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对京剧的认识

我对京剧的认识

我对京剧的认识
我对京剧的认识

我对京剧的认识

弹指一挥间,为期一学期的京剧选修课很快就要结束了,通过本学期对京剧的初步学习,我也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由我来谈谈我对国粹京剧的认识。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和锣鼓、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声腔为主的“三庆”,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

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歌舞化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转瞬即逝,这门选修课就要结束了。这学期老师通过认真详细的指导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基本学会了如何去唱

京剧,如何能唱好京剧。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的锻炼。另外,在这里我要对您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学生:XXX

班级:XXXXXXXX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 2、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驸马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智取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京剧的魅力。 重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赏析 难点:从哪个欣赏角度将同学们引入并深入了解京剧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具:多媒体 课型:欣赏课 【学生情况】 学生大多深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更趋向于当今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本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知道的不多,有的学生甚至不想了解,觉得学习

欣赏戏曲音乐是“老土”,据老师初步了解,大多学生知道“梅艳芳”,却不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 【设计思路】 民族戏曲音乐对于在城镇生活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根本谈不上理性认识。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这一戏曲启蒙教学课中,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走近戏曲”——“走进戏曲”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京剧、越剧、黄梅戏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2)引导学生在欣赏及学唱戏曲唱段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戏曲音乐,加深对戏曲音乐及戏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看京剧《金锁记》有感

看台湾国光剧团新编《金锁记》有感 我在张爱玲小说研究课上看到了这个版本有些特别的《金锁记》京剧,被它的舞台、演出、表现形式和演员的表演所折服。于是在网上找来了下半部分一口气把它看完了,我以前从未认真看过一部戏,更没有对京剧产生过兴趣,仍旧从这个过于精彩的剧里窥见了一丝传统艺术在现代所绽出的光辉。写这篇文章时,我全程都抱着一种“我今天就要好好吹一吹这个戏.jpg”的心情,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来辅助我评价,因此相当容易有缺漏错误之处。 首先我想要吹一吹的就是整个剧团。在题目中我提到它是一部由台湾剧团表演的京戏,在剧中也偶尔会听到其他无名角色略带口音的念白。但是在其他方面几乎将京剧的艺术传统、唱法全部保留了下来。尤其女主演饰演的曹七巧,她的表演收放自如,从歇斯底里到冷漠的突然转变都很自然,配合上舞台的灯光和音乐效果,使得观众的心绪随着剧情不断地上下起伏。 这个剧做的很令人震撼和喜爱的部分就是它将传统京剧艺术保留下来的同时,非常合适、顺顺当当地融入了不少现代的舞台技术,尤其是灯光效果方面。比如在前期的一个场景切换中:曹七巧和大嫂、小妹绵里藏针的对话;曹七巧与重病暴力丈夫要银两用于打牌;七巧回到牌桌。这之间灯光是由大范围的黄白色光,到集中于曹七巧的蓝色光束,再到整个舞台亮起的黄色光,这样的转变使得舞台的氛围产生热闹到冷清再到热闹的变化。另外灯光也是体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式之一,比如在曹七巧唱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时,周围的灯光会完全暗下,仅留一束刺眼的白色灯光打在曹七巧身上。在剧情的最后,曹七巧给自己的女儿缠足时,随着她的内心在犹豫和狠绝中摇摆不定时,灯光也在惨白色和血红色之间变幻,当红色的灯光打在曹七巧身上时,她仿佛真的变成了从地狱里走出来的“修罗”。 表现方式上,该剧的剧情有几段是曹七巧回忆婚前的往事和自惜容貌,在舞台中央便竖起了一个镜子形状的圆环,曹七巧的很多唱段都是在这一面“镜子”前展现的。(结合主演的很多表演都被“框在”这个环之内,我猜想它还有喻指“锁”意思)在三少爷娶亲的片段中,舞台是喜庆的红色调,曹七巧一边诉说着自己对三爷的爱和三爷大婚的悲痛,一边把一块红色的绸面手绢盖在头上;新人身着喜服拜堂时,她站在两人中间同三爷一起弯下腰来。新人步入洞房时,曹七巧一身青衣,紧贴在新娘身旁,死死攥住三爷的手,“形如鬼魅”。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演出设计。在表现病痨鬼丈夫对七巧的暴力和压力时,躺在床上的男演员几乎隐没在黑暗之中,手中的木鱼敲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响……我想每个观众的心情都会如同曹七巧一样逐渐紧张、喘不过气来。 这部京剧对小说的大多数改动和增加,都令我惊艳不已,如果能亲临现场,想必会更为震撼。

