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问答题-广药师兄整理

病理问答题-广药师兄整理

病理问答题-广药师兄整理
病理问答题-广药师兄整理

第一章

1、试述萎缩的肉眼观及镜下改变。

1.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包括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废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

肉眼观器官除体积变小外,质地常变得较坚韧,色泽变深、边缘变锐。

镜下细胞体积缩小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在萎缩的细胞核两端可见脂褐素颗粒,即细胞器残体。

2、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2.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由于缺氧或中毒、感染、缺血、电离辐射的作用,细胞内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上的钠泵受损或细胞膜直接受损时,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蓄,形成细胞水肿。常见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肉眼观病变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镜下细胞变大,胞质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较为透明、淡染。如果整个细胞肥大如气球则称气球样变。

电镜下主要为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

3、化生常见于哪些情况下,有何临床意义。

3.较常见的化生有:

1)鳞状上皮化生,在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宫颈内口的柱状上皮和胆囊粘膜上皮由于炎症变为鳞状上皮,这是一种适应性表现。

2)肠上皮化生,在胃粘膜上皮受到萎缩性炎或溃疡及糜烂刺激时,胃小凹的干细胞分化而成小肠型或大肠型上皮。

3)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间叶组织损伤后,其幼稚细胞转化为透明软骨或骨组织。

化生的生物学意义利弊兼有。例如呼吸道粘膜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化生后,可强化局部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但因鳞状上皮表面不具有柱状上皮的纤毛结构,故而减弱了粘膜自净能力。此外,如果引起化生的因素持续存在,则可能引起细胞恶变。如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分别与肺鳞状细胞癌和胃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4、简述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坏死有哪些结局?

4.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坏死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性坏死、坏疽等。

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多见于心、肝、肾、脾等。

肉眼观:坏死区与周围分界明显,坏死灶周围有一暗红色充血出血带。

镜下:细胞微细结构消失,组织结构轮廓仍可保存。

2.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含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产生蛋白酶多的组织,坏死组织分解液化并可形成坏死腔。

3.纤维素样坏死——指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一堆境界不清的颗粒状、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红染状似纤维素。

4.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坏死;

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

5、坏死和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5.坏死和凋亡在形态学上的区别: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发生坏死的多为集聚的大片细胞,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絮状或边集,细胞膜及细胞器膜溶解破裂,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

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系细胞衰老过程中各种细胞功能逐渐衰灭的结果,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多为散在的单个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边集,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完整,膜可发泡成芽,形成凋亡小体,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但凋亡小体可被邻近细胞吞噬。

第二章

1、简述肉芽组织的功能。

1.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的主要功能有:

①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②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③机化包裹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

2、试比较一期及二期愈合。

2.根据创面大小、深度及有无感染,可将皮肤创伤愈合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两种类型。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破坏范围小、出血和渗出物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例如皮肤无菌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的时间短,瘢痕少。

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这种伤口由于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续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所以愈合的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较大。

第三章

1、试述肺、肝瘀血的病变特点。

1. 慢性肝瘀血多因右心衰竭所致,主要累及肝小叶内循环的静脉端。

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和邻近血窦扩张、瘀血,严重瘀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区肝细胞受压萎缩,甚至坏死。小叶外围的肝细胞因缺氧等而出现脂肪变性;

肉眼:肝脏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切面肝小叶结构清楚,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红黄相间,形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条纹,状如摈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晚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索带自小叶中央向周围伸展,肝脏质地变硬;表面隐约可见细小颗粒,称为“瘀血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纤维化)。

慢性肺瘀血多因左心衰所致,

镜下: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部分的肺泡腔内可见水肿液及多少不等的红细胞、巨噬细胞。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分解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形成心衰细胞;

肉眼: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晚期肺组织纤维化质地变硬,呈棕褐色,称肺褐色硬化。

3、血栓形成的条件及类型。

3.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②血流状态的改变;

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的类型有: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4、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

4.梗死的原因:

(1)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引起梗死最常见的原因;

(2)动脉栓塞,多为血栓栓塞,可引起脾、肾、肺和脑的梗死;

(3)动脉痉挛,如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在粥样斑块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血管发生持续性痉挛,可引起心肌梗死;

(4)血管受压闭塞如动脉受肿瘤的压迫,肠扭转、肠套叠和嵌顿疝时肠系膜静脉和动脉受压,卵巢囊肿扭转及睾丸扭转致血管受压等引起的坏死。

梗死的类型: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和败血性梗死。

5、贫血性梗死的病变特点

5.病灶在肉眼或显微镜下呈现为梗死灶周围的出血带,呈灰白色,镜下呈凝固性坏死。

早期,肉眼观: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炎症反应常见一充血出血带,后因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变为含铁血黄而变成黄褐色;

镜下:可见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等改变,胞质红染,均匀一致,组织结构轮廓

尚保存;

晚期,肉眼观: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变坚实,黄褐色出血带消失,梗死灶发生机化被肉芽组织取代,后形成瘢痕组织;

镜下:病灶呈均质性结构,边缘有肉芽组织长入和瘢痕组织形成,最终被瘢痕组织

代替。

6、出血性梗死的好发器官及条件。

6.出血性梗死指在梗死区内有严重的出血,因此又称为红色梗死。它常发生在肺、肠等脏器。出血性梗死的形成,除动脉阻塞外,尚须有下列条件:

①严重的静脉淤血,组织器官局部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压升高阻碍了有效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当一支动脉血流阻断,组织就可出现坏死。

②组织硫松,肺、肠组织疏松,淤积在梗死区内的血液不被挤出,原来淤积于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可以从破坏的血管中流出,再进入坏死组织内,形成出血性梗死。

③双重血液循环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当一支动脉血流中断组织坏死后,吻合支或另一支动脉的血流可以不断地进入梗死区,加重梗死灶的出血。

7、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7.(1)概念:血栓形成是指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过程;梗死是指动脉阻塞侧支循环不能代偿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可阻塞血管腔。较大的血栓由于部分软化易在血流冲击下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引起栓塞。血栓栓塞使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流阻断,如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则引起部分组织的缺血坏死,造成梗死。

第四章

1、试述急性炎症蔓延扩散的方式。

1.急性炎症蔓延扩散的方式有:

(1)局部蔓延:病原微生物经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自然通道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

(2)淋巴道扩散:病原微生物随淋巴液扩散,引起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

(3)血管扩散:包括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2、试举例说明痊愈的类型。

2.痊愈的类型有:

(1)完全痊愈:清除病因,坏死组织,渗出物被溶解吸收,健康细胞再生,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如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

(2)不完全痊愈:炎性坏死范围较大,有肉芽修复不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如大叶性肺炎肺

3、渗出性炎症有何特点和类型。

3.渗出性炎症是以渗出性变化为主,而变质和增生为辅的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炎症,根据渗出物的不同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4、化脓性炎症的特点、类型及合并症。

4.1)特点: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征。

2)类型:

a.表面化脓和积脓: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当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胆囊和

输卵管腔内积存,称为积脓;

b.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由

溶血链球菌引起;

c.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

要由金黄色葡糖球菌引起;

