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图表教学法与地理课堂教学

图表教学法与地理课堂教学

图表教学法与地理课堂教学
图表教学法与地理课堂教学

图表教学法与地理课堂教学

当前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从“应试教育”的框架走出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多种技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在笔者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图表教学法。

一、图表教学法的提出与手段

图表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图形、图象或表格为主要方式,揭示地理事物或本质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增强学生地理素质,加快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使用一般的政区图,学会在地图上找地名、定方向、量距离,还要教会学生阅读使用各种专用地图;以及出现在教材中大量的各种统计图表、比较图表,并能通过这些图表和地图来解释教材中和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气候、地形、河流、水文、植被、经济、人口、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除此以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绘制简单地图和各种图表的方法,包括在暗图上填写地理事物的分布。描绘地图、缩放地图、画示意图等。归纳起来就是,教会学生看图、识图、运用图表、绘制图表等,而图表教学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

在运用图表教学法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1)板画教学;(2)图表教学;(3)影视图象教学;(4)多媒体图表教学等。只要能科学地运用这些手段,对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极其有利的。

二、图表教学法实施的四个步骤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把握大纲中重点难点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等。

2、根据教材,设计具有科学性、概括性及学生通俗易懂、感兴趣的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中变“哑图”为会说话的“活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边讲边画,让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的语言和笔触而转移,实现图示的笔序与讲解同步进行。

4、归纳总结,设计巩固练习题,检查学习效果,做到信息经教师传授之后及时反馈,并对反馈信息及时作出评价。

以上四个步骤用相关图表示如下:

-------------教材-------------

教 -----------设计图表----------- 学

-----------边画边讲-----------

-----------巩固练习-----------

师 -----------归纳总结----------- 生

-------------反馈-------------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了让学生得到较系统的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结构及内在联系,运用形象化的图形、图象或表格讲授地理概念和规律,就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理学科准确、完整、稳固的表象。

三、图表教学法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运用图表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离不开图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表,能活跃课堂。图表的生动形象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主动掌握地理知识。如我在讲授初中地理第一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时,当讲到热带沙漠带和温带沙漠带时,出示两张景观图片,一张是单峰驼,另一张是双峰驼,同时配合图片提出两个问题:

热带沙漠带温带沙漠带

(1)骆驼身上有何特征适宜在沙漠中生存?

(2)为什么单峰驼多分布在热带沙漠带,而双峰驼多分布在温带沙漠带?

就这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最后由我作出总结:单峰驼和双峰驼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而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在这个基础之上,让学生明白“环境可以影响到动物的外形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2、图表直观教学,通俗易懂,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记忆力。

中学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内容面广量大,且较枯燥,而在教学中引入图表直观教学,使得这些内容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及动觉记忆等。如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一节中的“气旋与反气旋”,是该节的重点及难点,在讲这个内容时,可列表如下: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①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 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②学生需 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 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③学生要会分析不同 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课程分析:①通过图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分析、说明人口 增长不同时期的增长快慢是不一样的;②通过多则阅读材料分 别说明并且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即“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③本章节是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和当前社会现 实比较接近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图表、阅读材料分析说明人口增长的三种基本模式;阅读部分通过说明不同地区的资料,以此来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因素以及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阅读部分也对三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阅读部分的分析,提高读图析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阅读各则材料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理解

每种模式的意义;了解多个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从而对人口增长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增长模式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联想到现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保持在自然环境能承载的范围内。 三、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人口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以及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对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为接下来几章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章节“人口增长模式”有三部分内容:一是“高-高-低”模式;二是“高-低-高”模式;三是“低-低-低”模式。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3.图表分析法、比较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地理高阶思维教学模式——复习课

地理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模式之二 ——复习课 一、地理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的背景 1.地理高考四大能力的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①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③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①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②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③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④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①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②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①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②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③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④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地理高考命题特点及变化 目标定位: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官员的观点: 考能力,根本点就是要把学生在能力上的这种个体差异,通过试卷中的试题组合这种间接的测量方式,以分数的量化形式体现出来。 高考是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否则就没有必要设立高考了,高考不是评价中学教学的考试。 国家命题中心命题人的观点: (1)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 (2)高考考的知识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抽样。 (3)高考所要考的能力层次是高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4)高考要考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 3.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有效和全面的提取信息。 (2)概念模糊、知识的因果逻辑关系混乱。 (3)空间定位不准,区域特征不清,思维简单僵化。 (4)知识体系不完整,迁移能力差。 (5)忽视区域的空间尺度,忽视材料信息,凭主观臆断答题。(6)照搬答题模板,忽视材料信息和题目设问的关键。 (7)解题思路不清晰,答案的条理性差。