京剧欣赏课教案

京剧欣赏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京剧欣赏课教案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张伟教学目的: 1、了解京剧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通过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并且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京剧的基础知识和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一夜》并提问; 1、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谈谈你对京剧的认识。(油彩、脸谱、北京话、生旦净 丑)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1、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2、唱腔: 播放京剧《玉堂春》及《美案》片段,让学生比较两个唱段唱腔的不同之处。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二黄的特点:“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西皮的特点: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两者最典型的特点:西皮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 2

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玉堂春》唱腔属于二黄,而《美案》唱腔则属于西皮。 3、伴奏: 课件显示文武场所用各种民族乐器的图片,并对主要乐器加于分 析。 4、表演形式: a、唱(略) b、念:呈现一段对白,让学生来念。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学 生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并模仿。 c、做:先让学生做现实中喂鸡的动作,然后观看京剧中喂鸡的场 面,感受一下与现实生活中的区别。 d、打: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京剧演员扎实的武打功底给同学 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5、人物行当:结合图片讲述各个行当的形象特点 生: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 和念白都用本嗓(就是真声)。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小 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 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花旦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青衣服装 上一般穿长衫,扮演的一般都是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 为主。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 重要的行当,是多知多能的,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武旦"和" 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 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等。 净: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 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 如关羽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 拯、张飞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脸谱一般 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 丑:"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 3

京剧心得体会

京剧心得体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首先,我要感谢徐老师给了我这次难的学习机会。 我参加了选修课学唱京剧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尤其老师组织的各种比赛,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舞台,很感谢老师给予的展现自我的台阶。 一直都觉得京剧很美,甚至在完全没有接触京剧之时,自从参加学唱京剧之后,练唱腔、,期间有许许多多的感悟,但自己却明白这一段时间下来,京剧已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为这一辈子,都会因为有这么美的一门艺术相伴而感到幸福。京剧是集大成者。在京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术、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等艺术的身影。人物造型、场景设置体现的是雕塑的精巧、图画的意境。人物的造型美是不用说的了,服饰、头饰、道具、脸谱,无一不是精心所为。光是用眼睛,就已能满足。眼福二字,已是先能保证 的了。而京剧背景设置,也和众多别的剧种一般,用虚景描绘出一种意境,这正是中国人自己的山水画。 通过老师的精心讲解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比如生这个角色老师简单的说可以分为武生,老生,小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老生演唱时,是用的本嗓演唱的,而小生是用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更重要的是老师教我们如何唱。 我从中学到演唱中怎样寻找所需要的共鸣。 (一)从气息方面来讲 找上面的往里收,找下面的沉气保持,向外推比较合适。在此同时,找头腔多练高音,找胸腔多练低音。 (二)从字的角度来练 找鼻腔多练“昂(ang)”,找头腔多练“敖(ao)”或“哦(o)”,找胸腔多练“雍的韵母(ong)”,找口腔多练“啊(a)”。这里男女声及行当最好也要略加区别。例如:老生练蝶窦用“衣(i)”,而女声要把(i)练好就得往额窦那儿去。又如花脸最好先把鼻腔练好,也可以先把“昂”练好。 (三)其他方法 (四)把嘴闭上鼻子里哼唱“嗯”字,如果感到声音能从鼻骨上面近眉心的地方透出来,那就不错了。因为把嘴闭上气息就容易往上走,这样比较容易找到鼻腔共鸣。用拖长音发声。在发声的时候,突然把腰一弯头低下去,你就会发觉你的声音向脑袋里钻上去,这可能有助你找到头声。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胸声,你就象哄小孩那样哼哼,然后用手拍着自己的胸脯使之发出断续的声音。万一手拍上去并不感到声音受到影响而发生断续,那就说明还没有用上胸腔,就必须继续放松沉气找一种哼哼的感觉。口腔共鸣一般比较好找。如果用自然的声音,基本上就是口腔。当然有些人在未学戏前,可能说话就已经有了各种不同的共鸣习惯。有的头声多,有的胸声多,有的鼻音重,这就是平时听人家讲话就能听得出这是个男中音、女高音的道理。但也可以说口腔共鸣最难掌握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3篇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3篇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么以下是xx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京剧《白蛇传》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白蛇传》观后感 《白蛇传》作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曾被改编成多个版本,除了大家熟悉的电影、电视剧外,几乎所有剧种都对《白蛇传》进行过改编,包括木偶戏、皮影戏等,京剧版则是最具特色的,融合了文武开打,唱做并重,非常受观众的喜爱。 非常有幸能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看了由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展演的京剧《白蛇传》,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丝毫不输前辈,大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趋势,演员不仅有高颜值的外在条件,更有超强的内在功底,扎扎实实稳扎稳打,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刚柔并济,把角色塑造的十分鲜活有灵气。 其中,我非常欣赏小青的扮演者张淼,从头到尾表演细致而有变化,将小青的灵动和情绪波动大表现得淋漓精致,扎实的功底在水斗中表现得出场出色,观众反响热烈。 演出两个半小时,演员丝毫没有展现出疲态,时刻保持状态,全身心的投入,让角色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非常受教。

