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暑假初二升初三小班教案

暑假初二升初三小班教案

暑假初二升初三小班教案
暑假初二升初三小班教案

(初三物理)暑假教程

(适用于初二升初三)

星火教育佛山分公司

(物理)教研部

初二升初三小班(预习课本)

目录

第1讲分子热运动 (3)

第2讲内能 (6)

第3讲比热容 (10)

第4讲热机 (13)

第5讲电荷摩擦起电 (16)

第6讲电流和电路 (20)

第7讲串联和并联. (22)

第8讲电压 (26)

第9讲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28)

第10讲电阻 (30)

第11讲变阻器 (33)

第12讲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35)

第13讲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 (37)

第14讲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二) (39)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讲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

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活动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6.1-5能说明什么?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3、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 ;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

分子间无相互 。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

基内能本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扩散快慢

的主要因素________

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有关,______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分

运 动

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煮饭时,米粒翻滚

C.洒水时,水雾飞舞D.炒菜时,满屋飘香

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H.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I.细雨濛濛U.桂花飘香P.雪花飞舞Y.树叶凋落

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尘土飞扬B.烟雾缭绕C.花香扑鼻D.余音绕梁

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屋里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方式失去水分的。

10.茶蛋赴鸡西人喜爱的食品,把鸡蛋放入用酱油和少量茶叶为主要佐料配制成的汤中煮成“茶蛋”,煮好的“茶蛋”,外壳和蛋清颜色都发生了明显交化,这主要是因为分的无规则运动使酱油中的色素分子到了鸡蛋里面;除此之外,茶蛋变成的速度要比用冷水腌制咸蛋快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

1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12.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4.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第二讲内能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

过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12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3)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原因:,

说明:。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

观察瓶内的变化,原因,

说明。

小结:⑶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

物体对外,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1.小明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会儿,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增加;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降低了,它的__________减少了,于是李文静同学得出结论:通过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把热的钢棒杯内水中,发现杯内水的温度会升高,即水的内能会______,这一实验表明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 .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 .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物体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D .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内能就为零

5.在温度为0℃时,静止在桌面上的铁块 ( )

A .只具有内能

B .只具有机械能

C .既具有机械能又具有内能

D .既没有机械能又没有内能

6.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

A .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C .一块0℃的冰全部融化成0℃的水

D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7.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

B .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

C .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D .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

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2、大小相关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其大小跟物体的_____有关。物体的_____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______降低,内能减小。

3、改变内能方法: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内 能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内能。

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

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

9.物体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慢B.物体的内能减小

C.物体运动的动能不变D.物体运动的动能减小

10.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A.热量B.温度C.比热D.质量

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的内能 B.抛有空中的球只具有机械能,不具有内能

C.0℃的冰不具有内能D.一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12.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和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

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

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

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大 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C.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可能降低

1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物体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15.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减小,比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的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B.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

C.0℃的冰具有的内能多 D.无法判断

16.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1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内能变化多少,物体的热量就变化了多少

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19.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0C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第三讲比热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检测】

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

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

相同,这种方法叫。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

(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3)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

3、进行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

烧杯号液体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200 20 28 8

2 水100 20 28 4

3 煤油200 20 28 4

4 煤油200 20 24 2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⑸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1)交流实验数据,说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学生活动二:阅读132页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

1、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物理学中规定: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为该物质的,它的国际单位是符号

2、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格,了解各种物质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

般,(相同、不同)(2)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比热容为,它的意义是沙石的比热容为,它的意义是,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要(快、慢)。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

(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

(3)你能再举一例吗?

(4)如果把这杯水倒去一半,所剩部分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J/(Kg℃)。

★学生活动三:探究热量的计算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__ J;

1Kg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 J;

2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J;

2Kg 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 J;

小结:如果我们用Q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你能总结出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吗?

Q = _____ ___。

请利用公式计算:

1、在标准气压下,将0.5Kg,20℃的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质量为5kg的热水,从100℃降到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1.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以便探究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程度。

(1)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

① ②

(2)实验中小明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则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 的水,经太阳晒2h 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是 J ,这是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3.由Q =cm (t - to )可得。c =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 .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 .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4.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吸收一定热量,水温升高2℃。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 砂石

5.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比热容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比热容 3、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比热_________________ 其物理意义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位:_________ 4、热量的计算公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1)分析比较___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系.

6.(2010北京西城模拟)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它们吸热之比为()

A.2∶3

B.3∶2

C.6∶1

D.1∶6

7.(2010北京顺义模拟,50)一个温度是40 ℃的铁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后,温度上升到90 ℃,求铁球的质量。〔铁的比热容是0.46×103 J/(kg·℃)〕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四讲热机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通过挂图和模型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从能量转化的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并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

意义。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5、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学习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预习检测】

1.热机是将能转化为能的机械。

2.内燃机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

3.1kg的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煤的热值是3×107 J/kg,其物理意义是,某种燃料的热值与其质量。

4.与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是。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酒精灯对试管中的水加热时,水内能的变化。

水沸腾后会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在这个实验中燃料的______能通过燃烧转化为____能,又通过______对_____做功,把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学生活动二:内燃机

阅读课本P135解决下列问题。

1.热机是把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2.什么是内燃机?

