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案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案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案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案

生物工程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时间 2015年3月8日-2015年7月3日教案编写时间 2015年2月28日

章节备课

实验容不分先后

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用pH 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酸性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检识方法。

4.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蒽醌类物质的基本性质

难点:pH 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和适用性

三、实验方法和原理

本实验是根据大黄中的羟基蒽醌苷经酸水解成游离羟基蒽醌,而游离羟基蒽醌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用氯仿从水解液中将游离羟基蒽醌提取出来,再利用各游离羟基蒽醌的酸性不同,采用pH 梯度萃取法将其分离。其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酸性十分近似,用pH 梯度萃取法难以分离,可利用两者的极性不同,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总含量约3%~5%。

1.大黄酸(rhein) 分子式C 15H 8O 6,分子量284.21。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mp.321~322℃,330℃分解。能溶于碱水、吡啶,略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和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大黄素(emodin) 分子式C 15H 10O 5,分子量270.23。橙色针状结晶(乙醇),mp.256~257℃,能升华。易溶于乙醇、碱水,微溶于乙醚、氯仿,几不溶于水。

3.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分子式C 16H 10O 5,分子量270.23。橙色针状结晶(甲苯),mp.223~224℃。易溶于热乙醇,可溶于乙醚和苯,并呈黄色;溶于碱液呈红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4.大黄酚(chrysophanol) 分子式C 15H 10O 4,分子量254.23。橙黄色六方形或单斜结晶(乙醇或苯),mp.196~197℃,能升华。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丙酮、氯仿、苯、乙醚和冰醋酸,极微溶于石油醚、冷乙醇,几不溶于水。

5.大黄素甲醚(physcion) 分子式C 16H 12O 5,分子量284.26。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mp.203~207℃,溶于苯、氯仿、吡啶及甲苯,微溶于醋酸及醋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

O O OH R 2

OH R 1大黄酚 R 1=CH 3 R 2=H

大黄素 R 1=CH 3 R 2=OH

大黄酸 R 1=COOH R 2=H

大黄素甲醚 R 1=CH 3 R 2=OCH 3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

仪器:烧杯,研钵,玻棒,滤纸,棉花,纱布,布氏漏斗,分液漏斗,烧瓶,冷凝管,铁架台,铁圈,双紧丝,烧瓶夹,显色剂喷瓶,薄层层析缸,硅胶GF254薄层板,电炉,水浴锅,循环水真空泵,紫外灯等。。

材料:大黄,硫酸,二氯甲烷,盐酸,缓冲液(pH8、pH10),碳酸氢钠,氢氧化钾,醋酸镁,石油醚,乙酸乙酯,硅胶GF254,CMC-Na,大黄酸标准品,大黄素标准品,芦荟大黄素标准品,大黄素甲醚标准品,大黄酚标准品等。

五、实验容

(一)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

(1)水解:称取大黄粗粉50g,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20%硫酸溶液100ml直火回流40min,冷却后减压滤过,弃去滤液。

(2)萃取:将滤渣于60℃低温干燥30min,置于干燥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氯甲烷200mL,40℃水浴回流40min,放冷,用干燥滤器减压滤过。

(二)PH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蒽醌

1.大黄酸的分离将氯仿提取液置500ml分液漏斗中,加pH8缓冲液200ml充分振摇,静置至彻底分层,分出碱水层置250ml锥形瓶中,在搅拌下加20%盐酸调pH2,放置沉淀完全,抽滤得大黄酸(A)沉淀。

2.大黄素的分离将分离出大黄酸的氯仿层用pH10缓冲液300ml振摇萃取两次,静置分层,分出碱水层,用20%盐酸调pH2,放置析出大黄素(B)沉淀。

3.芦荟大黄素的分离将分离出大黄素的氯仿层加5%碳酸钠-5%氢氧化钠(9:1)碱水液200ml萃取两次,静置分层,分出碱水层,用20%盐酸调pH2~3,放置析出芦荟大黄素(C)。

4.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分离将分离出芦荟大黄素的氯仿层用1%的氢氧化钠200ml 萃取两次,静置分层,分出碱水层,用20%盐酸调pH2~3,放置析出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混合物(D)。

(三)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

1.化学检识:分别取大黄素、大黄酚等少许,用乙醇溶解,做如下反应:

A.碱液试验:取试液1ml,加20%NaOH数滴,观察颜色。

B.醋酸镁反应:取试样1ml,加醋酸镁试剂数滴,观察现象。

2.薄层鉴定:

吸附剂:硅胶G-CMC-Na板

展开剂: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15:5)上层溶液。

显色剂: 5%KOH喷雾。

记录:绘出薄层层析图谱,并计算Rf值。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绘制薄层色谱图

2.通过薄层色谱图判断大黄中游离蒽醌类物质极性的大小。

七、思考题

1.大黄中5种羟基蒽醌化合物的酸性和极性大小应如何排列?为什么?

2.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是什么?适用于哪些中药成分的分离?

3.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苷的薄层色谱用什么作吸附剂、展开剂和显色剂?

