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标准

(完整word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标准

(完整word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标准

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表

关于复习课的评价标准

关于复习课的评价标准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段教学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课型。复习课要和新课有本质的区别,既不是单纯的知识回忆课,也不是以做题为主的知识训练课,复习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应是“温故知新、提高能力”。温故重在查缺补漏,凡是学生自学能够掌握的知识不再补,补的是那些学生容易遗忘和易于出错的知识。知新重在将旧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纳入新的知识框架,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同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升华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炼解决问题新方法。 复习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因此 一、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再现旧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二)构建网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提升能力: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复习课一般由以下结构组成: (一)教师点明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二)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 (三)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地巡视辅导; (五)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提高能力; (六)布置课后作业。 三、复习课的遵循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在知识与技能上下足功夫。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 (二)主体性原则: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三)系统性原则:通过复习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四)精选性原则:精心考虑例题的选择和习题的配备,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五)激励性原则: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兴奋的、投入的学习状态中。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要求及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及评分标准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要求 课题名称与技术要求 约200~500字的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 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总体电路图、接线图及说明(图不能手绘或网上拷贝,要用仿真软件画,软件的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应加以说明,在哪一点到哪一点接什么器件等)。 单元电路设计、主要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的资料和手册)(重点)。 自行选择购置元器件的过程。 组装调试并进行性能测试的过程。在焊接、调试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重点)。 结果分析。有何收获和体会,有哪些意见和建议(重点)。 附件(如元件材料清单或其他说明)。 参考文献。 要求文字清晰、语句通顺、描述准确、基本理论知识运用正确、电路图绘制规范。 二、格式 页面设置为纸型:A4;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严格按照要求;标点符号要在全角状态下录入。正文行间距设为固定值18磅。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 1.封面(模板见最后一页) 2.第二页:设计题目要求。约200字的中文摘要(宋体,小四号字) 3.第三页:目录(宋体,小四号) 4.正文为宋体(五号字) 5.画出“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见第二页(四)) 6.附录(五号字) 7.参考文献(五号字) 三、课程设计进度要求

四、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要酌情减分: 1.选做内容的难度小、或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独立完成任务。 2.有抄袭行为,减20-30分。 3.损坏或丢失实验室的物品,包括元器件、仪器设备和工具。 4.不按时交课设报告。 5.因报告不规范,语言不通顺,行距、字体不对,图不清楚、没有计算,实测数据等退回重写 的。 打印的报告和电子文档交给课代表。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及评语

附件3: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一)、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应主要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质量及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工作态度。 (二)评分的参考标准 1、优秀 按期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中所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扎实熟练,在综合知识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的见解,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独立工作能力强,设计说明书质量高,系统方案、软硬件设计合理。 2、良好 按期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中所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比较扎实,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设计说明书质量较好,系统方案、软硬件设计较合理。 3、中等 能按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中所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说明书质量符合要求,系统方案、软硬件设计较合理。 4、及格 基本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中所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设计中有较多非关键性错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表现独立工作能力不强,但经指导教师指导后,还能完成任务,设计说明书基本合格。 5、不及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及格。 (1)未能按期完成课程设计所规定任务的最低要求者。设计中所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糊涂,反映出不能达到课程设计的基 本教学要求。 (2)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表现独立工作能力不强,设计说明书中有较多关键性错误,经指导教师再三指导,仍未改正,表明基本训练不合 格。 (3)抄袭他人设计说明书。 (三)、评分细则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1、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占20分; 2、系统整体控制方案,占20分; 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占25分; 4、系统软件设计,占25分; 5、系统整体硬件电路图,占10分; (四)成绩评定 成绩计分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评定。 1、评分的参考标准为优秀评分细则为100-90分为优 2、评分的参考标准为良好评分细则为89-80分为良 3、评分的参考标准为中等评分细则为79-70分为中 4、评分的参考标准为及格评分细则为60-69分为及格 5、评分的参考标准为不及格评分细则为60分以下为不及格

