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文学复习概要

现代文学复习概要

现代文学复习概要
现代文学复习概要

一大事事件

1、第一次文代会

1、背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召开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2、召开时间是1949年7月2日至19日,是由郭沫若提议、党中央批准而召开的,出席代表824人。这次文代会的召开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与关注。

3、评价第一次文代会是一次盛会。规模大、人数多。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艺术史和其他专史上都应占有一定的位置,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结束,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负面的影响。

?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

(1)第一次文代会后来被当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

(2)第一次文代会指定了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

(3)第一次文代会成立了专管文化艺术部门的组织机构:成立的全国性的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全国文联下属的各协会,也都先后成立。

中国作家协会

?存在的问题

(1)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大会按照40年代已经明确的文学阶级性的类型学尺度,同时也包括文学界的宗派利益,被分为不同等级。

(2)在这次大会上,延安文学的主题、人物、艺术方法和语言,以及解放区文学工作、开展文学运动和文学斗争的经验,作为最主要的经验被继承。

2、天安门诗歌运动

背景: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万民同悲,人们以各种形式吊念,却遭到“四人帮“的压制,还借”哀“发难攻击周总理,激起人们怒火,1976 年清明节前后,大批民众借用包括诗歌在内的各种形式,在天安门广场表达对周恩来的悼念和对“四人帮”执政的抗议。在这一政治事件中,诗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史称“四五运动”。随着“文革”结束,这些作品被编辑为《天安门诗抄》,史称“天安门诗歌运动”或“五四诗潮”。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以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为起点。

意义:1、民间力量的展示和人民主动参与历史的热情显示。

2、对政治权威一体化意识形态的否定。

3、以反叛、愤怒和控诉的姿态显示了文学的转型。以诗歌作为反抗“四人帮”的武器。

4、文学再一次体现了启蒙的功利性质。

3 第四种剧本

背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一些作家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出现“第四种剧本”。

代表作:岳野《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赵寻《还乡记》等。

特点:(1)勇敢地突破“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深入剖析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一批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

(2)勇敢地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地干预生活,尖锐地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冲突。

二典型小说

1、《创业史》作者柳青,主人公(梁生宝)P28

内容: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真诚的阶级意识,通过描写梁家父子两代人不同的创业道路极其结局,概括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们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指出在当代农村两极分化的情况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和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和历史必然性,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翻身解放后的农民才能开始真正的“创业史”。

创作特色;

第一:“反映农村广阔生活的深刻程度”

第二:创造了一组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

梁生宝:这是一个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作为世代贫穷的农民的儿子,他从父辈血脉中继承了与贫苦命运抗争的进取

精神,质朴的进取精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务实作风,在他身上很快升华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主导人物的全面行动。忠厚,真诚,淳朴,善良。团结群众,走合作社道路,渴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谋求全体农民的幸福,创社会主义大业。这是梁生宝思想性格的核心,这是新一代农民英雄与老一代农民创业的本质区别。

总之,他是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明显地带有英雄化、理想化倾向。

梁三老汉:塑造得最精彩的老一代中国农民的典型。

解放前,他曾经历了发家致富的辛酸史,解放后,凭借直觉感谢新社会。他的理想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的长者”。他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因此,对于梁生宝要走共同富裕的路,他反对,不支持,表现出小生产者的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同时,又具有传统农民的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他内心深处充满了矛盾,其性格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他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致富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

2、《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主人公是朱老总。P30

1、内容: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民寻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历史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农民从自发反抗到自觉反抗的过程的描写,概括了民主斗争的历史,艺术性地说明了亿万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民的反抗斗争,如不汇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洪流,就

不可能成功。

2、分为三部:《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3、形象分析:

朱老忠:他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他的身上既保留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融入了新时代农民自觉革命的开始。他的主要性格:

(1)强烈的反抗性(主导性格)

(2)“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传统农民英雄的特征)