如何学习区域地理讲课教案

如何学习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的学科,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不仅揭示特定区域的自然特征,而且区域的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研究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为人们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提供理论依据。 区域地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1.人地研究:把特定区的人与地理环境看作的一整体,研究环境对人和人对环境的相互影响。 2.景观研究:研究区域地理景观的特征及其历史发展。 3.区域地理调查、区划和规划:对区域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评估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进行区域特征和区域分异的研究。 4.专题性区域研究:研究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 5.区域综合研究:对某一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综合研究,结全实际情况,提出区域开发、利用和改造的措施和途径。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 理都可以在诠释区域事物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并能反映出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状 况。同时区域地理也是难点,知识点繁、杂,只要是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区域地理呢?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学好区域地理的方法: 一.找准位置——在哪里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准确的地理位置和较明确的地理范围。弄清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第一步。 从地理位置看,一个区域或某个地点有其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绝对位置指其经纬位置。 在找准位置的同时,还要掌握它的轮廓特征及其海陆位置。 二.掌握特征——有什么 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有人说,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时,可以把区域当做一个大箩筐,然后分成两格,一格装自然地理特征,另一格装人文地理特征。 其中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范围(主要的地理界线)、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生物(植被、动物)、自然资源等。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历史文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等)、工业生产(区位条件、工业类型、工业基地、工业部门)、交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三.弄清原理——为什么 “为什么”,即理解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难点所在。掌握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只解决了“有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原因,即解决地理特征“为什么”的问题,如资源与工业生产;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气候、地形、河流、工农业与人口、

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学科授课教学模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和灵魂。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室、教师、学生、教学用具(包括教材、资料、教学设备等)、课时时间等,这些是课堂教学进行必备的客观条件,在具备相同的课堂教学客观条件下,为什么教学效果确有所一同?当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基础、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包括教学设备的应用,包括教学情境的生成,包括教学模式的科学等等。针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新课改的要求及我校的办学目标,推行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等,地理学科应该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在新授课时应以“四段式”教学模式为范本进行课堂教学,“四段式”教学模式即:激趣乐学(要学)——目标导学(学啥)——引导自学(会学)——训练疹学(学会)。 一、理论依据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改的理念、建构主义学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陶行知的赏识教育理论。洋思中学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朗口中学崔其升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养正高中孙永强的“三学”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以激趣为前提、目标为主线、导学为核心、疹学为结果的环环相扣、节奏明快、和谐高效、思维构建。 二、操作过程及原则 实施“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黑板的增加、学生的展示、手段的现代、掌声的热烈,而在于还原课堂的实质,即:课堂是学习活动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板书形式

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板书形式 板书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板书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特别是在近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中,几乎见不到老师动手板书了,黑板似乎成了多余的摆设。果真如此吗?许多专家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并正努力以各种方式强调板书的重要性。其实,板书是课堂上师生交流、展示师风、突出主干、指导学法,乃至突破难点的重要手段,还利于学生思考和笔记,其某些功能是多媒体手段也无法替代的。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十余年,一向重视板书的设计与运用,即使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也重视板书的恰当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里将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板书形式展示出来,以期与同行们共商。 一、提纲式板书: 这是最常见的板书形式,也最容易使用。它是将一堂课的主干内容,随着教学进程,提纲结领地写在黑板上。如“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可设计为下列两种提纲式的板书: 之一: 之二: 提纲式板 书的

优点是容易设计,易于板演,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因此它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这种板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体现层次,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相关内容充实其中,可详可略。 二、结构式板书: 如“大气的保温效应”可设计为: 结构式板书特别适用于知识间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再如地壳物质循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数等等。而且在一章、一节总结和专题复习中,是极有效的构建知识网络的形式之一,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综合的观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如以“风”为中心,将相关知识拉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可以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的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相关的各类问题。其板书可设计为: 海陆风城郊风台风寒潮风能利用 三、表格式板书: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的常用方法,通过比较能更加清晰的理解多个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异同点及联系。在使用比较的方法教学时,采用表格式板书易于形成清晰的认识。