第五章

1、肿瘤的异型性包括哪几方面?简述其特点。

1. a.瘤细胞的异型性:比正常细胞大;大小、形态不一致;可出现瘤巨细胞。

b.瘤细胞核的异型性:核肥大;核浆比例增大;大小、形态、染色不一;出现巨核、多核、奇异型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核分裂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

c.瘤细胞胞浆的异型性:嗜碱性;可产生异常的分泌物或代谢产物。

2、简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

3、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几种,简述其各自特点。

3. a.膨胀性生长:多数位于器官及深部组织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周围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形成包膜,与周围组织界清。临床触诊可推动,手术易摘除,不易复发。

b.浸润性生长: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象树根长入泥土,无包膜,和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临床触诊肿瘤固定,手术不易切净,易复发。

c.外生性生长: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表面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恶性肿瘤在外生的同时,基底也呈浸润生长,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边缘隆起的溃疡(火山口状溃疡)。

4、肿瘤的扩散途径有哪些,简述其特点。

4.1.直接蔓延:恶性肿瘤细胞由原发部位沿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侵入并破坏邻近器官或组织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如:晚期乳腺癌侵至胸肌、胸壁、肺;晚期宫颈癌侵至直肠、膀胱、阴道壁。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

a.淋巴道转移: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如鼻咽癌、甲状腺癌常首先转移至颈部淋巴结,乳腺癌常首先转移腋窝淋巴结。

b.血道转移:肉瘤、晚期癌的常见转移方式, 如骨肉瘤、绒癌、肝癌、肺、脑

c.种植性转移:如克鲁根伯氏瘤。

5、何谓原位癌,认识它有何意义。

5.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内的癌,尚未突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因而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性癌,从而提高癌瘤的治愈率。

6、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

第六章

1、试述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心、脑、肾的病变特点。

1.①心: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大,早期,左心室肥大但心腔不扩张,称向心性肥大或代偿性肥大,后期,失代偿,心腔扩张,称离心性肥大;

②肾:双侧肾对称性体积缩小,表面细颗粒,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称原发性颗粒性肾固缩;

③脑:脑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水肿;脑的细小动脉硬化和痉挛,供血区脑组织缺血而坏死,称脑软化;最严重的病变是脑血管破裂致脑出血。

2、试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2.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为三期,

①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

②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素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小体;

③纤维化期(愈合期),小体内的坏死物被吸收,风湿细胞变为纤维细胞,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形成梭形瘢痕。

3、高血压时脑出血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多见于基底核区域?

3.引起脑出血的原因:①脑细小动脉硬化时,血管变脆,血压突然升高时血管易破裂;②血管病变致弹性下降,当失去壁外组织支撑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如血压剧烈波动,可使微小动脉瘤破裂。

由于供应基底核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直接受到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易使已有病变的豆纹动脉破裂。

4、比较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4.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比较表: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瓣膜闭锁缘可见单行排列、灰白、瓣膜变形、增厚、溃疡,表面疣赘

病半透明疣赘物。附着牢固,不易物呈息肉或菜花状,灰黄、干燥

脱落。脆易脱落。

变镜下,疣赘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镜下,疣赘物由血小板、纤维素、构成细菌菌落、炎细胞、坏死组织构成。

溃疡底部有肉芽组织。

结心瓣膜病心瓣膜病、动脉性栓塞、

局免疫性合并症、败血症

第七章

1、简述区别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理改变。

1. a.大叶性肺炎:以一个肺段或一个肺叶为病变单位的肺泡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症,多见于左

肺或右肺的下叶。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b.小叶性肺炎:双肺散在灶状分布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

症,以肺下叶和背侧多见。病变无呈期性。严重病例,病灶相互融合形成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2、试用病理变化解释“为什么大叶性肺炎患者咳铁锈色痰”。

2.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纤维素以及一定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崩解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使痰呈铁锈色。

第八章

1、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体及镜下改变。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体变化为下可见胃粘膜多呈灰白或灰黄色,皱襞变细或平坦,透过变薄的粘膜可看见其下的小血管。

镜下:1) 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腺体数量减少,体积减小。根据萎缩的程度可分为三级。

2)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常有淋巴滤泡形成。活动期可有

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腺体增生。

3)腺上皮化生:以肠上皮化生最为常见。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中的

杯状细胞、吸收细胞或潘氏(Paneth)细胞。

2、简述溃疡病的镜下改变并列表说明良、恶性溃疡肉眼形态鉴别。

2. 胃溃疡镜下可见溃疡底部由内至外分为四层:

①渗出层,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

②坏死层,为无结构的坏死组织,

⑧肉芽组织层,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

④瘢痕层,为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纤维细胞。

良、恶性溃疡肉眼形态鉴别表

良性溃疡(胃溃疡)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或火山口状

大小直径一般<2CM 直径常>2CM

深度较深较浅

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

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

周围粘膜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

3、简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主要病理变化。

3.包括普通型病毒肝炎和重型病毒肝炎。前者分急性与慢性,后者分急性与亚急性。

1.急性(普通型)肝炎,临床,急性炎症变化:发热、消化不良等;肝大、压痛、谷丙转

氨酶增高;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

病理,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状坏死,慢性炎细胞浸润

2.慢性(普通型)肝炎,病程6个月以上,分为轻度慢性肝炎(轻度碎片),中度慢性肝

炎(中度碎片和桥接坏死),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碎片,大范围桥

接坏死,早期肝硬化)。出现毛玻璃样细胞,晚期转变为肝硬化。

若发生大片坏死,可转变为重型肝炎。

3.急性重型肝炎,肉眼:急性黄色(红色)肝萎缩: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质地软,表面

皱缩;切面呈黄褐色,充血出血

镜下:一片荒芜,肝细胞大片坏死,仅小叶周围残存少量变性肝细胞,

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小叶网状支架数日后塌陷,增生及再生均不明显

4.亚急性重型肝炎,肉眼:肝脏体积缩小,表面不平,结节状,切面呈黄绿色,质地略硬。

镜下:肝细胞的大片坏死,网状支架塌陷,病变新旧不等; 肝细胞结

节状再生; 纤维组织的增生,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

4、简述肝硬化的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及腹水形成的机理。

4. 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1.脾肿大,是门脉高压使脾静脉血回洗受阻而致慢性淤血及窦内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

的结果,常因脾功能亢进而致贫血。胃肠淤血、水肿,可引起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筝),是门脉高压使胃肠脉血回流受阻所致。

3.腹水(为漏出液),主要是由于肠及肠系膜等处的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

强;肝细胞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在肝内灭活少,导致钠水潴留和肝窦内压升高。淋巴生成增多,并经肝表面漏入腹腔等因素引起的。

3.侧支循环形成,系门脉高压使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吻合支发生代偿扩张所致。主要的

侧支循环有①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易受损破裂而发生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②直肠静脉丛曲张,可形成痔核,如破裂可发生便血,③脐周静脉丛曲张(海蛇头现象)。

5、简述进展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及镜下类型。

5. 即中晚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超过黏膜下层或浸润胃壁全层的胃癌。

肉眼观分三型:

(1)息肉型或伞型:向粘膜表面生长,呈息肉状或伞状,突入胃腔内;

(2)溃疡型:癌组织脱落形成溃疡,一般较大,边界不清,多呈皿状,也可隆起如

火山口状,边缘清楚,底部凹凸不平;

(3)浸润型:癌组织向胃壁内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楚,

有“革囊胃”之称

镜下改变:主要为腺癌,常见类型为管状腺癌与粘液癌,少有为腺棘皮癌或鳞状细胞癌6、简述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变化(包括大体及镜下)。

6. 肉眼观

1)早期肝癌(小肝癌):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 的原发性肝癌。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及坏死

2)晚期肝癌: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大体分三型:巨块型、多结节型、弥漫型镜下(分三型)

1)肝细胞癌:发生于肝细胞,分化程度差异大

2)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呈管状排列,分泌粘液,间质较多3)混合细胞型肝癌

第十一章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如何?