(3)“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

严志和:内向、软弱、善良,但难以摆脱因袭的历史重负,经常表现出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的特征。他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却又忍辱负重。小生产者的保守与狭隘性使他患得患失,在斗争中表现得软弱,动摇,走过了一条曲折的人生道路。

4、艺术特色:重视民族形式,具有民族气魄

(1)浓郁的地方色彩。

(2)在表现形式上,继承了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情节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故事生动曲折,环环相扣。

(3)人物描写上,以粗线条勾勒人物,又适当吸取外国小说人物描写细腻的长处,形成了“比西洋小说的写法略粗一些,但比中国的一般古典小说要写得细一些”的风格。

(4)在语言方面,注意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

3、杨沫的《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林道静。P32

1、内容:

这是一部既写“革命历史”,又写知识分子“成长”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对人生道路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小说通过林道静的“成长”,肯定了知识分子惟一的出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引导下,经历艰苦的思想改造,从个人主义到达集体主义,从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放的集体斗争——个体生命只有融合、投入到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革命事业中去,他的生命的价值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林道静形象

林道静是一位在复杂的斗争中逐渐成长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她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路。最后,在革命者的影响、教育、帮助下,逐渐成长、成熟。

(1)挣脱包办婚姻,愤然离家出走,开始追求个性解放。

(2)对爱情充满希望及希望的破灭。由个性解放走向社会解放。(受共产党人的影响)

4《茶馆》的艺术特色:

第一、《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打破了话剧传统的手法,为话剧创作闯出了一条新路。剧本没有采用“一人一事”为主线的传统结构方式,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以人物带动故事

第二,《茶馆》的语言生动传神、幽默风趣,含蓄凝练,高度个

性化,做到了“开口就响”。擅长于语言既夸张又贴切的运用,并巧妙地运用了类似相声的手法,用戏剧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产生了奇特的艺术效果。

第三,浓烈的地方色彩。无论是场景的选取、北京地区所特有的礼俗文化的表现、北京地方口语的运用还是幕与幕间“数来宝”的穿插,都充溢着老北京独特的风韵。

第四,在艺术构思上使用侧面透露法和反描法。

第五.在艺术风格上,把悲剧和喜剧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第六采用人物展览法来构思全局,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把各种丑态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在观众面前,用不同人物语言表达不同人性格。二德子仗势欺人,松二爷胆小怕事

第六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具有史与事结合、虚与实结合的优点。

5《随想录》的作者——巴金

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特点:1、作品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随想录》对“文革”的彻底否定并不只停留在暴露伤痕的浅层面上,而是从社会文化的深层探究“文革”与社会弊端的一个根源。因此,还应坚决反封建。

2、严于律己,解剖自我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巴金的彻

底自审,实际上也是在审视民族的灵魂,解剖时代、社会和一代知识分子。

3、具有文体价值。优秀的散文应是作者真诚的人格与真实的文格化合的产物。散文应崇尚真实。《随想录》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人,叙真事。

4、独特的话语方式。“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

无技巧。”

6、王蒙的《活动变人形》的主人公是——倪吾诚P116

《活动变人形》,一个大学教师的命运遭际。它从中西文化冲撞与融合的角度,把握和审视他父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

这篇小说是中国当代“家族文学”的开山扛鼎之作,也给当代中国“寻根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小说的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和形式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有评论认为,本书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缩影,是一部民族自我批判书,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

31、1986年,王蒙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的发表,标志着王蒙小说创作的真正转变。P166

王蒙的创作特点:1.创作主题的意识形态化,主要牵涉政治问题以及极左路线从肉体到精神对人的伤害;

2.创作手法上喜欢使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技巧;

3.小说的寓言化色彩,常常将个人的生存和命运上升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层面进行思考;

4.语言上具有简明、通俗、艺术化、内涵丰富的特点。

7、《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

1、成功地塑造了陆文婷的形象。

陆文婷:普通、平凡的中年知识分子(眼科医生)

