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

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F1高茎

↓?

F2高茎矮茎

比例 3 ∶ 1

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

①真核(原核、真核)生物有性(无性、有性)生殖的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与植物杂交有关的小知识

[思维诊断]

(1)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2012·江苏,11B)(×)

(3)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4)生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总是相等的(×)

(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012·江苏,11C)(×)

(6)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题组一杂交实验的材料与操作的分析

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答案 D

2.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答案 C

解析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套袋→授粉→套袋;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归纳提升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

题组二“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判断

3.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发离

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 D

解析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方法是测交实验,D正确。

4.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 A

解析孟德尔通过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在观察和数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F2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分离比为3∶1,而提出“该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等假说;根据这些假说,推出F1(高茎)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产生配子的类型,进一步推出F2中各种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最后通过巧妙地设计“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A项中,“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发现问题,是事实不是假说。

题组三遗传学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判断

5.下列关于显性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合子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

C.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产生性状分离

D.显性性状是受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答案 C

解析具有显性性状的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6.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

答案 C

解析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也相同,环境条件同时影响表现型,A项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B项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C项错误。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D项正确。

归纳提升

解答概念类题目的思路

解答概念类题目时,通过辨析要把基本概念弄清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以及它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准确把握相对性状的内涵和外延,紧扣两个“同”与一个“不同”,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题组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7.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 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

8.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蜜蜂的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产生F1,在F1的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的体色是________________,比例是____________,依上述现象可证明基因的________定律。

答案褐色和黑色1∶1分离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两种配子比例1∶1?得出结论→分离定律实质。若用B、b表示控制蜜蜂体色的基因,由题意可知,亲代中褐色雄蜂基因型是B,黑色蜂王基因型是bb,那么F1中雌、雄蜂基因型分别为Bb、b,由于F1中雌蜂能产生数量相等的B、b两种卵细胞,故发育成的F2中雄蜂的体色及比例为褐色∶黑色=1∶1。依此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技法提炼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题型分析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分离定律的应用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正推型)

(2)

题组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F1中既有黄果南瓜,也有白果南瓜,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

B.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

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D.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答案 B

解析③过程是白果自交,后代产生了白果和黄果两种表现型,可以确定白果为显性性状。F1中黄果和白果各占1/2,F2中黄果占1/2+(1/2)×(1/4)=5/8,则F2中白果占1-5/8=3/8。2.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答案 D

解析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由于子代牛的数量较少,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技法提炼

利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

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另一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题组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3.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A.顶生,甲、乙

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

答案 B

解析由第三个杂交组合判断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设花的腋生和顶生由基因A、a控制,则甲的基因型为aa,丁的基因型为AA。依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可知,第一组为甲(aa)和乙(Aa),第二组为甲(aa)和丙(Aa)。

4.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

A.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B.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D.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答案 D

解析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代均为显性性状,故A、C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也均为显性性状,故B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故D正确。

技法提炼

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通常用于植物。

(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通常用于动物。

(3)花粉鉴定培养法: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纯合的植株,然后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根据颜色反应即可判断被检验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题组三连续自交和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推算

5.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则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与开白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为( )

A .3∶1

B .15∶7

C .9∶7

D .15∶9 答案 C

解析 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子三代中杂合子Aa 占123,纯合子占1-123=78

,隐性纯合子占716,显性纯合子也占716,因此开紫花的豌豆占916,开白花的豌豆占716

。 6.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 ,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 代后,子n 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2n +12

n +1 B.2n +1-12n +1 C.2n +12n +2

D.2n -

1+22n +1 答案 C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自交。由题干信息可知能产生可育配子的基因型为AA 和Aa 。

方法1:子一代中,AA 占1/4,Aa 占2/4,aa 占1/4,A__占3/4;子二代中,aa 占2/3×1/4=1/6,A__占5/6,把n 等于1和2分别代入选项中的四个表达式,与上述结果吻合的只有C ,故正确选项为C 。

