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B1B2C1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最终报告

11B1B2C1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最终报告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1.1. 工程总体概况 (2)

1.2.建筑概况 (2)

1.3. 技术要求 (2)

第二章地质条件概况 (3)

2.1. 地层岩性 (3)

2.2. 水文地质条件 (6)

第三章检测方案 (7)

3.1. 参考标准 (7)

3.2. 检测数量 (7)

第四章检测方案确认表 (8)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总体概况

1.2.建筑概况

1.3. 技术要求

本工程采用A型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型号为Φ500*125mm. 管桩桩径为5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C80,桩端持力层为5-2层强风化砂岩,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0KN。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N。Φ500桩采用D62柴油锤沉桩,冲

程2m ,冲击能力≥12.5t ·m ,最后三锤平均贯入度为25mm ,必要时再调整。

第二章 地质条件概况

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裕丰村地块,场地西边为一河涌(裕丰涌),其地貌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近海)地段。拟建场地原为农田、鱼塘及村庄,场区内地势较低,现地面标高大部分在7.00~7.90m 之间。目前场地比较平整开阔,建筑垃圾也已清走。

2.1. 地层岩性

根据场地钻探资料揭露,场地内上部覆盖层三角洲冲淤积成因的淤泥、淤泥质土、砂土、粉质粘土和风化残积土,下伏岩层北部地区为混合岩,南部地区基岩为沉积岩(碎屑岩)。现将钻孔揭露的土岩层按其成因及工程特性由上而下综合简述如下:

1、填土、耕土层

(1)填土层(Q4ml ):在裕丰大道以南部分多为素填土,为近期填土。灰褐、土黄、褐红等色,以填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粉细砂及中砂,松散。在裕丰大道以北部分多为杂填土。灰褐、土黄、灰黄等色,以填粘性土,含少量砖石碎块、建筑垃圾等,松散。在该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 次,N = 5 击。在117 个钻孔中的91个钻孔分布,层厚0.80~4.00m ,平均层厚为2.17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下同)fak =60~80kPa ,混凝土预制桩桩侧的摩阻力特征值(下同)sa q =10~12kPa 。本层6个孔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 =0.40~1.73MPa 。

(2)耕土层(4pd

Q ) :灰褐、灰色,湿,以粘性土为主,含粉细砂及植物根,松软。

在117 个钻孔中的58 个钻孔分布,层厚0.30~2.20m ,平均层厚为0.88m 。fak =80~100kPa ,sa q =10~12kPa 。

2、海陆交互沉积层(4mc

Q )

(1)淤泥(淤泥质土):灰黑、灰、深灰等色,含少量粉细砂、贝壳及腐植质,饱和、流塑状态。该层多为淤泥,少数为淤泥质土。在 117 个钻孔中的115个钻孔分布,层厚3.40~17.00m ,平均层厚为7.48m 。该土层做标准贯入试验 290 次,N =1~5击。本层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属高压缩性土层。fak =40~50kPa ,sa q =6~8kPa 。本层6个孔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 =0.27~0.48MPa 。查表得压缩模量Es=2.1~

2.8Mpa,变形模量E0=2.0~

3.2MPa。在本层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为:原状土抗剪强度Cu=8.7~50.0kPa,平均为20.7kPa;重塑土抗剪强度Cu’=2.0~13.0kPa,平均为6.45kPa;灵敏度为2.1~8.1,平均为3.46,本层灵敏度等级为中等灵敏。

(2)细砂:灰色,该层以细砂为主,含较多粉粘粒及含少量中砂、粗砂,呈松散状态,饱和。仅在1个A9钻孔有分布,层厚2.20m。在该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4

q=8~10kPa。

次,N =5~8击,fak =100~120kPa,sa

Q)

3、冲积层(al

(1)粉质粘土:黄红、灰黄等色,含少量粉细砂,多呈可塑状态,局部呈硬塑状

态。该层多为粉质粘土,少数为粘土。在117 个钻孔中的103 个钻孔分布,层厚1.70~16.00m,平均层厚为6.82m。层面埋深2.40~20.50m。在该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79

q=20~25kPa,预制桩的桩端次,N =5~32击,可塑状态的fak =160~180kPa,sa

(当16

22OkPa,sa q=25~30kPa,qpa=2000~2200kPa(当L>30m 时)。

本层 6 个孔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0.79~2.06Mpa,压缩模量ES =4.4~