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通过芸香苷提取与精制,掌握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部分的检识方法。

3.掌握由芸香苷水解制取槲皮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碱溶酸沉法原理和操作,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晶法的操作。

难点:芸香苷和槲皮素上3,5羟基的鉴别。

三、实验方法和原理

由槐花米中提取芸香苷的方法很多,本实验是根据芸香苷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或根据芸香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弱酸性,能与碱成盐而增大溶解度,以碱水为溶剂煮沸提取,其提取液加酸酸化后则芸香苷游离析出。

槐花米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主要含芸香苷(芦丁),含量高达12%~20%,水解生成槲皮素、葡萄糖及鼠糖;槐花亦含芸香苷,但含量较槐米为少。

芸香苷(rutoside):又称芦丁,分子式C27H30O16,分子量610.51。淡黄色针状结晶,mp.177~178℃,难溶于冷水(1∶8000),略溶于热水(1∶200),溶于热甲醇(1∶7)、冷甲醇(1∶100)、热乙醇(1∶30)、冷乙醇(1∶650),难溶于醋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易溶于吡啶及稀碱液中。

槲皮素(quercetin):又称槲皮黄素,分子式C15H10O7,分子量302.23。黄色结晶,mp.314℃(分解)。溶于热乙醇(1∶23)、冷乙醇(1∶300),可溶于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冰醋酸、吡啶等溶剂,不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中,几不溶于水。

O

OH

OH OR

HO

芸香苷R=-葡萄糖-鼠糖

槲皮素 R=H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

仪器:烧杯,研钵,玻棒,滤纸,棉花,纱布,布氏漏斗,搪瓷杯,烧瓶,冷凝管,铁架台,铁圈,双紧丝,烧瓶夹,显色剂喷瓶,薄层层析缸,硅胶GF254薄层板,电炉,水浴锅,循环水真空泵,紫外灯等。

材料:槐花米,硼砂,氢氧化钙,盐酸,镁粉,二氯氧化锆,柠檬酸,α-萘酚,硫酸,正丁醇,醋酸,苯胺,邻苯二甲酸,葡萄糖标准品,鼠糖标准品等。

五、实验容

(一)槐花米中芸香苷的提取与精制

1.提取(煎煮法)

称取槐米30g,研碎,置1000mL的搪瓷杯中,加入硼砂2g和300mL饱和石灰水加热煮沸30分钟,趁热减压滤过(棉花),残渣再用200mL饱和石灰水煮沸30分钟。趁热减压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加浓盐酸(边加边搅拌)调PH3~4,放置过夜。次日,倾出上清液,抽滤沉淀,蒸馏水洗至PH5~6,70℃干燥,得粗芸香苷。

注意事项:

(1)本实验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加入石灰乳可以达到碱性溶解的目的,又可除去槐花米中所含的大量粘液质,但应严格控制其碱性pH8~9,不可超过pH10。如pH值过高,加热提取过程中芸香苷可被水解破坏,降低收得率。加酸沉淀时,控制pH3~4,不宜过低,否则芸香苷可生成烊盐而溶于水,也降低收得率。

(2)在提取过程中,加入硼砂的目的是使其与芸香苷分子中的邻二酚羟基发生络合,既保护了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破坏,又避免了邻二酚羟基与钙离子络合(芸香苷的钙络合物不溶于水),使芸香苷不受损失,提高收得率。

2.精制—结晶法(热溶冷析)

取值得芸香苷粗品,加蒸馏水300mL,煮沸至芸香苷全部溶解(热溶),趁热立即减压滤过,冷却后即可析出结晶(冷析),减压滤过,60~80℃烘干,得芸香苷精制品。取25%精制品作为芸香苷样品(A)。

注意事项:热溶后进行趁热滤过时,速度要快,所有滤器必须先行预热,避免滤过过程中芸香苷析出。

(二)芸香苷水解(槲皮素的制备)

取取75%精制芸香苷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2%H2SO4100ml直火回流30分钟,(加热约数分钟后,溶液完全澄清,20分钟后又逐渐析出黄色针状结晶)减压滤过,即得槲皮素(B)。滤液作为糖鉴定样品(C)

(三)芸香苷及槲皮素鉴定

取芸香苷(A)、槲皮素(B)少许,分别用适量乙醇溶解,制成试样溶液,及样品C(葡萄糖,鼠糖混合液)按下列方法进行实验,比较苷元、苷和糖的反应情况。

(1)Molish反应:取各试样溶液各2ml,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1ml,振摇后倾斜试管45°,沿管壁滴加1ml浓硫酸,静置,观察并记录两液面交界处颜色变化。

(2)盐酸-镁粉反应:取各试样溶液各2ml,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加入镁粉少许,再加入盐酸数滴,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3)锆盐-柠檬酸反应:取试样A、B溶液各2ml,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加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3~4滴,观察颜色,然后加入2%柠檬酸甲醇溶液3~4滴,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4)糖的纸色谱检识

取糖的供试液(C)和已知葡萄糖、鼠糖标准液进行层析。

支持剂:新华层析滤纸

试样:糖的供试液

对照品:1%葡萄糖对照品水溶液、1%鼠糖对照品水溶液

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

显色剂:喷雾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于105℃加热10分钟显棕色或棕红色斑点。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绘制纸层析结果图。

2.将鉴定1-3号实验结果填于标

七、思考题

1.本实验所采用的提取方法是什么,适用于哪些物质的提取。

2.如何确定芸香苷的苷键在3号位上

3.纸色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固定相和流动线分别是什么。

4.结晶发的主要操作是什么,操作过程中可以除去的杂质有哪些(在操作步骤中指出)。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挥发油的提取和各类组成成分的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法。