方法2:由于豌豆自交,aa 个体的存在对AA 和Aa 的个体数之比没有影响,假设各种基因型的

个体均可育,则子n 代中,Aa 占12n ,AA 和aa 各占12(1-12n ),这样每一代中Aa AA +Aa =1

2n 12n +12(1-12n )=22n +1,由于每代的aa 都是上一代Aa 个体自交产生的,所以子n 代中的aa 占22n -1+1×14=12n +2,则子n 代中A__占1-12n +2=2n +12n +2

,故C 正确。 技法提炼

两种自交类型的解题技巧

(1)杂合子Aa 连续自交n 次,不淘汰相关基因型个体,杂合子比例为(12)n ,纯合子比例为1-(12

)n ,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12)n ]×12

。 (2)杂合子Aa 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 代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2n -12n +1

,杂合子比例为22n

+1。

题组四自由交配和自由交配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推算

7.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子红色牵牛花和纯合子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传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

A.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B.红色∶粉红色∶白色=3∶3∶1

C.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D.红色∶粉红色∶白色=1∶4∶1

答案 A

解析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Aa)和红色牵牛花(AA)的比例为2∶1,A的基因频率为2

3,a的基因

频率为1

3,后代中AA占

4

9,Aa占

4

9,aa占

1

9。

8.(2013·山东,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 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答案 C

解析若Aa分别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并淘汰隐性个体,则后代都为(1/4AA+1/2Aa+1/4aa),淘汰掉aa则F1代Aa的基因型比例都是2/3。而若F1代再自交则其后代是1/3AA+2/3Aa(1/4AA +1/2Aa+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后代F2是3/5AA+2/5Aa,Aa所占的比例是0.4;若F1代再随机交配则可先计算出F1的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2/3和1/3,依据遗传平衡可计算出F2中AA=4/9、Aa=4/9、aa=1/9,淘汰aa之后则Aa=1/2,由此推知图中曲线Ⅱ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Ⅲ是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进而可知B项正确;曲线Ⅱ所示F2代的A、a基因频率分别为3/4和1/4,则随机交配后代中AA=9/16、Aa=6/16、aa=1/16,淘汰aa后,则F3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所以A项正确;Aa分别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不淘汰隐性个体,F1代Aa的基因型频率都是1/2,若F

1

代再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则图中

曲线I是Aa随机交配的曲线。而若F1代再连续自交Aa的基因型频率=(1/2)n,F2中Aa=1/4,

则可推知图中曲线Ⅳ是自交的结果,曲线Ⅳ中在F n代纯合子的比例是1-(1/2)n,则比上一代F n

增加的数值是1-(1/2)n-[(1-(1/2)n-1)]=(1/2)n,C项错误;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1

存在选择,所以不会发生进化,A和a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D项正确。

易错警示

两种自由交配(随交)类型的3个注意点

(1)自交≠自由交配

①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 ×Aa。

②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2)在连续随交不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随着随交代数的增加,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均不变。

(3)在连续随交,但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随着随交代数的增加,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都发生改变。

题组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中特殊情况分析与判断

9.某种品系的鼠毛色中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杂交A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 C

解析从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是显性性状,灰色是隐性性状。从杂交B的后代比例看出黄色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因此杂交B后代黄色毛鼠只有杂合子,没有纯合子。

10.人类秃发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秃发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0或25%或50%

答案 D

解析由题干可知这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且杂合子b+b在不同的性别中表现型不同,由此可以推出这对夫妇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分析如下:①♂bb(秃发)×♀b+b+(正常)→b+b(男为秃发,女为正常);②♂b+b(秃发)×♀b+b+(正常)→b+b+(男女都正常)∶b+b(男为秃发,女为正常)=1∶1;③♂b+b(秃发)×♀b+b(正常)→b+b+(男女都正常)∶b+b(男为秃发,女为正常)∶bb(男女都为秃发)=1∶2∶1;④♂bb(秃发)×♀b+b(正常)→b+b(男为秃发,女为正常)∶bb(男女都为秃发)=1∶1,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秃发的概率为0或25%或50%。

归纳提升

遗传中致死现象和从性遗传的分析

(1)某些致死现象及原因

①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②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症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隐=2∶1。

