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

方案建议书深圳市翌日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3)

1. 系统简介 (4)

1.1. 系统概述 (4)

1.2. 系统基本功能 (4)

1.3. 拓展功能 (5)

1.4. 系统特点 (5)

2. 系统设计方案 (7)

2.1. 设计原理 (7)

2.2. 设备布置规则 (7)

2.3. 设计依据 (9)

2.4. 设计原则 (10)

2.5. 设备布置图 (10)

3. 系统技术规格 (10)

4. 系统组成 (13)

4.1. 系统示意图 (13)

4.2. 主要设备 (14)

4.3. 系统软件 (30)

5. 工程施工安排 (38)

5.1. 施工流程 (38)

5.2. 初步工程进度安装表 (39)

6. 培训及售后服务 (40)

6.1.培训内容 (40)

6.2. 售后服务承诺 (42)

6.3. 售后服务形式 (42)

6.4. 设备扩容 (43)

6.5. 软件升级 (43)

7. 公司简介 (45)

7.1. 公司简介 (45)

7.2. 质量保证 (46)

7.3. 公司资质 (48)

7.4. 现场案例图 (51)

7.5. 公司业绩 (52)

前言

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国交通建设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尤其在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方面的建设突飞猛进。在公路、铁路建设方面,道路建设路线逐渐由平原、微丘向山区高原挺进,隧道、桥梁等结构物占线路的比重越来越大,隧道建设工程数量持续增长;在城市轨道建设方面,地铁具有节省土地、减少噪音、减少污染、节省资源等优点,成为各城市解决拥堵、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隧道及城市地铁建设的造价高、运营管理相对复杂、施工环境恶劣、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常要求对隧道中人员数量进行统计、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监控。

目前市场上隧道安全监控系统中都没有与外界直接通话的无线通信系统,在遇到突发事故,如崩塌、涌水涌泥等事故,不能及时向隧道监控室汇报,很容易贻误抢险时机。如果有无线通信系统,施工人员在隧道中工作,可随时将隧道的掘进和安全情况汇报到隧道监控室,便于调度和及时处理突发事故。

当遇到隧道突发事故,对隧道施工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的位置信息,也缺乏语音通信手段,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仍然不高,效果不理想。由于通信网络不畅,通信手段单一,网络承受能力差,往往造成领导层信息不畅通,指挥不足,数字不准,不利于事故的抢险,极易造成事故损失的扩大。隧道对利用相应的人员跟踪定位设备,全天候对施工人员进行实时自动跟踪和考勤,随时掌握每个员工在隧道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全隧道人员的位置分布情况等需求迫切。

深圳翌日科技致力于隧道安全建设,通过深入研究我国隧道现状,推出了“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

1.系统简介

1.1. 系统概述

翌日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ZigBee无线技术,结合隧道安全施工企业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而设计,由KJ272人员定位系统、KT132无线通信系、LED同步控制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1.2. 系统基本功能

1.2.1.KJ272人员定位系统

通过给隧道人员佩带定位卡,地面监控人员可在隧道地图实时观测到所有隧道人员的真实分布情况、数量、姓名,可对人员进行区域定位。同时可进行人员考勤管理。

1.2.2.KT132无线通信系统

为隧道人员配备手机,实现隧道与外部免费通信。手机之间可互相通话、收发短信,也可与隧道外的固定电话通话。监控中心可与多部手机同时进行通话,可向手机发送短信。系统还支持手机与外线电话的通话。

1.2.3.LED同步控制系统

LED同步控制系统从监控主机调取实时监测到的人员信息数据,实时显示于LED大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包括:姓名,工种、部门、进入隧道时间,使管理先进化,透明化。

1.2.4.视频监控系统

使用隔爆摄像仪录像,以图像方式直观实时监控掘进面、锚喷面等关键生产环节工况。

1.3. 拓展功能

1.3.1.环境监测系统

可方便扩展能监测瓦斯、CO、风速、温度的环境安全监测系统。

1.3.

2.数据共享

可提供接口与隧道现有办公自动化和人事管理系统联机运行。

1.4. 系统特点

1.4.1.多网合一、高效灵活

人员定位系统和无信通信系统共用一套主要设备(基站、线缆或光缆、电源等),并可在现有基础上直接扩展LED同步控制系统,同样共用主要设备,节省大量成本。后续升级扩容也非常方便,只需要增加相应的终端设备。

1.4.

2.信号全覆盖

基站无线覆盖距离可达500米,通过若干基站就可以保证隧道信号全覆盖。

1.4.3.人员定位

独有的定位技术,保证调度中心随时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区域位置。发生事故时可迅速锁定人员遇难地点,为救援赢得时间。

1.4.4.高速不漏卡

ZigBee特殊的碰撞避免策略以及灵活的随机算法保证高速不漏卡。经实践证明200张以60km/h的速度同时经过一个基站时不发生漏卡现象。

1.4.5.自动无线切换

当基站和基站之间的线缆中段时,系统自动上报链路信息。并同时将基站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方式自动切换到无线工作方式。保证定位数据及时传输。

1.4.6.紧急情况下达撤离和求救报警

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可以按报警按钮,求救信息随时到达监控中心。下达撤离时,撤离信息能及时通知到每个人。

1.4.7.隧道使用通信线缆,维护方便。

基站和基站之间使用通信线缆,维护方便。

1.4.8.单基站即可实现通信和定位

基站只要通电就可以支持基站无线覆盖范围内的手机通信。发生涌水涌泥时即使某个基站被淹,其余基站任可组成通信网络,继续通话和定位。

1.4.9.监控中心向隧道群发短信

支持监控中心向隧道内所有手机群发短信。当发生事故时,可以通过群发短信告知事故及最佳逃离路线。

2.系统设计方案

2.1. 设计原理

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结合隧道区域现场具体情况,放置一定数量的本安型基站/读卡器。典型情况下在隧道入口及锚喷面附近各放一台基站,可保证网络覆盖范围内无线通信;在隧道口附近放置一个读卡器,隧道内放置一个读卡器,可实现精确考勤管理。