1.病理变化:肉眼观,两肾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有时见粟粒状出血点故称“大红肾”或“蚤咬肾”。

镜下,见肾小球体积增大,肾球囊腔狭窄。血管球的细胞数明显增多,主要是肿胀的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并有中性粒细胞等浸润。肾小管管腔内可见蛋白

管型、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等。肾间质常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少量炎细胞

浸润。

电镜观察,电子密度较高沉积物常见于脏层上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呈驼峰状。

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有颗粒状沉积。

临床病理联系:常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a.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所致。

b.少尿及氮质血症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细胞增生肿胀及炎细胞浸润使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滤过率下降的结果。

c.水肿的原因是少尿或无尿所致的水钠潴溜,变态反应引起的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也是其因素之一。

d.病人出现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水钠潴溜,使血容量增加所致。

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如何?

2、 1.病理变化:

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肿大、色苍白,皮质表面可有点状出血。

镜下,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多数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巨噬细胞形成的新月体或环状体。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以后转变为纤维-细胞性新月体,最终

成为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球球囊腔变窄或闭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肾间质出现水肿、炎细胞浸润、晚期发生纤维化。

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有时可见局灶性断裂和缺损。在II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上皮下或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型表现为线性荧光,II型则呈颗粒状荧光,III型通常为阴性。

2.临床病理联系: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a.少尿、无尿、伴血尿或中度蛋白尿、氮质血症及快速进行性肾功能不全。由于肾小球

内新月体形成,球囊腔阻塞病人迅速出现少尿、无尿和氮质血症。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基底膜断裂和缺损,故血尿明显。

b.高血压是由于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协同作用所致。

第十二章

1.简述子宫颈浸润癌的肉眼分型及镜下分型。

1.子宫颈浸润癌的肉眼可分为四型:糜烂型、内生浸润型、外生菜花型、溃疡型。

a.糜烂型:病变处粘膜潮红,呈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在组织学上多属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外生菜花型:肿瘤早期常长成结节状,随肿瘤增大,呈淡红或灰白色乳头状或菜花状,高低不平,质脆,易出血,常继发坏死(可形成浅表性溃疡),出血和感染。本型属最常见肉眼类型。

b.内生浸润型:肿瘤常向深部浸润生长,主要向子宫颈管壁内浸润,使子宫颈一侧肿大,子宫颈管因癌肿生长而狭窄,表面常较光滑。临床检查容易漏诊。

c.溃疡型:癌组织向深部浸润,并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似火山口状。

镜下按细胞形态学分为三级(型):

Ⅰ级,角化大细胞型,又称高分化型,分化好,癌细胞主要为多角形,似鳞状上皮的棘细胞,有角化及角化珠形成,细胞间桥存在,核分裂像不多见。

Ⅱ级:非角化大细胞型,亦称中分化型,癌细胞体积大,呈椭圆形梭形,无明显角化及角化珠,见不到细胞间桥,核分裂像和细胞异型性比较明显。

Ⅲ级:非角化小细胞型,即低分化型,癌细胞主要为小梭形,似基底层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像都很明显。

2.简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肉眼及镜下表现。

2.肉眼观,肿瘤呈灰白色,质硬,切面有沙砾感,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常可见癌组织呈树根状侵入邻近组织内。晚期乳腺癌形成巨大肿块,如癌组织穿破皮肤,可形成溃疡。

镜下,分化好者形成不规则的腺管,有时可保留部分原有的导管原位癌结构。分化差者癌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巢状、条索状和梁片状结构,可伴有广泛坏死。肿瘤间质有致密的纤维组织增生,癌细胞在纤维间质内浸润性生长,二者比例各不相同

3.简述葡萄胎的基本病变要点。

3.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其特征性病变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增生和绒毛间质水肿,形成许多相连成串的囊性水泡,状如葡萄。

肉眼观,完全性葡萄胎见高度肿胀变性的绒毛,形成壁薄透亮含清亮液的水泡,有细蒂相连状如葡萄。水泡大小不等。

镜下,有3个特征:①不同程度的滋养层细胞(包括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增生,并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②绒毛体积增大,间质高度水肿;③绒毛间质内胎源性血管缺乏或消失。

第十三章

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理改变特点:

1. (1)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有的呈乳头状增生,并有小滤泡形成。

(2)滤泡腔内胶质稀薄,滤泡周边胶质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上皮细胞吸收空泡。

(3)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

2、请说出甲状腺癌的主要类型及主要鉴别点?

2. 1.乳头状癌——最常见,女性多见,预后较好。

肉眼观,呈圆形,无包膜,质地较硬,切面灰白,有囊形成,内有乳头,常伴有出血,坏死,纤维化和钙化;

镜下,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内有砂粒体,助于诊断;核质少,呈毛玻璃状,有核沟,无核膜;有时有微小癌出现;

2.滤泡癌——比乳头状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早期易血道转移;

肉眼观,结节状,包膜不完整,出现浸润;

镜下,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注意是否有包膜和血管侵犯加以鉴别;

3.髓样癌——C细胞癌,由滤泡旁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分泌降钙素

肉眼观,有假包膜,切面灰白或黄褐色,质实而软;

镜下,细胞圆形或多角,梭形,核圆形或软圆形,核仁不明显,间质有淀粉样沉着;

电镜下,胞质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4.未分化癌——早期可发生浸润和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最差;

肉眼观,肿块大,形状不规则,无包膜,常有出血、坏死

镜下,细胞大小,形态,染色不一,核分裂象多

组织学上可分为小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

第十五章

1、试述原发性肺结核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区别。

2、例举四种引起肠道溃疡的疾病及溃疡特征。

1)肠结核——病变常见于回盲部肠管,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径与肠腔长轴垂直,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一般较浅,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晚期溃疡愈合后易形成肠狭窄。

2)肠伤寒——病变常见于回盲部肠管,坏死肠粘膜脱落后形成溃疡,溃疡的形状及大小与病变处淋巴小结形状相同,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疡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肠管的长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处的溃疡小而圆。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溃疡一般深及粘膜下层,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易引起肠穿孔、出血。镜下见溃疡底部有少量坏死组织及炎性渗出,可见伤寒细胞,周围肠粘膜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3)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其典型病变早期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浅表溃疡形成;假膜性炎,即粘膜浅表坏死与渗出物中的大量纤维素,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等混合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假膜脱落后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浅表溃疡,偶可深达肌层。

4)结肠癌——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溃疡较大常>2厘米,溃疡周围隆起呈火山口状,底部高低不平;镜下见病变处主要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所构成,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癌。