③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配子的现象。

(2)从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男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现程度上的差别。如男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bb,女性秃顶的基因型只有bb。此类问题仍然遵循基因的基本遗传规律,解答的关键是准确区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网络构建

要语强记

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纯合子体内基因组成相同,杂合子体内基因组成不同。

4.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2012·安徽,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 对感病基因r 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 占19,抗病植株RR 和Rr 各占49

,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条件可知,该种群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的基因型为RR 、Rr ,二者在种群中各占4/9,即在具有生殖能力的群体中各占1/2,故该种群所产生的配子比例为R ∶r =3∶1,r 配子的概率为1/4,故子代中基因型为rr 的个体的概率为1/4r×1/4r =1/16rr 。

2.(2010·上海,11)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

A .33%

B .50%

C .67%

D .100%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知,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约为1∶2∶1,可推知翅色的遗传为不完全显性,即黑翅基因型为AA ,灰翅基因型为Aa ,白翅基因型为aa ,则黑翅AA 与灰翅Aa 交配,后代中黑翅的比例为50%,B 选项正确。

3.(2010·天津,6)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 表示短食指基因,T L 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 在男性为显性,T L 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14

B.13

C.12

D.34

答案 A

解析 根据这对夫妇的表现型可以确定男性的基因型为T L T S 或者T S T S ,女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 S T S ,又根据其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以确定该男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 L T S (如果是T S T S ,则后代的基因型为T S T S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与题干不符)。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T L T S 或T S T S ,各占1/2,T S T S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T L T S

只有是女孩时才是长食指,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

4.(2012·新课标,31)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

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_________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_________性基因突变为_________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__________,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__________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答案(1)1∶1隐显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2)1∶1毛色正常

解析(1)若为基因突变,又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要想表现毛色异常,则该突变只能为显性突变,即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设相关基因为A、a,突变体基因型为Aa,正常雌鼠基因型为aa,所以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

(2)采用逆推法,先假设为亲本中隐性基因的携带者之间交配导致的异常性状,则此毛色异常的雄鼠(基因型为aa)与同一窝的多只正常雌鼠(基因型为AA或Aa)交配后,不同窝的子代表现型不同,若雌鼠基因型为AA,后代全部为毛色正常鼠,若雌鼠基因型为Aa,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是1∶1。

练出高分

1.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1∶2∶1

C.3∶5∶1 D.4∶4∶1

答案 A

解析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均为自交,AA的个体占1/3,自交后代全部为AA,占1/3;Aa的个体占2/3,后代有三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AA=2/3×1/4=1/6、Aa=2/3×2/4=1/3、aa=2/3×1/4=1/6,统计结果AA=3/6、Aa=2/6、aa=1/6,故种子数之比为3∶2∶1。

2.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相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不含等位基因

答案 C

解析表现型相同的纯合子杂交,所得后代是纯合子;表现型不同的纯合子杂交,所得后代为杂合子,故C错误。

3.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种群中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具有等位基因的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自交是鉴别和保留纯合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易的方法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和产生配子的数量

答案 C

解析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种群中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如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具有等位基因的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之比,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但不能推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4.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个体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答案 D

解析豌豆为自花传粉,玉米为异花传粉,因此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中,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5.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它们接连生下三只小羊都是白色的。若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

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 C

解析两只杂合子白羊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白羊的可能性为3

4,黑羊的可能性为

1

4。

6.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①黄鼠×黑鼠→黄鼠2 378∶黑鼠2 398;②黄鼠×黄鼠→黄鼠2 396∶黑鼠1 235。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颜色的显隐性

B.实验①中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

C.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

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

答案 A

解析实验②中亲代黄鼠产生子代黑鼠,说明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亲代黄鼠均为杂合子,子代正常比例应为3∶1,但实际为2∶1,说明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故A错误,

B、C、D正确。

7.西红柿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用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到F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无性状分离

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F2中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答案 C

解析设控制西红柿果肉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F2,由于F1中,红果肉西红柿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1/3,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2/3,则F2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2/3)×(1/4)=1/6,F2中性状分离比为5∶1,其中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在F

即能出现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1

8.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 是()

