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同步练习)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同步练习)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同步练习)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同步练习)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1.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30个DNA 分子(构成染色体的),下列不可能 出现的情况是( )

A .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15条或30条

2.右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 .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 .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 .上述细胞中有8个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3.某生物有二对染色体,下列各图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五个细胞。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是 ()

4.(96上海)选择 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

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A.肝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5.下图是某生物的精子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6.下列是具有二对染色体的动物卵细胞图,正常情况下不能出现的是 ()

7、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

A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 。同源染色体联会

C .有纺锤体形成 C 。着丝点分开

8.牛的初级卵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 )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何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9.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10.(多选)右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叙述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Ⅰ雄性马雌性马ⅠB.染色体随机组合发生在Ⅲ→Ⅳ之间

C.减数分裂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Ⅱ精原细胞合子Ⅳ卵原细胞ⅡD.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Ⅲ精子卵细胞Ⅲ1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C.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D.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12.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1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②同源染色体是有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④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 染色体复制 C 同源染色体分离 D着丝点分裂

1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二次分裂 C 减数分裂间期 D减数分裂末期

16.20个卵原细胞与8个精原细胞如果完成减数分裂并受精,理论上可产生合子( ) A.20个 B.8个 C.32个 D.28个

17.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它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A.4、4、2、2 B.4、4、4、2 C.8、8、4、4 D.8、16、8、4 18.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是由于有( )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19.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之比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有丝分裂时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0.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之比是( )

A.1:1 B。1:2 C。2:1 D。4:1

二非选择题(1×20)

20.下图的五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每空1分)

(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2)A细胞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个DNA分子,属于_________期。(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染色体暂时加倍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染色体有___________条。

21.下图是动物不同细胞分裂阶段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指出图中各图像所代表的细胞分裂方式及所处的分裂时期;

(2)图像中表示动物的体细胞的有__________,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______,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___________;

(3)图A中的细胞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个DNA分子。

(4)图B中有________四分体,该图与图A、图C若表示同一细胞的不同分裂时期,则三图表示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染色体组合种类为标准,具有图B表示的那种细胞的动物,其减数分裂能生成

__________种类型的精子(或卵细胞)。

22.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

间不成比例)

(第6小题)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

(2)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8以后开始的细胞分裂在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称_________。

(3)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和_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4—6时期为____条。

(5)基因突变发生在_____和_____区间代表的时期,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的区间是_____。

(6)以该生物体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在上图左侧的方框中画出该生物细胞处于6—7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答案:

一选择题(2分×20)