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为了普及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软件技术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为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掌握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未来职业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为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网站建设和网站管理的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掌握OSI七层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各层的基本功能及协议; (3)掌握TCP/IP协议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各层的基本功能及协议; (4)了解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与网络模型; (5)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掌握以太网的组网技术以及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及应用; (6)掌握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以及VLAN的基本配置方法; (7)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基本概念,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8)掌握Windows 2003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9)了解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10)了解实现广域网的连接方法 (11)了解网路安全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基本能力; (2)具备融合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 (3)具备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 (4)具备网络产品技术支持服务能力 (5)具备网络产品营销的能力 (6)具有英语读写、会话和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 (7)具有自学意识和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劳动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 (6)培养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参考学时 本课程每周4学时,授课时间为第四学年第七学期,14个教学周共56学时。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学生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设计报告、设计成果的质量以及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参考标准 1、优秀(90~100 分)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软件设计方案合理,实验效果好;设计态度认真,独立工作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设计报告条理清晰、论述充分、图表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对设计方案理解深入,问题回答正确。 2、良好(80~89 分)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规定设计任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软件设计方案较合理,实验效果较好;设计成果质量较高;设计态度认真,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设计报告条理清晰、论述正确、图表较为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对设计方案理解较深入,主要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3、中等(70~79 分) 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规定设计任务;能够一定程度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软件设计基本合理,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成果质量一般;设计态度较为认真,设计报告条理基本清晰、论述基本正确、文字通顺、图表基本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但独立工作能力较差;答辩过程中,思路比较清晰、论点有个别错误,分析不够深入。 4、及格(60~69 分) 在指导教师及同学的帮助下,能按期完成规定设计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设计方案基本合理,设计成果质量一般;独立工作能力差;或设计报告条理不够清晰、论述不够充分但没有原则性错误、文字基本通顺、图表不够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或答辩过程中,主要问题经启发能回答,但分析较为肤浅。 5、不及格(60 分以下) 未能按期完成规定设计任务。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差,设计方案存在原则性错误,计算、分析错误较多;或设计报告条理不清、论述有原则性错误、图表不规范、质量很差;或答辩过程中,主要问题阐述不清,对设计内容缺乏了解,概念模糊,问题基本回答不出。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文献综述 1?引言 现今社会,无论是高校的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机构的成人教育,抑或是企业在职人员 的培训,网上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传递模式之一,网上教学成效也日益凸显。然而,纵使网上教学的实践发展迅速,关于网上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加,网上教学的质量保证仍是最受关注,最为担忧的主题。如何对网络课程进行比较全面评价从而保证其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网络课程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建立科学的网络课程评价体系,保证网络课程能够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网上学习有别于传统的 课堂学习模式,因而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不能直接用于其中。近几年,国内外的学者在网络课程的评价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网络课程评价的文章,对网络课程评 价的标准做出以下总结。 2?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目前,国外对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已经十分重视,对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也做了比较深入 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价值的评价标准有三个。 1.《E-Learning Certificaten Standards 》(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 《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是是当前国内外比较集中推广和内容相对完 备的评价标准,是由以Lyn ette Gillis 博士为主创者的著名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建 立的,由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的测量专家使用Angoff方法协助开发的评分标准,2001年7月底通过测试并定稿[1]。我国目前的研究中,很多学者这一标准草案从三个方面对在线学习进行了评价,分别为:可用性、技术性和教学性。可用性共包括8个子项,主要针对用 户在网上学习时操作的方便性,如导航、界面、帮助、提示信息和素材内容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质量。技术性包括6个子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网络课件安装和运行时的技术指标。教学性在这一标准中所占比重最大,它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目标、内容、策略、媒体、评价、 等各个方面提出了18个子项。 2.《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 on of Virtual Lear ning En viro nments 》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珠海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制订时间:2017年6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

目录 1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模板) 3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2.0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检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主干课程完成之后,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前两年所学理论和应用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够充分把前两年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的编程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通过实现一个中等规模的应用软件,提高利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入社会打好基础;通过对程序的规范编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包括程序结构形式,行文格式和程序正文格式等;并培养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方式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 采用指导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与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办法选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不多于4个人一个小组,不得重复,所涉及数据库的基本表至少在5张表以上,在尽量满足数据库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适当冗余以提高检索的速度。其中学生自主命题需要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核,看是否满足课程要求,检查是否为重复课题。 2、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