3、完成下表中的填空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表

进气门开

关排气门开

活塞的运

曲轴的运

能量的转化

吸气冲程开关向下半周

压缩冲程向周能→能做功冲程向周能→能排气冲程向周

联系(1)每个工作循环飞轮转周,完成个做功冲程

(2)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只有第三个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

三个辅冲程不但不做功,还要消挺机械能

(3)做功冲程为其他三个冲程提供能量,其他三个冲程为第三

冲程做功提供基础

(4)依靠的惯性完成吸气、压缩、排气冲程

★学生活动三:阅读燃料的热值,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燃料的种类很多有固态的也有液态的还有_____态的,例如______等。燃料的燃烧是一种___反应,燃烧过程中燃料的___能得到释放,转化为周围物体的____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燃料的热值。

③热值是燃料的一种______,其物理量符号是______。他的单位(字母)是_________。

④干木材的热值是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是有4kg的干木材完全燃烧能放出_______J的热量?

讨论问题一讨论137页“想想议议”,并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的问题

想想议议

在新型运载火箭设计成功后,需要设计一种合适的燃料,请你观察课本上的“几种燃料的热值”表格在表中选择合适燃料并说明原因,以及进一步设想由所选燃料带来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所选的燃料是 ,原因是

讨论问题二:内能的利用效率:

①思考:我们利用内能可以______和_____。

②由于燃料很难完全燃烧,所以实际放出的热量比计算出的热量值要__的多。而且有效利用的热量又比实际放出的热量__。(填大、小)所以利用内能时就存在效率问题。

③取暖的煤炉子、做饭的煤气炉子等各种炉子是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得_____能,传递给水、食物一部分为人类服务。其中被人类有效利用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提供这些能量的总能量是______提供的。这些总能量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炉子的效率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想一想提高炉子效率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推动汽车的汽油机、柴油机等各种热机是利用内能______。其中对人类有用的部分是热机所做的有用功,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供这部分有用功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所以热机的效率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当中_______的能量最多。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1.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

(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2.我们知道:多数汽油机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连续工作的.关于压缩冲程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将废气排出缸外

B .完成对外做功

C .吸进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D .压缩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

3.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下图16.4-1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

热机 实质:热机是把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的机器。

工作过程:内燃机工作时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其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__冲程,将内能转化

为机械能的是______冲程。 热值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

图16.4-2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在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内能的。为了降低汽缸体的温度,汽缸外有一个水箱体,使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少汽缸内能的,用水来包围汽缸是因为水的 。

5.关于热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热机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热机效率

B .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减少废气带走的大量热量可以大大提高热机效率

C .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

D .在压缩冲程中内燃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6.氢能源具有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氢气的热值为14.3×107J/kg ,完全燃烧0.5 kg 的氢气可放出 ________J 的热量;若一罐氢气用去了一半,则剩余氢气的热值 (变大/不变/变小)

7.焦炭的热值为 3.0×107 J/kg,它的物理意义是 ,完全燃烧 kg 的焦炭放出的热量能把50kg 水的温度升高60℃.[不计热量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8.如图16.4-2所示是内燃机的能流图,则内燃机的效率可以表示

为( )

A.η=[(E1+E2+E3+E4)/E ]×100%

B.η=(E2/E)×100%

C.η=[(E1-E3+E4)/E ]×100%

D.η=(E1/E)×100%

电流和电路

第五讲 电 荷 摩擦起电

学习目标:

1.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2.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 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电荷”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认为物体带了电荷?

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带上电荷?举例说明。

2、阅读课本“原电荷”部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

3、独立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然后与正确答案对照,了解自己的预习情况。【预习检测】

(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3)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4、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跟同学们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

●摩擦起电

独立完成下列活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问题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再多捋几次。

问题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会发现,细水流变,小纸屑被。

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思考下面问题:(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

问题4、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见课本图5.1-2),自由悬挂的玻璃棒是否会动?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

问题5: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

问题6: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

把规定为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练习1: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相互靠近时,A排斥B,B吸引C。已知A球带正电荷,试判断B、C两个小球的带电情况?

●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阅读课本98页“验电器”部分,试回答、讨论下面问题:

问题7: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原理)?

问题8:用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为什么?

问题9: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试一试,用验电器检验一下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哪根带有的电荷多?

总结:验电器的原理是,作用是。电荷量的单位是。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完成课本100页中电荷定向移动的实验:

说说你观察到的现象:A验电器的金属箔片,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

交流讨论:解释观察到的现象,A、B验电器上的电荷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化?