20.(每空1分)(1)A C, B D E

(2)8 8 有丝分裂后

(3)ABCE

(4)A、D

(5)A、D

(6)体细胞 4

21.(2)DH ABCG EFIJ (3)4 8 8 (4)2 ABC (5)4

22.(1)曲线B (2)受精作用卵裂

(3)1~6 9~11 (4)20 (5)0~1

8~9 3~4 (6)见右图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黄石市第一中学李珺 一、实验教材分析 1 地位: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的内容。 2 作用:巩固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对后面基因重组的学习非常重要。 3 特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复杂,该部分内容知识点分散、理解难度大、概念易混淆,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抓住本质。 二、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规律性变化,能识别并绘制模式图。 ②学生能够展示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及其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行为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提高模型建构意识,提升动手能力,团队交流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建模的过程,亲自感受和认同模型建构这种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方法设计 1 学法设计:本实验模拟和探究双管齐下,不同于探究性实验需要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分析。本实验重在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2 创新: ①教材中使用橡皮泥模拟染色体,但橡皮泥黏性强,易断裂,故将橡皮泥换成配套硬塑料染色体。 ②由于模拟活动二中很多与活动一重复,可将模拟活动二在进行模拟活动一的过程中完成。将模拟活动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主要行为模拟两个板块。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可分为问题激趣活动探究归纳提升应用迁移 (一)问题激趣 展示PPT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种自然现象。 设问目的:留足悬念,激起探究欲望,与后面基因重组内容产生联系。 (二)活动探究 1 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多媒体播放减数分裂过程动画,请学生描述并回忆总结。梳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互换、四分体”等核心概念。 2 模拟活动: 展示实验材料:硬塑料制染色体四条(红色黄色各两条,包括染色单体八条);吸铁石展示板。 分组:两人为一小组。 有关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含两对同源染色体,暂不考虑交叉互换),开展小组活动: ①请模拟减数分裂联会时期的染色体行为。 ②请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排布在赤道板两侧的行为。 ③请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模拟进一步熟悉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主要行为变化。 台下教师检查重点:学生模拟染色体事操作规范性。 请学生上台展示,一人演示一人解释,由于存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两种情况,组间可以进行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对学生模拟时可能发生的错误进行预设:如与有丝分裂混淆,未表示出中心体和纺锤体。教师点评时注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两种可能性,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细胞中央会发生凹陷这些学生易忽略点。并且进一步通过实物模型复习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先指导学生将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结果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然后开展小组活动(含两对同源染色体): ①请模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并被拉至细胞两极的过程。 ②请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精细胞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

道南中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Ⅰ、基于标准的学习目标分析高三年级上册 2019年1月11日课题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设计人李俊丽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①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a:对象 b:时期 c、特点 d、结果); ②说明高等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a: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 b: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曲线) (2)能力培养 ①通过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减数分裂各时期图和绘制减I、减II中后期图的能力; ②通过课前制作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贴图,培养学生的分析、动手、协作的能力; (3)情感培养 ①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对待自然界。 ②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Ⅱ、基于标准的教学过程设计

邀请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本组的减数分裂过程贴图,其他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练习1:(1)该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___________ 。 (2)一个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条脱氧核苷酸链 (3)1号和2号染色体在联会前相同位置上携带一对等位基因,在联会后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是否肯定 相同?为什么? 通过ppt 展示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动态变化,师生共同总结: 精子是在雄性动物的睾丸内形成的 减I :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4 3 1 2

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

×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1. 染色体及染色体形态类型 2. 减数分裂的概念。 3. 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过程。 4.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 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重点导学 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染色体及其形态类型 1.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 染色体结构:着丝粒、长臂、短臂 3. 染色体类型: ①端着丝粒染色体 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③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4. 常见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知识点2:减数分裂的概念 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如果有性生殖细胞是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那么合子中的染色体数将会是多少?能否保持物种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结果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包括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两个时期。 知识点3:精子的形成过程 1. 形成的场所:精巢中 睾丸中的曲细精管精原细胞精子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2. 形成的过程: (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 注意:①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染色体呈现染色质形态 ③复制后DNA数量加倍,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数目不变。

(2)初级精母细胞 A. 前期I ①每条染色体都有2个DNA,2条姐妹染色单体。 ②染色体会出现两两配对的现象。 ③配对的这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注意观察同源染色体的特点。) ④配对的这一对染色体由于有四条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⑤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 思考: 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存在着同源染色体吗?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吗?出不出现配对的现象? ②人总共有46条染色体,那么同源染色体有多少对?能理解为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吗? ③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吗? B. 中期I 特点: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思考: 这样排列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 C. 后期I 特点:纺锤丝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人体细胞分裂周期和代谢周期

