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内容简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文化产业已经被中央政府视为我国具有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十三五期间,中央政府仍将继续支持文化行业的发展壮大,在项目审批、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扶持,我国文化产业即将迎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文化产业竞争形势的加剧,能否选择合理的商业模式或商业模式组合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文化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属基础性工作,包括重视文化企业经营能力提升、企业创意能力积累和内生性增长、文化与管理融合或以文化提升管理水平等。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应更加重视塑造品牌和延长产业链,且二者为互动关系。文化企业更需要以专注化、专业化实现持续化的人才与能力积累,特别是中小型文化企业,更需要提升实业精神,将有限资源集中在专业领域,寻找或持续完善其商业模式。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文化产业的概念特征、商业属性及结构设计,并对国外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运作经验及我国文化产业商业运作的行业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阐述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及投融资模式;随后,报告对国内外标杆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作了具体细致的分析;最后剖析了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策略。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文化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完善重构现有商业模式,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章中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2.1文化与科技融合

2.2文化与旅游融合

2.3文化与资源融合

第三章国外文化产业三大驱动模式分析

3.1资本技术推动模式

3.2资源驱动模式

3.3政府主导模式

第四章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特征现状

4.1融资规模屡创新高

4.2文化产业直接融资进展顺利

4.3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4.4探索融资保障机制

4.5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逐步成熟

第五章中国文化产业投资规模分析

5.1政策环境持续利好

5.2资本回归理性

第一章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十六大以来,经过十年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在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同时,不断吸引了各方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我国文化建设,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得以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支撑乃至引领作用。截止到2013年4月,我国共有各类文化法人单位69.8万家,比2008年增加23.7万家,同口径增长24.7%。在2008年比2004年增长45%的基础上,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继续保持增长,市场主体不断增多。

在全部文化产业法人中,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单位60.7万家,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9.1万家,作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经营性法人单位数量不断增多,占全部法人单位的87%,分别比2008年、2004年提高4个和8个百分点。这说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效显著。

在全国67.9万家内资法人单位中,国有单位6.3万家,占9.2%;集体单位1.2万家,占1.7%;私营单位47.6万家,占70.1%;其他内资单位12.8万家,占18.9%。其中私营单位所占比重分别比2008年和2004年提高了3.5个和14.9个百分点。数据变化反映了我国文化非国有单位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大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快速成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日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己初步形成。

图表172001-2012年全国文化机构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除法人单位外,目前全国还有非文化产业法人所属的文化产业活动单位推算为3.7万家,从事文化活动的个体经营户推算为75万家。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势头猛,速度快。自2004年以来,文化部先后命名了四批共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五批共269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扶持、发展壮大了一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催生出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有力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

第二章中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的主线,与此同时,文化发展自身也面临转变方式的艰巨任务。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在从“分业发展”走向融合发展,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资源等多种融合方式构成了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5年也是“十三五”开局的规划之年。而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文化与科技融合,双轮驱动新发展

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实践,也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深化和拓展。

(一)政策力度

2012年《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相继发布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重申:“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是中国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之一。

(二)发展速度

1、园区建设成果

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在全国呈燎原之势,已成为我国各地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主要载体。从2004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五批26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批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首批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2、金融资本对接

作为新型金融产品和政策手段的文化产业基金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各地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浦现,涵盖媒体、互联网、电影等各个领域。

3、产值比重增加

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其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占GDP比重越来越大,增长也越来越快,已成为很多城市新型的支柱产业,并进入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二、文化与旅游融合,联姻激发新活力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

(一)“旅游+山水实景演出”模式

山水实景演出实现了旅游业和演出业的跨界“联姻”,将民间神话传说与新型的山水实景舞台演出形式融合在一起。由以前的“白天爬山头,晚上卧炕头”向“白天赏美景,晚上看演出”转变,从而使传统的旅游业由单一的模式向多元的模式迈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旅游+影视”模式

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影视剧的拍摄基地往往会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进而带动影视基地的旅游热潮,实现影视与旅游的跨界联姻。

(三)“动漫+非遗”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代代延续的精神食粮,尤其对青少年有着弥足珍贵的教育作用,而青少年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的纽带和桥梁;同时,动漫对于青少年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动漫+非遗”模式意义非凡。

