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强化人才集聚制度的对策研究

关于强化人才集聚制度的对策研究

关于强化人才集聚制度的对策研究
关于强化人才集聚制度的对策研究

关于强化人才集聚制度的对策研究

人才是创新之本,是发展之基。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全会,都强调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xx年底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人才政策创新放在首位,研究出台了《**市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规定》等5个政策文件及22项配套实施细则,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优秀人才在连创新创业,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人才、大兴人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为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为扎实做好新一轮人才政策创新工作,**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国土房屋局等12家市直单位组成的专题调研工作组,围绕“问题导向、务实管用、形成优势”和“高、新、特”的总体思路,坚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与各职能部门责任主体作用,重点抓好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的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和宣传推介,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全面梳理我市现有人才政策,比较研判全国副省级城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全市16个重点行业2000家企业开展人才紧缺状况问卷调查。专门征求中组部、人社部、外国专家

局等上级部门,以及全国著名人才工作专家和全球知名人才资源专业机构的意见建议,广泛听取高层次人才、大中型企业及小微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基层组织人事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市人才工作专家咨询组等各个层面的意见建议,经过3个月的调研论证,起草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围绕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短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待进一步对接、人才服务体系仍需完善等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查找人才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具体办法,确立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等12个方面35条举措的人才政策创新框架体系。

(二)研究制定“5+22”人才创新政策。市委、市政府 __专题听取汇报,提出指导意见。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组织召开调研会、推进会、征求意见建议会,研究优先从哪些方面制定出台人才政策文件,明确财政资金投入、人才服务窗口设置、人才住房房源安排等重点工作。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3月27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市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规定》、《**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规定》、《**市加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创业型人才在连创业办法》、《**市解决引进人才住房办法》、《**市人才服务管理办法》等5个政策文件。6月1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人才政策创新文件配套实施细则》,共22个。“5+22”人才创新政策,既充分吸纳整合了现有人才政策

规定,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行了优化调整;既重视“外来”人才的

引进,又强化“本土”人才的开发;既大力支持人才的创新创业,又全面加强人才的服务保障。特别是加大了资金投入,通过制定实施针对不同层次、类别和行业、领域人才的专项支持计划,搭建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在连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

(三)深入推进贯彻落实。“5+22”人才创新政策出台实施后,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指导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好落实,重点推进人才认定、项目申报、财政投入、住房保障、子女就学、人才服务窗口等方面工作。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国土房屋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和责任分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区市县(先导区)将贯彻落实5个人才政策与本地区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新区、**园区、生态科技创新城等地区及时部署落实,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文件。

(四)广泛开展宣传推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全文刊发政策文件、编发政策解读材料、配发评论员文章等形式,面向海内外开展宣传报道,扩大政策的影响力和知晓率。据统计,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和网络平台发布宣传报道600余篇,各微信平台相关报道累计浏览量在2万次以上。《 __》、《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人才》杂

志、《**日报》及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网络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刊发新闻报道。6月21日,《 __》在头版重要位置以《**:人才来了不想走》为题,重点宣传推介我市人才政策;10月12日, __的头版头条刊载了《创新创业的“**力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全国25个省区市各类媒体我市人才政策创新宣传报道100余条。

**市新一轮人才政策创新,得到了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及省委组织部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认为我市开展人才政策创新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有效探索和实践。全市各类人才、用人单位以及海内外人才机构,一致认为我市新出台的人才政策力度空前、令人振奋。“5+22”人才创新政策触发的引才聚才成效初显。

(一)人才认定及人才住房补贴工作启动实施。目前,已为25名高层次人才出具了认定证明,受理申报重点产业紧缺人才15人,认定市内四区新就业或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1884人。将**a区435套公租房和**348套廉租房作为人才公寓使用。按照“拎包即住”标准,对**435套公租房配置家具,对**348套廉租房进行装修并配置家具。对市内四区新就业或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资格进行终审,终审合格并公示通过后进行摇号分配。

(二)高层次人才五个专项计划全面展开。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方面,经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已评选出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0名、青年科技之星14人、青年科技之星项目61项;共申报受理顶尖及领军人才16人、科技人才创业支持计划18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2个。在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方面,发布xx年度人才需求目录,涵盖3大产业16个行业紧缺岗位274个,启动了xx年度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编制工作。组织**市xx年高层次紧缺人才现场招聘会,参会单位达到120家,需求岗位900余个,需求总人数2200余人。在海外优秀专家集聚方面,推荐申报41家企业的50个项目参加了 __的结项考核验收,其中,48个项目通过了 __的结项考核验收。编制完成并按时下达了《**市xx年度引智项目计划》,共编列引智项目150项,其中国家引智项目40项,市“海聚计划”引智项目110项,投入专项资金3200万元。