人的寿命与细胞分裂周期和代谢周期 这是美国学者海尔弗利在1961年提出来的。他根据实验研究发现动物胚胎细胞在成长过程中,其分裂的次数是有规律的,到一定阶段就出现衰老和死亡。这与细胞分裂的次数和周期有关。二者相乘即为其自然寿命。海尔弗利的具体实验情况是这样的:他将婴儿的细胞放在培养液中一次又一次地分裂,一代又一代地繁殖,但当细胞分裂到50代时,细胞就全部衰老死亡。他又在大量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根据细胞分裂的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而分裂的周期大约是2.4年,照此计算;人的寿命应为120岁。鸡的细胞分裂次数是25次,平均每次分裂的周期为一年零两个月,其寿命为30年。小鼠细胞的分裂次数是12次,分裂周期为3个月,其寿命为3年。 人体的自然寿命约120岁,而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寿命有显著差异,根据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化程度,生存时间,可将人体的组织细胞分为四类: ①更新组织细胞:执行某种功能的特化细胞,经过一定时间后衰老死亡,由新细胞分化成熟补充,如上皮细胞、血细胞,构成更新组织的细胞可分为3类:a干细胞,能进行增殖又能进入分化过程。b过渡细胞,来自干细胞,是能伴随细胞分裂趋向成熟的中间细胞,c 成熟细胞,不再分裂,经过一段时间后衰老和死亡。 ②稳定组织细胞:是分化程度较高的组织细胞,功能专一,正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衰老现象,细胞分裂少见,但在某些细胞受到破坏丧失时,其余细胞也能进行分裂,以补充失去的细胞,如肝、肾细胞。 ③恒久组织细胞:属高度分化的细胞,个体一生中没有细胞更替,破坏或丧失后不能由这类细胞分裂来补充。如神经细胞,骨骼细胞和心肌细胞。 ④可耗尽组织细胞:如人类的卵巢实质细胞,在一生中逐渐消耗,而不能得到补充,最后消耗殆尽。 细胞的生命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包括细胞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前、中、后、末)。 人体的细胞众多,各自的生活周期都是不一样的。 人体各种细胞的生命周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很多人担心衰老,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不管你的寿命多长,你身体的某些部分其实只有几周甚至几天的寿命。这是因为它们在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以下就是身体各部位的寿命: 1.肠细胞的寿命:2-3天 肠上分布着肠绒毛,这些肠绒毛是小的手指状的触角,可增大表面积帮助肠吸收营养。巴特与伦敦医院的免疫学教授汤姆·麦克唐纳德解释说,它们更新速度极快,每2到3天更新一次。这是因为它们经常暴露在化学物如分解食物的高腐蚀性胃酸中,因此它们通常饱受折磨。肠的其他部分通过一层粘液进行自我保护,虽然这种屏障无法长久抵御胃酸,所以,这些位置的细胞的自我更新频率为3到5天。 2.味蕾细胞的寿命:10天 英国牙医协会的科学顾问达明·维穆斯莱教授解释说,舌头上有大约9000个味蕾,帮助我们感受甜、咸、苦或者酸味。味蕾本身是舌头表面细胞的集合,每个味蕾有大约50个味觉细胞。味蕾一般只需要10天到2周便会自我更新一次。但是,任何引起发炎的因素如感染或者吸烟都会损害味蕾,影响它们的更新,减弱它们的敏感性。 3.肺细胞的寿命:2-3周 英国肺脏基金会副主席基思·普罗斯解释说,肺细胞不断自我更新。但是,肺有不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教案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核内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了解染色体的类型,识记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量。 2.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遗传学意义。 3.掌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态、数量、行为的变化,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 4.通过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构建模型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用简约的科学术语概括、总结和表达生物现象的能力。 2.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设计构思、查阅资料、寻找实验材料、探索发现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相应变化规律,来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与遗传规律的联系明确探究性思维,在生物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现象的探索、

质疑精神。 3.养成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和构建模型的能力。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内容在于揭示生命延续体会的生物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章“染色体与遗传”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基础,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第一章孟德尔定律,重视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要从遗传学上理解孟德尔定律必须系统的学习“染色体与遗传”。这一模块的其他内容与本章息息相关,如生物的变异和生物的进化。同时本章还是选修模块的知识前提如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都是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必要的知识基础。 只有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才能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其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理解“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为以后的生物的进化奠定基础。总之,“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是“遗传与变异”中的重中之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减数分裂各个阶段染色体行为、数量、特征的变化。 难点:掌握各阶段染色体数量的变化特点;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细胞分裂知识点总结