3、例举三种引起肉芽肿病变的疾病及肉芽肿特征。

1)结核病: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形成结核结节,又称结核肉芽肿,肉眼上单个结核结节呈灰白色粟粒大小,镜下主要由增生的上皮样细胞 .郎格罕斯巨细胞组成,周围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最外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并围绕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2)伤寒病:伤寒病的典型病理病变是形成伤寒肉芽肿,即伤寒结节,伤寒结节是由大量伤寒细胞聚集在一起构成,伤寒细胞由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或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演变而来。

3)风湿病:风湿小体又称风湿肉芽肿是诊断风湿病的主要特征,多见于心肌间及其他的以增生改变为主的风湿性病变中,镜下见风湿小体多位于间质血管周呈梭形,其背景为黏液纤维素性变性,其中见增生的风湿细胞,风湿细胞体积大,胞界不清,胞浆丰富偏嗜硷性,细胞核大,染色质边集,横切面呈枭眼样,纵切面呈毛虫样。

4)麻风病、血吸虫病等。

第十六章

1、肠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

急性期病变:

肉眼观,在粘膜表面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的、口小底宽的烧瓶状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周围粘膜肿胀,但溃疡间粘膜组织尚属正常。

镜下,液化性坏死表现为无结构的淡红染病灶,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不明显,仅见充血、出血、水肿和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溃疡形成时,溃疡底和边缘可见残存的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和肠壁小静脉腔内,常可找到阿米巴大滋养体。滋养体一般呈圆形,直径20~60μm,核小而圆,胞浆略嗜碱性,胞浆内含有糖原空泡或吞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碎片。

慢性期病变:溃疡的修复、愈合常与病灶的进行性扩大同时并存,肠粘膜面渐次失去正常形态,或呈明显破絮状外观,或伴有粘膜萎缩,或有息肉形成。偶尔因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局限性包块称为阿米巴肿。

病例一:

患者杨某,男,20岁,学生。酗酒后遭雨淋,于当天晚上突然起病,寒颤、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继而咳嗽,咳铁锈色痰,其家属急送当地医院就诊。听诊,左肺下叶有大量湿性啰音;触诊语颤增强;血常规:WBC:17X109/L;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各种症状逐渐消失;X线检查,左肺下叶的大片致密阴影缩小2/3面积。病人于入院后第7天自感无症状出院。冬季征兵体检,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约3cmX2cm 大小不规则阴影,周围边界不清,怀疑为“支气管肺癌”。在当地医院即做左肺下叶切除术。病理检查,肺部肿块肉眼为红褐色肉样,镜下为肉芽组织。

思考:1、患者发生了什么疾病?

2、患者为何出现高热、寒颤、白细胞计数增多?

3、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咳铁锈色痰?

4、左肺下叶为什么会出现大片致密阴影?

5、怀疑左肺下叶的“支气管肺癌”在病理检查后确

诊为什么病变?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1、大叶性肺炎。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细菌繁殖快,不破坏肺泡壁结构,患者多为青壮年。

2、细菌感染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

3、肺泡腔内渗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使痰液呈铁锈色。

4、肺泡腔内渗出大量纤维素、大量红细胞或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等,使病变肺叶实变。

5、是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肺肉质变。肺泡腔内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过少,渗出纤维蛋白过多,肉芽组织长入病变肺组织,发生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

病例二: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8年,伴心悸、气短5年,双下肢浮肿2年,腹胀2

月,加重5天入院。

●患者18年前因多次感冒、发热、咳嗽,后经常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有时呈黄色脓性,

尤以冬季较重,并逐渐加重。近5年来,自觉心慌、气短,胸闷,活动后加重。2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浮肿,经休息可缓解。近2个月感觉腹胀。5天前因受凉发热、病情加重,不能平卧,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7.8C,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0/85mmHg。患者神志尚

清,端坐呼吸,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散在干、湿性罗音,心音遥远,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肝脏下缘在右肋缘下7.2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化验检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8.6×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8、淋巴细胞0.11,

动脉血氧分压74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0mmHg。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病情仍未缓解,24小时前患者出现抽搐、烦躁不安,继而神志不清,心率加快至152次/分,血压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所见:

老年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腹腔积液1800ml、淡黄色、透明、比重1.011。双肺体积增大,重气膨胀,表面见肋骨压痕,表面及切面均可见散在灶状实变病灶,呈灰黄色与灰红色,以下叶病变较重。镜检:双肺肺泡扩张,肺泡璧变窄、部分断裂。灶状实变区病灶中见细支气管腔和肺泡腔内有浆液、嗜中性粒细胞渗出,部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粘膜内杯状细胞增多,局部鳞状上皮化生,部分支气管腔内见粘液栓,管壁粘液腺增生肥大,软骨灶性钙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肺小动脉璧增厚。心脏重480g,右心室璧厚0.55cm,右心腔明显扩张,乳头肌及肉柱显著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体积增大,质硬,淤血,呈淤血性肝硬化。

脾脏体积增大,淤血。

●讨论:(1)死者曾患有那些疾病?其诊断依

据是什么?

(2)分析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

其演变过程。

●附: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动脉血氧分压95~100mmHg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4~45mmHg

参考答案:

(1)诊断:

①慢性支气管炎

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③小叶性肺炎

④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⑤肺性脑病

(2)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

经常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缺氧→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小叶性肺炎→加重肺损害和缺氧→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病理学经典问答题

病理学常见问答题 1 组织的适应性改变有哪些?分别叙述他们的病理特点及意义。 答适应性表现为:肥大、增生、化生、萎缩。 肥大的特点为: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意义:一定程度的代偿性肥大具有功能代偿作用,但内分泌性肥大可引起功能障碍。 增生的特点为:组织细胞数量增多,使组织、器官增大。意义:一定程度的增生功能可增强 化生的特点为:一种类型的组织、细胞被另一种组织、细胞替代。意义:失去原有组织的功能 2 说明肉芽组织的成分和功能。新鲜肉芽与不良肉芽有何不同?对创伤的愈合有何影响?如何处理?肉芽组织是如何演变成瘢痕组织 的? 答肉芽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 功能:抗感染、去异物、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快和坏死组织,填补伤口连接缺损。 新鲜肉芽:色鲜红、湿润、表面颗粒状、触之易出血。不良肉芽:色苍白、干燥、表面有脓苔,触之不易出血,此肉芽不利于伤口的愈合。需剪掉不良肉芽,抗感染,让良好肉芽长出,伤口才可以愈合。肉芽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后成为纤维细胞,以后毛细血管和纤维细胞慢慢消失,局部完全胶原化即成瘢痕

3 如何判断组织发生坏死(大体形态与镜下)? 答组织坏死大体形态观称失活组织,色苍白、失去弹性、温度降低、无脉搏、失去感觉、无活动机能、切之无鲜血流出。镜下: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4 从条件、特点、后果比较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不同?如何是后者变成一期愈合?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条件伤口整齐,损伤小,创缘对合紧密,无感染伤口不整齐、创伤大,创缘未对合好,有感染 特点愈合时间短(约一周),瘢痕细愈合时间长(大于一周),瘢痕粗 后果不影响器官功能影响器官功能或外观 伤口感染、创缘不对和 ---------------------------------- → 一期愈合 ←-------------------------------------- 二期愈合 抗感染、创缘对和好

