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

1.形成原因: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分布规律: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3.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流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4.形成条件:泥沙来源丰富,海洋的搬运侵蚀能力小,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带

走:河口外海滨地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5.特点:①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易有洪涝,它与山麓附近的扇状冲积平原不同。扇状冲积平原面积较小,土层较薄,沙砾质地,土质不如三角洲肥沃②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的地区。如中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沃,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③不仅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对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相当有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油气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区。

6.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地肥沃(河流一般都把中游和上游的易溶于

水的营养物质,如氮肥、钾肥、磷肥等带到下游的冲积平原上)③湄公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大多数河口三角洲水资源丰富、热量丰富、雨热同期(降水多,多为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人口密集,劳力资源充沛

7.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①土壤贫瘠②无法灌溉③地势极为低平,容易发生水患④交通不便

8.,没有河口三角洲的河流:国内的钱塘江,非洲大河刚果河,亚马孙河(钱塘江,亚马孙河之所以没有三角洲原因:因为很强的潮流作用,泥沙含量稀少。他们属于同样的河口类型,河口为喇叭形,潮流很强,可以在河口形成壮观的潮涌,同时在河口两边产生分散外流的潮流,把河口泥沙源源不断输往两边,因此在河口形不成三角洲。刚果河,之所以没有河口三角洲,主要是因为海地坡度很大的地形和来沙量偏少。一方面,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茂密,水土流失很轻,而且刚果河在流经面积巨大的刚果盆地,上游带来的泥沙在盆地内沉积,进入下游山谷河道后泥沙很少;另一方面,在刚果河入海口200km以外大西洋的水深就达到2000m以上,海底坡度达到1%。只要有地震的轻微震动,沉积的泥沙就会滑动入深海。而且在滑动路径上形成V字型的深槽)

例题:严重的干旱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1、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三角洲是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沉积造成的,如果河水量减小,则其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减弱,泥沙可能在沿途就沉

积了,反而容易形成地上河再来。水量减小,水到入海口是向前推进变少,因此泥沙很难向海中推进。

2、工、农业生产缺水,由于河流的流量减少,海水发生倒灌,海水浸渍了河口地区的农田,严重威胁农作物的生长,对于三角洲那些依赖水稻种植的农民来说是灭顶之灾。干旱致使该地区的有效降雨停止,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压力增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运。

3、生活用水困难。长期的无雨或少雨,水分补给使得生活用水严重不足。使得居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4、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海水的倒灌,致使下游地区农田盐碱化,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农业生产水平下降。海水的侵入使养殖池塘的盐水浓度持续上升,养殖户损失极为惨重。

4、导致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干旱的原因:该地区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漫滩平原

1.形成原因: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

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2.形态特征:迂回扇,心滩沙堤,滨河床沙坝

3.对农业的影响:平原河流一般都较宽阔,具有调节洪水,削减洪峰,储存泥沙并通过

滩槽水流交换,影响主槽冲淤等作用。组成物质较为松软,受水流冲刷后,易造成主流的摆动。滩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宜种植农作物易旱易涝;河漫滩平原是河流所带泥沙淤积而成,水源主要来自河流,当枯水季时,河流自身流量减少,再加上,淤积的泥沙,土质保水性应该不好,无法长期保住水,所以应该易旱

冲积平原

1. 形成原因:河流受构造运动(上升转为下降)、地形(从山地到低平谷地)和人为

因素(筑堤、修水库)等影响,水流流速减缓,导致泥沙大量堆积而成。河流上游有持续而丰富的泥沙供给及堆积地区地壳的不断沉降(或相对沉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2. 形成条件:①在地质构造上须是相对下沉或相对稳定的地区,在相对下沉区形成巨

厚冲积平原,在相对稳定区形成厚度不大的冲积平原;②在地形上须有相当宽的谷地或平地;③须有足够的泥沙来源。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犹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乃由亚马孙上游的泥沙冲积而成。而中国的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还有我国的宁夏平原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等大河河里沉积形成。

3. 主要特征:地势平坦,沉积深厚,面积广大,一般分为3部分:①山前平原,是从

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成因上属冲积—洪积型,地面仍具有一定的坡降;③中部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体,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有时也夹有湖积物及风成堆积物,表面平坦,常有数条河流甚至几个水系流经;③滨海平原,成因上属于冲积—海积平原,其沉积物颗粒更细,沼泽面积大,有周期性海水侵入,并残留一些海岸地貌形态,如贝壳堤、泻湖、海湾等。