(三)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强化。制订**市高技能人才动态信息系统xx年度可行性分析报告和五年规划。开展高技能人才进修培训工作,48名高技能人才通过遴选进入公示,第一批24名研修人员已赴日本丰田、三菱电机和大阪高科技公司研修学习。研究制定《**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办法》,转变传统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开辟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新渠道。

(四)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工作情况稳步推进。与建设银行**市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创业扶持基金贷款业务协议,首期创业扶持基金贷款额度达到3亿元。发布**市创业地图,向社会推送集资源查询、合作对接、政策解读等服务为一体的云端共享平台,目前已发布60家创业孵化平台、22个第三方创业服务机构、205名创业导师、752个创业项目、30位创业英雄的基本情况和详细信息。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市创业就业博览会和xx**国际创业创新峰会,累计吸引近13万余名国内外各界人士参与,在全市掀起创业创新的热潮。积极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扶持19家产业定位突出、服务特色鲜明的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器启动。大唐电信、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合作项目陆续落地或与我市创业孵化平台接洽,初步形成政府部门引领、社会力量为主、专业特色明显的创业孵化平台集群。

从整体情况来看,**市“5+22”人才创新政策贯彻落实工作在市直各责任部门和各区市县(先导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才政策推介和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从人才服务窗口运行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反映的情况来看,政策咨询和业务受理数量虽大幅提升,但与预期目标仍有差距,部分企业特别是中

小微企业对新一轮人才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充分用好用足人才政策的意识还不够强。另一方面,人才政策出台实施以来,各区市县(先导区)贯彻落实情况不平衡,多数地区能够及时部署落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文件,但有的地区推进速度缓慢,仍停留在学习传达阶段,在执行、配套、服务保障等方面,没有具体部署和相应措施。

(二)专项人才政策制定实施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从六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各支队伍专项人才政策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领域人才的成长发展。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或领域,大多数没有专项人才政策,不同程度地造成部分重点行业及领域人才缺口较大、人才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够,竞争力不强,不利于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职能部门衔接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政策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目前,仍存在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够畅通,缺少定期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措施;涉及多个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部门之间流转运行程序较慢等问题,用人单位和人才申请办理有关事项的周期较长,比较复杂、繁琐。由于市人才服务窗口工作职能未充分整合,导致“一站式”服务的效果还不明显,落实人才政策的服务流程还不够简化。

(四)地区及行业人才政策有待进一步平衡。一方面,人才政策向区市县(先导区)倾斜力度不够。由于部分区市县(特别是涉农区市县)人才层次相对较低,由这些地区申报的团队、人才、项目等,与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大中型企业,以及我市相对发达地区相比,明显缺乏竞争优势,使得这部分区市县的政策受益面较窄。另一方面,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差异化政策缺失。因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人才层次上存在差异,目前的人才政策对企业来说门槛仍然过高,导致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难以受益。

(五)人才政策优势有待进一步评估。在人才政策创新专题调研期间,市直相关部门就各地人才政策进行了大量的比较和研判,形成了比较分析报告和政策比照表,在此基础上出台了“5+22”人才创新政策。与此同时,全国多地特别是同类城市也在不断加大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力度,制定出台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新政策。目前,尚未对全国同类城市的人才政策进行新一轮的横向比较和总体分析,人才政策优势和区域人才竞争力缺少系统评估。

进一步深化人才政策创新,必须要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组部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完善体制机制、扩大政策影响,更加深入落实人才创新政策,不断提升人才政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一是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规范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定期联系会议制度、要情专报制度等,强化对人才政策制定、运行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落实“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原则,由市人才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高层次人才实施个性化支持政策。善于通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来争取党政 __的重视和支持,比如人才投入问题、环境营造问题等。二是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政策推进落实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各职能部门及时汇总政策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提交市人才办集中研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促进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三是健全人才服务机制。进一步规范人才服务窗口运行模式,强化工作职能,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全程式、保姆式”服务。

(二)始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加强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要围绕服务大局确定目标任务,跟踪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出台实施政策工程,坚持以服务大局的成效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一是注重政策的系统性。坚持整体规划、打造品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高起点统筹设计并集成现有政策,构建统分结合、纵横配套的政策体系,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别人才特点,实施专项支持计划,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动,打造人才工作品牌。二是注重政策的实用性。坚持高端引领、以用为本,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或领域,重点

引进、培育、支持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搭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真正发挥人才作用。三是注重政策的创新性。坚持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围绕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社会参与有机结合,探索广揽贤才、人尽其才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增强人才体制机制灵活度和人才政策开放度,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在具有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重点区域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着力支持其在人才政策方面先行先试和创新突破,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始终以确保人才政策落地为基点,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

