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教案讲稿)

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教案讲稿)

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教案讲稿)
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教案讲稿)

授课

内容

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2.掌握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2.不同压强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导入语:(5min)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1

1

1

x

y

z

p

f

x

p

f

y

p

f

z

ρ

ρ

ρ

?

-=

?

?

-=

?

?

-=

?

那么我们说欧拉平衡微分方程的全微分表达式是什么?

)

(dz

f

dy

f

dx

f

dp

z

y

x

?

+

?

+

?

根据这个式子,我们推导得到不可压缩均质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积分后的普遍关系式:

00

()

p p W W

ρ

=+-

它表明不可压缩均质流体要维持平衡,只有在有势的质量力作

用下才有可能;任一点上的压强等于外压强p0与有势的质量力

所产生的压强之和。

实际工程中,我们经常遇到静止流体所受的质量力只有重

力的情况,所以有必要研究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

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

提问

主要内容:

1.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20min )

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流体至于直角坐标系Oxyz ,如图1。自由液面的高度为z 0,压强为p 0,求流体中任一点的压强p 。

图1 静止流体

该流体质量力只有重力,即:

g f f f z y x -===,0,0

代入公式:)(dz f dy f dx f dp z y x ?+?+?=ρ,得

gdz dp ρ-= (1)

对均值流体,ρ为常数,积分得:

c gz p '+-=ρ (2)

c g

p

z =+

ρ (3) 对于静止流体中的任意两点,由式(3)可得:

g p z g p z ρρ2211+=+

(4) 式(3)(4)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两种形式。它表明: 当质量力仅为重力时,静止流体内部任一点的g

p

z ρ和之和为常

数。

将边界条件00,p p z z ==代入(2)式得:

00gz p c ρ+='

代入得:

讲授

z

y

p 0

h z

z 0 p

)(00z z g p p -+=ρ (5) 即

gh p p ρ+=0 (6) 式(6)为计算重力作用下平衡流体中任一点静压强的基

本公式。

推论:

①静压强的大小与流体的体积无直接关系;

图2 不同体积流体的静压强比较

②流体内两点的压强差,等于两点间竖向单位面积液柱的重量。

图3 同一容器中不同水深的静压强

0A A p p gh ρ=+ 0B B p p gh ρ=+

()B A B A AB p p p g h h gh ρρ=-=-=

2.压强的表示方式(10min )

绝对压强abs p :以绝对真空状态为压强基准所得到的压强 相对压强 p :以当地大气压强p a 为基准所得到的压强

a abs p p p -= (7)

真空度v p :

abs a v p p p -= (8)

讲授

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当地大气压强和真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图4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大气压强本身也有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之分,其绝对压强为101325Pa ,而相对压强为零。运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时需注意,方程两边的压强需同为绝对压强或同为相对压强。

图4 压强不同表达方式间的关系

3.压强的计量单位(5min )

①国际单位制单位:Pa (N/m 2),常用单位:kPa ,MPa 。 ②大气压通常有标准大气压和工程大气压两种表示方法。

Pa atm 51001325.11?= kPa 98at 1=

③实际工程中,常用液柱高度来表示压强大小,常用单位mH 2O 、mmH 2O 和mmHg 。

4. 静力学基本方程和压强的度量的应用(10min ) 例 1 一密闭容器如图5所示。若水面的相对压强p 0=-44.5kPa ,水面下M 点的淹没深度h `=2m ,p a 按一个工程大气压计,试求:①容器内水面到测压管水面的铅直距离h 值;②水面下M 点的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及真空度。

【解】①求h 值。 图中1-1水平面为相对 压强为零的等压面,由式(6) 得:

00p gh ρ+=

044500

4.5410009.8

p h m g ρ-=-

=-=? 图5 例1图

讲授 举例

②求M 点的压强 a. 相对压强 由式(6)得:

04450010009.822490024.9M p p gh Pa kPa ρ'=+=-+??=-=-

b. 绝对压强

24.99873.1Mabs M a p p p kPa =+=-+=

思考:若用mH 2O 为单位来表示M 点绝对压强,为多少?

