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有机合成实验讲义-2011-2012-2

高等有机合成实验讲义-2011-2012-2

高等有机合成实验讲义-2011-2012-2
高等有机合成实验讲义-2011-2012-2

实验一柱色谱分离技术——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分离【目的与要求】

练习薄层色谱及柱色谱分离技术

【所需试剂】

硅胶板;硅胶;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混合物(0.55g对硝基苯胺和0.7g邻硝基苯胺溶于100mL石油醚中);乙酸乙酯;石油醚

【操作步骤】

1、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薄层分离

取已经准备好的硅胶板一块,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1]插入样品液中,在距离板一端1cm 处轻轻点样[2]。每块板点样三个,分别点样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及未知混合物[3]。如下图:

在层析杯内倒入少许展开剂,高度应为0.5cm左右,盖好层析杯,稍加摇振,使层析杯内被溶剂蒸气饱和。将点好样的薄层板放入层析杯内,点样一端在下,浸入展开剂内约0.5cm[4],盖好杯子。待溶剂前沿距板的上端0.5cm时,立即取出薄层板,用铅笔记下溶剂前沿位置,晾干。

展开剂是石油醚及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比例同学自己确定。几个同学一组,按不同的体积比展开,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剂。建议采用以下比例:

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1:1;3:2 ;2:1 ;5:2

2、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柱色谱层分离

取色谱柱一根,垂直装置,以锥形瓶作洗脱剂的接收器。

先将溶剂倒入柱内约柱高的3/4,然后再将一定量的吸附剂和溶剂调成糊状,从柱的上面倒入柱内,同时打开柱下活塞,控制流速每秒一滴,用木棒或套有橡皮的玻璃棒轻轻敲打柱身,使吸附剂慢慢而均匀地下沉[5],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柱内的液面始终要高出吸附剂[6]。

当溶剂的液面恰好降至硅胶的表面上时,立即用滴管沿柱壁加入3ml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混合液。当溶液液面降至硅胶表面时,用滴管滴入溶剂洗去粘附在柱壁上的混合物。然后用根据薄层色谱确定的洗脱剂淋洗,观察色带的形成和分离。当黄色邻硝基苯胺色

层到达柱底时,更换接收器,收集此色带。然后可适当加大乙酸乙酯的比例,收集淡黄色对硝基苯胺色带。

将收集的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分别在旋转蒸发器上蒸取溶剂,冷却结晶。干燥后测熔点。邻硝基苯胺71—71.5℃,对硝基苯胺147—148℃。

【注释】

[1]点样用的毛细管必须专用,不得弄混。

[2]点样时,毛细管尖刚好触及板面即可,点样过重会使薄层破坏。

[3]点样时各点之间的距离及样品点与薄层板一端的距离约1cm左右。

[4]展开剂一定要在点样线下,不能超过。

[5]色谱柱紧密与否,对分离效果有影响。若柱中留有气泡或各部分松紧不匀,会影响渗透速度和显色的均匀。更不能出现断层或暗沟。

[6]为了保持色谱柱的均一性,应使整个吸附剂浸泡在溶剂中,否则当柱中的溶剂流干时,会使柱身干裂,影响渗透和显色的专一性。

实验二苯甲酸的制备

【目的与要求】

1)练习回流、抽滤等基本操作;

2)练习重结晶;

【反应式】

CH3+2KMnO4COOK+KOH+2MnO2+H2O

COOK HCl COOH

【所需试剂】

甲苯 2.7mL(2.3g,0.025mol);高锰酸钾8.5g(0.054mol);浓盐酸。

【操作步骤】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的250ml三口瓶中放入2.7ml甲苯和100ml水,在磁力搅拌下,加热回流至沸。从回流冷凝管上口分批加入8.5g高锰酸钾(最后可用25ml水冲洗粘在管壁的固体)。继续搅拌煮沸直到甲苯层几乎近于消失,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

将反应混合物趁热减压过滤[1],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二氧化锰。合并滤液和洗涤液,在冰水浴中冷却,用浓盐酸酸化,至苯甲酸全部析出(用pH试纸检验)。

将析出的苯甲酸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挤压抽干。在水中进行重结晶,可得到纯净的苯甲酸。

【注释】

[1] 如果滤液呈紫色,可加入少量亚硫酸氢钠使紫色褪去,重新减压过滤。

[2] 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思考题】

1)反应完毕后,如果滤液呈紫色,为什么要加亚硫酸氢钠?

2)精制苯甲酸还有什么方法?

实验三 香豆素-3-羧酸的合成

【目的及要求】

1)了解Knovengel 反应; 2)练习回流、重结晶等操作; 【反应式】

CHO

+CH 2(COOC 2H 5)2

N H

O

O COOC 2H 5NaOH

ONa

COONa COONa

HCl

O

O

COOH

【所需试剂】

水杨醛4.2mL(5g ,0.014mol);丙二酸乙酯 6.8mL(7.2g ,0.0456mol);无水乙醇,六氢吡啶;冰醋酸;氢氧化钠;95%乙醇;浓盐酸、无水氯化钙。

