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牛津上海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II)卷

牛津上海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II)卷

牛津上海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II)卷
牛津上海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II)卷

牛津上海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如图所示,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H7N9灭活疫苗的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 接种疫苗后轻度体温上升是由于免疫功能被破坏

B . H7N9病毒是病原体,灭活疫苗是抗体

C . 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 . 人体出现体温上升就会引起抗体浓度增加

2. (2分)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A . 第一道防线

B . 第二道防线

C . 特异性免疫

D . 人工免疫

3. (2分)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患者常表现为肺部或其他器官感染,刚出生的婴儿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是该病的病原体

B . 结核病患者是该病的传染源

C . 接种卡介苗可以激发婴儿产生特异性免疫

D . 卡介苗是一种抗体

4. (2分)下面为青少年夏令营小药箱配备的药物,除哪种外都是常备的消毒用药()

A . 红药水

B . 碘酒

C . 药用酒精

D . 硝酸甘油

5. (2分)如表是1983年到1996年期间,某市几种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数统计表: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心脏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B . 脑血管病是男性的主要死因

C . 每种疾病的死亡人数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D . 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心脏病的死亡人数

6. (2分)产生肿瘤和引起花粉过敏的原因分别是()

A . 免疫功能过强、免疫功能过强

B . 免疫监视出现异常、免疫防御功能过强

C . 免疫功能较弱、免疫监视出现异常

D . 免疫清除出现异常、免疫功能过弱

7. (2分)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应及时处理掉,这种做法属于()

A . 切断传播途径

B . 控制传染源

C . 保护易感人群

D . 消灭传染病

8. (2分)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A . 消化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

B . 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C . 消化道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

D . 消化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9. (2分)合理膳食要求: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谷类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

A . 糖类

B . 蛋白质

C . 维生素

D . 脂肪

10. (2分)青少年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营养,而很多青少年对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从而影响了身体健康,对于膳食纤维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

B . 膳食纤维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可以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

D . 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血糖,从而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11. (2分)人体有多种方法保护自身免受病患。下列自身保护方法中,不属于人体免疫功能的是()

A . 泪液中的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B . 吞噬细胞吞噬病毒

C . 肝脏中的酒精氧化酶对酒精的氧化

D . T淋巴细胞消灭癌细胞

12. (2分)早在10世纪中叶,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来预防天花.痘浆所起的作用和人体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

A . 抗原,特异性免疫

B . 抗体,特异性免疫

C .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 .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二、填空题 (共4题;共21分)

13. (6分)传染病传染并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预防传染病的三项基本措施是: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 。

14. (3分)根据下列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果汁中蛋白质、糖和维生素都含有________ 元素(任填一种元素).

(3)一个C60分子中含________ 个碳原子,C60是制作某种锂电池的原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由________转化为电能.

15. (4分)宫须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进而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病。九价HPV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类型HPV病毒引发的癌症,并可以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去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九价HPV疫苗在我国上市。

(1)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米看,女性接种HPV疫苗属于________。

(2)接种该疫苗后,人体血液中的相关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并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抗体,人体的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

(3)以下是疫苗的相关信息:

①该疫苗以HPV病毒外壳蛋白为基础,其表面构造、形状和大小均与感染性HPV病毒类似,但无病毒DNA,但人体免疫系统会将它误认为是HPV,产生针对HPV的抗体。

②HPV疫苗在体内的抗体水平至少可维持4年。

③在九价宫颈癌疫苗效力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发现它的保护有效率均可达到90%以上。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可多选)

A . 一次注射,终生有益。

B . 宫颈癌疫苗不是病毒,没有感染性。

C . HPV疫苗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

D . HPV疫苗不是100%有效,接种人群仍然有可能患宫颈癌。

16. (8分)如图表示一个人健康水平的生病—健康连续区域图。

(1)图中A端代表很________,C端代表很________,B区域代表________。

(2)人的健康水平________(填“会”或“不会”)总是停留在连续区域的某一位置。当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就会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健康水平,朝着图中________(填字母)端靠近。

(3)身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称之为________,也就是平时感觉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又没生病,属于图中________(填字母)阶段。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11分)

