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钢筋砼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模板

一、带形基础模板

1、现象

沿基础通长方向,模板上口不直,宽度不准;下口陷入砼内;拆模时上段砼缺损;底部上模不牢。

2、原因分析

(1)模板安装时,挂线垂直度有偏差,模板上口不在同一直线上。

(2)模板上口未钉木带,浇灌砼时,其侧压力使模板下端向外推移,以致模板上口受到向内推移的力而内倾,使上口宽度减小。

(3)模板上口未吊牢撑好,在自重作用下模板下垂。浇捣砼时,部分砼由模板下口翻上来,未在初凝时铲平,造成侧下部陷入砼内。

(4)底部侧模支撑不牢,模板长向接缝处脱开。

(5)临时支撑直接撑在土坑边,以致接触处土壤松动掉落。

3 、预防措施

(1)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模时,垂直度要准确。

(2)模板上口应钉木带,以控制带形基础上口宽度,并通长拉线,保证上口平直。

(3)隔一定间距,将上段模板下口支承在钢筋支架上;也可手临时木撑,以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

(4)发现砼由上段模板下翻上来,应在砼初凝时轻轻铲平至模板下口,使模板下口不至于卡牢。

(5)砼呈塑性状态时切忌用铁锹在模板外侧用力拍打,以免造成上段砼下滑,形成根部缺损。

(6)支撑直接撑在土坑边时,下面应垫以木板,以扩大其接触面。两块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使板面平整,连接牢固。

二、杯形基础模板缺陷

1、现象

杯基中心线不准;杯口模板位移;砼浇捣时芯模浮起;拆模时芯模起不出。

2、原因分析

(1)杯基中心线弹线未兜方。

(2)杯基上段模板支撑方法不当,浇砼时,杯芯模板由于不透气,比重较轻向上浮升。

(3)模板四周的砼振捣不均衡,造成模板偏移。

(4)操作脚手板搁置在杯口模板上,造成模板下沉。

(5)杯芯模板拆除过迟,粘结太牢。

3、预防措施

(1)杯形基础支模应首先找准中心线位置及标高,先在轴线桩上找好中凡线,用悬锤在垫层上标出两点,弹出中心线,再由中心线按图弹出基础四面边线,要兜方并进行

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然后依线支设模板。

(2)支上模板时采用抬把木带,可使位置准确,托木的作用是将抬把木带与下段砼面隔开少许间距,便于砼面拍平。

(3)杯芯模板要刨光直拼,芯模外表面涂隔离剂,底部应钻几个小孔,以便排气,减少浮力。

(4)浇灌砼时,在芯模四周要均衡下料及振捣蛋。

(5)脚手板不得搁置在模板上。

(6)拆除的杯芯模板,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及砼凝固情况来掌握,一般在初凝前后即可用锤轻打,撬棍拨动。较大的芯模,可用倒链将杯芯模板稍加松动后再徐徐拔出。

三、梁模板缺陷

1、现象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2、原因分析

(1)木模支设未校直撑牢。

(2)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砼浇捣过程中,由于荷重增加,泥土地面受潮降低了承载力,支撑随地面下沉变形。

(3)梁底模板未起拱。

(4)固定梁侧模木带(夹条木)未钉牢。

(5)采用黄花松或易变形的木材制作模板,砼浇灌后变形较大,易使砼产生裂缝、掉角和表面毛糙。

(6)木模在砼浇灌后吸水膨胀,事先未留有空隙。

3、预防措施

(1)支梁底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砼浇灌后不致嵌入柱内。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砼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梁侧模及底模用料厚度,应根据梁的高度与宽度及通用尺寸进行配制,必须有足够的拼条、横档与夹条。

(4)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砼浇灌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

(5)梁侧模下口模横档应用斜撑双面支撑在支柱顶部。如有楼板,则上口横档应放在模搁栅下。

(6)梁模尽量不采用黄花松或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如用黄花松制作梁侧模,应在砼浇灌充分用水浇透。