2.学习挥发油的一般检识方法。

3.掌握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薄层点滴定性检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薄层点滴定性检识

难点:水蒸气蒸馏提取法

三、实验方法和原理

本实验是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通法。挥发油的组成成分较复杂,常含有烷烃、烯烃、醇、酚、醛、酮、酸、醚等官能团。因此可以用一些检出试剂在薄层板上进行点滴试验,从而了解组成挥发油的成分类型。挥发油中各类成分的极性互不相同,一般不含氧的烃类和萜类化合物极性较小,在薄层色谱板上可被石油醚较好的展开;而含氧的烃类和萜类化合物极性较大,不易被石油醚展开,但可被石油醚与醋酸乙酯的混合溶剂较好的展开。为了使挥发油中各成分能在一块薄层色谱板上进行分离,常采用单向二次色谱法展开。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

仪器:烧杯,研钵,剪刀,玻棒,烧瓶,冷凝管,铁架台,铁圈,双紧丝,烧瓶夹,显色剂喷瓶,薄层层析缸,挥发油测定器,硅胶GF254薄层板,电炉,水浴锅,紫外灯等。

材料:鲜活材料(薄荷、橙子、八角等),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香草醛,硫酸等。

五、实验容(薄荷)

(一)薄荷挥发油的提取

取薄荷40g,装入1000ml圆底烧瓶,加水350ml,摇匀,按图1(挥

发油测定装置操作,直热提取1小时,放置30分钟读数,并记算提取率

(V/W)。

附:挥发油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

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

B的上端连接冷疑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B应具有0.1ml

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二)薄荷挥发油分析

取薄荷油少许,以石油醚溶解(备用),取于105℃活化1小时的硅胶G-CMC板,取上述薄荷油石油醚溶液点样,以石油醚-乙酸乙醋(18:2)展开,至前沿达12cm,取出挥干,

喷5%香草醛溶液,120℃加热5分钟,观察显出斑点,记录并绘图。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绘制TLC色谱图。

七、思考题

1.简述挥发油的组成.

2.实验如何操作能得到更多斑点?

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提取精制和检识黄连中的小檗碱,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生物碱的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2.熟悉渗漉法、盐析法、结晶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解生物碱的的检识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碱的基本性质

难点:渗漉法、盐析法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方法和原理

小檗碱(berberine):分子式(C 20H 18NO 4)+,分子量336.37。系季铵生物碱。游离小檗碱

为黄色针状结晶(乙醚),mp.145℃,能缓缓溶于冷水(1∶20),可溶于冷乙醇(1∶100),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难溶于丙酮、氯仿、苯,几乎不溶于石油醚。盐酸小檗碱(C 20H 17NO 4·HCl·2H 2O),为黄色结晶,微溶于冷水(1∶500),易溶于沸水,几乎不溶于冷乙醇、氯仿和乙醚。硫酸小檗碱( (C 20H 18NO 4)2·SO 4·3H 2O),溶于水(1∶30),溶于乙醇。重硫酸小檗碱(C 20H 18NO 4·HSO 4)为黄色结晶或粉末,溶于水(1∶150),微溶于乙醚。

N OCH 3

OCH 3O

O +

N +HO

CH 3O HO CH 3O CH 3CH 3

小檗碱 木兰碱

根据上述性质,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小檗碱的硫酸盐水中溶解度较大。因此,从植物原料中提取小檗碱时常用稀硫酸水溶液浸泡或渗漉,然后向提取液中加入10%的食盐,在盐析的同时,也提供了氯离子,使其硫酸盐转变为氯化小檗碱(即盐酸小檗碱)而析出。

防己中主要含有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又称粉防己甲素,在防己中的含量约为1%,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溶于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和石油醚。防己诺林碱又称粉防己乙素,在防己中的含量约为0.5%。溶解度与粉防己碱相似,因多一个酚羟基,故极性较粉防己碱稍大,可利用此性质相互分离。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

仪器:烧杯,研钵,玻棒,滤纸,棉花,纱布,布氏漏斗,试管,搪瓷杯,渗漉筒,铁架台,铁圈,双紧丝,烧瓶夹,显色剂喷瓶,薄层层析缸,硅胶GF254薄层板,电炉,水浴锅,循环水真空泵,紫外灯等。

材料:黄连,防己,氢氧化钙,盐酸,二氯甲烷,硫酸,碘化铋钾等。

五、实验容

(一)季铵型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精制

1.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精制。

取黄柏粗粉30g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石灰乳湿润药粉15min,装入渗漉筒中(压紧),再加入8倍量水浸渍30min,以5ml/min流速渗漉。收集渗漉液300ml,加浓盐酸调pH2~3,再加入渗漉液总体积10%(w/v)的氯化钠,搅拌溶解后放置过夜,抽滤,得盐酸小檗碱粗品。取盐酸小檗碱粗品放入适宜烧杯中,加入50倍量蒸馏水,加热溶解,趁热抽滤,加浓盐酸调pH2~3 ,静置1个小时,过滤得盐酸小檗碱。

注意事项:

