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二__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含解析20190824127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二__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含解析20190824127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二__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含解析20190824127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二__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含解析20190824127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

的最适浓度

(国考5年1考)(全国卷:2017全国卷Ⅲ;地方卷:2018海南、浙江卷;2017海南、

江苏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实验原理

(1)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2)用生长素类似物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处理插条,其影响程度不同。

(3)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考问2 实验步骤

(1)制作插条:把形态、大小基本一致的枝条平均分成10组,每组3枝。

(2)分组处理:生长素类似物按不同比例稀释成9份,第10份用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把10组枝条基部分别浸入浸泡液中,处理1天。

处理方法:

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 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 s),深约1.5 cm即可。

(3)实验培养:把每组处理过的枝条下端依浓度梯度从小到大分别放入盛清水的托盘中浸泡,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记录生根情况。

(4)结果记录:小组分工,观察记录。

(5)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按照小组分工观察记录的结果,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

考问3 在正式实验前需要先做一个预实验的原因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考问4 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

(1)作为空白对照。

(2)用来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3)处理过的插条下端需浸在蒸馏水中有利于生根。

考问5 选择插条时需带有一定的芽或叶的原因

凡是带芽或叶的插条,其扦插成活率都比不带芽或叶的插条生根成活率高,但二者并非越多越好。留叶过多,亦不利于生根,这是由于叶片多,蒸腾作用失水多,插条易枯死。留芽过多,分泌较多的生长素,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导致结果不准确。

考问6 控制本实验的无关变量的方法

选用相同的花盆、相同的植物材料,插条的生理状况、带有的芽数相同,插条处理的时间长短一致等。

考问7 如果观察到插条不能生根,可能的原因分析

有可能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太多;有可能枝条幼芽、幼叶保留较多,本身合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浸泡后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的抑制状态;有可能没有分清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

易错警示

实验中需要关注的5个问题

(1)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

(2)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

(3)实验中需设置空白对照组,即不加入生长素的蒸馏水。

(4)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其他因素,如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实验中的处理都采用等量原则。

(5)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情况。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考向一探究植物生长素及类似物对枝条生根的影响

1.[2018·浙江卷,9]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解析:依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因此图中纵坐标所示的因变量的名称既可用生根数量表示,也可以用根长度表示,A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换言之,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B正确;因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甲组的2,4-D浓度不一定高于乙组,C错误;该实验的处理时间为无关变量,因此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与乙组的处理时间应等长,D错误。

答案:B

2.[2017·江苏卷,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00 mg/L NAA处理插条

D.400 mg/L 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A错误;与NAA浓度为0时比较,浓度低于300 mg/L时能提高生根率,浓度高于300 mg/L时会降低生根率,B错误;320 mg/L NAA处理插条时,生根率过低,不能用于生产,C错误;与NAA浓度为0时比较,400 mg/L 的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D正确。

答案:D

3.[2017·海南卷,26]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

生长素用量(mg/枝) 处理枝

条数

第90天存活枝条

第90天存活时的

生根枝条数

首次出根所需天

0 50 50 12 75

0.5 50 50 40 30

1.0 50 50 43 25

(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故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2)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枝条生根,可以从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首次出根需要时间等指标观测。(3)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能够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故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

答案:(1)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2)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

(3)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归纳提升

1.实验设计时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的确定

(1)查找有关资料,确定应设计什么样的浓度梯度。

(2)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浓度梯度较小的实验。

2.实验总结

(1)预实验时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2)浸泡法处理并非是将插条浸泡在配制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让其生根,而是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 1.5 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然后再将其扦插到完全培养液中让其生根。

(3)实验的测量指标可以是枝条的生根数目,也可以是生根的长度。

(4)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的情况。

考向二植物相关激素的实验探究

4.[2017·全国卷Ⅲ,30]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由图可以直接看出,与突变体(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根的生长被促进;因此,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2)干旱处理后植物会缺水,若要适应此种环境,需减少水分散失,所以降低蒸腾作用。(3)ABA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4)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作为化学反应的溶剂、参与细胞的生化反应、维持细胞渗透压、提供反应的原料、组成细胞的结构等。