【操作步骤】

1、香豆素-3-甲酸乙酯的反应

在干燥的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4.2mL 水杨醛,6.2g 丙二酸乙酯、25mL 无水乙醇,0.5mL 六氢吡啶和2滴冰醋酸,装上回流冷凝管,冷凝管上口接一个氯化钙干燥管,磁力搅拌小火加热回流2h 。稍冷后将反应物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30mL 水,置于冰浴中冷却。待结晶完全后,过滤,晶体每次用2-3mL50%冰冷过的乙醇洗涤2-3次。粗产物为白色晶体,经干燥后重约6-7g ,熔点92-93℃。粗产物可用25%的乙醇水溶液重结晶。

2、香豆素-3-羧酸的合成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4g 香豆素-3-甲酸乙酯,3g 氢氧化钠、20mL95%乙醇和10mL 水,装上回流冷凝管,磁力搅拌加热至酯溶解后,在继续回流15min 。稍冷后,在搅拌下将混合物加到盛有10mL 浓盐酸和50mL 水的烧杯中,立即有大量白色结晶析出。在冰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压干,干燥后重约3g ,熔点188℃。粗品可用水重结晶。

【思考题】

1、 写出利用Knovengel 反应制备香豆素-3-羧酸的反应机理。

2、 如何用香豆素-3-羧酸制备香豆素。

实验四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使用水分离器;

2)掌握分液漏斗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3)巩固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反应式】

H+

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

【所需试剂】

正丁醇11.5mL(9.3g,0.125mol);冰醋酸9mL(9.4g,0.156mol);浓硫酸;无水硫酸镁;10%碳酸钠水溶液。

【操作步骤】

用100ml圆底烧瓶安装好如图所示的回流分水装置。在烧瓶中加入11.5ml正丁醇、9ml 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摇匀[1],加入沸石。在分水器中加水至低于直管口约1cm 处。连接好反应装置后在电热套上加热回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从分水器下部分出(只把下面的水层放出去,不要把油层也放掉)。直到回流到分水器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反应基本完成,反应时间约40分钟。

停止加热。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先将分水器中的液体全部放入分液漏斗,分去水层,再把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合并,分别用10ml水、10ml10%碳酸钠水溶液[2]以及10ml水洗涤。把分离出来的油层倒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直至液体澄清。

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滤入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安装好普通蒸馏装置,加热蒸馏,收集124~127℃的馏分。称重后测定折光率,产量约10g 。

纯乙酸正丁酯是无色液体,有水果香味。沸点126.5℃,折光率20

n 1.3941。

D

【注释】

[1] 加入硫酸后,一定要摇匀。因为硫酸比重大,易沉积在烧瓶底部,加热时易发生炭化。

[2] 碱洗时注意分液漏斗及时放气,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压力过大使溶液冲出来。

【思考题】

1)本实验中如何提高反应产率?

2)在提纯粗产品的过程中,用碳酸钠溶液洗涤主要除去哪些杂质?是否可以改用氢氧化钠溶液?

3)是否可以选择无水氯化钙干燥产品?

实验五 4-苯基-2-丁酮的合成

【目的及要求】

1)巩固掌握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技术; 2)了解并掌握分液萃取、盐析的应用; 3)复习巩固酯缩合反应。 【合成步骤】

1)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反应式】

H 3C C O

2H 5H 3C C O CH C O 2H 5O

C 2H 5

ONa

H +

H 3C C O CH 2C O 2H 5

O

【所需试剂】

乙酸乙酯 18mL(0.19mol);金属钠 2g(0.08mol);50%醋酸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无水硫酸镁;无水氯化钙。

【操作步骤】

在一个干燥的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18mL 干燥的乙酸乙酯和2g 金属钠丝[1],迅速装上回流冷凝管和氯化钙干燥管,反应即开始。用热水维持沸腾状态,至金属钠完全反应。

将反应物冷却到50℃,在不断振荡下慢慢加入约12mlL50%的醋酸水溶液至呈微酸性(过量的乙酸水溶液会增大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加入等体积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充分振荡,将液体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待乙酸乙酯完全析出后分出,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滤入蒸馏瓶,水浴蒸出未反应的乙酸乙酯。然后进行减压蒸馏[2],收集乙酰乙酸乙酯约4~5g 。

乙酰乙酸乙酯沸点压力对应表:

2)4-苯基-2-丁酮的合成 【反应式】

3C O CH O C 2H 5O

H +

H 3C C O

CH 2

C O 2H O

C 6H 5CH 2Cl

H 3C

C O CH C O C 2H 5

O

CH 2C 6H 5

NaOH/H 2O

H 3C

C O CH C ONa O

CH 2C 6H 5

H 3C

C O CH 2CH 2C 6H 5

3C

C O CH C O C 2H 5O

Na

25H H 3C C O

CH 2

C O C 2H 5O

C 6H 5CH 2Cl

H 3C

C

O CH C O C 2H 5

O CH 2C 6H 5NaOH/H 2O

H 3C C O CH C O CH 2C 6H 5

H 3C

C O

CH 2CH 2C 6H 5

【所需试剂】

无水甲醇 3.55g(4.5ml ,110.8mmol);金属钠 0.53g ;乙酰乙酸乙酯 3.07g (3.0mol ,23.60mmol );氯化苄2.7ml(23.50mmol)。

【操作步骤】

在50mL 干燥的三口瓶中,加入4.5mL 无水甲醇,0.53g 金属钠。在电磁搅拌下,室温反

应。金属钠很快溶解并放出氢气,待钠反应完毕后,室温搅拌下滴加3.0mL 乙酰乙酸乙酯,继续搅拌10分钟。在室温下慢慢滴加2.7ml 氯化苄,此时溶液呈米黄色混浊液,然后加热回流30min 。停止加热,稍冷却后,慢慢加入由1.20g 氢氧化钠和10ml 水配成的溶液,约需5分钟加完,溶液pH 值11。