4.对农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既不旱也不涝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着良好的农

业基础,适合发展种植业,粮食产量有保证;2、靠近三角洲地区,水路便利3、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易于灌溉,渔业发达;4、平原适合发展村落,交通便利,环境相对安全稳定。

5. 5.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其原因A.暖湿的气候,密集的人

口B.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C.丰富的矿产,先进的技术D.便捷的交通

6.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这两个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形成的原因不同,虽然冲积

扇和三角洲都是由外力(流水)作用中的流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作用而形成,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而三角洲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入海口处。第二,表现在分布的地区不同,冲积扇形成于干旱地区的出山口处,而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河流的入海口处。

珠江三角洲

九年级地理练习题 (五)珠江三角洲 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回答1~11题。 1.《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的崛起座座金山。”其中的“一个圈”位于 A .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 .西部地区 2.图中代表深圳和珠海的序号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图中③交通线的名称是 A.京九铁路 B.京广铁路 C.粤赣高速 D.广深高速 4.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的工业基地的性质是( ) A.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D.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以下哪一个工业部门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工业部门 A .玩具制造业 B .服装制造业 C .钢铁工业 D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6.外资是珠三角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哪一项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外资的有利因素 A .毗邻港澳、东南亚 B .是著名的“侨乡” C .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D .自然资源丰富 7.为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的问题,当前实施的主要措施是 A .西电东送、建设核电站 B .修建青藏铁路 C .西气东输 D .修建三峡工程 8.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常发生“灰霾”天气,其成因是 A .工业、汽车排放废气多,大气污染严重 B .过度抽用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 C .农民大量燃烧秸秆、稻草 D .沙尘暴带来大量的灰尘、扬沙 9.澳门的支柱产业是 A .旅游业、加工业和博彩业 B .旅游业、纺织业和渔业

