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1)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1)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1)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1)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安岳县协和乡初级中学杨金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及k、b对图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会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得出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

由函数图象得出函数的性质,及对函数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用具]

教具:粉笔,直尺,多媒体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方法]

1、复习引入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结合图象探索性质: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解决问题、巩固提高:包括新课环节后的练习、新课后的巩固练习

[学法]

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动手实践画出函数图象。在归纳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时建议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环节二:会用两点法画函数图象,并对“k”决定函数的增减性进行归纳;

环节三:利用图象的平移,对“b”所决定的函数性质进行归纳;

环节四:对“k、b”所决定的函数性质进行总结

环节五:巩固练习,加以提高。

环节六:总结这节课的性质。

环节七:安排作业。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用两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得出函数的性质

2、会用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学习过程:

环节一:新课引入

1、复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

像y=0.1x+22,形如y=kx+b(k.b 为常数k ≠0) 的函数叫做 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k=0 时,一次函数 y=kx 叫做 正比例函数 ,例如 y=0.1x 。

2、 回顾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环节二 :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一、由学生老师共同画出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

x y 21=

解:(1)列表:

x … -2 -1 0 1 2 …

y … …

(2)描点,(3)连线

由上面两个图观察看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 直线 。

2、归纳: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 直线 。

3、思考:画一次函数的图象至少需要 两 个点。

4、用两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x y x y x y x y 2,3,4,-=-===

5、观察前面的图象:归纳总结:

正比例函数y = kx (k ≠0)图象的性质

1、正比例函数 y = kx 的图象都是经过坐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2、(1)当 k >0时,y=kx 经过一、三象限,

(2)当 k <0时,y=kx 经过二、四象限;

练习:

一次函数y=(-3k+1)x+2k-1的图象经过原点,试确定k 的值。

6、探索:对一次函数y=x+4,x 依次取-3,-2,-1,0,1,2,3逐渐增大的过程中,y 的值是否也在增大?

对y=-x+4呢?

x … -3 -2 -1 0 1 2 …

y=x+4 … …

y=-x+4 … …

归纳总结:在一次函数y = kx+b 中

当k>0时,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增大,图象呈上升趋势;

当k<0时,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减小,图象呈下降趋势。

练习1:下列函数,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如何变化?

x y x y x y x y )32()4(4

5)3(2

3.0)2(9

10)1(-=-=+-=-=

练习、写出m 的3个值,使相应的一次函数y=(2m-1)x+2的值都是随着x 值的增大而减小.

解:根据题意得:

2m-1<0

环节三:函数图象的平移

二、用两点法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2x ,y=2x+2和y=2x-3 的图象。 观察得出:

三个函数图象都是 且互相

y=2x+2的图象可看作由直线 y=2x 向 (填“上”或“下”)平移 个单位而得。

y=2x-3的图象可看作由直线y=2x 向 (填“上”或“下”)平移 个单位而得。 由以上三个图象,归纳平移的规律:

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是一条 ;k 相同时,两直线平行。

当b>0时,可看作由直线 向 平移 个单位而得到;

当b<0时,可看作由直线 向 平移 个单位而得到。

练习 :

1、直线y= —5x+3的图象是由直线y= —5x 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

2、直线y=7x-4的图象是由直线y=7x 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

环节四:归纳总结

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k.b 为常数k ≠0) 有下列性质

(一)k>0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b=0图象过 一 三 象限;b<0图象过

一、三、四 象限 b>0图象过 一、三、二 象限

(二)k

二、四 、三 象限, b>0图象过 二、四 、一 象限

环节五:巩固练习

1、直线y= -5x+3的图象是由直线y= -5x 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

2、直线y=7x-4的图象是由直线y=7x 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

3、将直线 y=-4x向下平移2个单位可得直线

环节六:总结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_________的一条直线;

2. 1)当 k >0,y=kx经过______象限

2)当 k <0,y=kx经过______象限.

一次函数的性质

1.在y=kx+b中:当k>0,y随x的增大而_ ,当k<0,y随x的增大而______.