四、梁模板缺陷

1、现象

(1)局部胀模,造成墙内侧或外侧水泥砂浆挂墙。

(2)梁内外侧不平,砌上段墙时局部挑空。

2、原因分析

(1)卡具未夹紧模板,砼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造成局部胀模。

(2)模板组装时,未与墙面支直。

3、预防措施

(1)如采用在墙上留孔挑扁担木方法施工时,扁担木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加二倍梁高,圈梁侧模下口应夹紧墙面,斜撑与上口横档钉牢,保持梁上口呈直线(要拉通长直线)。

(2)采用钢管卡具组装模板时,如发现钢管卡具滑扣应即掉换。

(3)圈梁模板上口必须有临时撑头,保持梁上口宽度。

五、深梁模板缺陷

1、现象

梁下口炸模,上口偏歪;梁中部下挠。

2、原因分析

(1)夹木未钉牢,或夹木不足以抵抗砼侧压力,致使夹木钉子被拔出,侧模下口向外歪移。

(2)梁过深,侧模刚度差,又未设对拉螺栓。

(3)支撑按一般经验配料,梁自重和施工荷载未经核算,致使超过支撑能力,造成梁底模板及支撑不够牢固而下挠。

(4)梁侧模上口横档未拉通线,斜撑角度过大(大于600),支撑不牢造成局部偏歪。

3、预防措施

(1)根据深梁的高度及宽度核算砼振捣时的重量及侧压力(包括施工荷载),采取50毫米厚模板,每40-50厘米加一拼条(宜立拼),根据梁的高度适当加设横档。一

般离梁底30-40厘米处加φ16毫米对拉螺栓(用双根横档,螺栓放在两根横档之间,

由垫板传递应力,可避免在横档上钻孔),沿梁长方向相隔不大于1米,在梁模内

螺栓可穿上钢管和硬塑料套管撑头,以保证梁的宽度,并便于螺栓回收,重复利用。

(2)夹木应与支撑顶部的横担木钉牢。

(3)梁底模板应按规定起拱。

(4)单根深梁模板上口必须拉通长麻线(或铅丝)复核,两侧斜撑应同样牢固。

六、柱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造成断面尺寸鼓出、漏浆、砼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3)柱身扭曲。

2、原因分析

(1)柱箍不牢,或钉子被砼侧压力拔出。

(2)板缝不严密。

(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下就套柱模。

(4)柱模未保护好,支模前已歪扭,未整修好就使用。

(5)模板一面松,一面紧。

(6)模板上有砼残渣,未很好清理,或拆时间过早。

3、预防措施

(1)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

(2)柱子支模板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3)柱子底部应做小方盘模板,保证底部位置准确,同时留清扫口,以便清理柱内垃圾。

(4)成排柱模支撑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模。柱距不大时,相互间应用剪刀撑及水平撑搭牢。柱距较大时,各柱

单独拉四面斜撑,保证柱子位置准确。

(5)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100厘米应加设牢固的柱箍,防止炸模。

(6)柱模如用木料制作,拼缝应刨光拼严,门子板应根据柱宽采用适当厚度,确保砼浇灌过程中不漏浆,不产生外鼓。

(7)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灌孔,以便浇灌砼,插入振动棒,当砼浇灌到临时洞口时,即应封闭牢固。

七、板模板缺陷

1、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砼面不平;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2、原因分析

(1)板搁栅用料较小,造成挠度过大。

(2)板下支撑底部不牢,砼浇灌过程,荷载不断增加,基础下沉,板模下挠。

(3)板底模板不平,砼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

(4)将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内,浇灌砼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也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砼内。

3、预防措施

(1)楼板模板的厚度要一致,搁栅用料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支撑如撑在软土地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

面,保证在砼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在采取措施消除泥地受潮后可能发生的下

沉)。

(3)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和入梁砼内,以便于拆除。

(4)板模应按规定起拱。

八、墙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倾斜变形

(2)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

(3)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砼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

(4)墙角模板拆不出。

2、原因分析

(1)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支撑不牢,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砼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砼浇捣时炸模(或因选用的对拉螺

栓直径太小,不能承受砼侧压力而被拉断)。

(2)模板间支撑方法不当,如只有水平支撑,当①墙振捣砼时,墙模受砼侧压力作用向两侧挤出,①墙外侧有斜支撑顶住,模板不易外倾;而

①墙与②墙间只有水平支撑,侧压力使①墙模板鼓凸,水平支撑推向②墙模板,使

模板内凹,墙体失去平直;当②墙浇捣砼时,其侧压力推向③墙位置偏移更大。

(3)砼浇灌分层过厚,振捣不严实,模板受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

(4)角模与墙模板拼接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砼粘结力过大。

3 、预防措施

(1)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有几道砼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接木方定位外,相互间均应用剪刀撑撑牢。