A.3∶2∶3 B.4∶4∶1

C.1∶1∶0 D.1∶2∶0

答案 B

解析由于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因此种群中雌雄自由交配的个体中,AA个体占1/3,Aa个体占2/3。个体间自由交配的方式如表所示:

子代中AA/4=4/9,aa个体所占比例=2/3×2/3×1/4=1/9,Aa个体所占比例=1-1/9-4/9=4/9,故子代中AA∶Aa∶aa=4∶4∶1。

9.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 ℃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仍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5 ℃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突变成了残翅基因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环境温度来决定的

C.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 ℃条件下培养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D.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只要让其与另一只异性的残翅果蝇交配,就能确定其基因型

答案 C

解析表现型主要由基因型决定,但环境可以影响表现型;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必须要让其与

另一只正常条件下的异性残翅果蝇交配,才能确定其基因型。

10.紫茉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紫茉莉种群中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有3种类型,即RR、Rr、rr,它们对应的花色分别为红色、粉色、白色。让红花紫茉莉与白花紫茉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2的表现型有3种,比例为1∶2∶1

B.F2中红花植株占1/4

C.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亲本红花紫茉莉的基因型为RR或Rr

答案 D

解析亲本红花紫茉莉和白花紫茉莉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则F1的基因型为Rr;Rr?,1RR(红花)∶2Rr(粉花)∶1rr(白花)。

11.萝卜的花有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萝卜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萝卜杂交,F1中红花、白花、紫花的数量比例分别如图①、②、③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B.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

C.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既有红花萝卜,也有白花萝卜

D.可用紫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可推知,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为纯合子,紫花植株为杂合子。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花植株。

12.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 ℃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 ℃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 ℃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C.在25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在30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 ℃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答案 B

解析在25 ℃条件下,基因型所决定的表现型能够真实地得到反映,因此,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需要在25 ℃条件下进行实验,但杂交实验操作复杂、工作量大,最简单的方法是进

行自交;在25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它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也为aa,开白花;在30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 ℃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13.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若亲本基因型为12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3)假设进行很多Aa2×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__只小鼠。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

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__色雌鼠杂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答案(1)黄色、灰色(2)Aa2、a1a21/8(3)6(4)实验思路:①黑②观察后代的毛色结果预测:①Aa1②黄色和黑色

解析(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死亡)、Aa1(黄色)、Aa2(黄色)、a1a2(灰色)。(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有3种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的概率为1/4,雄性概率为1/2,所以黑色雄鼠的概率为1/8。(3)Aa2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和Aa2的后代只有3/4存活,所以有8×3/4=6(只)。(4)应选用多只黑色雌鼠与之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

14.在某种安哥拉兔中,长毛(由基因H 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H S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安哥拉兔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

①控制安哥拉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H L、H S)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短毛雌兔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规定短毛为隐性性状,需要进行测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有关推测,既可让F1长毛雄兔与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也可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预期后者测交子代雌兔、雄兔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常②H L H S和H L H S(或答“H S H L和H S H L”)(2)H L H S∶H S H S=2∶1(3)多只F1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杂交雄兔既有长毛又有短毛且比例为1∶1,雌兔全为短毛

解析据实验分析可知,雄兔中长毛(由基因H L控制)为显性,雌兔中短毛(由基因H S控制)是显性,因此亲本基因型为(雄)H L H L、(雌)H S H S,F1的基因型为(雄)H L H S、(雌)H L H S,F1雌雄个体交配得F2雄性中:长毛(1H L H L、2H L H S)∶短毛(1H S H S)=3∶1,雌性中:长毛(1H L H L)∶短毛(2H L H S、1H S H S)=1∶3。若规定短毛为隐性性状,需要进行测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有关推测,既可让F1长毛雄兔与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也可让多只F1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杂交,后者测交,子代雌兔、雄兔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雄兔既有长毛,又有短毛,且比例为1∶1,雌兔全为短毛。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4、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合子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①测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②自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1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题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技法提炼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二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题技巧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这可简记成“无中生 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学@科网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2天-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 ? ????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 1代全为高茎,,F 1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其他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 ???? ? ①F 1代中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②F 2代中矮茎出现了,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后代的比值都接近3∶1 ???? ? ①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 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 2代中出现了矮茎②高茎相对于矮茎来说是显性性状③相对性状可能受到遗传因子的控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性之分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有 显性与隐性之分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 将F 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 ? ???? 实验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0∶34约为1∶1