初中地理复习课模式及案例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复习课的导入,不同于新授课,最好直击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首先通过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完成这类知识的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一对一检查、教师抽查或集体默写等方法进行落实。 三、典题引导,点拨深化--互动探究阶段 1.结合课本知识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进行自主训练,同时将疑难问题划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典型例题要有层次性,应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 2.小组就典型例题进行交流,重点在于发现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小组内出错多和无法解决的题目,有组长记录并质疑。教师集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点拨。 教师进行点拨时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达标练习,提升能力--优化训练达标测评拓展提高 精选题目,当堂达标,巩固所复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落实。进行达标检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强化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的过程;对于初二学生要直击会考,让学生明确会考的难度;还应密切联系实际,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布置课下的复习要求,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区域地理教学一般思路

区域地理教学一般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我认为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教会学生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我复习时一般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 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制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 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 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 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等方面分析。 ⑸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 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⑹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

浅谈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0-03-24T23:12:55.10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何云清 [导读] 课堂教学模式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最敏感的一个因素,模式改变后,不可避免地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何云清(农一师阿拉尔十四团中学新疆阿拉尔843302) 任教七年级地理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在反反复复的实践中,经过摸索探究,我归纳出了地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模式,仅供各位老师的参考和指教。 课堂教学模式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最敏感的一个因素,模式改变后,不可避免地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到师生间情感适应,地理教学既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可以发挥情感的强化功能,在新模式运行中,师生间要有情感共鸣,使学生享受到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富有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们都会说,师生间感情融洽时,大家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反应快速,这样当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在虽然已经进入了新课程改革教育时代,但是有的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老一套。学生在课前就没有预习,也没有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更不要说到课外参加什么要求比较高的实践活动了。我觉得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先看一看课本内容,读一读材料,析一析图,议一议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也方便了施教者的悉心安排。如果学生连课本上要学习内容都没有看,就直接进入种种活动安排,那么学生在课堂中就会茫然不知所措,空洞乏味。当学生看好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后,就应该进入正常的教学内容了,无论是怎样的教学内容,也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思路,讲授法都是很“畅销”的。提到讲授法很多老师可能会提出很多的疑义——现在都新课程改革了,为何还要用老一套的讲授法呀?其实地理课堂上的讲授法和其他课堂上的讲授法是有区别的。 经过几年的实验我发现,在七年级地理课堂中,板书是要精心设置的,板书所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提纲挈领,突出重点,提高兴趣,画龙点睛。如果施教者在黑板上及时地板书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人名、地名,或者一些简单的拓展知识,那不仅是课堂丰富了,而且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也将得到一定的提高。比如:我在教学地球知识——航海家的介绍上,就让他们大大的长了一回见识,当我很工整的把几个航海家的名字并排写在黑板的一侧并讲述他们成功的历程时,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都记录了下来,虽然这并不需要记录,但是这恰恰说明了我的授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比如在《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教学活动中,我就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本领,将自己的亮点表现出来,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略的世界地图。记得当时很都同学都问我为什么不教他们美术,那一节课,我的板书就是一幅世界地图。板书是很重要的,可它也不是随便摆弄的,需要施教者的精心设计。如果课堂内容简单,不需要板书,那就可以完全不用板书,用图来代替文字板书或者书写了标题就可以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板书的,因为在我们地理课堂上,主要是要学会认图、识图、知图,在图中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当然,还有许多比板书更重要的东西——活动。 在讲授过程中,除了板书注意外,就是要特别注重课堂提问。七年级的课文内容不难,而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听懂,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提问的时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关注所有的学生,当老师让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她)就会觉得是一种光荣和信任,尤其是在七年级这个年龄段上。那如何面对所有的学生呢? 首先是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难易度,太难了,学生难以思考,难以回答出来,就会失去思考和回答问题的信心。太简单了,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举手回答,即使是多次的重复,也可以让学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增强自信心,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在集体的“骚动”后,可以让学生安静一下了,在课文的常规讲解后,就应该让“活动”出场了,在整个七年级地理课本中,最容易见到的,也是区别别的版本的就是“活动”的安排,活动安排的目的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地理课堂上,除了特殊的需要外,一般地,我都是让前后四人一组自然组合,前排两人向后一转,与后排学生组合,合作小组就构成了,随即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进行讨论和探究,我就在他们讨论时,进行巡视并做简单的指导。有时候,有的活动不需要讨论和合作,只需要学生来自己动手来画,来制作图样,对于这些活动,我的角色就仅仅是一个督察员,检查他们的完成情况,并将好图样展示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制图信心,从而达到让他们不知不觉的喜欢学习地理的目的。 然而,有时候,还需要把重点内容加以巩固,和地理配套的还有一本填图册和练习册,适当的填图和练习是十分与必要的,施教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地理教学模式