答案:(1)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2)降低

(3)根冠、萎蔫叶片

(4)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5.[2018·海南卷,26]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实验处理如表。

组别顶芽处理侧芽处理

A 去除 2 mg/L激动素溶液涂抹

B 保留 2 mg/L激动素溶液涂抹

C 保留蒸馏水涂抹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2)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组的生长量。

解析:(1)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即顶芽优先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2)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故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低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是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小于A组的生长量。

答案:(1)顶端优势

(2)低于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

(3)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小于

模拟题组——预趋势

预测一生长素及类似物对植物生根影响的考查

1.[2019·湖北襄阳四校联考]下列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解析:插条生根的数目属于该实验的因变量,实验的无关变量为实验材料的生长情况、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B项错误。

答案:B

2.[2019·广东佛山模拟]为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预实验要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

B.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作为实验材料

C.NAA对插条生根的影响表现出两重性

D.正式实验应在2~4 μL·L-1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

解析:根据图中生根数量,正式实验应在2~6 μL·L-1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D错误。

答案:D

预测二对实验的变式考查

3.[2019·四川绵阳中学高三模拟]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

组别清水浓度a 浓度b 浓度c

平均生根数15 29 38 7

A.

B.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b

C.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解析:清水处理的枝条平均生根数为15,可能是用于扦插的枝条带有芽或幼叶,自身产生的生长素促进生根,A项正确;实验中b浓度时,生根数目最多,但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b,B项错误;表中数据反映该生长素类似物在浓度为a、b时能促进生根,在浓度为c时能抑制生根,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项正确;该实验的自变

量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不同浓度,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D项正确。

答案:B

课堂总结网络建构

[网络建构]

[答题必备]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仅发生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生长素浓度、植物细胞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5.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则可促进果实成熟。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 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 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 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 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2017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新课标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读<新课程word版)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98字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读】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hQvEoS10kB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86字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hQvEoS10kB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74字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hQvEoS10kB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96字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评卷人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 1?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Q溶液(可分解释放CC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溶液(不考虑溶 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 (单位:秒) 组别NaHCO相对浓度 50100150 低光强组968801720 中光强组883632498 高光强组767476355 【实验结论】. 【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 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

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LLD灯? 2?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甲组乙组 实验材料同种红叶石楠多株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环境条件阴暗、低温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处理方法装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1)交流评价: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__________ 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 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2019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

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 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 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3.培养或观察: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本步骤强调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 特别提醒: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1→2→3;b.用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

解题技巧04:高考生物试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

高考生物试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 一.高考生物学科试题特点: 1.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2.命题情景贴近生活,贴近最新科学成就,展示社会热点,不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重视考查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3.更加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4.实验考查的地位显著提高,以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等研究性学习形式命题的比重加大,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 5.生物图、表等资料信息题的考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二.解答生物试题的三个过程: 1.审题: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字词;(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 2.破题: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答题: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清楚、准确、完整、规范。) 三.生物试题的类型、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题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①直选法、②排除法(淘汰法)、③推理法(正推法、倒推法、假设反证法)、④比较和对比法(分组对比法)、⑤图表法(对语言叙述繁琐的题干,将语言转换成为简洁的图表)、⑥计算法、⑧综合解题法(将上述方法综合应用) 2.选择题的类型、解题方法 (1)直接提问类: 例1.鉴别一个真核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 A.有无叶绿体;B.有无液泡;C.有无中心体;D.有无细胞壁。 【解题方法】:分析、比较和对比法、正确答案D 例2.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丙酮酸;B.乳酸;C.二氧化碳;D.水 【解题方法】:分析、对比法、正确答案D (2)不完全陈述类: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摘要] :把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首先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 [关键词]: 注重设计重视过程解题技巧 会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生物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 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 (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 (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 (3)验证性实验:二、八; (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 (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1、实验原理及步骤

