跳转至学员个人工作室页面,点击【我的研修任务】,找到“专家答疑”,在“参与专家答疑”后点击【去完成】; 3.在答疑页面点击对应学段学科的答疑图片,进入直播答疑。 四、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是在广泛收集各参训学员问题的基础上,由专家筛选共性问题解答,答疑活动进行过程中,如果您还有其他需要专家解答的疑问,请通过直播视频下方的“互动留言”进入提问。

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进展

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进展 胜任力是当代心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胜任力” 是指能将工作中优秀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个体特征。也有学者认为,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与改革的领军人物,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其胜任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高校教师胜任力的概念高校教师胜任力是指在教育教学、研究开发、服务经济社会等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活动中所具备的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知识、能力和行为特征。具体分为教师个体层面和教学科研团体层面。 二、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近几年来,我国学者通过多种方法初步构建了高效教师胜任力模型。王昱等通过问卷调查,从个性心理品质的角度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由创新能力、人际理解力、责任心、关系建立、思维能力和成就导向等因素构成[1] 。胡晓军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胜任力理论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包含知

识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三个大类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2] 。任嵘嵘等对120 余名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了河北省高校教学型教师的胜任模型,包括专业能力、驱动能力与个人成熟三个维度[3] 。姚蓉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方法,包括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湖南省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其包含个性特征、发展特征、教学态度、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关注学生、人际沟通等七个因素[4] 。汤舒俊等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来确定高校教师的胜任力特征,并据此形成胜任力调查问卷,通过小样本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出胜任力可归为四个因子:人格魅力、学生导向、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5] 。 三、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简洁、操作性强、适用性优等特点,方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华南理工大学吴树雄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分为三个 指标体系:准入资格评价指标、专业水平评价指标和健康水平评价指标。具体来讲,准入资格评价指标包括一定的学历学位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教师学缘关系(毕业学校和专业)以及性别要求等。专业水平评价指标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健康水平包括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品,尤其是后者[6] 。

最新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精品

胜任力模型构建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博士提出,近年来在英美两国开展的胜任力运动推动下研究成果不断,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一些学者在界和其他行业也构建了此模型,比如中小学教师胜任模型、中学校长胜任特征模型等,并将其运用于人才招聘、绩效管理等方面.但总体来说高 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还比较缺乏,因此运用现代的管理研究方法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探索. 一. 高校教师胜任力定义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工作指责.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的效果如何,是 由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来进行评价的.但在现实中,往往因评价标准难以操作而导 致评价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尽管现阶段各大学因自身类型不同,在教学和科学 研究方面有所侧重,但其办学目的却是一致的,即对大学生进行持续与引导性发 展的教学,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发展性人才.因此,高校教师胜任力可定义为: 与教书育人或科研成果直接相关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工作动机、自我形象、社 会角色或个人特质,是个体在教育教学或科研工作中成功采取行动的决定性因素. 二、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学习环境、纪律、教师专业承诺、教师的教学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 作能力、有效性和领导等是研究教师胜任特征的八大因素,毕斯考夫和格罗伯勒运用结构化问卷对其分析,最后总结出了教育胜任力和协作胜任力,也即二因素 模型.丹尼尔森等人认为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和专业责任感是教师 胜任特征模型四个重要的维度.高学历、业务精干全面、在知识、能力、品德方面全面发展是当前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所应具备的因素.国内主要从从教师特质、素质、能力、人格和教师评价等角度对教师胜任力进行探讨.林崇德、申继亮认为知识水平、职业理想、教育观念是教师胜任力所应具备的素质.刘光洁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除了包含教师素质 ( 工作绩效、专业技能、职 业操守) ,还应包含教师状态,即工作意愿和工作责任感.综合国内、国外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高校教师关键胜任力不单单体现在专业技能,教师的人格、价值 观等作为更深层次更应该在胜任力模型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1. BEI 法 BEI 法,也即行为事件访谈法,让被访谈者回答某一被设定的问题,通过分析被访谈者的回答内容初步判断被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再对某一职位角色两种不同的表现者即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进行对比,确定二者差异性的胜任力特征,从而确定适合该职位角色的胜任力模型.利用 BEI 法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炼出鉴别高绩效教师与一般绩效教师的标准,此标准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工作目标层层细分,再加以制定; 二根据步骤一 的标准选取一定的效标样本,样本应包括绩效优秀的教师和绩效一般的教师; 三在样本基础上抽取与高校教师胜任力有关的数据信息; 四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 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构建相关模型; 五验证模型.