为需要定位的人员佩带一个KJ272-K本安型定位卡,当人员进入隧道以后,只要在隧道网络覆盖范围内,在任何时刻任意一点,基站都可以感应到信号,并上传到信息工作站,经过软件处理,得出各具体信息(如:是谁,在哪个位置,具体时间),同时可把它动态显示(实时)在监控中心的电脑上或隧道外的LED大屏幕上,并作好备份。监管人员可随时了解隧道中人员的状态。

管理者也可以根据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查看某一区域,计算机即会把这一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显示出来。管理者能实时的观察到隧道内工作人员的即时区域位置,实现隧道内人员区域定位。另外一旦隧道内发生事故,可根据电脑中的人员定位分布信息马上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情况,以便帮助营救人员以准确快速的方式营救出被困人员。

一旦隧道内发生突发情况,隧道内人员可通过所携带的定位仪(识别卡)发出警报。隧道内人员只要按定位仪上的报警按钮即可发出报警。在监控室的动态显示界面会立即弹出红色报警信号。

再为需要人员(如当班领导、班组长等)佩备一部本安型手机,当人员进入隧道以后,只要在隧道网络覆盖范围内,就可方便地实现隧道无线手机通话功能。

2.2. 设备布置规则

2.2.1.基站/基站的位置设置原则

一般设置的位置:

●隧道入口处。

●隧道锚喷面附近。

特殊设置位置:特定需要的检测位置。

2.2.2.读卡器的位置设置原则

一般设置的位置:

●第一个读卡器安装在隧道口附近。

●第二个读卡器安装在隧道内处。

特殊设置位置:特定需要的检测位置。

2.2.

3.电源位置设置原则

基站供电原则:一台本安电源给一台基站供电。

2.2.4.布线的规则

通讯线采用的最短布线规则。基站的通信线最好布在隧道安全逃生管道中,接近锚喷面预留一定长度的线,以便随掘进面的推进而移动基站位置。

2.3. 设计依据

Q/YRKJ001-2009 翌日科技隧道、煤矿人员管理系统企业标准

Q/YRKJ006-2009 翌日科技隧道、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企业标准

GB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10111-2008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AQ1043-2007 本安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MT209-90 煤矿通讯、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MT/T286-92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方法

MT 1007-2006 本安信息传输接口

MT 1005-2006 本安基站

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899-2000 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2.4. 设计原则

1、人员定位考勤系统信号覆盖隧道口及隧道内区域,对每个人员进行精确考勤及定位每个人员的轨迹和区域位置。

2、隧道口及隧道内信号覆盖区域都支持手机通话,支持手机之间快速漫游。

2.5. 设备布置图

如上图所示:代表基站,在隧道口及隧道内各布置一台基站,用于保证隧道口及隧道内无线信号覆盖,实现无线通信;代表读卡器,在隧道口15米左右和隧道内100米左右各布置一台读卡器,用于实现进出隧道考勤。

3.系统技术规格

3.1.1.人员定位系统

1)系统能够覆盖隧道大部分区域。

2)系统能可靠识别静态或≤80Km/h的高速移动目标。

3)单台基站可同时识别200张以上的人员标识卡。

4)人员定位标识卡采用有源工作方式(独立供电),超低能耗设计,一次充

电可使用3个月,可充电500次,并具有欠压指示功能,出现欠压报警

指示后定位卡可以正常工作3天。

5)系统具有强大实用的隧道人员应急救援功能:

A、当隧道内人员遇险时,可触发“求救”按钮,当工人发现隧道塌方、

涌水涌泥时,也可通过定位卡按键向监控中心发出对应报警信号,监控中心将及时报警,并可查询显示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出的报警

B、在隧道内某区域有危险需要撤离人员时,在监控中心的调度人员或

系统管理人员可向隧道内危险区域人员群发紧急撤离通知,隧道内人员即可通过定位卡震动或声音、指示灯及时收到“撤离”信号;

6)能准确地统计全隧道及某个区域(如:掘进面)的人员数量。

7)可实时跟踪查询、打印当前及某时间段隧道内人员数量、活动轨迹及分

布情况。

8)基站和人员定位标识卡具有完全独立的发射与接收部件,其核心技术均

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软件组成。

9)人员定位标识卡采用高级嵌入式微处理器,在嵌入式软件的控制下,实

现编码、解码、通信及信息碰撞处理等功能。

10)系统软件具有人员标识卡电池管理功能。

11)自动识别功能:乘车出入的工作人员无需下车,在车辆进入监测区域后,

就可自动完成人员考勤及定位功能。

12)隧道人员定位基站与监控中心站失去联系时,基站仍能独立工作,自动

存储人员监测数据,当通讯恢复后监控主机可提取数据自动完成数据修复,存储数据不小于2小时。

13)系统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时,可进行记录、显示、查询、编辑、人工录

入、网络通信等。

14)系统中心站及网络终端可以联网运行, 使网上所有终端在使用权限范围

内都能共享监测信息,查询、打印各类数据报表。

15)报警功能:可以对进入隧道人员限制出入时间及地点,如果超过授权时

间会触发报警设备发出警示,以便控制人员迅速做出反映,采取安全措施。

16)系统可自动生成人员信息数据库,实现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

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17)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基站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