(3)墙身中间应用穿墙螺栓拉紧,以承担砼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一般采用φ12-φ16毫米螺栓)。两片模棋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

体厚度一致。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焊有水片的螺栓。

(4)每层砼的浇灌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钢筋

一、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1、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往模板内安放时发现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2、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外形不准牵涉到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

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安装质量影响因素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它部位变形或松扣。

二、绑扎网片斜扭

1、现象

绑好的钢筋网片在搬移、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发生歪斜、扭曲。

2、原因分析

搬运过程中用力过猛,堆放地面不平;绑扣钢筋交点太少;绑一面顺扣方向变换太少。

3、预防措施

堆放地面要平整;搬运过程要轻抬轻放;增加绑扣的钢筋交点;一般情况下,靠外围两行钢筋交点都应绑扣,网片中间部分至少隔一交点绑一扣;一面顺扣要交错着变换方向绑;网片面积较大时可用细一些的钢筋作斜向拉结。

4、治理方法

将斜扭网片正直过来,并加强绑扎,紧固结扣,增加绑点或加斜拉筋。(2)当采用翻转模板生产平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

三、平板保护层不准

1、现象

(1)浇灌砼前发现平板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悬臂板的板现出现裂缝。凿开砼检查,发现保护不准。

2、原因分析

(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

(2)当采用翻转模板生产平板时,如保护层处在砼浇捣位置上方(浇灌阳台板、挑檐板等悬臂板时,虽然不用翻转法生产,也有这种情况),由于没有采取可靠措施,钢筋网片向一移位。

3、预防措施

(1)检查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砼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用铁丝将网片绑吊在模板楞上下班,或用钢筋承托钢筋网片(钢筋穿过侧模作为托件),再在翻转后(不是翻转模板则在浇捣后)抽除承托钢筋。

4、治理方法

浇捣砼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成型构件保护层不准,

则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对平板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

四、骨架吊装变形

1、现象

钢筋骨架用吊车吊装入模时发生扭曲、弯折、歪斜等变形。

2、原因分析

骨架本身刚度不够;起吊后悠荡或碰撞;骨架钢筋交点绑扎欠牢。

3、预防措施

起吊操作力求平稳;钢筋骨架起吊挂钩点要预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好:刚度较差的骨架可绑木杆加固,或利用“扁担”起吊(即通过吊架或横杆起吊,使起吊力垂直作用于骨架);骨架各钢筋交点都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用电焊适当焊上几点。

4、治理方法

变形骨架应在模板内或附近修整平复,严重的应拆散、矫直后重新组装。

五、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1、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安装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

2、原因分析

(1)钢筋安装后虽已自检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

(2)浇捣砼时振动器或其它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

3、预防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箍筋,按图纸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捣砼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捣砼;

(2)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捣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

4、治理方法

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联系。

六、框架梁插筋错位

1、现象

框架梁两端外伸插筋,是准备与柱身侧向外伸插筋顶头焊接(一般采用坡口焊)的,由于梁插筋错位,与柱插筋对不上,无法进行焊接。

2、原因分析

插筋固定措施不可靠,在浇捣砼过程中被碰撞,向上下或左右歪斜,偏离固定位置。

3、预防措施

外伸插筋用箍筋套上,并利用端部模板进行固定。端部模板一般做成上下两片,在钢筋位置上各留卡口,卡口深度约等于外伸插筋半径,每根钢筋都由上下卡口卡住,再加以固定。此外,浇捣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如固定处松脱应及时校正。

4、治理方法

梁、柱插筋如不能对顶施加坡口焊,只好采取垫筋焊接联系,但这样做会使框架接点钢筋随偏心力,对结构工作很不利。因此,处理方案必须通过设计部门核实同意。

七、同截面接头过多

1、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规范规定数值。

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是疏忽大意,没有认真考虑原材料长度;