C.旅游业和制造业 D.制造业、渔业和博彩业 10.香港的对外贸易比澳门发达,其主要原因是 A.制造业发达 B.自然资源丰富 C.有天然深水良港 D.人口众多1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前店后厂”模式中所担负的作用是 A.从事产品制造和开发 B.进行产品加工和装配C.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 D.提供技术服务 12.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珠江三角洲“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需要大批劳动力耕种农田 B.接近港澳,容易出国C.就业机会多,报酬较高 D.对外开放,来去自由 1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用地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水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壤退化 D.转化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 读“泛珠三角经济圈地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省区不属于该经济体的是 A.渝 B.滇 C.澳 D.琼 15.构建“9+2”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主要原因是 A.“9+2”各省区之间自然地理环境相同 B.“9+2”各省区之间交通条件联系紧密 C.“9+2”各省区之间促进政治协作需要 D.“9+2”各省区之间经济互补合作需要 四、乡土地理 我们可爱的家乡——河源位于23°36′N,据此请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河源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B.位于东江中上游 C.北回归线穿过河源的南部 D.位于中纬度地区 2.对我市大部分地区而言,阳光每年直射次数为 A.2次B.1次 C.无直射D.无法确定 3.家乡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4.在河源买房,最好是选择有东南朝向的房子,原因是: A.因为河源的资源特点B.因为河源的地形特点 C.因为河源的民俗特点D.因为河源的气候特点 5.下面关于家乡河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江是河源的母亲河 B.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库 C.居民以客家人为主 D.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高粱 6.下面关于家乡河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形平坦,多平原、盆地 D.地势南高北低 7.读右图,河源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1: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行政区划上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7市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范围为21°17.6′~23°55.9′N、111°59.7′~115°25.3′S,总面积为4.1万km2,是中国南亚热带最大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800mm,年日照为2000h,多年平均气温为21.4~22.4℃。地带性土壤主要为发育于砂岩、页岩和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和红壤,植被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自晚更新世以来,由于西江、北江和东江带来的泥沙在海湾内迅速堆积,流水沿断裂带发育,经历三次海侵和3次海退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山丘罗列、水道如网的三角洲。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加上气温高、降水多、植被比较茂盛,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较强,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较高山丘有红壤发育,同时这也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典型的三角洲是平原坦荡、起伏轻微,而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地方却是山丘错落,特别是在西北江南缘一带,有不少海拔四、五百米的高峰;由于形成机制不少山丘的四周还保留着海蚀和海积的地貌(海蚀崖、海蚀穴等)。由于东、西、北三面都有山地、丘陵围绕,南面向海,因此构成一个马蹄形的港湾,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泥沙在湾内堆积复合,并把港湾内外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残丘连城河网,使众多水道分8个口门出海。 珠江三角洲形成热带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纬度的影响,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即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故热量充足。夏至期间太阳正照天顶,太阳角度常达87°,冬至达43°;白昼长达14小时(夏至),冬至有11小时,日照时数年达1900—22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高,年均温在20℃以上,已入热带地区标准。冬季广州1月均温为13.3℃,低于5℃日子只有3天,故珠江三角洲只能说有“冬季天气”,不能说有“冬季气候”。广州炎热日数不过6天(>35℃),反映海洋性气候特色,即夏无酷暑,与亚热带的长江三角洲气候不同。但珠江三角洲由于多了季风的影响,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所以和世界各地热带环境又有所不同。冬季北方寒流能吹入三角洲,使热带作物受害,如荔枝、木瓜、菠萝、芒果等减产。 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雨量较四周山丘为少,平均约在1600 mm,而外围地方可达2000-2600 mm。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种雨季旱季分明正是热带气候特色,和赤道带长年高温多雨不同,故珠江三角洲不能引种赤道性作物如橡胶树、椰子、槟榔、可可、胡椒、榴连等作物,只能引种热带性作物如剑麻、芒果、菠萝等有耐旱性作物。春季静止锋所成“梅雨”,长时间阴雨天气也会早禾烂秧。夏季以雷雨为主,和赤道带相似,每天下午降雨2-3小时,成为年中雨量高峰之一。夏秋多台风雨,在三角洲地区破坏性不大,因四周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专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专题训练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2.“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 ) A.工商业B.农牧业 C.第一产业D.旅游业 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第3-4题。 3.影响该企业研发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与市场 B.市场与交通 C.交通与资金 D.科技与劳动力 4.该跨国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是() A.组织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 B.信息中心分布具有分散性 C.研发中心分布在发达国家 D.生产基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渔村,设立特区以后,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深圳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因素 D.科技因素 6.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加重②人口出现负增长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8.下列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佥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图文)此博文包含图片 (2008-10-06 14:38:10)转载▼ 标签:旅游摄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拓荒牛真情年代分类:出游实录 P1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国家地质公园标志 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

东,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滔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 P2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连绵百里芦苇荡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改道后冲积形成的。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混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

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1855年6月,黄河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经不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牡蛎口入海,这是黄河第六次大改道。这次决口,使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 现代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前缘突出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 在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的15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992年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湿地生态系统和鸟类,其中核心区面积7.9万公顷,缓冲面积区面积7.9万公顷,缓冲面积1.1万公顷,实验区面积6.3公顷。2006年9月,这里成为国家地质公园,是迄今为止我国惟一一处河流及地貌景观地质公园,主要展示三角洲及部分地质地貌景观,包括黄河三角洲平原的河流地貌景观、海岸带附近的黄河河口地貌景观。 P3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秦为胜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和尖形三角洲。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如我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活,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没有形成三角洲。如刚果河与我国的钱塘江口就没有三角洲。这是因为钱塘江水里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即使有些泥沙侥幸留下来。堆积在钱塘江口,也难以加高,只能般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刚果河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 、刚果河河口西部为刚果盆地,东部为平原,两者落差大, 刚果河的流速很快,泥沙不易沉积。 、刚果河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 植被破坏小、水土流失少,使得河水含沙量小,泥沙不易沉积●、中部为刚果盆地,泥沙沉积其中,到河口处的极少. 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钱塘江挟沙少,河口海岸下降,潮差大,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著名的钱塘江涌潮。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 长江三角洲: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8K

东台市安丰中学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经济发展快 1、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广东省 部,毗邻 ,与东南亚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 众多; 优惠 2、经济发展的成就 (1)、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重要的 基地、 高温烘箱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果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2)、工业体系:以 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二)、城市化水平高 1、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 。 (2)、改革开放以后: 和 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 为 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点拨 结合城市化的概念来理解 1、问题: 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