细胞分裂知识归纳 一、基础知识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分裂间期 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2、特点:分裂间期历程时期大于分裂期 (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亲细胞染色体数表示为2n,DNA数表示为2a 时期染色体行为其他变化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间期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2n 2a→4a4n 前期 染色质→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 两条染色单体出现纺锤体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2n 4a4n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 上,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形成纺锤体 2n 4a4n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 体,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纺锤丝收缩 4n 4a0 末期染色体→染色质 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形 成,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 2n 2a 0 1、在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 A、间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中期和后期 D、中期、后期和末期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活动最旺盛的细胞是()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核糖体 3、大多数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方式是()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以上三种方式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5、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的数目是() A、1 B、2 C、4 D、8 6、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 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答案:BBBBC

高三生物细胞分裂专题复习

细胞分裂专题复习 一、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具有四分体的细胞是 。具有染 色单体的细胞是 。能交叉互换的细胞 ,能自由组合的细胞是 2、有4个染色体组的图是 ,这些图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形成原 因是 。有1个染色体组的图是 ,这些图 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形成原因是 。有2个染色 体组但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的 ,这些图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 。 含有8个DNA 分子的细胞是 ,含有2个DNA 分子的细胞是 3、表示减数分裂的图有 ;不含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 4、(5、6、8、9)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 。 5、_____图中可能发生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图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6、(9)细胞中发生了 分离,(5、6、7)细胞发生了 分离。 7、可能是根尖细胞的分裂图是 (按分裂顺序的标号写出),可能是精细胞形成过程的分裂图是 (按分裂顺序的标号写出),发育场所是 。 8、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二、.看图说话 例如.每条染色体中DNA 的含量——图六的看图说话要点 1.AB 段形成于 期,形成原因: 。 2.BC 段在有丝分裂对应于 期,简图: 3.BC 段在减数分裂对应于 期,简图:

4.CD段产生原因。 5.DE段在有丝分裂对应于期,简图: 6.DE段在减数分裂对应于期,简图: 1、以下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 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细胞内有__ _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 __。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 (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____________段。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__________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__________试剂和____________试剂。 (4)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右图所示,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 的基因是__________,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 __或_____ ___。 (7)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右图中的 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8)若右图是人体造血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右图中___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2.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图示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B与b形成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子女在性状上有许多差异,则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在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中,细胞分裂时,基因dd的分开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该生物一个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 间期的____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 段。 (3)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 比为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从某二倍体动物的组织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变异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统计如甲图,乙图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对图中所示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b组 B.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a组细胞,可 以使b组细胞数增加 C.b组细胞中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c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标记问题分析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标记问题分析 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氮标记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首次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他们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基中繁殖了15代,使所有的大肠杆菌DNA被15N所标记,可以得到15N-DNA。然后将细菌转移到含有14N标记的NH 4Cl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不同代数时,收集细菌,裂解细胞,用氯化铯(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法观察DNA所处的位置。由于15N-DNA的密度比普通DNA(14N-DNA)的密度大,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时,两种密度不同的DNA分布在不同的区带如下图所示。从而证明了DNA的复制时半保留复制。 在新高考评价背景下,这一结论往往结合细胞分裂的情境命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能力和科学思维素养。很多学生对这类题目不知从哪里分析解答,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很多老师对这类题目进行了“巧用图解,突破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的探讨。但由于过程繁琐,虽然老师反复降解仍有很多学生不能较好解答此类题目。 我的做法抛开分裂过程,重点关注复制次数,化解难点。 具体做法是以两条链都被标记的DNA分子在没有标记元素的条件下复制为出发点,构建第一次复制、第二次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标记情况,及着丝点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产生的两条子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模型。在对上面图解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若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双链都被标记,在没有标记元素的条件下复制一次,所产生的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所产生的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只有一条具有放射性。结果如下表(以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双链都被标记,在不含标记元素的条件下复制为例): 复制次数着丝点分裂前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第一次复制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两条染色体都被标记 第二次复制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一条不被标记一条染色体被标记,一条不被标记经过这样的分析,在结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对题目就不难作出回答。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5)结合图像考察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 (5)结合图像考察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 1.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错误的叙述是() A.MN段会发生DNA含量加倍过程 B.GH段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两两配对现象 C.b阶段为减数分裂、a阶段为有丝分裂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2.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