? ???? 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 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 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下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 和a 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3、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设计实验,判断显隐性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比 较 纯合子 杂合子

最经典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概念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5年4考) 1.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为纯合子。 (2)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提出问题 由F1、F2的现象分析,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F1表现一致,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的问题。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过程 ①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达。 ②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③实验遗传图解如下: ④预期:测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 (2)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后代的高茎和矮茎比接近1∶1。 (3)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5.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研究对象: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2)时间:形成配子时。 (3)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4)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发生时间及细胞学基础是什么? (2)图示基因分离过程适用范围如何? 提示(1)③可揭示分离定律实质,其内涵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 (1)相对性状 (2)杂交方法 4.解决方法: (1)运用减数分裂过程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用染色体遗传图解来说明试验过程。 (3)着重讲清并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及等位基因的独立性。 (1)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由控制性状的基因决定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在配子中是成单的。

(2)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d和d两种配子。 (3)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中会出现四种组合:dd、dd、dd和dd,表现型之比为3:1。 (1)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2)杂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等,用挂图说明何为去雄、授粉,具体如何操作。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孟德尔的科学精神,研究方法和特点(b:识记)。 2.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结果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d:应用)。3.练习规范地做遗传图解(d:应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

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讲述: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5年后三位植物学家分别用不同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后,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此概念有三个要点: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m,矮茎0.3m左右。 提问: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生物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

基因的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传粉: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②性状:具有易于区 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 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F1高茎 ↓? F2高茎矮茎 比例3∶ 1 归纳总结:① 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 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 1 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F 型。 (2)遗传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 ①真核 (原核、真核 )生物有性 (无性、有性 )生殖的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与植物杂交有关的小知识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两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如豌豆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花在未开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闭花受粉 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父本和母本 叫做母本 6.图解遗传规律相关概念的联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解析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 1.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性状表现为晚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D.F2的性状表现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答案B 解析在数量上,雄配子数量远大于雌配子,但F1自交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数量之比或两种雌配子数量之比为1∶1。 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解析生物的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蛇的黑斑与黄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甲:P黑斑蛇×黄斑蛇乙:P黑斑蛇×黑斑蛇 ↓↓ F1黑斑蛇黄斑蛇F1黑斑蛇黄斑蛇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黄斑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D.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答案D 解析由乙实验可知黑斑为显性性状,乙实验中亲本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其中AA、Aa是黑斑蛇,故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完全相同。 4.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答案B 解析孟德尔之后,科学家们在继续研究中发现,只有满足大样本即实验群体足够大,才能够实现孟德尔统计的比例关系,越小越偏离,越大越接近。 5.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高等生物的雄配子数一般远远大于雌配子数。 6.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下列选项中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的是() A.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答案D 解析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条件有:(1)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D配子和d配子;(2)这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机会相等;(3)含各种遗传因子的种子必须有实现各自遗传因子表达的环境条件。 7.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答案B 解析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

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版)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母题07 基因的分离定律 【母题来源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 【母题原题】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 和Bb 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 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 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 、Bb 、bb 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50、500、0 B .250、500、250 C .500、250、0 D .750、250、0 【答案】A 【解析】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 ,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 、1/2Bb 、1/4bb ,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 、Bb 、bb 的个体的 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 的个体数目为1/4× 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 的个体数目为1/2× 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 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 的个体数目为0。综上所述,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母题来源二】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II 卷) 【母题原题】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完整版)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及习题