演出结束后到了后台无意中听到了演员们的谈话,表演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之处进行讨论,自我反思,平常心又虚心倾听他人意见,令我心生敬畏。 唱词中“最爱西湖三月天,斜风细雨送游船,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雨过天晴湖山如洗,春风暖暖拂罗衣”,“释门中积善根功德无量,对众生应同怀慈心柔肠。可怜我七月胎就要生养,恳求你发慈悲还我许郎”等。句句经典,句句动人,就连外国友人都忍不住叫好。 京剧版的《白蛇传》唱词流畅优美,戏中还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戏曲特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仅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传统神话故事所带来的感动,也让大家对京剧的技艺有了更加了解。 《白蛇传》观后感 作为一名青年观众,有幸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一场精彩的京剧《白蛇传》。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剧场里欣赏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深受震撼颇有感触,因此不禁想一畅胸怀,谈谈自己的观剧感想和一点体会。 1、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十分投入,声情并茂入戏很深,感染力很强,给观众很强烈的带入感,让在场的观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具体表现在演出中有些对白是演员的临场发挥,根据剧情的需要自然而然的说出,虽然和字幕有些出入但是这种临场发挥的效果让人十分满意。

京剧欣赏结课论文

《京剧欣赏》结课论文京剧走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选修了学校开设的<<京剧欣赏>>课,课上老师幽默的讲解以及字正腔圆的戏曲演唱使我对这门课乃至于京剧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京剧是国粹,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把京剧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说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站在提高软实力的高度上推进课改,这对传播传统文化更加有利。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却常常把素质教育理解得比较狭隘,认为就是给孩子们增加一些音、美、舞的内容,带着他们跳个舞、唱首歌、画幅画就是素质教育了。这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目前人们对艺术的认识走进一个更大的误区——每年春天高校相继举行的艺术考试,似乎成为某些家长送孩子进大学门的捷径。于是,孩子小小年纪便被剥夺了自由发展和自由玩耍的权利,钢琴、练功、素描成了孩子每天的必修课。在即将进入高考的时候,放眼看去,各色各样的考前辅导班、突击培训班、包拿统考证班风起云涌,据说生意也真的好得很。而这些孩子们满脑子想的都是“还珠格格”、超女、快男。这种快餐式的艺术培训导致他们对高雅艺术的漠不关心和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京剧进课堂是让孩子们通过接触经典作品、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使孩子们不能只知道周杰伦,也应该知道梅兰芳,知道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 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现象。一方面,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缺少艺术的特点,艺术教育不艺术;另一方面,一些家长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为了考级、为了升学加分而让孩子学习艺术。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同样,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只有当艺术教育承载了人文内涵,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激励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 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是在教育界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新课改提倡学生的学习应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过渡,京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唱念做打、它的舞台服装等就蕴涵了多学科的内容,又属于美术课的内容。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京剧接受品德教育、感受艺

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

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我一年级的时候,爸爸为了让我更了解它,带我到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穆桂英挂帅》的京剧演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范文,感谢您的欣赏。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范文1 说起京剧,我们小朋友都很陌生。不要谈外出观看京剧表演,就是电视频道中出现唱京剧的表演者,就赶紧调换频道。因为我们总觉得京剧除了咿咿呀呀之外,很难看懂。可是这次老师组织我们去观看京剧《盘丝洞》,却大大地改变了我对京剧的看法。 我们来到逸夫大舞台,进入演出大厅。大幕缓缓拉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蜘蛛精带领的大小众妖。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娇媚多姿。紧接着是唐僧师徒4人,他们精神抖擞,一身正气。随着剧情的发展,唐僧被蜘蛛精抓去。孙悟空师兄弟为了救出师父与蜘蛛精斗智斗勇。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你眼花缭乱;蜘蛛精魔幻般的变脸,让你叹为观止。那如梦如幻的布景,让你身临其境。那时,我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我没想到京剧竟是这样精彩,这样奇妙,这样新颖。最终,孙悟空凭着高超的本领打败了蜘蛛精,救出了师父。由此可见,演员

扎实的基础。让我想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落幕了,看完这场京剧,我的感触很深:是呀,一定要让京剧在我们青少年身上继续发扬光大。如果有可能,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京剧演员。让京剧成为祖国艺术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为祖国的国萃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范文2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色彩艳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考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悦耳动听的声腔,色彩艳丽的服饰,更用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大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愿它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