总结:电荷可以沿金属棒。

阅读课本中导体和绝缘体部分,并完成下面问题:

常见的导体有,常见的绝缘体有,各种金属导电靠得是。

当堂训练:

1、电荷:物体有了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

3、正电荷的规定:的电荷叫正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的电荷叫负电荷。

4、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5、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原理:。

6、电荷单位:,符号:

7、导体是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绝缘体是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8、电风扇叶片上经常布满灰尘,是因为风叶转动时与空气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带有_________的叶片会把空气中的灰尘吸着不放,以致叶片上特别容易脏

9、打开自来水龙头,放出一股细小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可以观察到水流___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____,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屏箔就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张开,且带电体带电量越多,张开的角度就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璧摩擦,使塑料桶带了__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12、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D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13、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A便地毯更好看B使地毯更耐用

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D释放静电,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

●物理阅读

电的性别──阳电和阴电

人们对电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两个相同的物体与其他某一物体摩擦后,这两个相同物体之间不是相吸而是相斥。比如两根玻璃棒用丝绸摩擦后,玻璃棒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同时还观察到,同一个带电体如果与用毛皮摩擦过的火漆棒相吸,它就一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斥。

1733年法国人杜菲用实验发现,带电的玻璃和带电的琥珀是相互吸引的,但是两块带电的琥珀或者两块带电的玻璃则是相互排斥的。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他猜想很可能是由于相互排斥的带电体带的是相同种类的电荷,而相互吸引的两个带电体带的是异种电荷。也就是说,自然界存在着不同种类的电荷。那么存在几种电荷呢?如何进行电荷的分类呢?

杜菲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经过比较分

析,大胆地断定:电有两种:一种是与琥珀

带的电性质相同,叫做“琥珀电”;一种是

与玻璃带的电性质相同,叫做“玻璃电”。

由于“琥珀电”和“玻璃电”对其他带

电体的作用恰恰相反──被“琥珀电”吸引的带电体一定被“玻璃电”排斥,所以人们就分别称它们为阳电(也叫正电)和阴电(也叫负电)。就好比我们人有男、女之分一样。当时只是用阳和阴或正和负来说明两种性质不同的电,至于称谁为正电或负电,完全是任意的。

为了统一起见,到了1747年,美国的富兰克林便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称为“正电”,用“+”号表示;把毛皮摩擦过的火漆棒(或琥珀)带的电称为“负电”,用“-”号表示。

警惕静电的危害

摩擦是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伴随摩擦产生的静电也就跟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遗憾的是在许多情况下,“静电”却是不受欢迎的“不速之客”。

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如果你穿着旅游鞋在干净的地板上行走后,伸手抓金属门柄,常常会给你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一个小火花跳到手上,麻得你不自在;当你伸手跟别人接触,常常会给对方造成一次电击,令人不快。这都是静电的“恶作剧”。究其原因,原来是身体与空气及周围物体摩擦带了电,由于旅游鞋底绝缘性能好,人体带的电荷不能泄放入地,一旦接触导体,就会发生火花放电,造成“不愉快”的电击。

我们还知道,物体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的纸屑、绒线,当然也能吸引更小的灰尘。日常用的塑料制品、穿的化纤衣物,都是摩擦起电的好材料,静电电荷的良好栖息地。这些物品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发生摩擦而带电,使用不久它们的表面就会吸附一层灰尘,鲜艳漂亮的用具、衣物也就黯然失色。

当然,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是要是发生在生产部门,问题就严重了。在化纤纺织工业中,用化纤丝如尼龙、晴纶、涤纶等织布时,由于化纤丝和金属部件发生摩擦而起电,带电的化纤丝相互排斥而松散,产生乱纱,给生产带来麻烦。橡皮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又是良好的绝缘体。在生产过程中,橡胶与金属摩擦、剥离及胶布撕裂时产生的静电电荷不易泄漏,积累过多就会发生火花电。由于橡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工序要用汽油和笨等易燃品,因此火花放电往往会引起火灾或爆炸。印刷车间,纸张由于跟机器和油墨摩擦而带电,常常吸在铅板或印刷机的滚筒上,影响连续印刷。摄影用的胶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荷,常常发生放电现象,使胶片感光形成斑痕而报废。在煤矿矿井中,由于种种摩擦产生的静电电荷,一旦发生火花放电就会引起瓦斯爆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在火药和炸药的制造、调合、移动及贮藏时,伴随摩擦、分离、混合等现象,会产生大量静电电荷,若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更容易造成爆炸、着火等静电灾害。

受静电危害最苦的是石油工业,石油产品及蒸汽,是危险的易燃易爆品。微弱的火花放电也会引起含有汽油或煤油蒸汽的空气燃烧爆炸。而石油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几乎处处有静电;石油在管道中流动,在管壁上产生静电;石油从管口流出,冲击金属容器会产生静电;石油液滴飞溅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静电;石油通过过滤网,会产生静电;石油在油罐车、油船中连续颠簸,运油车行驶时,轮胎和路面摩擦、甚至向油罐中灌入不同规格的新油等等,都会产生大量静电。若防电措施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还有,飞机在空中飞行,在穿过云层时,与云中微小的冰或雪的晶体摩擦,使飞机带上大量的静电电荷,特别是飞机在雷雨天飞行时,雨滴溅落在飞机的表面也会使飞机带电。只要飞机上的静电放电电流超