6.2Mpa,变形模量E0=5.2~9.1MPa。

在本层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为:原状土抗剪强度Cu=20.6~103kPa,平均为

61.8kPa;重塑土抗剪强度Cu'=5.5~13.5kPa,平均为9.5kPa 。

(2)淤泥质土(淤泥):灰黑、灰、深灰等色,含少量粉细砂、贝壳及腐植质,

饱和、流塑状态。该层多为淤泥质土,少数为淤泥。在117 个钻孔中的36 个钻孔分

布,层厚0.80~11.00m,平均层厚为3.22m。该土层做标准贯入试验44 次,N =2~5

q=10~12kPa。击。本层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属高压缩性土层,fak=50~60kPa,sa

图中编号(3——2)。

(3)中砂:灰色,该层以中砂为主,含少量细砂、粗砂及砾砂,部含少量砾石,

多呈中密状态,少量呈松散~稍密或密实状态,饱和。117 个钻孔中的51 个钻孔分

布,层厚0.70~9.50m,平均层厚为2.37m,层面埋深11.5~24.00m。在该层共进行标

q= 25~30Pa,qpa = 2200~准贯入试验43次,N =9~36击,fak = 180~220kpa,sa

2400kpa (当16< L ≤3Om时)。图中编号(3——3)。

(4)粉质粘土:灰色、灰白、灰黄色等,含少量粉细砂,多呈可塑状态,局部

呈硬塑或软塑状态。该层多为粉质粘土,少数为粘土。在117个钻孔中的37个钻孔分布,层厚1.00~10.6Om ,平均层厚为4.12m 。层面埋深9.30~21.00m 。在该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53 次,N =3~31击。软塑状态的fak =120~150kPa ,sa q = 15~20kPa ;可塑状态的fak = 180~200kPa ,sa q = 20~25kPa ,qpa =1500~1600kPa (当16 < L ≤30m 时);硬塑状态的fak= 220~25OkPa ,sa q =25~30kPa ,qpa =2200 ~2200kPa (当16

4、残积层(el

Q )

(1)粉质粘土:棕红色、灰色,含少量粉细砂,由泥质粉砂岩或泥岩风化残积而成,多呈硬塑状态,少数呈可塑或坚硬状态。在 117 个钻孔中的 32 个钻孔分布,层厚1.50~9.60m ,平均层厚为4.63m 。层面埋深10.70~24.50m 。该土层做标准贯入试验53次,N =9~30击,fak=220~250kPa , sa q = 35~40kPa ,qpa=2200~2400kPa (当 16 < L ≤30m 时)。图中编号(4——1)。

(2)砂质粘性土:

灰褐色,为混合岩风化残积而成,以粘粉粒为主,含少量石英质中细砂,硬塑-坚硬,遇水易软化。仅在 A1、A2、A3、A5、L1、L2钻孔揭露的厚度为3.00~11.70m ,平均厚度为9.32m ,层面埋深11.50~21.50m ,该土层做标准贯入试验18次,N= 12~27击。fak = 250~3O0kPa ,sa q = 35~4OkPa ,qpa =2500~280OkPa (当16

5、岩层

下伏岩层北部地区为混合岩,南部地区基岩为沉积岩(碎屑岩)。 (1)混合岩(

Z P )

场地钻孔揭露北部地区基岩为元古代变质岩,其岩性主要为混合岩。场地基岩风化程度有比较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根据钻探揭露深度按岩层的风化程度及裂隙发育程度,将岩层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本次勘察仅揭露到全风化混合岩层,现综合简述如下:全风化混合岩:灰褐、灰、褐黄等色,母岩已完全风化成土状,原岩结构己全部破坏。岩芯呈坚硬土状,手捏呈粉状。具有遇水崩解软化的特点,遇水后强度大幅降低。仅在 A1、A2、A3等3个钻孔分布,揭露的厚度为 1.90~5.20m ,

平均厚度为3.83m ,层面埋深21.50~24.50m 。在该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次,N = 31

击。fak = 400~450kPa ,sa q = 50~60kPa ,qpa=3000~3500kPa (当 16 < L ≤3Om 时)。

(2)沉积岩(碎屑岩) (

2K )