17. (8分)19世纪末,俄国植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他提出两种假设:一是由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二是由细菌分泌的毒素引起的。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把得病烟叶捣烂加水配成浆液,利用细菌过滤器(细菌不能通过,小于细菌的物质可以通过)将浆液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浆液稀释并滴到第一株健康烟叶上,结果发现健康的烟叶也患病了。

实验二:将第一株的病叶做成浆液并再次过滤和稀释,再将浆液滴到第二株健康烟叶上使其患病,然后把第二株的病叶再作同样处理,并一株一株的接连实验下去。结果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下一株的烟草发病并不比前一株症状减轻。

(1)细菌与烟叶细胞相比,不具有()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叶绿体

(2)实验一的结果说明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伊万诺夫斯基得出假设二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请你作出一种合理的推测:________。

18. (3分)下表是某班级同学探究“究竟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数据.请回答:

(1)该实验中,1号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 .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除了要注意水温相同外,还要注意________ (写出1项即可).

(3)本实验需要的器材有:清水、酒精、水蚤、________ 等.

(4)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酒精浓度范围内,________ .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3分)

19. (3分)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九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上述调查是通过________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

(3)去年春季,该校九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为_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九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________。

20. (9分)非洲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该疫情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埃博拉病毒可使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患上埃博拉病毒出血热,因此我国一些动物园暂停引进来自疫区的猴子。今年五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利比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成功控制住了埃博拉疫情的传播。请回答:(1)埃博拉病毒属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这一传染病的________。

(2)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我国动物园暂停引进来自疫区的猴子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

(3)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人体吞噬细胞对侵入体内的埃博拉病毒的吞噬作用属于________ (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当埃博拉病毒侵入到人体血液时,会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________。

21. (5分)某班一同学出现高烧、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后,班里陆续有多名同学出现类似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都患上同一种传染病,该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传播。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分析,发现致病元凶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的生物,这种病的病原体属________ (填“细菌”、“真菌”或“病毒”)。

(2)小尹接种过乙肝疫苗,他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该传染病。他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________ 。

(3)为了预防这种传染病,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对班上的同学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 。

22. (6分)如图表示日常生活中发生危急和意外伤害时所使用的急救方法,请结合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溺水后救护者采取的急救方法,该急救技术是人工呼吸和________。要领:必须让病人平躺在硬平面上,先以右手的中、食指确定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________处,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再将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掌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每按压心脏5次,进行________次人工呼吸。在进行急救前,应先使________畅通。

(2)某人外出血时,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该病人损伤的血管类型是________,图乙表示救护者采取指压止血法急救,由此判断伤口在________(填“a”或“b”)处。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21分)

13-1、

14-1、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11分)

17-1、

17-2、

17-3、

17-4、

18-1、

18-2、

18-3、

18-4、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3分) 19-1、

19-2、

19-3、

19-4、

20-1、

20-2、

20-3、

21-1、

21-2、

21-3、

22-1、

22-2、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一.科学入门 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科学的发现能帮助 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实验室是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在实验室工作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守则,并做好实验 必须的安全措施。 3.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仪器及测量单位: 仪器测量单位符号 刻度尺长度千米、米、厘米km,m,cm 量筒体积米3、厘米3、升、毫升m3,cm3,L,mL 天平质量千克、克kg,g 停表时间时、分、秒h,min,s 温度计温度摄氏度°C 4.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 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记录、猜测,等等。 5.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p9 a)烫伤:用蓝油烃(tīng)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6.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p12 7.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 平位置。p16 8.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p18 9.每个人心跳次数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运动后,我的 脉搏跳动和心跳加快。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p23 10.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p27 二.生物的世界 1.科学家喜欢研究身边的事物,他们既研究生物,也研究非生物。 2.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3.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饲养小动物,作长时间的观察,深人了解其特征,例如: a)它的外形; b)它的活动形态; c)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它生活的环境; e)它的进食习惯; f)它对人类的影响。 4.蜗牛爱吃植物的嫩叶,对农作物有害。 5.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科学家按它们的特征来分类。 6.生物可以通过检索表进行分类。 7.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都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划分原 则是: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因此同种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