xxx中学地理“图文结合”教学模式 教学课堂改革是对教师加强充一思想,增强责任感的改革。使我们每一位教师认识到模式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到有模式与无模式的利弊。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模式。让教师理解“复习检测--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指导自学;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点拨释疑--拓展延伸;达标检测--总结整理”模式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教师认真研学教学模式,组织备课。首先要备好模式课,同时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目的是加深对模式的理解,之后再分工备课就比较顺手了。 1.复习检测,情境导入。导入应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复习已有知识或地理故事,生活情景、谜语、古诗、视频等激趣因素,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情绪准备。 2.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板书或多媒体展示的形式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哪那些知识是重点与难点,针对重难点多加练习,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也更喜欢学习。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3.小组合作,针对疑问共同探讨交流。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地理教材大量的文字、图表、照片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共同学习、探究、归纳知识点,获取学习乐趣。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自主学会取长补短。学生

在边阅读边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学生在阅读图文资料时注意地理学科中图文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有机的图文转换,和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做法:组长带领,有问题同学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 4.教师点拨释疑,针对知识点适当拓展延伸。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针对难以解决的知识点,教师进行解析、点拨,为学生解惑。面对知识点适当延伸。比如我们地理讲某一地方的纬度位置时可以适当的延伸,这样的维度位置使这个地方的气候是什么类型。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 做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代表说出本组在学习中遇到的有疑惑的知识点,教师解析。 5.达标检测,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重视课堂的检测反馈练习,提高训练质量。练习要符合大纲的要求,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突出变式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地理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体现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在此,可应用“读图分析”练习题多加训练。 做法:每小组派一名代表,畅谈知识收获,其他同学对比自己整理的知识点,最后共同优化。 总而言之,我们在地理的改革实践中,深入研究,不断学习、不