(1)浸泡黄连粗粉的硫酸水溶液,一般为0.2%~0.3%为宜。若硫酸水溶液浓度过高,小檗碱可成为重硫酸小檗碱,其溶解度(1∶150)明显较硫酸小檗碱(1∶30)小,从而影响提取效果。硫酸水溶液浸出效果与浸渍时间有关,有报道,浸渍12小时约可浸出小檗碱80%,浸渍24小时,可浸出92%。常规提取应浸渍多次,使小檗碱提取完全,本实验中只收集第一次浸出液。

(2)进行盐析时,加入氯化钠的量,以提取液量的10%(g/v)计算,即可达到析出盐酸小檗碱的目的。氯化钠的用量不可过多,否则溶液的相对密度增大,造成析出的盐酸小檗碱结晶呈悬浮状态难以下沉。盐析用的氯化钠用市售的精制食盐,因粗制食盐混有较多泥沙等杂质,影响产品质量。

(3)在精制盐酸小檗碱过程中,因盐酸小檗碱放冷极易析出结晶,所以加热煮沸后,应迅速抽滤或保温滤过,防止溶液在滤过过程中冷却,析出盐酸小檗碱结晶阻塞滤材,造成滤过困难,减低提取率。

(4)本实验流程也适用于以三棵针、黄柏为原料提取小檗碱,但因其小檗碱含量较低,应加大药材量,以150g以上为宜。

2.盐酸小檗碱的检识(TLC)

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

试样:自制盐酸小檗碱乙醇溶液

对照品:盐酸小檗碱标准品乙醇溶液

展开剂:氯仿-甲醇-氨水(9∶1∶4d)

显色:自然光下观察黄色斑点,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或经改良碘化铋钾显色后观察。(二)叔胺型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精制(设计性实验)

1.试根据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溶解性采用连续回流提取法设计从防己中提取分离防己中总生物碱,并进行精制纯化。

2.根据香豆素类成分实验中所学习的柱色谱的基本操作并查阅相关文献选择适宜的洗脱剂初步设计分离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基本方案。

七、思考题

1.怎样从黄连中提取分离盐酸小檗碱?原理是什么?

2.试述小檗碱的检识方法。

3.用薄层色谱法检识小檗碱时,加氨水的目的是什么,如不加氨水可以选取哪种物质作为吸附剂。

4.分离水溶性与脂溶性生物碱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医疗药品)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供药学药剂专业用)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2006年3月 前言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药学、药剂、药分、中药学等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国家职业药师(中药学)资格考试必考课程。本课程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学、中药学、生药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生理活性、天然药物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输送人才。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一)提取分离方面 1.要求掌握常用的经典方法的原理及操作。其中包括液-固提取法(浸渍、渗漉、回流提取等)、液-液萃取法(简单萃取法、梯度萃取法、逆流分布法)、重结晶法等。 2.掌握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结构鉴定方面 1.化学方法 ①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一般定性反应在鉴定中的应用; ②掌握重要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③了解重要降解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2.光谱方法 了解UV、IR、NMR、MS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目录 实验须知1 实验技能操作规范2 实验一大黄中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和检识8 实验二芦丁的提取、水解;黄酮类化合物与糖类的鉴别10 实验三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鉴别和生物碱的检识15 实验四利用纸色谱先导设计法从洋金花中提取分离生物碱19 实验五一叶萩碱的分离和鉴定23

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磺胺嘧啶锌(Sulfadiazine-Zn) 与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Ag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磺胺嘧啶银为应用烧伤创面的磺胺药,对绿脓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保持了磺胺嘧啶与硝酸银二者的抗菌作用。除用于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和控制感染外,还可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愈合。但磺胺嘧啶银成本较高,且易氧化变质,故制成磺胺嘧啶锌,以代替磺胺嘧啶银。其化学名分别为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银(SD-Ag )、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锌(SD-Zn ),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NH 2 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2SO 2N Zn N N 磺胺嘧啶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 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磺胺嘧啶锌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合成路线如下: NH 3.H 2O H 2O ++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4 NH 2 SO 2N N N NH 4 NH 2 NH 2SO 2N N N NH 2 SO 2N N N NH 2SO 2N Zn N N

三、实验方法 (一)磺胺嘧啶银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50 mL烧杯中,加入10% 氨水20 mL溶解。再称取AgNO33.4 g置50 mL烧杯中,加10 mL氨水溶解,搅拌下,将AgNO3-氨水溶液倾入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片刻析出白色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无Ag+反应,得本品。干燥,计算收率。 (二)磺胺嘧啶锌的制备 取磺胺嘧啶5 g,置100 mL烧杯中,加入稀氨水(4 mL浓氨水加入25 mL水),如有不溶的磺胺嘧啶,再补加少量浓氨水(约1 mL左右)使磺胺嘧啶全溶。另称取硫酸锌3 g,溶于25 mL水中,在搅拌下倾入上述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搅拌片刻析出沉淀,继续搅拌5 min ,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反应(用0.1 M氯化钡溶液检查),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三)结构确证 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注释: 合成磺胺嘧啶银时,所有仪器均需用蒸馏水洗净。 思考题: 1. SD-Ag及SD-Zn的合成为什么都要先作成铵盐? 2. 比较SD-Ag及SD-Zn的合成及临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