极性创造性。人才政策出台实施后,最实际的问题就是要把目标任务用具体的制度措施来保障实现,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的责任主体作用,防止出现相互脱节,甚至挂空档的问题。一是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组织市直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基层和用人单位,了解人才引进培养情况,梳理汇总政策反响和意见建议。将人才工作及宣传推介的重心放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采取面对面方式宣传解读政策,进一步深入扩大人才政策的影响力。二是加强对人才政策运行情况的监测和考核。定期开展调研督查,掌握人才服务事项受理数量和办理情况,推动工作任务落实。三是提高人才资金使用效益。围绕解决人才资金过分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对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引入市场机制缺乏有效途径等问题,

加强人才资金统筹,建立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开展人才投入效用评估。

(四)始终突出人才政策的导向示范效应,持续营造“大抓人才、大兴人才”的浓厚氛围。一是强化跟踪评估。对人才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横向对比其他同类城市,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创新完善,从而确立人才政策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二是组织人才政策培训。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宣讲等形式宣传和解读人才政策,对用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进行系统培训。强化人才工作联系点建设,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将人才工作联系点打造成人才工作示范点。三是多渠道进行宣传推介。利用赴海内外人才招聘、参加人才博览会、人才论坛、开展城市间人才交流等渠道,大力宣传推介人才政策,扩大人才政策的宣传面和知名度。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等网络新兴媒体,持续深入解读人才政策和实施细则,及时回应人才和用人单位关切。四是培树宣传先进典型。在做好宣传推介工作的基础上,抓好成功典型事例的引领和推广,总结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在服务人才、成就人才方面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内容仅供参考

2017年物业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制度

XX物业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在职辅导、在职培训、轮岗培训、内部讲师队伍等人才培养与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综合型的管理人员。专业型的技术人员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理管理人员指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公司总部和项目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不同级别后备人才培养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行政人事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后备人才的甄选、后备人才的培养、具体实施要求、考核与评价、淘汰与晋升。 第二章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六条人才梯队与后备人才界定 一、一级梯队: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经理助理均为一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 1-2年内发展为一级梯队人才的称为A库人才。

二、二级梯队:项目专业主管、部门主管、售楼部主管为二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1-2年内发展为二级梯队人才的称为B库人才。 三、三级梯队:各专业类的骨干人员为三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1-2年内发展为三级梯队人才的称为C库人才。 四、 ABC库人才统称后备人才,所涉及的岗位为关键岗位。关键岗位是指对公司经营发展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作用的岗位,包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等,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第七条后备人才甄选条件 AB库人才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与公司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服务公司满六个月以上,C库人才要求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与公司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服务公司满六个月以上。 (一)考核的关键资质: 1.沟通能力; 2.分析判断能力; 3.计划组织能力; 4.管理控制能力; 5.应变能力; 6.执行力; 7.创新能力; 8.领导能力; 9.决断力; 10.人际关系能力; 11.团队合作能力; 12.承受压力的能力。 13.其他: 14.性格特征; 15.职业倾向; 16.健康状况。 (二)各级后备人才的核心素质:

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人才招聘、引进、培养暂行办法 1目的 为了加大对急需专业人才的招聘、引进和培养力度,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结合中心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人才招聘、引进和培养对象产生、待遇、考核等方面。 3术语及定义 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制订招聘计划,并且通过一定方式录取新员工的活动。 人才引进:指因工作需要,当地的单位录用一个外省的在职的,且就业至少一年的人员,学历最低是国家统招的本科以上的人才来当地就业。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指对需择优进行重点培养的人员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被选拔的人员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 4工作职责及要求 4.1人才招聘、引进和培养隶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由公司人力资源处统一负责管理。 4.2各部门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发现、寻找适合公司生产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4.3确定需要招聘、引进或培养的对象后,由公司人力资源处与其签订招聘、引进或培养协议,并由人力资源处监督协议的执行。

5工作流程 人才招聘、引进工作流程 人才培养流程:

6其他相关规定 6.1人才引进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服务与待遇: 6.2人才培养待遇 6.2.1培养期内,每年给予培养对象元,用于提升素质能力支出; 6.2.2培养期内,由培养对象提出方案,进行一次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考察; 6.2.3培养期内,每年给予培养对象一个月的学习深造假期,学习其间其余待遇不变。 6.3人才引进和培养考核 6.3.1人力资源处应积极开展相应工作,每年需引进或培养人才名; 6.3.2对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定期进行检查,对照协议进行目标考核,如当期未达到目标,暂停后续待遇的发放与执行,直至完成目标。 7支持文件 7.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7.2 8记录(无) 9附则