《看京剧》阅读答案

《看京剧》阅读答案 篇一:《京剧》阅读《京剧》①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它是由徽调(安徽的地方曲调)、汉调(武汉一带的曲调)为主融合昆曲、秦腔(陕西的地方曲调)和其它民间曲调特点发展而成称为“皮黄”。②京剧的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西皮有导板(倒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除上述板式外,有反西皮、反二黄、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这些板式分别表现不同的感情。一般来说,西皮适宜于表现活波昂扬的情感,二黄适宜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反西皮用于深切悲痛时,四平调、吹腔用于轻松愉快时,南梆子则多半用来表现少女的柔情。③京剧伴奏的乐器很多,主要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管弦乐和打击乐器。京剧表演歌舞并重,融合了大量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俗称“韵白”。京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独特的艺术表演体系,对各地方剧种影响很大。④京剧脚色(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又称须生,一般为较年长的许仙)和“武生”(男性武将,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旦又分“正旦”(又叫青衣,一般为大家闺秀,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花旦”(一般为小家碧玉,如《红娘》中的红娘)、“老旦”(老年妇女,如《龙凤呈祥》中的吴国太)、“武旦”(有武功的妇女,如《穆桂英》中的杨排风)、“彩旦”(诙谐或邪恶的妇女,如媒婆之类);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又分为“武净”“文净”两大类。武净如张飞、李逵、黄盖等,文净如《蒋干盗书》中的蒋干,武丑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⑤京剧的传统剧目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也有三百个以上,《将相和》、《空城计》、《借东风》、《贵妃醉酒》等剧目流行极广,深受观众欢迎。解放后新编的《杨门女将》、《海瑞罢官》以及《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现代戏,影响很大,1⑥京剧的表演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动作,虚实结合,表现力极强。⑦京剧的服装色泽鲜艳,风格独特。基本上是明朝服饰,不同人物都有不同的服装,美感强烈。京剧的化妆,各个行当均有一定的谱式,净、丑勾画一定的脸谱以示忠奸善恶,生角和旦角浓

欣赏京剧的心得与体会

欣赏京剧的心得与体会

————————————————————————————————作者:————————————————————————————————日期: 2

3 浅谈欣赏京剧的心得与体会 ------魏锡流 京剧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京剧汇集和融合了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成为我国近世纪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剧种。我国戏曲从宋代后期产生开始,经历了南宋戏与元杂剧、明昆曲的两次高潮,又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演变发展,可以说至京剧的产生,形成了我国戏曲及戏曲音乐历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1、 京剧的形成和名称的由来。 1、 胚胎期:京剧唱腔其本身来源是多元化的,它集南北腔调之大成,而形成为近代以来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被称为皮黄戏。即说明它的腔调主要成份就是西皮和二黄腔调。这两种腔调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西皮出自**的西琴腔,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西秦腔的扩散大概分为两路:一路走的是黄河以北、由西向东的路线。帮现在一般认为西秦腔最早演变成的梆子支系。如:河南梆子、**梆子、山东梆子等。形成我国北方戏曲最大宗的梆子腔系统;另一路是从**向南,进入四川后向江南地区和南方诸省扩散。在湖北的秦腔衍变为湖广调,这就是西皮腔。它是湖北艺人的创造,当时也称楚调。 京剧中的二黄腔是来自于徽剧中的二黄调。关于二黄调的起源说法颇多,但其地域大致不出湖北、**等省。有人说是产生于湖北的**、黄岗,故称二黄;又有人说是出自于**的安庆地区,安庆旧有**腔,后名石牌腔,即吹腔。由于用竹制的两笛伴奏而称二黄;另外还有人认为是出自江西的**腔,由于语音之讹而称二黄。总之,认为出自湖北之东、**之南、江西之北等地区。 京剧形成之前京城已有京腔在演唱,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魏长生率领的秦腔班子自四川入京,使京腔繁盛的局面改观,秦腔在京城风靡一时,之后由于清朝廷认为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一度被禁止演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值乾隆帝八十寿辰,北京城里正准备盛大庆典,**的徽籍大盐商江鹤亭组织了一个名叫三庆班的徽戏班子,由当时著名的表演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当时的祝寿演出规模十分盛大,在繁华街区每隔百步就设一个戏台,弦歌高唱、鼓乐阵阵;南腔北调荟萃争艳,吸引了众多戏众。第一次进京的三庆班崭露头角,引人注目。三庆班集中了众多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艺人,其中领班高朗亭最为出色,分当时处仅16岁,技艺精湛,以男子之身饰演旦角,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和女子无异。不但没有半分勉强,反而更加富有韵味。观众对他的表演大加赞赏。三庆班也因此大出风头。继三庆班之后,徽籍戏班陆续进京,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他们和三庆班一起被称为四大徽班。从此拉开了京剧形成的序幕。由于短短几天徽调的崛起,致使大量的京腔、秦腔赏加入徽班,于是期空调也就渐渐地被融合进徽调之中,形成以徽、秦两调为主的合流局面。虽未能以二黄调独当一面,但实际上已经以二黄调的名义兼唱其他的腔调。因此现在论及京剧的产生,均以在二黄调基础上兼收并蓄了昆腔、梆子腔、吹腔、罗罗、拔子以及其他的一些民间小调而逐步形成的。然而那时徽、秦合流的二黄调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京剧腔调,只能说是京剧腔调的胚胎。 2、 发育生长期: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衍变发展,道光中期湖北楚调的进京,促成徽汉的合流,进一步强化了以后京剧中二黄与西皮两调的结合,成为京剧胚胎发育的关键期。此时西皮与二黄被称为皮黄戏。道光后期,京师梨园的风气为之一变,以生角为主,当以生腔为主后,马上就出现了程长庚的徽派、余三胜的汉派、张二奎的京派。此三人被称为三杰。这三位演员在皮黄戏过渡到京剧的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著名老生赏余三胜。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在念白上他以自己的汉调语音为基础,吸收了京音、徽音语言因素,创造了一种既能使京城观众听得懂又非常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声调。这种新颖的戏剧用语后来被称为湖广音。湖广音的戏剧用语把我国千百年来汉语的声调等特点加以充分的展示,并把它推向极致!可以说后来我国几乎所有戏曲、曲艺中均被广泛吸收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余三胜还把这种语音用于演唱上,使腔调唱词的四声分明,曲调也更为抑扬顿