2.在直线y=k x+b与直线y=k x+b中,如果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y=kx+b(k≠0)所经过的象限:

4. k>0,b>0→___ ___ ___ k<0,b>0→___ ___ ___

k>0,b<0→___ ___ ___ k<0,b<0→___ ___ ___

环节七:作业:P45: 1、2。 P47:4、5。练习册

附: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

一:复习一次函数、练习: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会用两点法画函数图象,练习:

并对“k”决定函数的增减性进行归纳;

三:利用图象的平移,练习:

对“b”所决定的函数性质进行归纳;

保留性板书暂时性板书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这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内容包括: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以后继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很好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首先给出一个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让学生通过对应描点法画出它们的图象,在对应描点这一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几组对应点的位置变化,感悟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以及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这一事实,紧接着根据这个事实,让学生利用两个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对于一次函数性质的教学,着眼于一次项项数k的变化设计了四个一次函数,让学生先画出它们的图象,再观察相应图象的变化趋势,并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进而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通过这种注重过程和体验的再设计、凸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最后在练习和作业中,设计的几个习题,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教学重点分解为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把知识的发现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和交流合作意识,强调过程性评价。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拜泉三中谢天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等内容,首先在研究了平行线判定的基础上,研究了平行体的性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来推理证明其它两条性质的过程有一次让学生感受到转化思想在解读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会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应用平行线的性质。 2、培养识图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平行线具有那些判定方法?(学生回答)(二)探索新知识。 (一)问题1:让学生用自带的三根细木条捆成三线八角的图形,并使其中的两条直线平行,同时用量角器测出人个角的度数。问题2:小组互相交流,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问题3:让学生们自己交流的成果,并完善同学的总结,从而得到平行线的性质。 (二)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

平行,同位角相等。 几何符号化: ∵a//b ∴∠1=∠2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几何符号化: ∵a//b ∴∠3=∠2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符号化: ∵a//b ∴∠4+∠2=180° (三)教学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由角的数量,关系得出两条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由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 (四)初步应用 首先完全教材中例1的教学,处理方法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许集体形成统一答案,教师帮助学生完整推理过程。 其次进行拓展练习 已知如图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直线AB,CD于点E,F,EG平分∠AEF,FH平分∠EFD,EG与FH平行吗?为什么

一次函数概念图像及性质

一次函数概念、图像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认识一次函数定义、图像,并能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图像 2. 理解一次函数的截距概念,会根据直线的表达式指出它在y 轴上的截距 3. 理解、掌握一次函数性质,熟悉图像所经过的象限及y 随x 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4. 能运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综合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确定解析式 2. 掌握一次函数性质,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 3. 能结合一次函数知识点灵活求解综合型问题 【教学内容】 ★ 知识梳理 一、概念 定义:解析式形如)0( ≠+=k b kx 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二、图像 一次函数的图象满足:(1)形状是一条直线;(2)始终经过(0 , b )和(k b - , 0)两点 三、截距 定义:直线)0( ≠+=k b kx y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 0 (b ,截距是b 四、性质 1. 一次函数)0( ≠+=k b kx y ,当0>k 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值增大而增大;当0k ,且0>b 时,直线)0( ≠+=k b kx y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2)当0>k ,且0b 时,直线)0( ≠+=k b kx y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4)当0