考点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方向定位于“外 向型出口加工制造业”,请说明其工业定位的依据 (2)试分析当前珠江三角洲自身发展障碍可能有哪些? (3)、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区域产业 结构、城市化水平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产生哪些影响? 三、考题研究解密高考 考向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及其发展进程的特点【例1】(2009·福建文综·T8、9)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 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 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1)、(2)题。 (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 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考向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例2】(2009·广东地理·T34)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图甲。 材料二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示意图

黄河三角洲基本情况

1 黄河三角洲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 黄河三角洲泛指黄河在入海口多年来淤积延伸、摆动、改道和沉淀而形成的一个扇形地带,属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河口。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和莱州湾之间,东经118°10′至119°15′与北纬37°15′至38°10′之间,行政区划划分为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为研究方便,习惯上又根据年代不同以及具体地理状况分为近代三角洲和现代三角洲。近代三角洲是指以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成135°角,面积约为6000余km2,海岸线长约350km,大致于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而形成的;现代三角洲指以渔洼为顶点,北起挑河口,南至宋春荣沟的扇形地带,面积约2400km2,主要是由建国后为大力发展河口经济、保护河口工农业发展、防洪防凌等目的而人工改道控制而成。 1.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 黄河自古历经多次改道,曾北抵天津,南至江淮,纵横25万km2,塑造了华北大平原。因此,从黄河出孟津峡谷,上至天津下至江淮统称为古代黄河三角洲。而近代黄河三角洲是指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复流渤海,从1855年至1934年,改道6次,行河79年,最少数年、最多22年改道一次,最终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东起支脉沟、西至套尔河口、向海延伸至深约15~16m等深线附近的扇形堆积体。从宁海至入海口大约有100km。其中各行河河道和年限见表1-1。这一时段的改道基本上是由自然原因引起,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 1855~1904年间,三角洲主要向东淤进,共大约推进了20km,平均0.4km/a;1904~1929年间,主要向北淤进,共淤进大约18km,平均0.72km/a;1929~1935年间,黄河改道主要向东南淤进,共淤进约4~5km,平均0.8~1km/a。一般规律为尾闾摆动扫过面积越大,淤进速度越慢;扫过面积越小,淤进速度越快。 随着黄河的继续向海淤进,三角洲顶点下移至渔洼,自1934年开始,尾闾河道以渔洼为顶点进行摆动,进行第二个亚三角洲的淤积。从1934年到1996年,62年间共改道3次,逐渐形成以渔洼为顶点、北至挑河口、南至宋春荣沟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具体改道情况见表1-1。其中在1934~1976年的42年中,在挑河口和黄河海港之间淤积最快,岸线向北推进20km,平均0.5km/a。在大汶流海堡至永丰河之间,由于在1934~1964年间是强烈淤进区,而在1964~1976年间又处于侵蚀状态,在1934~1976年间,岸线仅推进5km左右,平均淤进速率仅为0.12km/a。其他岸线变化不大。1976年5月,在罗家屋子进行人工截流成功,炸开西河口引河挡水坝,改由清水沟入海。该河道为现行流路,行河时间已达36a,岸线最大淤进40km(见图1-1,表1-1)。 1996年,黄河人工改道,在清8断面改向东流入海。由于本次改道位于清水沟流路上的清8断面,因此可视为顶点下移,由此视为黄河的第11次改道。1996年至1999年,沙嘴的形态随着黄河入海泥沙的多少有淤有蚀,河口口门走向不断向东偏北方向调整,这一阶段共向海中淤进了5.36km,造陆面积约为19.13km2,1999年至2003年入海沙嘴形态随着随着水沙变化发生淤进、蚀退交替变化。2004年开始进行口门疏浚试验工程,再加上汛期的调水调沙,洪水冲刷改变河道,使口门位置向南偏移。2004年汛后至2006年汛前,入海河道都是单一顺直入海,并向前延伸,沙嘴形态由宽沙嘴逐渐变为“楔形”。从2006年汛期开

河口地貌类型及成因

河口地貌类型及成因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从河口区的动力特点来看,因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较小,最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在河口口门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是在河流堆积作用超过侵蚀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尖形三角洲、岛屿型三角洲等。 1、扇形三角洲 在海水浅波浪作用较强能将伸出河口的沙嘴冲刷夷平的地区,常形成弧形扇状三角洲。我国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形成扇状轮廓。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经时,这段岸线才又迅速向前推