障时间和故障设备,可供查询及打印。

3.1.2.无线通信系统

1)手机与手机之间可以进行通话。

2)手机与隧道外部固定电话之间可以进行通话。

3)手机与手机之间可以相互发送、接收短信。

4)经授权的手机可以拨打、接听外线电话。

5)手机可在多个基站之间漫游通信。

6)手机可向监控中心发送短信,有预置的短信模板。

7)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监控界面以不同的图标表示手机的使用状态,

可掌握谁与谁在通话以及通话时长、通话地点。

8)系统可存储所有通话记录(通话号码、时间),并可供查询。

9)系统具有外线拔打、接听权限管理功能。

10)控制台可拆断手机之间的通话。

11)系统能向手机单发短信或群发短信。

12)系统可存储所有短信收、发记录(收发号码、时间、短信内容),并可供

查询。

13)手机具有通讯录功能,可增加、删除电话号码,可存储50条电话号码。

14)手机具有通话记录功能,可查看“未接来电”、“已接来电”、“已拔电话”。

15)手机具有日期/时间设置、显示功能。

16)手机具有信号强度显示功能,超过信号覆盖区域显示无信号。

17)手机具有自动锁键盘功能。

18)手机可以设置背光时间。

19)手机来电提醒方式可设置:铃声、振动。

20)手机可设置信息提示音、铃音及音量。

21)手机具有充电完成和充电提示功能。

22)手机配有充电器,保证充电良好并具有充电指示功能。

3.1.3.LED同步控制系统

1)与监控主机实时通信,调取监测数据同步显示于LED大屏幕上。

2)支持多种显示方式,可根据隧道实际类型进行调整。

3)可显示各种欢迎标语、宣传标语及温馨提示等。

4)最佳视距15-100米,不用到监控中心即可查看隧道内人员信息。

5)播放内容:文字、图片、时钟、温度湿度、表格等

4.系统组成

4.1. 系统示意图

4.2. 主要设备

4.2.1.KJ272-F定位通信基站

通信基站安装在隧道入口处及接近锚喷面处,用来接收定位卡/手机的无线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至上一个基站或监控主机,也将来自上一个基站的信息发送至定位卡/手机上,或传输给下一个基站。

4.2.1.1. 基站特点

●具有无线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双重功能。

●可综合用于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

●大范围内同时快速、可靠的识别许多定位仪,并具有微功率、识别率高、

高抗干扰性、稳定可靠等优点。

●小巧,轻便,非常便于安装和维护。

●无线通信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移动。如掘进面推进,可把基站随掘进面

的推进向前移动,隧道施工完成可回收上来在下一个隧道使用。

4.2.1.2. 技术参数

4.2.2.KJ272-KC本安型定位卡

定位卡相当于“隧道内人员身份证”,所有隧道内人员和机车各携一张,该卡不断地自动向通信基站发送信号,报告其实时地理位置信息。

4.2.2.1. 定位卡特点

●功耗低,一次充电可使用3个月,可充电500次。

●与基站通信距离远,直线可达500米。

●双向通讯,可向监控中心报警。

●具有低电报警功能。

●防水、防尘设计;无辐射伤害。

4.2.2.2. 技术参数

4.2.3.KT132-S本安型手机

本安型手机是专门为隧道、矿井设计的无线通话终端设备。通过该手机可方便实现隧道内与隧道外的通信。

4.2.3.1. 手机特点

抗干扰性,通话清晰,

●通讯距离远,直线距离达250米。

●功耗低,一次充电可持续通话6小时。

●轻巧,容易携带。

●防水、防尘设计;无辐射伤害。

4.2.3.2. 主要技术指标

4.2.4.KJ272-R读卡器

读卡器用于统计隧道出入人数,安装在不需要对人员进行定位的区域,如小巷道。读卡器接收来自定位卡的无线消息,传输给基站,也将基站消息转发给定位卡。

4.2.4.1. 读卡器特点

●与基站传输距离长,可达2KM。

●当传输网络中断时,可存储定位卡信息,确保信息不丢失。

4.2.4.2. 技术参数

4.2.

5.YRKJ-V220 不间断电源

电源安装在基站附近,独立给基站供电,断电情况下可以保证至少工作两小时。

4.2.

5.1. 技术参数

●输入电压:额定AC 220V ?50HZ,允许波动范围为(AC85)~(AC265)V。

●直流本安输出:额定电压DC 12V,额定电流5A;

●最高开路电压:13.8V;

●电池欠压保护:保护点约为输出电压≤2V,保护方式:不供电;

●输出电压文波:Vp-p100HZ≤(40 )mV,Vp-pmax≤(100 )mV;

●输出电压范围:整定误差:±(1)%,可调范围约±(5)%;