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 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 3.如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 B.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4.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DE段细胞只存在2个染色体组 B.图乙中FG段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C.甲乙两图中的AB段产生的原因相同 D.甲乙两图中的BC段可能处于同一时期 5.将一个用3H充分标记DNA的某动物细胞,置于不含3H的环境下正常培养,该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后得到大小相等的8个子细胞。如图为该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细胞分裂知识点总结

细胞分裂 一、知识归纳 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无丝分裂 分裂间期 前期 过程 中期特征图像 分裂期 后期 有丝分裂 末期 意义 方式 特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 过程 减数分裂特征图像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细胞和卵细胞的形成 意义 二、基础知识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分裂间期和 分裂期两个阶段 2、特点:分裂间期历程时期大于分裂期 (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亲细胞染色体数表示为2n,DNA数表示为2a 时期染色体行为其他变化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 间期蛋白质合成和DNA 复制 2n 2a→4a4n 细胞分裂

前期染色质→染色体,每 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 单体 出现纺锤丝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2n 4a4n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 在赤道面上,染色体 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形成纺锤体 2n 4a4n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 体成为染色体,染色 体数暂时加倍 纺锤丝收缩 4n 4a0 末期染色体→染色质纺锤丝消失,核仁、 核膜形成,细胞分裂 成2个子细胞 2n 2a 0 1、在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B) A、间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中期和后期 D、中期、后期和末期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活动最旺盛的细胞是(B)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核糖体 3、大多数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方式是(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以上三种方式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B)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4、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的数目是(C) A、1 B、2 C、4 D 、8 5、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C)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生物体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细胞能进行(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项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纺锤丝构成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和纺锤丝一起构成 子细胞的形成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缢束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生物组张伟善 新课程标准已经将模型提升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高考考试大纲也将建立模型的方法列入能力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模型教学可使研究对象直观化、简约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模型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探索科学现象的乐趣中发现科学规律,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领略科学知识的真谛时,更深入地掌握探究生物学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学案例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教学中教师都采用讲授和演示的方法,学生总是记不清每个时期的.特点,而新课程中添加了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学。 1.探究目标:让学生制作模型,模仿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体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 2.材料器具:胶水,不同颜色的绳子、橡皮泥、剪刀、白纸等 3.方法和步骤: (1)提出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用绳子做染色体的臂,同色的橡皮泥做着丝点。

(2)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3)用不同颜色的绳子做出4条黄色和4条红色的染色单体,其中2条黄色的染色单体长3~4cm,2条长6~8cm,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长3~4cm,2条长6~8cm。 (4)把颜色,长度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成对并排放置。用同种颜色的小块橡皮泥代表着丝点,在两条染色单体中部用小块橡皮泥粘起来,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 (5)在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能够容纳所做的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①染色体是何时如何进行复制的?学生操作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评价作品,只表扬,不分好中差。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②初级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的变化,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评价作品。目的是加深对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认识,明确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有无姐妹染色单体,有无同源染色体?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评价作品。目的是加深对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认识。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形成的子细胞有无同源染色体?有多少种类型?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比较。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同步练习)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1.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30个DNA 分子(构成染色体的),下列不可能 出现的情况是( ) A .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15条或30条 2.右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 .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 .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 .上述细胞中有8个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3.某生物有二对染色体,下列各图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五个细胞。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是 () 4.(96上海)选择 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 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A.肝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5.下图是某生物的精子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6.下列是具有二对染色体的动物卵细胞图,正常情况下不能出现的是 () 7、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 A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 。同源染色体联会 C .有纺锤体形成 C 。着丝点分开