基因的分离定律 知识点汇总 1、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右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 A和a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3、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比较纯合子杂合子 特点 ①不含等位基因②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 分离①至少含一对等位基因②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实验鉴定测交 纯合子×隐性类型 测交后代只有一种类型的表现型 杂合子×隐性类型 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自交 纯合子?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花粉鉴定方法花粉的基因型只有一种花粉的基因型至少两种 5.(1)测交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已知生物性状的显隐性。此方法常用于动物遗传因子组成的检测。但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2)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更简便。6.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7.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F1 ?? ? ??显性∶隐性=3∶1?亲本:Aa×Aa 显性∶隐性=1∶1?亲本:Aa×aa 全为显性?亲本:AA×A_或aa 全为隐性?亲本:aa×aa 8.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 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 9.指导杂交育种 (1)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收获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植株上的种子,留种推广。 (2)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3)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具有相对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可具杂种优势但每年都要育种。 10.杂合子Aa连续多代自交问题分析 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F n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 比例 1 2n1- 1 2n 1 2- 1 2n+1 1 2- 1 2n+1 1 2+ 1 2n+1 1 2- 1 2n+1 11.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例题 (1)讲课稿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例 题(1)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例题 1.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解析: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环境条件也影响表现型,A项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B项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C项错误。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应在未开花前去雄和授粉,实现杂交;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和雌蕊发育不良,会影响受粉;孟德尔依据子代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3、高茎豌豆(Dd)能产生含有哪种遗传因子的配子() (A)只有含D的配子B)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 (C)只有含d的配子 D)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4、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 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 (A)EE×ee (B)EE×Ee (C)EE×EE (D)Ee×Ee 5.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 )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复习

基因的分离定律 1.若选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重现孟德尔的研究历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成功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B.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根据假设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演绎并进行测交实验验证假设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3.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C.两实验都设计了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 D.前者采用“假说一演绎法”,后者采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4.在生物科学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假说,这些假说是科学家通过一定的实验后提出来的。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同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B.果蝇的眼色伴性遗传实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C.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S型菌可能有遗传因子 D.达尔文父子的向光性实验——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传递到了苗尖下部 5.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①狗的长毛与卷毛 ②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③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⑤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 ⑥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A.③⑥B.①④C.②⑤D.③④ 6.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 达的机会相等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7.蜜蜂的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雌蜂(蜂王)、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蜜蜂的体色中,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1的体色将() A.全为褐色 B.褐色个体数:黑色个体数=3∶1 C.蜂王、工蜂全为褐色,雄蜂全为黑色 D.蜂王、工蜂全为黑色,雄蜂全为褐色 8.以下的各种杂交方式及所采用的处理方式相符合的是() A.杂交方式:豌豆属雌雄同株同花,若高茎♀×矮茎处理方式:花成熟开放后,母本去雄并套袋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汇总

基因的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方法(导学案互动探究1)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________传粉植物,而且是________受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状。 (3)。 2.(1)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雄的部位和时间? (3)两次套袋的目的? 3.玉米也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分析它与豌豆的异同。 典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知识点二、假说—演绎法再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观察现象孟德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提出了哪些问题? 提出问题 推理分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作出假设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5)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D、d)(认真写完) 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其中高茎占,矮茎由此可见,F 2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其中纯合子占。F 2 占,杂合子占。高茎中纯合子占,杂合子 占。 演绎推理请写出孟德尔进行演绎推理的遗传图解。想一想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 实验验证与测交亲本有何关系? 分析结果分离定律的实质和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得出结论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精选)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附答案)-超级详细、好用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 4、纯合子自交一定是(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三遗传规律中解题思路与方法 1、正推法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高考生物复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

高考生物复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知识梳理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3.分离定律的内容 4.分离定律的应用 (1)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 (2)医学实践: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为禁止近亲结婚提供理论依据。 教材VS 高考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2016·海南卷,6A)() (2)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2015·海南卷,12A)() (3)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013·全国卷Ⅱ,T5)() (4)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2015·江苏卷,4A)() (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012·经典高考,11C)() 提示(1)×等位基因分离发生于减Ⅰ后期。 (2)×孟德尔定律支持基因分离而非融合观点。 (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4)√ (5)×该方法不仅用于检测F1基因型还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类型。 2.教材·拓展·拾遗 (1)(必修2教材P2“问题探讨”改编) ①融合遗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按照该观点以融合方式传递的遗传性状是否会发生分离? ②按照融合遗传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③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哪一种?依据是什么?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知识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知识 【内容简介】 本讲内容包括4个内容,即(1)说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杂交实验的操作、实验材料的选择、假说演绎法、先研究一对再研究多对的研究思路、概率等;(3)运用分离定律解决相关问题;(4)梳理关于分离定律的重点题型。【复习要点】 1、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1)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思考:1、所谓分离定律,是指谁分离?什么时候分离?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是这样的? 2、根据上述回答请界定一下分离定律的适用条件? (2)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思考: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以产生几种配子?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以产生几种配子?基因型是A a的个体可以产生几种配子? 2、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假说—演绎法) 思考:(1)所谓“在观察的基础上”,观察什么?(2)提出假说后,为什么不去验证假说是否正确,而是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去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呢?

