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菌感染相关知识

细菌感染相关知识

细菌感染相关知识
细菌感染相关知识

细菌感染相关知识

目录

一、细菌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人体正常菌群、病原菌与所致疾病)

二、外科、儿科、妇科的常见疾病及致病菌

三、抗菌药使用原则

四、小结

一、细菌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

1.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无性二分裂法繁殖。

2.细菌分类:根据林奈对动植物的分类,在界下面分为门,以下再顺序分为纲、目、科、属、种。

3.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不同种的细菌大小不一,同种细菌也可因生活环境和菌龄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4.细菌由革兰氏染色法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两大类。

5.细菌能引起机体产生疾病的性能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凡具有致病性的细菌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其致病作用与它的毒力(半数致死量LD50)、侵入数量及侵入途径有密切关系。

6.全身性感染:

6.1菌血症(bacteremia):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繁殖,且无明显中毒症状。如伤寒早期可发生菌血症。

6.2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且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白细胞增多、肝脾肿大等。

6.3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流,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而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6.4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又在许多组织和脏器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可引起脓毒血症。

7.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成为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

在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与人体,以及菌群中各种微生物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构成了一种微生态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菌群和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而造成生态失调,使得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下表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病原细菌,以及其所致的疾病

反过来,每一种疾病都可能是几种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以下分科室列表分析。

二、外科、儿科、妇科的常见疾病及致病菌

内科包括:呼吸科、血液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烧伤科、肿瘤科、骨科、泌尿内科(肾内科)、感染科等。感染疾病太多就不一一列出来了。总之感染疾病的治疗选择的药物主要由该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决定。

三、抗菌药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一)治疗性运用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二)各科室运用原则: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1.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A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B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C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D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2.儿科用药

2.1抗菌药物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A新生儿药物体内过程的特点:(1)体内酶系统不成熟、影响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代谢灭活,致血浓度异常增高;(2)肾脏发育不全,许多经肾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排泄减少,毒性反应发生增多;(3)细胞外液容量较大,药物消除相对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4)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较成人为弱,游离药物浓度较高,且易进入组织上。如磺胺药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俣,血中游离胆红素增高并沉积于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B抗菌治疗原则:(1)用药量宜适当减少;(2)避免应用毒性明显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氨霉素、多粘菌素类等,磺胺药、呋喃类、喹诺酮类亦不宜应用;(3)尽量避免肌注给药。

2.2抗菌药物在孕妇中的应用

A妊娠期药物体内过程的特点:(1)血浆容积增大、肾血流量增多、药物分布容积增大,血药浓度较无妊娠者低,给药剂量宜略增;(2)对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较敏感,如应用四环

素或红霉素酯化物时易致肝损害;(3)某些药物可通过胎盘,易对胎儿产生不良反应。

B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药物对母体和胎儿有一定毒性或影响者应避免在妊娠全过程中应用,其中某些抗菌药物如有绝对指征应用时可充分权衡利弊后再予采用,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致畸作用者妊娠早期不宜应用;某些药物可引起新生儿严重不良反应,妊娠后期不宜应用。

2.3抗菌药物在乳妇中的应用

乳妇应用抗菌药物时对乳儿的影响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即药物分泌至乳汁中的量,以及乳儿可自乳汁中摄入的药量,后一因素取决于药物是否可自胃肠道吸收和吸收量的多少。在乳汁中分泌多,自胃肠道吸收完全,且对胎儿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者有:磺胺药、异烟肼、氯霉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乳妇接受上述药物时应暂停哺乳。红霉素、甲硝唑在乳汁中浓度亦高,可致乳儿消化道反应,亦可暂停哺乳。

3.抗菌药物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目前针对妇产科手术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为:

①具有高危因素的经腹子宫切除术,如: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贫血、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人工瓣膜等内科合并症;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过多、术前阴道准备不充分等;②阴式子宫切除术;③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如盆腔粘连松解术、输卵管造口术等;

④选择性流产及引产手术;⑤宫颈环扎术;⑥具有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术,如:胎膜早破、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等产前出血,术前阴道肛门检查过多以及非选择性剖宫产等。

四、小结

1.感染主要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对感染的防治要根据敏感致病菌选择用药,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2.为了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我们要坚持“根据使用抗菌药的指征和抗菌药品种特点正确用药”的原则。

3.每个抗菌药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常见的细菌通常会引起特定的几类感染疾病。未进行敏感试验前,医生可以根据常见感染疾病的致病菌判断,按经验使用抗菌药。