(四)“主题公园+旅游+文艺演出”模式

在主题公园旅游模式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类是公园观光+旅游+文艺演出的形式,各种各样的舞台演出丰富了主题公园的旅游项目。比如美国迪士尼乐园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文艺演出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功不可没。

(五)“旅游+互联网”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张,游客在旅游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常常会借助互联网获取旅游信息,因此一种新型的跨界模式诞生,即在线旅游。在线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模式,它依托互联网,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租车公司、海内外旅游局等各种旅游服务在内的信息,满足了用户信息查询的目的,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六)“旅游+房地产”模式

在房价持续高涨、一路飙高,政府频出台规制政策的高压形势下,大多数房企都在寻求转型之路。而旅游产业作为无烟工业与朝阳产业,是政府大力提倡的产业类型,更重要的是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因此,房企可以以此为契机,将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的房地产业发展,这不失为发展房地产经济转型的一种正确选择。

三、文化与资源融合,成就区域新飞跃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出现了“文化+创意”的创新导向型模式、“文化+资源”的资源导向型模式和“文化+民族特色”的特色导向型模式。

(一)东部:“文化+创意资源”

东部地区的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创意产业齐头并进,传媒业、展览业、演艺业、数字内容产业等领域已经形成优势。出现了三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北京为代表的“环渤海集聚区域”,以上海、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集聚区域”,以香港、以深圳为代表的“泛珠三角集聚区域”。

(二)中部:“文化+历史和娱乐资源”

传统文化产业优势显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出现了两种典型的文化产业现象。以山西、河南为代表的古老文化资源与旅游结合的产业模式,以湖南为代表的湖湘娱乐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业模式。

(三)西部:“文化+民族特色资源”

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对于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形成了四个特色文化产业生态区。以云南、广西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与南国生态旅游区。以四川、重庆为代表

的蜀地休闲文化旅游区、以新疆、内蒙古为代表的民族宗教文化与草原风光旅游区、以西藏为代表的民族宗教文化与高原风情旅游区。

第三章国际文化产业三大驱动模式分析

3.1资本技术推动模式

目前,美国是全球文化产业的“巨无霸”,占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的43%左右。从历史文化资源上来看,美国并不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势地位主要是由其雄厚的资本技术推动的。例如,好莱坞电影独霸全球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支撑点就是其在技术和资金方面无人能及的领先优势。

3.2资源驱动模式

欧洲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产业份额的34%左右,属于典型的资源驱动发展模式。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得天独厚。

欧洲各国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并对其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如王室文化、博物馆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建筑文化等,打造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3.3政府主导模式

日、韩两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政策的推动。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本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保证。例如,日本先后通过了《著作权法》、《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信息技术基本法》等;韩国制定了《文化内容产业振兴基本法》。

二、政府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来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日、韩政府通过提供各种信息、制定各种扶持和刺激性政策,来指导和协助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例如:1998年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2001年日本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战略”。

第四章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特征现状

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很多因素,近年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与金融的融合。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开始,我们就致力于推动文化金融合作,特别是在2010年九部委文件出台后,文化金融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正在深入完善。

一、融资规模屡创新高。

近年来,文化部先后与中国进出口行国家开发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十家银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将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政策引导功能,与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的主动性结合,开拓了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公共渠道,各合作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各类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二、文化产业直接融资进展顺利。

以文化产业融资为代表的工作顺利启动,标志着文化企业优化融资结构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2012年3月文化部联合人民银行、中国银行正式启动文化企业融资融券,债券融资试点工作,首先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文化产业和金融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并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广。

三、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

多种融资方式为文化企业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提供了方便。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调整,其他产业资金出现流向文化产业的趋势。在文化产业间接融资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纷纷涌现,很多传统企业将目光投向文化产业,如万达集团进军娱乐、演艺等文化产业领域。

四、探索融资保障机制。

启动保险业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同时认定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三家文化产业试点保险公司,推出了演艺活动财产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险等11个为文化产业量身订作的试点险种,其中大部分开发完成的试点险种已经投入市场。之后又确定了保险重点项目110个,涉及企业76家,保险金额5349.26万元,实现文化产业风险531.94亿元。