公司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制度

人员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1.0 目的 建立和完善河南楷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人员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干部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在职培训等人员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公司的人员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2.0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 3.0人员培养目标 公司人员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技术培养和综合管理培养同步进行”的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业技术型人员和综合型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型的人员主要是指在工程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综合型管理人员指在本部门或本项目工作领域内具备全面专业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 4.0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项目作为人员培养的基地,负责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员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行政部作为公司人员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员培养规划、人员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5.0 主要内容 5.1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干部的甄选;

5.2职业发展通道; 5.3岗位轮换; 5.4职业引导; 5.5在职培训; 5.6人员培养的考核评价; 5.7晋升与淘汰。 6.0适用范围 公司各职能部门、各项目。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7.0 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潜质的后备人才,以做到人岗匹配,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8.0 甄选条件 8.1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服众。 8.2关键资质:高绩效人员与一般绩效人员相比,所独有的某些特质和能力,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 (十二项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 8.21后备人员分类:管理类、工程技术类、秩序保洁类。

优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优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落实本公司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优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二、人才引进的原则: 1、实事求是、按需引进的原则; 2、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3、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 4、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三、引进人才的对象: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取得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级人才; 2、以“211”院校为主体的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 3、具有专业特长、满足本公司发展需要的各类骨干人才。 四、引进人才的形式: 1、所需人才可采取录用、调动、兼职、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加以引进和聘用; 2、高级人才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进机制,灵活多样的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五、人才引进的途径: 1、市场猎取; 2、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3、校园招聘; 4、特聘:适合符合本公司引进人才条件,暂时不能办理调动手续,而本人愿意来本公司工作的人员; 5、提前聘用:适合符合引进条件的在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愿意到本公司工作,可提前与其签订有关协议,并可提前一年享受有关的工资待遇和科研优惠待遇; 6、兼职聘用(互聘):坚持“关系不变、来去自由、流动服务、按绩付酬”的原则,聘用兼职高级技术人才。 六、优秀人才引进的程序: 1、被引进者提供本人简历、工作业绩、获奖证书、学历学位和职称证书原件、复印件及家庭情况、本人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 2、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部门对拟引进的人才进行面试、考察; 3、部门单位提出被引进人才使用、待遇、管理等方面具体意见,经人力资源部门审核、主管领导审查后,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4、同意录用后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协议书》或《劳动合同》,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办理相关手续。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为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全面加强我**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我**立项建设工作情况,结合今后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事业发展需要,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的方针,紧紧围绕我**立项建设和事业发展工作主题,以建设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重点,为我**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二)发展目标 人才是推进文化体育广播**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未来几年,是我**立项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规划,重点推进,不断开创我**人才工作的新**面。 我**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未来几年,培养和造

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人才队伍。使人才在我**立项建设工作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发挥,对我**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1.人才队伍素质大幅提升。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重点提高管理人才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增强人才竞争力,在总量适度增长、满足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重点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2.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与我**事业发展更趋协调,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专业层次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分布更加科学合理。业务工作急需紧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不断加强,中青年干部人才培养数量逐步增加。 3.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充满活力。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和服务的制度方面取得进展,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人才制度。人才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形成更加科学、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物业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制度

案设方队建人才梯公司物业XX 总则第一章 目的第一条 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 划以及在职辅导、在职培训、轮岗培训、内部讲师队伍等人才培养与开发、培养后备人 才队伍,以便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原则第二条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 人才培养目标第三条 即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

专业型的技术人员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专业技术人员和综合型的管理人员。 术水平的人才;综合理管理人员指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 理水平的人才。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第四条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公司总部和项目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基 地,负责不同级别后备人才培养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行政人事部作为人 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 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主要内容第五条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后备人才的甄选、后备人才的培养、具体实施 要求、考核与评价、淘汰与晋升。

后备人才的甄选第二章 人才梯队与后备人才界定第六条 一、一级梯队: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经理助理均为一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 库人才。A年内发展为一级梯队人才的称为1-2 二级梯队:项目专业主管、部门主管、售楼部主管为二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二、 库人才。B年内发展为二级梯队人才的称为1-2力在 年内发展为1-2三、三级梯队:各专业类的骨干人员为三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 库人才。C三级梯队人才的称为 关键岗位是指对公司经营所涉及的岗位为关键岗位。库人才统称后备人才, ABC四、 发展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作用的岗位,包括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等,后备人

外部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管理/技能型 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行政管理部 2016年10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公司人才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增强公司发展后劲,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条基本原则 1、按需引进、全面考核的原则。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3、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 4、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第四条人才引进的对象 1、引进人才范围主要限于公司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应控制人才引进的数量及质量。 2、引进人才的对象包括: (1)在同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或经验较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2)紧缺和急需的关键操作岗位的技能人才。 (3)懂项目管理、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紧缺和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5)公司当前紧缺和急需的各类执业持证人员。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管理岗位对应各类人员。 第二章人才引进的渠道、方式、程序 第六条人才引进的渠道 1、市场猎取; 2、内部人员推荐; 3、社会招聘; 4、校园招聘; 5、退休返聘;