单片机课程设计成绩评分细则2018

《单片机课程设计》成绩考核与评定标准 成绩考核以硬件的实物调试结果、设计报告为主,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钻研、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尊重教师及友爱同学的表现可作为成绩评定的参考。 1. 成绩评分(细则)标准: 2. 评定成绩的标准: 优秀(85~100分): 1、全面完成课程设计大纲的内容,达到了课题的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程序完全正确,设计过程独立,快速。 2、能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及时纠正,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3、设计报告内容充分、详实,文字简练,表达清楚,书写工整,程序正确无误。 4、设计过程态度严肃认真。 良好(75~84分): 1、全面完成课程设计大纲的内容,达到了课题的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程序完全正确。 2、能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及时纠正,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3、设计报告内容充分、详实,文字简练,表达清楚,书写工整,程序正确无误。 4、设计过程态度严肃认真。 中等(65~74分): 1、基本完成课程设计大纲的内容,基本上达到了课题的要求,能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程序基本正确,有个别语法错误。 2、程序基本上在自己的努力下调试成功。 3、态度比较认真,设计报告认真、内容较充实。 及格(60~64分): 1、基本完成课程设计大纲的内容,基本上达到了课题的要求,能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程序基本正确、有一些语法错误。 2、经过老师的指导,程序基本调试出来了。

3、设计过程态度态度比较认真,设计报告书写较认真。不及格(60分以下): 1、没有完成课程设计大纲的内容,程序有较大的错误。 2、调试过程不认真,未找出相应的错误。 3、设计过程态度不认真,设计报告书写不认真。

(完整版)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docx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分值) 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观测点 评比标准 (分值) 评价分值 得小 分计 1. 教学 设计(30 分) 2. 课程 内容(35 分) 3. 技术 运用(20 分) 4. 实用 与创新(15 分) 1.1 目标和内容 ( 7 分) 1.2 策略和媒体 ( 6 分) 1.3 界面设计 ( 9 分) 1.4 教学过程 ( 8 分) 2.1 内容设计 ( 8 分) 2.2 内容体系 ( 9 分) 2.3 教学资源 ( 8 分) 2.4 工学结合 (10 分) 3.1 教学管理 ( 6 分) 3.2 交互环境 ( 4 分) 3.3 媒体与过程 可控性 (10 分) 4.1 实用性 ( 7 分) 4.2 创新性 ( 8 分)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材适当。 教学策略合理,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师生之间有 必要的交流互动界面。 能提供练习,具有学习评价与反馈功 能;教学过程完整。 内容丰富、科学,符合学科要求,表述 准确,术语规范。 课程内容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处理得当。 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呈现结构合理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生校内学习 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教学管理功能方便、实用 具备良好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 环境。 媒体(音频、视频、动画等)播放可控; 教学过程可控;导航清晰、明确。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具有推广性。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教学目标( 4) 内容选材( 3) 教学策略( 3) 教学媒体( 3) 界面设计( 3) 设计风格( 3) 交流互动( 3) 提供练习( 4) 教学过程( 4) 内容选择( 4) 内容表述( 4) 内容体系( 5) 理论与实践(4) 资源内容( 4) 呈现结构( 4) 项目选择( 5) 课堂与实习点 一体化设计( 5) 管理功能( 3) 方便实用性(3) 交互环境( 4) 播放可控( 5) 过程可控性(3) 导航( 2) 实用性( 4) 推广性( 3) 立意( 4) 想象和表现力( 4)制表部门: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制表时间: 2010-3-10

课程设计模板

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0,1.5 倍行距) (课程基本信息:黑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1.5 倍行距) 课程名称:生产实习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分:2 学时:40(其中:理论学时:0 实践学时:40 )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版本:2016.0 一、课程简介(一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 个汉字,段前段后0,1.5 倍行距)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二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 个汉字,段前段后0,1.5 倍行距)1.(三级及以下标题:宋体,五号,首行缩进 2 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 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2. 说明:1.课程目标是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将相应指 标点结合本课程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描述;