五、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逐步成熟。

近年来,一批经营稳定、管理成熟和优质文化企业逐步登陆资本市场,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2011年4月为科学引导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企业境内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建设文化企业境内上市资源储备库,及时掌握优秀文化企业的上市意愿和进展情况,并联合沪深交易所等部门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化企业上市培训。建立辅导和推荐机制,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发行一批的批次格局,为企业上市融资打下了基础,截止2012年在上海深圳交易所公开上市的文化企业已达77家,总市值达到2059亿元。

第五章中国文化产业投资规模分析

2014年是文化产业并购的井喷年,大量资本涌入文化产业。2015年,经过一系列的重组、融合、产业升级,市场趋于稳定,资本在经历了“疯狂”的投资并购后开始回归理性。截止到2015年6月20日,文化产业市场投融资及并购事件共有83起,除去未披露资金的27起,涉及金额约244.24亿元,其中,传媒业为高发区,影视行业“高烧不退”,在线教育和旅游开始受到资本青睐。在政策市场双管齐下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市场资本大战如火如荼。

一、政策环境持续利好

2014年,从国家陆续颁布关于文化产业的系列政策性文件、行业法规法以及财税实施细则来看,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2015年,利好政策不断,2015年3月,国家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各国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5年5月,中央部委层面为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还制定了首个专项年度工作计划方案—《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工作方案》。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大众消费观念的升级,产业链的完善,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更多资金将涌入于互联网、新媒体、游戏动漫、线上教育等新兴行业。

二、资本回归理性

资金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市场依然占据了很大优势。随着“一带一路”、“互联网+”、020、移动互联网热潮席卷而来,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市场和并购市场将继续突变。“互联网+”概念的融合,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也将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

图表542015年文化产业投融资金额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截止2015年6月20日,2015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市场投融资及并购事件共有83起,除去未披露资金的27起,涉及金额约244.24亿元。主要涉及IT、旅游、广告、游戏动漫、文化传播、影视、传媒、教育等8个行业,其中传媒、教育及旅游是热点领域。其中投融资事件59起,涉及金额约93.94亿元,并购事件24起,涉及金额约140.30亿元。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及商业模式(一)

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及商业模式(一)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对经济的介入。文化不仅具有要素的特性,其作为综合国力更具有软实力的特性。文化对于产业的介入方式一方面体现为文化与创意之间的辨证互动,另一方面体现为文化是文化产业的目的和手段以及价值评估的核心维度。文化产业的发展应逐步提高文化在产业中的比重,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文化资本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结构形态具有一般产业所具备的商业属性,文化产业核心要素包括生产者、生产过程和产品。就其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生产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商业模式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就其最普通的意义来讲,商业模式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它是指一个企业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企业自身、客户、合作伙伴或利益相关者以及资源、流程、渠道和能力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意图,同时也是实现价值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总体构造。由于文化产业兼具文化和商业双重属性,它所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庞杂,再加上它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不能简单地将单一的特定商业模式应用于文化产业的所有行业,也不能保证某一特定的模式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产生优异的价值结果。 一、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既指明了文化的精神、观念属性,又指明了其客观的物质本原;既分析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区别,又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和源泉,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保证。随着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日趋深入,经济中的文化含量、文化中的经济穿透力也在不断提高。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一方面是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对文化价值观念、人的行为方式、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运行机制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必须运用经济手段、引入经济要素,不断增强其自身实力;另一方面是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生产管理方式及经济制度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必须通过增加文化含量及发挥文化作用而不断提升内在价值。文化与经济互动,构成了新时代全新的生产形态和发展模式。 (一)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一种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品,这需要将内容的原创性与形式的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并依据经济规律,通过一定的商业模式的运行,最终作为商品提供给消费者。显然,这是一种利用文化资源和个人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生产方面表现为物质产品的丰富,它直接的后果就是带来了需求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物质产品效用的下降和文化产品效用的提高;物质产品的重要性相对降低,在消费方面表现为更加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进而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但是,只要环境不妨碍这些较高层次需求的出现,它们就能激励大多数人不断去追求。消费者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文化产品或者是产品中文化价值的消费来实现。文化产业与商业利润唇齿相依,这就决定了它不仅要严格地遵循市场逐利的原则,而且在创意上也会刻意迎合接受者的娱乐、消遣、宣泄功能等精神需求。法国社会学者布什亚说:“人会毫不犹豫地寻求自身幸福,偏爱那些最使他感到满足的物”。文化产品具有唤起人们联想愉快事物的能力,能够与人们有情感连结,产生心灵层次的共鸣,从而使消费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文化产品作为商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符号价值的追求。一般而言,人们的消费活动主要是为