6、人才特聘: (1)以不触动人事关系为前提,邀请行业专家在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与交流,使企业获得人才突破并实现知识传递; (2)凡符合公司引进人才条件,可通过签订特聘协议,约定被聘用人权利与义务,实现公司相关业务预期并支付聘用费用。 第七条人才引进的方式 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公司采取以下三种人才引进方式: 1、通过直接建立双方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针对高层次人才,可采取直接调入、招聘录用等方式,鼓励与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 2、通过劳务派遣建立用工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对没有工作单位的(包括应届毕业生),可通过公司指定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以派遣方式引进人才。 3、通过聘用协议等不建立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各类专家、资深人员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进机制,通过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临时聘请、技术合作等方式,灵活多样的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第八条人才引进的程序 1、各单位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所在单位年度经营状况,岗位需求及定编定岗情况,编制并上报人才需求计划,明确需求人才的数量、专业、层次、要求等。 2、公司根据最终人才需求计划,经研究决定后,确定是否实施人才引进计划。 3、成立以行政管理部牵头的人才引进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人才引进的具体实施方案。

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制度流程

1.0目的: 为了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储备人才库建设,及时发现、培养、使用好人才, 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地人才支持,特制定本制度。 2.0适用范围: 公Array司 所 有 部 门 。 3. 人 才 库 管 理 基 本 原 则 : 3. 1 分 类 管 理 :

人才库分管理类和技术类。 3.2方向管理:管理类人才分为经理级、课长级、组长级三个方向;技术类人才分为 工程师、技术员、调试工三个方向。 3.3动态管理:实行优胜劣汰,并定期地对储备人才库进行考核、选拔和调整,保证 人才库的数量与质量。 3.4容量管理:现有人数与储备人数比例不超过3:1。 3.5晋升管理:所有通过竞聘或推荐上岗的管理类或技术类人员都必须从储备人才库 中选拔,没有入储备人才库的人员无权参加竞聘或被推荐。 4.0人才库的运行模式: 选拔入库———培养———考评———出库。 4.1储备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与标准 总经办/人力资源部调整挖掘等方式;员工本人也可到人力资源部或所在部门按程序申请,填写公司《储备人才入库申请表》。 总经办/人力资源部负责对经理级、工程师、课长级人选的资格审查; 总经办/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经理应结合审查合格人员的前期工作情况,择优确定储备培养对象并就其培养方向出具书面意见并备注在公司《储备人才入库申请表》上。 经审批确定的储备人才自审批之日起正式进入储备人才库。 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应将储备人才选拔结果进行公示。 4.2储备人才轮岗培训的标准 总经办/人力资源部统一进行培训。 人力资源部配合监督实施,报总经办备案。 管理类储备人才采用“基层岗位+管理岗位+关联岗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轮岗锻炼与培养。 销售类储备人才采用“基层岗位+关键岗位+管理岗位+关联岗位”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轮岗锻炼与培养。 研发类储备人才采用“基层岗位+技术岗位+关联岗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轮岗锻炼与培养。 技工类储备人才采用“基层岗位+技术岗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轮岗锻炼与 培养。

高新技术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条基本原则 1、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按需引进、全面考核的原则。 2、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引进人才质量。 4、坚持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并举的原则。 5、坚持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第四条人才引进的对象 1、引进人才范围主要限于公司核心技术业务。对非核心技术业务,应严格控制引进的数量及质量。 2、引进人才的对象包括: (1)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或其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实践且收到一定效果的人才。 (2)紧缺和急需的关键操作岗位的高技能、特殊技能人才。

(3)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专利、发明或专项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 (4)紧缺和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5)公司当前紧缺和急需的各类执业资格持证人员。 第二章人才引进的渠道、方式、程序 第五条人才引进的渠道 1、市场猎取; 2、内部人员推荐; 3、校园、社会招聘; 4、退休返聘; 5、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6、人才特聘。 第六条人才引进的方式 1、通过直接建立双方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2、通过劳务派遣建立用工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3、通过聘用协议等方式引进人才。 第七条人才引进的程序 1、各单位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岗位需求及定编定岗情况,编制并上报人才需求计划,明确需求人才的数量、专业、层次、要求等。 2、公司根据各单位人才需求情况确定最终人才引进计划,人力资源处依据计划制定人才引进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公司