一、概念 例1. 下列关于x 的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A )1)1(32+-=x y (B )x x y 1+ = (C )x y 3-= (D )x y 5-= 例2. 下列各式中,y 与x 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成一次函数关系的是 (1)x y 43= (2)x y 2 2-= (3)x y 29-= (4)x y 4= (5)52=+xy (6)765=+y x 例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B )不是一次函数就一定不是正比例函数 (C )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D )不是正比例函数不一定不是一次函数 例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32--=x y 中,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B )在x y 21-=中,y 与x 成正比例 (C )在1=xy 中,y 与x 1成正比例 (D )在圆的面积公式2r S π=中,S 与2r 成正比例 例5. 已知b kx y +=,当3-=x 时,0=y ;当1=x 时,4=y ,求k 、b 的值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优秀教案 威宁县龙街第二中学白刻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的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通过学习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既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1)因为∠1=∠5 (已知) 所以a∥b () (2)因为∠4=∠(已知) 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 (3)因为∠4+∠=1800(已知) 所以a∥b ( ) 活动目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因此,复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为后面学习性质做好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活动内容:课本52页的“探究”部分。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 (1)测量同位角∠1和∠5 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 什么? (3)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4)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时,可把该探究细分成如下几个活动: 活动1、先测量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角∠1∠2 ∠3 ∠4 ∠5∠6∠7 ∠8 度数 活动2、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作出猜想: 同位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内错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同旁内角呢? 活动3、验证猜测. 另外画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样测量并计算各角的度数,检验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如果直线a与b不平行,猜想还成立吗? 活动4、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联系拓广,综合应用 如图 2-18,一束平行光线 AB与 DE 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 ∠1 =∠2,∠3 =∠4. (1)∠1 与∠3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 2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好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重点难点 1.平行的三个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 学生齐答: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学生答: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 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 一步证明. 二、讲授新课 平行线的性质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地说: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怎样说明它的正确性呢? 方法一通过测量实践,作出两条平行线a∥b,再任意作第三条直线c,量量所得的同位角是否相等. 方法二从理论上给予严格推理论证.(以下证法,教师可视学生接受情况,灵活处理讲或者不讲) 已知:如图2-32,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1=∠2. 证明:(反证法) 假定∠1≠∠2, 则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OB′=∠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过O点有两条直线AB、A′B′与已知直线CD平行,这与平行公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思考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到结论,新情境引入新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激发。 二、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 学会写规范的证明推理过程。 四、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如图,图1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入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新课教授: 请同学们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 D C B A

角∠1 ∠2 ∠3 ∠4 度数 角∠5 ∠6 ∠7 ∠8 度数 ∠1~∠8中,那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同位角:∠1与∠5,∠2与∠6,∠3与∠7,∠4与∠8 关系: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比较各对同位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板书: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直线a//b,∴∠1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我们得到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大家能不能推导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呢? 请大家分组讨论在纸上进行请推理说明,然后我再请一组派出代表回答? 已知直线a//b,求证:∠3 = ∠5. 证明:∵a//b,

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二)

5.3平行线性质(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件表达能力 2. 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 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3.完成下面填空 已知:BE 是AB 的延长线,AD//BC ,AB//CD ,若 100=∠D 则EBC A C ∠∠∠,, 4.b c b a ⊥⊥,那么a ,c 的位置关系如何? 二.新课 1.例1,已知a//c,,b a ⊥直线b 与c 垂直吗?为什么? 例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115,100=∠=∠B A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2.实践 与探究 (1)学生操作: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做成一张55?个格子的方格纸。观察并思考:做出的方格纸的一部分,线段2211,C B C B …55C B 都与两条平行线5251,C A B A 垂直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教师给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问题:AB//CD,在CD上任取一点E,作, EF 垂足F,问EF是否垂直DC?垂线段EF AB 是平行线AB、CD的距离吗? 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 3.命题和它的构成 下列语句,分析语句的特点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2)对顶角相等 (3)等式两边同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4)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1)命题的组成: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项,结论是由已知项推出的事项(2)形式: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如果是,它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 四.作业 课本P25 (578111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目录一、函数的定义 (一)、一次函数的定义函数。

(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二、函数的性质 (一)、一次函数的性质 (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函数的图像 (一)、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图像在坐标上的位置 (二)、一次函数的图像 1、一次函数图像的形状 2、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 (三)、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1、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 2、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 3、举例说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 四、k、b两个字母对图像位置的影响 K、b两个字母的具体分工是: (一次项系数)k决定图象的倾斜度。 (常数项)b决定图象与y轴交点位置。 五、解析式的确定 (一)一个点坐标决定正比,两个点坐标决定一次 (二)用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