2?除了本课程强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之外,也可适当增加本课程能够(弱)支撑的 指标点对应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强支撑指标点较少的课程应适当增加,并在表1的“达成度” 栏备注“弱支撑”。弱支撑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大纲第五部分“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中可以不体现。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说明:需描述出本课程支撑所属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和达成度,参考表格如表1所示。 表1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样表) (表头:黑体,五号,居中,段前段后0, 1.5倍行距) (表体:宋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单倍行距)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实习教学 (说明:实践类课程描述实践教学内容。) 1. 单元1: XXXXX (1)教学目标

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

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 (经2005年第5次校长办公会审定通过) 课程设计是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将一门或几门课程中有关知识综合应用,对学生进行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设计方法。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环节的更好落实,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设计环节的实际训练,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之在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制图、运用标准和规范、查阅设计手册与资料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促进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命题由指导教师拟定,经课程组集体讨论确定。命题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同一专业班级的课程设计宜拟多个命题,相同题目应在技术参数上有所区别;鼓励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拟定有创新训练价值的命题。 2.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要求要适当。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使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既要保证学生得到基本训练要求,又能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应给参加课程设计的每一个学生发放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内容包括:设计题目;原始条件及参数;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如: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设计计算、图纸绘制、程序编制、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时间安排等。设计任务书应由系主任或课程负责人签字。 4.各课程设计必须有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和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评分标准由学院组织编写。 5.原则上学生应在指定的设计室进行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要加强对课程设计过程的管理,及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指导教师应对课程设计内容组织答辩或质疑。指导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组织讲评。 7.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按统一格式书写。(见附件5) 三、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必须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和其他人员不能单独指导课程设计。 2.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一般不得超过一个自然班,提倡两位教师指导一个自然班。 四、成绩评定 1.学生课程设计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评分。 2.学生课程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通过答辩或质疑,结合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设计思想、设计成果等综合评定。 3.指导教师应在设计计划完成后两周内网上录入学生成绩。 五、其它 1.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由教务处统一印制。 2.学生课程设计资料、作品按试卷管理办法由教师所在学院统一管理。 六、本工作规范从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及评语

附件 3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一)、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应主要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质量及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工作态度。 (二)评分的参考标准 1、优秀 按期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中所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扎实熟练,在综合知识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的见解,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独立工作能力强,设计说明书质量高,系统方案、软硬件设计合理。 2、良好 按期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中所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比较扎实,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设计说明书质量较好,系统方案、软硬件设计较合理。 3、中等 能按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中所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说明书质量符合要求,系统方案、软硬件设计较合理。 4、及格 基本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中所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设计中有较多非关键性错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表现独立工作能力不强,但经指导教师指导后,还能完成任务,设计说明书基本合格。 5、不及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及格。 (1)未能按期完成课程设计所规定任务的最低要求者。设计中所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糊涂,反映出不能达 到课程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 (2)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表现独立工作能力不强,设计说明书中有较多关键性错误,经指导教师再三指导,仍未改正,表 明基本训练不合格。

(3)抄袭他人设计说明书。(三)、评分细则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1、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占20 分; 2、系统整体控制方案,占20 分; 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占25 分; 4、系统软件设计,占25 分; 5、系统整体硬件电路图,占10 分; 四)成绩评定 成绩计分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 级评定 1、评分的参考标准为优秀评分细则为100-90 分为优 2、评分的参考标准为良好评分细则为89-80 分为良 3、评分的参考标准为中等评分细则为79-70 分为中 4、评分的参考标准为及格评分细则为60-69 分为及格 5、评分的参考标准为不及格评分细则为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教育信息化标准——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CELTS-2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Evaluating Web-Based Courses (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2年6月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发布