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办法

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指导思想 按照“事业吸引人,情感留住人,政策激励人,岗位造就人,培训提高人”的工作思路,通过科学选拔、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人才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第二条人才选择及培养原则 (一)注重表现、突出业绩、激励创新原则。主要以学识水平、理论造诣、业务能力、操作技能和业绩贡献为依据。 (二)员工认同、企业认同、宁缺勿滥原则。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在“三化”工作中业绩突出,好中选优、优中拔尖。 (三)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相结合原则。根据不同性质、不同专长的岗位特征,通过设计差异化的人才成长通道,实现个人与公司同步发展。

(四)长期发展、循续开发原则。突破行政等级,通过培训、绩效评价、工作实践等手段,使在基层长期做出贡献的优秀员工有机会得到更高待遇和更多成长机会。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目前从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专门技能岗位的在岗员工,具体岗位适应情况如下: 说明: 1、后勤、保卫、综合管理员、材料员、保管员等岗位不属于人才系列。 2、班组长可在专业技术与专门技能两个岗位中任选一个系列进行申报。 第二章人才分类及组织机构 第四条人才分类

(一)按类别分 根据集团公司人才工作总体思路,将人才分为: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门技能人才三类。 专业技术人才是指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备、安全和环保等专业技术工作,造诣深、专业精、成果多、贡献大,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的工程技术人员。 经营管理人才是指从事管理工作,经验丰富、思维超前、理论深厚、业务精通、成果丰硕、且管理业绩突出的管理人员。 专门技能人才是指从事生产工作,在生产操作上有技能特长、有绝技绝活,且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效率高、质量精、效益好的生产人员。 (二)按人才成长梯次分 根据人才的层次及素质不同,将人才分为五个梯次:

公司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公司 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1.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2) 第三章岗位轮换 (3) 第四章内部兼职 (4) 第五章人才调配 (5)

第六章考核与评价 (6) 第七章淘汰与晋升 (7) ...........................................7附则第八章

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 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 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 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 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 管理人才指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各部门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 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资源管理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1、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4、人才调配; 5、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1. 7、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适用范围 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 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 工 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 效 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公司十二项关键资质建议: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 织 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完整版)外部优秀人才引进制度

外部优秀人才引进制度 一、总则 1.1 为落实公司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增强 公司发展后劲,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1.2 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 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3 本办法适用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公司)。 二、人才引进的原则 2.1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2.2 坚持按需引进、全面考核、德技双馨、保证质量; 2.3 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 2.4 坚持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三、引进人才的对象 3.1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取得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级人才; 3.2 以“985”、“211”院校为主体的对口专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 3.3 同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或经验较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满足公司发展需 要的各类骨干人才。 四、引进人才的形式 4.1 所需人才可采取录用、调动、兼职、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加 以引进和聘用。 4.2 高级人才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进机制, 以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临时聘请、技术合作项目或承担研究课题等方式,灵活多样的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五、人才引进的基本途径 5.1 市场猎取; 5.2 内部人员推荐; 5.3 社会招聘;

5.4 校园招聘; 5.5 特聘: (1)以不触动人事关系为前提,邀请行业专家在企业急需人才的时候,使企业获得人才突破并实现知识传递; (2)凡符合公司引进人才条件,可通过签订特聘协议,约定被聘用人权利与义务,实现公司相关业务预期并支付聘用费用。 5.6 提前聘用:对符合公司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条件的部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毕业 后愿意到公司工作的,公司可提前与其签订有关协议,鼓励其在读期间积极参与公司的建设与科研活动,并可提前1年享受有关的工资待遇和科研优惠待遇; 5.7 兼职聘用(互聘):坚持“关系不变、来去自由、流动服务、按绩付酬”的原则,聘用 兼职高级技术人才,如聘用重点院校的骨干教师来公司兼职从事科研工作。 六、人才引进的程序 6.1 高级人才: 6.1.1 被引进者如实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本人有关材料,包括简历、工作业绩、 获奖证书、最高学历学位和职称证书原件、复印件及家庭情况、工作要求和设想、本人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 6.1.2 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部门对拟引进的人才进行面试和外调、考察; 6.1.3 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拟引进目标的学历学位、专业背景和发展潜 力等条件进行综合评议; 6.1.4 基层单位提出引进人才使用、待遇、管理等方面具体的意见,经公司人力资源 部门审核、主管领导审查后,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6.1.5 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协议书(含聘约期协议),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统一 办理相关手续。 6.2 市场猎取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业人才,按6.1之规定执行。 6.3 校园招聘人才: 6.3.1 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企业实际制定年度招聘计划,明确毕业 生需求数量、专业、院校、性别及工作岗位意向;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我所人才发展的几点体会 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党支部书记周更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激发人才活力和创造力的根本保证,是应对新科技挑战的客观需要,是知识经济的必然抉择,是留住人才的根本措施。 一、探索人才激励的有效形式 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根据我所多年的实践,人才激励方式主要应有以下几种: 一是政策激励。党的正确政策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所以得民心、顺民意。在人才开发中要学会运用政策去调动人的积极性,我们在制定有关规定时,要注意同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相符合,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 二是目标激励。一个振奋人心、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进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组织生机勃勃,人才忘我工作。但是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太高,叫人们望而不可及,起不到激励作用。只有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才具有激励作用。所以我们在设置目标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同时要注意把组织的目标分解成每个人的目标,把个人的切身利益同组织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三是感情激励。人的任何认识和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焕发惊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消极的情感则会大大妨碍工作的进行。所以我们在实施人才激励时,必须善于打动人的感情,赢得他们的信赖。