病理生理学问答题

1.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请举例。 [答案]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缺氧、发热、应激、休克、DIC等。 1.简述健康和疾病的含义。 [答案]健康和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两者之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均良好的状态。健康的相反面即是疾病,一般认为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发生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而且表现出自稳调节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现象。2.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答案]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的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例如暴力作为原始病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 3.举例说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答案]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发生的变化基本上可分为损伤和抗损伤过程,两者相互对立,它是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它们间的力量对比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损伤强于抗损伤时,疾病循着恶性螺旋向恶化方面发展;反之,则向恢复健康方面发展。损伤和抗损伤虽然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相互转化。例如失血性休克早期,血管收缩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但收缩时间过久,就会加剧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使休克恶化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4.什么是脑死亡?试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答案]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 性消失,即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 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判定脑死亡的根据是:①不可 逆昏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 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 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 5.为什么心跳停止不作为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而把自主呼吸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答案]虽然脑干是循环心跳呼吸的基本中枢,脑干死亡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标准,近年来,呼吸心跳都可以用人工维持,但心肌因有自发的收缩能力,所以在脑干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可能有微弱的心跳,而呼吸心须用人工维持,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自主呼吸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不把心跳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1. 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失钠>失水,细胞外液减少并处于低渗状态,水分从细胞外液向细胞转移,致使细胞外液量进一步减少,易发生低容量性休克。 ②.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早期ADH分泌减少,形成多尿和低比重尿,晚期血容量显著降低时,ADH 释放增多,出现少尿和尿比重升高。 ③.细胞外液低渗,水分向细胞转移,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间隙移入血管,产生明显的失水体征。 ④.经肾失钠过多的患者,尿钠含量增加(>20mmol/L),肾外原因所致者,因低血容量致肾血流量减少而激活RAAs,尿钠含量减少(<10mmol/L=。 2. 试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水潴留使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释。 ②.细胞外液低渗,水分向细胞转移,引起细胞水肿 ③.细胞外液容量增大,易致颅压升高,严重时引起脑疝。 ④.细胞外液低渗,ADH释放减少,尿量增加(肾功能障碍者例外),尿比重降低。

病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心血管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风湿小体: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病变,对风湿病有病理诊断意义。它的中心为纤维蛋白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风湿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 2、动脉瘤:病变较严重的动脉壁,由于中膜平滑肌萎缩而变薄,在血管内血压的作用下局部扩张膨出,形成动脉瘤 3、室壁瘤:梗死区坏死组织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血液压力作用下,局部向外膨出而形成。可发生于心肌梗死的急性期,更常见于愈合期。 ◆问答题 1、简述动脉周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和继发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3期 1. 脂纹期 (1) 肉眼:淡黄色条纹,位于主A分枝开口处,呈帽针头大小,稍隆起 (2) 镜下 ①泡沫细胞(foamy cells) 多为巨噬C源性, 少量肌源性②SMC及较多细胞外基质③少量TC、WBC 2. 纤维斑块期 (1) 肉眼:灰黄色,蜡滴样,隆起斑块 (2) 镜下:①表面:纤维帽(SMC+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 ②深层: 脂质+增生SMC、Mφ、泡沫C+基质 3. 粥样斑块期 (1) 肉眼: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2) 镜下①表面:纤维帽(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 ②深层: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脂质、胆固醇结晶) 底部及边源:肉芽组织 外周:淋巴细胞+ 泡沫细胞 ③中膜:不同程度萎缩→变薄 4. 复合性改变及后果 (1)斑块内出血:大量→动脉急性完全闭塞(如冠状A→心肌梗塞) (2)斑块破裂:常见于腹主A下段、髂A、股A 后果:血栓形成、梗死(3)血栓形成:动脉腔阻塞→相应器官梗死 (4)钙化:动脉壁变硬、脆 (5)动脉瘤形成:破裂→大出血 (6)血管管腔狭窄缺血性病变 继发病变 1. 主动脉粥样硬化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3.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小动脉瘤) 4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2、何谓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常见部位、病变特点及其并发症有哪些? 概念:心肌梗死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区的持续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卷(A)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A型) 1. 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 流行病学调查 B. 动物实验研究 C. 临床观察病人 D. 推理判断 E. 临床实验研究 2. 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 疾病的原因 B. 疾病的条件 C. 疾病的诱因 D. 疾病的内因 E. 疾病的外因 3. 按目前有关死亡概念,下列哪种情况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继续治疗 已无意义?() A. 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脉搏测不到 B. 大脑功能停止,电波消失 C. 心跳、呼吸停止 D. 脑电波消失 E. 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

4.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多见的是() 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 低钠血症 E. 高钾血症 A5. 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首先通过什么调节水钠平衡?() A. ADH B. 血管内外钠交换 C. 醛固酮 D. 心钠素 E. 细胞内外钠交换 6. 最易出现休克倾向的水电解质紊乱是() A. 高血糖致低钠血症 B. 低钾血症 C. 等渗性脱水 D. 高渗性脱水 E. 低渗性脱水 7. 低钾血症最常见原因是() A. 摄入钾不足 B. 细胞外钾转移进入细胞内 C. 经肾丢失钾 D. 经胃肠道丢失钾 E. 经皮肤丢失钾 8.下列哪个不会引起脑细胞水肿?() A. ADH分泌异常增多症 B. 呼吸衰竭 C. 脑缺氧 D. 正常人一次饮水3000ml E. 肝性脑病 9. 用钙盐治疗高钾血症的作用机制是()

A. 提高心肌阈电位和动作电位2期钙内流 B. 使血钾向细胞内转移 C. 使血钠向细胞内转移 D. 改变血液pH使钾降低 E. 促进钾在肠及肾排出 10. 酮症酸中毒时,机体可出现() A. 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 B. 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 C. 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 D. 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 E. 细胞外K+内移,肾内K+-Na+交换↓ 11. 从动脉抽取血样后如不与大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将会受到影响() A. SB B. AB C. BE D. AG E. BB 12. 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处于(c )