中小学教育机构的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以ZS市H机构为例

中小学教育机构的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 ——以ZS市H机构为例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至各种教育辅导机构进行各种教育培训以获得更多学习竞争优势。在此教育环境背景下,像ZS市H机构这样的中小学教育辅导机构在市场上不断涌现,并以一种不断壮大的趋势在发展,与此同时此类机构对优秀教师的需求也在持续扩大。综上,显而易见,属于中小学教育辅导机构的人才争夺已然进入激烈局面。本文立足于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通过与ZS市H机构中高层领导以及部分教师的行为事件访谈,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调査问卷——ZS市H机构教师胜任力问卷调查,并且对ZS 市H机构所有的在职教师进行发放和有效回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来获取构建ZS市H机构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最后,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所获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出适用于ZS市H机构教师的胜任力模型,为ZS市H机构的教师指明职业发展方向,并对其他教育机构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H机构;中小学教育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由于教育行业属于创业热门之一,加之其能够实现较高的商业回报,因此这一行业的市场价值显而易见,随之而来的机构数量井喷式增加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数量的增加并未能让其质量紧随其后,不同机构之间对于仅有的市场份额的明争暗夺,使得现下培训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成了必然。所以从2013年开始ZS市H机构就进行了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以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机构很难招聘到所定义的“好老师”,对在职老师的管理和培训也不够完善,其在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问题与机构能够提供的相应帮助不成正比,导致许多教师在问题积攒到达拐点时选择离职,而这段时间通常只有1-3年,短暂的时间使得机构自身储备的强有力的教师团队在还未成型就遭遇瓦解,从而很难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且容易因为人才流失导致机构整体水平下降。 之所以研究中小学教育机构的胜任力模型,并且以ZS市H机构为例。还有一个原因是笔者在ZS市H机构任职了几年,因此对ZS市H机构的教师状况比较了解并且对教师目前遇到的问题深有体会。具体表现在ZS市H机构对于在职教师并未形成一套成体系的、相对科学的培训机制,其容易衍生的问题往往就是随之而来的教师教学能力停滞不前或遭遇瓶颈。基于对ZS市H机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假若现存问题并未在未来一段时间得到有效解决,其“外患”则是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ZS市H机构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内忧”则明显是教职员工对于机构的归属感与忠诚度会大幅降低。综上,笔者认为在结合ZS市H机构的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加上国内外对于胜任力模型研究的一些合理结论,量体裁衣地构建起因地制宜的ZS市H机构的胜任力模型方为上策。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向好,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更是使得国家各层次与各结构的经济欣欣向荣。21世纪以来,“科教兴