(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3)忽略了配置在构件同一截面中的接头,其中距不得小于搭接长度的规定(对于接触对焊接头,凡在30d0区域内作为同一截面,但不得小于500毫米。其中d0为受力钢

筋直径);

(4)分不清钢筋位在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3、预防措施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以文字说明;

(2)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如屋架下弦、拱拉杆等)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3)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含义;

(4)如分不清受拉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或受区理解不同(表现在取料时,某分号有多有少),

则应讨论解决。

4、治理方法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如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大,则可采用加焊帮条(个别情况下,经过研究,也可以采用绑扎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

八、露筋

1、现象

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砼表面有钢筋露出。

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太,局部抵触模板;振捣砼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

3、预防措施

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4、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砼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砼接合可靠,原砼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采取措施补救。

九、箍筋代换后截面不足

1、现象

绑扎钢筋时检查被代换的箍筋(这里指梁的箍筋)根数,发现截面不足(根据箍筋直径和间距计算)。

2、原因分析

配料时对横向钢筋作钢筋规格代换,通常是箍筋和弯起钢筋结合考虑,如果单位长度内的箍筋全截面面积比原高度小,说明配料人考虑了弯起钢筋的加大。有时由于疏忽,容易忘记按加大的弯起钢筋书写配料单,这样,在弯起钢筋不变的情况下,显得箍筋截面不足。

3、预防措施

配料时,作横向钢筋代换后立即书写箍筋和弯起钢筋的配料单;绑扎钢筋发现箍筋截面不足时,注意弯起钢筋是否加大。

4、治理方法

增加箍筋(如梁的钢筋骨架已绑好,则绑好的箍筋应松扣,以便重新布置箍筋间距)。

十、柱子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

1、现象

绑扎柱子钢筋骨架时,发现受力面钢筋不足。

2、原因分析

对于偏心受压柱配筋,没有按受力面钢筋进行代换,而按全截面钢筋进行代换。

3、预防措施

要掌握柱子的受力特征,根据受力面的配筋情况进行钢筋代换。

4、治理方法

如果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的差值很小,有可能满足构件使用要求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可不必作返工处理;但经过复核,因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将影响构件使用要求,则应更换受力筋的配置,以补足截面。

十一、箍筋间距不一致

1、现象

按图纸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它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

2、原因分析

图纸上所注间距为近似值,按近似值绑扎,则间距或根数有出入。

3、预防措施

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

有时,也可以按图纸要求的间距,从梁的中心点向两端划线。

4、治理方法

如箍筋已绑扎成钢筋骨架,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个或两个箍筋。

十二、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1、现象

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砼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2、原因分析

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3、预防措施

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搬运时轻抬轻放。

4、治理方法

将松脱的接头再用铁丝绑紧。如条件允许,可用电弧焊焊上一、二点。

十三、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1、现象

柱箍筋接头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2、原因分析

绑扎柱钢筋骨架疏忽所致。

3、预防措施

安装操作时经常互相提醒,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4、治理方法

适当解开几个箍筋,转个方向,重新绑扎,力求上下接头互相错开。

十四、梁箍筋被压弯

1、现象

梁钢筋骨架绑成后,未经搬运,箍筋即被骨架本身重量压弯。

2、原因分析

梁的高度较大,但图纸上未设纵向构造钢筋或拉筋。

3、预防措施

梁的高超过700毫米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毫米,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毫米的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每隔3~5个箍筋放置一个拉筋。拉筋一端弯成半圆钩,另一端做成略小于直角的直钩。绑扎时先把半圆弯钩挂上,再将另一端直钩勾住扎牢。

4、治理方法

将箍筋压弯的钢筋骨架临时支上,补充纵向的构造钢筋和拉筋。

十五、肋形楼盖穿筋困难

1、现象

2、原因分析

事先没有考虑施工条件,忽略了钢筋安装顺序。

3、预防措施

4、治理方法

十六、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1、现象

在悬臂梁中(如阳台挑梁),弯起钢筋的弯起方向放反(虽针沿全长是等截面梁,但由于上、下面的预埋件配置不同,所以不能两面互换使用);在悬伸梁中,弯起钢筋上部平直部分两端长度是不一样的。