目次 1 概述 (3) 1.1范围 (3) 1.2目的 (3) 2. 规范性参考文件 (4) 3.定义 (4) 4. 规范体系 (6) 4.1 总体框架 (6) 4.2 界定方式 (6) 5.评价规范正文 (7)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网络课程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但我国还没有关于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标准,因此难以对网络课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这导致了很多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工作,不利于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 本规范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定义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来规范和指导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价,同时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概述 1.1范围 本规范针对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基础教育领域中的网络课程,提出了网络课程评价的一般性规范,包括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本规范定义了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等四个维度的特性,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以最小的重迭描述了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 本规范所针对的评价对象是作为最终产品或阶段性产品的网络课程,以网络课程产品用于教学或培训的潜在价值为着眼点,评价网络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功能特性。但本规范不具体规定网络课程产品进入到实际教学和培训活动之中后的应用方式或效果,一门合格的网络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还取决于对它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相关制约环节(如教学安排、学习支持服务、辅助资源等)。 本规范所针对的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它是基于Web传输的为完成某学科或领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组织起来的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体系,它包括围绕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组织的学习内容、为实施课程而设计的交互性学习活动、以及为评价课程效果而进行的测评等,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复合体。 本规范针对的是网络课程,它也可以部分地适用于网络课件的评价。网络课件通常是结合某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用于训练或教学的网络软件。本规范中的大部分内容适用于网络课件的评价,但单个网络课件一般无法涵盖本规范所规定的网络课程的全部质量特性。 本规范针对的是基于Web的课程(Web-Based Courses),是以Web作为主要传输途径而实现的网络课程,而不是以课堂教学或其它途径为主、以Web作为辅助工具实现的网络增强性课程(Web-Enhanced Courses)。对于后者也可以部分地参考本规范进行评价,但一般无法涵盖本规范所规定的网络课程的全部质量特性。 本规范不具体评价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成熟度,不具体规范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工具和制作方式。 1.2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通过定义网络课程质量特性的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和规范网络课程的评价,它适用于在网络课程生存期中对其质量的评价,包括在设计、开发、传输、使用等不同阶段上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最终评价。另外,本规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包括定义网络课程的质量需求、评价网络课程规格说明在开发期间是否满足了质量需求以及描述已实现的网络课程的特征和属性(例如用户手册)等。 本规范可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ort)、维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要求及进度安排和成绩评定方法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要求及进度安排和成绩评定方法 一、设计要求 1、设计的题目要求达到一定工作量,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程序代码不得少于300行。 2、对设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所学知识,确定设计思路及方案,并有相应文档产生。 3、要求设计的软件能够正确运行,达到题目要求。 4、编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并附程序源代码),以电子文档方式上交教师批阅。设计说明书要求见附件。 5、课设总结 总结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思考、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数据结构》课程的认识等内容。(保存在word文档中并与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同上交老师批阅) 二、进度安排 正确理解所设计的题目并进行问题抽象,确定设计方案 2天 编代码 3天 调试和测试 3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 1天 系统验收及成绩评定 1天 三、设计成绩评定 评定依据: 1.问题的理解及解决能力。 2.设计过程中独立工作能力。 2.设计说明书﹑程序清单﹑开发的程序质量与工作量。 4.设计题目的先进性和实用价值。 5.创新能力。 评定等级: 百分制 四、设计成绩评定办法及标准 1.成绩评定办法 出勤20%,课程设计说明书40%,成果展示40%。 2.成绩评定标准 90及以上:按时完成设计题目的全部内容,程序结构设计合理,功能完善,有一定的创造性,表现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说明书文字通顺准确,层次清楚。 80~89:按时完成设计题目的全部内容,程序结构设计合理,功能较完善,有一定能力。说明书基本正确,文字通顺。 70~79:按时完成设计题目的全部内容,程序结构设计基本合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说明书内容基本正确,文字通顺。 60~69:基本完成设计题目的全部内容,程序结构设计基本合理,功能不太完善,依靠指导人的帮助。独立工作能力较差,设计中有明显的缺点或错误,说明书基本齐全,但质量较差。 60以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成绩为不及格: (1)独立工作能力很差;没有完成设计的基本要求的内容;程序结构不合理。 (2)在设计中有严重的违反纪律或抄袭他人设计和成果。 (3)无故不提交设计。 (4)设计期间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缺席者。 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杨永斌