强烈的事业心、高超的医术和纯良的医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身居陋室、含辛茹苦、无私奉献、不计报酬、不计代价、任劳任怨;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煎熬,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刻苦耐劳的精神。秦波:“马列主义老太太”。满脑子的特权思想,拉关系,走后门,打官腔。一个令人讨厌的高干夫人。

2、尖锐而沉重地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工作:超负荷

生活:条件差。刘学尧、姜娅芬的出国:一是以其忖照陆文婷的坚韧;二是为中年知识分子设想另一条路子。

3、它是一面知识女性现实处境的透视镜。现代女性的社会职责与传统女性的家庭职责——中国当代知识女性的现实困境。

4、在艺术上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1)把传统的情节结构和意识流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2)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写对人物遭遇的感慨叹,增加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8徐迟的代表作——《歌德巴赫猜想》(是报告文学

崛起的标志。)

1、思想内容:描述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

动人事迹,歌颂了知识分子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奋斗精神,揭露了极左路线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行径。

陈忠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鹿子霖。

内容:小说以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为历史舞台,以白、鹿一族两只的人物为主人公,讲半个世纪以来重大的历史事变,诸如晚清危机、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关中所经历的霍乱、瘟疫、饥馑、匪患等天灾人祸都投放到这个舞台上,写白鹿村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自然和社会事变中的挣扎、奋斗、困惑和苦恼,以及自然本性和社会道德的冲突、文化遗传和现实变革的交战。

三作家风格

1、郭小川的创作风格

郭小川的创作特色

....:“战士兼诗人”《致青年公民》

1、充溢强烈、真挚而深邃的革命激情。

2.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精神的光彩。擅长于表现反映时代生活主流的题材,但又较少从正面去表现发生在我们时代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而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通过社会生活长河中一朵闪光的浪花来表现时代前进的浩荡声势。

3.富于哲理性。首先,他善于把自己对人生、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提炼和凝聚成闪耀着思想火花的哲理,以此作为诗篇的主题。

其次,他善于提炼富有哲理性的警句。

4.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

民”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来表现对当代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映。这种评说和反映的视角和声音不可能多种,一般比较统一也比较单一,因此,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宣泄,铺陈。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的组织方式,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2、贺敬之的创作特点,与郭小川有何不同

创作特色:1.努力塑造党和国家的雄伟形象,集中抒写意义重大的诗歌命题,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时代感。反对诗歌在狭小空间弄风月玩风情,认为诗必须属于人民,提出“诗人自我和大我的结合,诗学和政治学的统一,诗人和战士的统一。”政治抒情诗集中体现了这一艺术主张,采用直接选择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物事件构思诗篇,选材的大气使得诗篇具有磅礴的气势、洒脱豪放,洋溢着饱满的革命激情。。

2.以昂扬的诗歌激情,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集中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真实情感。诗人指出,革命浪漫主义,一、必须有理想,这是基础;二、诗人必须有共产主义者的无限广阔的胸怀;三、诗人必须是集体主义者,是集体主义的英雄主义;四、因此,诗人必须运用“不平凡”的情节,运用夸张、想象、幻想的形式。

3.在诗歌形式上,贺敬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显著的成绩。楼梯式、民歌体、半格律化诗体。

贺敬之从不表现个体和历史的矛盾冲突,而郭小川作品中实现个体“本质化“的矛盾得以关注

3、莫言的创作风格:P191

1、其在思想和艺术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斯克和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影响,其创作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轨迹,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又一个里程碑。

2、他往往用轻松甚至幽默调侃的笔调将读者从本来的悲剧审美轨迹中拉出来,进入一个更为宽广的想象世界,使之富有多意的审美意蕴。悲剧和反讽的复合美感,给人一种新鲜的,廓大的悲剧审美空间。

3、在现实主义精神中容纳了大量现代派表现技巧,造成小说创作的新格局。其作品充满了象征和比喻,借鉴了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斯克的魔幻技巧。多角度叙述结构,象征,隐喻,暗示,借代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4现代通感的运用使文章更有意蕴