●负载电流范围:电流范围:(0)~(5)A

公路隧道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2012年第32期(总第47期) 科技视界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在城市公路穿越江河湖泊河建设中,隧道方案能够缩短行车里程,隧道监控系统在保障隧道运营安全方面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隧道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1系统概述 公路隧道是公路上的特殊路段,由于空间环境相对狭窄、光线变化大、视野不清,存在潜在的交通事故危险。特别是发生火灾等紧急事件时,交通输导和救援工作与普通路段有很大区别,而且二次事故产生的后果远比原发性事故严重得多,因此长隧道内的安全保障是公路隧道建设和运营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2系统组成及系统结构设计 康王路隧道监控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管理、交通监控、通风及照明控制、紧急电话及有线广播、火灾报警、无线通信、电源及接地等系统,各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可独立发挥各个系统的作用又能相互协调、有机结合。 3 系统的功能设计 3.1 中央控制管理系统 中央控制管理系统是监控系统的核心,能够全面及时地掌握并控制整个隧道的运营情况,所有设备均与相应的监控系统、控制系统联动,实现自动控制,并有远程和现场控制功能。在各种情况下准确、可靠、迅速地做出反应,及时处理、协调各系统工作,以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3.2操作站 工作人员可根据隧道运行情况,按照操作权限,及时调整隧道运行参数和控制参数,对系统的资源、通信和设备进行设定、修改等操作。 3.3交通监控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是交通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实时检测路段上的各项交通参数,如:车流量、速度、密度、占有率等,然后上传到中心控制管理系统,以便分析、判断交通运行状况,当检测到交通异常状况时,由中心控制管理系统,通过ACU 向可变信息标志、可变限速标志、交通信号灯、车道指示器等设备发出控制指令,指挥、诱导、控制道路交通,防止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3.3.1交通监测设施 交通监测设施主要用于检测隧道内交通信息,监视隧道内运营状况。 (1)车辆检测器 车辆检测器主要用于自动检测隧道内的交通参数,为制定交通控制方案提供依据。隧道内每隔500米设一处检测截面,并在每车道各埋设两个线圈,间距为4~6m ,能检测出每一车道上的车流密度、统计车流量,当车流达到预定值时,即向中心控制室报警,通过改变可变限速标志的显示,指示司机减速或停车。 (2)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视隧道内外的交通运营情况和事故现场,以便隧道监控中心值班员对整条隧道的交通运行状况及相关设施实行全范围、全方位监视。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可对事故上传图像信息进行确认,为选择疏导方案提供依据。 系统由监控中心集中控制设备、隧道内的视频监视前端设备、前端编码器、相关控制室内的视频监视终端及传输通道组成。3.3.2交通控制及诱导设施 交通控制及诱导设施主要是用于协助疏导交通、给司机提供信息,以保证道路畅通。 (1)区域控制器ACU 区域控制器由微处理器及外围设备组成,通过设在车道内的车辆检测器,采集相关信息来进行车速、车流量、车辆占用率等的预处理,并接受交通监控计算机的控制命令,实施隧道交通调度控制。 (2)交通信号灯 在隧道两端入口前设置交通信号灯,用于表示此时隧道内的交通情况。在道路口、隧道入口处分别设置三显示交通信号灯用于车辆诱导控制。交通信号灯由红、黄、绿三色灯组成。 (3)车道指示器 车道指示器主要是用来指示车辆的通行和前进方向的一种信号灯,车道指示器安装在隧道内各车道中心线的正上方。车道信号灯由绿“↓”、黄灯和红“×”组成,正常情况下显示绿色“↓”,表示该车道打开;异常情况下显示黄灯或红色“×”,表示该车道故障或关闭。 (4)可变信息标志 可变信息标志是控制中心通过文字方式对进入隧道、路面的车辆进行诱导指示,发布交通信息、运营指令、路面情况、气象资料等综合信息的电子显示设备。 (5)可变限速标志 可变限速标志是用于在异常情况下发布隧道内交通提示信息和速度控制信息的电子设备。 (6)疏散诱导标志 疏散诱导标志是在紧急情况下疏散人员和车辆时显示,平时并不点亮。疏散诱导标志主要包括:紧急电话标志灯,人行横洞和车行横洞标志,消防箱、灭火器标志灯等。3.4通风及照明控制系统 通风及照明控制系统能完成对隧道内的通风系统、给排水及灭火系统、照明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的设备运行进行隧道自动化管理,完成监控及消防联动功能,实现节能、安全可靠运行的目的。通风及照明控制系统包括对排水泵、消防泵、自动消防系统、风机等设备的自动监测的启动。 3.4.1通风控制子系统 隧道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汽车行驶排放的烟尘和带进的灰尘影响隧道内的能见度。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须对隧道内的气体浓度和能见度进行监测,当隧道内的气体浓度和能见度超过允许值时及时报警,并自动根据气体浓度和能见度指标及自然通风和季节等状况进行风机控制。 3.4.2照明控制子系统 根据洞口外部光线强弱控制隧道内照明灯组的开闭情况,以调节洞内光强,保持洞内外较小的光强反差,使驾驶员适应隧道内外亮度差,以保证行车安全。根据照度计实测的隧道外亮度值,对隧道内的照明进行自动控制,实时调节隧道内的照明,同时有效地降低照明的能源消耗。 3.4.3给排水监控子系统 系统利用液位仪表实时地采集到雨水泵、废水泵、消火栓泵、水喷雾泵等工作状态及水位状态,并能对雨水泵、废水泵人工/远动控制。3.4.4电力监控子系统 电力监控系统对隧道变电所及箱式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并可对供配电系统设备及通风、照明回路进行控制。3.5紧急电话及呼救系统 紧急电话系统的作用是在隧道内发生各类交通事故时,车辆驾驶人员能及时向隧道管理中心人员呼叫求援。有线广播系统正常时主要用于隧道日常业务管理、播放背景音乐,并可传递公路养护施工状况或交通信息。当隧道内发生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火灾等情况下,控制中心值班员可通过广播系统向隧道内进行扩音广播(下转第198页) 公路隧道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李庆刚陆海燕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号处 陕西西安710043)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隧道监控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中央控制管理、交通监控、通风及照明控制、紧急电话及有线广播、火灾报警等系 统。 【关键词】交通监控;通风机照明控制;紧急电话及有线广播;火灾报警公路科技 185

舆情监测、报告、 引导及处置工作方案9

舆情应对机制工作方案 为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报告、研判和处置应对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与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舆情,实现舆情分类分级管理,逐步完善声誉管理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舆情监督的作用,推动开发区初中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快速反应、及时回复、强抓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舆情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把舆情工作作为人民群众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改善辖区教育服务,增强学校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避免负面舆情升级和损害开发区初中声誉。舆情监测要及时准确,要搜集调查传播源头和路径,掌握传播范围,对舆论态度、评论、诉求有全面充分的认识;舆情引导及处置要积极主动,正确有效,要将正面宣传、新闻调控、网评引导相结合,形成引导合力;舆情报告要报告及时、内容完整,将相关应对措施写入报告内容。舆情处置要及时有效,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消除辖内发生的有害、危害类舆情,有效控制影响面。 二、任务及职责 (一)工作任务 1.分级负责。建立开发区初中舆情监测、报告、引导及处置工作(以下简称“舆