科学(上海牛津版)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大纲 一、本章内容解析 二、本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三、本章教学安排 1、整体框架结构 2、核心主题概要 3、总体教学目标 4、建议课时安排 5、分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活动建议: ◆学习自评、互评表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6、分节课件设计 四、教学目标监测试题 五、教师教学参考资料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陈尧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 一:本章内容解析 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原理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不断地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表达、交流、探究、创新、合作、动手等能力,整体上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节科学课都尽量达到精彩高效的目标,同时在“二期课改”的引领下,我们也要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本章是初中科学预备年级的第一章内容,共有四小节:科学入门、走进科学实验室、简单的实验技巧、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课到底要学什么,如何学习科学,以及学好科学必须具备哪些最基本的技能。在第一节中,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怎么进行探究的、发明发现,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通过实践尝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已经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了,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科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和益处。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要让他们了解在实验室学习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当然即使遵守了实验室守则,难免还是会遇到意外,那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简单的实验室意外应急措施呢?第三节:简单的实验技巧中讲述了电子天平、刻度尺、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后的科学探究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这其中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这就是本章第四节的内容。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第5章能与能源 1.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太阳能释放光能和热能,电线中输送电能,敲鼓发出声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食物为我们提供化学能,举高的重物、压缩(或拉长)的弹簧具有势能。 2.能可以(可以/不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发电机主要将动能转化成电能,电池主要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电动机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动能,蒸汽机主要将热能转化成动能,电梯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势能。 3.热是以对流、传导、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的。流体(气体和液体) 4.当气体受热时,气体粒子的运动速度增大,粒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气体受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造成对流。热在空气中主要是以对流的形式传递的。 5.当水受热时,热水因而膨胀, 6.固体粒子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会振动 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热在固体中能从高温的一端传递到低温的一端,这种热 7 8 9当上部的水受热时, 10空气的导热性较差, 11 棉花等作为制造御寒衣服的材料。

12.金属是热的优良导体,所以大部分煮食器皿用金属制造。关上电冰箱的门,可以防止热通过空气的对流传递到冰箱里。 13.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太阳能、煤、天然气等。凡是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焦炭、煤气、电能等。 14.石油、天然气、煤、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泛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第6章水与人类 1.水质污染的原因有: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气、废水)的排放;②农药、化肥等的使用;③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 2.水中的杂质与净化方法 水中的杂质去除杂质的方法 悬浮的微粒先用(沉淀)法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过滤)法除去小颗粒 微小生物加入(氯)消毒法 已溶解的物质(蒸馏)法 3.过滤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4.水的三态变化 5.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沸腾)。温度升高,空气流通速度加快,液体面积增大,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6.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水加热至沸腾后,温度不变。 7.水从植物表面蒸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 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试纸。 3.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值表示pH的范围是由0至14。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5.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 弱。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 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我们在使用酸溶液 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p2 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p2 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 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p4 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p4,5 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p10 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p11 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 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 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p16 15.酸雨的危害:p19 a)使植物死亡; b)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 c)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 d)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16.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p22 a)镁:反应剧烈,释放大量氢气; b)锌:反应较快,释放大量氢气; c)铁:反应缓慢,释放少量氢气; d)铜:不发生反应。 氢气的检验--------点燃的木条,听到“扑”的一声或轻微爆鸣声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能与能源 一)能的形式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电热器)、光能(电灯、电视机)、声能(警钟)、电能、动能(飞驰的快艇)、势能(打桩机、弹簧)和化学能(石油燃烧)等多种形式。 打桩机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二)能的转换 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3.能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4.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6.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三)热的传递。 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空气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辐射可以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 7.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8.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9.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的