(1)孟德尔怎么知道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而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的呢?孟德尔又怎么知道基因型为Dd的个体表现为高茎,而不是矮茎呢? (2)演绎推理时,孟德尔为什么选择“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不能选用其他的杂交组合吗?这一杂交组合的优点是什么呢?为什么把这一杂交组合称为“测交”呢? (3)最终表明,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为什么孟德尔一猜就猜对了呢?又因为什么孟德尔的主张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呢? 3、孟德尔的实验方法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附答案)-超级详细、好用 一、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 =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9、表现型:是指生物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3、基因型和表现型: 4、纯合子自交一定是(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dd Dd 全显 (4)Dd ×dd 1/2Dd:1/2 dd 显:隐=1:1 (5)Dd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三遗传规律中解题思路与方法 1、正推法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1/3。 2、逆推法:方法:由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

不同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_001

不同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一遗传定律。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孟德尔发现,在一对相对性状中,表现型不同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都表现为显性性状;而F1自交产生F2,都出现显隐性状近似3:1的性状分离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不同配子间随机结合,就出现了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那么,关于分离定律的验证,应选取什么方法呢?通常,能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有三种。 一、测交法 测交法是课本中给出的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型,比例为1:1,从而能够证明F1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即分离定律是存在的。这种方法是验证分离定律最常用的方法。它只适用于能够比较容易进行测交的生物,对于植物中很难把雌蕊和雄蕊分开的生物,则不适合。 二、自交法 除了测交法之外,自交法也是验证分离定律的较好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方便进行测交的生物种类。具体做法是:F1自交,产生的F2中会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近似为3:1。这个特定的性状分离比,也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花较小的两性花植物进行分离定律的验证,多采用这种方法。此方法简单易行,结果明确。 三、花粉鉴定法 对于一些特殊的生物,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鉴定方法。如: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鉴定花粉来确定配子的基因型,从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 另外,利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观察单倍体幼苗的一些性状,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之后,观察正常植株的性状,也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不同的题目中,根据涉及的生物种类的不同,我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寻找最佳的方法来进行分离定律的验证。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习题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习题 1.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解析: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环境条件也影响表现型,A项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B项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C项错误。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应在未开花前去雄和授粉,实现杂交;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和雌蕊发育不良,会影响受粉;孟德尔依据子代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3、高茎豌豆(Dd)能产生含有哪种遗传因子的配子() (A)只有含D的配子B)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 (C)只有含d的配子D)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4、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 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 (A)EE×ee (B)EE×Ee (C)EE×EE (D)Ee×Ee 5.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 )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6.高粱有红茎和绿茎,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000粒种子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和240绿茎,则此高粱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 Rr×Rr B.Rr×rr C.Rr×RR D.RR ×rr 7.先天性聋哑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双亲均无此病,但第一个孩子患聋哑,以后所生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 A.100% B.75% C.50%D.25% 解析: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孩子,说明患病为隐性性状,双亲为杂合子。 8.多指症(有六个手指)为一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某男性为多指患者,他的夫人正常,但他们的三个子女均是多指症患者,这样的双亲其子女中多指症的发病率是()A.25%或50%B.100%或50%C.50%或50%D.0或100% 解析:多指为显性,所以患者必有显性基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因此其夫人为aa,“某男性”则为AA或Aa。AA×aa子女100%多指;Aa×aa子女多指为5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