5、他的作品充满幻象,其运用童话和寓言的手法,把幻象和现实糅合在一起,精确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作家主观世界奇特的心理过程,构成了莫言小说“忧郁的主调之下一方面是凄楚,苍凉,沉淀,压抑,另一方面则是欢乐,激情,狂喜抗争的独特叙事风格。”

四小说风格

(一)1985年以前的小说

1伤痕小说

背景:文革后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指称那些以描写揭露十年内乱造成中国人民深重伤痕的历史悲剧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班主任》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立即引起轰动。

1978年8月,卢新华《伤痕》发表,“伤痕小说”因此得名。

意义与不足:这阶段的文学主要集中于对社会和人生伤痕的表层描写上,带有文革泄愤的倾向,缺少深刻的悲剧性思索。

但在文学上具有开拓意义,是文学冲破极左思潮全面复苏的信号,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现实社会问题,在美学风格上张扬和确立了丰富的悲剧意识,是社会主义当代文学第一批悲剧文学,具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的性质。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化。

2反思小说

背景: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30多年来社会发展中的迂回曲折、明暗进退的远因前源进行冷静思索重新审视的创作潮流。

1979年2月《人民文学》发表了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

特征

..:从社会、政治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历史经验的高度揭示文革的荒谬性和对“人”的全面伤害;主题深刻,具有很强的理想色彩。

内容:

...1.反思建国以来政治经济生活的各种运动和“左倾”思潮给对人

们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2.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人们在精神上的烙印;

3.对党和人民的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

4.对扭曲的人格或不健全的文化心理以及国民性的剖析和针砭。3改革小说

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当时国家要实现“四化”,而在现实生活中又存在诸多矛盾:思想僵化,保守,落后等,这些情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解放,社会的进步。因此,社会生活,人的思想观念急需要改革。“改革小说”应运而生。

蒋子龙以《乔厂长上任记》率先大胆地暴露了十年浩劫对我国的工业战线造成的严重创伤以及积弊如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的问题,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此后。一大批改革小说问世。

2、改革小说的特点

总体上看,改革小说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以及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想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与历次的文学当下关注相比,这一次文学的功利主义、功利话语与审美结合得比较好。

一是对改革的阻力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思考,文学较好的表现了

落后与发展之间的物质、精神冲突;

二是对改革的进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进行了全程式的关注。

三是探索具有理性,文学而不再是感性支配下的政治参与。(二)1985年左右的小说

寻根小说

背景:1985年前后形成,它“超越社会政治层面,深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寻根小说由一批知青作家发起,试图从传统文化、心理、性格上推进“反思文学”的深化,并发掘、重构民族文化精神,以此作为文学发展的根基。其主旨是为了突出文学的存在意义。即文学不是政治的宣传工具,不只是一个载体,文化本身有着自己的特性。

韩少功的《爸爸爸》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5、“寻根小说”的贡献与偏失

贡献:(1)强化了人们变革现实的历史感、时代感和责任感。

(2)开拓了人们创作题材的新领域,文学反映生活的面更广,度更深。

(3)推动了当代小说在艺术上的革新

偏失:(1)在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与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思想的关系上,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缺乏应有的批判,态度暧昧,甚至玩味、欣赏。如对缠小脚,男人纳妾等。

(2)在处理民族传统文化,地域性的古老文化习俗与现实生活、时代精神的关系上,寻根小说过分强调地域性的民间文化与古老风

习,而不是全方位的整体寻根。

(3)在寻找传统文化的“根”与借鉴西方文化的关系上,寻根小说强调前者而轻忽后者,把纵向的追索历史文化之根与横向“拿来”世界优秀文化往往对立起来。

(三)1985年以后的小说

1先锋小说

背景:80年代中叶,马原、莫言、残雪等作家,以个性化的感觉方式和独特的话语风格,在小说形式实验上大做文章。在小说中,他们对故事和意义进行了消解,以话语欲望的表达颠覆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故事模式,以叙述迷宫的设置来刺激读者的阅读期待。由于这些小说文本实验的超前性,被人们称为“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1“新潮”小说与现代主义