8.牛的初级卵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 )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何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9.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10.(多选)右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叙述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Ⅰ雄性马雌性马ⅠB.染色体随机组合发生在Ⅲ→Ⅳ之间 C.减数分裂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Ⅱ精原细胞合子Ⅳ卵原细胞ⅡD.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Ⅲ精子卵细胞Ⅲ1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C.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D.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12.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1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②同源染色体是有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④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 染色体复制 C 同源染色体分离 D着丝点分裂 1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二次分裂 C 减数分裂间期 D减数分裂末期 16.20个卵原细胞与8个精原细胞如果完成减数分裂并受精,理论上可产生合子( ) A.20个 B.8个 C.32个 D.28个 17.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它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A.4、4、2、2 B.4、4、4、2 C.8、8、4、4 D.8、16、8、4 18.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是由于有( )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19.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之比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有丝分裂时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0.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之比是( ) A.1:1 B。1:2 C。2:1 D。4:1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行为的观察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行为的观察 摘要:通过蝗虫的精巢实验比较、观察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重点是学会辨认减数分裂的几个重要时期,并知道其根据是什么。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掌握制片、染色技术。 1.引言 (1)精子的发生在精巢的曲细精管中进行,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精子的形成3个 阶段:首先是精原细胞产生两类精原细胞,一类继续保持有丝分裂能力,一类进入分化途径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井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圆形精子细胞;圆形精子细胞进行形态学变化以及核蛋白转型、修饰,形成成熟的精子。(2)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仅复制一次,细胞则连续分裂两次,在两次分裂中分别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4)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

2.实验材料: 2.1试验材料:固定的蝗虫精巢、卡宝品红染液、载破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针、解 剖镜、镊子、生理盐水。 2.2试验方法: 2.2.1材料的获取及处理。(1)取材:用剪刀剪去双翅,再从雄性蝗虫腹部背面剖开,靠近胸节处有桔黄色团状结构,为精巢。取出精巢,这双精巢紧紧地贴在一起,外被含大量

脂肪的薄膜,使整个精巢呈现黄色。将精巢投入0.7%的生理盐水中,剔去脂肪,就可以看到精巢中细小的纤维状的曲细精管。(2)取一个或两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上,用刀片在精细小管上横切两到三次。(3)以卡宝品红染液染色10-15分钟,同时以小镊子轻轻挤压精细小管外壁,以使性母细胞或减数分裂中各时期的细胞流出精细小管管壁,以利于观察,压片后进行观察,可以见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3.实验结果 3.1蝗虫曲细精管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实验结果 粗线期 偶线期 细线期

第十章-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第十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名词: 1.、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生长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2、细胞增殖: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 3、无丝分裂: 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直接分裂,分裂时没有纺锤丝与染色体的变化 4、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将其细胞核中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核中的过程,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5、减数分裂: 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6、胞质分裂: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之后发生的细胞质的分裂。 7、成膜体: 正在分裂的细胞子代的细胞核之间所包含有的基片的部位。 8、收缩环:在有丝分裂的胞质分裂开始时,大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在中间体处组装成微丝束,环绕细胞。称为收缩环。 9、联会: 联会,亦称配对,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在纵的方向上两两配对的现象。 10、联会复合体: 联会复合体是减数分裂偶线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结构。 11、早熟染色体凝集:将处于分裂期(M期)的细胞与处于细胞周期

其他阶段的细胞融合, 使其他期细胞的染色质提早包装成染色体, 这种现象称为早熟染色体凝集 12、成熟促进因子MPF:: 细胞周期的每一环节都是由一特定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和周期蛋白cyclin结合和激活调节的。13、周期蛋白: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 14、后期促进复合物APC:M期周期蛋白泛素化降解过程中存在一个具有E3活性的复合物,成为后期促进复合物,可使泛素和底物相结合,并经蛋白酶体降解。 15、S期促进因子:与MPF相似,芽殖酵母的S期促进因子,也是异质二聚体, 一个是Cdc28, 另一个是在G1期起作用的周期蛋白。16、细胞周期同步:在一般培养条件下,群体中的细胞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时相之中。为了研究某一时相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常需采取一些方法使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时相,这就是细胞同步。 17、单链断裂重组模型(Holliday重组模型):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期间,一对同源染色体各有一条单链DNA断裂,然后要发生重接,不过在重接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不是原来断开的染色体重新连接起来而是交换连接,并且要通过一种Holliday 中间结构的变化最后形成不同类型的重组体。 18、双链断裂重组模型:一条染色体的两条链都发生了断裂,断裂是由内切酶水解磷酸二脂键的结果。DNA断裂之后由核酸外切酶扩大