然后再加热回流30 分钟后,冷却至40℃以下,慢慢滴加3.0mL 浓盐酸,将溶液pH 值调至1~2。加热回流30分钟,进行脱羧反应。回流完毕后,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黄色有机相。 反应结束后,在水浴上将低沸点物蒸出,馏出液体积为2.0~4.0mL 。冷却,用分液漏斗分出上层有机层,水层用10mL 乙醚提取一次。将乙醚与有机层合并,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两次,至pH 值为6~7,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层。在水浴上蒸乙醚,再减压蒸馏,收集132~140℃/5.35kPa(40mmHg)馏分,产品为无色透明液体,约为1.70~2.10g ,产率48%~59%。

【注释】

[1] 金属钠遇水即爆炸,使用时应严格注意。 [2] 常压蒸馏乙酰乙酸乙酯会发生部分分解。 【思考题】

1)实验中用饱和氯化钠的目的何在?

2)何为互变异构现象?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乙酰乙酸乙酯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的平衡混合物?

绿色有机合成讲义

实验一绿色有机合成 (固相合成α,β-不饱和酮) 一、实验目的 1、查阅与本实验课题相关文献资料, 2、进行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 3、完成化合物制备设计、实验工作并对其进行表征。 二、实验原理 固相有机合成是绿色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使用溶剂, 并且无论在反应速度、产物收率, 还是选择性方面, 均较溶液中的反应有显著优势。由于这种反应操作简单, 加热、研磨、振荡及超声波辐射都可以加速反应, 并且避免了因使用溶剂而造成的能耗高、污染环境、毒害性和爆燃性等缺陷,是理想的合成方法。 α,β-不饱和酮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广泛用于合成香料、医药。Knoevenagel缩合反应是形成碳-碳键的有效方法,一般在液相条件下进行,近年来固相合成也有报道,也可在无溶剂下碾磨得到。 三、实验仪器与原料 1、实验仪器 研钵,熔点仪,红外光谱仪,回流冷凝管,电磁搅拌器,抽虑漏斗,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核磁共振仪,元素分析仪,质谱仪 2、实验原料 苯甲醛及其它取代的苯甲醛,茚酮,氢氧化钠,无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 1、α,β-不饱和酮的合成 称取茚酮2mmol,芳醛(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醛等)2mmol于研钵中,加入4mmol的NaOH,室温研磨,反应体系颜色逐渐加深,研磨3-5min,反应完成,用水洗涤出去其中的NaOH,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产物。 2、反应条件的优化 (1)改变反应时间,测定反应收率。 (2)改变NaOH的用量,测定反应收率。 3、表征及性能测定 (1)测定各化合物的熔点,收率

(2)测定各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3)产物的质谱、核磁和元素分析 (4)紫外光谱 A测定浓度对某一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的影响 B测定相同浓度的不同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5)荧光光谱 A 测定浓度对某一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的影响 B 测定相同浓度的不同化合物的荧光光谱 五、实验要求 提交实验产物样品,小论文形式提交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 1. α,β-不饱和酮的经典合成方法有哪些? 2. 什么是Knoevenagel反应? 3. 芳醛上不同取代基团对反应的影响如何? 4. 重结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5、紫外光谱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6、荧光光谱分析仪的原理是什么? 7、影响荧光特性的因素有哪些?都有什么样的影响?

数学专业参考书——学数学的必看

数学专业参考书——学数学的必看 学数学要多看书,但是初学者很难知道那些书好,我从网上收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整理: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 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著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4《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 是南开大学一个系列里的数学分析分册,这套教材里的各本都经常被用到,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为教学改革后课时数减少后的数学系各门课编写的教材。 5《数学分析讲义》刘玉链 我的数学分析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不过我没有看,最近应该出了新版,貌似是第五?版,最初是一本函授教材,写的应该比较详细易懂。不要因为是函授教材就看不起,事实上最初的函授工作都是由最好的教授做的。细说就远了,总之可以看看。

绿色有机合成

浅谈绿色有机合成 周东华2008080364 张刘莉2008080365 摘要: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概念、特点及绿色合成的目标和研究的方向,实行绿色合成的三个定量指标原子经济性、环境因子和环境商。有机合成实现绿色合成的途径与方法。关键词:绿色有机合成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色合成越来越受关注。国家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中指出:“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绿色化学是目前研究一个热点和前沿。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有机合成作为化学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化学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绿色化学及其理念指导下,最终要实现绿色合成。 一、绿色合成的目标及其研究方向 明确绿色合成的目标及其研究方向,是我们在绿色合成这一领域能有所作为的先决条件。绿色合成的目标应当是实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理想合成。 实现理想合成,有三个定量指标:原子经济性、环境因子和环境商。 1.原子经济性