新潮小说

....是指80年代前半期出现的一批“现代派”的先锋文学,代表作家有刘索拉、徐星、莫言、残雪等人。他们以人道主义为背景,从个人的感受形而上地表现人类一般的生存状态和处境,不再看重对现实世界的描绘,所用手法以象征、隐喻为主,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模糊掉了,因而采用一些怪诞和超现实的表现手法。2.“后新潮”小说与后现代主义

所谓“后新潮”小说特征:(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

(2)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

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地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先锋小说的价值与不足:

1、形式方面先锋小说实验的意义主要在形式方面,即叙述语言方面。拓展了小说形式的世界,丰富了小说艺术表现力,使小说叙述风格化、感觉化、话语化。消解了传统文体的整一性,开放本文,从叙述视角、叙述诗化、叙述态度等多方面颠覆了传统小说叙事的单一性。独立了小说形式。

2、内容方面先锋小说在内容方面也有拓展。如《现实一种》等对暴力血腥和人生存的荒谬的展示,冷漠、简洁、深透,与其形式相和谐。对人性、对社会文化都有更深开掘。大多具有寓言色彩。不足:先锋小说有过分形式化和虚无主义倾向,对当代人们所面对的问题距离过远等,给社会和文学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1、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不同?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为代表

1、在叙事目标上,新写实特别强调普通人的生存景观和生存策略,揭示普通人的生存本相。往往从“食”“居”、“色”几个方面描写他们艰难的生活的原生态。

2、在叙事态度上,传统写实主义小说大多采用高于生活的观点,新

写实小说主张冷峻客观的语调和“零度情感”的把握,不轻易表露作家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

3、在人物塑造上,新写实小说多用“类型化”方法,力求提示出人物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以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风景》

刘震云:《一地鸡毛》为代表

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色

....:1、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

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

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四)九十年代的小说

1新现实主义小说

又称现实主义冲击波,在取材上贴近事实,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参与意识。它以河北“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崛起为标志。它对90年代文学的贡献表现在:

一、浓郁的时代感和对当下生活气息的敏锐捕捉和成功表现。如

关仁山的《大雪无乡》、谈歌的《大厂》、张继的《黄坡秋景》、

刘醒龙的《分享艰难》等。

二、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当下感与典型的人物形象,对世纪末

中国社会中下层官员的刻画尤为深度和新意。如《大雪无乡》

中的镇长陈凤珍、《九月还乡》中的兆田村长、《大厂》中的

厂长吕建国、《黄坡秋景》中的黄大发等。

三、艺术上对无技巧境界的追求。小说注重以生动的生活画面和

生活细节凸显时代感和现实感,而且对时代心理和人物心态

的刻画也都来自生活本来面目。

2新历史小说

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历史小说创作出现了两个分支。

一类创作是“旧瓶装新酒”。作家们讲历史当作意念中的历史,按自己的理解篡改历史,充分发挥想象之能事以虚构故事,历史变成一个标志一个符号,一个作家们虚构故事的借口,它的真实性不复存在。这类历史故事就是理论家们所说的“新历史小说”。

代表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粱系列”等。

另一类是"旧瓶装新酒"。作家尊重历史事实,以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为人们所熟知公认的人物和事件做史料,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虚构。五诗歌

1、朦胧诗

1978年,北京的《今天》(油印诗刊)诞生,标志着新诗潮的开始。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杨炼、芒克等,其诗作被当时称之“朦胧诗”。

新诗潮在内容上有鲜明怀疑主义和政治反思的意向;在艺术上,他们是新诗歌美学的奠基者。其艺术探索对新诗的发展具有典范意义。

2、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

1)构思上:强调内在世界,凸现人的主题。如北岛的《宣言》,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