过5微安,无线电通信就要受到干扰。所以通常飞机上装有静电放电器,以便中和静电电荷。汽车上的收音机,在炎热干燥的季节里常因轮胎和路面摩擦产生静电干扰而无法接收。狂风卷起的沙砾,往往携带大量的静电电荷,中断无线电通信,有时还会引起铁路、航空等自动信号系统的信号失误,造成严重事故。 可见,生产和生活中的静电,一有时机就会兴风作浪,若不采取防止措施,就会给人们造成很大的危害。

驯服静电,消除危害

静电虽然有那么多的危害,但人们只要掌握了科学知识,就能想出许多办法,驯服静电、消除危害。 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观察过,运输汽油的汽车,后面总是拉着一条长长的

“尾巴”──一根拖地的铁链条(图1-11)。这就是一种消除静电危害的好

方法,叫“接地”。把容易产生静电的部件用一个良导体与大地连接,可以将

静电电荷通过接地导体迅速引入大地,防止电荷的积累,避免静电危害。这是

一种既简单易行又安全可靠的方法,被广泛运用。如输送石油的输油管道每隔

100~300米就要接地一次。大型油罐要有好几个很深的接地板。向铁路油罐车

装卸油料的桥台、钢轨以及油轮码头,都要有专门的接地设施。生产或加工易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金属设备及输送管道都有可靠的接地设备。不过,接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对绝缘体上的静电,则无能为力,因为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移动,所以接地也无用的。

增加空气湿度是控制静电的另一有效办法。因为空气干燥容易积累静电电荷,所以静电危害大多发生在天气干燥的季节。如果增加空气湿度,工作人员身上、机器各部件、被加工物体表面均可吸附一层水份,使其电阻变小,电荷产生以后将迅速流入大地,如果工作房间空气湿度在70%以上,一般可以防止静电危害。

油类、纤维质、塑料与橡胶等,在加工、装运或使用期间往往产生静电,主要是由于这些物质的电阻率高,绝缘性能好,电荷不易泄漏。如果在这些绝缘物质中加入一些导电填料,做成导电橡胶、导电塑料、导电纤维等,可减小其电阻率。还可以为绝缘材料穿上“导电衣”,涂上一层金属粉末或导电漆,降低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减小放电路径上的电阻,防止静电的产生。目前,导电纤维已被广泛用来作防电工作服、手套、地毯、包装袋和缝纫线等。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为了防止塑料、化纤制品等绝缘体上聚积静电电荷,人们还研制了各种抗静电剂。汽油、柴油、煤油中加入少量的抗静电剂,就可以大大增强它们的导电性能。因此使用抗静电剂也是消除静电的一种“灵丹妙药”。

还有一种方法叫“以电治电”,这实在是一个聪明的主意。在胶片生产和印刷生产中,湿度不宜过大,就可以设置“静电消除器”。它的工作原理是造成大量的带电离子,它们的电性与由于摩擦带上的静电电性相反,把摩擦起电的电荷中和掉。

人们还注意到,同一物体分别和几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摩擦后,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带电效果:有时带正电,有时带负电;有时带电显著,有时则微不足道。根据这种性质,人们对一些经常发生摩擦而带电的零部件的材料进行适当选择,就能破坏静电产生的条件。

总之,随着静电防护研究的不断发展,静电危害一定能够克服。

第六讲 电流和电路

学习目标:

1. 认识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2. 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3. 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 认识通路、断路、短路

自主学习: ●电流: 将给出小灯泡、电铃、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后三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

电铃响、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

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源

的两极直接连在一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教案公开课

图 图 这样引入课题,让学生直观地看见力的成效,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老师注意学生们讨论中的知识缺陷或错误;及时评价,点拨提升;拓展思维;重点,难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得出功的定义: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为了加深学生对功的印象学生课堂练习: 1.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分析思考: 1)如图11.1—1所示,物体在绳子的拉力作用下被提升,拉力的方向是 ,物体向 运动,物体移动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绳子的 拉力就显示出了成效,我们就说拉力对物体做了 。 2)如图11.1—2所示,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拉力的方向是_ ,小车向 运动,小车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拉力就显示出了 ,我们就说拉力对汽车做了 。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功”的理解分析下面的实例,看看是否做功。 让学生从概念 中发现力做功需满足有两个条件。 学生回答