进。因此,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并在海滨分布许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线路略锯齿状。 2、鸟足形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由于这种叉道比较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叉流能够继续向海伸长。天然堤一旦被洪水冲积,就会产生新的叉流。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是一个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在注入湖泊的河口,也常见有鸟足形三角洲。如我国的鄱阳湖、滇池等湖泊沿岸发育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鸟足形三角洲。 3、尖形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或只有小规模的交叉,在此情况下,只有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长,称为尖形三角洲。意大利的台伯河三角洲即属这一类型。 4、岛屿型三角洲 河流含沙量不多而有潮汐作用作用的河口区,泥沙堆积成许多向海洋延伸的垄状沙滩和沙坝,沙坝之间为冲蚀的潮汐水道。星罗棋布的沙洲和沙岛以及纵横交错的汊河构成三角洲的主体,故称岛屿型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既是典型的岛屿型三角洲。 此外还有介于两种类型之间的过度型三角洲。如我国长江三角洲就属于这种类型,从大的轮廓看。似一尖头三角洲,但在河口区有许多沙岛和浅滩,河道分汊,又象岛屿型三角洲 喇叭形河口—---三角湾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州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城市的合理分布和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市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良好品德。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师:这首“春天的故事”好听吗? 生:…… 师:歌词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呢?(展示邓小平的图)他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在我国的哪里?(珠江三角洲)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在地理学上它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展示珠江三角洲今昔对比图)(城市化)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进入主题]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要求:生打开书70页,预习第一自然段。师板书: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师: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相互促进)师展示:工业化相互促进城市化 师:工业化与城市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生:……(推动作用) 师展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动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师:说到城市化大家并不陌生吧!那回忆一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起步上、水平上以及当前的发展速度上各有什么特点? 生:…… 师:一般发展中国家是如何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 生:…… 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 二、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练习题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19·扬州中学模拟)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2014年广东省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最接近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属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②黑土流失③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④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019·南京盐城模拟)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是指以技术和创新活动为核心,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制造类企业。下图为德国在华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入驻进程简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德国在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分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80年代,集中于开放程度高的长三角 ②20世纪90年代,由沿海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张 ③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对德企的吸引力最强 ④受我国矿产分布的影响,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主要目的包括() ①缓解本国资源紧张,改善环境质量②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③增加同类型企业间的国际竞争④利用我国廉价的制造成本和巨大市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19·镇江一模)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联系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第一产业比重在四大区中最大②中部地区面积最大,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③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第一产业比重在四大区中最大④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在四大区中最大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下列关于东部与西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部地区应全面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②东部地区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③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④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19·苏锡常镇3月模拟)“哭泣曲线图”示意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富士康是规模很大的电子企业,主要以电子装配为主。左图为“哭泣曲线图”、右图为1988~2013年富士康生产基地主要选址城市与路径示意图(数字为2013年各城市7月最低月工资,单位:元),读图,完成7~8题。

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优劣势及对策

黄河三角洲优劣势及战略发展对策 姓名:马冯学号201101460107 [摘要] 在中国的三个近海三角洲中,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程度、发达程度都无法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提并论,究其原因,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交通等多种瓶颈制约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要加快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就必须从多角度入手,创新发展思路,突破瓶颈制约。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劣势; 优势; 对策 在我国三大三角洲中,黄河三角洲被誉为我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三角洲”。从全国的高度来看,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沿海开发已经实现全覆盖。我国沿海目前有滨海新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长三角、江苏沿海经济区、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加上黄三角经济区,沿海开发从南至北已经连成一线。我国东北部沿海将成为高速发展的经济区,中国经济将有新的跨越式发展。 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质量差,交通系统混乱,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够的原因,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程度、发达程度都无法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提并论。而且由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辽宁加快实施“五点一线”沿海开发,胶州半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黄三角”面临着重大竞争力,“黄三角”必须依托自身的优