2)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派的手法,借以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如顾城的《一代人》、《弧线》,北岛《迷途》3)朦胧美:诗意含蓄,朦胧,意味深长。如舒婷《致橡树》、《双桅船》等。

六戏剧

革命样板戏

样板戏表现为政治乌托邦想象与大众艺术形式的结合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灯记》《沙家浜》《海港》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沙家浜》

女性写作

始于90年代初,1995——1996年形成高潮。

一、女性作家群的涌现:80年代女性作家群大量涌现。

1、“五世同堂”,队伍壮观。

第一代:冰心等

第二代:丁玲等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练习一 填空: 1、 1842年,魏源编写的中国近代史地科学的开山之作《_海国图志_》刊刻行世,书中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文化人对_中体西用__的效用发生了怀疑。 3、____严复______于1896年翻译了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4、____严复______用“进化”的思想,在政治时事的纵横捭阖中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而__谭嗣同__ 则在《仁学》等著作中对中国道德文化的批判实行了“诛心之术”。 5、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 6、__梁启超___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7、《_新小说_》和《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一起被时人称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简答: 1、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办报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对中国现代文学转型有重要意义的主张?

有限度地承认白话文的传播优势;在文学体裁上,极力推崇小说戏曲所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2、简要叙述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主要观点。“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起。” 思考: 1、洋务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2、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近代小说戏曲革命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练习二填空: 1、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表的倡导变法维新的文章肇端于《时务报》,时人称其为“时务文章”;由于此类文体与报纸密切相关,这类文章也被人称作“__报章文体________”。 2、__梁启超________在《变法通议》中说:“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3、___梁启超_______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概括自己的散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偶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颇有一种魔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名 词解释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 1.八不主义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三大主义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人的文学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他把“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4.双簧戏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5.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是年1月10日《小说月报》发表由周作人起草的《文学研究会宣言》,作为发起人署名的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文学研究会的刊物是《小说月报》 主张:“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谴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这是文学研究会对文学的一种基本态度。 6.创造社 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 先后出版了《洪水》、《文化批判》等刊物和创造丛书。 7.内心的要求 这是创造社多数成员对文学创作的一种共同态度。他们尊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提倡过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 8.新月社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 1925年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提倡新格律诗。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现代文学复习要点

导言 “人”的观念的演变,是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最先发起人:陈独秀、胡适 2、发起时间:1917年 3、周作人《人的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提倡“人的文学”。文中着力介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怎样发现了人,人道主义怎样主张“灵肉一致”的人生,西方和俄国的人道主义作家的反映社会人生的严肃作品又是如何区别于我国古代一些“非人的文学”。 4、四大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 成立时间1921年1月在北 京成立1921年7月成立 于日本东京 1923年北京1924年11月 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 叶绍军、许地山、 王统照、朱希祖、 蒋百里、郑振铎初期:郭沫若、 张资平、郁达夫、 成仿吾、 后期:李初梨、 冯乃超、彭康、 朱镜我、李一氓、 阳翰笙 徐志摩、闻一多、 梁实秋、陈源、 胡适、余上沅(留 学英美) 陈梦家、方玮德、 林徽因、方令儒 等 鲁迅、周作人、 林语堂、章川岛、 孙伏园(也是文 学研究会) 主要阵地《小说月报》《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创造日》、《洪 水》后期:《流沙》《新月》月刊 《诗刊》季刊 《语丝》 文学主张主张“研究介绍 世界文学,整理 中国旧文学,创 造新文学。” “……文学应该 反映社会的现 象,表现并且讨 论人生的一般问 题。”初期主张“为艺 术而艺术”,强调 文学必须忠实地 表现作者自己 “内心的要求”; 讲求文学的全与 美,推崇文学创 造的直觉和灵 感,比较重视文 学的美感作用。 新诗格律化,闻 一多主张诗歌的 “音乐美”、“绘 画美”、“建筑美” 多发表针砭时弊 的杂感小品,以 倡导幽默泼辣的 “语丝文体”而 获“语丝派”的 称号。· 其他“人生派”或“为 人生”的文学; 创作方法上强调 写实主义①前后期以 1925年五卅为 界;②作品大多 侧重自我表现, 带有浓厚抒情色 彩,直抒胸臆和 对病态心理的描 写往往成为他们 表达内心矛盾和 对现实反抗情绪 的主要形式。 自由主义作家的 文学群体,影响 大,倾向复杂, 受西方唯美主义 文艺思潮影响较 深。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 名词解释: 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 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 反思文学 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