支付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支付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支付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随着国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上升,网络购物兴起,我国的支付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贷记卡消费、借记卡POS机刷卡消费以及网络支付、手机支付均成为支付行业各相关利益者的必争之地。传统银行卡支付市场正在被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和外部竞争者所吞噬,以浙江支付宝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第三方支付企业迅速崛起,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复了首期第三方支付公司牌照后,也正是形成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概念。中国移动的高调入股浦发银行则标志着移动支付概念时代的到来。 下面主要以三种典型模式来描述支付市场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构成。 BM1:第三方支付平台倒逼银行机构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起源于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截止2010年底,支付宝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成为全国最大的网上支付交易平台。众多商家,甚至银行主动要求与支付宝合作进行市场开发。 支付宝的业务系统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是与三类外部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交易结构。 第一类是直接交易用户,这是支付宝存在的强大保障,每个用户通过支付宝拥有个人账号,每日有巨额的零成本资金沉淀在支付宝位于银行的专款账户中。由于直接交易用户是支付宝谈判筹码的重要因素,支付宝对于这类利益相关者的态度是永远免费,为他们无偿提供支付担保服务(这才是支付宝成立的初衷)。 第二类是商家,包括淘宝网商家、外部商家机构和公共事业单位。淘宝网内

务。将手机卡与银行卡绑定的方式,决定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手机卡是随身携带的,可以与外界进行交流的移动电子设备,相对于银行卡来说,手机卡依附的载体——手机可以有更多“消费”的渠道,而银行卡则拥有其固有的金融属性,“消费”使用的资金信息全部来自银行卡依附的母体——银行。手机在这里只是一种信息渠道属性,银行卡则提供了金融属性,两者合二为一称之为移动支付。这种交易结构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缺一不可,各自按贡献度获得分成收益是收支方式的解决之道。 第三种:无需绑定银行支付 这项技术目前主要由银联安捷支付提供服务,银行通过商户系统获取用户的银行账号、身份证号及手机号,通过银联IVR系统回拨用户手机,采集用户银行卡密码,由以上两条不同信道非同步采集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及密码后,匹配成无磁有密的交易支付请求,送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完成支付交易。 相对于第一种手机支付方式,这也是一种只涉及单个利益相关者的模式,银联就是这其中的主导者。银联在国内拥有数量庞大的POS终端机,只需在拥有银联标志的终端上提供用户信息,并经过密码验证后即可完成支付过程。手机运营商在这里只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服务,完全不参与支付过程,而银联由于其独立的支付交易系统,做到了类似于线下“支付宝”的模式,通过交易系统的集合优势与银行进行单方面合作谈判。这一种方式中,银联获得了绝大部分收益,这也是为什么银行纷纷参股中国银联、移动运营商也积极与中国银联建立合资公司的原因。 在手机支付行业,虽然其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相对较少、交易结构相对简单,

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能产生多重效益,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产业是一个较新的、宏观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界定。普遍的观点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其包括的行业主要有: 1、文化艺术业:包括艺术创作与表演、文艺表演场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和博物馆(纪念馆)、群众文化活动(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文化中心、文化俱乐部)、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及艺术品市场等。 2、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业,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各类图片的出版、印刷(复制)业等。 3、广播电影电视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的制作、发行、播映等。

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包括卫星传输、互联网等各种文化传播。 5、文化娱乐业:包括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游乐园等。 6、文化旅游业:包括以文化艺术和文物为对象的旅游参观、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等。 7、体育业:包括竞技体育和休闲健身服务。 8、博彩业:包括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 9、广告业:包括广告制作、宣传等。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1、发展文化产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文化与其他产品一样,由政府组 织生产、流通和消费。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因此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比其他物质产品滞后,从而制约了文化行业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化进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2、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年度报告)年度中国文化产业金融发展报告