2、实验注意事项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 1、显微镜的使用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需用健那绿(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材料:①观察叶绿体用藓类或菠菜叶片;②观察线粒体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选鲜类、黑藻类叶:因为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小叶直接制片;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 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具选择透过性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 (2)膜两侧的溶液具浓度差:是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注意事项 ①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可双向移动,但整体上水分子是从低浓度→高浓度。

名校必备高考生物试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

天兵下北荒, 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 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 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 然后方高枕 高考生物试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 一.高考生物学科试题特点: 1.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2.命题情景贴近生活,贴近最新科学成就,展示社会热点,不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重视考查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3.更加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4.实验考查的地位显著提高,以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等研究性学习形式命题的比重加大,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 5.生物图、表等资料信息题的考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二.解答生物试题的三个过程: 1.审题: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字词;(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 2.破题: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答题: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清楚、准确、完整、规范。) 三.生物试题的类型、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题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①直选法、②排除法(淘汰法)、③推理法(正推法、倒推法、假设反证法)、④比较和对比法(分组对比法)、⑤图表法(对语言叙述繁琐的题干,将语言转换成为简洁的图表)、⑥计算法、⑧综合解题法(将上述方法综合应用) 2.选择题的类型、解题方法 (1)直接提问类: 例1.鉴别一个真核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 A.有无叶绿体;B.有无液泡; C.有无中心体; D.有无细胞壁。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集(附答案)超好用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1.(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 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② ③ 2(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2)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 中的金鱼,原因是 3(5分)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 (2)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4)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15分钟(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烧杯)

高中生物实验(必考)超详细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 0.9%的NaCl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 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 固定装片(细胞已死亡) 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 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 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染色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 染色5min 两种溶液混合,现配现用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 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 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使观察效果最佳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如: 葡萄糖+ Cu ( OH ) 2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1.(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学拟对“低温是否会使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降低”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1)你的假设是:。 (2)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大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冰块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将漏斗分别倒扣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并分别 编号为A、B。 ② 。 ③对A、B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A组放在室温条件下(25℃),B组 。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 。 (3)根据你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方案,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脱落后能抑制碗豆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 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是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 过用细胞分裂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的相同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第三步:记录甲、乙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③实验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 3.(17分)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体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饲料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写”,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哪几条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进行标记,在正常情况下,n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A).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其子代中雄性全部为白眼,雌性全部为红眼,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4)从变异的类型看,“表型模写”属于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写”?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 4.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人设计了下面实验: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 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 蚯蚓,回答下列问题: 1)乙瓶中的蚯蚓蠕动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水分这一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2)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4)依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2、我们常听说“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不是我们的手上分布有很多的细菌呢?请你根据所提供材 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 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①在两个培养皿上分别贴上标签纸,注明A,B。 ②用无菌棉球擦拭没洗过的手心,在A培养基上轻轻涂抹,为实验组,B套不做任何处理, 为对照组,这个过程叫做接种。(此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③用透明胶带将两套培养皿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④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入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设置B组?与A组形成对照实验 (2)为什么要用无菌棉球接种?避免棉球上的菌类污染培养基 (3)两套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为什么要进行高温处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4)预期结果:A培养基上长出了许多菌落,B培养基上没有菌落 3、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 个坑,淋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 昼夜,淘洗干净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 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都要求消毒),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④→⑥→③→①→②→⑤(用代号加箭头表示 2)酒曲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二氧化碳 4)有人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作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容器不干净或容器没有盖好,有杂菌进入等 5)将糯米蒸熟后要用凉开心冲淋一次,放置到30℃左右再加入酒曲的原因是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并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温度 6)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其原因是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7)将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提供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4、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蚯蚓身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 共有13 个体节。 2)用手指触摸蚯蚓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腹面生有许多刚毛。蚯蚓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 刚毛不能发挥作用。 4)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维持蚯蚓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初次捕获个体数 =总数N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4.高中教材实验方法汇总 (1)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血糖调节的模型—构建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法;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 (2) 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3)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观察叶绿体——活体观察法(无需染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死体染色法。 (4)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相互对照)和产物检测法。 (5) 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渗透作用)吸水涨破法。取材: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能用禽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6) 恩格尔曼水绵实验——通过好氧细菌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在叶绿体(自变量:光照和黑暗;因变量:好氧菌聚集部位) (7) 假说—演绎法:①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证明DNA的复制方法是半保留复制 (8)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9) 同位素标记法:①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②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O全部来自于H2O(自变量:标记物H218O和C18O2,因变量:O2的反射性) ③卡尔文追踪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④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⑤DNA半保留复制 (10)提纯,鉴定—艾弗里的实验;离心技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半保留复制。 (1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材料——淀粉和淀粉酶,不能使用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温度影响易分解)。检测试剂不能用斐林试剂宜用碘液。 (1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慎用淀粉作底物,不能用碘液检测。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不能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控制温度或PH,而应该先控制好酶和底物的温度和PH再将二者混合。 (1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材料—高茎、矮茎豌豆,注意—将母本去雄防止自花传粉。(14)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就几乎不含DNA、RNA。②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原因: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③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原因: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状态,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15)萨克斯的实验结论:①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②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片遮光组为实验组,叶片曝光组为对照组。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1:变量的控制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1:变量的控制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 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 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 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 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变量无关变量反应变量 3.针对训练 例: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集重金属污染液l00OmL。