四是信任激励。人才在得到信任和关怀后,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心理气氛,就能产生荣誉感,激励责任感,增强事业心。所以对同我们共事的同志,要尊重他、信任他,委以重任,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五是成就激励。满足人才的成就欲望,使他们在事业上有所创造,有所作为,就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学会一分为二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注意肯定他人的成绩,要注意他人职级待遇的合理晋升,要注意赋予他们适当的权力。 六是竞争激励。利用人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竞争激励,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如组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活动,树立典型,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和成果汇报会,做好对外宣传,搞好竞聘上岗等,在竞争激励中,要注意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七是兴趣激励。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人才体会到工作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后,就会真正为自己从事的工作积极努力,发挥自己最大力量。因此我们在组织工作时,就要深入搞好动员,讲清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注意根据人才的兴趣爱好加强人才培养,让人才自由全面地发展。 八是关怀激励。要真正获得人才的心,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内心需求,并给予必要的关怀,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九是支持激励。人才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如果能够及时得到支持,他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加倍努力工作。因此,要尊重人才的首创精神,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给予积极支持,并创造必要条件,尽量使他们的愿望得以实现。 十是民主激励。如果一个单位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给予人才以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那么这个单位人才情绪和内部氛围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就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各级领导必须学会发扬民主,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

企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吸引各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是指在公司内部现有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对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公司核准,从国(境)内外择优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力和水平的专业技术人 才、技能人才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权限 第四条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人才的引进工作。由总经理负责审定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和协调解决引进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五条引进人才原则 (一)引进人才应坚持以下原则: 1、“专业对口、按需引进”原则。引进人才须遵循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结合各单位的实际,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按照专业或工种类别,

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2、“适度从紧、严格标准”原则。公司需要人才,首先要着眼于内部培养,要严格控制从公司外部引进人才的数量,以精干员工队伍,提升劳动生产率。要严格引进人才的标准,确保引进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 3、“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为提高人才引进的有效性,引进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确保有充足数量的备选人,以竞争择优来提升引进人才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4、“目标考核、协议管理”原则。引进人才的首次劳动合同期限原则上为一到三年,试用期三到六个月。试用期和首次劳动合同期满前,各单位要进行严格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辞退。 (二)范围、对象及条件 1、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对公司生产、经营、科研起关键作用,且急需的重点专业领域技术人才,主要包括:信息化技术、会计、管理等专业人才。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操作一线岗位直接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具备较高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公司急需的技能人才。 2、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党纪、行政处分及刑事处罚记录;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具有履行应聘岗位职责的能力和相当的专业技术或技能水平;实行执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岗位,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职业)资格证书;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

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浅谈科研型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中央组织部在《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对事业单位的人才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适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科学技术干部队伍。结合本单位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践,谈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积极推行聘用制,实现用人机制转变 通过近几年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改变了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积极稳妥地进行用人制度改革,逐步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逐渐成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事业单位与职工双方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用人,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保障职工自主择业,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了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2006年,全市事业单位建立起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制度,从制度上规范了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程序和做法。通过这种方式,把好了选人用人的第一关,达到了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事业单位中来,提高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素质,基本上防止了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事业单位安排人员的目的。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打好人才基础。 二、建立和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2008年以来,按照市人力和社保局的要求,全市事业单位逐步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在事业单位试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比例,按要求设置好本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任期限,将各个岗位的职责、任务、标准和条件落实到位,并组织职工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绩效工资做好准备。 三、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始终围绕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开展业务工作 针对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围绕本单位的基本职能,开展业务技术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才按时、高质量完成本单位的主体业务工作,在完成主体业务工作中,提高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 (二)突出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优秀人才引进、培养的各种政策,通过国际交流、选派“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推选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推选市级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推选市级杰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渠道和方式,加快培养优秀人才,为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科研水平上台阶,打造核心竞争力,储备领军人物。 (三)加强培训,提升科研人才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结合本单位业务的发展和具体技术工作,有计划地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训的力度,提高科研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改变管理模式,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规范科研管理程序,狠抓管理制度落实,提升业务技术的质量和实效,确保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工作任务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集合。事业单位的人力支出主