浅析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的性质》的[实验2-3]时,教师可以先演示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并让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后。教师马上提出问题: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会有什么现象呢?它与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相同吗?如果不同,为什么?这就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悬念,学生迫切需要能观察到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此时,教师可规范地演示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此时的学生处于兴奋之中,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理解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对比理解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燃烧现象中不同的原因,可谓轻而易举。学生在兴奋中开始,势必会产生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最佳教学效果。 在学习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的[实验2-1]时,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教师在做记号时,就可以试着问一问做这个记号有什么目的?对我们这个实验有何帮助?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学生在兴奋中了解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结论,从而就会增强实验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学生已经了解了碳、硫等可燃物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这时教师可以马上设疑,铁丝能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反应生成铁锈。但铁丝在氧气中能否燃烧,学生就不清楚了。这时,教师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通过这样的设疑,让学生引起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的兴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让实验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尝试性地改变了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部分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从而增大了学生的实验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尝试,这样做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例如:在处理教材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的[实验3-1]内容时,我让四个学生上讲台亲自演示水电解的实验,并且验证实验的产物……演示实验经过如此改进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讲台上下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高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又如,在处理教材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实验时,我将学生领进实验室,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磷在密闭容器里跟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再让学生自己做一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托盘天平上进行硫酸溶液液和铁钉的反应,让学生在实验中真切地感受到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确实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然后又让学生在托盘天

天然药物化学(2016简答题)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2*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答: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经药效实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并能代表临床疗效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天然药物中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为无效成分。一般认为天然药物中的蛋白质、多糖、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 4*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互不相容)>丙酮>乙醇>甲醇>水(与水相混溶)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7*聚酰胺吸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①与溶剂有关: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碱性溶剂中最弱;②与形成氢键的基团多少有关:分子结构中含酚羟基、羧基、醌或羰基越多,吸附越牢;③与形成氢键的基团位置有关:一般间位>对位>邻位;④芳香核、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越牢;⑤对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力减弱。 8*简述苷的分类。 答:据苷键的构型不同分为α-苷、β-苷;依据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依据苷的结构中单糖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依据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依据糖链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依据苷的生物活性,分为强心苷、皂苷等。 9*简述苷键酸水解的影响因素。 答:①苷原子不同,水解难以顺序:N-苷>O苷>S苷>C苷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易水解③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④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⑤吸点子基的诱导效应,尤其是C2上取代基的吸点子基对质子的竞争吸引,使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化能力下降,水解速度下降⑥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基,水解比脂肪族苷容易。 10*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葡萄糖、丹皮苷、丹皮酚。 答:三种样品分别做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的是丹皮酚。产生紫色环的,再分别做斐林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不反应的是丹皮苷。 11*为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新采集的大黄必须储存两年以上才可药用?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指导试验室注意事项 ̄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室注意事项 (1) 实验一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2) 实验二艾叶及丁香中挥发油的提取鉴定 (5) 实验三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 (7) 实验四咖啡因的提取与分离 (8) 自选实验薯蓣皂苷元的提取与分离 (10) 自选实验甘草皂苷元的提取与分离 (10) 自主设计实验 (15)

实验室注意事项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具有实验周期长、使用有机溶剂品种多,用量较大等特点,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挥发性、易燃、有毒、有腐蚀性、刺激性、实验操作经常在加温,减压下进行,需要使用各种热源和电器,再加上实验室较为拥挤,若操作不慎,易引起着火、触电、中毒、爆炸等事故,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特作如下要求。 一、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程序,检查仪器是否完整,装置是否正确,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实验。 二、实验室内要保持严肃、安静,不得大声说话打闹;室内严禁吸烟,实验进行时不得擅自离开,必要时委托专人看管。 三、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使用明火,需使用明火时,实验台周围不得放置易燃有机溶剂,如发生火情,应保持镇静,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同时切断火源,移走易燃品!用湿布闷盖或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切勿轻易用水,以免扩大火势。 四、实验时要做到整齐、清洁、用过的仪器要及时清洗并收人仪器柜内,保持水槽、仪器、桌面、地面四洁。 五、回流、蒸馏有机溶剂时,注意检查冷凝水是否通畅,装置不得密闭,接收有机溶剂时不得使用广口仪器,溶剂瓶不得敞口存放。在进行减压操作时,必须使用安全瓶,弄清操作程序,以免造成回水等事故。 六、使用挥发性试剂或喷显色剂时,应在窗口或通风橱内操作,不慎溅在桌面上的化学药品必须立即清除。身体直接接触化学物品后应及时用肥皂及大量水冲洗,如碱性试剂可用l%HAc溶液冲洗,酸性试剂可用3%NaHCO3溶液冲洗。不要用酒精、丙酮等洗涤皮肤上的有机物,以免增加皮肤对有毒物质的吸收,眼睛里溅入化学试剂后,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及时到校医室就诊。 七、使用电器设备(如水浴锅、紫外灯、旋转蒸发仪、循环水泵等)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得在烘箱内干燥带有易燃性有机溶剂的仪器或物品,仪器发生故障时及时报告指导教师,不得擅自拆卸。 八、每次实验结果后的产品,应妥善包装好,贴好标签,写明级别、产率等,放入干燥器内保存,不得随意丢失。 九、实验结束后,值日生应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工作,整理好公共仪器、药品,检查水、电、门窗,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去。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 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树德中学黄智槐 关键字:新课程实验教学 摘要:新的课程观要求,实验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因此教学形式要随之改革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基本操作和创造能力,是一位中学化学教师非常艰巨但又非常光荣和重要的任务。新的课程观要求:全面的化学教育,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需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①。因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化学实验教学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革。 化学实验教学包括两个部分,即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优化实验教学,就应该转变传统的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而尽可能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可多开放实验室,或设计一些随堂实验,变结论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渗透技术教育,鼓励多动手,以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素质型学生。 一.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探究 课堂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