2010年是中国的文化金融年。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战略定位的提升、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使金融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空前提升。在文化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及金融资本的共同推动下,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全面提速,上市融资、信贷规模,以及债券发行、信托计划与主题基金数量均创历年新高。随着文化产业金融生态不断优化,文化领域金融创新持续推进,证券化趋势渐行渐近,文化在与资本共舞中实现了新的嬗变。 一文化企业上市实现新的跨越 (一)文化企业迎来上市高潮 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到相关主管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意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均被摆在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2010年共有16家文化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创历年文化企业上市数量之最。上市企业中,除江西出版集团为借壳ST鑫新上市外,其余企业均为IPO(InitialPublic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其融资功能以及广泛的市场影响和高额的股东回报成为文化企业上市的主流模式。从融资规模看,15家IPO企业共募集资金128.5亿元人民币及9亿美元,其中,中南传媒成功发行3.98亿新股,募集资金42.3亿元,成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企业IPO项目。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以及A股IPO“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额)持续不退,境内上市对文化企业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除昌荣传播等6家企业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外,其余企业均选择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其中,中青宝等6家企业选择在境内创业板上市,超过境内上市文化企业的半数,体现了创业板对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有力支持。(二)文化产业题材备受市场关注 一系列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在国民经济格局中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使文化产业在IPO市场上受到了强烈追捧。境内上市的股票上市首日市场表现良好,半数股票涨幅均接近或超过50%。作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境内首发上市第一股,2010年文化产业首家上市的企业———皖新传媒股价首日上涨49.41%,次日直线涨停,并带动传媒股集体上涨。“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在4只同时上市的创业板新股中,以107.80元的收盘价、58.53%的涨幅居首。“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天舟文化网上申购获得了184倍的超额申购倍率,上市首日收涨5722%。“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股份发行市盈率103倍,共冻结资金1903亿元。作为A股市场首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传媒类上市公司,中南传媒在五只新股“同场竞技”的情况下,网上网下冻结资金合计达4322亿元,与2010年农业银行IPO冻结资金规模相当。上市次日中南传媒一度冲击涨停,总市值突破248亿元,成为文化产业板块股票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文化”已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具热度的题材之一。 (三)股权投资基金助推文化企业上市 近年来,我国包括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第3季度末,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达到571家,实到资本1074亿元,注册资本已接近150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投资力量。由于A股上市渠道的日渐畅通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入股———上市———退出”成为股权投资基金理想的运作模式。其中,上市是股权投资基金实现投资价值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股权投资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企业上市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股权投资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产业引起了股权投资基金的高度关注。作为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专业财务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的介入也加快了文化企业的上市进程。在2010年上市的文化企业中,12家企业在上市前均获得了股权投资,占上市企业的75%,涉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新兴文化业态及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领域。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形式助推文化企业上市已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新趋向。在投资机构中,不

2020年暨南大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专业“文化产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0年暨南大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专业 “文化产业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知识、原理、政策以及中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重要的现象和经典案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全部内容,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查范围 本课程重点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文化产业概论》,以及相关的《世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管理学》等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化产业的概念与门类、文化产业的属性、特征与规律、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文化经营与管理、文化金融与文化科技、文化产业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文化产业的政策与制度等。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专业基础知识(40%) 专业理解能力(30%) 专业应用能力(30%)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题(5题中选3,每小题8分,共24分,多选不计分) (二)简答题(3题中选2,每小题10分,共20分,多选不计分) (三)辨析题(3题中选2,每小题18分,共36分,多选不计分) (四)论述题(3题中选2,每小题35分,共70分,多选不计分)

Ⅳ.试题示例 一、名词解释(3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文化工业 2、文化产业链 3、文化政策 二、简答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文化产业资源评估的文化原则? 2、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要求:请对下列观点的正误进行判断,并以具体理由进行辨析。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不同,前者是以市场为导向,服从于消费者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而后者则是服从于公益性、均等性和基本性的文化需求,由国家财政支撑,因此,两者之间界限不明,不能相通。 2、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切以市场为导向,只要市场有需要,就可以生产来满足。 四、论述题(2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1、论述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的关系。 2、结合具体现象,谈谈你对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的认识,以及动漫产业政策的作用与不足。 Ⅴ.参考书目 李思屈,李涛熊:《文化产业概论》(第3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熊澄宇:《世界文化产业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安吉拉·默克罗比:《创意生活:新文化产业》,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文化和创意产业文献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商业模式分析