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 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 开山之作: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主人公乔光朴,乔光朴和作者其他作品中的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等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 A.《诗》B.《语丝》 C.《新青年》D.《现代评论》 2.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狂人日记》B.《呐喊》 C.《故事新编》D.《彷徨》 3.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 A.张幼仪B.林徽因C.陆小曼D.王映霞 4.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和成名作是中篇小说()。 A.《幻灭》B.《灭亡》C.《动摇》D.《追求》 5.最能体现曹禺创作成就的是他在后期创作中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和()。 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 6.1924年,沈从文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A.《蜜柑》B.《柏子》C.《萧萧》D.《丈夫》 7.李劼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说”,其中,写得最好的一部是()。 A.《天魔舞》B.《死水微澜》 C.《暴风雨前》D.《大波》 8.1943年,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位风格迥然不同,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一位是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一位就是延安解放区的()。 A.何其芳B.艾青C.赵树理D.孙犁 9.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篇最为人所称道,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一评价固为过誉,然而,它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确也卓尔不凡。这篇小说是()。 A.《第一炉香》B.《金锁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现代文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简述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 简述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2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3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鲁迅(第二章鲁迅(一)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1 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简述《野草》的艺术特质。2 简述《野草》的艺术特质。小说(第三章小说(一)简述“问题小说”的特点。1 简述“问题小说”的特点。简述“自叙传”小说的特点。2 简述“自叙传”小说的特点。通俗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谴责小说的特点?1 谴责小说的特点?什么是鸳蝴—礼拜六派文学? 2 什么是鸳蝴—礼拜六派文学?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艺术特征?女神》的艺术特征?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2 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新诗(第六章新诗(一)早期白话诗的意义 1 早期白话诗的意义?湖畔诗人的风格? 2 湖畔诗人的风格?前期新月派诗歌特点? 3 前期新月派诗歌特点?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4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散文(第七章散文(一)早期各刊物“随感录”的主要作家?1 早期各刊物“随感录”的主要作家?言志派”散文特征? 2 “言志派”散文特征?朱自清散文特色? 3 朱自清散文特色?现代评论派散文特色? 4 现代评论派散文特色?戏剧(第八章戏剧(一)什么是“文明新戏”1 什么是“文明新戏”?何谓“爱美剧”2 何谓“爱美剧”?小剧场运动”的含意? 3 “小剧场运动”的含意?文学思潮与运动(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简述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产生过程。1 简述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产生过程。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2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第十章茅盾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茅盾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何贡献?2 茅盾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何贡献?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3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十一章老舍 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关注。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简要说明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3 简要说明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第十二章巴金简述巴金前期小说的创作特色。1 简述巴金前期小说的创作特色。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 2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 3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沈从文沈从文小说乡村叙述的独特视角? 1 沈从文小说乡村叙述的独特视角?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2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小说(第十四章小说(二)左翼小说的特点? 1 左翼小说的特点?京派小说的特点? 2 京派小说的特点?海派小说的特点?3 海派小说的特点?通俗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张恨水小说的特色? 1 张恨水小说的特色?武侠小说的想象与拓展? 2 武侠小说的想象与拓展?新诗(第十六章新诗(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特点?1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特点?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特点? 2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特点?鲁迅(第十七章鲁迅(二)鲁迅杂文的意义? 1 鲁迅杂文的意义?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2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3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散文(第十八章散文(二)林语堂散文特色?1 林语堂散文特色?京派”散文特色?2 “京派”散文特色?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特色? 3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特色?第十九章曹禺1《雷雨》艺术结构?雷雨》艺术结构?2《原野》剧情介绍?原野》剧情介绍?3《北京人》的思想内涵?北京人》的思想内涵?话剧(第二十章话剧(二)什么是红色戏剧?1 什么是红色戏剧?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是如何确立?2 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是如何确立?文学思潮与运动(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基本精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65徐迟的报告文学有哪些特点? 66试分析沙叶新戏剧思想特色?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说之力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小说具有新民救国的效力。 4.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6.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7.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8.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孙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题