推理能力,它的成功与否对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在如何成功完成演示实验方面下许多功夫,然而,仅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就完全成功的,很多时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罢了。在教师演示时,学生在干什么呢?有的只看热闹,由于“事不关己”,思维不活跃;有的虽然对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能看清楚,操作方法和现象也记住了,但由于观察点不集中,对实验的原理未能作进一步的判断、分析;有的根本不知道应看什么,现象一出来,只会兴奋甚至赞叹,但毫无收获……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点不容忽视:第一,因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因学生距离讲台太远,使学生观察点不集中,不知道该看什么,等现象出来时,已经来不及了;第二,演示实验的主体是教师,观察的内容因教师的引导有很强的指向性,学生观察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新课程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为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暴露出的被动局面,在实验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变分散为集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积极性,把他们“分散了”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②。比如在“钠与水反应实验”中,我强调了观察的要点,让学生有目的地集中精力观察现象;同时叫几位学生动手操作,现身说法,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另外,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念,改变实验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增加其参与程度,并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在卤素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

对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几点认识

对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几点认识 三里畈中学洪贵鹏 【摘要】新化学课程赋予了化学实验新的理念、新的目标与新的评价标准,非常适应当今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对广大教师而言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本文就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与各位作些探究,旨在更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更好的实现化学新课程的教育目标,特阐述以下几点认识:重视科学方法培养;重点情感培养;实验技能与探究相结合,另外应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关键词】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最自主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了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的生动的学习情境。新教材中正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拓展视野”、“练习与实践”等栏目来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新课程中对实验内容的选择注重实验探究活动,如对化学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对化学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对化学物质变化的实验探究。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领域中过分夸大了化学实验所起的验证知识、原理、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实验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探究功能。坦率地说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化学课程实验功能及其内容形式已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再好的设想和理念也需要落实,其关键还在于“如何教”和“如何学”。可以肯定的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办法是走不通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1.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 我们知道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1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我们知道,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活动,可以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实验一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 天然产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很多,在深入研究之前应首先了解其中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皂苷、黄酮类等等。这就需要进行各类化学成分的系统定性预试验。或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单项预试法来初步判断。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未知成分的天然产物是怎样初步提取分离的,熟悉各主要成分的试管试验、沉淀反应和纸层析、薄层层析的方法并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含有什么类型的化学成分。 二、基本原理 利用各类成分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对天然产物的提取液进行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学成分。由于提取液大多数颜色较深,影响对颜色变化的观察,可以使用薄层层析(TLC)或纸层析(PC)等方法对天然产物的提取液进行初步分离,再进一步检查。 三、实验内容: 利用不同成分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一般可采用以下3种溶剂分别提取,试验。 1.水浸液:取中草药粗粉5 g加水60 ml,在50~60℃的水浴上加热1小时,过滤,滤液进行下列试验。

*在试管进行,△在滤纸或硅胶CMC-Na薄层板上进行,下同。 糖鉴定 (1)α-萘酚一硫酸试剂检查还原糖。 ①溶液I:10%α-萘酚乙醇溶液。溶液II:硫酸。取1ml样品的稀乙醇溶液或水溶液,加入溶液I 2滴~3滴,混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少量溶液II,二液面交界处产生紫红色环为阳性反应。 (2)斐林试剂检查还原糖。 溶液I:6.93g结晶硫酸铜溶于100ml水中。溶液II:34.6g酒石酸钾钠、1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取1ml样品热水提取液,加入4滴~5滴用时配制的溶液I、II 等量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产生砖红色沉淀为阳性反应。如检查多糖和苷,取1ml样品水提液,加入1m110% 盐酸溶液,在沸水浴上加热10min,过滤,(成盐去除杂质)再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按上述方法检查还原糖。 或者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看色谱图。 酚类鉴定试剂 (1)三氯化铁试剂检查酚类化合物、鞣质1%~5%三氯化铁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加盐酸酸化。取1ml样品的乙醇溶液,加入试剂1滴~2滴,显绿、蓝绿或暗紫色为阳性反应。作色谱显色剂用,喷洒后,显绿或兰色斑点为阳性。 2.乙醇提取液 取中草药粗粉5 g,加5~12倍量95%乙醇,在水浴上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留2 ml作(1)项试验,其余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浸膏状,浸膏分为二部分,一部分加少量2% HCL振摇溶过滤。分出酸液,作(2)项式验,附于滤纸上的一部分再以少量乙醇溶解,溶液作(3)项试验;