XXX网商业模式分析 [引言] 众所周知,要问现在互联网什么模式最火?当属由美国groupon公司开启的“全民团购时代”,团购消费风靡一时,而XXX更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团购网站,作为中国专业团购网的鼻祖,XXX始终盘踞在团购的巅峰俯瞰群雄亦竞逐“千团大战”,XXX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实现“商家、消费者、XXX”三赢的互利互惠局面,各种商业模式要素均在各种程度上决定着XXX的安息兴衰成败,特别是客户关系管理,面对“以社会、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模式,XXX一直都聚焦着“客户关系”。“商业模式越简单越好。XXX网虽然每天只为用户提供一款团购产品,但是我们却力求提供最超值的消费体验。”对比像淘宝这样提供很多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XXX 表示自己更倾向于提供“简单的客户服务”。 [以下为XXX网商业模式的具体分析] XXX的顾客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单凭自己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满足整个市场的所有需求,这不仅缘于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而

且从经济效应方面来看也是不足取的。因为,企业应该分辨出它能有效为之服务的最具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集中企业资源,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以取得和增强竞争优势。 顾客天生就存在差异,大量营销策略在忠诚的世界里根本就不适用,因为并不是每一个顾客都适于成为某品牌的品牌忠诚者。如果企业要最大化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润,就要明智地只关注正确的顾客群体,因为企业要获得每一位顾客,先前都要付出一定的投入,这种投入只有在你能赢得顾客的忠诚后才能得到补偿。因此,要通过价值营销以获得品牌忠诚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客户进行细分,找寻到哪些顾客是能为企业带来赢利的,哪些顾客不能,并锁定那些高价值顾客。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证他在培育顾客忠诚的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源得到回报,企业的长期利润和持续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客户细分是指根据客户属性划分的客户集合。它既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管理工具。它是分门别类研究客户、进行有效客户评估、合理分配服务资源、成功实施客户策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企业充分获取客户价值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XXX网创业团队深知顾客细分的必要性,不是一味的在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2016-2020最新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精品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报告 2016年10月

内容简述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产业列入到了当届政府“十二五”的重要工作日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诸多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4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跨界并购此起彼伏,文化传媒行业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园等领域。进入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已经明朗,“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热潮席卷而来。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各地政府要想壮大文化产业,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

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

如何快速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如何快速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工作中时而会发现一些不错的企业,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市场的宠儿,我们会不免想去探究它的商业模式,看看是否有可借鉴和参考的地方。那么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呢? 有一本书叫《商业模式新生代》,提出商业模式画布概念,透过相关构成要素交织来还原企业的商业模式。 现就应用商业模式画布为骨架、投资要素分析为辅助来拆解企业商业模式的方法进行分享。 商业画布由9个构造块组成,分别是CS客户细分,VP价值主张,CH渠道通路,CR客户关系,RS收入来源,KR核心资源,KA关键业务,KP重要合作,CS成本结构。 (1)CS客户细分

所有的产品/服务最终一定是落地到用户身上,那么就一定要分析清楚该项产品/服务所对应的精准用户群是谁。可采取反溯的方式,分析该项产品/服务具有哪些心动价值,它能满足哪类群体的刚性需求。回答的是我们正在为谁创造价值?谁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这里也可以参考营销中的STP理论,它包含了三个部分: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 客户细分通过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形成客户画像。例如康养中心单人间的用户画像就是:65岁以上老人、收入高、知识分子、个人空间意识强、不想拖累子女。 (2)VP价值主张 要找出产品/服务能为用户提供什么特别的价值?帮助客户解决怎样的问题?要判断清楚你找出的这些用户价值是否能让用户心动,满足其刚性的需求。除了用户价值之外,也需分析其社会价值,是否解决行业痛点,是否符合政策走向。 可以从C端用户、B端合作机构、行业、政府四个角色和享乐属性问题/实用属性问题连个维度进行思考。享乐属性强调的是感官上带来的价值,它们让人感到精神上的愉悦。例如奢侈品传递社会身份地位。实用属性强调的是功能价值,能满足衣食住行的某个需求。如快捷上网、便捷出行。同时享乐属性和实用属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 1 / 10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书评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书评 朱嘉 由国内文化产业著名专家陈少峰、张立波著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的基础教材,是北京大学十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产学研结合的集大成之作。 从政府管理模式到园区建设模式,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到文化走出去模式,从文化产品开发模式到文化品牌塑造模式,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到产业变动的趋势与商机,从文化产业通盘分析到各个细分行业的具体商业模式,《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都给予了深入系统的回答。 该书以研究文化如何驱动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探讨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为核心,着重分析了文化及文化市场的特性、产品特性、顾客特点、塑造文化品牌的方法,以及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如何选择和改进商业模式等内容。特别是作者总结和提炼了60种文化产业领域内通用的商业模式,系统地提出了文化产业主要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商业模式选择问题,是国内文化产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发展?有无路径

