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

自;讨论学;答疑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

1.后天环境论:

↗机械模仿说

①模仿说

↘选择性模仿说

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

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

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

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

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

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

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

(一)主要观点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二)评价

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但它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应当承认,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模仿是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模仿说对如下一些儿童语言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却不能作出解释:

(1)自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问世以来,人们大都有同意这样一个定义:“语言是一个由无限多个句子构成的集合。”即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可能是无限的。美国语言学家米勒在1965年指出,用20个英语词可组合出1020个句子;并进一步估计,如果不停地把这些句子听一遍,就需要比地球年龄还要大一千倍左右的时间。这个估计说明,儿童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机械模仿学会由这个无限多个句子而构成的语言。

(2)许多时候,儿童对成人的语言并不能很好地模仿,例如心理学家麦克尼尔曾提供过这样一个例子:

儿子: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No, say “Nobody likes me ”.

儿子: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No , say “Nobody likes me ” .

(母亲和孩子这样反复七八次之后)

母亲:No , now listen carefully ,say “Nobody likes me ”.儿子:Oh, 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反复纠正儿子的错误说法,要求模仿正确的形式,但是没有成功,孩子总是把它说成有语法错误的形式。这在汉族儿童的语言发展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朱曼殊等对一名一岁八个月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时,每天向他提出“××是谁买给你的?”之类的问题,一连十几天,她的回答总是“××是妈妈(或阿姨、老师等买给你的。”虽然每次纠正,但总不能把“买给你的”转化为“买给我的”。

(3)儿童常能说出他从未听过的成人语言中所没有的词或句子。如:“这条路很瘦。”

(4)成人所提供给儿童的语言样板并不是特别理想。因为成人同儿童交谈时,其语言并不是十分规范,有时甚至杂乱无章,但儿童却最终学会了规范的语言。

二、强化说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非常盛行。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

(一)主要观点

斯金纳在著作《言语行为》中,广泛运用“强化”来解释各种言语行为,并提出“自动的自我强化”概念,即:儿童的模仿性发音会对儿童产生强化作用。

斯金纳的基本观念:所谓“强化依随”,是指强化刺激紧跟在语言行为之后发生,它有两个特点:

(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的偶然发生的动作。反应和强化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关系,并非有目的有意志的行为。

(2)强化依随是渐进的。当儿童对示范句模仿得有些近似时,就给以强化,然后再强化接近该句的话语。通过这种逐步接近的强化方法,儿童最终学会了非常复杂的句子。

(二)评价

强化在儿童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

(1)刺激、反应、强化等概念,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小白鼠等动物的实验得出的,人的言语行为必然不同于动物的“行为”。行为主义者把动物的“行为”与人的言语行为相提并论,用来解释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不适合的。

(2)行为主义者把言语行为简单地看作一系列“刺激——反应”现象,只强调语言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并认为弄清楚了这些制约语言反应的变量,就可以预测人的各种言语行为。这种看法有些幼稚。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有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还有大量的语言因素,而并不都有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3)强化虽然是一种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方式。句子是无限的,成人不可能把这无限的句子都给出强化反应。而且,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自然环境中,成人比较观注的是儿童话语的内容,而不大是语法结构的正确性。

如:一个三岁的儿童说自已的母亲“He a girls”(她是一个女孩),孩子的母亲回答“That’s right ”(对啦),并没有改正其语法上的错误。当孩子指着灯塔说:“There’s the animal farmhouse ”(这里是一个养动物的农舍)时,虽然语法结构正确,但内容不对,母却立即给以纠正。

三、中介说(传递说)

是传统的“刺激—反应”论的改良主张。

(一)主要观点

提出外显的刺激和反应、隐含的刺激和反应的区别,认为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听话人有一系列的因联想而产生的隐含的刺激和反应。隐含的刺激和反应被称为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

即:外显的刺激—隐含的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反应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司机播放“请给老人让座”的广播时,乘客接收这一外显的刺激,在内心会联想“有老人上车了”“有老人没有座位”等信号(即:外显的刺激带来的隐含刺激和反应),这时乘客往往会看向车门,关注是否有老人上车,或观察周围是否有老人站着,并做好让座的准备,在需要时让座(外显的反应)。

(二)评价

中介说在刺激和反应中间加上“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的中介,解释了客观环境通过语言作用于人,儿童是怎样通过一些列的刺激—反应链条学会语言的,是一大进

步,但:

(1)传递性反应不一定是在刺激的作用下直接产生的。许多幼儿在乘车之前就已经从父母、老师那里(间接经验)知道了要给老人让座的道理。

(2)传递性反应也不一定能够成为隐含的刺激,引起新的反应。比如,有些人缺乏公德意识,不想给老人让座,就不会对就不会对广播产生反应。

第二节先天决定论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因受其表哥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调查了1768年——1868年这100年间977位英国伟人和学者的家谱,发展这些家族后代中322人很有名望。而一般人中,4000人才产生这么一个有名望的人。于是提出了伟人和天才出自名门世家的“遗传决定论”。这方面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其中自然成熟说部分省去不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先天语言能力说,是由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发展出来的一种儿童语言获得学说。

(一)主要观点

同后天环境论者的观点相反,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儿童“是自然界特别制造的小机器,是专为学语言而设计的”。儿童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有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简称 LAD),语言获得机制包含两样东西:A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特征;

B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儿童获得语言,就是运用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为这套普遍语言的范畴和规则赋上各种语言的值。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就是为普遍语言的范畴和规则赋值的过程。儿童听到一些具体的话语,首先根据语言的普遍特征对某一具体的语言结构提出假设,接着运用评价能力对假高级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母语的具体结构,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的规则赋上具体的值,获得语言能力。