原子经济性概念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以实现最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分子量/全部生成物的分子量总和)×100% 原子经济性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排放。 2.环境因子(E) 环境因子和环境商都是由荷兰有机化学家sheldon提出来的。E—因子是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的多少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E-因子=废弃物的质量(kg)/预期产物的质量(kg) 这里的废弃物是指预期产物之外的所有副产物,包括反应后处理过程产生的无机盐等。显然,要减少废弃物使E—因子较小,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改变经典有机合成中以中和反应进行后处理的常规方法。 3.环境商(EQ) 环境商(EQ)是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的多少、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毒性行为等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EQ=E×Q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学数学要多看书,但是初学者很难知道那些书好,我从网上收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整理: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 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高等有机合成实验讲义-2013-2014-2

实验一柱色谱分离技术——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分离【目的与要求】 练习薄层色谱及柱色谱分离技术 【所需试剂】 硅胶板;硅胶;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混合物(0.55g对硝基苯胺和0.7g邻硝基苯胺溶于100mL石油醚中);乙酸乙酯;石油醚 【操作步骤】 1、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薄层分离 取已经准备好的硅胶板一块,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1]插入样品液中,在距离板一端1cm 处轻轻点样[2]。每块板点样三个,分别点样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及未知混合物[3]。如下图: 在层析杯内倒入少许展开剂,高度应为0.5cm左右,盖好层析杯,稍加摇振,使层析杯内被溶剂蒸气饱和。将点好样的薄层板放入层析杯内,点样一端在下,浸入展开剂内约0.5cm[4],盖好杯子。待溶剂前沿距板的上端0.5cm时,立即取出薄层板,用铅笔记下溶剂前沿位置,晾干。 展开剂是石油醚及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比例同学自己确定。几个同学一组,按不同的体积比展开,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剂。建议采用以下比例: 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1:1;3:2 ;2:1 ;5:2 2、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柱色谱层分离 取色谱柱一根,垂直装置,以锥形瓶作洗脱剂的接收器。 先将溶剂倒入柱内约柱高的3/4,然后再将一定量的吸附剂和溶剂调成糊状,从柱的上面倒入柱内,同时打开柱下活塞,控制流速每秒一滴,用木棒或套有橡皮的玻璃棒轻轻敲打柱身,使吸附剂慢慢而均匀地下沉[5],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柱内的液面始终要高出吸附剂[6]。 当溶剂的液面恰好降至硅胶的表面上时,立即用滴管沿柱壁加入3ml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混合液。当溶液液面降至硅胶表面时,用滴管滴入溶剂洗去粘附在柱壁上的混合物。然后用根据薄层色谱确定的洗脱剂淋洗,观察色带的形成和分离。当黄色邻硝基苯胺色

高等代数试题库上课讲义

高等代数试题库

《高等代数》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在[]F x 里能整除任意多项式的多项式是( )。 A .零多项式 B .零次多项式 C .本原多项式 D .不可约多项式 2.设()1g x x =+是6242()44f x x k x kx x =-++-的一个因式,则=k ( )。 A .1 B .2 C .3 D .4 3.以下命题不正确的是 ( )。 A . 若()|(),()|()f x g x f x g x 则; B .集合{|,}F a bi a b Q =+∈是数域; C .若((),'())1,()f x f x f x =则没有重因式; D .设()'()1p x f x k -是的重因式,则()()p x f x k 是的重因式 4.整系数多项式()f x 在Z 不可约是()f x 在Q 上不可约的( ) 条件。 A . 充分 B . 充分必要 C .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5.下列对于多项式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x f x g x g x f ,那么)()(x g x f = B .如果)()(,)()(x h x f x g x f ,那么))()(()(x h x g x f ± C .如果)()(x g x f ,那么][)(x F x h ∈?,有)()()(x h x g x f D .如果)()(,)()(x h x g x g x f ,那么)()(x h x f 6. 对于“命题甲:将(1)n >级行列式D 的主对角线上元素反号, 则行列式变为 D -;命题乙:对换行列式中两行的位置, 则行列式反号”有( ) 。 A .甲成立, 乙不成立;B . 甲不成立, 乙成立;C .甲, 乙均成立;D .甲, 乙均不成立 7.下面论述中, 错误的是( ) 。

有机合成实验

实验一雪花膏的配制 一、目的要求 1、学习乳化原理 2、初步掌握配方的原理、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及添加的数量。 二、原理 一般雪花膏是以合成硬脂酸盐类作为乳化剂,它属于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基础的油/水型乳化体,是一种非油腻性的护肤用品,敷在皮肤上,水分蒸发后就留下一层硬脂酸、硬脂酸皂和保湿剂所组成的薄膜,于是皮肤与外界干燥空气隔离,控制皮肤表皮水分的过量挥发。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气候下,能起到保护皮肤,不致干燥、开裂或粗糙的作用,也可防治因皮肤干燥而引起的瘙痒。雪花膏中含有的保湿剂可制止皮肤水分的过快蒸发,从而调节和保持角质层适当的含水量,使皮肤表皮起到柔软的作用。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三压硬脂酸氢氧化钾多元醇(甘油、丙二醇等)单硬脂酸甘油脂十六醇香精防腐剂搅拌器温度计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 称取10.0克三压硬脂酸,3克十六醇,1.4克单硬脂酸甘油脂,10克甘油,置于250mL烧杯中,缓缓加热,使熔化成透明液体,作为油相。 称取0.5克KOH固体于100mL烧杯中,溶于100mL纯净水中,