图 图 图 1.如图11.1—3所示,小华用尽全力也未搬动大石块,在这过程中,小华对石块虽有力的作用,但大石块却未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这时力未显示出成效,我们说这个力_ __做功。(劳而无功) 2.如图11.1—4所示,小华与小民提水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两人的力是向上的,而水桶沿 方向运动,水桶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力未显示出 成效,我们说这个力 做功。(垂直无功) 3.如图11.1—5所示,用脚踢出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足球虽然移动了距离,但是脚对球 力的作用,我们说这个力 做功。(不劳无功) 4.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是什么力做功了。 分析归纳概括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受力,但没移动距离(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距离,但不受力(不劳无功) ; (3)物体受了力,也移动了距离,但两者方向相互垂直(垂直无功) 。 课堂练习: 学生讨论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功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每节两课时。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初二升初三暑期数学训练(1)

【初二升初三数学训练<6>函数与一次函数A 】 一、选择题 1. 目前,全球淡水资源日益减少,提倡全社会节约用水.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出100滴水,每滴水约0.05毫升.小康同学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水龙头以测试的速度滴水,当小康离开x 分钟后,水龙头滴出y 毫升的水,请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A .y=0.05x B . y=5x C .y=100x D .y=0.05x +100 2.一艘轮船在长江航线上往返于甲、乙两地.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不变,轮船先从甲地顺水航行到乙地,停留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逆水航行返回到甲地.设轮船从甲地出发后所用的时间为t (小时),航行的路程为s (千米),则s 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3. 当实数x 的取值使得x -2有意义时,函数y =4x +1中y 的取值范围是( ). A .y ≥-7 B .y ≥9 C .y >9 D .y ≤9 4. 关于一次函数y=-x+1的图像,下列所画正确的是( ) 5.直线y=x -1的图像经过象限是(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 =-4 3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0,n )是y 轴上一点.把坐标平面沿直线AC 折叠,使点B 刚好落在x 轴上,则点C 的坐标是( ) (A )(0,43) (B )(0,3 4) (C )(0,3) (D )(0,4) 7. 已知一次函数y=mx +n -2的图像如图所示,则m 、n 的取值范围是( ) A.m >0,n <2 B. m >0,n >2 C. m <0,n <2 D. m <0,n >2 8. 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 (千米)随时间(时)变化的图象(全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篇一: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新授课)教学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定律能反过来说吗?即凡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 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吗?(学生交流讨论、并作出回答) 环节二:明确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去处理问题 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环节三:感知解惑(1) 一、阅读课本第20、21页内容,完成下填空 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或物体处于状态,即运动状态。 2、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它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 3、为什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还可以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呢?平衡是 最简单的平衡状态 4、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5、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填“改变”或“不变”) 6、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各处于怎样的状态 ? 教师归纳总结: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叫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最简单的 平衡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两个力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呢? 环节三:感知解惑(2)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如下图所示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什么关系?在实验进行时,观察塑料板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并完成表格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猜想:(1)两个力应该在同一物体上(2)两个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 (3)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4)两个力可能要在一条直线上实验验证: 实验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二力平衡 实验一: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塑料板。 实验三,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向下移动,使两个拉力的方向成一定角度,这时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实验四,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塑料板的细绳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时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填写下表 根据实验三和实验四填写下表 结合以上四个实验填写下表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分组组装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通过实验来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从“大小、方向和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三个方面,让学生填写三个实验表格,并概括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重点放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为这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点。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表格内所填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此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让他们大胆猜想、积极设计、主动探究,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从而形成能力。师生互动:分析学生站立时和其中两个学生分别沿水平方向,向相反方向拉另一个同学的两只胳膊的情况,得出平衡力的合力为零,非平衡力的合力不为零。只讲同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为以后学习物体的受力分析打下基础。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二力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首先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从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达到理解浮沉条件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初二升初三暑假安排建议

初二升初三暑假安排建 议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初二升初三暑假安排建议 1.时间安排: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最好不超过10天。 2.作息时间:切忌不可太晚睡晚起。最佳早起时间8点,晚睡时间10点30. 早上最迟建议在8点30起床。晚上最迟11点。注:暑假在家孩子很可能无所适从,甚至生活得毫无规律。最忌讳的是晚上很晚都不睡,贪恋电视和游戏,结果早上起不来,精力不好。 3.坚持学习:孩子每天都要坚持学习,并且每天不低于5小时。 注:偏科:孩子学习比较跛腿的功课,每天的复习时间不能低于一个小时。语数英理化等都是容易引起学生成绩分化的科目。因此必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暑假要攻克的难关。 4.预习初三知识:下学期的功课,最少要预习一、二个单元。教材可以向已经毕业的初三学生借,假期预习是适应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且不可粗心大意! 5.学习资料:书店里有关的习题比较多,可以选择一种孩子没有做过的、与教材一致的并且有参考答案的学习资料。规定好孩子每天的作业量(切忌贪多),并进行检查。 6.体育锻炼以及家务劳动:坚持锻炼身体(如晨跑等)。自己整理房间及家务。 7.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4:00——16:30为最佳黄金学习时间,上午下午中途各休息2次,每次15分钟,上午每节课50分钟,下午每节课40分钟,全天共计6节课能保证五科各一节。不要连续半天只学一个学科,以免疲劳。