情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办公室、网络中心统一指挥并协调指导,学校、级部、班级三级机构分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学校办公室授权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行使对其所在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家长、社会舆情工作职责。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为舆情工作主体,在遵照开发区初中相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原则,对其所在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家长、社会的舆情工作全面承责,级部负责人为舆情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为舆情工作的责任部门,要将任务分解落实,指定工作联络员,实行责任追究工作制。 2.合力联动。办公室、网络中心要与级部班级联动,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进行社会舆论监测与引导。负面舆情涉及的相关年级、处室要保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商议,及早对舆情走向、影响范围做出判断,按照舆情分类报告路径及应对措施及时予以处置。积极落实开发区初中新闻宣传协作机制,与监管处室和办公室、网络中心、各级部班级保持联动,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将其制定的阶段性新闻宣传要点和舆情关注要点纳入学校辖内新闻宣传计划和舆情监测内容。建立健全与新闻宣传部门的沟通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新闻媒体及公众对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把握方向。针对监测到的舆情,各级农村信用社机构应有健全的机制、良好的应对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明确思路,统一对外口径。 4.处置及时。各年级级部、各班级、网络中心、各处室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建立重大负面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有效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站、信息简报等平台,正向引导和处置舆情。 (二)工作职责

自动化监测在地铁隧道检测中的运用 张宇

自动化监测在地铁隧道检测中的运用张宇 发表时间:2019-09-11T15:14:57.1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作者:张宇周德春卢建军[导读] 论文主要介绍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在地铁隧道监控中的使用,以提供对相关项目的参考。 浙江华东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摘要:由于地铁隧道是相当复杂、隐秘和对技术要求很高的项目,因此科学地引进自动化监测技术对地铁隧道检测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能实时监测地铁隧道情况,还能有目的地不断优化改革,有效降低意外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为地铁运行提供安全保证。论文主要介绍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在地铁隧道监控中的使用,以提供对相关项目的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监测;地铁隧道;安全运行引言地铁运行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生命安全,还会直接影响国家财产安全,因此将自动监控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监控不仅可以确保地铁安全运行,还可以实时监控隧道情况,排除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率。 1、地铁监控测量的现状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建设和运行城市地铁工程,但对于城市地铁运行状况,地铁工程的自动化监控控制尚未比较普遍,大多数地铁在监控阶段仍然按照传统的监控方式进行,存在更明显的问题。第一,地铁监控数据采集。地铁工程通常在监控工作进行过程中包括多个监控项目,根据监控项目的不同,人工使用的监控设备也有很大差异。其中许多监控设备依赖于人工手动测量,而相对先进的测量设备也是半自动状态,即人工通过仪器监控地铁项目,而监控设备自动存储收集的数据。这种工作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一些误差。第二,数据处理。地铁工程监控数据处理过程通常需要人工手动处理,由于信息处理水平较低,人工手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相对较多,因此无法一次性提供地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第三,数据管理。对于地铁监控的数据信息,员工无法根据时间、项目等存储表单,从而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管理。 2、地铁轨道自动化监测系统 1(1)徕卡TM50全站仪;徕卡TM50全站是地铁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控过程中最常用的仪器,可实现焦距调节、正向镜子监控、数据自动记录、目标自动识别和校准,显着提高自动监控效率,而无需人为调节焦距和精密学校。(2)反射棱镜和计算机设备;在地铁隧道中,反射棱镜安装在轨道道床、管壁两腰等处,与LeicaTM50全站仪一起,组建成一套自动化跟踪监测系统。计算机设备连接到莱徕卡TM50全站,依靠专业监控系统来存储和分析数据,利用电缆设备、电源设备、存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等来生成相应的监控报告。(3)自动监测软件GeoMoS监控软件;GeoMoS监控软件可以与LeicaTM50全站仪一起完成地铁隧道建设监控,并将获得的相关数据存储在SQL数据库中。GeoMoS监视软件还添加了监视周期,以确保监视操作不中断。(4)数据处理分析;GeoMoS所有的测量数据和结果数据都存放在一个SQL数据库中,无论用GeoMoS或第三方软件都可以本地或远程安全的访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系统支持型号广泛的传感器,同时软件还设计为可以便捷地增加额外的传感器。联合使用一系列测量和大地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GeoMoS能帮助您将风险降到最低点。 GeoMoS采用严格的数据筛选和处理算法以确保从所连接的传感器上得到最高精度的数据。对于由GNSS和全站仪所组成的监测系统,GeoMoS可以采用最新的GNSS技术和徕卡GNSS Spider无缝联合进行高级监测。 3、地铁隧道施工中的自动化监测地铁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测实施需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设置监视位置,主要包括设置监视位置、设置监视点、设置参考点、设置LeicaTM50全站仪安装点等;第二,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LeicaTM50全站仪安装完成后,将GPRS等信息链与具有监控系统的计算机相关联,计算机根据预设的工作周期监控地铁隧道,并对每个监控点进行比较分析。这意味着,如果监视时发现数据偏差很大,棱镜盖等问题,则会记录度量点,监视后续监视点,然后再次监视异常位置,这有助于消除监视错误,还有助于工作人员采取及时发现和纠正监视点问题的策略。 4、自动化监测在地铁隧道监测中的运用(1)监视地铁隧道的沉降;比起人工监控,我们在隧道道床上安装监控点,根据等级要求进行测量,自动监控方法能够更及时、更精确、更加准确和快速地提供监控数据,这是比人工监控更加常用的方法,也是实际做业中最常用的方法。(2)监视地铁隧道的收敛变化;使用徕卡全站仪等自动化方法,比人工全面监控和腰部收敛测量更快、更高效地反映隧道变形情况,可实现准确、高度准确,并且易于实时反馈施工对隧道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从而分析和判断隧道安全状态。(3)监测地铁隧道的水平位移。放置测量机器人,设定所需的监控点和稳定的基准点,以及启用隧道水平位移的自动监控。与手动测量相比,数据是实时的、连续的,更易于分析。(4)自动监测系统可保证施工参数。地铁工程不仅是城建重点交通项目,而且是国家社会最关注的民生项目,因此对工程质量要求很严格,可以保证以后地铁运行更加安全。依据自动监视技术及时给予施工反馈,不仅能降低失误率,还能不时判断施工手段、施工期限等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并及时制定调整优化方案。 5、自动化监测的优势 5.1弥补人工检测的不足自动监控可以通过传感器、网络和数据实时监控地铁隧道的状态,不仅节省了员工的工作时间,还提高了跟踪效率。自动监测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隧道的状态,可以显示人工检测不容易发现的安全隐患,并对隧道进行评价。及时发出安全和保安警告。自动监控是一种随时可用的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而无需设置等待监视时间,便于测试设备且实时了解隧道变形情况。 5.2数据更为精准信息隧道的建设不仅要全面监测隧道的状况,还要以隧道安全证明为基础,需要对数据采集和分析进行自动监控、排序规则具有极高的精度,如果监测结果与实际值不匹配,必然会造成隐藏的安全风险。手动测试往往在数据上不太准确,会出现很大的错误,但自动监测技术,通过综合分析多个监测点,监测数据比手动数据的准确性较好,和实际更加一致。结束语