加热至90℃,在快速搅拌下将水相徐徐加入油相中。全部加完后继续搅拌,保持温度在80~90℃,体系进行皂化反应,快速搅拌冷至室温。放入容器中,使其凝固。 五、注意事项: 1、要用颜色洁白的工业三压硬脂酸,其碘值在2以下,碘值表示油酸含量,碘值过高,硬脂酸的凝固点降低,颜色泛黄,会影响雪花膏的色泽;或在储存过程中引起酸败。 2、水质对雪花膏有重要影响,应控制PH在6.5~7.5,总硬度<100ppm,氯离子<50ppm,铁离子<0.3ppm。 六、思考题 1、配方中单硬脂酸甘油脂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水质对雪花膏质量有很大影响? 实验二液体香波的配制 一、目的要求: 1、学习配方原理 2、初步掌握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和添加的数量 二、原理: 初期的香波,是以脂肪酸皂为主要成分的固体或粉状产品,用这种产品洗发后,金属皂即所谓“皂垢”粘附在头发上,有妨碍头发柔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讲义)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一)烃 1.甲烷的氯代(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 解释:生成卤代烃 2.石油的分馏(分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 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 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 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 测量蒸汽温度)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口出 (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乙烯的性质实验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 (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7)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 (8)乙烯的收集方法能不能用排空气法不能 (9)点燃乙烯前要_验纯_。 (10)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CO2。

武汉大学高等代数内部讲义

武汉大学高等代数(基础课程内部讲义)

目录 武汉大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点框架梳理及其解析........................................... 第一章多项式......................................................................... 第二章行列式......................................................................... 第三章线性方程组..................................................................... 第四章矩阵........................................................................... 第五章二次型.......................................................................... 第六章线性空间........................................................................ 第七章线性变换........................................................................ 第八章入-矩阵与约当标准型............................................................. 第九章欧几里得空间.................................................................... 第十章双线性函数与辛空间..............................................................

有机合成实验

实验一环己酮的合成(铬酸法) (6学时) 氧化反应是一类最普遍、最熟悉和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单元反应。醇、酚、醛、酮、羧酸、酸酐等含氧化合物常用氧化反应来制备,如乙醛,乙酸的合成,苯酚、丙酮的合成,环己酮和己二酸的合成等。 近几十年来,化工生产有十五项重大突破,其中六项是氧化反应.如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丙烯氨氧化反应制丙烯腈等。因此,氧化反应在化工生产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有机化学中常用的氧化反应主要有化学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用化学氧化剂(大多数是无机氧化剂)使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最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氧气)、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次卤酸盐、三氧化铬、过渡金属氧化剂等。电解氧化法是利用电解过程使物质氧化的方法,如工业上葡萄糖酸钙的制造就是采用电解氧化法。生物氧化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或借助酶的生物催化作用等在发酵过程中使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粮食发酵制酒是我们祖先发明的生物氧化法,现在工业上仍用这一方法制造酒精。工业上生产维生素C,也是采用了生物氧化法。由于发酵过程中包含了复杂的多种反应,如断链、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故一般称它为生物合成法。 氧化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温度,如果反应失控,不仅破坏产物,降低收率,有时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醇氧化可以制备醛酮,环醇氧化可制得环酮,常用氧化剂是铬酸,一般可由重铬酸钠(钾)或用三氧化铬与过量的酸(硫酸或乙酸)反应制得。铬从+6价还原到不稳定的+4价状态,+4价铬在酸性介质中迅速进行歧化作用形成+6价和+3价铬的混合物,同时继续氧化醇,最终生成稳定的深绿色的三价铬。 一、实验目的 掌握铬酸氧化法制备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 巩固萃取和简易水汽蒸馏以及蒸馏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环己醇为原料,用重铬酸钠和硫酸作氧化剂制备环己酮。

有机化学实验讲义.

有机化学实验讲义深圳大学材料学院(2012) 脚踏实地,自强不息

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1.1实验须知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安全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求要求。在实验前,学生必须阅读本书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了解实验室的安全及一些常用仪器设备。在进行每个实验以前还必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写好实验预习报告,知道所用药品和试剂的毒性和其它性质,牢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好当天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应养成细心观察和及时记录的良好习惯,凡实验所用物料的质量、体积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温度等所有数据,都应立即如实地填写在记录本中。记录本应顺序编号,不得撕页缺号。实验完成后,应计算产率。然后将记录本和盛有产物、贴好标签的样品瓶交给教师核查。 实验台面应该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不是立即要用的仪器,应保存在实验柜内。需要放在台面上待用的仪器,也应放得整齐有序。使用过的仪器应及时洗净。所有废弃的固体和滤纸等应丢入废物缸内,绝不能丢入水槽或下水道,以免堵塞。

有异臭或有毒物质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为了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培养良好的实验室作风,学生必须遵守下列实验室规则。 1.实验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2.实验中应保持安静和遵守积序。实验进行时思想要集中,操作耍认真,不得擅自离开,要安排好时间,按时结束。实验结束后,记录本须经教师签字。 3.遵从教师的指导,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生意外事故时,要镇静,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4.保持实验室整洁。实验时做到桌面、地面、水柑、仪器四净。实验完毕后应把实验台整理干净,关闭所用水、电、煤气。 5.爱护公物。公用仪器及药品用后立即归还原处。节约水、严格控制药品用量。 6.轮流值日。值日生的职责为整理公用仪器,打扫实验室,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 1.2 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处理与急救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要使用易燃溶剂,如乙醚、乙醇、丙酮和苯等;易燃易爆的气体和药品,如氢气、乙炔和金属有机试剂等;有毒药品,如氰化钠、硝基苯、甲醇和某些有机磷化合物等;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氯磺酸、浓硫酸、浓