注:多检查,多激励。良性教育比恶性刺激的效果强数百倍。至于其他的时间,可以给孩子比较充分的自由,因为毕竟是暑假,孩子的休息时间占多数。另外,周六和周日,家长最好满足孩子的要求,或探亲访友,或逛逛商场、书店,或其他的娱乐活动。让孩子过一个比较充实又愉快的暑假。 ? 8.以身作则很重要,和睦、安静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9. 可适当让孩子参加夏令营、红色旅游、绿色旅游等,走进大自然,领略祖国的秀美山川,陶冶性情。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考察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体验理解社会生活。参观、旅游等活动也是进行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理解教育的重要渠道。当然,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也应将承诺落到实处。 10.提醒孩子注意暑期安全。

2018年暑假初二升初三数学复习全资料

2018年暑假沪科版数学8升9复习资料 第1讲、整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考点一:同底数幂的运算 例1、若2x =3,4y =5,则2x - 2y 的值为( ) A. 5 3 B. -2 C. 3 5 D. 5 6 考点二:积的乘方、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 例2、计算() 4 323b a --的结果是( ) A. 12881b a B. 7612b a C. 7612b a - D. 12881b a - 例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25a b ab += B. 325 ()a a = C. 3 2 ()()a a a -÷-=- D. 325 3(2)6x x x -=- 例4、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案都比上一个图案多一个正六边形和两个正三角形,则第n 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__ ___个. 例5、已知:3 2 a b += ,1ab =,化简(2)(2)a b --的结果是 . 考点三: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例6、已知9ab =,3a b -=-,则2 2 3a ab b ++=___ _ _. 例7、先化简,再求值:代数式2 2 ()()()2a b a b a b a +-++-,其中133 a b ==-,.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多项式322 431x x y xy -+-的项数、次数分别是( ) A. 3、4 B. 4、4 C. 3、3 D . 4、3 2.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4 4 4 2x x x += B. ()a a a x x x -?-= C. ()325x x = D. ( ) 3 2 6x y x y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优质教案

《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教具准备: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 1}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 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初二升初三暑假计划模板(实用版)

初二升初三暑假计划模板(实用 版) Template of summer vacation plan from junior two to junior three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初二升初三暑假计划模板(实用版) A份计划:(自律型,英语、数学为相对弱项) 此类计划比较合适有一定自律能力,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特别是具有自学能力的学生使用。 一、计划实施的目标: 1.提高自己在英语、数学(物理)的学习能力;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组织好学习小组,以三个人一组为好,进行合作性学习。(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组成小组比较合适) 2.按教材知识前后的顺序,整理上半学期的英语、数学(物理)练习卷和考试卷。(或者可以根据老师的推荐去买一、两本合适提高

学科能力的辅导材料)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 5.无论在订正试卷习题,还是在做辅导材料时,遇到困难,三人小组一起分析,或者到图书馆去找参考书,可以去找老师,也可以进行挑战性竞赛,看谁先解决问题。 6.把错题订正完成以后,就把错题订正的全过程背出来,进行接替方法的积累。 7.到办学质量比较好的社会业余学校去读英语口语训练班,提高自己的英语会话能力和英语学习素质。 8.对于新初三的学生,可以在暑期中参加一些竞赛辅导班,为新学年的各类竞赛打好基础。(也可以超前读一些新初三的课本,提前了解初三的学习内容)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公开课教案

安庆蓝天实验学校中学物理汇报课教案 汇报人:操瑞祥 总课题:第八章运动和力总课时:6课时第1课时 课题: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能力目标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物体的惯性●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教材16页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

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教材第17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通过flash演示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注: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 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注:说明“静止状态”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异同。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优秀教案《弹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优秀教案《弹力》教学 设计优秀教案 《弹力》教学设计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的能力。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二、教学重难点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三、教学策略通

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班1

一次函数的性质 1.一本书,每20页厚为1mm,设从第一页到第x页的厚度为ymm.则() A.y= 20 1 x B.y=20x C.y= 20 1 +x D.y= x 20 2.将直线y=2x向右平移2 3.将直线y=- 2 1 x向上平移3 得到的解析式为 . 4.如图,直线y=kx+b交坐标轴于A、B两点, 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 . 与y= a (a≠0)) A B C D 6.①直线y=-2x经过(,0)、(-1,),y随x的增大而 . ②直线y= 5 3 x-1,经过(0,)、(,-4),y随x的增大而 . ③直线y=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k= . 7.某景区门票的收费标准为:20人(含20人),每人25元,超过20人,超过的部分,每人10元. ①.写出门票总收入y元与人数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若某组有12人,则应付门票费元;若某组有54人,则应付门票费元. 8.已知直线y= b a x+ b c 中,ab>0,ac<0.那么这条直线不经过第象限. 9.若点P(-5,a+2)在第三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0.y= 4 x 3 + 中x的取值范围是 . 11.y=-1 x3+中x的取值范围是 . 12.若点A(m,-2)与点B(5,2)关于原点对称,则m= . 13.若点M(m,n)在第二象限,则点N(-m,-1-n)在象限. 14.直线y1=k1+b