病理病例分析题

病例摘要: 某男,70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 分析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医院需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査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泄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立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3、发出尸检诊断报告,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病历摘要 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饶,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澹.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件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 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 1.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 2.为何出现澹便样腹泻? 参考答案: 1.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腺萎缩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一胃消化功能下降一澹便样腹泻 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病例分析 男,65岁李某。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髙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 龙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 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 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右足趾变黑、坏死。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

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罹患。 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 素,克林菌素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 类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 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 合,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 合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 糖苷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类+ 氨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 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 糖苷类 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病理案例分析经典

案例1 某中学10余名学生早餐食用了面包2小时后,先后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症状,呕吐较重。多数学生有低热,WBC升高。经抗感染治疗及补液等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2天内均痊愈。采集呕吐物样品8份作微生物检查: 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培养见金黄色的菌落,甘露醇(+),凝固酶试验(+)。 思考题: 1.考虑什么疾病?为什么? 2.就此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应注意什么? 案例2 李某,男,10岁。因发热、水肿、血尿入院。自幼经常咽痛,发烧。 xx: T39℃,血压偏高。实验室检查: 尿RBC(+++),颗粒管型3-5个/HP;ASO抗体800单位。 思考题: 1.考虑什么疾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最有可能的是什么菌? 2.患儿的这次临床表现与自幼经常咽痛,发烧是否有关?为什么? 案例3 患儿,6岁。因发热伴头疼、呕吐两天,服退热及消炎药后,症状无改善,头疼加剧,烦躁。入院时T39℃,呕吐两次,呈喷射状,神志尚清.全身皮肤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颈硬。脑脊液检查:

外观混浊,WBC多。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涂片镜检,发现WBC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思考题: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该菌是如何传播的?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 3.送检病人的检材标本时应注意什么? 案例4 患者,女,27岁,以尿频、尿痛、阴道分泌物多就诊。门诊检查,尿道口充血,有压痛及脓性分泌物,宫颈水肿、充血,糜烂,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宫颈管分泌物涂片镜检: 中性粒细胞内外见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的生化反应: 氧化酶(+),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思考题: 1.该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是什么? 2.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案例5 4岁男孩,进食小店卖的水果色拉,回家2天后,出现严重腹部疼痛,大便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便血,伴发热,呕吐,到医院急诊,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思考题: 1.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针对该病例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

身体疼痛对应器官疾病示意图

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 “左边肚子痛,是哪儿出问题了?” “我后腰痛,是哪个器官不对?” ??身体不同位置发生疼痛时,往往都会发出类似的疑问。昨日,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清楚地解析出不同部位疼痛可 能代表的问题器官,该图仅适用于平日作为疾病预警的参考,切不可靠它自诊,以免造成误诊加重疾病。身体各部位的疼痛经常是由牵拉、痉挛、缺血和炎症引起,有时定位不准确,要特别小 心。头痛面部疾病可引起头部的牵涉痛。常见的如青光眼可引 起前额部的牵涉痛、鼻窦炎可引起局部的牵涉痛等;颈部疾病可 引起头部的牵涉痛; 呼吸道感染、肺炎、 败血症等全身疾病也 可引起头痛。上腹部 或脐周围痛阑尾是 长在人体右下腹的回 盲部。但是,阑尾炎 刚发生时感到腹痛的 部位往往不是在右下腹部,而是在上腹部或者肚脐周围。在这个部位持续几个小时或 更长时间才觉得右下腹痛。右肩疼痛胆囊位于肝脏的下方紧靠膈肌,胆囊发炎时,因充血肿大,炎症容易刺激到膈肌,支配膈

肌的膈神经有一支分布到右肩,当胆囊所在的部位右上腹发生绞痛时,往往同时在右肩部和背部也会出现疼痛。左臂等处疼痛心绞痛的特点是胸骨后面压榨性疼痛,此时心脏内的代谢产物刺激了自主神经,也可产生内脏与体表相关联的皮肤敏感现象,这时发生的牵涉痛常放射到左侧胸前臂、腋窝、臂内侧和手的小指部位。其他疼痛肾和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常引起腹股沟和 大腿内侧的放射痛;胃部疾病可引起背部痛;椎间盘脱出可引起下肢痛;肺炎还可以引起腹痛等。 内脏器官在发生疾病时,往往会造成一些部位牵涉性疼痛。 这幅“内脏器官疾病时的牵涉性痛区”图,以一张正面人体图形式,用不同的颜色和文字,清楚地指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