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中染色体

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都有什么变化,和有丝分裂比较 答:假如某生物体和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则该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因体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着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复制的结果是由一个染色体变成了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的一个染色体,所以间期染色体数还是4个,只不过这4个染色体含有8个染色单体,前期,中期只是染色体的移动,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并没有发生改变仍为4个,而到了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分开形成染色体,(由一个染色体变成了两个染色体)故后期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应为8个,而此时染色单体应为0,到了末期,由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而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与体细胞相等,故都为4个。 有丝分裂DNA的变化:因体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只含1个DNA,故体细胞中应有4个DNA,而间期进行着DNA的复制,所以间期结束后由4个DNA转变成8个DNA,而前,中,后期DNA数并没有改变,到了末期,由于一个细胞分裂成了两个细胞,故DNA又由8个减为4个,与体细胞相等。 以4个染色体为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减数分裂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从而造成染色体数目减半,(由4变成2),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由一个染色体分成两个染色体)从而造成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由2变成4)减2未期,由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生殖细胞)所以染色体数减半(由4变成2)。 减数分裂DNA数目变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使DNA数加倍(由4变成了8)而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由一个初级性母细胞分裂成2个次级性母细胞,从而造成DNA减半(由8变成4),而到了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因为DNA并没有发生复制,但一个次级性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生殖细胞,从而造成DNA又减半(由4变成2)。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

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第1课时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唯一载体 B.染色体分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端着丝粒染色体C.可通过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来识别不同的染色体D.染色体是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的,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下列几组染色体中,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是() A B C D 图2-1-1 ?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四分体都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C.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C.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D.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2015·浙江7月学考] 图2-1-2是某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示意图。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有() 图2-1-2 A.1条B.2条 C.3条D.4条 ?下列各项是染色体行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出现顺序,正确的是() A.复制→配对→四分体 B.复制→四分体→配对 C.配对→四分体→复制 D.配对→复制→四分体 ?图2-1-3为某同学制作的减数分裂某时期染色体变化图,该图所表示的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图2-1-3 A.MⅠ前期B.MⅠ后期 C.MⅡ前期D.MⅡ中期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之比为1∶1的时期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减数分裂的间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10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的数目始终不变 ○11在课本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中,长度相同而颜色不同的两条配对染色体代表() A.来自父方的两条染色体 B.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发生的机理简介