单片机课程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一.目的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8051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5.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了解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专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原理图设计 (a). 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及标号要正确。 (b). 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 (c). 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扩器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2.程序设计 (a). 根据要求将总体项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 特定的功能。 (b). 根据总体要求及分解的功能模块,确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设画出 完整的程序流程图。 3.程序调试 (a). 按所设计的原理图,在Proteus上连线,检查无误。 (b). 将伟福/Keil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传送到Proteus软件中,执行程序,检查 该程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未达到,修改程序,直到达到要求为止,4.说明书 简要说明设计目的,原理图中所使用元器件功能及作用,各器件的工作过程及顺序。对程序设计总体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以及各子模块之间的关系作较详细的描述。画出工作原理图,程序流程图并给出程序清单。

说明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封皮 任务书 成绩评定手册 目录 摘要 一、设计要求目的 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三、硬件电路设计(按各模块分类,如晶振,复位电路,按键,显示等详细 进行描述) 四、程序设计(按功能模块如中断、按键扫描、显示模块等,按照各个模块 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五、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截图打印并分析) 六、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学生态度认真,完成课程设计部分思路清晰,难度较大,框架结构合理,文献资料运用丰富且得当,分析问题能力强,工作量饱满,完成质量高,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良好:学生态度认真,完成课程设计部分思路清晰,框架结构合理,文献资料运用丰富且得当,分析问题能力较强,工作量饱满,完成质量较高,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中等:学生态度认真,完成课程设计部分思路清晰,框架结构合理,文献资料运用得当,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工作量较饱满,较好地完成课程设计相关任务。 及格:学生态度认真,完成课程设计部分思路较清晰,框架结构较合理,文献资料运用较得当,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工作量较饱满,完成课程设计相关任务。 不及格:学生态度较认真,完成课程设计部分思路不清晰,框架结构不合理,文献资料查阅与运用不充分,工作量不饱满,未完成课程设计相关任务。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成绩及评语(宋体,小二,加粗,居中) 组织、校对、排版负责人:刘化飞(宋体,小四,加粗) 李冠达——中(宋体,小四,加粗) 主要负责研究基本概念问题,即文化产业的内涵及特征,完成较好,思路清晰,但篇幅不大,任务量不重,整体参与度有待提高。(宋体,小四) 梁爽、周婷婷——良 主要负责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部分,虽然任务量较重,最新数据查找困难较大,仍能较好地完成,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研究入手,得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启示,但美国和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研究还应再具体完善些。 刘化飞、刘强——优 主要负责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即课题研究的第三、四部分,本部分为该课题研究的重点,思路连续性要求很高,有两名同学共同完成,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入手,重点分析几个主要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策略,篇幅较大,任务量较重,完成质量较高。

网络课程整体评价-学生评价问卷(教学资源中心标准)

网络课程整体评价-学生评价问卷 本问卷主要调查您对网络核心课程的整体评价,请您根据真实体验如实填写,感谢您的配合! 1.页面布局合理,导航清晰,学习路径明确,我可以很容易找到我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完成的 作业。(5分) ○不赞同 ○不太赞 同 ○一 般 ○基本赞 同 ○很赞 同 2.导学内容简洁、清晰,学习后我能清楚地介绍了课程目标、要求、教学安排等。(5分) ○不赞同 ○不太赞 同 ○一 般 ○基本赞 同 ○很赞 同 3.导学对课程各功能模块、学习资源、学习活动、考核评价、学习方法等有详细的说明。学习导学后,我能清楚地知道如何使用该课程,并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和考核。(5分) ○不赞同 ○不太赞 同 ○一 般 ○基本赞 同 ○很赞 同 4.章节学习目标明确、清晰,易于理解。(5分) ○不赞同 ○不太赞 同 ○一 般 ○基本赞 同 ○很赞 同 5.课程学习目标能有效地指导我学习。(5分) ○不赞○不太赞○一○基本赞○很赞

同同般同同6.学习内容实用,与我的工作实际和社会需求联系紧密。(5分) ○不赞同 ○不太赞 同 ○一 般 ○基本赞 同 ○很赞 同 7.学习内容难度适中,符合我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内容通过学习后我能理解和掌握。(5分) ○不赞同 ○不太赞 同 ○一 般 ○基本赞 同 ○很赞 同 8.章节知识和资源紧密贴合考试内容。(5分) ○不赞同 ○不太赞 同 ○一 般 ○基本赞 同 ○很赞 同 9.学习活动适量。(5分) ○不赞同 ○不太赞 同 ○一 般 ○基本赞 同 ○很赞 同 10.学习活动有相关的指导和说明,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习活动。(5分) ○不赞同 ○不太赞 同 ○一 般 ○基本赞 同 ○很赞 同 11.实践教学贴合实际,并提供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说明:这里的实践教学泛指理论联