73100

7.4610009.8

Mabs p m g ρ==? c. 真空压强

(24.9)24.9Mv M p p kPa kPa =-=--=

思考:若换算成工程大气压,为几个工程大气压?

24.9

0.2598

at =

作业/思考题:1.说明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负压与真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课后习题2-11、2-12。 教学后记: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从容说课 从这一节课开始研究物体所受的力,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 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 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 理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 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 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 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5. 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 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 力的概念. 2. 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垂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的金属板等.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实习生姓名实习学校实习班级高一年级班 原任课教师本校指导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课时课型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 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 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 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 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 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 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 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

洋流教案

洋流教案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李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 1 )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 ( 2) 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3) 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虽然通过一堂课的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教学重点】 1.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师生分析讨论,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点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投影:一位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送到七十岁老人手中,这位老人读着此信,声泪俱下。原来此信是她五十六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开到非洲时,当时怕再也见不到恋人,于是给她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不久,乔治殉职。谁知此瓶竟漂了五十六年。 (学生活动) 阅读文字 (思考)漂流瓶56年物归原主,它为什么能从非洲漂到英国?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吸引学生对洋流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 第二环节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洋流的概念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活动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学生活动)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用吹风机吹拂水面,其他同学观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操作员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

§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预习导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其趣味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 一、力和力的图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 (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 (2)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 7.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 思考讨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共有几种可能情况?

洋流的分布规律(教案)

洋流的分布规律 叶曹先2012/03/31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风海流、补偿流的形成原因。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提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主要洋流”来归纳总结出洋流分布模 式,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洋流模式和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分析以及材料“洋流形成 的影响因素”理解,来归纳总结洋流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地理学习素养;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世界洋流的分布。 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在于洋流的形成原因的分析。 难点突破:设置活动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洋流的形成原因。

五、课前反思 本节课其实是上次在威坪开课的时候上过的,这次思来想去还是想拿来再上一次。原因主要有:1、上次的课没有成功,因为对各个环节把握的不够准确,所以没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2、在评课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之后一直没有机会把它们付诸实践;3、自己觉得这样的课还是很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方面。 本节课的流程大体没有变化,主要是在部分环节的处理上作了一些改变。比如说,1.在引出太平洋的洋流分布之后,将把发现的规律放在大西洋去印证(上次是让学生再去画出来,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安排后面的内容。 2.突出课堂的重难点:把课堂的重中之重放在分析洋流的成因这样一个难点上面。 3.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做,来表达,来评价。(这一点确实难)本节课一个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学生对于这节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再把它当成一堂新课来上有点作秀的感觉,而且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真。 在本次比赛的选拔过程中,各位老师在听我课的时候提过很多的意见,也让我意识到其实我在有意识的想把时间交给学生,但完全没能真正的做到放手。所以我这次还想试试这堂课!希望各位老师不会听烦了,谢谢!

高一物理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 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 2.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 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4.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5.知道重心的概念 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3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 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 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 化。 5 ?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 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 旋转方向不同。 二、力的图示 1?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 大小写在该线段的上方。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多而密,要 便于作图计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1/n ,门为除 “1 ” 以外的正整数。 ②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作用点。 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示,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等效、统一的思想。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分析 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重力的方向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3洋流的分布规律

考点一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考情分析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可知,水循环及地理意义、洋流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以图表为载体,突出考查人类活动与水体的关系,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 二.主干梳理: 1.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如图所示: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大洋环流,大洋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如图所示: (3)南半球40°S海域: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索马里半岛沿海出现暖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索马里半岛沿海出现寒流。如图所示: 三.典型例题:(2014·高考安徽卷)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1.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