2、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入模疏忽;没有对安装人员进行认真交底,操作错误。

3、预防措施

对这类容易引起错误的情况,应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或在钢筋骨架上挂牌,提醒安装人员注意。

4、治理方法

这类错误有时发现不了,造成隐患;也可能在安装下一个钢筋骨架时发现错误,但已浇灌砼的构件必须逐根凿开检查,通过结构受力条件计算,确定构件是否报废,或降级使用。

十七、双层网片移位

1、现象

配有双层网片的平板,一般常见上部网片向构件中部移位(向下沉落),但只有构件被碰损露筋时才能发现。

2、原因分析

网片固定方法不当;振捣碰撞。

3、预防措施

利用一些套箍或钢筋制成支架,将上、下网片绑在一起,成为整体。

4、治理方法

当发现双层网片移位情况时,构件已经制成,故应通过计算确定构件是否报废或降级使用。十八、钢筋遗漏

1、现象

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

2、原因分析

施工管理不当,没有事先熟悉图纸和研究各号钢筋安装顺序。

3、预防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熟悉图纸,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避孕药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

4、治理方法

漏掉钢筋要全部补上。骨架构造简单者,将遗漏钢筋放进骨架,即可继续绑扎;复杂者要拆除

骨架部分钢筋才能补上。对于已浇灌砼的结构或构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则要通过结构性能分析来确定处理方案。

十九、绑扎节点松扣

1、现象

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节点松扣;或浇捣砼时绑扣松脱。

2、原因分析

绑扎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不正确。

3、预防措施

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绑扎直径12毫米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用12~15毫米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粗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也可利用废钢丝绳烧软后破开钢丝充当绑线。

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扣形式,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

4、治理方法

将节点松扣处重新绑牢。

二十、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

1、现象

柱钢筋骨架绑成后,安装时发现弯钩超出模板范围。

2、原因分析

绑扎疏忽,将弯钩方向朝外。

3、预防措施

绑扎时使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向柱心。

4、治理方法

将弯钩方向不对的钢筋拆掉,调准方向再绑。切忌不拆掉钢筋而硬将其拧转(因为这样做,不但会拧松绑扣,还可能导致整个骨架变形)。

二十一、薄板露钩

1、现象

浇灌砼后发现薄板表面露出钢筋弯钩。

2、原因分析

板薄,钢筋弯钩立起高度超过板厚,但一般绑钢筋规定(或图上画的)都是钩朝上,按习惯绑后造成露钩。

3、预防措施

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厚,如超过,则将钩放斜,甚至放倒。

4、治理方法

绑扎完立即发现时,应松掉钢筋,并把弯钩转个方向;如已浇灌砼,则抠去弯钩处的砼,用扳子或钳子将弯钩扭至板的厚度之内。

二十二、基础钢筋倒钩

1、现象

绑扎基础底面钢筋网时,钢筋弯钩平放。

2、原因分析

操作疏忽,绑扎过程中没有将弯钩扶起。

3、预防措施

要认识到弯钩立起可以增强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产生露钩现象,因此,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

4、治理方法

将弯钩平放的钢筋松扣,扶起后重绑。

二十三、骨架歪斜

1、现象

钢筋骨架绑完后或堆放一段时间后产生歪斜现象。

2、原因分析

(1)绑扎不牢,或绑扣形式选择不当;节点间隔绑扣时,绑扎点太稀;

(2)梁中纵向构造钢筋或拉筋太少;柱中纵向构造钢筋或附加箍筋太少;

(3)堆放骨架地面不平;骨架受压或受意外力碰撞。

3、预防措施

(1)按照设计规范规定,柱截面边长(一般指偏心受压柱)大于或等于600毫米时,应设置直径为10~16毫米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附加箍筋;当柱子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

根(或当柱子短边不大于400毫米,纵向钢筋多于4 根)时,也应设置附加箍筋。有

时图纸上并未按以上规定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或附加箍筋,则在施工时要加上,以改善钢

筋骨架的牢靠程度,防止歪斜。

(2)加强钢筋骨架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4、治理方法

根据骨架歪斜状况和程度,进行修复或加固。

二十四、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

1、现象

构件制作时,钢筋网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

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位置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

3、预防措施

布置这类构件施工任务时,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者做专门交底。

4、治理方法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但已浇灌砼,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后,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或减轻外加荷载。