隧道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隧道车辆智能监控系统 一.需求分析与设计 (1)多级系统结构: 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建立多平台,多系统下的统一管理平台,能够通过总监控中心对所有系统内的分监控中心以及各本地监控室的主机及监控设备进行统一有序的调配、管理。而分监控中心在服从总监控中心调度指挥的同时,也在自己职能范围内管理和调度其所管辖各车站内的监控设备,从而达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级用户管理模式。 (2)数据传输方式 根据要求,本系统所涉及所有前端音视频信号、控制信号等均通过光纤传输到本地监控室,接入数字硬盘录像主机。 (3)设备选用要求 摄像机采用强光抑制型低照度日夜转换枪式摄像机,彩色480电视线/黑白600电视线,最低照度0.004Lux,彩色黑白自动转换,感应红外,电子快门可调,带宽动态功能,适合用于夜间识别车牌以及其它强逆光环境。 视频录像主机采用H.264压缩方式,每秒显示25帧,显示清晰度最高能够达到704*576。 (4)语音功能:要求实现各级监控室对前端监控点的广播功能; (5)防雷及电涌保护:能够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综合接地电阻小于1欧。 二.系统设计 (1)总监控中心 总监控中心由中心服务器、视频工作站、电子地图/报警主机/数字矩阵主机、电视墙等部分组成。

(2)本地监控端 车站本地监控端包括前端设备和节点监控室设备两部分。 1、前端设备包括:彩转黑日夜两用摄像机、防护罩、云台、解码器、号角扬声器、光端机(发射机)、周边防护设备等。 隧道内百万像素高清摄像机以100 米间距布置,以监视图像的连续性(没有盲区)为基准,隧道内沿一侧隧道壁分别设置低照度日夜型百万像素高清摄像机;在隧道出入口和匝道出入口开阔区域设置一台彩色360 度旋转高清摄像机云台。 2、监控室设备包括:十二路全实时数字硬盘录像主机、光端机(接收机)、广播设备等。 三、系统功能 (1)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1、监控隧道出入口周围的情况,一旦出入口出现交通事故,进行实时监控并录像报警反馈。 2、隧道入口车辆高度检测 3、自动检测道路交通流量 4、异常行车状况(行车缓慢、拥堵、逆行、违停) 5、路面遗留物检测 6、行人穿行检测 (2)环境检测系统: 1、能见度检测 2、通风检测系统 3、照明检测系统: (3)报警设备 1、交通事件检测器 2、隧道内车辆着火,烟雾检测报警。 四.硬件需求与分析 视频监控摄像机功能规格限制: 1.摄像机保护罩同样要防水、防尘,密闭性必须达IP66以上,因为隧道结构在养护时必需要用高压水喷洗隧道壁面, 因此摄像机本体也须要有一定的防水防尘等级。

网络舆情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网络舆情监控项目建设方案 青岛惠信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3) 第2章网络舆情概述 (4) 第3章舆情监控系统简介 (6) 第4章舆情监控系统使命 (7) 第5章舆情监控系统架构 (8) 第6章舆情监控理论模型 (10) 第7章配置清单与功能列表 (11) 第8章网络舆情采集(c/s架构) (12) 第9章网络舆情分析与展示(B/S端) (14) 第10章系统特点 (18) 第11章硬件部署与网络接入 (19) 第12章支持与服务 (20) 12.1 顾问咨询服务 (20) 12.2 售后服务 (20) 12.3 软件产品升级服务 (22) 12.4 技术巡检计划 (23) 第13章项目预算 (24) 第14章舆情信息系统特殊功能报价: (25) 第15章部分成功案例 (26)

第1章项目背景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扩大器 ---胡锦涛CNNIC《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和宽带网民规模增长迅猛,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半年增长了4000万;而宽带网民规模则达到了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较2008年底上升了3.7个百分点。 与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相对应的,是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构成了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不是你听我说,而是大家听大家说。互联网作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外的第四媒体,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上舆情已经越来越复杂,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复杂。 互联网聚集的人气、展开的场景与揭示的真相,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形成网络舆论,甚至直接影响社会主流舆论,己经成为推进社会变革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如何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网络舆情管理成为一大难点。网络舆情的监管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网络舆情的持续性研究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隧道监测解决方案

