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北方言语义探源研究

东北方言语义探源研究

东北方言语义探源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计算机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方勇,侯娜

[摘

要]文章补充说明了东北方言中常见的“抱窝鸡、老抱子”等词中的“抱”字在古汉语中早已有孵卵之

义;同时对“燕别户”等诸多词进行了详细地归纳和整理,指出“燕别户”等东北方言词是来源于河北、山东等地的方言词汇;而“苶葱”一词应写作“櫱葱”,二者是音近通假的关系。

[关键词]东北方言;古汉语;抱;蝙蝠;櫱[中图分类号]H172;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15)02-0113-04

[收稿日期]2015-01-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3YJC770011);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博士扶持项目)(编号:2013BS21);吉林师范大学校级项目(编号:Jlsdjy201101)

[作者简介]方勇(1977—),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古文字,古文献;侯娜(197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东北文化。

第2期2015年3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n )

No.2

Mar.2015

doi :10.3969/j.issn.1007-5674.2015.02.023

近些年来,由于具有东北特点的相声、小品和电视连续剧等影视作品的不断推广,使得东北方言开始逐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说明东北方言俏皮而活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本文旨在这种大背景下,从古汉语语义学角度来探寻一下东北方言形成的根源问题,并据此来分析归纳东北方言在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特点。

请看下面的例子:一、老抱子、抱窝鸡

《东北方言词典》释“老抱子”为“孵鸡雏的母

鸡”[1]

,《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释其为“孵小鸡的母

鸡”,并解释“抱窝鸡”是“正在孵蛋的鸡”。[2]《哈尔滨方言词典》将“抱(菢)窝鸡”解释为“正在孵蛋的鸡”。[3]而动词“抱”,《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为“孵(卵成雏)”,并收录了“抱窝”一词,解释为“孵卵成雏”。[4]1999年出版的《汉语方言大辞典》中业已收录了“抱窝”一词,并解释为“比喻女人坐月子。冀鲁官话”。同时该词典还引用了《金瓶梅词

话》第三三回中“抱什么空窝”的例子为证。[5]《魅

力东北话》一书也收录了“抱窝”一词,指出是“禽鸟孵化雏鸟”之义,同时还有“引申为分娩”之义,并收录“抱鸡仔”一词。[6]《东北方言大词典》释“抱窝”为“母鸡孵化小鸡崽”义。[7]《东北话词典》也同时收录“抱窝”及“抱窝鸡”等词语,并解释“抱窝”一词为“鸡孵蛋,戏说妇女生孩子”。[8]1995年出版的《河北方言词汇编》一书也收录与上述意义相同

的“抱小鸡”、“老抱子”等河北地区方言词。[9]

以上词典或书籍的解释均正确无疑,并且这些词及词义在东北地区尽人皆知。但究其词义形成的来龙去脉,则鲜为人知。崔棠华先生是较早关注这个问题的学者,崔先生根据《方言》一书的记载及清代钱绎的《笺疏》,指出“抱”古已有“孵”的意思。[10]他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准备运用音韵学及古文字学知识把这个说法补充说明一下。

先来看汉代扬雄《方言》卷八中的记载:“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爵子及鸡雏皆谓之鷇。其卵伏而未孚始化谓之涅。”《方言》所言的“北燕”即先秦时期燕国北部的“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这些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扩展的-

-113

土地”,“朝鲜洌水”即“大致相当于今辽宁、吉林部分地区以及朝鲜北部一带”。[11]正因为先秦时期大部分东北地区的先民既已言“伏鸡曰抱”,所以后世逐渐产生出“老抱子、抱窝鸡、抱窝、抱鸡仔”等方言词汇也就显得自然而然。

在这里我们暂不谈以上所列词汇的发展过程,仅就“抱”字的古义做重点分析。对于上引《方言》的“伏鸡曰抱”,《方言笺疏》认为:“《众经音义》卷五云:‘今江北谓伏卵为菢,江南曰伛。’又卷十八云:‘抱卵,字体作菢同,蒲冒反,又作蓲,引《通俗文》云:‘鸡伏卵,北燕谓之菢,江东呼蓲,音央富反,伏音辅又反。’《乐记》:‘煦妪覆育万物。’郑注:‘以气曰煦,以体曰妪。菢与抱同。’《淮南·原道训》云:‘羽者妪伏,毛者孕育。’高诱注:‘妪伏以气剖卵也。’《泰俗训》云:‘卵之化为雏,非慈雌呕煖覆伏累日积久,则不能为雏。伛、妪、呕並与蓲同。’《淮南·精神训》又云:‘虽天地化育亦不与之抮抱矣。’抮抱双声,字亦妪伏之意,抱与伏语之转,故伏羲氏亦称包羲,是其例也。今吴俗以火蓲