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10.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导。 11.热的传导是通过粒子的振动而传递的,热的对流是通过粒子的自由移动而传递的。 12.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至地球的。 13.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的导热性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p20 14.不同导热体的导热性能不尽相同。 15.传导和对流均可在空气或水中发生,但以对流为主。而当上部空气或水受热时,热只能向下传递,这是传导,而不是对流。水和空气的导热性差。 16.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17.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8.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失。北极熊和野狼的身体表面是厚厚的皮毛,皮毛间储藏的空气为它们保暖。鸟类利用羽毛保暖。鲸皮下有厚厚的脂肪防止热经皮肤流失。人类衣物中储藏的空气可以减少有传导和对流而散失的热。 19.包围着烧瓶的物质称为隔热体。毛皮和羽毛的空间里藏有空气,而空气是不良的导热体,因此可以减少热的传导。隔热体所藏的空气越多,保温能力越强,因此人类利用皮革、羽绒、棉花等物质作为制造御寒衣服的材料。 20.保温装置:保温瓶的内外瓶壁之间是真空的,作用是防止热通过传导或对流进入或离开。镀银的瓶壁可以减少通过传导散失或传入的热。软木塞和玻璃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少热的传导。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 能与能源 一)能的形式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电热器)、光能(电 灯、电视机)、声能(警钟)、电能、动能(飞驰的快艇)、势能(打桩机、弹簧)和化学能(石油燃烧)等多种形式。 打桩机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二)能的转换 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3.能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4.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 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6.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 发生时间和地点。 三)热的传递。 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空气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辐射可以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 7.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 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8.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 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9.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 水小。密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10.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 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导。 11.热的传导是通过粒子的振动而传递的,热的对流是通过粒子的自由 移动而传递的。

3320.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动植物的分类1教案

动植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将动物和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掌握科学家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方法;学会将脊椎动物进一步分类;能将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寻找生物图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家对动植物简单分类的方法 【难点】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脊椎动物骨骼标本、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脊椎动物五大类群代表动物的标本或模型、实物投影仪 【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小组的PPT课件 其他资源设计:活动工作纸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设计】 课前分组收集生物图片或标本,认识更多的生物,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图片中不知名称的生物,初步接触生物分类,暗示学生将学习新的内容。 为避免四个组收集的生物种类雷同,布置不同的任务。根据各组的任务对图片进行选择、分析、分类,分工合作制作ppt,初步学会研究生物、查找资料、加工信息的方法。【内容】 把全班分成四个组,课前收集生物图片或标本,写出这些生物的名称,不知道名称的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检索表查找生物的名称;学会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对收集的生物进行分类。 四个组的任务分别是: 第一组:收集以游泳为主的动物和开花植物; 第二组:收集以行走为主的动物和不开花植物;第三组:收集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和探索对校园内植物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 第四组:收集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和探索对校园内植物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 【说明】 课前活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的延续,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尽可能多认识一些生物;又为本节课“生物的分类”作准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运用检索表查找一些生物,既学会识别一些常见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接触生物分类方面的知识;对收集生物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 考虑到本节课内容较多,为节约时间,又能让每个组都有机会交流,所以分成四个大组,每组14-15人,选好组长,组内成员明确分工:收集图片和标本、去除无关图片和标本、写出名称、讨论记录、制作ppt等,做到人人参与。让学生将收集到的生物进行分类的结果制作ppt,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常见动物的分类 活动2.6 用不同的方法对动物分类 【设计】 四组代表交流ppt,让学生相互了解各组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参与意识。 四组代表交流各组对生物的分类依据后,再用比赛的方式完成书本上的活动,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比较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个较为合理?暗示学生,只要开动脑筋,我们也会比书本想出更好的方法。【内容】 四个组代表用ppt展示活动结果,学生互评,看哪一组最好? 再用书本上的三种不同方法:分别根据动物生活的地方、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身体的特征对第54页动物进行分类,以4-5人为一个小组单位进行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的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 讨论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种最适合对动物进行分类?说说你们的理由。 【说明】 此部分内容简单,学生容易完成,通过比较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个较为合理?使学生体验书本并不是权威,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有可能做得更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3326.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显微镜教案