家畜病理学问答题及答案

病理学问答题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 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1)淤血和缺氧、感染和中毒、炎症和过敏反应:可损伤毛细血管壁。 (2)维生素C缺乏:血管基底膜粘合质形成不足,影响毛细血管壁结构的完整性。 (3)血液性质的改变:血小板或凝血因子不足。 2、简述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结局。 过程:在病因作用下心血管膜出现损伤,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在胶原纤维上黏附沉积形成血小板丘,小丘逐渐增大并混入少量的纤维蛋白和白细胞形成白色血栓,即血栓头部。血栓头部突入管腔,使其后方血流变慢并出现漩涡,漩涡处形成新的血小板丘,反复出现血小板丘并增多,形成血小板梁,小梁间的血流逐渐变慢,局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第三因子的浓度逐渐增高,使纤维蛋白大量形成并在小梁之间构成网状结构,网罗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于是形成红白相间的混合血栓,血栓的体部。混合血栓完全阻塞官腔,导致血流停止,其后部血管腔血液迅速凝固,形成红色血栓,即血栓尾部。 结局:1、软化、肉凭借和吸收;2、机化、再通;3.钙化 3、试用槟榔肝的镜下病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 慢性肝淤血时镜下病变表现为肝小叶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淤血,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淤血性缺氧而发生脂肪样变性,以至肝脏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和灰黄色脂变区相间的纹理,眼观像槟榔状花纹,故称槟榔肝。 第四章细胞组织损伤 1、水泡变性的机理是什么? 答:在传染病中毒缺氧的情况下,酶系统发生障碍,使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产生能量减少→膜钠泵功能减弱→细胞钠离子浓度升高→晶体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进入细胞→引起细胞肿大、线粒体肿大→颗粒变形。另外,酶系统功能障碍→细胞物质代障碍,中间产物(乳酸、蛋白胨、酮体)增多,胶体渗透压升高→噬水性增强。 2、什么是化生?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化生类型? 答:化生是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成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常见类型有:上皮细胞的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 3、简述坏死的类型及其结局 坏死的类型有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坏疽(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其结局有溶解吸收、腐离脱落以及机化、包裹形成和钙化。 4、请各举一例:心、肺、肝、肠、脑、胰有坏死的疾病,分别说明其坏死属哪种类型? 答:心:白肌病,属于凝固性坏死;肺:大叶性肺炎,坏疽; 肝:肝硬化,凝固性坏死;肠:肠炎,坏疽; 胰:胰腺炎,属于脂肪坏死;脑:脑炎,液化性坏死。 5、试用虎斑心的镜下病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 心脏在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或斑点,与正常暗红色心肌相同,呈虎皮状斑纹。 第五章适应与修复

多校病理试题规范

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病理(专业基础)2001年 一、名词(20分) 1干酪性坏死 2栓塞 3颗粒性固缩肾 4心瓣膜口狭窄 5砂粒体 6 P-J综合征 7肿瘤的异质性 8子宫颈息肉 9胃的肠上皮化生 10 ? 二、简答(20分) 1坏死组织的溶解吸收。 2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试举3例。 3什么是羊水栓塞。 4血栓形成的后果。 5什么是肿瘤胚胎抗原,试举2例。 三、问答(60分) 1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及分别对机体的影响。 2试用大叶性肺炎的病理改变说明其临床表现。 3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试分别用3种病因的病理改变说明其出血机制。 4术中冰冻活检适用于哪几种情况及意义。 5肉芽组织的肉眼表现、镜下表现、作用及结局。 6肿瘤的异型性,试举例说明。 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病理(专业基础)2004年 名词解释30) 1.假性动脉瘤 2.食管嗜酸性肉芽肿 3.内胚窦瘤 4.细胞水肿 5蜂窝织炎6副肿瘤综合征 7 .Willim’s瘤 8.创伤性神经瘤 9.巧克力囊肿 简答(30) 1 血栓形成的类型及形态特点 2 何为绒毛心,其发生机制及结局 3 肝肺为何为恶性肿瘤常见转移的部位 4 免疫组织化学的原理及临床病理意义 5 原发性肺TB的播散的方式 6 何种情况外科手术送冰冻切片 问答(40) 1 比较肾凝固性坏死和于酪性坏死的的原因及形态 2 何为肉芽肿,镜下结构,作用及结局 3 心梗导致附壁血栓形成的机理,对机体的影响 4 腺上皮CA分那几类及形态特点 5 良恶性肿瘤的镜下差异,举例说明那些良恶性肿瘤有时无绝对分界.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200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解(3分×10) 1、血栓栓塞 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3、抗原修复 4、肺之硬化性血管瘤 5、错配修复基因 6、凋亡小体 7、肉芽肿 二、问答题:(10分×7) 1、三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临床特征及相关基因 2、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异同及优缺点 3、血栓形成条件 4、三种与肿瘤有关病毒作用机制 5、NO与补体系统在炎症中的作用 6、三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特点 7、四种肝细胞变性特点及意义 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月体 2、副肿瘤综合症 3、粒细胞肉瘤 4、软化灶 5、早期胃癌 6、嗜酸小体 7、毛玻璃细胞 二、简答 1、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部位及特点 2、非毒性甲状腺炎的病理改变 3、结节性肝硬化肝内血管的改变 4、引起肺心病的疾病有哪些?它们共同的病理特点?肺心病的病理诊断标准? 5、乳腺外上方有一2cm大小的肿块,请你说出三种病理特点截然不同的病变,并说出它们的病理改变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病理学(专业基础)1999年 一.名词解释: 1.凋亡小体 2.Waller变性 3.噬酸性脓肿 4.转移性钙化. 5.肉芽肿 6.原发综合征 7.肿瘤的异质性 8.毛玻璃细胞 二..问答题: 1.何谓肉芽组织?试说明其作用?(10分) 2.何谓纤维素性炎和纤维素样坏死?举例说明? 3.何谓血栓形成?试述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15分) 4.举例说明癌与肉瘤的区别?(15分) 5.进展期胃癌的形态学特点及转移途径有哪些?(18分)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病理学(专业基础)2000年 一名词解释(5*8) 1 气球样变 2 毛玻璃细胞 3 创伤性神经瘤 4 畸胎瘤 5 吞噬作用 6 息肉状腺瘤 7 心肌梗死 8 幽门腺化生 二问答题(20*3) 1 何谓化生?试举两例说明。 2 炎症过程中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3试述进展期胃癌的病变特点和其转移途径 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试题病理学(专业基础)2001年 一名词解释(4*10) 1 Mallory小体 2凋亡小体 3 纤维素样坏死 4囊腺癌 5 假结核结节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答案:病理生理学就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得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它就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得任务就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得本质,为疾病得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就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得共同得、成套得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得异常变化。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发热、休克等。 二.单项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就是一门 A.观察疾病得发生、发展过程得学科。 B.探明疾病得发生机制与规律得学科. C。研究疾病得功能、代谢变化得学科。 D。描述疾病得经过与转归得学科。 答案:(B)。 2.病理生理学得最根本任务就是 A.观察疾病时机体得代偿与失代偿过程。 B.研究各种疾病就是如何发生发展得。 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得一般规律与机制。 D.描述疾病得表现. 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就是一门 A、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得学科。 B、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得学科. C、研究疾病得发生机制与规律得学科。D、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答案:(A、B、C、D) 2.基本病理过程就是 A.可以出现在不同疾病中得相同反应。 B.指疾病发生发展得过程。 C。可以在某一疾病中出现多种。 D。指疾病发生发展得共同规律. 答案:(A、C) 四。判断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得最终目标就是明确疾病发生得可能机制。 答案:(×) 2.基本病理过程就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得过程。

答案:(×) 五.问答题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并成功用于临床实践? 答案要点: 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物物理学等各医学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基础学科得发展促进了病理生理学得发展。为了研究患病机体复杂得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发展得基本机制,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得理论、方法。作为一名医学生学好病理生理学得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掌握基础学科得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各基础学科得新进展。 在临床各科得医疗实践中,往往都有或都会不断出现迫切需要解决得病理生理学问题,诸如疾病原因与条件得探索,发病机制得阐明,诊疗与预防措施得改进等。病理生理学得发展促进了临床诊疗水平得提高。作为医学生学习与掌握病理生理学得理论与方法,也就是学好临床各科课程得先决条件之一. 作为一名医术精湛得临床医生,必须掌握本学科与邻近学科得基本理论,并且应用这些理论,通过科学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得各种变化,不断提高分析、综合与解决问题得能力.必须自觉地以辨证唯物主义得宇宙观与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得最根本得法则,即对立统一得法则去研究疾病中出现得各种问题,惟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疾病,才能避免机械地片面地理解疾病,才能避免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医务人员得哲学修养决定着医生得业务能力与诊治疾病得水平。因为医生得专业水平一般由①业务知识、②临床经验、③诊疗设备、④逻辑思维等四个方面因素决定,而其中最后一条就是至 关重要得。 第二章 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健康(health): 答案:健康不仅就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就是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 2.疾病(disease): 答案:疾病就是由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因机体稳态破坏而发生得机体代谢、功能、结构得损伤,以及机体得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做斗争得过程。临床上可以出现不同得症状与体征,同时机体与外环境间得协调发生障碍。 二.单项选择题