教师胜任力

教师作为高校的最重要资源,对高校教师进行胜任力方面的研究,既可以丰富胜任力理论研究领域,又可以在实践中对高校教师招聘、教师培训、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教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对于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胜任力、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及特征 1、胜任力的内涵及特征 胜任力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一个概念,即Competence。1973年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兰德(David )发表了题为《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章,对以往通过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来选聘和甄选人员进行了批评。他指出采用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力测验和学校成绩及等级分数等手段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或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成就,同时对某些特定群体存在不公平,应该用胜任特征测试来代替智力测验和能力测验。他认为:“胜任力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东西,如专业知识、技术知识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以往经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能力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手工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社交能力。能力是可以通过重复性的培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建立的。职业素养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养方面的要求。职业素养是可以被教授、被学习或被加强的。”胜任力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不同,这个“能力”更多的指知识和技能,按照通常理解,“积极进取”不应该属于“能力”的范畴,但可能是胜任力的重要因素。在对胜任力内涵的理解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胜任力就是将成功完成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人特质等用行为方式描述出来。这些行为应是可指导的、可观察的、可衡量的,而且是对个人发展和组织成功极其重要的。 (2)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业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一个人的态度、思维模式等层面的因素,而且态度往往是影响业绩的更深层、更核心的因素,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知识和技能,但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一定能够习得,只是不同的人因为资质不同从而习得的速度可能有快有慢。 (3)胜任力与岗位职责具有密切关系,岗位职责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胜任力则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岗位职责的不同决定了应具备的胜任力的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是能力结构上的不同,也可能是同一能力所要求的程度不同。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在胜任力的要求上是不同的。 (4)胜任力具有阶段性,在组织的特定时期,某项胜任能力,甚至某个胜任力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在另一个时期,当组织目标或是组织策略发生变化时,胜任力的内容也会发生改变。 2、教师胜任力含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师胜任力的认识基本一致。如唐纳·麦德雷(Donald M. Medley)认为,教师胜任力包括三个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其中专业技能又可分为三类:知觉或信息收集技能、决策技能、执行或实施技能;广州大学邢强等学者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与实施成功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国内外学者都认为,教师胜任力应该包括与实施成功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分歧的焦点在于在态度或价值观究竟包含什么内容,一些学者认为人格特质应该属于胜任力特征,一些学者认为个人价值观,即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表现胜任力。根据戴维·麦克兰德的研究,可以将教师胜任力的结构分为两大内容: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基准性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是外显部分;鉴别性胜任力包括专业态度或价值观,是区分业绩优秀者和业绩平平者的关键因素,是内隐部分。 二、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教师胜任力评价是指教师教育机构对在职教师或拟进教师胜任教学实践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或价值观的评估或测评,以判断其是否有资格和能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专业知识的评价 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学的好坏。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进行评价,是教师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师胜任力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基础资料是专业知识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础资料是评价主体根据评价目的收集的、能有效反映评价对象的文字资料或操作观察记录。这种基础资料可由评价对象提供,也可以由评价主体主动收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个人档案、个人简历是教师基础资料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基础资料能较有效的反映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教学经历等,能较准确的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知识的测试是评价专业知识水平的一个常见手段,可采用笔试或面试来进行,主要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教学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这种评价方式的有效性、可靠性较高且易于操作,但容易导致教师的反感,广泛推行有一定难度。教师胜任力最终要体现于教学实践中,近来,研究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了新的专业知识测评方法。首先利用幻灯片呈现一个教学情境,同时伴有录音对画面的解释,并针对画面提出问题。呈现完毕后,录音放出多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其中有一个与已学的专业知识相符,被试的任务是选出

优秀教师要具备的素质能力

您认为要成为卓越教师、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至少列出五项)?您认为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或能力是什么? 答: 1、崇高的思想品德 2、良好的职业道德 3、过硬的专业素质 4、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5、良好的身体素质 6、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7、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8、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9、想象、创新能力 10、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我认为,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后一代的培养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她)们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崇高感。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受益。 第一,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 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以人为本。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价值观念的核心,想象、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人格素质 1、崇高的思想品德。 2、良好的职业道德。 5、行为示范,言传身教。 4、懂得尊重。 3、文明的言谈举止。 二、专业素质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言语表达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教育智力。 三、心理素质 四、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热爱书籍,酷爱读书的教师。 第四,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第三,要具备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分析综述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分析综述 [摘要]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经典模式。文章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重要意义及研究路线作了概述,为实证性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高校教师胜任力行为访谈技术 胜任力模型构建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研究与应用成果。自从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McClelland)博士最早提出胜任力模型后,在美英两国开展的胜任力运动推动下,其研究成果不断,并在管理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我国有些学者将其运用于人才招聘、绩效管理等方面,建构了相关行业的胜任力模型。也有学者将其运用于教育界,比如中小学教师胜任模型、中学校长胜任特征模型等。但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还鲜见。运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探索。 一、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 1.胜任力的概念。胜任力理论的研究源于人才使用的实践活动。传统人才的选拔与使用比较注重人的智力因素。麦克里兰(McClelland)把胜任力定义为:与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关联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是个体在工作或情境中成功采取行动的决定性因素。Boyatzis将其定义为:能够导致工作中优秀绩效的个人潜在特征,包括动机、特性、知识、技能、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Spencer & Spencer将其定义为: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在上述学者关于胜任力的定义中,主要强调的因素有:(1)以工作绩效为外在的效标;(2)除完成工作绩效的行为表层因素,如知识、技能外,还包括个人的潜在特征,如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等;(3)工作情境或组织、文化。 2.胜任力的模型。有人形象地把胜任力构成因素用“冰山模型”直观地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问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问卷。问卷左边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的一些行为描述,右边为六个等级水平。请根据自己的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与它的符合程度进行判断。请认真阅读,并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在相应的数字上划“√”,您的回答仅供研究使用,无正误之分,请不要顾虑。注意不要漏答。感谢您的合作!祝您工作顺利! 各个数字的含义: 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 3—“有点不符合”4—“有点符合” 5—“比较符合”6—“非常符合” 完全不符合——非常符合 1、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没有权威意识,对学生一视同仁。 1 2 3 4 5(√) 6 { 2、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1 2 3 4 5 6(√) 3、努力寻找学习的机会,获得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 2 3 4 5 6(√) 4、不断吸收先进的辅导理念,并把它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成长。1 2 3 4 5(√) 6 5、设计的活动常常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起他们的兴趣。 1 2 3 4 5 (√)6 6、能用自己的言语、行动等说服、影响或感动学生。 1 2 3 4 5 6(√) 7、具有扎实的心理知识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人生体验。 1 2 3 4(√) 5 6 8、自愿利用自己的时间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如利用下班时间为学生心理咨询等。 1 2 3 4 5(√) 6 " 9、在心理课堂上,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引导、点评和反馈1 2 3 4 5(√)6 10、课堂上学生过于兴奋活跃时,不知道如何控制场面。 1 2 3 4 5(√) 6 11、做游戏的时候我只愿意赢,而不愿意输。 1 2(√) 3 4 5 6 12、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学生多样化的回答。 1 2 3 4 5(√) 6 13、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生活学习的益友。 1 2 3 4 5(√) 6 14、心理课堂过于沉闷时,知道如何调动气氛。 1 2 3 4 5 (√)