场地钻孔揭露南部地区基岩属白至系,其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泥岩或中细砂岩。场地基岩风化程度有比较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根据钻探揭露深度按岩层的风化程度及裂隙发育程度,将岩层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本次勘察仅揭露到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局部揭露到中风化层,现综合简述如下:

(a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灰色、棕红色等,原岩结构己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状。在 117 个钻孔中的 65 个钻孔分布,层厚1.00~8.00m ,平均层厚为3.65m 。层面埋深13 . 50~27.00m ,层顶标高-20.67~-6.7lm 。在该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80次,N =29~50击,fak= 450 ~500kPa ,sa q =50~60kPa ,qpa=3000~350OkPa (当16

(b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灰色、棕红色等,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大部分己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裂隙发育,岩芯多呈半岩半土状,少量呈碎块状,岩碎块多用手可折断。在 117 个钻孔中的 87 个钻孔分布,揭露的厚度为1.40~9.30m ,平均厚度为3.71m 。层面埋深16.50~28.50m ,层顶标高-21.50~-11.24m 。在该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71次,N = 50~81击。fak= 550~600kPa ,sa q =80~100kPa ,qpa = 3500~4000kPa (当16

(c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粉粒结构,泥质、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呈块状或长柱状,局部夹微风化岩块。仅在 Al0、A16、A19、A20、A23钻孔有分布,揭露的厚度为0.80~2.00m ,平均厚度为1.24m 。层面埋深24.00~28.50m ,层顶标高-22.57~-17 .08m 。在该层取岩样 2 组,岩样的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fr=2.0~31.50MPa 。

2.2. 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钻探是采用泥浆护壁的方法进行施钻,测到各钻孔的稳定水位,钻孔柱状图中所标明的水位为稳定水位的埋深。地下水的埋深介于 2.10~2.60m 之间,标高为4.80~5.30m 。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中,主要补给来源是雨水。

(2)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局部分布的细砂、中砂层的孔隙中,但该砂层中含较多粉粘粒且在拟建场地仅局部分布,砂层的透水性一般,地下水水量一般。地下水主要接受外围含水层的补给,补给来源较充足。

(3)基岩裂隙水:场地基岩多为沉积岩(碎屑岩),因岩层裂隙发育,但裂隙多呈闭合状态,透水性较差,裂隙水贫乏。

根据上述分析,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砂层中的孔隙水,透水性一般;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等均为弱透水层,基岩岩性风化后的裂隙多呈闭合状态,透水性也较弱。我们选取了A13、B68、L9号钻孔进行孔内简易抽水试验,抽水情况如下:A13、B68、L1号孔抽水前水位分别为1.50m、0.3m、1.3m,仅抽水2~4分钟就抽不到地下水,停止抽水后,地下水位恢复较慢,经多次洗孔试抽,仍抽不到2分钟就断水。因场地地层多为弱透水层,砂层为局部分布,厚度较薄且含较多粉粘粒,综合分析场地的岩、土性条件,我们认为场地内的地下水水量不丰富。

第三章检测方案

3.1. 参考标准

1、《广东省桩基质量检测技术规定》(试行);

2、《基桩高应变动检测规程》(JGJ/T106-97);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CJ106-2003)

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3.2. 检测数量

根据穗建质[2010]574号有关规定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规定,根据本工程桩基类型的特点,该工程基桩检测方法及检测数量如下:

1、桩身质量的检测:采用低应变法检测;

2、桩承载力的检测:采用静载试验法及抗拔静载检测;

3、检测数量: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每个柱下承台不少于1根;采用静载试验法检测,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采用抗拔试验法检测,不应少于有竖向抗拔或水平承载力设计要求的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4、本工程总桩数为1328根,抗拔桩为547根。承台总数为254个,柱下承台共

207个。低应变检测桩数根据比例为267根,其中每个柱下承台不少于一根;静载试验法检测桩数根据比例为16根;抗拔试验法检测桩数根据比例为7根。各区域的检测桩数详见下表。

各区域的检测桩数

具体桩号由建设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设计院、监理单位共同商定。

第四章检测方案确认表

亚运城赛后新建分区4工程

【住宅楼工程3幢及商业楼工程1幢(自编D区B-1、B-2、C-1、GJ-2)】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确认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