* 62 *生物学教学201=年(第43卷)第7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发生的机理简介 马小明(甘肃省临夏中学临夏731100) 摘要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有一系列的变化。本文简要介绍参与染色体行为的几种主要亚细胞结构,并对染色体整 列、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和染色体移动行为的发生机理作简要阐述$希望为一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细胞分裂染色体整列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移动 1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相关的亚细胞结构1.1中心体及其复制中心体由1对相互垂直的中 心粒和其周围的无定型物质(称为中心粒周围物质,PCM)构成的细胞器[1],其与微管组装和细胞分裂密切 相关。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中心粒是 由9组三联体微管构成的圆筒状结构,直径约为0.25 5,,长度不定。三联体微管的主要成分为"$ 微管蛋白,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围绕中心体微管进行组 装并向四周辐射。中心体与放射的微管合称星体。细 胞分裂时,星体参与组装纺锤体。 在细胞周期中,中心体也要复制并分配到子细胞 中,称为中心体周期。中心体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即分别以2个中心粒为模板合成新中心粒,复制完成后 的2个中心体均含1个亲本中心粒和1个子代中心 粒[2]。在每个细胞周期中,中心体复制1次。亲代中 心粒相互分离是中心体复制开始的征兆,出现在E1晚 期;S期早期子代中心粒开始合成;到G2期中心体复制 完成,1对中心体开始分离,各自向细胞两级移动。 在减数分裂中,中心体同样在间期复制。减数第一 次分裂结束,2个中心体分别进人2个次级精母细胞(或 分别进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 裂过程中2个中心粒相互分离,分别形成只含有1个中 心粒的中心体,但是期间新的子代中心粒在逐渐形成[3]。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每个精子细胞中已经有 1个亲代中心粒和1个子代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其中,亲代中心粒在精细胞变形过程中与精子尾部形成相关,子 代中心粒分布在精子头部;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中心 粒在减数分裂完成后丢失。受精后,精子的中心粒和卵子 细胞质中的PCM重新构成具有复制功能的完整中心体,故中心体具有“父源遗传”的特点[4]。但在昆虫的孤雌生 殖中,卵细胞发育过程中中心体可以自我组装[5]。 1.2动粒与着丝粒着丝粒是染色体主缢痕部位的异染色质,是染色体复制时最后复制的部分。动粒是 附着于着丝粒上的含有蛋白质的一种结构,又称着丝 点。动粒的外侧主要用于纺锤体微管附着,内侧与着 丝粒相互交织。每个中期染色体上含有2个动粒,分 别位于着丝粒两侧。细胞分裂结束后,2个动粒被分 配到2个子细胞中。由于动粒和着丝粒联系紧密,结构成分相互穿插,因此两者常被合称为着丝粒一动粒 复合体。染色体的向极运动依赖于动粒被纺锤体微管 捕获,没有动粒的染色体不能与纺锤体微管发生有机 联系,也不能向两极运动。 1.3纺锤体纺锤体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与染色体分离直接相关的呈纺锤状的细胞装置,主要由微管和微 管结合蛋白组成。微管主要由微管蛋白分子在微管装 配中心(M T0C)中装配而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细胞 两极的中心粒是M T0C,但研究发现,激光破坏动物细胞 的中心粒后仍然能够形成纺锤体。所以,M T0C可能存 在于PCM中,因为动植物细胞均含有PCM。组成纺锤 体的微管可以分为3种类型:星体微管、动粒微管、极微 管。动粒微管的一端与中心体相连,另一端与动粒相 连,与染色体整列、染色体运动直接相关;极微管的一端 与中心体相连,另一端游离,来自两极的极微管常在赤 道板处相互重叠搭桥[6],与后期两极距离的增大相关。$染色体整列 染色体整列也称为“染色体列队”“染色体中板聚 合”,是指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向赤道板运动的过程。染色体整列到赤道板上的假说主要有两种:牵拉假说 和外推假说[6]。牵拉假说认为,染色体整列到赤道板 上是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极的动粒微管的拉力相等时,染色体即被稳 定在赤道板上。外推假说认为,染色体向赤道板运动 是由于星体的排斥力将染色体外推的结果。染色体距 离中心体越近,星体对染色体的推力就越大,当来自两 极的推力相平衡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板上。这 两种假说并不相互排斥,有可能同时作用,亦或有其他 机制的参与,最终实现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整列。 染色体整列不齐的细胞不能从分裂中期向后期转 化,2条染色单体不能彼此分裂。染色体整列主要与2 种蛋白相关:M+蛋白和Bub蛋白。M+和Bub位于 前期和中期染色体的动粒上,可以使动粒敏化,促使动 粒微管和动粒接触。如果动粒被动粒微管捕获,M+和Bub很快从动粒上消失。由于某些染色体不能被微 管及时捕获而滞后,则M+和Bub不能从这些染色体 的动粒上消失,导致后期不能启动。只有等到这些染 色体也被捕获并排列到赤道板上,后期才开始启动,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