天然药物化学 学习指南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学习指南 一、说明--天然药物化学简介及知识模块构成 《天然药物化学》涉及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结构修饰、活性研究。本课程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波谱解析等学科为基础,是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4学分,理论68学时、实验68学时)。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上述专业培养要求,本课程定位于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学习的前提下,遵循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技术和方法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从分子水平向学生传授中药及天然药物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揭示传统中药的作用机制。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由四大知识模块构成: 第一部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和技术(4学时); 第二部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和技术概述(2学时)。该部分的主要内容由本教研室承担的大二下学期《波谱解析》课程(共34学时)进行传授; 第三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即各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60学时); 第四部分,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2学时)。 课程计划1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各半,均为68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依据药学类本、专科的培训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相关理论、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初步具有从事与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相关工作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的方法,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药学事业,使我国独特的中药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根据本课程的四大知识模块,重点讲授主要天然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以及检识方法,介绍各主要类型天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主要类型天然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物理方法,重点讲授波谱方法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同时适当介绍天然药物的构效关系、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制剂和分析中应用实例以及主要类型天然化合物研究的最新发展。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试验一蒸馏与沸点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 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 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方法 二、试验原理 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 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 四.试验步骤 1、酒精的蒸馏 (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的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 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 2、微量法测沸点 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 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就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 冷凝管通水就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断。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本科)药学、药物制剂 (专科)药物制剂技术 郑州华信学院医学院药学系 药学教研室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以及植物细胞的构造 (2) 实验二植物细胞后含物——淀粉粒、草酸钙结晶体 (5) 实验三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 (7) 实验四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9) 实验五根的显微构造 (11) 实验六单子叶植物地上茎和地下茎观察 (13) 实验七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14) 实验八大黄、甘草、人参的鉴定 (16)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以及植物细胞的构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并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 2.掌握撕取表皮的制片方法。 3.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生物显微镜。 2.用具:镊子、刀片、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吸水纸、擦镜纸、棉布块。 3.材料:洋葱鳞茎的磷叶或大葱磷叶。 4.试液:蒸馏水、稀碘液、10%硝酸钾溶液。 三、实验内容: (一)显微镜的构造 1.机械部分次部分是显微镜的骨架,是安装光学部分的基座。 包括: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装臵等。 (1)基座是显微镜的底座,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臵平稳。 (2)基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 (3)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为取放镜体时手握的部分。直筒显微镜的镜臂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可使镜体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 (4)镜筒上端臵目镜,下端与物镜转化器相连。 (5)物镜转换器连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可自由转动,盘子有3-4个安装物镜的螺旋孔。当旋转转换器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臵上,保证物镜与目镜的光线合轴。 (6)载物台放臵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或机械移动器,既可固定玻片标本,也可以前后左右各方向移动。 (7)调焦装臵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得到清晰的物像。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各1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为粗调焦螺旋,旋转一圈可使镜筒移动2mm左右。小的一对为细调焦螺旋,旋转一圈可使镜筒移动0.1mm。 (8)聚光器调节螺旋镜柱一侧,旋转它时可使聚光器上下移动,借以调节光线德鄂强弱。 2.光学部分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聚光器 (1)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物镜转化器上的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标本第一次

从验证走向实证—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新视角与案例分析

从验证走向实证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新视角及案例分析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大力倡导科学探究的今天,高中化学验证性实验教学如何走出尴尬,落实“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笔者提出了以科学过程性技能的培养为主 导的教学视角,从验证走向实证,最终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苏 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版,P 39)验证性实 验——氢氧燃料电池的研究性学习教学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验证性实验过程与方法科学过程技能科学素养 1.问题的提出——课程目标的创新与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尴尬 新一轮课程改革努力凸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要彻底扭转“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与完整的人格。为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系”(下面简称“三维”目标),要求学生在上述三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大家普遍认为“三维”目标的提出是个亮点,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可谓是亮点中的“亮点”,又是亮点中的“难点”。化学学科如何阐释本学科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根据对《标准》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过程”指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主要是指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方法),还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教学则更多的承载着落实“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重任。所以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学生看实验多,做实验少;验证性实验多,探究性实验少的状况,充分发挥实验作用,把大量的实验分散在教材的“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栏目之中;同时新课程还淡化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界限,把大量的演示或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为学生亲手做实验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缺少探究性”的观点引起了人们对验证性实验价值的怀疑,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误解。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验证性实验”不具有“科学探究”的功能,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显著标志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今天,验证性实验似乎已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其实,验证性实验不应受到责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验证性实验无论是在化学研究中还是在化学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作用也是任何其他类型实验所无法替代的。现实中人们对验证性实验的认识所暴露出的一些误区,是与传统的对验证性实验的价值缺少应有的认识和对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安排不当有关,这同时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目录 一、芦荟粗多糖的提取及鉴定 二、大黄中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三、槐米中芦丁、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四、八角茴香挥发油的提取及鉴别 五、黄柏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六、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前言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印证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由天然药物中提取、分离、精制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作风。