7E 教学模式在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中的应用

7E 教学模式在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中的应用 7E 教学模式,指的是Excite(激励)、Explore(探索)、Explain(解释)、Expand(扩充)、Extend(延伸)、Exchange(交流)、Evaluate(评价)。其中Explore 探索是核心,Expand(扩充)和Extend(延伸)是目的。文章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一个小专题“荒漠化的成因”为例,尝试如何用7E 教学模式启发学生高层次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学问的精神,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标签:7E教学模式;地理;专题复习 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专家BSCS于1989年开发了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5E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在5E模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和补充,提出“7E”教学模式,即Excite(激励)、Explore(探索)、Explain(解释)、Expand(扩充)、Extend(延伸)、Exchange (交流)、Evaluate(评价)。在7E 教学模式环节中,激励是先导,评价是催化剂,探索是核心,解释是升华,扩充和延伸是目的,交流是助力,七个环节紧密相连,相得益彰。笔者试着通过7E 教学模式演绎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一个小专题“荒漠化的成因”,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发现新事物,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Excite(激励)——创设情境,激励探索 学生只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给与高度关注,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学地理,就要让学生产生好奇,用他们身边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引入,成功创设吸引他们的地理情景,让他们自觉地进入地理复习课堂中。当然,高三的复习课堂很枯燥,如何能把“荒漠化的成因”的复习课堂开好头呢?我引入了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西游記》之“火焰山”的视频片段给他们欣赏。视频中,师徒四人走在慢慢黄沙中,烈日灼烧,周围寸草不生,好不容易发现有户人家,想去化斋、打水,都只能举着瓢等水一滴一滴滴下来。在观看过程中,熟悉的旋律一响起来,同学们都跟着哼,然后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看到刚才索描绘的情景,他们都在讨论说:“这是什么鬼地方”“太热了”“怎么都是沙子”等等,一下子,课堂的气氛都活跃起来了。 二、Explore(探索)——活跃思维,积极探索 探究性学习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乐于学习,勤于动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1]只有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并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清楚地理事物之间前因后果的联系,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过程的理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几点:1.多鼓励学生;2.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进行设问;3.当学生有消极情绪时要及时推一推,有困惑时要适当拉一拉。 火焰山只是一个课前导入,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解决后续的问题。接下来我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工具包括:两块塑料板,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地、高 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 它们的形态。 2、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特征的学习,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 法。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着名的山系的分布 4、掌握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 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难点: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读图提问法、作图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清楚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那陆地表面和海底表面形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疑惑。 2、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投影片】(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发现这里的地表并不平坦,而是有高低起伏。因起伏的程度和形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总结出,地形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 【板书】一、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的地形形态特征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白庙子中学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的四个环节,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展开。具体做法如下: 环节1:激情导入(3分钟)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景,激趣设疑,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诱发主体主动参与学习。地理教学中可采用的导课方法有:趣味问题法、地理故事法、设置悬念法、自然过渡法、直观视频导入法、复习导入等。 环节2:明确目标。(1分钟)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要准确、精准;目标难易程度要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而适当的调整。 环节3: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参照学案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查阅相关知识,自主完成学案上的学习内容,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搞清知识的前因后果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环节4:合作交流(15分钟) (一)组内交流(5分钟) 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或者对预习学案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并总结小组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 (二)班内交流、精讲点拨(10分钟) 这一环节的主角是学生,也是一节课的重头戏。“展”就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成果,如好思路、好方法、好结论等及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组内、组间的展示、讨论、分析与评价等。一是展示自主学习后的成果;二是展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尚未解决的疑点、难点、分歧点;三是展示挖掘出的规律性的知识;四是展示学生再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点;五是展示学生自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采取主动展示、点名展示、限制范围抢答、挑战赛等方式进行精彩展示。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环节5:有效训练(7分钟)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巩固训练题。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②习题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和紧密联系地理热点问题。③训练设计要注意突出疑点、难点和易错点,试题类型以读图分析和地理情景材料分析为主。训练题的数量要适当,最好能够当堂完成,并进行及时地反馈与矫正,确保课堂的效益,落实“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环节6:课堂小结(4分钟) 课堂小节是一堂课的总结与提升,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可以有两种小节方式:一是由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收获——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另一种方式就是教师来总结本节所学习地理知识、原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前因后果联系,指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环节7:巩固补救(5分钟) 识记本节课自己存在问题的题并补救作业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建立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 1、前言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教学模式较陈旧。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2、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强调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遵循学生阅读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解,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总结经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语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课前阅读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阅读法让学生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提纲阅读法。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模板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唯模式,但又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正如“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为了真正使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评价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探索、归纳总结出符合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提供的几种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静态的条条框框,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模式,其间完善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教师们可以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模式,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最终总结出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切合本校实际,又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来。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多元互动”探究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实现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的设计,其主要教学程序为“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环节。各环节中渗透着“学”和“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 一、基本程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教学环节,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组织下,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并领悟如何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呈现展示环节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通常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形成的地理资料,呈现的形式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班展示。 2.引入角色环节 这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教学媒体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并向学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一、理论支撑 1、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主体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主体性,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发展,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体精神、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和发展其主体性。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模式的应用,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规定的中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本模式的应用,使学生形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规定的中学地理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发展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操作序列 1、课前发放学案,指导学生预习。(学案内容有:学习目标、重难点、导 学问题、学法指导、当堂训练题等)

2、课堂教学分为四大板块: ⑴系统梳理知识。教师先提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要求,可以针对本课重点知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4—6个问题,然后限定时间,指导学生结合问题认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归纳、整理,不要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在书上画出或写出这些问题的答题思路和提纲,可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部答案而只说出答题思路或提纲,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引导,纠正点拨。本环节时间约为10分钟。 ⑵案例分析。教师结合学生知识系统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典型问题,精选有代表性的案例(习题)加以分析,拓宽加深,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本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案例,提高教学容量。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本环节时间约为10~15 分钟。 ⑶当堂训练。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精选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本环节时间约为15分钟。 ⑷质疑讨论,师生互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开展质疑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时间约为5分钟。 四、教学策略 1.复习方法指导策略: (1)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鉴于高考命题内容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在“考试说明”要求的全范围内抽样检查,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这就要求考生必须以“考试说明”指导全程复习,回归课本,全面复习,弄清“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考点,特别是最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主干知识。 系统掌握基础知识,要求复习中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加强地理学科的综合,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强调前后知识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建构知识体系时,要讲究方法。一方面要从知识框架理清知识脉络;另一方面要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如区域地理复习时可以从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重要城市、港口、交通、分布、成因)等方面去研究,把握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区域地理繁杂的知识点和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征,让学生觉得是很沉重的学习负担。文章从创设情境、读图分析、抓住主导因素、注重区域比较、画“知识树”等方面,着手教会学生化繁为简,学好区域地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挖掘区域的地域性、综合性特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能力。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授人以渔”?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区域地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创设情境这一招是最吸引他们的方法,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对该区域产生强烈兴趣,进一步主动学习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创设情境包括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多媒体情境等。 例1:学习青藏地区时,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生活情境:修青藏铁路的工人有“三宝”――“墨镜、唇膏、防晒