观看京剧白蛇传有感

观看京剧白蛇传有感 过去的我并不喜欢京剧,但是就在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具体的理由却说不上来,或许是因为江南,或许是因为戏曲,又或许是因为《白蛇传》。 《白蛇传》就是对白素贞生命轨迹的记载,她虽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她却已经成为江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人格结构的一部分,她的传说不是神话,而是民间大众心中的历史,是中国人的精神疆域一种更宏大的切实存在。多少年来,她的故事经历了不少演变,从恶到善,从贬到褒,从民间传说到戏曲,从戏曲到电视剧,白素贞的形象一直保持了一致性,人们也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文化苦旅·西湖梦》)然而,做人不易,天地不容,她也注定做不了人。白素贞来到人间首先是为了报恩,但是当她品尝到做人的滋味之后,就再也难以割舍那段情缘,那种人性的快乐,于是她死死抓住了许仙作为她的恋眷。 许仙也许可以算作是白素贞悲剧的一个重要缔造者,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却并不真正懂得人的高贵,更加没有一颗包容万物,接纳众生的心。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在许仙身上才真正感受到这句话的真义,书生的无用就在于他们的迂腐、保守和天真。而且,《白蛇传》中白素贞的执著与许仙的软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表现了积极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封建社会的男权意识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这也是《白蛇传》的现代性表现之一。 《白蛇传》之所以能够被大多数民众所喜爱,正是因为它不仅昭示了人之为人的高贵,而且揭示了人的高贵就在于人间有爱长存,《白蛇传》是戏曲界的一朵艺术奇葩,我很庆幸的是我一睹了它的全貌。西湖见证了一段千古奇恋,只有体会了这段情,才能更好的体会西湖之美。一阵阴雨,一面湖水,一段断桥,一池荷花,一叶扁舟,一柄破伞,一介书生,一袭白影,一场感人至深的情,也创写了一段很好的京剧片段。

浅谈京剧走进幼儿课堂

浅谈京剧走进幼儿课堂 【摘要】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目前,京剧艺术已经被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对于幼儿园,教学内容是因人而异,因园而异,没有统一的课程安排。但“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育目的,幼儿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精粹这一目标是不变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强调要“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北京少儿京昆艺术教育学会会长汪锦生女士承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民族文化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并将京剧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运动之起点。在大力提倡京剧艺术的今天,大力提倡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孩子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京剧艺术表演,对京剧产生了好奇和想模仿的心理,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还能对京剧置若罔闻吗?于是,本篇就从京剧的三大艺术特性来简单地介绍京剧的魅力,并结合学前教育谈谈京剧的功用,最后针对幼儿的年龄及学习特点,总结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教授方法以及注意的事项。【关键词】京剧课堂兴趣激发传承游戏 一、京剧的美学特征 (一)京剧的综合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在中国最具代表性,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不但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而且还是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的综合艺术。鉴于京剧艺术的这一特点,表演者通过唱、念、做、打、舞等各种表演技巧来塑造出各种类型和各种性格的艺术形象。这样就使观众从音乐、形体和美术方面受到启发和感染,同时也感受到舞蹈和音乐的优美。也正是这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鲜明的形象化的艺术语汇,使京剧艺术能够超越国界和语言的障碍,找到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知音,受到欢迎。 (二)京剧的程式性