病理病例题讲解

尸体解剖查明死因-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70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 分析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医院需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3、发出尸检诊断报告,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萎缩-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 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 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 参考答案: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 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病例分析 男,65岁李某。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右足趾变黑、坏死。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

人体器官分布图

人体器官分布图

————————————————————————————————作者:————————————————————————————————日期: 2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了解人体内脏保障自己的身体) 2010-08-03 18:10 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肺--在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脾脏。中医上说思伤脾。思念某人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 4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l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一、定义与分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以病毒多见,占70% ~ 80%,细菌感染占20% ~30%。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1]: (一)普通感冒 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一般5~7 d可痊愈。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临床特征为声嘶、发声困难,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病程约1周。 (四)咽结膜热 咽结膜热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病毒性结膜炎,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结膜炎三大症状。病程4~6 d。 (五)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 ℃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类型、分离宿主(如果宿主是人则可以省略)、分离地点、分离序列号和分离年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Brisbane/10/2006(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名法和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无亚型划分。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目前已知所有亚型包括16种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可以在鸟类特别是在水禽中存在,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其它动物,如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目前为止,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没有发现其它的自然宿主。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可以感染猪。流感病毒很容易被紫外线和加热灭活,通常56℃ 30min可被灭活。流感病毒在pH 值<5或>9,病毒感染性很快被破坏。流感病毒是包膜病毒,对于所有能影响膜的试剂都敏感,包括离子和非离子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 第二章流行病学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国家流感中心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16084985.html,)提供每周更新的我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信息。 一、概况 流感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非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病例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这种情况叫散发;一个集体或一个小地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叫暴发;较大地区的流感发病率明显超过一般的发病水平,可称为流行;大流行有时也称世界性大流行,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波及全世界,发病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二、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婴幼儿流感以及人H5N1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免疫缺陷

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 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 2、是否需要治疗? 参考答案: 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 参考答案: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

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参考答案: 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 二、低钾血症: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的主要途径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K+3.2mmol/L(<3.5mmol/L)

人体器官分布图

人体器官分布图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了解人体内脏保障自己的身体) 2010-08-03 18:10 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肺,,在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脾脏。中医上说思伤脾。思念某人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 4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一、概述 在内科门诊,咳嗽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有负面影响,需要规范诊治。 按病程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 ml)。 根据X线胸片检查结果可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10%,可占国内呼吸专科门诊量三分之一左右,30~40岁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1,2,3]。 二、病因学分析 (一)病因 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次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或者为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少部分为迁延性感染性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国内以CVA最常见,占慢性咳嗽病因的32.6%,其次为UACS和EB,而GERC近年有增多趋势[4,5,6]。其他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少见和罕见咳嗽病因所占比例很少,但涉及病因繁多。 少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经全面检查和治疗,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7]。 (二)病理生理机制 咳嗽反射弧中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以及咳嗽中枢的任一环节受到影响,都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由于咳嗽反射传入神经分布较广,因此除呼吸系统疾病外,消化、心血管、耳鼻喉等系统的疾患也可引起慢性咳嗽。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得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最常见得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得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得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得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得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 素,克林菌素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 类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与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合, 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 合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她啶,头孢哌酮、环丙 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 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得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类+ 氨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 糖苷类 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厌氧菌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甲硝唑

临床常见细菌感染及选择药物

临床常见细菌感染及药物选择 1.一般软组织感染:痈、疖、蜂窝织炎、乳腺炎、丹毒、淋巴管炎等。常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首选药物是青霉素、苯唑西林;其次可以考虑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第一代头孢、万古霉素;严重感染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 2.软组织混合感染:即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参与的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厌氧类杆菌窝织炎、肌肉坏死、糖尿病足及咬伤感染等,治疗上要兼顾到厌氧菌。 I消化链球菌感染: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其次可以选择克林霉素;严重感染选择阿奇霉素、万古霉素等。 H大肠杆菌感染:首选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头孢二三代;其次可以选择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严重感染选择碳青霉烯类。 皿肠杆菌属(产气、阴沟):首选抗绿脓B -内酰胺类(哌拉西林、 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等)+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其次可以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严重感染选择碳青霉烯类。 以上感染必须考虑到厌氧菌感染,可以加用替硝唑、甲硝唑。 3.梭菌性肌肉坏死及蜂窝织炎和破伤风均为厌氧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使用普通的青霉素即可。 4.烧伤创面感染: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肠道杆菌引起的感