卵数日而成雏,以千百计谓之哺坊。……《说文》:‘孚,卵孚也。’徐锴《传》曰:‘鸟袌恒以爪反覆其卵也。’《众经音义》卷二引《通俗文》云:‘卵化曰孚,音方付反。’又卷七引《字林》云:‘孚,生也。’《广雅·同字篇》、《广韵》并云:‘孵,卵化也。’桴、孵

并与孚同,亦抱声之转也。”[12]

《说文》云:“孚,卵孚

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

古文孚从,古

文保。”段玉裁注:“卵因伏而孚,学者因即呼伏为孚。凡伏卵曰抱,房奧反,亦曰蓲,央富反,恒以爪反覆其卵也。按反覆其卵者,恐煦妪之不均。”

由上可见,“抱”表母鸡孵化鸡雏之义大有来头,这种说法在古代的江北(长江以北地区)及东北地区通行一致。上引所云“抱与伏语之转”之“伏”也可表示孵卵之义,《庄子·桑庚楚》“越鸡不能伏鹄卵”便是明证。又《释名·释姿容》曰:“伏,覆也。”所以母鸡“伏卵”即“覆卵”,是指母鸡趴在卵上用身体的温度孵化小鸡,并不时用喙或爪子翻动鸡卵,使其受热均匀。

《说文》所说“孚”字古文

“”所从

“”字应即是“保”字,“保”古音为帮母幽部字,“孚”为並母幽部字,二者声母同为重唇音,韵部相同,故读音相同。“保”

字古文字有作形,本是指成人抚养小孩子之形,其与“孚”所养育的对象虽不同,但是所涉行为却相近。又“抱”字古音亦是並母幽部,故“孚”与“保”及“抱”、“菢”、“袌”可通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孚”字本义并不是表示孵化义,《字源》认为“孚”字“初文是会意字。像以一手或两手抓获小儿之形。本义是俘获。……到了小篆,追加人旁,作‘俘’,……不过《说文》把‘孚’、‘俘’分为二字,训孚为卵孵则非是。小篆之后,‘孚’、‘俘’分化,‘俘’专表俘获义,‘孚’则用来

表示假借义。”[13]

我们认为《字源》的意见正确,“孚”

字假借义即可表示孵卵,后写作“孵”。

综上,由“抱”一词发展出“抱窝”、“抱窝鸡”、“老抱子”、“抱小鸡”等词汇,均是因为“抱”字古义有“孵卵”义,而且语言的使用者将其巧妙、形象地进一步引申、转移到女人生孩子的义项上。

二、燕别户、燕别股、燕蝙虎子、燕瘪蝠、燕别蝠、燕别古、燕别蝴

《东北方言词典》收录“燕别户”一词,指蝙蝠,又作“燕别股”。[1]352《魅力东北话》收录“燕蝙虎子”、“燕瘪蝠”二词,均指蝙蝠。[6]241《东北方言大词典》收录“燕别古”一词,义指蝙蝠。[7]388《东北话词典》收录“燕别蝴”一词,亦指蝙蝠。[8]678《汉语方言

大辞典》收录以下几个相关的词并作注解说:

[5]7209-7210“眼别蝠”,东北官话。辽宁沈阳。“燕变蝠”,晋语。河北成安。1931年《成安县志》:“呼蝙蝠曰燕变蝠,以燕食盐而变成蝠也。”“燕扁虎”,北京官话。北京。《河北方言汇编》更是收录了河北各地近五十种的“蝙蝠”别名。[9]122

按:以上所见均是指蝙蝠的方言口语词。扬雄《方言》卷八云:“蝙蝠,自关而东谓之服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

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蟙

。”《说文》曰:“蝙

蝠,服翼也。”《尔雅·释鸟》:“蝙蝠,服翼。”郭璞注:

“齐人呼为蟙,或谓之仙鼠。”郝懿行《尔雅义疏》引《新序·杂事第五》“黄鹄白鹤,一举千里,使之与燕服翼试之,堂庑之下,庐室之间,其便未必能过燕服翼也。”并引王德瑛说:“‘燕服翼’是一物,今东齐人谓之‘燕蝙蝠’是也。”郝氏同文亦云:“按今登州谓蝙蝠为蟞蚨,语声之转耳。《类聚》引《孝经援神契》曰‘蝙蝠伏匿,故夜食。’今按,伏匿,服翼声相近。”《广雅》:“伏翼、飞鼠、天鼠、

仙鼠、也。”《神农本草经》云:“伏翼,一名蝙蝠、味咸,平,无毒。治目瞑,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生川谷及人家屋间。”《本草纲目·禽二》“伏翼”条亦列举了蝙蝠的数种别名:“伏翼: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

-11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