六、两条函数直线的四种位置关系 两直线平行,k1= k2,b1≠b2 两直线重合,k1= k2,b1=b2 两直线相交,k1≠k2 两直线垂直,k1×k2=-1 (一)两条函数直线的平行 (二)两条函数直线的相交 (三)两条函数直线的垂直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前面的字母k称为比例系数 这一节我们要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kx+b,如果当这个式子中的b=0时,式子就变成了正比例函数y=kx。因此,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当b=0时的特殊情况。正是因为正比例函数实际上就是一次函数,所以把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结合在一起来学习。 在正比例函数y=kx和反比例函数y=k/x中,由于函数y与自变量x之间有比例关系,就要在自变量x前面用字母系数k表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因而字母k就取名为比例系数。确定了比例系数k就可以直接确定正比例函数或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变号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2.通过分式的恒等变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三、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c≠0? 解:∵c≠0,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x≠0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x ≠0, 学生口答. 解:∵z ≠0, 例2 填空: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练习1: 化简下列分式(约分) (1)2a bc ab (2) (3) 教师给出定义: 把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化简分式 时,小颖和小明的做法出现了分歧: 小颖: 小明: 你对他们俩的解法有何看法?说说看! 教师指出:一般约分要彻底, 使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d b a 24c b a 323223-()()b a 25b a 152 +-+-y x 20xy 5222x 20x 5y x 20xy 5= x 41xy 5x 4xy 5y x 20xy 52=?=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和内容解析 1.教学内容 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3平行线的性质” 2.内容解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 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 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 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 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1.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目标解析: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能力。 三.数学问题诊断分析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几何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故有效的探究其证法及性质,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要突破这个难点,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设置“课堂同步操作”,鼓励全体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由浅入深,化解难点,实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 四.数学支持条件分析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猜想、实践、探究不难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前节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可将上述问题细化: 1.如图,直线a∥b,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请填表: (2)如果a与b不平行,∠1与∠2还有以上关系吗?

(3)通过(1)(2)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如图,直线a∥b,则∠3与∠2相等吗为什么∠3与∠4互补吗 思考1.你能根据以上探究,归纳出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定理吗?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相应的判定定理是怎样的关系? 【归纳结论】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相应的判定定理的已知部分和结论部分正好相反,它们是互逆关系.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已知AB∥CD,AD∥BC,∠A与∠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 2.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M,N,MP平分∠EMA,NQ平分 ∠MNC,那么MP∥NQ,为什么? 3.将两张矩形纸片如图所示摆放,使其中一张矩形纸片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另一张矩形纸片的一条边上,则∠1+∠2=_____.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分式的基本性质.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形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的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的关键,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非常接近,只是将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替换成“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这里的由“数”到“式”是数学中抽象化的表现.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初步运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学习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转化的思维能力.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会用分式的进本性质探求分式变形的符号法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培养正确进行分式变形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分子和分母都要变形,而且都要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避免学生出现只乘分子或只乘分母的错误,也要避免只乘分子和分母中部分项的错误,另外还要避免出现所乘(或除以)的整式不是同一个整式的错误.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下列分数是否相等?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1)3 4 和 15 20 ;(2) 9 24 和 3 8 . 解:(1)33515 44520 ? == ? ;(2) 9933 242438 ÷ == ÷ . 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2.3平行线的性质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重点) 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窗户的内窗的两条竖直的边是平行的,在推动过程中,两条竖直的边与窗户外框形成的两个角∠1、∠2有什么数量关系?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 【类型一】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若∠1=∠2,∠3=70°,则∠4的度数是() A.35°B.70°C.90°D.110° 解析:由∠1=∠2,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出a∥b,可得∠3=∠5.再根据邻补角互补可以计算出∠4的度数.∵∠1=∠2,∴a∥b,∴∠3=∠5.∵∠3=70°,∴∠5=70°,∴∠4=180°-70°=110°.故选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与性质1,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 【类型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图,∠A=∠D,如果∠B=20°,那么∠C为() A.40°B.20°C.60°D.70° 解析:∵∠A=∠D,∴AB∥CD.∵AB∥CD,∠B=20°,∴∠C=∠B=20°.故选B. 【类型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如图,已知∠1=85°,∠2=95°,∠4=125°,则∠3的度数为()