2020年大竹县全员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在线考试试题 答题限时:60 分钟满分:100 分合格分数:70 分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 1.“社会责任感”体现为两个指标,在观念层面叫做 得分:2分 A.实践创新 B.责任担当 C.自我管理 D.他人管理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B 解析: 2.文化基础素养中最本质的特征就是 得分:2分 A.素养 B.文化 C.基础 D.精神 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C 解析: 3.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建设放在 首位。 得分:2分 A.教师性格 B.师德

D.家长喜好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B 解析: 4.校本研修要 得分:2分 A.量力而行 B.不切实际 C.越高大上越好 D.越简单越好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A 解析: 5.“社会参与”素养最内核的本质就是得分:2分 A.社会责任感 B.社会认可度 C.个人责任感 D.个人认可度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A 解析: 6.()是思维的工具。 得分:2分 A.数学 B.语言

D.文化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A 解析: 7.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是真正有效的“专业发展”。得分:2分 A.被动 B.自主 C.原地踏步 D.随遇而安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B 解析: 8.校本研修的主体是 得分:2分 A.学校 B.家长 C.学生 D.教师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D 解析: 9.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种模式。 得分:2分 A.两 B.三

C.四 D.五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A 解析: 10.文化基础具有三大重要的本质:基础性、稳固性、适应性。所 谓适应性是指 得分:0分 A.学生学习掌握的素养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甚至于终身都是有效的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学生所要学习的东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未来不确定的社会里能够迁移应用 D.真善美的统一 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B 解析: 11.()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 得分:2分 A.学生认可 B.教师职业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认同 C.领导认可 D.同事认可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B 解析: 12.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因是 得分:2分 A.条件

教师胜任力

胜任力研究综述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管理和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管理方法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后直到今天一直备受青睐而不断完善。本文将从胜任力的概念阐述出发,分别介绍了两种典型的胜任力模型,随后探讨了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并着重叙述了行为事件访谈法,最后对胜任力的未来研究趋势做了进一步的预测。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行为事件访谈法 引言 由麦克利兰(McClelland)(1973)提出胜任力这一概念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迅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宠儿。由于其巨大的实用价值,在引入我国后也逐渐受到重视而不断完善。具备什么能力的人才能胜任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采用什么标准来选拔、培养、评价人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怎样为企业服务,这些都是胜任力理论关注的焦点。 一、胜任力的概念 麦克利兰在上世纪70年代的《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中第一次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他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存在偏差不能将业绩优秀者与业绩一般者区分开来,因此他的胜任力概念强调能把优秀绩效者选拔出来的关键特征。随后学者们又提出了许多胜任力的定义, Boyatizis(1982)认为胜任力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内在的、稳定的特性,他的胜任力概念开始突出内在特质的重要性。Spencer(1993)认为胜任力是某领域的知识、行为技能、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等能将特定岗位中的优秀人员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具有可测量性[2]。这个胜任力的定义比较全面,包容了较多的内容。而Jorgen Sandberg(2000)认为工作胜任力并不是指个人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所使用的知识和技能[3],这一概念突出实用性在胜任力定义中的重要性。中国学者王重鸣(2000)认为胜任力是指和高管理绩效相联系的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态度、动机等特征[4]。 综观以上各种胜任力的概念,笔者认为首先个体的潜在特质必须被包含在这一概念中,因为个性中深层次的特征才更具有持久性、决定性并且对将来某一特定岗位的工作绩效具有稳定的预测作用。其次,胜任力应具有显著的区分作用,具备这些能力的才能成为优秀绩效者。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从动态的角度理解这一概念也很重要,因为不同的岗位对胜任力的要求也不同,即胜任力概念具有情景性。 二、胜任力经典模型及其特征 胜任力模型首先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是由特定职位所要求的胜任力特征的总和所组成的。一个优异的胜任力模型不仅包括外显的某一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等,还包括内隐的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和品质等。美国HAY管理咨询公司的冰山模型如图1所示,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胜任力的上述结构特点。洋葱模型是对冰山模型的另一种解释,如图2 所示其表层对应了冰山模型中水平面以上的显能,内层和中间层对应了冰山模型中水平面以下的潜能。在以往的研究中技能和知识常常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核心层的特质是很难被定量研究的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成熟现在大多数胜任力模型都把内在特质看得越来越重要了。