京剧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徐老师给了我这次难的学习机会。 我参加了选修课学唱京剧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尤其老师组织的各种比赛,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舞台,很感谢老师给予的展现自我的台阶。 一直都觉得京剧很美,甚至在完全没有接触京剧之时,自从参加学唱京剧之后,练唱腔、,期间有许许多多的感悟,但自己却明白这一段时间下来,京剧已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为这一辈子,都会因为有这么美的一门艺术相伴而感到幸福。京剧是集大成者。在京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术、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等艺术的身影。人物造型、场景设置体现的是雕塑的精巧、图画的意境。人物的造型美是不用说的了,服饰、头饰、道具、脸谱,无一不是精心所为。光是用眼睛,就已能满足。眼福二字,已是先能保证的了。而京剧背景设置,也和众多别的剧种一般,用虚景描绘出一种意境,这正是中国人自己的山水画。 通过老师的精心讲解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比如生这个角色老师简单的说可以分为武生,老生,小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老生演唱时,是用的本嗓演唱的,而小生是用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更重要的是老师教我们如何唱。 我从中学到演唱中怎样寻找所需要的共鸣。 (一)从气息方面来讲 找上面的往里收,找下面的沉气保持,向外推比较合适。在此同时,找头腔多练高音,找胸腔多练低音。 (二)从字的角度来练 找鼻腔多练“昂(ang)”,找头腔多练“敖(ao)”或“哦(o)”,找胸腔多练“雍的韵母(ong)”,找口腔多练“啊(a)”。这里男女声及行当最好也要略加区别。例如:老生练蝶窦用“衣(i)”,而女声要把(i)练好就得往额窦那儿去。又如花脸最好先把鼻腔练好,也可以先把“昂”练好。 (三)其他方法 把嘴闭上鼻子里哼唱“嗯”字,如果感到声音能从鼻骨上面近眉心的地方透出来,那就不错了。因为把嘴闭上气息就容易往上走,这样比较容易找到鼻腔共鸣。用拖长音发声。在发声的时候,突然把腰一弯头低下去,你就会发觉你的声音向脑袋里钻上去,这可能有助你找到头声。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胸声,你就象哄小孩那样哼哼,然后用手拍着自己的胸脯使之发出断续的声音。万一手拍上去并不感到声音受到影响而发生断续,那就说明还没有用上胸腔,就必须继续放松沉气找一种哼哼的感觉。口腔共鸣一般比较好找。如果用自然的声音,基本上就是

京剧艺术欣赏心得

论京剧艺术欣赏 摘要: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幸得到了学习京剧艺术欣赏这门课的机会,受益匪浅。本文通过论述京剧的价值,沿革,欣赏角度,从而展现我对这一门传统艺术的欣赏与敬意。 关键词:京剧;欣赏;艺术;表演 1.京剧的价值 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所谓“三大体系”一是前苏联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一是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体系,一是梅兰芳表演体系。尽管这一提法并不是那么科学,而且斯氏和布氏都非常景仰梅兰芳的表演艺术,认为梅氏的表演是对他们表演学说的丰富和补充。但是,从京剧的社会作用和在国际上的突出地位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京剧,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丰富性,它所代表与弘扬的美学趣味,代表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复杂的一面。京剧的主体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更偏于民间文化也就是底层文化,即使它因为满清帝后及八旗王公青睐有加而迅速繁荣,也不足以改变美学上的这一特质。当然,正是因为基于民间趣味的京剧从清末直到整个20世纪获得了此前所有民间艺术从未有过的地位,它也从艺术本体的层面,最大限度地扩展了民间文化与美学的影响,提升了民间趣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京剧的诞生与发展,既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必然结果,也在中国文化传统的近现代转型中留下了它的特殊的印记。 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她自诞生至今,在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吸收了其它地方剧种、艺术门类之所长,并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与创造,才使之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之集大成者,被国人称之为国粹,世人称之为瑰宝,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京剧在海内外拥有亿万观众、戏迷和票友,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这足以证明了她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 2.京剧的沿革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之一,在清末以至民国大部分时间内,不仅代表着中国舞台艺术样式最高端,同时亦为大众娱乐样式主流。然而,就文化背景而言,京剧史并非纯粹的本土固有文化传统的反映。相反,其形成至今的经历,恰恰可以作为本土文化传统日渐失落、冷落以至没落的一个实例。 京剧形成之初,本土文化的影响无疑占据了决定地位,并因而形成京剧内部的本土文化传统。然而,影响京剧的本土传统文化,其构成则颇为复杂。概言之:来源于昆曲的士大夫