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四.方法归纳: 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西风带影响的洋流大致自西向东流;信风带影响的洋流大致自东向西流。 (2)洋流性质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寒流由较高纬度流向低纬,暖流由较低纬度流向高纬。 (3)海水等温线弯曲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4)地理位置法:中低纬大洋东岸洋流流向低纬方向。西岸洋流流向高纬方向;中高纬大洋东岸洋流流向高纬方向,西岸洋流流向低纬方向。 五.变式训练:(2015·高考四川卷)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下题。 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D.台湾海峡→青岛 六.课后作业:(特训30天) (平行班完成必做,快班完成选做,尖子班可适度选做高考题) 必做3,4,5 选做:9,10 七.教学反思: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武威第五中学韩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和施力物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离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目标: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物理有用、有趣,领悟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1、力的概念 2、重力的三要素 难点:1、认识力的相互作用2、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 (1)“嫦娥一号”升空的录像片断 (2)常见几种力的生活表象实例 (3)重力作用效果的表象实例 (4)自然界(宇→宏→微)力的作用效果表象实例 (5)g值随高度变化的数据表格和g值随纬度变化的表格 器材:细线磁体小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题(2分) 播放“嫦娥一号”升空录像片断 提问:对现代科技先赞叹颂扬的同时,不仅要想为什么要用运载火箭才能够将“嫦娥”升空?是谁将“嫦娥”举上天空?

点题:本章开始我们就来究其中知识—力。 二、授新 (一)认识力的有关基础知识 1.力的概念 (1)从力的作用效果发现力的存在(3分) 播放运动场景片断 A:足球场上,传球、罚顶球,球滚出场外并停下 B:球拍击羽毛球跳板跳水 观察发现:球,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球拍、跳板形状改变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使物体产生形变? 分析归纳:是其他物体作用的结果,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感受力的相互性(2分) 动手做“手压橡皮擦”或“手拉橡皮筋”或“手变钢尺” 观察体会:物体发生形变(受力)手也产生形变并感受到手有受力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巩固深化力的认识(7)分 A:举出具体实例来说明力是物休间的相互作用 B:判断下列说法是正误,并说明理由(a)演示:手拿磁体吸引铁块,把铁块吸引过来,所以铁块受吸引力,而磁体不受铁块的吸引,(暂停由学生讨论)再用细线悬吊上磁体吸引铁块。(b)A、B两拳击手,当拳击中对方时此力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了。 C回答问题:100公斤的举重员能举150公斤重,问他能将自己举起来吗为什么 (4)总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表示符号及单位(板书) 3.力的三要素(3分)。

高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习题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堂训练: 1.下列各种力的名称,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是( ) A、浮力 B、弹力 C、重力 D、拉力 E、摩擦力 F、动力 G、阻力 H、压力 I、支持力 J、分子力 2.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两人合提一桶水,各用80N的拉力,两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 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很可能也随着改变。 D.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4.力是__________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_________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_____________而独立存在的。 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D、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2.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4.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上或向下运动,它都受到重力。 C.重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D.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5.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 6.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B.g=9.8N/kg表示重力是9.8N的物体的质量是1kg。 C.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比在平面上受的重力小。

高中物理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但本节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形变的原因,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并且复习力的图示。通过此段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初中力学基本知识。 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对于它的学习和描述,一方面能训练学生从常见的、普遍的物理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力提供认知的模板,即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产生原因等方面认识力。在物体重心的确定上,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确定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且和数学上的重心作比较,深入理解重心的含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并且布置探究性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测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因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为其他学习作铺垫,所以应是本节的另外一个核心内容。 难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也不容易想到,所以在教学中用实际操作突破难点。 四、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尺子、橡皮筋、弹簧测力计、不规则薄板 五、教学流程图:

不可压缩与可压缩流体的静压强分布

不可压缩与可压缩流体的静压强分布 马健 (物理0801班,扬州大学物理系,扬州,225002) 【摘要】 由于静止流体中没有切应力,取微小元得出流体的平衡方程f -▽P=0(f 是体力密度),根据压 强梯度垂直于等压面可知在静止流体中f 也垂直于等压面,一般情况下液体所受体力只是重力,因此,只要知道体力密度便可求得流体的静压强分布。 「关键词」 静止流体 体力密度 静压强分布 0 引言 对流体静力学的研究,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可以在水利工程建筑中和船体建造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1.流体内一点的压强 在静止流体内任一截面两方之间没有切向作用力, 而只有由压强产生的正应力,我们任取点O,在其邻近划出 一个小四面体OABC ,如图1,设平面ABC 与OBC 、OAC 、OAB 的夹角分别为α、β、γ,平面ABC 、OBC 、OAC 、OAB 的面积为S 、S 1、S 2、S 3,作用在这些面上的压强分别为p 、p 1、p 2、p 3。 因为小四面体受力平衡,先考虑x 轴方向,作用在平 面ABC 上的压力为pS ,则在x 轴方向的分量为-pScos α, 于是得到沿X 轴方向的力平衡方程: -pScos α+ p 1S 1=0 因为 S= S 1cos α 所以 p= p 1 同理,在y 、z 轴方向上可得类似结果,因此 p= p 1 =p 2=p 3 (1) 这表示在流体内任意一点的压强与方向无关,也即是该点压强各向同性。前面的书上也已经讲到了,但这里方程式(1)的推导忽略了重力,原因是当长度趋于无穷小时小四面体的各面面积都是二阶无穷小量,而重力正比于体积,属于体积力,比起面积是高阶小量,所以可以忽略。(1)式对于流动的液体也成立。 2.流体的平衡方程 与上面的方法一样,在流体内划分出一个小体元,不过为了便于分析,这次取一个长方体,如图2,三棱边沿坐标轴方向,边长为dx 、dy 、dz 。同样先考虑x 轴方向,由于没有切应力,所以沿x 轴方向的合力为 图1 x 图2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大洋环流的成因:在南北半球的信风带驱动下,海水由东向西流,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风海流),西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东流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向高纬流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转(右偏或左偏),至中纬海区再由于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风海流),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形成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同时形成中低纬大洋环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后在极地东风带驱动下向低纬回流,从而构成中高纬大洋环流。 ①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这叫赤道洋流,即南北赤道暖流。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到陆地的阻挡,除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外,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转化为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也即形成了中低纬度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中高纬或极地环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即气旋型大洋环流。其形成过程接上;北半球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到达大洋东岸时,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和地形因素制约,到大洋西岸又补充回西风漂流,这就构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气旋型大洋环流。 ③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南极大陆外围,陆地很少,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属寒流,是由于该地区海面广阔,受来自南极大陆极端寒冷的东风气流影响而变成冷性的,并且是全球热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寒流。 ④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在三大洋中,惟独北印度洋与众不同,在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季风环流。从10月至来年3、4月份,即北半球的冬半年,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所笼罩,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这时海水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主要向西南流动。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和沿北印度洋西岸南下的东北季风海流汇合东转,形成赤道逆流,又补充回北印度洋东岸所缺失海水的区域,这样,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了逆时针转动的大洋环流。从5月至9月,即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海水运动的趋势大致与冬季相反,向东或东北方向流动,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作用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其时,在索马里沿海,由于西南季风的作用,形成相当强大的上升流。洋流到北印度洋东岸折向南再汇入赤道暖流,补充回到大洋西岸所缺失海水的区域。这样,在夏季这里又形成了顺时针转动的大洋环流。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等都有影响,对人类文明进程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贡献。 ①对气候的影响: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叫做暖流。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例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再如,我国东南部降水之所以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日本暖流或台湾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从高纬向低纬流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叫做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②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是形成渔场。全球四大渔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另一类是分布在上升补偿流的地方(秘鲁渔场)。因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都能把营养盐类带至表层。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于是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都集中到这里觅食,这就形成了渔场。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它们是北海道渔场(日本)、北海渔场(英国)、纽芬兰渔场(加拿大)。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是,随着洋流的运动,污染物质会传到其他海域,这样,别的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④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在这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我们平常顺风、顺水走的速度要比逆风、逆水走的速度快的多的道理一样。又如,当年郑和下西洋,便选择在冬季出发,次年夏季反航,充分利用了顺水航行的道理。 三、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5倍。海流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热惯性。在海洋上海面温度发生异常变化的区域空间尺度大,持续时间长。这些海洋的物理特性与陆地和大气之间的显著差异,对大气环流和长期天气气候变化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我国位于世界著名的季风区,表现为明显的季风气候,就是由于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作用而造成的。地球上海陆分布在南北半球有明显不同并随纬度而有差异。这对覆盖其上的大气的状态和运动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在高纬区域和低纬区域,大气环流的演变和天气系统的发展,都表现出海洋和大气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作用。 1、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突出地表现在海洋的流场、温度场和盐度场中,它们均受到低层大气的风和温湿层结的影响,其中以动力性的作用为主。海洋在大气的影响下,由于动量和动能的下传,直接产生漂流、倾斜流、海浪和增水减水现象,配合地形与海岸效应形成上升流、沿岸流和风暴潮等。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海洋表层,还可以传到海洋中较深的水层。人们从现场调查和理论模拟,都已证明了大尺度风场对大洋环流的作用,例如西风漂流、信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等,都是与大气环流相对应的海洋环流。同时还发现,异常的大气环流也可以导致异常的海洋环流。至于海温的高低、海面蒸发的强弱及海冰的生成和移动等,无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2、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多属热力性的。不同海区,由于所处纬度和海陆配置的差异,海洋对大气影响的程度和特征不尽相同。其中突出的是赤道太平洋海区所存在的海温的东西差异,这对上空大气环流、云和降水等均有显著作用。著名的埃尔尼诺现象与大范围的气候有密切关系(见厄尔尼诺、海-气关系、太平洋)。海温对于台风和温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频率及移动路径,均有显著的影响。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海洋和大气既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和运动体系,又是在地球运动统一影响下的相互作用着的耦合系统。海-气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调整和相互制约的反馈过程。只要一方出现异常,就有可能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 学习目标: 1.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4.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 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5.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二、力的图示 1.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