隧道在线健康监测解决方案 监测背景: 近些年来,高速、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隧道建设工作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各种隧道事故也频频发生。隧道穿越的山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复杂多变,既有隧道受修建时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条件 的限制,早期修建的隧道经常出现隧道拱顶开裂、边墙开裂、拱顶空洞、衬砌损坏、隧道渗漏水、隧道冻害、围岩大变形等隧道的健康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如何对现役营运隧道或新建隧道进行健康诊断和病害与灾害预防和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系统概述: 飞尚科技作为中国结构安全监测领导者,率先将结构健康监测与物联网结构体系、云计算、局域网/通讯网等多网无缝连接等技术结合,建立一套智能隧道健康监测系统,为隧道日常养护、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发挥重大作用。基于云计算服务中心的监测系统可容纳上万个隧道、桥梁、边坡等结构物的监测数据,形成区域性结构健康监测平台,实现区域内的所有结构统一监控管理。主要监测内容: (1)围岩及支护状态的观察描述;(2)地表沉降; (3)隧道拱顶沉降; (4)隧道收敛监测; (5)附近的建筑物倾斜监测; (6)孔隙水压力监测; (7)支护土压力监测; (8)土体垂直位移监测; (9)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示意图: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

监测项目一览表:(施工期监测)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期监测) 实现功能: (1)24小时实时监测:对隧道变形、受力、环境等全自动化在线监测,实时掌握隧道整体施工/运行的安全状态。 (2)多重分级预警:数据异常时,系统会触发相应三级报警机制,第一时间以短信、传真、广播等形式通知用户。 (3)应急预案处理:从专家库直接提取相应处理办法,及时采取人员介入、封锁道路等办法,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结构损伤机理研究:对结构损伤机理的宏观分析、结构变形及破坏趋势研究、归纳演绎。 (5)提供参考依据:监测数据的存储,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类比依据。 (6)行业规范标准形成:制定出适合结构健康监测的安全评价标准体系,形成 行业标准规范。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

浅析公路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测技术 陈昊

浅析公路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测技术陈昊 发表时间:2017-12-07T10:33:40.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作者:陈昊 [导读] 摘要: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为新奥法施工的关键要素,是保证隧道现场施工安全和信息化设计的基础。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为新奥法施工的关键要素,是保证隧道现场施工安全和信息化设计的基础。文章总结分析了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了公路隧道施工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制约自动监测技术发展的因素,为公路隧道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 1 引言 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公路隧道设计施工采用了新奥法原理,其中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为新奥法施工的关键要素,是保证隧道现场施工安全和信息化设计的基础。通过对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进一步对隧道围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进而可对隧道施工方法、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从而做到信息化设计、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围岩稳定、支护经济、质量可靠。目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主要技术手段以人工监测为主,随着技术的进步,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也逐渐成为热点。然而受技术、经济的制约,其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成熟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很难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 隧道施工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2.1 现场监测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目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的现场工作人员多由在校生、实习生、专科生和非专业人员组成,其资历水平不够、现场整体水平明显偏低,一方面是工作的熟练程度不足,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积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难以保证。另外,现场测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强,导致监控量测的数据不能够完全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 2.2 量测数据分析不及时,监测预警指标不明确 受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制约,许多量测数据采集完成后得不到及时的分析,部分项目存在监测数据迟滞分析,主观的认为监控量测只是提交监测周报和月报即可。受现场人员技术水平的制约,量测结果的分析深度不够,监测预警的概念不清,监测预警指标不明确,监测预警不准确。 2.3 施工方的配合度不够 公路隧道施工环境十分恶劣,对于中长距离以上的隧道,洞内照明、通风往往不良,加上洞内作业人员比较复杂,又对监控量测工作的认知不足,致使监控测点松动甚至破坏,造成检测数据的中断,数据无法连续反映围岩及支护的实际变化情况。公路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难免给施工计划带来影响,有时需占用施工作业空间和时间,对于中长隧道的工期及成本都有所影响,同时施工方对监测单位的信息反馈重视不足,认为其作用并不重要。 3 公路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 3.1 监测传感器 隧道自动监测的传感器与采用人工手段的监测传感器是一致的,围岩变形的监测能够实现自动监测的传感器主要有测量机器人、激光位移计、静力水准仪、巴塞特收敛系统和自动隧道断面扫描系统等;对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特性监测的传感器主要有压力盒、多点位移计、锚杆轴力计、混凝土应变计和钢筋计等,主要以振弦式和电阻式两种类型为主。选测项目以埋入式为主,对于施工隧道的抗干扰能力较强,而围岩变形检测需要稳定的安放于隧道内部,抗干扰能力较低,且成本较高。 3.2 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技术 根据目前隧道施工监测内容以及现有的传感器类型,其输出的信号类型主要有电压数据信号、振弦数据信号、电流数据信号、数字数据信号以及压电数据信号等。隧道施工自动监测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对各类传感器采集输出的各种信号进行定时地自动采集和向外输出可识别的信号。目前市场上此类技术已比较成熟,多类信号数据均可成功实现集成和转化。 3.3 数据分析 选择隧道右洞围岩破碎位置处的3个断面为研究对象,挑选关键时间点的监测数据绘制曲线图。由于部分监测点在施工中遭到破坏,所以选择未被破坏数据连续的监测元件进行分析。(1)初期支护与围岩接触压力。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量测是为了了解初期支护的实际受荷情况,量测的数据可作为隧道结构设计计算的依据。而且实地量测的荷载基本上反映了结构与围岩全面相互作用的特征,能够更为直观准确地了解复合式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从而能对支护结构做出有效地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围岩与初期支护接触压力分布总体上都呈现为“上大下小”:拱顶位置的围岩压力通常都较大;两侧拱腰中通常有一侧围岩压力较大,而另一侧围岩压力相对较小,本隧道断面的拱顶及拱腰位置的围岩压力较大,但在二次衬砌施作后都趋于稳定,最大值大多出现在拱顶。(2)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对比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在二衬施工时,初期支护间压力明显变小,说明二次衬砌自成型后即承受部分围岩压力,宜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尽早形成封闭结构,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均不大,由此可知该隧道所预设计的支护衬砌结构总体上是偏于安全的。 4 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发展分析 4.1 隧道施工过程围岩自动监测技术瓶颈 隧道围岩位移自动监测技术手段多样,但是应用到隧道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克服和攻关。(1)测量机器人和自动隧道断面扫描系统成本太高,受施工干扰大,监测基点及测点极易破坏,需要人工经常进行基点和测点的照准调试工作,同时仪器设备安放于隧道内极易被破坏,且其数据输出接口很少对外开放,难以与自动监测系统进行集成;(2)激光位移计技术目前仍然处于研究阶段,基本无成熟的产品投入生产,其量测精度和量程较小,其前端光敏原件受灰尘干扰较大,相关的信号处理技术还不成熟;(3)静力水准仪传感器之间采用物理连接,受施工干扰较大,量程较小,安装要求结构物表面平整,而隧道施工监测,测点位于初期支护上,平整度达不到要求;(4)巴塞特收敛系统为国外研发,成本较高,受施工干扰大,数据输出难对外开放以及与其他自动监测系统兼容。