老师推荐数学专业必看的书

[资源]【转帖】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 wuguocheng(金币+5,VIP+0): 很全10-11 09:28 cqsmath:标题高亮2010-11-11 23:24 lovibond:标题高亮2012-01-09 09:4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3060943.html,/article.php/706有增删 学数学要多看书,但是初学者很难知道那些书好,我从网上收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整理: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 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著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4《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 是南开大学一个系列里的数学分析分册,这套教材里的各本都经常被用到,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为教学改革后课时数减少后的数学系各门课编写的教材。 5《数学分析讲义》刘玉链

有机合成实验的设计

第六部分 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

6.1设计性实验总体要求 为了巩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所学习的各种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面向21世纪的学生所必备的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我们安排了多个设计实验的内容。这些实验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习过的知识,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设计出常量或半微量或微型实验的方案,在教师认可后并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合成某些有实用价值的中间体或化合物。也可以结合教师科学研究的需要,合成一些原料或中间体,通过设计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学会查阅文献,包括从多媒体计算机的光盘及计算机网络中查阅并利用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资料及具代表性的期刊、杂志。但是,要注意的是,各种文献中记载的实验步骤和条件往往彼此不同,有些内容出于保密等原因而不详实,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进行正确的判断、综合。通过透彻掌握目标分子的合成原理、主副反应、产物(含副产物)的有关性能(如溶解度、熔点、沸点),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包括合成路线、使用的原料与试剂、仪器的选用、操作条件的控制、主副产物的分离、产品的精制、鉴定等)。 设计方案经教师审定后,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实验用量最好半微量或进行微型实验。

实验后除了要交出产品还应写出设计实验报告。设计实验报告应按小论文形式撰写。其格式可参照一般化学、化工杂志的论文,应当包括题目、作者、提要(摘要)、关键词、实验内容、结果讨论、主要参考文献等栏目。要简要地介绍题目的背景、实验的目的意义,要有实验步骤的精确描述(包括原料的配比和用量、工艺流程和实验条件、有关数据和现象等等),要有实验结果的有关数据(包括产物的产量和收率、产品质量的有关物理参数及文献值、图表、波谱及其他有关数据,等等),要有讨论(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对实验的改进意见、意外情况的分析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等)。 教师在设计实验实施的过程中要始终起指导作用。对各设计实验必须都心中有数,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在审查学生制定的设计方案时,切不可忽略对安全因素的审查,在安全上要做到万无一失。在实验过程中要观察和评价学生的操作技术正确与否,必要时及时予以纠正。要随时准备解答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之,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机化学实验讲义

有机化学实验讲义

有机化学实验讲义 琚辉 2006年12月 天津中医药大学 有机化学实验室

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常量法测定液体的沸点 2.掌握蒸馏装置的安装 3.学会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二、实验原理 饱和蒸汽压、沸腾、沸点的概念。 蒸馏:所谓蒸馏就是将液体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汽,又将蒸汽冷凝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如:将沸点相差30℃以上的混合液体蒸馏时,沸点较低的先蒸出,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物质留在蒸馏瓶内,这样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纯液体有机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点范围很小0.5~1℃,所以可以利用蒸馏测定沸点。 气化中心及沸石的使用。 三、实验步骤 升降台的作用,电热套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选用适当容积的蒸馏烧瓶,温度计的选择和使用,冷凝管的种类及使用,接受器和前馏分。 仪器的安装顺序: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如图安装 磨口部分连接紧密,与大气联通。 1.250ml低烧瓶加入100ml乙醇水溶液,加入 1-2粒沸石,通入冷凝水 2.打开电源,节电压至100v 3.溶液沸腾,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4.收集馏分,72-78℃ 5.量取收集馏分体积,计算产率

6. 仪器的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 四、实验重点 1.蒸馏的原理 2.仪器的合理使用 3.沸石的使用 4.产律的计算 5.仪器的安装和拆除 6.蒸馏时温度计的位置 实验二熔点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熔点仪测定有机物的熔点。 2. 掌握绘图法校正温度计的方法。 3. 通过测定有机物熔点,判断物质的纯度。 二实验原理 熔点:通常把晶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即可以从固态转变液态,此时的温 度就为该晶体的熔点。 纯净的晶体从开始熔化(其现象为塌落并有液体产生)即为始熔,至完全熔化(其现象为晶体完全消失变为液体)即全熔的温度范围叫熔距或熔程。当达熔点时,纯化合物晶体几乎同时崩溃熔化,熔距很短,一般在0.5~1℃;不纯的化合物晶体,即当有少量杂质存在时,其熔点一般会下降,熔距增大。因此,测定固体物质的熔点可鉴定其化合物的纯度。熔点是反映有机物纯度的指标,