病理问答题总结

1.肉芽组织的形态和作用: 形态特点: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组成,肉眼观察表面为鲜红色、柔软湿润、表面成颗粒状的结构。在镜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以小动脉为轴心形成袢状弯曲和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间有大量成纤维细胞,组织内富含液体,并有各种炎性细胞浸润。 作用:1)抗感染和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2.坏死的类型与结局 类型:1)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镜下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尚可保存,坏死区周围形成充血、出血和炎症反应带,结核病时,也称干酪样坏死。2)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的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镜下见死亡的细胞完全被液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3)纤维素样坏死:又称纤维素样变性。 4)坏疽:又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结局:1)溶解吸收:由坏死组织和白细胞溶蛋白酶的作用,使之发生溶解、液化,在由淋巴管吸收或由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分离排出:较大坏死灶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时,则由溶蛋白酶仅将周边的坏死组织溶解,造成坏死灶与健康组织的分离,再进一步形成脱落或经管道排出。3)机化:由坏死灶周边的组织形成肉芽组织长入坏死区,逐渐溶解、吸收坏死物并加以取代。4)包裹、钙化:坏死灶过大不能完全溶解吸收,仅由周围长出肉芽组织对坏死病灶加以包绕时,叫做包裹。坏死组织内可在发生钙盐沉积,则为钙化。 3.血栓的形成条件及结局 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或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内皮细胞机械屏障作用;内皮细胞能分泌、合成多种抗凝物质。常见:静脉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伴溃疡形成,风湿性或细菌性内膜炎,心肌梗死,结节性多动脉炎,同一静脉经过多次注射。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停滞或涡流形成(1)正常轴流消失,血小板与内膜接触机会增加,促进血小板粘集。(2)局部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浓度增加,达到凝血所需浓度。(3)内皮细胞缺氧,受损。常见:夜间熟睡,心力衰竭,久病卧床者。3.血液凝固性增加:指血液的高凝状态。血小板数量或粘度增加、活性增强(妊娠,手术后、产后);内脏癌时癌细胞释放出保凝因子;DIC及游走性血栓性脉管炎。三种条件常同时存在。 类型: 1)白色血栓2)混合血栓3)红色血栓4)透明血栓 结局:1)软化、溶解、吸收2)机化3)钙化 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形成原因。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红:最初为鲜红,动脉性充血。后为暗红,静脉性瘀血。 肿:主要为炎性水肿,还可以是充血,细胞渗出及增生。 热:动脉性充血,血流量上升,血流速度加快。 痛:炎性介质H+K+;组织水肿,张力升高,压迫神经末梢。 功能障碍:组织损伤、渗出造成阻塞、压迫、疼痛。 5.急性炎症的分类与特点: 1)浆液性炎:常发生于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一浆液渗出为主。

(2020年更新)《病理生理学(本科必修)》期末试题和答案

《病理生理学(本科必修)》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 A.每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规律 B.机体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C.各系统的不同疾病所共有的致病因素 D.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E.各系统的每一种疾病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 2.休克肺的主要病理变化不包括( ) A.肺不张 B.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C.肺充血、出血 D.肺泡上皮细胞增生 E.肺泡水肿 3.死亡是指( ) A.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B.细胞死亡 C.意识永久性消失 D.脑电波消失 E.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4.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 ) A.高渗性脱水 B.水中毒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低钠血症 5.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 A.高钠血症 B.高钾血症 C.水中毒 D.氮质血症 E.代谢性酸中毒 6.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早期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

A.少尿 B.夜尿 C.贫血 D.高血压 E.骨营养不良 7。心脏向心性肥大常见于( ) A.严重贫血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维生素Bi缺乏 D.高血压病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左心衰竭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A.下肢水肿 B.呼吸困难 C.肝肿大 D.颈静脉怒张 E.胃肠功能障碍 9.下列何种情况可引起低钾血症( ) A.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大量输注库存血 C.严重组织损伤 D.消化液大量丢失 E.醛固酮合成减少 10.钙超载引起的再灌注损伤不包括( ) A.激活磷脂酶使膜结构损伤 B.激活蛋白酶导致膜结构蛋白分解 C.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 D.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E.心肌收缩功能减弱 11.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 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D.凝血因子X被激活 E.直接激活凝血酶 12.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 ) A.腹型肥胖 B.糖尿病 C.高血压 D.胰岛素抵抗

病理生理学问答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但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探讨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 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医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不能随意在患者身上进行医学实验。那么,利用人畜共患的疾病或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的机制,探讨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实验性治疗,无疑成为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人与动物不仅在形态、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并具有语言和思维能力,所以,人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可在动物身上复制,而且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第二章疾病概论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1)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例如甲型肝炎病毒,可从消化道入血,经门静脉到肝,在肝细胞内寄生和繁殖。 (2)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疾病。只有机体对病原体具有感受性时它们才能发挥致病作用。例如,鸡瘟病毒对人无致病作用,因为人对它无感受性。 (3)病原体作用于机体后,既改变了机体,也改变了病原体。例如致病微生物常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有些致病微生物自身也可发生变异,产生抗药性,改变其遗传性。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以烧伤为例,高温引起的皮肤、组织坏死,大量渗出引起的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等变化均属损伤性变化,但是与此同时体内有出现一系列变化,如白细胞增加、微动脉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等抗损伤反应。如果损伤较轻,则通过各种抗损伤反应和恰当的治疗,机体即可恢复健康;反之,如损伤较重,抗损伤的各种措施无法抗衡损伤反应,又无恰当而及时的治疗,则病情恶化。由此可见,损伤与抗损伤的反应的斗争以及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应当强调在损伤与抗损伤之间无严格的界限,他们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烧伤早期,小动脉、微动脉的痉挛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但收缩时间过久,就会加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甚至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在不同的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的斗争是不相同的,这就构成了各种疾病的不同特征。在临床疾病的防治中,应尽量支持和加强抗损伤反应而减轻和消除损伤反应,损伤反应和抗损伤反应间可以相互转化,如一旦抗损伤反应转化为损伤性反应时,则应全力消除或减轻它,以使病情稳定或好转。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疾病发生发展中体液机制与神经机制常常同时发生,共同参与,故常称其为神经体液机制,例如,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部分人群受精神或心理的刺激可引起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主要是下丘脑)的功能紊乱,使调节血压的血管运动中枢的反应性增强,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导致小动脉紧张性收缩;同时,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刺激肾上腺髓质兴奋而释放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并且因肾小动脉收缩,促使肾素释放,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压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发病中的一种神经体液机