A .95° B .85° C .70° D .55° 解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5=∠1=85°,再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a ∥b ,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到结论.如图,∵∠5=∠1=85°,∴∠5+∠2=85°+95°=180°,∴a ∥b ,∴∠3+∠4=180°.∵∠4=125°,∴∠3=55°.故选D. 【类型四】 平行线性质的实际应用 一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 垂直于地面AE 于A ,CD 平行于地面AE ,则∠ABC +∠BCD =________度. 解析:过B 作BF ∥AE ,则CD ∥BF ∥A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过B 作BF ∥AE ,则CD ∥BF ∥AE ,∴∠BCD +∠1=180°.又∵AB ⊥AE ,∴AB ⊥BF ,∴∠ABF =90°,∴∠ABC +∠BCD =90°+180°=270°.故答案为270. 【类型五】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中的探究型问题 如图,AB ∥CD ,E ,F 分别是AB ,CD 之间的两点,且∠BAF =2∠EAF ,∠CDF =2∠EDF . (1)判定∠BAE ,∠CDE 与∠AE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出∠AFD 与∠AED 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析: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通常需过拐点作平行线. 解:(1)∠AED =∠BAE +∠CDE .理由如下:过点E 作EG ∥AB .∵AB ∥CD ,∴AB ∥EG ∥CD ,∴∠AEG =∠BAE ,∠DEG =∠CDE .∵∠AED =∠AEG +∠DEG ,∴∠AED =∠BAE +∠CDE ; (2)同(1)可得∠AFD =∠BAF +∠CDF .∵∠BAF =2∠EAF ,∠CDF =2∠EDF ,∴∠BAE +∠CDE =32∠BAF +32∠CDF ,∴∠AED =32 ∠AFD . 方法总结:无论平行线中的何种问题,都可转化到基本模型中去解决,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到简单模型中,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 2、初步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辨别简单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重点、难点 重点: 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的探索. 难点: 平行线三个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如图 (1)∠3=∠B,则EF∥AB,依据是 (2)∠2+∠A=180°,则DC∥AB,依据是 (3)∠1=∠4,则GC∥EF,依据是 设计意图:利用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做好铺垫,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应用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问题1:教师以窗格为例,已知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用三角尺进行检验,发现同位角相等.这个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呢? (1)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如图的角.

(2)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3)比较同位角∠1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首先独立完成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按要求正确画图并准确标记直线和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分别进行讨论,并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图,度量角度等简单易行的操作调动所有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学爱学。 问题2: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样吗?得到的结论相同吗? 学生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1)用量角器进行度量;(2)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又能弥补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全面和深入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认知过程. 问题3:试将你发现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初中数学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式的变号法则。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1.分式324 x x +-中,当x 时分式有意义,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 时分式的值为0。 2.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实践与探索 1、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例1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例2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例3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 232y x 的值如何变化?若x 、y 的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呢? 2、分式的通分 (1)把分数6 5,43,21通分。 解:126261621=??=,129433343=??=,12 10625265=??= (2)什么叫分数的通分?