15.若直线y=x+k,x=1,x=4和x轴围成的直角梯形的面积等于9,求k的值. 2 1 ,- 2 11 17.已知直线y=5x-8,与y=-x-k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 5 8 B. k>- 5 8 C.k>8 D. - 5 8 <k<8 18.如图,正比例函数经过点A,则函数解析式为 . 19.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A(0,-2)、B(1,0),则b= ;k= . 20.直线y=-x,直线y=x+2与x轴围成图形的周长是 .(保留根号) 2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题 22.已知一次函数y=(a-1)x+b的图像如图所示,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3.如图,已知A(-4,2)、B(n,-4)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 x m 的图像两个交点.⑴求反比例函数好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⑵求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24.当n为时,函数y=(n-2009)x│n│-2008+2007是一次函数. 2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不经过第一象限,则k、b的取值范围是 . 26.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函数图像不经过第象限. 27.已知直线y=kx+2与直线2x+y=5平行,则直线y=kx+2经过象限. 28.一次函数图像过点(-1,0)且y随x的的增大而减小,写出符合这个条件的一个解析式 . 29.如果点P(2,k)在直线y=-3x+2上,则P到x轴距离是 .当x>2时,y的取值范围是 . 30.无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第象限. 31.已知直线l1:y=2x-4与直线l2关于y轴对称,求直线l2的解析式. 3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一次函数中,当x=1,y=3;当x=-1时,y=7. 33.一次函数y=kx+k过(1,4),且分别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P(a,0)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点Q(0,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且PQ⊥AB.求a,b满足的等量关系式. 34.已知直线y=xm-1上有一点B(1,n),它到原点的距离为10,则此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表(一)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表(一)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表(一) 一、基本情况 本人任教155、156两个班的物理课,这2个班的学生多数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由于物理是新开设的学科,其本身又有较强的趣味性,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学科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若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物理,会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探索物理这个美妙的世界,从而为学好物理奠定基础并提供保证。;但据了解也有少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存在混日子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够持久,这都是学习的不利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初二物理教材上册。教材内容共六单元,现就六个单元简要分析如下: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

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全书通过《科学之旅》,认识学习物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程序,学生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认识“如何学习物理”,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和操作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是实验探究。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

[教育计划]初二升初三暑假的学习计划

XX年中考结束后,初二学生就要升为初三学生,迎接XX年的中考。中考备考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而不是临急抱佛脚就能考得好成绩的。初三中考备考最好从暑假开始,下面是初二暑假中考备考战略,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时间方面安排: 1.初二暑假开始为中考作准备,可以选择上补习班和预习初三课程内容。 2.每天给自己列一个计划表,好好利用暑假的时间。 * 时间越多,准备越充分,中考越能有把握。 平时学习和生活方面: 1.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回家后能争取给自己1-2小时复习时间。 2.诚信做作业,诚实面对自己的考分,切忌千万不要提前做学校里考的各个区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经周遭同学的失败经历证明,提前做过的卷子分数漂亮,但缺乏了临考时的经验,中考往往会失利! 3.多做卷子多做题,争取熟练把握考点,将自己的错题和不懂的题总结归纳做错题集。 4.认真研究考纲,将考纲上的例题研究透。 5. 温故而知新,每周末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复习和作提高题。 6.尽量要对学习充满兴趣,要怀着积极的心态作题,要减少错误率。 7.初三一年尽量跟电脑,手机,电视等通讯电子设备说bye bye~,当然因人而异。 8.平时可作适当的放松,如看书,看电影,做运动方面最好跟体育考有关。 9. 争取在晚上10点之前入睡,初三拼的是体力,经临床验证,疲劳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适得其反,要有充足的睡眠保证,面对每天紧张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 10.很重要的一点:考试前争取将被关进集中营出考题的老师所在的区的二模试卷拿到手并将考卷的题型和解题思路研究一下,知道准确漂亮地答题。尤其是语文,关注一下关键区的语文二模考卷。 中考前一星期温书假学习与生活: 1.放松放松再放松,静下心来蓄势待发。 2.少吃油腻的辛辣的,多吃清淡的。 3.注意睡眠,充足的睡眠。 4.你说储蓄了小半年的错题,做好精细全面的错题集是为啥?