《网络安全》教学效果评价表

《网络安全》学期教学效果评价表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介绍:(含课程名称、教材和教师情况以及教研室名称等) 《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设计由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周济困老师联合讲授,该课程设计围绕网络安全的主题进行,围绕最近比较热门的勒索病毒,对网络安全进行了全面阐述,理论实际联系十分紧密,适合我校学生使用。 教学过程评价: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是使学生较为深入地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等,并结合相关的专业实验,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相关专业知识,以此来实现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1.课程设计简介;2.选题;3.开题;4.指导设计;5.设计纠错; 6.报告编写格式规范; 7.设计报告审阅; 8.教学总结。 首先要针对学生情况完整的讲解课程设计的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发,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突出重难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备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备课。第三,组织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好课堂把控,注意教学方法的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第四,认真纠错,并给学生讲解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么做。从设计报告的完成质量上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在备课中将学生没学好的知识点反复强调,演练。第五,指导学生学习主要应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通过软件的调试找到问题,锻炼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第七,通过分析教学质量,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八,做好教学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为下次设计做好准备。本学期,该课程主要采用了实例讲解法、小组讨论法、学生答辨法、实验实践法。 对于复杂但是难度不是很大的知识点,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理论知识的要点,分组讲解了主要知识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能用实验解析的课程,尽量在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理解。 此外,对学生的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了计分,督促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设计考核要求与成绩评定标准

莆田学院课程论文考核要求与成绩评定标准 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适用年级/专业:公共课 学历层次:本科考核时间: 本课程考核评分比例如下: 设计项目一: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一、考核内容与要求 1、从以下的主题任选其一:《正确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形势下的南海问题》、《中国经济新常态“形有波动,势仍看好”》、《岛内政党轮替后的两岸关系展望》。附PPT在压缩包,仅供论点参考,请勿抄袭。 2、每篇论文的字数2000~3000字左右,要严格按照正规论文的格式(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都具备)。 3、每一个论点都需要引用相关文献。 4、鼓励用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能自圆其说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成绩评定标准

1、90分以上,含90分 (1)论文符合题目的要求,按时完成; (2)论文对某些问题有一定的创见,或能结合实际情况,独立进行分析和研究,且有一定的创见。结构严谨,语言规范,字迹清晰、美观; (3)整编论文,思路清晰,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论点明确完整,论据充分,表达清楚。 2、80-89分 (1)论文符合题目的要求,按时完成; (2)论文对所阐述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文理通顺,语言规范,文字清晰; (3)整编论文,体现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观点明确,论述清楚。 3、70-79分 (1)论文符合题目的要求,按时完成; (2)整编论文,基本上能解决存在问题;阐明自己观点,概念比较清楚。 4、60-69分 (1)论文符合题目的要求,按时完成; (2)整编论文,基本上能阐明自己观点,概念比较清楚。 5、60分以下 (1)不能按时完成论文,内容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食品分析检验实习报告 前言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命活动赖以生存的物质,食品的质量与人民健康关系也极为密切。现在食品在满足数量需求的同时,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在众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成了最大的元凶,可见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控制是保障食品质量关键的一步。本次食品分析检验实习是在课程理论知识和初步试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掌握和巩固的环节,通过对具体实验的全程操作的实习,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1.分析检验实习的目的 分析检验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毕业生走向社会和上岗前提高全面素质的必经阶段,是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了解现实问题,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 通过此次分析检验实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试验设计、查阅设计资料、运用国家标准及试验完成等方面的能力。 2.分析检验实习的目的 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当天的分析检验实习内容,包括分析检验流程、设备型号、工艺参数。要求了解产品的主要检验的项目,包括感官检验项目、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根据国家标准中对各个菌落指标的测定方法设计出本次试验对各个指标的测定方法。 按试验设计方法步骤得出各项实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加以分析,给予合格与否的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