LAD的工作程序说明,先天语言能力说把儿童的语言获得看作是一个演绎的过程。这种学说并不完全否认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但是对于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却看得非常之小。后天的语言环境,只起到触发LAD工作的作用。LAD利用少量的后天接触到的肯体语言材料,就可以像知识更新渊博的语言学家那样,从输入的语言素材中发现规律,从而获得语言。

乔姆斯基在其重要理论著作《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描述:“很清楚,学会一种语言的小孩已经发展了一种内在的能力,即能够描述一套决定句子怎样构成、怎样使用和怎样理解的规则。我们可以说,那个小孩已经发展了并且在心中描述了一种生成语法,那个孩子是在对我们可以称为基本的语言数据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这样做的。小孩子在这样一些数据的基础上构造语法——也就是说,构造语言理论,作为语言学习的前提条件,他必需拥有两件东西;第一是语言理论,这种理论详细说明一种可能的人类语言的语法形式;第二是技巧,用以选择适当形式的语法,这种语法与基本的语言数据相一致。

先天语言能力说把儿童获得语言描绘为一个主动积极、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即:儿童在获得语言过程中所使用的特有的句法现象,就是儿童创造性的最明显的表现。

LAD的活动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临界期,LAD就会退化。所以,成人学习语言的能力不如儿童;儿童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语言,没有LAD是不可想象的。兽孩等一些特殊儿童,在临界期没能使LAD发挥作用,当他们被发现以后,尽管为他们提供了学习语言的机会,但是也不能够再顺利发展他们的语言了。

(二)评价

(1)乔姆斯基的理论是思辨的产物,人脑中是否存在一个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种由语言普遍特征和先天的语言评价能力构成的LAD,还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

(2)过于低估后天语言不境地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各阶段语言的以展,同成人与儿童交谈的话语成正相关。我们在研究成人同儿童交际的语言问题时曾经发现:成人同儿童交谈的话语,在复杂程度上具有“略前性”,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导之以先路”的向导作用。

(3)乔姆斯基把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看得过于容易。事实上,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不仅有大量的失误,而且所花费的学习时数是非常多的。语言学家马蒂估计如果一个孩子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撑握每一语言的话,那么,他所花费的时间是2500个小时。足以说明儿童学习语言,决不是一件轻易而举的事情。

二、自然成熟说

1967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家勒纳伯格发表著作《语言的生物学基础》,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性的。

(一)主要观点

以生物学和圣经生理学为基础,把儿童语言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受发音器官和大脑等神经机制制约的自然成熟过程。即: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潜在语言结构,有适合语言的生物学基础。语言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一种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接受外在条件的激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语言能力就能显露,儿童的语言也就逐渐发展成熟。如图:

先天基础条件作用结果

潜在语言结构大脑机能成熟

语言产生与发展适合语言的生物学基础外在激活

(二)评价

提出了语言发展关键期观点,给幼儿的语言教育以启示,但

(1)无法解释为何生活在不同语言社会的儿童会获得不同的语言系统,能听、说不同的语言。

(2)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为什么不能学会正常人的口语,而只能使用聋哑人的手势语。

第三节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一、认知说

(一)主要观点

以皮亚杰(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的认识说理论为基础,认为儿童的语言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体因素:人类遗传结构

相互作用

客观因素:客观环境输入

相互作用论以皮亚杰的认知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的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该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来源于人类的遗传结构和环境输入的相互作用,特别强调儿童智慧、思维等认知因素的发展对语言发展的作用。

在行为主义时期,皮亚杰的学说并不为人重视。在乔姆斯基学说对行为主义展开批评以后,人们才逐渐发现皮亚杰学说的价值,并把它用之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引起了皮亚杰本人对儿童语言获得的关注。人们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皮亚杰认知说的研究,认为这一学说可派生出如下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基本观念:

1.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机制。但是,这种先天的认知机制不是像乔姆斯基所说的由普遍语言的特征所松成,而是一种一般性的加工能力。它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而且也适用于其他一切认知活动。儿童语言发展的普遍性,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而是由于人类俱有普遍的认知策略。

2.儿童并没有特殊的语言学习能力,语言学习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种。语言不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反,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3.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儿童主体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地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过程。

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事物的能力。

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二)评价

认知说是很有影响的理论,但它并不是专为解决儿童语言获得提出的,尽管得到了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但是:

(1)要真正弄清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语言结构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大量工作。

(2)只强调认知发展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忽视乃至否定语言战队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在吸收其他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都承认语言的发展受先天与后天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先天的能力和社会的、人知的、语言的诸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而且认为,语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规则的获得。

(一)主要观点

1.规则学习说

认为:儿童具有一种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但这种机制主要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而不是具有如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普遍特征。儿童学习母语是一个归纳的过程,而不是演绎的过程。即:儿童用先天的语言处理机制,通过对语言输入的处理归纳出母语的普遍特征和个别特征。儿童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对规则的学习。

2.社会交往说

认为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的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而社会交往是儿童的天性。

所以特别重视儿童与成人语言交往的实践,并认为儿童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评价

两种学说是比较有前途的理论,规则归纳语言学习观点和社会交往是儿童的天性等结论,很有说服力。但研究工作还未能全面展开,学说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附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意义

1.语言的获得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形成和提高了儿童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大大丰富了儿童心理反映的内容。促进了他们自我意识的产生和个性的萌芽。

2.语言的获得使得儿童情感与需要的表征、与他人沟通成为可能,从而拓展了他们的生活范畴,促进人际交往,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化水平。

本章参考书目

叶谰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陈帼眉、刘炎主编:《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业

一、试归纳不同学派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二、讨论,发表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的认识。

三、试述儿童语言获得关键期理论对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启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