实验一芦荟粗多糖的提取及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高速冷冻离心机、旋转蒸发器等仪器的用法 3、了解芦荟多糖在医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芦荟的多糖类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治愈皮肤炎、慢性肾炎、膀胱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症,抑制、破坏异常细胞的生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抗癌目的。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是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所以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芦荟中的粗多糖。 三、试剂、材料及仪器 1、试剂:盐酸、无水乙醇、丙酮、乙醚、葡萄糖对照品、苯酚、浓硫酸 2、材料和仪器:芦荟叶、烧杯、移液管、量筒、容量瓶、玻璃棒、旋转蒸发仪、电子天平、真空泵、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真空冷冻干燥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芦荟鲜叶50g,洗净,去掉叶尖和叶底,在蒸馏水水中浸泡0.5h,已除去由表面滲出的黄色液体。然后切去表皮,将内层凝胶(匀浆后)置于烧杯中,加入三倍蒸馏水,置于55℃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浸提4h。 2、浸提液离心分离(2500r/min,5min)并过滤(直接6层纱布过滤),将所得液汁减压浓缩(至30ml),用6mol/L的盐酸调pH值3.2左右,向经过调酸处理的芦荟凝胶浓缩汁中缓慢加入6倍量的95%乙醇,边加边搅拌大约需要15~30min,室温下静置2h,离心分离(2500r/min,7min)得多糖沉淀。依次用乙醇、丙酮和乙醚洗涤,然后真空干燥(通风橱干燥),最终得到的沉淀即为芦荟多糖粗品。 3、芦荟多糖的鉴定 对芦荟多糖的鉴定利用改进的苯酚一硫酸法。苯嘞一硫酸试剂能与芦荟多糖中的己糖起显色反应,在一定波长下其吸光度的变化与多糖含量呈线性关系。采用苯酚一硫酸显色法鉴定芦荟多糖,芦荟中的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然后和苯酚缩合成有色化合物共轭酚在490nm处有最大波长,由此可以鉴定出芦荟中的多糖(图1)。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药化学 二、课程编码 1002371 三、课程性质 必修课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4 总学分:6.5 实验学时:44 五、适用专业 中药学专业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天然药化教研室编.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印证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由中药中提取、分离、精制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作风。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1. 掌握各类主要中药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糖苷类、黄酮、蒽醌、苯丙素、萜类、强心苷、皂苷等)的基本结构类型、结构特征;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中药; 熟悉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2. 掌握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分子结构之间的相 互关系;熟悉不同的理化性质在提取方法的设计和化学结构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各类生物活性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技术;了解提取分离方法和 处理条件对化学成分结构的影响及后生产物形成的可能性。 4. 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波谱特征;了解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典型的降解反应及衍生物的制备;掌握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特征定性反应、化学结构鉴定研究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九、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每次实验课以小组进行教学:每组24人,由1位教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或课堂讨论。对中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操作技能和方法采取首先观看教学录像或操作动画,同时指导教师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原理,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点评。 十、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 根据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综合评定。平时实验70%,实验考试30%。

(完整版)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 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 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 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H2In-? HIn2-? In3-(pKa2=6.3 pKa3=11.55) 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 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Al3+、Fe3+、Cu2+、Co2+、Ni2+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2S或KCN掩蔽Cu2+、Co2+、Ni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3+、Fe3+。 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 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 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 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 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 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实验三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Fe3+含量测定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4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 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NH4)2S04·FeSO4·6H2O的过程中,为了使Fe2+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2+氧化为Fe3+,影响产品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

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 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 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 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 这些因素有关。 2、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注意观察所发生 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产品微 粒更细小? 答: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樟脑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所致。操作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可以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4、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 时有什么不同? 答: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而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匀后再加液 体研磨混匀。 实验2、乳剂的制备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分散相的浓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微生物的污染等。 2、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鱼肝油乳、液状石蜡乳及石灰搽剂各属于什么类型? 答:可用染色镜检法和稀释法判断,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 O/W型乳剂)。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一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l,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鱼肝油乳和液状石蜡乳均属于O/W型乳剂。而石灰搽剂属于W/O型乳剂。 2、分析鱼肝油乳或液状石蜡乳处方中各组 分的作用? 答:鱼肝油、液状石蜡是主药;阿拉伯胶是乳化剂;西黄蓍胶是辅助乳化剂;糖精钠是矫味剂;尼泊金乙酯是防腐剂;蒸馏水是溶剂;挥发杏仁油是芳香剂。 实验3、注射剂的制备 1、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 什么?应如何控制工艺过程? 答:将NaHCO3加入维生素C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以防止产生大量气泡使溶液溢出,同时要不断搅拌,以防局部碱性过强造成维生素C破坏。维生素C容易氧化,致使含量下降,颜色变黄,金属离子可加速这一反应过程,同时P H值对其稳定性影响也较大,在处方中加入抗氧剂,通入CO2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同时加入NaHCO3控制这些因素对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在制备过程中还应避免与金属用具接触。 2、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水系统、输液容器、胶塞与涤纶薄膜、净化系统与灌封、管道系统、原辅料、澄明度检查装量和检查人员的视觉能力、判断能力等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大输液的澄明度。3、如何保证葡萄糖输液热源与色泽合格?答:配制前注意原辅料的质量、浓配、加热、加酸、加注射剂用碳吸附以及包装用输液瓶、橡皮塞、涤纶薄膜的处理等,都是消除注射液中小白点,提高澄明度、除去热源、霉菌等的有效措施;过滤除碳,要防止漏碳;制备中要严防污染;灭菌温度超过120℃,时间超过30min时溶液变黄,故应注意灭菌温度和时间;PH值要控制好。 4、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ph值的调节,注射剂的器具清洁,原辅料的洁净度,药液的均匀度,配制环境要清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2T14:10:50.40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建平 [导读] 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中学王建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形式,是新课程赋予每一位化学老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