人才引进管理制度01

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积极引进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充实和改善企业高端或实用型专业人才队伍,推动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顺利实现“十三五”战略目标,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引进工作要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坚持“尊重人才、公开选拔”,“统筹规划、重点突出”,“能力为先、德才兼备”,“择优录用、规范管理”的原则,以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为目标。 第三条引进人才要有利于促进公司整体发展,有利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有用提升,有利于新项目建设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集团公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改善和队伍结构的优化。 第二章引进的重点、标准和方式 第四条引进对象是企业发展所急需和匮乏的各类人才,重点引进具有与本企业业务相关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长的技术人才或有较强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优先引进具有领军作用的科技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引进能够在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性技术方面实现突破的实用性人才,引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创新人才,引进熟悉国际规则、具有企业管理、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本人愿意来公司工作或服务,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 2、拥有技术专利的专业技术人才; 3、因设立新项目、技术课题攻关等需聘请的专家学者; 4、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管理人才; 5、具有分外专长的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6、急需专业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

第五条引进的人才必须品行端正,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身体康健。 第六条建立灵敏多样的用人机制,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积极探索、实践各种柔性引进模式,实现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并重。 第七条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方面的限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采取调入、聘用、兼职、专家联系制度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 第八条对可以转移人事档案关系的,采取调入方式,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并备案。 第九条对不能转移人事档案关系的,采取聘用方式,根据项目和技术攻关签订专门服务协议。 第十条对在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身体康健、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专家,采取兼职、返聘或专家联系制度的形式。 第三章引进人才的程序 第十一条编制计划。用人单位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编制方案,并组织实施,然后报集团公司备案。对层次较高或拟安排关键岗位的人才,报集团公司汇总,经研究同意后,再由用人单位详尽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必要时,集团总公司可统一组织安排。 第十二条发布招聘信息。引进人才要面向国内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人才信息,可采取校园招聘、网络媒体宣传、人才市场招聘、在职职工和知名人士推荐、管理咨询公司和猎头公司寻找等方式进行。 第十三条资格审查。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负责人才的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确定符合条件的人选名单。 第十四条考试或面试。刚性引进原则上要进行笔试和面试,也可根据实际简化程序。柔性引进人才根据引进对象、使用性质和方式例外,可采用面试、协商、谈判等灵敏方式进行。

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投稿人:rxr1093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2-23 付费充值我要投稿 xxxx有限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引进和储备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使公司始终保持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人才队伍,增强竞争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基层单位积极配合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 第二章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 第三条根据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吸引人、情感留住人、政策激励人、岗位造就人、培训提高人” 的工作思路,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准则是:给想做事的人以充分的机会,给能做事的人以相应的权利,给做成事的人以丰厚的报酬。 第四条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是:以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基础,以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为重点,以公司为主、基层单位为辅,建立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 第五条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抓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专门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能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适应军民品市场,具有自主开发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一支具备理论知识、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 第六条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原则是:建立凭德才上岗,凭业绩取酬,按需要培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适应企业发展、具有山东光电特色的人才管理新机制。 第七条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能力,激发人才活力,实现人才资源最大化。 第三章竞争机制 第八条公司建立合理、科学的竞争机制,给想做事的人以充分的机会。

[管理制度]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 (管理制度)人才引进管理办 20XX年XX月 寥年的企业咨询顾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落地$丸行的卓毬管碎方案,嘀得您下戟拥肓

xx 公司人才引进暂行办法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为进壹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积极引进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第三层次人才,充实和改善企业高端或实用型专业人才队伍,推动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顺利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根据《xx 省企业引进海外创新人才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引进工作要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坚持“尊重人才、公开选拔”,“统筹规划、重点突出”,“能力为先、德才兼备”,“择优录用、规范管理”的原则,以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为目标。 第三条引进人才要有利于促进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有利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有利于新项目建设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集团公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改善和队伍结构的优化。 第二章引进的重点、标准和方式 第四条引进对象是企业发展所急需和紧缺的各类人才,重点引进具有和本企业业务关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长的技术人才或有较强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优先引进具有领军作用的科技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引进能够于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性技术方面实现突破的实用性人才,引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创新人才,引进熟悉国际规则、具有企业管理、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本人愿意来集团公司工作或服务,且具备以下条件之壹者: 1、取得硕士及之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 2、拥有技术专利的专业技术人才; 3、因设立新项目、技术课题攻关等需聘请的专家学者; 4、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管理人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