病理学问答题及病案分析(附答案)

病理学问答题及病案分析 (一档在手万考不愁) 整理:下载 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①桥梁作用;②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③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①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②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③动物实验: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④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①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②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 的液体病理学和Asclepiades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③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发表了《疾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④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⑤现代病理学的发展:a 超微结构病理学—从亚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能显示细胞的化学成分;c 免疫病理学—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 遗传病理学—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e 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f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⑴肉眼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⑴综合性因素肾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失用 ↑↓ 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萎缩 ↓↑ 血管受累→营养不良

病理学问答题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问答题 1.简述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 1.全身因素有年龄和营养、激素和药物;局部因素有感染和异物、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支配。 2.何为坏死简述坏死组织镜下所见的细胞核变化。 2.活体的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镜下观细胞核的变化有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消失)。 3.简述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点、常见类型。 3.病变特点:细胞或间质内或细动脉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性物质;常见类型: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血管壁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 4.简述坏死的类型和结局。 4.坏死的类型有:液化性坏死、凝固性坏死、特殊类型坏死(包括干酪样坏死、坏疽、脂肪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的结局有:溶解吸收,分离排除,包裹、钙化,机化。 5.简述病理性钙化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5.营养不良性钙化特点: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钙不升高,常见于变性、坏死组织发生钙盐沉积;转移性钙化特点:由于全身钙、磷代谢障碍,使血钙或血磷升高,使钙盐在正常肾小管、肺泡壁、胃粘膜等处沉积。 6.试比较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的异同。 6.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的比较见表1—1: 表1—1 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的区别 好发部位发病条件病变特点后果干性坏疽四肢末端动脉阻塞干枯皱缩,黑褐色,腐败轻,发展慢, 静脉回流通畅与健康组织边界清楚全身症状

轻 湿性坏疽内脏器官动脉阻塞明显肿胀,污黑色,恶臭,腐败严重,全身 淤血的四肢静脉回流受阻与健康组织边界不清严重中毒 气性坏疽合并产气荚深部肌肉的坏死组织含气,呈蜂窝腐败严重,全身 膜杆菌感染开放性创伤状,有奇臭中毒症状重7.简述肉芽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和转归。 7.结构特点:主要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并有一定量的炎细胞; 功能:填补缺损、保护创面与抗感染、机化; 转归:肉芽组织形成后,细胞间液逐渐减少,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逐渐转变为纤维细胞,最后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性,毛细血管逐渐闭合,炎细胞逐渐减少,肉芽组织转变成瘢痕组织。 8.简述常见的变性有哪些 8.常见的变性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病理性钙化、粘液样变性。 9.简述干酪样坏死的肉眼和镜下病变特点 9.干酪样坏死的肉眼观:质地松软,淡黄色,似干酪; 镜下观:组织结构消失,呈一片红染的颗粒状物。 10.简述肝脂肪变性的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 10.发生机制可归纳为:脂蛋白合成障碍、脂肪酸的氧化障碍、大量的中性脂肪运送到肝细胞中堆积; 病理变化:肝体积增大,边缘钝,淡黄色,质软,切面油腻感,镜下见肝细胞内有许多圆形小空泡,并可融合成大空泡,于冰冻切片中,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 11.试比较凋亡与坏死的异同. 11.凋亡与坏死的比较见表1—2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3、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4、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磷 D、低血钾 5、各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的共同机理是 A、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B、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 C、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增多 D、远曲小管Na+-K+交换增强 6、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7、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1 / 13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急诊入院,血气检测表明PH7.39,PaCO 25.9Kpa(43.8mmHg),HCO 3ˉ26.2mmol/L,Na+142mmol/L,Clˉ96.5mmol/l,可判定该患者有 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9、血浆【HCO 3ˉ】代偿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10、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 A、脑内H+含量升高 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C、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 D、脑血流量减少 11、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12、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13、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干扰素 B、淋巴因子 C、肿瘤坏死因子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病理学简答题

问答题 1.举例说明萎缩的原因和种类。 2.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化生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案 1.萎缩可分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如成年人胸腺萎缩,更年期后的性腺萎缩,高龄时期的各器官萎缩。常见的病理性萎缩类型有:(1)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局部缺血,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小、血流减少,引起心、脑、肾等相应器官萎缩。(2)废用性萎缩:如肢体骨折后,用石膏固定患肢,以利骨折愈合,但由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其肌肉和骨都可发生萎缩。(3)神经性萎缩:脊髓灰质炎患者,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害,它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这除了肌肉麻痹而废用外,还因神经对局部代谢的调节作用消失之故。(4)压迫性萎缩:如输尿管阻塞可引起肾盂积水,从而压迫肾实质而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由于内泌腺功能下降引起靶器官细胞的萎缩。如因腺垂体肿瘤或缺血坏死等引起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减少所致的肾上腺萎缩。 以上几种病理性萎缩大多是在病因长期不能消除情况下形成的改变,难以恢复。但萎缩总的来说是一种适应现象,一般是可复性的,当萎缩不太严重时,如果及早将引起病理性萎缩的原因除去,萎缩的组织和器官仍可恢复原样。

2. 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由于环境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称化生(metaplasia)。化生的细胞并不是由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而来,而是由该处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化生只能在同类组织的范围内出现,如柱状上皮可化生为鳞状上皮但不能化生为结缔组织成分。化生常发生于上皮和结缔组织。如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时,支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称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还见于肾盂结石的肾盂粘膜、慢性宫颈炎的宫颈粘膜及腺体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部分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型粘膜上皮,称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可化生为骨、软骨、脂肪等组织。化生虽是机体对不利环境和有害因素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具有保护作用,但往往丧失了原来组织的固有功能,如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后,失去了纤毛,削弱了局部的防御功能。有的化生还可能发展为肿瘤。如支气管、胆囊、前列腺上皮的鳞状上皮化生极少数发展为鳞状细胞癌;胃粘膜大肠型上皮化生发展为胃癌。 损伤的修复 问答题 1.何谓肉芽组织?其在病理过程中有何生物学意义 2.简述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绪论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B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 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的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 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人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的反应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 【复习题】第三章 一、选择题1.A 2.C 3.A 4.B 5.D 6.D 7.C 8.D 9.C 10.E 11.A 12.E 13.A 14.B 15.D 16.A 17.B 18.D 19.B 20.C 21.C 22.D 23.D 24.B 25.B 26.D 27.A 28.A 29.E 30.D 31.D 32.D 33.C 34.D 35.B 36.D 37.C 38.D 39.D 40.B 41.D 42.E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 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C.循环衰竭D.脑出血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 失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D. 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 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病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萎缩: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萎缩两类。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3.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感染。 4、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5、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6、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 7.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8.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9.镔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现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尔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8、心衰细胞:肺淤血时,肺泡腔内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10..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11. 假膜性炎:纤维素炎发生于粘膜者,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为假膜性炎。12.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多由化脓菌感染所致。 13.炎性肉芽肿: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 14.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15.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16.原位癌:指异性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并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侵润。也成为上皮内癌。 17.肉瘤:发生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表现出向某间叶组织分化的特点。包括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血管和淋巴管、骨、软骨组织等。 18。向心性肥大:原发性高血压继发心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