显微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用绘图方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 显微镜是研究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每位同学继续学习细胞的结构所必须掌握的;同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十分复杂,需要大量的操练才能熟练掌握。为此在教学中,采取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检查,看操作是否规范,并检查是否调出清晰的物像,然后交换。这样安排,每位学生可有4次甚至更多的操练机会,同时在检查伙伴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可以更快地掌握。 学生初学时用显微镜时,很容易一眼睁一眼闭,养成习惯后很难纠正。所以在本节课学生操练过程中,教师反复提醒要求学生两眼睁开,调节清楚后,一眼观察,一眼画看到的物像,养成正确的习惯,为后续课程画细胞结构打基础。学生绘画技术不平均,教师应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忠实的画出所看的物像,不要进行过多的修饰。 学生对于显微镜呈现特点较难理解,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写有“上”字的标本,体验到显微镜成倒像,之后教师设问引起学生注意、在观察中思考得出显微镜成倒像的特点。通过用不同的目、物镜组合观察植物细胞装片,让学生练习计算显微镜放大倍数,并体验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个数大小的关系特点,然后经市通过提问、学生思考进行强化。 显微镜是贵重仪器,不规范操作很容易造成一起损坏。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强调规范操作;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把显微镜放回到箱中,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和遵守实验室纪律。 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建议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认识并熟记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的名称及功能。如果学生条件较好,可以补充介绍显微镜的光学原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显微镜成像特点。如果可能可以提供一些显微镜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训练与评价 1)能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 2)能说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3)能按正确的步骤操作并记录所看到的内容 4)能说出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 六年级第二学期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 能与能源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动能、势能和核 能等多种形式。 2.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 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3.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4.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 5.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对流只在流体中出现。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 便会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7.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8.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 至地球的。 9.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如空气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0.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1.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 失。 12.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 动物又以植物为食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从这个关系看来,太阳就是能的来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 13.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燃料,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也是来自太阳。太阳可以说是地 球上大部分能的最终来源。 14.地球上的能源有限,终有用尽的一天。因此,我们必须节约和善用能源,延长有限 资源的使用时间。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新的能源和发明一些更节能的能的转化器。15.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p4补 16.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 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p15 17.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 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在液体中,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p17

(完整)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推荐文档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 1、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2、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所组成,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1AU=1.5×108km 4、光年指的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1l.y.=9.46×1012km 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a)改变物体的形状;(b)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c)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6、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7、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8、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9、弹簧伸长是因为有力作用在弹簧上。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N)。 1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克(g)及千克(kg)。 11、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会有不同的重力,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1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火箭和喷气式飞机便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 13、航天员能乘坐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并往返于地球和环绕地球的空间站之间。 14、我们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通信、观测地球以及导航。有了这些人造卫星,我们也更加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15、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生的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16、磁环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磁力。使硬币往下掉的力称为重力。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p12 17、木箱运动时,木箱和木板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木箱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和施力的方向。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p14 18、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物体在水里所受的阻力比在空气里所受的阻力大。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不尽相同。摩擦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p16 19、地球对地面上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吸引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p19 20、我们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N)。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N。p20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与营养 食物的消化过程 设计: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张咏梅 一、教学设计思路 基本思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引入新课;接着分别介绍食物在口腔中、胃内和小肠里的消化;然后通过学生的总结及练习,梳理知识,获取信息的反馈;最后布置作业。 要突出的重点是: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的过程。方法是:①口腔内的消化:通过观看录像知道淀粉的消化,然后学生品尝淡馒头体验淀粉的消化,接着进行实验验证体会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②胃内的消化: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胃液的作用。③小肠内的消化: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来自主学习。 要突破的难点是: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方法是:通过淀粉的消化验证实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的消化。2、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到小肠内有最多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 本设计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牙齿种类和牙齿的结构图,学会读图,认识牙齿的种类、内部结构及作用。2.通过观察龋齿图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及联系自身,了解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及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 3.通过“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进一步掌握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的方法,从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通过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活动认识食物在胃内、小肠内的消化,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5.能完整描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知识的梳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2、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四、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2019-2020年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能及能的形式》word教学参考