暑假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班教材完整

第一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基础知识精讲】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 (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满足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有:(1)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是ax2+bx+c=0 (a、b、c为常数,a≠0)。其中ax2是二次项, a 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 直接开平方法:如果方程 (x+m)2= n (n≥0),那么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 出方程的解。 (2) 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 的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一般步骤是: 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

② 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③ 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一半的平方; ④ 化原方程为(x+m )2 =n 的形式; ⑤ 如果n≥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 <0,则原方程无解. 注意:①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2(x +4)2=3(x + 4)中,不能随便约去(x +4). ②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使用配方法(除特别要求外)但又必须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顺序是: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例题巧解点拨】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例1:1、方程①13122 =-x x ②05222=+-y xy x ③0172=+x ④022=y 中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①和②; B.②和③ ; C. ③和④; D. ①和③ 2、要使方程(a-3)x 2+(b+1)x+c=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__________. A .a ≠0 B .a ≠3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二升初三暑假的学习计划

初二升初三暑假的学习计划 初二升初三暑假的学习计划 篇一: 初二升初三暑假学习计划初二升初三暑假学习计划要有计划的学习每一天,并充分的利用每一分钟,要有效率,休息和学习时间安排 好!!!!!!!!!!! Rita912 2 楼 201X-07-12 别太紧张了,没什么可怕的。你要求的计划太苛刻了,会让神经过于紧张的。放松地玩一段时间,再提前自学一下初三内容,就行了。毕竟,彻底的放松才能保证彻底的抓紧。 Sherr588 3 楼 201X-07-12 同学,你好。你想要初二升初三暑假学习计划,利用假期赶上同学,说明你有斗志,很好。但是说的同时也要付出行动啊!学习计划只能由自己制定。你的想法不错,不浪费时间的最好方法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完成它。你现在就可以拿起笔计算一下你暑假还有多少时间学习。先列一张你假期全部要学习的清单,要完整。再计算剩下时间(假期剩下的天数乘每天学习的时间),粗略的算每项的时间。够不够?你可以把时间安排得与上课差不多,应该根据个人情况(例如学习30-50分钟,休息5-15分钟),每天起床就制定计划,越详细越好。不过,我这里要先提醒你;制定一份合理的计划是不容易的,全部完成更难,总会由一两项没完成。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巨大的意志。你能做到吗?早睡早起。你可以把作息时间调得与上学差不多,同样早起,不过可以早睡嘛!先苦后甘,先像上学一样学习,完成后才能看电视和上网。每天学习不要超过8小时。每天还要把早上列的计划拿来看,反思吸取经验。完成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计划也要有侧重的。可以是你的弱项。文类的不需要怎么复习。如果你阅读成绩不高,买一本课外阅读,每天写几篇。英语一定要买阅读练习册,(我的学校就是这么要求每个同学的),每天10篇不算多,你会喜欢的。数、化、物就要预习了,要与练习册同步,你可以只用练习册,别太注重课本,课本的太容易,重要的易忽略。预习到期中就可以了,如果你厉害,可以继续。利用早晚记忆好的时间背语文的古诗、古文,上学就轻松了。政治、历史要复习(不要花太多时间)。要请问老师各科好的辅导书。记住,你要享受这一过程,开心的过假期,迎接初三。 篇二: 初二升初三暑假安排建议初二升初三暑假安排建议 1.时间安排: 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最好不超过10天。 作息切忌不可太晚睡晚起。最佳早起时间8点,晚睡时间10点30. 早上最迟建议在8点30起床。晚上最迟11点。注: 暑假在家孩子很可能无所适从,甚至生活得毫无规律。最忌讳的是晚上很晚都不睡,贪恋电视和游戏,结果早上起不来,精力不好。 3.坚持学习: 孩子每天都要坚持学习,并且每天不低于5小时。注: 偏科: 孩子学习比较跛腿的功课,每天的复习时间不能低于一个小时。语数英理化等都是容易引起学生成绩分化的科目。因此必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暑假要攻克的难关。 4.预习初三知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学们》优质课教案_12

科学之旅(序言)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怎样学好物理。 关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的尖端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实验鼓、水槽等。 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 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 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身边的物理现象 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 1、海边拾贝导入物理学! 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1)、“浮在水槽中的乒乓球”“悬浮在水槽中的小瓶子”实验; 指导:我们将在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并引出图片4、5。 (2)、“手按着嗓子说——我爱我的祖国”“鼓面上跳动的乒乓球”实验; 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 学生实验观察“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

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保存?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 (牛顿的猜想性实验—三个宇宙速度) 三、怎样学习物理: 既然物理这么有趣,又这么有用。那么我们如何学好物理呢?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多次的实验,然后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讲一个“糖醋液”的故事) 比如:①图0.1—7中变速自行车变速时的作用? (《简单的机械》一章中我们会学到。 ②冰棒冒出的“白气”是什么东西。向上还是向下? ③鸡蛋在淡水中会下沉吗?在盐水中呢? ④气球为什么能把“开水烫过的杯子“吸住? (“开水烫过的空矿泉水瓶”为什么会变瘪?)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多动脑子,凡事多问个“为什么?”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还要在细心、安全的情况下,大胆探究我们不知道的物理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物理为 人类造福的。 四、STS:伽利略的“摆的等时性原理” 观察—疑问—猜想—证实。 五、小结: “科学之旅”—就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 六、作业: 1、课外做书中的或布置的实验 2、预习第一章内容,同时准备实验仪器:橡皮筋,钢尺等。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之旅 一、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2、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 二、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三、探究物理: 观察—疑问—猜想—证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