染。对轻度感染可选用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氟喹诺酮类等,耐庆大霉素菌株可予阿米卡星等耐氨基糖苷钝化酶的品种替代。严重感染可予三代头孢或哌拉西林联合氨基糖苷类,或予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易引起肉芽肿,药物难以渗入,故较重感染治疗应保证有足够的疗程。形成生物膜时疗效降低,此时,可加用大环内酯类等抑制生物膜形成的药物。 5.人工关节或胸骨劈开术后: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MSS/和MSCN:首选苯唑西林;其次可以选择头孢一代、万古霉素;严重感染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 MRSA首选万古霉素;其次可以选择替考拉宁、严重感染用夫西地酸、利福霉素。 MRCNS首选万古霉素;其次可以选择左氧氟沙星;严重感染再加用利福霉素。 6.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骨和关节的化脓性感染最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杆菌, 用药时要兼顾到使用能够比较多得进入到骨组织的抗生素。 7.脑脓肿(原发性或源自临近感染、创伤或手术后)、脑膜炎、脓胸: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等得颅脑创伤的手术感染,最主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少数时候也有肠道杆菌和厌氧菌。选药要考虑到药物能够进入血脑屏障而达到感染组织。脑膜炎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可首选较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脑膜炎球菌所致的脑膜炎及败血症。也可予二、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或林可霉素类替换青霉素治疗。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脑膜炎等可予二、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以下简称产NDM-1细菌)是新近报道的泛耐药细菌,由于其广泛耐药性导致感染治疗十分困难。为指导临床正确认识与诊疗这类细菌感染,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与流行情况 细菌产生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临床分离细菌大多能产生β-内酰胺酶,已经确定的β-内酰胺酶有数百种;各种酶分子结构和对β-内酰胺类水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根据分子结构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B类酶在其活性部位结合有锌离子,因此又称为金属β-内酰胺酶。其水解底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表现为产酶细菌对这些药物广泛耐药。金属β-内酰胺酶首先在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中发现。近年来,在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中也有发现。迄今为止已经确定的金属β-内酰胺酶除NDM-1外,还包括IMP、VIM、GIM、SIM、SPM等型别。 最早报道的产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于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发现

这株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其后还在这名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产NDM-1的大肠埃希菌。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英国、印度等国研究人员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占所检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它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摩根菌、普罗威登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已经有感染病例报道。 产NDM-1细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 二、临床特点 与其它多重耐药菌感染相似,以下患者属于产NDM-1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 产NDM-1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菌感染没有差别。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

第三章病例分析——细 ? 菌性痢疾 概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着。 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2天。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脓血便,每日10-20次或以上,里急后重明显。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自行恢复。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急性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病程3-7天而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突然高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至缺如。 (二)慢性菌痢 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 (三)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产NDM-1泛耐药肠杆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产NDM-1泛耐药肠杆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卫办医政[2010]161号 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科细菌(以下简称DNM-1 细菌)是新近报道的泛耐药细菌,由于其广泛耐药性导致感染治疗十分困难。为指导临床正确认识与诊疗这类细菌感染,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与流行情况 细菌能产生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临床分离细菌大多能产生β-内酰胺酶,已经确定的β-内酰胺酶有数百种;各种酶分子结构和对β-内酰胺类水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根据分子结构分为A、B、C、D 四大类,其中B 类酶在其活性部位结合有锌离子,因此又称为金属β-内酰胺酶。其水解底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表现为产酶细菌对这些药物广泛耐药。金属β-内酰胺酶首先在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中发现。近年来,在肠杆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中也有发现。迄今为止已经确定的金属β-内酰胺酶除NDM-1 外,还包括IMP、VIM、GIM、SIM、SPM 等型别。 最早报道的产NDM-1 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于2008 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发现这株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其后还在这名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产NDM-1 的大肠埃希菌。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英国、印度等国研究人员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产NDM-1 肠杆科细菌占所检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摩根菌、普罗威登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已经有病例报道。产NDM-1 细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状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 二、临床特点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相似,以下患者属于产NDM-1 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 产NDM-1 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菌感染没有差别。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 细菌感染的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三、实验室诊断 产NDM-1 细菌的实验室诊断包括筛查、表型确认和基因确证三个步骤。 (一)表型筛查。 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中,以美洛培南或亚胺培南纸片法(K-B 法)或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对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进行初步筛查,如果达到以下标准,需要进行性表型确认。厄他培南特异性较低,不推荐用于筛查试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