2019-2020年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能及能的形式》word教 学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讨论“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及回顾“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的实验, 体会人类活动离不开能。进一步扩展理解任何活动都需要能量才能进行。 2.认识各种能的形式。了解人类寻找清洁能源的努力。 3.通过童年的游戏:荡秋千和蹦床,体会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点燃食物和酒精灯,明白化学能是要通过化学反应(包括燃烧)才能把潜藏在内的能量释放出来。 2.通过“重玩童年的玩具”,使学生在回忆童年快乐的心情中学会区分常见的“能的形式”,初步懂得玩具设计中的科学原理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能及能的形式,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任何活动都需要能量才能进行。 2.区分不同形式的能。 【难点】理解势能、化学能的形式。 三、教学准备 【器材】活动四:酒精灯、火柴、小包装饼干、镊子。 活动五:每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带童年最喜欢的玩具1-2件 【资源】活动二: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不同形式的能) 活动三:录像:荡秋千和蹦床、图片:瀑布或水力发电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问题讨论:人类活动离不开能。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及学生自己的举例,体会人类活动离不开能。 2.通过对课本活动4.12“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及解释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 体会能量的多少与运动剧烈的程度有关。 活动二:认识光能、热能(内能)、电能、声能和动能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动画,认识各种常见的能的形式。 活动三:认识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 活动目标: 1.通过童年的游戏:荡秋千和蹦床,体会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3360.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第一课认识科学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是什么;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能够列举出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发明和发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课本知识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动手、思考和相互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未知科学领域的激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知道如何学习科学。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纸杯、吸管、水、牛奶、氢氧化钠、紫色石蕊、盐酸、胚胎挂图、鸡蛋、广口瓶、火柴、串联电路演示板等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通过观察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引导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的主要特征这一主题。本节课的引入可以利用一些新颖活泼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现象来导入。例如: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科学要带领我们探索一个怎样神奇的世界呢?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请观察我手中的试管里装的是什么?生:清水。师:你相信吗?老师可以将清水变成牛奶。生:不相信。(演示实验)师:老师还可以接着把牛奶变汽水,汽水变成红酒呢。(碳酸钠+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然后加盐酸、再加紫色石蕊)学生惊奇不已,科学的世界原来如此奇妙!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现象,例如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可乐罐为什么会“流汗”呢?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在妈妈十月怀胎的日子里,我们是怎么长成小宝宝的呢? 很多预备年级的学生并不知道问题的准确答案,却很想知道这些神奇现象背

后的真正奥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本节课中有关科学家探究的六大基本要素,教学过程切记陷入僵化教条,可以结合现实的科学家探究的实例来学习。当然孩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除了从科学探究中感知,还可以通过对科学史的感悟,所以在发明和发现这部分,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敬佩的一位科学家和他的发明发现,从中也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不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更多的需要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的科学品质! ◆学生活动 活动1.1:怎样用吸管移取水 预期目标: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体会科学的本质;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慢慢学会用科学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 活动建议: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用吸管移取水的活动,体会到科学探究是科学的主要特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当你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时,你就已经具备了成为科学家的先决条件了. 活动1.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发展 预期目标:认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技术-------社会(STS)”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建议:这个活动,可以以小组、全班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比我国四大发明发明前、发明后及进一步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 五、训练与评价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查找更多科学发明、发现背后的艰辛历程,制作一期班级黑板报。 ◆练一练: (1)、科学家如对某些现象产生疑问,便会作出_______________,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其准确性。 (2)、科学研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部分,尝试把以下各项按顺序排列。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一.科学入门 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科学的发现能帮助我们认识周围 的事物。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实验室是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在实验室工作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守则,并做好实验必须的安全措 施。 3.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以下是一些 4. 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记录、猜测,等等。 5.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 p9 a)烫伤:用蓝油烃(tīng)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6.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p12 7.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位置。 p16 8.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p18 9.每个人心跳次数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运动后,我的脉搏跳动和心 跳加快。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 p23 10.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 p27 二.生物的世界 1.科学家喜欢研究身边的事物,他们既研究生物,也研究非生物。 2.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3.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饲养小动物,作长时间的观察,深人了解其特征,例如: a)它的外形; b)它的活动形态; c)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它生活的环境; e)它的进食习惯; f)它对人类的影响。 4.蜗牛爱吃植物的嫩叶,对农作物有害。 5.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科学家按它们的特征来分类。 6.生物可以通过检索表进行分类。 7.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都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划分原则是:先划分 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因此同种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8.一些野生生物正濒临灾绝。任何一种生物的绝种可能会影响其他生物,从而影响整个生活环境,人类 应该关注和保护野生生物。