《三岔口》京剧观后感

《三岔口》一名《焦赞发配》,为传统短打武生剧目,取材于《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京剧《三岔口》的,欢迎大家阅读! 《三岔口》京剧观后感(一) 期间,有幸在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京剧,两个折子戏一为《三岔口》,二为《游龙戏凤》,由北京京剧院演出。 这两出戏,过去曾看过,好长时间了,今天再看,又是优秀青年出演,当然十分关注。这两出戏,前者是武打戏,后者是唱功戏,一武一文,配搭适当,相得益彰。不论武打也好,唱功也好,演出相当精彩。 我对《三岔口》特别感兴趣。剧情故事是说北宋时,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元帅杨延昭爱将如子,恐途中有错,特派任堂惠暗中保护。行至三岔口,住进刘利华店中,任赶到后亦住进该店。店主刘利华夫妇都是江湖好汉,因刘与任互不认识,互起猜疑,误以为对方要加害焦赞,夜半时分,两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这个戏,主要是看两位演员打斗的武功和技巧。这场演出,原定任堂惠,由CCTV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青年京剧研究生班研究生詹磊扮演,刘利华由李丹扮演。因为詹病了,由梅兰芳京剧院一优秀青年演员出演的。虽然主要演员换了,但演出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演员演艺精湛、演出认真,功夫出众,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大家赞叹不已。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此剧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功折子戏之一,舞台上仅一桌一椅,场上亦只二人,没有对话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武生行的看家戏。看了此剧,我对世代忠于国家的杨家将十分钦佩。杨家是世代卫国忠臣,先后出了杨令公、佘太君、杨家七郎八姐和杨宗保、穆桂英等世代忠臣,虽然屡遭奸臣陷害,忠君卫国之心不变,而且勇于保护忠良。三岔口故事就是一例。 看了此剧,我感触良多,口吟四句,赞曰做人应学杨家将,忠心卫国世代传。警惕奸臣耍鬼计,保国更要爱忠良。 《三岔口》京剧观后感(二) 京剧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位位迈着京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气息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把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没有摇头,没有做别的什么,只有注视,眼中充满着赞叹的神色,好美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的这样脱俗富有虚实的色彩。 乌黑的环境中,皎洁的月光下,“咕咕……咕咕……”猫头鹰在啼叫着,是什

学习京剧的感受

学习京剧的感受 其实开始我并不喜欢京剧的,一听就烦,伊咿呀呀的没个完,而作为国粹的那些美感,韵味,我都没感受到。最初接受那些京剧唱词唱曲,是在老版的红楼梦中,那个时候还是在黑白电视机里,本来因为那些穿红着绿的古装人物产生的兴趣却被那些京剧的唱段所折磨掉。从此我对京剧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烦琐,无趣。 后来便在中央11套里面见过京剧的身影,但还是匆匆把台换掉,似乎一分钟也不想看下去。慢慢的到了高中因为学习需要,我们班集体观赏《西厢记》和一些《红楼梦》的选段,那个时候学习枯燥乏味,整日整日的为备战高考努力,好不容易有一个可以娱乐的时间,那一次我听得认认真真,托着腮帮子细细地看他们的动作,觉得京剧也没有那么的难以接受。 在老师的课上我们看的是《霸王别姬》,每当看到台上《霸王别姬》中虞姬那一袭黄袍的扮相,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每当看到台上的那绝美的身影总是能让心灵上颤动便是无休止的,而这个故事也是让人看一次落泪一次。从那之后对于京剧也是怀着敬仰的心情去接触去聆听,不经有种入戏太深的恍然。原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京剧,不吝啬的夸赞,这便我们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仔细去发现,“国粹”并不仅仅在荧幕上咿咿呀呀的听不懂的唱段,而是给予真正意义上灵魂的震撼。京剧是我们向世界展示的最美的一张名片。 在选京剧课之前,我对于京剧也知之甚少,兴趣也不浓厚。总觉

得那是老人们为纪念过去的时光而津津乐道的古老的剧种。我和所有被当下繁杂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冲击着的年轻人一样,觉得京剧有着强烈神秘感而不敢接近。同样,与同龄人交流,也许流行和通俗,甚至歌剧与芭蕾更容易让彼此的交谈没有距离也许正是因为国门敞开后,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选择范围更大了,使得人们在不经意间冷落了京剧这门传统艺术。 聆听京剧,给我的是一种安和的情节,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柔美,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其次,它的表演风格也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让我不禁沉醉于其中,我无法抵挡它所带给我的美和调剂。然而现在的我们对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欢听流行音乐,世俗音乐。他们不喜欢听戏剧更不要说国粹——京剧了。他们认为京剧难懂,老土,无用,没有流行乐易懂,有趣。我想,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相信他们只要用心聆听过一次便会感叹于京剧所带来的美了。 京剧作为国粹,是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的,京剧的美,无论在服饰,在唱,还是在舞姿,身段,服饰……都能体现出来。生、旦、净、丑、杂。我最喜欢京剧中的旦角,京剧里的旦角常常被塑造成那个社会制度审美下的理想模式——小碎步、柳叶弯眉、抛水袖、忠贞、柔和温婉、轻盈……. 也有部分反应的是敢于冲破封建桎梏的女性,性格刚烈、聪慧。可以说,京剧里的女性,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美。 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历史里充当配角,在舞台上环配叮当、