高等代数第七章 线性变换复习讲义

第七章线性变换 一.线性变换的定义和运算 1.线性变换的定义 (1)定义:设V是数域p上的线性空间,A是V上的一个变换,如果对任意α,β∈V和k∈P都有A(α+β)=A(α)+A(β),A(kα)=kA(α)则称A为V的一个线性变换。(2)恒等变换(单位变换)和零变换的定义:ε(α)=α,ο(α)=0,任意α∈V. 它们都是V的线性变换。 (3)A是线性变换的充要条件:A(kα+lβ)=kA(α)+lA(β),任意α,β∈V,k,l∈P. 2.线性变换的性质 设V是数域P上的线性空间,A是V的线性变换,则有(1)A(0)=0; (2)A(-α)=-A(α),任意α∈V; (3)A(∑kiαi)=ΣkiA(α),α∈V,ki∈P,i=1,…,s;(4)若α1,α2,…,αs∈V,且线性相关,则A(α1),A (α2),…,A(αs)也线性相关,但当α1,α2,…,α s线性无关时,不能推出A(α1),A(α2),…,A(α

s)线性无关。 3.线性变换的运算

4.线性变换与基的关系 (1)设ε1,ε2,…,εn是线性空间v的一组基,如果线性变换A和B在这组基上的作用相同,即Aεi=Bεi,i=1,2,…,n,则有A=B. (2)设ε1,ε2,…,εn是线性空间v的一组基,对于V 中任意一组向量α1,α2,…,αn,存在唯一一个线性变换A 使Aεi=αi,i=1,2,…,n. 二.线性变换的矩阵 1.定义:设ε1,ε2,…,εn是数域P上n维线性空间v的一组基,A是V中的一个线性变换,基向量的像可以被基线性表出 Aε1=a11ε1+a21ε2+…an1εn Aε2=a12ε1+a22ε2+…an2εn …… Aεn= a1nε1+a2nε2+…annεn 用矩阵表示就是A(ε1,ε2,…,εn)=(ε1,ε2,…,εn)A,其中 a 11 a 12 …… a 1n a 21 a 22 …… a 2n A= …… a n1 a n2 …… a nn 称为A在基ε1,ε2,…,εn下的矩阵。 2.线性变换与其矩阵的关系 (1)线性变换的和对应于矩阵的和; (2)线性变换的乘积对应于矩阵的乘积; (3)线性变换的数量乘积对应于矩阵的数量乘积;

13_The Heck Reaction哈佛有机化学讲义

Reviews: Belestskaya, I. P.; Cheprakov, A. V. Chem. Rev. 2000, 100, 3009-3066. Brase, S.; de Meijere, A. In Metal-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Diederich, F., and Stang, P. J., Eds.; Wiley-VCH: New York, 1998, pp. 99-166. Cabri, W.; Candiani, I. Acc. Chem. Res. 1995, 28, 2-7. de Meijere, A.; Meyer, F. E. 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94, 33, 2379-2411. ? Intramolecular: Link, J. T.; Overman, L. E. In Metal-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Diederich, F., and Eds.; Wiley-VCH: New York, 1998, pp. 231-269. Gibson, S. E.; Middleton, R. J. Contemp. Org. Synth. 1996, 3, 447-471. ? Asymmetric: Shibasaki, M.; Boden, C. D. J.; Kojima, A. Tetrahedron 1997, 53, 7371-7393. ? Solid phase: Franzen, R. Can. J. Chem. 2000, 78, 957-962. ? Pd(II) is reduced to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Pd(0) in situ, typically through the oxidation of a phosphine ligand. Pd(OAc )2 + H 2O + nPR 3 + 2R&N ------------------- ? Pd(PR 3)n-1 + O=PR 3 + 2R&N ?HOAc Ozawa, F.; Kubo, A.; Hayashi, T. Chemistry Lett. 1992, 2177-2180. ? Ag + / Tl + salts irreversibly abstract a halide ion from the Pd complex formed by oxidative addition. Reductive elimination from the cationic complex is probably irreversible. ? An example of a proposed mechanism involving cationic Pd: internal rotation Myers The Heck Reaction Chem 215 General transformation: R-X + R 1X ^ Pd(II) or Pd(0) catalyst -------------------------- A base HX R = alkenyl, aryl, allyl, alkynyl, benzyl X = halide, triflate R' = alkyl, alkenyl, aryl, CO 2R, OR, SiR 3 Mechanism: ? Proposed mechanism involving neutral Pd: Ph-Br + CH 3O 2C X5^ Pd catalyst reductive elimination KHCO 3 + KBr K 2CO 3 Pd(II) L —2 L; 2 e - Pd(0)L 2 Ph-Br oxidative addition Ph-Br + CH 3O 2C X55> Ag + Pd catal H Ph-Pd(II)L 2-Br H,pd(II)L 2Br CH 3O 2C 人禪 h H syn addition AgHCO 3 internal rotation Pd(0)L 2 2 L; 2 e - Ph-Br Ph-Pd(II)L 2-Br Ag + AgBr oxidative addition halide abstraction H ,Pd (")L 2+ CH 3O 2C 人润1 H Ph-Pd(II)L 2 + syn addition Abelman, M. M.; Oh, T.; Overman, L. E. J. Org. Chem. 1987, 52, 4133-4135. Andrew Haidle

丘维声高等代数讲义(学生用、含教学大纲、两套试题)