教师胜任力文献综述

国内外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概述 一、前言 对胜任力的研究始于管理学,又在心理学层面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内涵上的拓展延伸。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胜任力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则为企业、组织的人员招聘配置、培训管理、绩效薪酬等方面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极大地支持。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人力资源群体,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创造性。“科教兴国”战略正是要建立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的。大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未来新一代有知识的劳动者的创造力,也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 现阶段,全国各地的高校,不管是私立还是公立,本科或是专科,都陷入了一种盲目的扩招之中。或许他们都可以用“扩招以实现教育普及化”的论调来为自己的行为做冠冕堂皇的辩护,但是,这份繁华背后的高校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薪酬福利与绩效考核制度不相匹配,教师教育积极性不断降低,从而导致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日渐式微、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现状却已然暴露出来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纵然要看到举国轰轰烈烈扩大招生规模,让每个人都有学上的举动的意义所在,也要看到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真的走在“面向未来”的道路上。研究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研究其胜任力模型,纵然不能解决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这条路却可以为我们打开一个缺口,从高校教师素质模型构建入手,探索出一条以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师队伍为目标的道路,以此为教师的招聘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绩效提供基础性、辅助性的指导作用。 二、研究背景 (一)胜任力的基本理论 1. 胜任力的定义 胜任力(competency)这一概念,作为当代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范畴逐步得到重视。作为一个概念本身,任力不断得到

浅析小学班主任的胜任力

浅析小学班主任的

胜 任 力 2010级初等教育语文班聂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1胜任力的内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胜任力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关于胜任力的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胜任力的研究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2教师胜任力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小学班主任的胜任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要有家长的心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要有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要学会善于待人接物、与人沟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4个人对胜任小学班主任的看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专业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专业精神.........................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专业知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专业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5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学教师胜任力量规