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写在该线段的上方。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多而密,要便于作图计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1/n,n为除“1”以外的正整数。 ②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作用点。 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课题§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准备】双色笔提前准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类: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物体重心的概念。 5.知道重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6.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学教方法:自主阅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启发式与讲练相结合。 四、自主阅读: 1、通过本节学习我知道了: 2、我学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3、本节最难理解的是: 【课堂自主导学】 一.力概念的引入和力的性质 问题:阅读课本页第一段话回答,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什么量在发生改变: 例: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 演示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球,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原因:这些都是因为 1、力的定义: 问题:你们初中学过的力有什么性质呢? 认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1N到底有多大? 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那些?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效果(共两种) 3.力的三要素: 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完整的表示出来呢? 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例:一个重150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叫学生上黑板上画出物体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二、重力 提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 学生猜疑: 教师释疑: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 ⑴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就是重量。 ⑵产生条件: 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⑴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为什么?(二力平衡知识得出结论)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G=mg(g=9.8N/kg)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 巩固训练( ①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 ②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样表示对吗?(请学生分析) ⒋重心 ⑴概念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把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到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 ⑵与重心位置有关的因素: ①与物体的有关; ②与物体的分布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此上。 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投影分析) 巩固练习:用卡车运输一些有的轻、有的重物体, 到卡车上较为合理。 (尽量将重的物体放在车的底部,整体的重心较低,行驶较安全) 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阅读课本这部分内容,并讨论回答:四种相互作用的名称、特点和作用范围。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知识纲要导引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掌握力的图示,能正确画出力的图示或示意图. (3)理解重力和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4)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5)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知识点一力和力的图示 1.运动状态的变化:当一个物体的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时,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使物体发生形变 标矢性 力是矢量(矢量或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用测力计测量.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1)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思考1 车在小孩推力的作用下沿直线匀速前进,车的运动状态改变吗? 提示:车的运动状态没变. 知识点二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其中g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计算中g=9.8 m/s2或g=10 m/s2.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 (1)定义: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物体的重心.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 ①物体的形状. ②物体质量的分布. 思考2 如图所示,苹果落向地面,为什么树上的苹果总要落向地面? 提示:物体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重力的有无和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竖直向下就是重垂线的方向,是垂直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不能将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或“指向地心”. 知识点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它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2.电磁相互作用:它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之间.它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3.强相互作用:它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与质子、质子与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 4.弱相互作用:它是在放射现象中被发现的,也是短程力.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 核心一对力的理解 1.力的性质的理解 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每个力的产生必须同时涉 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