《高等代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 第一周: (第一章§1) 代数系统的概念;数域的定义; 定理任一数域都包含有理数域; 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映射(像与原像、单射、满射、双射)的概念;求和号与求积号。(第一章§2) 高等代数基本定理及其等价命题; 推论数域上的两个次数小于m 的多项式如果在m 个不同的复数处的取值相等,则 此二多项式相等; 韦达定理; 实系数代数方程的根成对出现; 推论实数域上的奇数次一元代数方程至少有一个实根。 第二周: (第一章§3) 数域K 上的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的定义; 命题线性方程组经过初等变换后与原方程组同解; 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的以及矩阵的初等变换的定义; 线性方程组无解、有唯一解和有无穷多解的判别准则; 命题变元个数大于方程个数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必有非零解;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与数域的变化无关(这不同于高次代数方程)。 (第二章§1) 向量和n 维向量空间的定义及性质; 线性组合和线性表出的定义;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定义以及等价表述。 第三周: (第二章§1) 向量组的秩; 向量组的线性等价;极大线性无关组; 集合上的等价关系。 (第二章§2) 矩阵的行秩与列秩,行(列)初等变换不改变行(列)秩; 命题矩阵的行(列)初等变换不改变列(行)秩; 矩阵的转置; 推论矩阵的行、列秩相等,称为矩阵的秩,矩阵A 的秩记为r ( A) ;

满秩方阵; 矩阵的相抵;相抵是等价关系;秩是相抵等价类的完全不变量; 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 第四周: (第二章§3)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 定理数域上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中的向量个数等于变元个数减去系数矩阵 的秩; 基础解系的求法;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第二章§4) 矩阵的加法和数乘的定义; 矩阵的乘法的定义, 矩阵的运算(加法、数乘、乘法、转置)的性质; 矩阵的和与积的秩。 第五周: (第二章§5) n 阶方阵,对角矩阵,数量矩阵,单位矩阵,初等矩阵,对称、反对称、上三角、下三角矩阵; 命题矩阵的初等行(列)变换等价于左(右)乘初等矩阵; 定理一个方阵是满秩的当且仅当它能表示为初等矩阵的乘积。 推论设A 是满秩矩阵,对于任意矩阵B, C ,有r ( A B) =r (B) ,r (CA) =r (C)(只要乘法有意义). 可逆矩阵,方阵的逆矩阵的定义; 群和环的定义; 命题数域K 上的n 阶可逆矩阵的全体关于矩阵的乘法构成群,称为K 上的一般线性群,(K ) ;数域K 上的n 阶方阵的全体关于矩阵的加、乘法构成环,称为K 上的全 记为GL n (K ) ; 矩阵环,记为M n 可逆矩阵转置的逆矩阵; 命题矩阵可逆当且仅当满秩; 用初等变换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矩阵方程AX=B和XA=B的解法(A为可逆阵); 例设A 和B 为数域K 上的m ?n 和n ?s 矩阵,则 r ( AB) ≥r ( A) +r (B) -n. 第六周: (第二章§6)

有机化学讲义上

第一章 绪 论(Introduction ) 1.1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的产生和发展 一、有机化学的产生 有机化学经历了萌芽(如造纸术、本草学)、产生(有机化合物的提纯、生命力论的破灭)、近代发展(有机化合物分类系统的建立、有机合成的发展——煤焦油的工业利用、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的建立)和现代发展(有机化学原料路线的转变、天然有机合成的发展、现代分子结构理论的建立、分子结构测定技术等)四个阶段。 在古代,人们把自然界分为动物、植物和矿物三界。把从动植物中得到的物质称为有机物,人们早就发现染料、糖、酒、醋和奶油,并且注意到一些来自动植物的物质可以治病。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医疗化学家们蒸馏了许多类型的天然物质,分离出较纯的有机化合物,如从醋里得到醋酸,从蚂蚁中得到蚁酸等。此时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实际上是天然产物的研究。 有机化学的产生约在19世纪初,至今有200年的历史。随着科学的进步,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技术和分析方法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天然产物被研究。人们发现许多性质和类型有很大差异的有机物都是由少数几种元素组成,它们同从矿物中得到的无机物在性质和组成上有很大不同。瑞典化学家Bergman 将化合物分为“无机”(inorganic compound )和“有机” (organic compound )两大类,1806年J. Berzelius 提出“有机化学”这个名称,其含意是研究有机体内物质的化学,以示与无机化学的有别。18世纪中后叶,人们还只能从动植物中取得有机化合物,代表人物是瑞典化学家Scheele (1742~1786),他一生提取和提纯了不少有机物,如酒石酸(1770)、草酸(1776)、乳酸(1780)、尿酸(1780)、柠檬酸(1785)、没食子酸(1786)。由于不能合成,对于有机物如何在有机体内形成也缺乏认识,因而产生了“生命力”论。认为有机物只能靠神秘的“生命力”在活体内制造,而不能用化学方法制得,特别是不能由无机物制备有机物,把有机与无机截然分开。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们放弃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努力。 但是科学总是前进的,1828年F. Wohler 在实验室里希望用氰酸钾和硫酸铵制备氰酸铵时,却意外地获得了尿素: 尿素是有机物,硫酸铵和氰酸铵是无机物,说明有机物可以由无机物合成,不需要“生命力”的驱动。虽然尿素的合成在当时是重要的发现,但是“生命力”论的抵抗是顽强的,由于当时氰酸和氨还不能从无机物制备,所以就连Wohler 本人也认为这还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合成,还有一些属于有机界的东西在起作用,是它们促成尿素合成的成功。 但是,自从Wohler 合成尿素起“生命力”论虽未完全被抛弃,却也开始动摇,随后1840 KOCN (NH 4)2SO 4 + +H 2NCONH 2 K 2SO 4NH 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