二十五、曲线形状不准

1、现象

绑扎好带有曲线形状钢筋的骨架,安装入模时发现外形不适应模板要求。

2、原因分析

(1)曲线筋成型不准确,或经过搬移后变形;

(2)没有可靠措施使曲线形骨架外形符合图纸要求。

3、预防措施

(1)对成型好的曲线筋切实检查其外形,搬移时注意轻抬轻放;

(2)这类钢筋骨架外形往往是依靠箍筋尺寸和间距来控制的(如鱼腹式吊车梁),因此,应按照图纸细部要求绑扎,一丝不苟;在绑扎钢筋骨架场地上预先放出实样,再遵循实样

外形绑扎;当同类型曲线件任务较大时,可采取特制的模架或样板做为工具胎进行绑扎。

4、治理方法

曲线件形状不准的不能入模,必须将骨架拆卸,校正不合格的曲线筋,再按图纸要求的外形重新绑扎。

一、麻面

1、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并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2、预防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模板间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

(3)、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砼必须按操作规范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砼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3、治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砼的外观,对于表面不在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二、露筋

1、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砼包裹而外露。

2、预防措施

(1)、浇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一米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少,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砼浇灌。

(4)、为防止钢筋位移,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5)、钢模板间堵好缝隙。

(6)、砼下落高度超过2米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7)、拆模时间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

(8)、操作时不得踏踩钢筋,如有踩弯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

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剔除,冲洗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豆石砼捣实,

认真养护。

三、蜂窝

1、现象:

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砼配合比。

(2)、砼拌合均匀,搅拌好.

(3)、不超过2米,浇筑楼板砼时,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1米。

(4)、在竖向结构中应按规定采取措施。

(5)、分层浇筑,分层捣实。

(6)、振捣时符合规定操作。

(7)、浇注砼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3、治理方法:

砼有小蜂窝,可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标号的砼捣实,加强养护。

〈4〉孔洞

1、现象:砼内有空腔,局部没有砼,或蜂窝特别大。

2、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豆石砼浇注,并认真振捣密实。

(2)、予留空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注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如

在侧面开口浇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在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注,防止出现孔洞。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4)、控制好下料。

(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快或冰快等杂物;基础承台梁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砼中,出现砼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检工作。

3、治理方法:

对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研究,指定补强方案,批准后方可处理。如发现梁柱的孔洞处理,应根据批准的补强方案,首先采取安全措施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将孔洞处不密实的砼和突出的石子剔除凿掉,要凿成斜形,避免有死角,以便浇筑砼。

为使新旧砼结合良好,应将剔除好的孔洞用清水冲洗,或钢丝刷仔细清刷,并充分湿润,保持湿润72小时后,浇注比原砼标号高一级的豆石砼。豆石砼水灰比控制在0.5内,并掺万分之一的铝粉,采用小振捣棒仔细捣实,认真做好养护。

有的孔洞在浇砼前要支模板,再浇砼,此时要做好处理。

(5)、缝隙夹层

1、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2、预防措施:

(1)、在砼抗压强度达到12kg/cm2后,才允许继续浇筑。

(2)、对先浇砼在终凝前后二次振捣。

(3)、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浇砼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

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表面的水清除。

(4)、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砼标号相同的石子砂

浆一层。

(5)、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

(6)、承爱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①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②

施工缝砼表面水泥应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抹一层10-15mm厚

的水泥砂浆,其标号及水泥品种与所用砼相同,然后再浇砼。③两个标高

不同的水平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

1。

3、治理方法:

(1)、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2)、对夹层的处理应慎重。梁柱等在补强前,首先应搭接临时支撑加固,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浇注,捻塞提高一级标号的豆石砼或砼减石子沙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6〉、缺棱掉角:

1、现象:梁住板墙和洞口直角外,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2、预防措施:

(1)、模板上刷隔离剂。

(2)、拆除砼侧面的承重模板时,砼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cm2以上),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将阳角以免碰损。

3、治理方法:缺棱掉角较小,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沙浆抹平齐正。对于较大的吊角,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

除,用水冲刷干净湿缝,然后支模处用比原标号一级的豆石砼补好,并认真养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