中学教师胜任?力力量量规 卓越级优秀级转型级稳态级不不胜任 以成?长为中?心的学?生观?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 不不?一样的,善于呵 护、满?足、激发、引 导成?长需求,敬畏学 ?生并能坦诚地向学?生 学习 ?公平?而赋予?高期望地 ?面对每?一位学?生,善 于换位思考,并能不不 断发现优势、唤醒潜 能,不不?用?一把尺?子衡 量量不不同的学?生 ?与学?生构建相互信任 的师?生关系,并能?用 赏识和激励的策略略不不 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 动?力力,能耐?心地陪伴 学?生静待花开 ?始终本着尊重的态度 允许学?生安全犯错, 并把错误视为成?长的 重要资源 ?公平地?面对每?一 位学?生,不不?用?一 把尺?子衡量量不不同 的学?生允许学?生 犯错,并能把错 误视为教育的契 机和成?长的资源 ?把学?生视为服务 对象,以学?生的 利利益为重,善于 呵护、满?足、激 发、引导学?生的 成?长需求 ?与学?生构建相互 信任的师?生关 系,并能?用赏识 和激励的策略略不不 断激发学?生学习 的内动?力力 ?能够接受“每?一位学 ?生都是独特的”基本 理理念,但常常会 以“我为学?生好”为 借?口更更多地以控制 为主 ?知道应该公平地对 待每?一位学?生,但 常常在突发事件来 临时简单处理理,容 易易在情感上偏向于 聪明的、或?自?己喜 欢的学?生 ?能够认识到信任是 师?生关系的重要基 础,但常常是机械 空洞洞地表达“我相信 你”,没有实际?行行 动,很容易易让学?生 识别出“其实?老老师并 不不相信我”的信号 ?以错误的利利害性决 定?自?己的容忍程度 ?在理理念上接受, 但在?行行为依然固 我,表现在写总 结、作报告时, 把“每位学?生都 是独特的个 体”作为?口号 或“帽?子”,知?行行 不不?一致 ?以划?一、统?一性 的指令来对待学 ?生,以分数为唯 ?一激励或给予更更 多机会的标尺 ?师?生关系建?立在 传统的“我是权 威,不不可挑 战”层?面,更更多 地喜欢与听话 的、聪明的孩?子 打交道 ?不不认同“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育理理 念,在?日常教育教 学?工作中常常以管 控为主,“?一?言 堂”,不不允许多样 多元的表达,以统 ?一的标准要求学?生 便便于?自?己管理理 ?不不能公平地对待学 ?生,偏听偏信,学 ?生常常会受委屈或 受到不不公正待遇 ?师?生关系紧张,不不 受学?生喜爱,处理理 问题简单粗暴暴,不不 愿意理理解学?生或换 位思考 ?不不允许学?生犯错, 看到学?生犯错就?心 情烦躁或简单地告 知家?长

教师胜任力问卷

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调查问卷 亲爱的老师,您好: 欢迎您参加本次调查,这是一份有关您的胜任力、教学效能感和幸福感的问卷,共四个部分。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结果将只用于学术研究,绝不涉及其他用途。我 们保证将对您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严格保密,您尽可以按照您的真实想法作答。请 您仔细阅读每个问题,判断在多大程度上该陈述的情况符合您的实际况,并在适合的 选项后打“√”。每个问题只能选择答案。回答无对错之分。填写问卷大概占用您15 —20分钟的宝贵时间。您的如实回答将是我们有效开展研究的最大保证,也是对我 们研究的莫大帮助。在此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答案或在答案下打“√”)。 1.您的性别: ①男②女 2.您的年龄: ①25岁以下②25一35岁③35一45岁④45岁以上 3.您的教龄为: ①5年以下②5一10年③10一15年④15一20年⑤20年以上 4.您的最后学历: ①专科②本科③硕士④博士 5.您所在的学校属于: ①重点学校②普通学校 6.您是否是班主任: ①是②不是 7.您所教年级: 小学(①一年级②二年级③三年级④四年级⑤五年级⑥六年级) 初中(①一年级②二年级③三年级④四年级)高中(①一年级②二年级③三年级) 8.您所教学科: ①语文②数学③英语④理化生⑤政史地⑥其它 9.您的职称: 小学(①初级②中级③高级)中学(①初级②中级③高级) 10.您的婚姻状况: ①未婚②已婚③离异④丧偶 11.您的子女个数: ①无②1个③1个以上 12.您的月收入(含基本工资和其他工资收入): ①3000元以下②3000一4000元③4000一5000元④5000元以上 第二部分:教师胜任力问卷 1(完全不符合) 2(基本不符合) 3(不确定) 4(基本符合) 5(完全符合) 1.设定较高的工作目标,并据此测查自己的行为。 1 2 3 4 5 2.强调个人努力,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成绩。 1 2 3 4 5 3.工作超越他人要求努力的程度和自己的预期。 1 2 3 4 5 4.使用建设性的方法管理压力,控制情绪。 1 2 3 4 5 5.质疑他人意见的正确性,并勇于提出不同的看法。 1 2 3 4 5 6.及时、冷静、适当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1 2 3 4 5 7.改进教学时仔细考虑风险、拥有的资源和时间。 1 2 3 4 5 8.运用连续的策略影响家长和师生,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1 2 3 4 5 9.宏观考虑问题,归纳总结其中的关系和模式。 1 2 3 4 5 10.真心喜欢与学生交往相处,而不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 1 2 3 4 5 11.视学生为独立主体的人,用行动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 1 2 3 4 5 12.理解学生之间的群体行为,对其产生的原因感兴趣。 1 2 3 4 5 13.相信学生的潜力,对学生充满信心,表现出正面期待。 1 2 3 4 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