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器材: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纱布,尺子(l00mm),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光强度为200O Lux)。(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数量不限) 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请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方法和步骤: (2)结果预测和分析: 解析:变量的确定和控制方法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现分析如下: 答案:(1)方法和步骤: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 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②挑选籽粒饱满、

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题

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题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分析 一、提出问题: 二、做出假设: 三、实验材料:水蚤、显微镜、胶头滴管、烧杯、量筒、清水、酒精(浓度为0.1%、0.2%、0.3%、 0.4%、0.5%、1%、2%、5%)、计时器、载玻片、吸水纸 选水蚤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 步骤1:选取大小、活力一致的水蚤若干。在显微镜下认识水蚤心脏的位置。 步骤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这只水蚤10s的心跳次数。 步骤3:取下载玻片,用吸水纸将水吸干,再滴2滴体积分数为0.1%的酒精溶液,过15s后再用吸水纸吸去大部分的酒精溶液(不要吸干),计数水蚤10s的心率,作好记录。 步骤4:另取水蚤,先观察记录清水中水蚤10s的心跳次数,再用与步骤3一样的方法分别观察水蚤在体积分数为0.2%,0.3%,0.4%,0.5%,1%,2%,5%的酒精溶液中10s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步骤5:每个浓度计数都要重复至少3次,取平均值。 五、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部分:迁移运用 1、西玛津是一种除草剂,在我国的很多河流中都检出过较高浓度的西玛津。为探究不同浓度西玛津对两栖动物生存和发育的影响,研究小组利用蟾蜍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配制浓度为0.1、1、10和100微克/升的西玛津溶液。 步骤二:挑选生长18天的蝌蚪720只分组,分别放入玻璃缸中进行培养,每2天换水1次。 步骤三:实验期间,每天观察蝌蚪的形态改变和健康状况,取出死亡和濒死的蝌蚪。 步骤四:汇总数据如下图。 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中,应注意将720只蝌蚪 分成 组,并且每组换水和投喂食物的时间 (相同/不同)。 (2)步骤三中,每天对蝌蚪的情况要做好观察和 ,以便后续的分析。 (3)图1结果显示,西玛津浓度超过10微克/升时,蟾蜍死亡率 。根据图2推断,高浓度西玛津通过对蟾蜍 的影响,从而 (缩短/延长)蝌蚪的变态时间。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得出 结 论 : 高 浓 度 西 玛 津 。 2、黄瓜是我国温室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科研人员在T 1、T 2、T 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T 1>T 2>T 3)测定了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如下图)和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淀粉粒数目(如下表)。 (1)据图可知,T 1、T 2、T 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在8:00~12:00之间均__________, 12:00之后均逐渐降低,这种规律性变化主要是由于一天中____________变化带来的影响。 (2)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黄瓜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形成和发育受到影响,叶片的 光合作用速率 ,使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降低,淀粉粒的数目 。 (3)除文中研究的因素外,影响黄瓜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图1 蟾蜍发育过程的死亡率图2 后腿展开时间 ?àí??꣨£¥£? oóíè?1?aê±??£¨ìì£? 浓度(微克/升) 浓度(微克/升)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doc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一: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 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 6O2 + 6H2O6 CO2 + 12H2O + 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四: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特点及复习方法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特点及复习方法 本文把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中生物实验试题的特点、命题方向及自己在生物学教学 中的实验专题复习方法、教学体会等方面做一简要总结。 一、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特点 1.