势,改变产业结构,突破限制瓶颈,才能实现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目标。 黄河三角洲发展的优势 (1) 区位优越。黄河三角洲济区北邻京津冀, 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东连胶东半岛, 南靠济南都市圈,有利于加强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发达地区的循环经济联系, 如吸引其资金、循环经济技术、循环经济人才和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接近绿色消费市场, 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条件优越。 (2) 土地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目前,黄河三角洲(东营)土地面积为8053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6.7亩,是全省人均占有土地资源最多的地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6倍。2006年东营市人均耕地面积1.61亩,明显高于全省人均1.11亩的平均水平黄河三角洲(东营)集中了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6.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82.4亿立方米;卤水、盐矿资源丰富,已探明卤水储量74亿方,盐矿储量5900亿吨。东营市海岸线长412.7公里,滩涂面积180多万亩,负15米以上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鱼、虾、贝类等资源丰富,发展滩涂海水养殖、浅海养殖的潜力巨大。 (3)经济基础好 近二十多年来,黄河三角洲借助优越的条件、抢抓机遇,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循环经济初具规模。在产业发展的初期

高一地理必修3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一地理必修3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内容目标: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教学重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 情景导思: 材料:1997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摘自《春天的故事》 导入:歌词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英明的抉择造就了深圳的辉煌,进而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 弹指一挥间,已到2008年,珠三角经济发展又如何呢?请随我来吧!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自主学案: 一.预习:教材99页至105页,思考以下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和工业体系概况 3.珠三角城市化的进程 4.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原因?表现? 5.存在的问题 6.对策 预习课本知识,并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教师讲解: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⑴地理区位:广东省东南部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⑵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⑶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历史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早,历史经济基础比较好,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分析:a.优越的地理位置——我国的南大门,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b.改革开放政策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c.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变化 教案

小专题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变化 考情分析: 河口三角洲(河口海岸带)是近几年常考的知识点。河流入海口的海岸地区人口、城市和产业活动非常密集,这一地区是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地带,具体表现在有河流的堆积和侵蚀作用,也有潮汐和海浪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两个作用的强弱此消彼长,同时也引起了海退与海进、陆进与陆退的变化。河口三角洲是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区域载体,是一个热点的考查区域!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流水作用的理解; 2、提升综合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促进知识链和知识网的形成; 4、进一步掌握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提高图文信息提取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复习相应必修教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引 1.播放近几年全国卷关于河口三角洲的高考真题。(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引起学生重视。) 2. 展示本课考情分析,让学生明确本课需要研究、掌握的主要任务。 二、流水作用知识点回顾 1.河流地貌发育的一般时空分布规律(手绘简易河流,标注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 提问:形成河口三角洲的沙源主要来自河流水的对河道的侵蚀吗? 答:沙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2.流水侵蚀作用发生的主要条件

(1)地形 (2)降水 (3)植被 (4)土质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条件具体的影响过程。 3.流水搬运作用发生的主要条件 (1)流量大 (2)流速快 4.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条件 (1)物质:来沙量大 (2)动力:流速慢 提问:流速因何减慢? 流水堆积处就只有流水堆积作用而没有流水侵蚀用吗?引出名词冲淤量。 河口三角洲处,还有没有其它形式的外力作用?引出海水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解释海进、海退、陆进、陆退等名词的含义。 三、河口三角洲的变化 (核心:原有的堆积和侵蚀动态平衡被打破) 探讨河口三角洲的变化,我们首先要把握好时间尺度:一般来说短期内的变化偏要人为因素,而长时间的变化偏要自然因素。 (一)短期变化 短期内三角洲有明显变化,主要从植被和工程建设两大角度考虑。如植被覆盖率会直接影响到沙源数量。而水库大坝的修建会使下游泥沙、水量减少,会引起冲淤量的变化。河口地区修建的水闸也会降低海水的冲淤能力。 (二)长期变化 长期变化主要从气候变化引起的海面升降,以及地壳运动引起的陆地升降。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一:(全国卷2008年高考36题节选)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真实性”情境,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所提出来的问题也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才更能显出他们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创设“多样性”情境,以情境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 学习的选择性,以多变的交互性去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新 颖性”情境,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 的信息刺激,让学生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通过创设“有效性”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生 命力。 二、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学习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已经初步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学习必修Ⅱ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

境问题》,已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比较切身的体会。所以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学生体验基础上,深入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掌握解决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的具体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1)《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理解解决 这些问题的对策。 (2)《学科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1、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2、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发展要求: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教学过程: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参考教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参考教案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 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事实上,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3)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某些问题,如环境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等。关于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办法。其中包括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并把绿化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控制污染的排放;等等。关于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可优先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耗水的经济部门,以减少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用水的管理;等等。关于就业问题,要把握好城市化发展的度,尽可能地做到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充分就业。 4)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