答: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不改变分数的值,叫做分数的通分。 3.和分数通分类似,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4.讨论: (1)求分式4 322361,41,21xy y x z y 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中的系数2,4,6,取其最小公倍数12;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的字母,字母x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x 3,字母y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y 4,再取字母z 。所以三个分式的公分母为12x 3y 4z 。 (2) 求分式2241x x -与4 12-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先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即 4x—2x 2= —2x (x -2),x 2—4=(x+2)(x—2), 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所有的因式都取到,其中,系数取正数,取它们的积,即2x (x+2)(x-2)就是这两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请同学概括求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的步骤。 5.练习:填空: (1)()z y x z y x 43231221=; (2)()z y x y x 43321241=; (3) ()z y x xy 4341261=。 求下列各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1)22265,41,32bc c a ab ; (2);2)3(21,)3)(2(1,)2(31++--x x x x x (3)1 1,1,2222-++x x x x x 6、例3 通分 (1) b a 21,21ab ; (2)y x -1,y x +1; 答: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2.3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2.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性质1?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与?动像探索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一组幻灯片。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游泳池;③横格纸。 2.声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图)。 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第一组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课时安排说明: 本节“平行线的性质”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索得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课时在进一步区分并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让学生逐渐理解几何推理的要领,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表达的意义,从而初步学习有理有据地进行几何推理。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对其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在学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认识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些直观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了推理说明的必要性;同时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而且初中生本身好胜、好强的特点,也为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转化的方法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为此,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八年级数学下册17.1.2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 教学目标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分式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识记。 (二)实践与探索 例4、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22x xy x y x x ++= (2)1 121122-++=-+y y y y y (y ≠—1). 特别提醒:对22x xy x y x x ++=,由已知分式可以知道x 0≠,因此可以用x 去除以分式的分子、分母,因而并不特别需要强调0x ≠这个条件,再如1 121122-++=-+y y y y y 是在已知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y+1得到的,是在条件y+1≠0下才能进行的,所以,这个条件必须附加强调。 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y x y x 32213 221-+; (2)b a b a -+2.05.03.0. 仔细观察分母(分子)的变化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题。深入理解。尝试解题。 例6:约分

(1)4322016xy y x -; (2)4 4422+--x x x 解(2)44422+--x x x =2)2()2)(2(--+x x x =2 2-+x x .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练习:约分: 222(1)3ax y axy 2()3()a a b b a b -++(2)23()()a x x a --(3)242x xy y -+(4) 2239m m m --(5) 299198-(6)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四)小结与作业:请你分别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表述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运算,用到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发表,互相补充,归结为:(1)因式分解;(2)分式基本性质;(3)分式中符号变换规律;约分的结果是,一般要求分、分母不含“-”。 作业: (五)板书设计 分子分母是单项式 例 约分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 (六)教学后记

平行线性质教案

§5.3平行线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 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1进行实验观察.设l 1∥l 2,l 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 8 76 54132 图1 图2 图3 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 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2,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 ∥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3,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 ∥CD .求证:∠1+∠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用多媒体显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4所示,AB ∥CD ,AC ∥BD .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F E D C B A A B C D 图4 图5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是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思考: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是什么? 在这一节课里:我们探究: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二、探究新知 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4个角 c b a 4 3 2 1 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 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 教师板书: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 (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学生验证猜测. 学生活动: 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归纳: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 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培优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

培优: 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 【基础知识概述】 一、函数的图象: 把—个函数的自变量x 与对应的因变量y 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正比例函数y=kx(k 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0,0),(1,k)两点的一条直线. 2.当k ﹥0时,y 值随x 的值的增大而增大;(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当k ﹤0时,y 值随x 的值的增大而减小。(图象经过二、四象限) 3.|k|越大直线越靠近y 轴,|k|越小直线越靠近x 轴。 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一次函数y=kx+b(k ,b 为常数,k ≠0)的图象是过(0,b),(k b - ,0)两点的一条直线. 2.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① 当k>0,b>0时,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二、三象限, ② 当k>0,b <0时,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三、四象限, 3.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① 当k<0,b>0时,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二、四象限, ② 当k<0,b<0时,一次函数图象过二、三、四象限, 【例题巧解点拨】 例1、① 函数25+-=x y 与x 轴的交点是 ,与y 轴的交点是 ; ② 已知一次函数y= ax+4与y = bx-2的图象在x 轴上相交于同一点, 则b a 的值是__________. 变式训练:1.已知函数y= -x+m 与y= mx-4的图象的交点在x 轴的负半轴上,那么m 的值___. 2.若函数y=-x-4与x 轴交于点A ,直线上有一点M ,若△AOM 的面积为8,则点M 的坐标 . 3.(2011衡阳)如图,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2,0), 则下列说法:①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②b>0; ③关于x 的方程kx+b=0的解为x=2.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例2、已知函数y= -2x-6。 ① 求当x= -4时,y 的值,当y= -2时,x 的值。 ② 画出函数图象; ③ 求出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 ④ 如果y 的取值范围-4≤y ≤2,求x 的取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