实验题分值逐渐提高。以实验题材为背景的试题量不断增加 例如:2021年全国高考统一卷理科综合试题中生物实验试题第30题分值占生物试题 总分值比例达到28%左右,以生物实验题材为背景的试题第3、4、30题分数占生物试题 总分数比例已经超过44%。 2.实验题的形式和命题方向是:从分析说明型→改进完善型→设计方案型发展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统一卷理科综合试题中第27题:“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有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 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3.实验题的考查方向和能力要求是:从会分析实验过程一会完善实验过程一会设计 实验步骤改革 例如:2021年全国高考统一卷新课程卷理科综合试题中第27题:将青蛙脑破坏保留 脊髓,在脊椎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分别用电刺激背根和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已知背根含有传人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和腹根合并成脊神经。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 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证明脊神经背根具有传人功能,脊神经腹根 具有传出功能。 脊髓横切面及其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示意图图略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根据上述高考中生物学科命题的特点,中学生物教师不但应该重视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更应该强化生物实验中实验设计类题型的复习。 1.生物实验设计要突出单因子原则和对照原则 单因子原则,是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某一变量单因子,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 对照原则,是指实验中要设置对照组实验,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 理因子单因子同非处理因子的差异。通常采用的是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相 对实验组,实际上对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对实验组的处理因子单因子。

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分析

近三年使用的新课标全国Ⅱ卷生物试题考点 1. 近三年考题总体分析 表1.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表2.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考点分布及分值分析 表3.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点考查频率分析

我们分析比较以上表格发现,近三年必考内容中,试题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是:必修一的细胞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细胞代谢;必修二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必修三的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其保护;选修一的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选修三的基因工程。这些考查内容不但出现的频率高,而且分值比例大,并且这些内容也是每本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高考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特点,在复习中学生能把这些高频考点强化透彻掌握,也有助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如在必考题的75分中,必修1:2017年占23.3%、2015年占18.7%、2016年占21.3%;必修2:2017年占33.3%、2015年占33.3%、2016年占32%;必修3:2017年占26.7%、2015年占48%、2016年占46.7%;从分析中可以看出2017年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2015和2016年也是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在近三年的考查中必须1考查力度有所下降,必须2考查力度提升,必须3考查力度比较稳定。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复习中,过去复习重点抓必修1、3,必修2不够重视,这种复习战略思想不能再延用;在备战2018年高考的复习中,要重视必修2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应用考查,同时基因的本质和基因表达基础知识要强化掌握。必修3重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试卷从选择题命题情况看,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等考查较多,在非选择题中,细胞代谢结合实验、动植物调节、生态系统、遗传规律及结合实验、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等方面的考查基本稳定。近三年很少考或基本没考过的知识点:细胞的分子组成、生物进化、。其中生物的变异、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没考,但是要引起高度重视,例如从未考查过人类遗传病,而2015年出现了一个选择题,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