霜”;工人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大地大不如反应大,爹亲娘亲不如氧气亲。”你能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吗? 例2:在学习亚洲的季风气候时,可以结合《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为什么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国的民居为什么一般都坐北朝南? 还有日本传统的食品寿司为什么中间是米饭、鱼片,外面包着海苔,这和日本的农业有什么关系?印度的妇女天天都穿着传统服饰――纱丽,除了纱丽被誉为“能裹住女性所有美态的服装”外,与南亚的气候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位高权重的杨贵妃不叫人在长安种上荔枝,而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绝唱,等等。 初中生好奇心很强,而且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课堂上多创设一些情境,可以让学生自己“走”进课堂,全身心融入课堂,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学会、乐学区域地理。当然,我们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该区域最核心的地理特征,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该区域的地理特征,不能光为好玩而创设情境。 二、读图分析,看图说话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学生就无法记住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无法分析、理解地理特征、原理和成因。如果单纯地死记硬背课文中的文字,将毫无用处,所以学地理一定要让学生图不离手,宁可无书,不可无图。那

区域地理教学总结

区域地理教学总结 区域地理教学总结范文 整个高二学年,我们主要是学习了区域地理,而区域地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一个区域的位置,自然环境特征、社会 经济人口发展状况三大模块。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把高一的自然地 理知识渗透进来,如何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的知识,这是我们教学 的关键,结合本人一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心得,现总结归纳如下几 个方面: 第一,精心引导记忆,让学生在掌握记忆方法中提升记忆力 区域地理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尤其是对其空间定位方面很难,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理位置,而空间定位是我们解答区域地理的前 提条件。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记忆的探索者、引导者,让学生在 轻松愉悦中记忆,本人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记忆。 例如,在讲解中国行政区域和各国轮廓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例如把南极洲比作“仰卧在蛋壳中的一只小鸭”,黑龙江省像天鹅,青海省像一只玉兔,甘萧省象电话听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像西伸 出的铁拳,江西省和湖面省如姐妹美女头,这样让学生在形象比喻 中记住重要国家和省区。 2.引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经纬网来判读 例如,对于中国区域地理,我们重点记忆以下几条重要的纬线和经线穿越地区。 然后布置学生课后去查看地图,以作业形式交上来,内容包括经纬线穿越重要省区、地形、河流、山脉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不 会感到茫然,同时又加强记忆了重要的地理事物。

3.引导学生记忆一些地区相对位置。 有的区域空间地位需要根据周围重要的相对地理事物来判断,例如重要的湖泊、交通、河流、城市等。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看图要注重看图例。这些图例往往会隐含重要的信息。 记忆方法很多,我们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让学生有兴趣地记住更多的内容。 第二,利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区域地理内容很多,但有的`区域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点,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利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记忆中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知识点构成知识网络,培养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青藏高原时,我引导学生比较西北地区在自然环境,农作物分布特点及其区位有利条件等方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并分析二者的形成原因,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同时又复习了以前讲的西北地区知识。 第三,精心梳理思路,让学生在明确思路中提升多无思维能力 思路是学生在客主观题时的答题角度,学生记忆了大量知识但不会用,要从无以下笔,要么观点不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解答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思路。建立答题模式尤其是分析区域地理问题时,例如我们在讲解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自然环境包括的要素有以下方面:地形、气候、水文、植彼、土壤,分析地形主要分析地形类型、地势特点和主要地形区;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流量、讯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要素形成的原因,这样学生记住了这个思路,只要遇到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时,学生就会按思路逐条分析。在以后讲解不同河流水文特征时,就让学生自己看书归纳,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多元思维的能力。 第四,精心引导学生读图、看图能力,做好图文转化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