浅谈京剧中的旦角行当

浅谈京剧中的旦角行当 提到京剧中的行当,最为人津津乐道便是那些表现女性形象的旦角。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稔,主要原因便是旦角常常由男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反串,而这些反串角色往往将女性的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深入人心,成为时代的经典。接下来我就会从分类,流派,知名表演艺术家等方面来谈谈旦角这一个行当。 旦角的主要分类 旦角主要分为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这几大类别。 正旦又称“青衣”,是指戏曲里那些稳重端庄中年妇女形象。之所以被称为“青衣”,是因为这些角色常常穿着青色褶。这类角色的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比较著名的正旦角色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以及《二进宫》中的李艳妃。 花旦主要是指戏曲里用来表现年轻活泼、俏丽可人形象的哪一类角色。这类角色诸如由小家碧玉的姑娘,以及一些活泼可爱的丫鬟。花旦的表演特点是以做功和念白见长。比较著名的花旦角色有人们所熟知的《西厢记》中的红娘。 刀马旦多指戏曲中女将、女元帅之类的角色。刀马旦的表演特点是唱、念、做并重。虽也有打的戏份,但是不如武旦激烈。最重要的是刀马旦比较重身段,着重需要表现出人物稳重威武的气质。知名的刀马旦角色由《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武旦是指那些身怀武艺的江湖女子或者神怪精灵一类的角色。表演时长长穿着紧身衣,侧重翻打。典型的角色有《白蛇传》中的青蛇。 老旦顾名思义是指一些老年女性角色,表演时用本嗓常年,多重唱功。《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就是典型之一。 彩旦又称“丑婆子”,亦是用本嗓唱念,重说白。表演、化妆很夸张。与丑角类似,表演滑稽诙谐。多是喜剧性角色。诸如《西施》里的东施。《拾玉镯》里的刘媒婆。 除此之外,还发展出了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新的一类旦角——花衫,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 旦角的主要流派 京剧旦角中主要有八大流派。它们分别是:梅派、尚派、程派、荀派、张派、王派、赵派,以及黄派。这八大派系的创始人都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传奇式的人物,当真称得上真正的宗师。 梅派的创始人物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丰碑级人物梅兰芳。梅兰芳精心专研京剧表演艺术,勇于创新,发展了很多优秀曲目,并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梅兰芳大师的努力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梅派”。“梅派”在无论是在

浅谈幼儿京剧欣赏中的艺术体验

浅谈幼儿京剧欣赏中的艺术体验 本学期,我们班级特色设定为京剧。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一直以来,京剧都以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受到广泛的喜爱,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将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京剧欣赏相联系并不是从特色活动开展之初就成为我们教育的重点,而是在特色教育的进行中生成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一、生成过程 京剧因其综合性强为我们青睐。京剧表演中的众多角色(生、旦、净、丑)、花样繁多的表演艺术形式(唱、念、做、打、舞)、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等等,对于认知发展情况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来讲非常有吸引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还没有发育到能够将京剧艺术表演得淋漓尽致的程度,因此我们在设定班级京剧特色学习计划时,以幼儿对京剧的欣赏为主,适当的表演为辅,并在特色教育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发现很多京剧选段中存在好的教育资源,于是开始尝试根据欣赏剧目内容,逐步渗透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教育。可以说一门京剧,渗透了多个领域的内容,一种艺术的欣赏,提高了幼儿多个层面的发展。 二、实施策略

京剧欣赏的艺术体验过程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精美的幻灯片,幻灯片内容包括欣赏京剧中的角色和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个性迥异的人物特点,筛选出适合本年龄段幼儿欣赏水平的京剧选段。 在脸谱欣赏中,我发现幼儿对这些花花绿绿的大花脸表现出来极大的兴趣。特别是介绍了忠肝义胆的红脸关羽、狡诈奸猾的白脸曹操等具有专属脸谱的人物之后,孩子们虽然感兴趣,但由于已有知识经验有限,不了解关羽、曹操二人的故事就没法更好地体会红脸代表的忠义和白脸代表的奸凶。经过一番思索,我决定放下原本制定的欣赏进度,在特色活动中为幼儿插入将关羽单刀赴会和曹操杀华佗两个小故事,使幼儿增长艺术水平的同时,通过一些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增加了艺术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升华了初步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在为幼儿精心挑选京剧段子的过程中,我有侧重点地去选择一些故事情节适合幼儿欣赏水平并具有不同教育意义的名段,并做到自己先试听、试唱,难度要适宜才会选入特色教育中,忽难忽易的选段无法衡量幼儿的进步,而超乎幼儿能力的花腔则会挫伤幼儿欣赏和学习京剧艺术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选段中是否蕴藏的整场戏曲的精华,例如,在戏曲《红灯记》选段和《智取威虎山》选段中,针对其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介绍,需要对幼儿进行一番爱国主义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