“成人教育”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15年9月15日,________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为避免重蹈文明戏的覆辙,民众戏剧社以提倡“________”来反对戏剧的职业化与 商业化。 3.1918年5月,鲁迅在发表了白话小说《________》和白话新诗《梦》、《爱之神》后,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杂文的创作。 4.郭沫若20年代创作了三部历史剧《________》、《王昭君》、《聂姜》,后结集为《三 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5.《________》写的是1917年冬,因为祖母病逝,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 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又和父亲乘车北上,到了南京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 6,闻一多一生出版过两部新诗集,一是《 ________ 》,二是《死水》。 7.1930年,——以王剑虹与瞿秋白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 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8.在《________》中,汪家最后以汪文宣的死亡、婆婆带着孙子不知去向、曾树生不 知自己的将来该如何把握而解体。 9.陈白露与________的重逢,勾起的是她失去竹筠时代的难言痛苦。 10.《________》的主人公镖师“神枪沙子龙”因为一身好武艺和“五虎断魂枪”的绝技, 在江湖上名声赫赫。 11.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再遭通缉,返回家乡,旋即又与杜衡来到松江, 匿居在施蛰存家中。 12.30年代初,的《南北极》经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7月终刊。 2、《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的“”,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的人性。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的文学观念,这对“”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

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4、创造社成立于1921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5、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

现代文学常识试题

1.莎菲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2.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野草》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3.《子夜》标志茅盾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 4.《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原野》,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5.冷清秋是《金粉世家》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杨振声)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高门巨族的少妇)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虹》)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沉钟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莎菲女士的日记》)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冷隽平实)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柔石 )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抒情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寓言体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工人生活) 17.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沈从文) 18.长篇小说《风萧萧》的情节特点是(间谍传奇) 20.下列作品中反映土地改革的作品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1.下列表现妇女解放主题的作品是(《终身大身》) 22.下列属于李健吾剧作的是(《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 23.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点是(本土性、本族性与人性的哲理思考) 24.沈从文小说创造了多种文体形态,下列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是(自我抒情小说) 25.沙汀《淘金记》所写的内容是(描写恶霸、封建帮会头子以及没落地主之间的斗争) 26.提倡“恐怖。狂欢。虔格”为创作的“三道母题”的流派是(战国策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一、填空 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时期维新派梁启超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 2.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最早提出“言文合一”。 3.梁启超的小说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 4.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陈独秀。 5.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有王国维——《人间词话》。 6.清末翻译小说代表人物林纾,周树人兄弟《域外小说集》,徐念慈,包天笑;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宴请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7.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8.五四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9.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风格主义的批判必然地回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10.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即脱胎于欧洲19世纪显示主义文学。 11.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2.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人道主义为本。《平民文学》--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1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胡适从“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靠具体意向的主张,提出写“具体性”,“能引起鲜明扑人的影象”的“新诗”,倡导白话新诗运动。 14.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灵肉合一”,来自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日本文坛兴起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15.鲁迅小说集《呐喊》汲取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郭沫若的《女神》也受到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雪莱,斯宾诺莎等外国作家,思想家的多元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