可寻?有何经验借鉴?企业商业模式如何

设计与执行?等等问题,是众多有志于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士遇到的普遍难题。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涵盖范围之广、跨学科研究难度之大,没有深厚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基础,是很容易纸上谈兵的。而国内文化产业现有著作多见于文化及文化产业一般意义上的概论、概说,甚至有些著作并无系统清晰的文化产业本质把握,更谈不上理论创新。 作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者陈少峰、张立波教授根据多年文化产业研究及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经验的基础之上,创新文化及文化产业理论,结合文化产业实践案例,对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做了通盘的梳理,该书可以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文化产业精品教材。同时,两位专家多年来也长期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对于哲学、工商管理、文化及文化产业均有重大研究成果,这也是两位专家及其著作得以接地气的基础。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一书是续陈少峰《文化产业读本》之后,文化产业又一代表著作,是了解国内文化产业特性及如何运作文化产业的必备书籍。当然,读者可再结合《中国文化产业十年》(陈少峰、朱嘉著)一书,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横纵系统把握,可以预期其文化产业理论水平的质变飞跃。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各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各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盈利模式就是赚钱方法,世界上很多东西可以学,但赚钱的方法就没地方学,没有人会把赚钱的方法告诉你,不要期望你能够从书本、老师、或学校学到赚钱的秘诀。实际上,已经赚到钱的人是不会做老师的,也不会教别人赚钱,除非是父子传承。没有赚到钱的人,经常教别人赚钱,那教的方法肯定不行。 那么,赚钱的方法从哪里来,自己摸索出来,自己悟出来。借鉴别人的路子,模仿别人的路子,自己感悟、总结、创新出来。所有的别人成功的经验方法只能用于借鉴和参照。 很多盈利模式的书、所有的赚钱秘诀所揭示的只是表面功夫,真正的赚钱内涵是从来不会见诸于世,只能口口相传,就像武功秘诀一样,薪火相传。 像李嘉诚之类的成功人士,写出来的书是做人、做事的思想,做人的境界和做事的格局,赚钱的真正秘诀是写不出来的,即使写出来也不能使用,因为时代已经变了。 了解别人的盈利模式可以有助于创新自己的盈利模式。 网站盈利模式 网民登入网站,享受网站资源和服务,一般情况下是不付钱的,是免费的。花那么多的资源和精力建一个网站,何苦呢?没钱赚,谁干哪?肯定不行,那么网站是如何赚钱的。 盘点一下目前各大网站,主要的盈利模式有以下几种: 1.广告。 广告几乎是门户和大部分网站的生存法宝。不同的网站可以根据自身受众的特点,吸引不同的广告商。 2.服务功能收费。 此类收费适用于门户网站和专业咨询类网站,主要收费领域为:电子邮件、主页空间、租赁服务、内容定制、专业咨询、网上业务。 3.电子商务。 主要还是B2C(B表示商家,C表示消费者)、C2C、B2B,其中B2B主要还是卖会员费,C2C主要是收取交易中介费,B2C则可直接收取相应利润。 4.搜索竞价。 如Google和中国的百度,通过卖关键字出售搜索页面上的位置资源获得收入。 5.移动增值业务(短信)、图铃下载。 门户网站、娱乐性网站及专门为短信提供内容服务的ISP是主要的受益者。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64-78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

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