3393.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运动与健康的教案教案

活动三 运动后多久心率恢复正常 活动四 自测肺活量活动二 看资料并讨 论 活动一 讨论健康人的标志以及主要特征课题:运动与健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定义。 2.通过活动,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体会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 3.通过设计简单的仪器自测肺活量的活动,了解经常运动能增大人体肺活量。 4. 知道健康有益于运动。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通过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以及自测肺活量活动了解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难点】1.了解运动与心跳加快、肺活量增大等身体变化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关于“健康人的主要特征”的资料 活动二:收集一则关于“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的资料 活动三:秒表 活动四:有刻度的大塑料瓶、橡胶管、大水槽 【资源】多媒体课件、纸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运动能增 强心肺功 运动能使 心脏更强 运动能增 大肺活量 总结:运动有 益健康 了解健康 的定义

活动一:讨论健康人的标志以及主要特征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健康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全班讨论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进行讨论 ◆一位同学朗读10条健康标准。 ◆ 提问:同学们,大家认为怎么样才能称的 上是一个健康的人?健康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 学生讨论结束后,对健康的定义做一个总 结。(书P84) ◆ PPT 上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例子上 面的情况是否属于健康。 ◆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健康人的特征。 ◆ 请一位同学朗读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10条 健康标准。 活动二: 看资料并讨论与分析 活动目标:引入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看资料 ◆ 全班交流各自的想法,有同学可能会提出:运动会促进健康,运动会增强心肺功能。 ◆ PPT 上展示一段资料:“最近,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拥有类似运动员的“长气袋”或“巨肺”的良好肺部功能,其死亡率、患上各类长期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的几率也相对减低。心肺功能指的是人的摄氧和转化氧气成为能量的能力。心肺功能良好,也反应身体主要机能都可健康运作,从而可推断出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较低。” ◆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良好呢?以上资料显示了什么? ◆ 提出问题:“我们可用什么方法在课堂中 来检测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了心肺功能呢?”(引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三:运动后多久心率恢复正常 活动目标:通过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体会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

上海牛津版初中科学总复习

主题1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特征)的基本要素和方法(6步) 1提出问题/2形成假设/3制订计划/4收集证据/5处理信息/6表达交流 会设计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基本实验技能 1、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 ●认:认清量程和最小刻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放:刻度尺有刻度端紧靠被测物体。 ●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读: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记: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数字+ 单位)。 2)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例:测一页纸的厚度、测曲线的长度 2、体积的测量——量筒的使用 1)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量,然后套用公式计算。

2)液体体积测量工具:用量筒或量杯。 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在量筒内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把固体浸入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V= V2- V1 。 4)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量筒上的最小刻度、量程,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筒 ● 1)放平稳:放在水平桌面上。 ● 2)读准确: ● a、视线与液面相平。 ● b、若是凹形液面,以凹形的最低处为准。(水银为凸液面,以最高处为准) ●举例:如何测石蜡、一滴水的体积 3、温度的测量 1)常用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单位和刻度方法: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oC“。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定为0 oC,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oC,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1 oC 。 4)温度计的使用:

● A、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到容器壁。 ● C、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 ●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即物=砝+游) 3)天平的维护 不超过量程 取放砝码用镊子,用完后及时放回盒内。 不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防止锈蚀。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能与能源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动能.势能和核能等多种形式。 2.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 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3.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4.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 5.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对流只在流体中出现。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种 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7.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8.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至地球的。 9.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如空气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0.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1.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失。 12.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动物又以植物为食 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从这个关系看来,太阳就是能的来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 13.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燃料,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也是来自太阳。太阳可以说是地球上大部分能的最 终来源。 14.地球上的能源有限,终有用尽的一天。因此,我们必须节约和善用能源,延长有限资源的使用时间。 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新的能源和发明一些更节能的能的转化器。 15.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p4补 16.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 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p15 17.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 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在液体中,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p17 18.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 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p18 19.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 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 非金属的导热性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p20 20.不同导热提的导热性能不尽相同。 p21 21.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的物质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准则,能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p30 22.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p30 23.凡是经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p31 24.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在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 p31 25.大量消耗的石油.天然气.煤.和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泛指太阳能.风 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p31 26.天然气是储存在地层较深部位的可燃气体。 p41 六.水与人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