舆情监控管理系统

舆情管理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目录 一、背景概述 (3) 二、建设必要性 (4) 三、建设目标 (5) 四、核心技术 (5) 五、系统架构 (7) 六、工作流程 (8) 七、系统功能 (8) 7.1信息采集 (8) 7.2信息处理 (11) 7.3舆情分析 (11) 7.4 舆情展示 (12) 八、应用效果 (13) 九、系统配置 (14) 9.1 网络带宽 (15) 9.2 运行环境 (15)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结合网络舆情的传播分析模型:对境内外网络中的新闻网页、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网络资源进行全网监控、定向采集和智能分析,把互联网读薄,读透,提供相关舆情、负面舆情、热点信息的发现、主题事件监测、分类监测、舆情实进预警、舆情监管、统计分析、辅助决策支持等多层次,多维度的舆情信息的服务,根据用户有网络舆情监测和定向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从而帮助用户及时掌握舆情动向.为领导和舆情工作部门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 一、背景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涉军涉警事件更是成为部分网民炒作对象,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占、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回贴) 、转帖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对部队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可 行性方案

目录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方案 (1) 一、舆情方案背景 (3) 二、需求分析 (3) 三、建设方案 (4) 1. 网络舆情抓取 (4) 2. 网络舆情热点自动发现 (4) 3. 多维度关联l旳舆情展现 (5) 4. 舆情分析和统计 (5) 5. 舆情专报生成 (6) 四、系统功能 (6) 五、系统特点与优势 (8) 六、价值 (9)

一、舆情方案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l旳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3.3%,其中20岁以上网民占80%。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l旳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l旳“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l旳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l旳舆情信息l旳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l旳优势。 网络l旳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l旳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l旳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l旳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l旳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l旳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l旳言论。 二、需求分析 由于互联网有越来越多l旳网民乐意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威胁。对我们电业局来说,加强对网络舆论l旳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l旳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l旳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l旳应有内涵。

隧道施工监控、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5399651.html, 隧道施工无线视频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一、隧道监控行业现状 无论是搭建高速公路还是挖掘地铁路线,在很多时候都不免会遇到必须开掘隧道的情况。然而,隧道的建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但艰苦而且危险性很高。因此建设单位也必须在保证隧道掘进的质量和速度的同时确保工程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之下,以保障工程内器材和人员的安全。 二、隧道监控行业需求 随着隧道挖掘工程的不断深入,隧道内部的环境会发生多种变化,而且大量的挖掘机器、运输车辆以及施工人员也因为工程的进度而加大了出入的频率,隧道内部的长度及复杂程度加大了监控系统布线的困难程度,因此在隧道采用无线监控系统是更好的选择。 为此,设计出一套隧道施工工程专用的无线监控方案,利用该隧道无线监控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隧道施工工程的安全系数,对隧道建设过程中进出人员、车辆、隧道内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对隧道投入使用后的交通情况、隧道内部环境、照明、火灾报警等监控环节提供帮助。 三、无线监控系统优点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5399651.html, ①安装简单,无需布线,因地制宜。 ②工期短,省时省力,维护简单。 ③应用范围广,稳定性好,传输距离远。 ④灵活性高,容易扩展,不易故障。 四、隧道无线监控系统结构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5399651.html, 1、前端——IP摄像机:用于拍摄隧道内部的情况,常安装在隧道的壁挂上。 2、中端——无线传输设备:隧道建设无线监控系统常见的无线传输设备为2.4G无线网桥和5.8G大功率无线网桥,由于隧道的特殊环境容易产生“隧道效应”,导致设备之间的无线频率相互干扰,因此需要在隧道内部采用两种不同的无线频率:2.4G和5.8G。这两款无线网桥都主要用于监控视频影像的发送和接收。 3、后端——监控显示器+硬盘录像机(NVR):用于显示和存储监控视频影像。 PS:后端可分“隧道工程监控室”和“工程总部监控中心”,通过互联网将“隧道工程监控室”和“工程总部监控中心”连接,“工程总部监控中心”也能观看隧道的监控影像。

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目录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结合网络舆情的传播分析模型:对境内外网络中的新闻网页、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网络资源进行全网监控、定向采集和智能分析,把互联网读薄,读透,提供相关舆情、负面舆情、热点信息的发现、主题事件监测、分类监测、舆情实进预警、舆情监管、统计分析、辅助决策支持等多层次,多维度的舆情信息的服务,根据用户有网络舆情监测和定向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从而帮助用户及时掌握舆情动向.为领导和舆情工作部门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 一、背景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涉军涉警事件更是成为部分网民炒作对象,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占、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

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回贴) 、转帖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对部队来说,如何加强对涉军涉警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部队声誉、促进部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是针对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涉军涉警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部队的态度天网络上表达出来意愿集合而进行的计算机监测的系统统称. "网络舆情"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加强互联网信息监管的同时,组织力量开展信息汇集整理和分析,对于及时应对网络突发的涉军涉警事件和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很有意义. 二、建设必要性 由于舆情有突发性,随机性,多样性等特点,传统舆情监控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形势需要,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各单位对于突发事件,如果有工具能及时监测发现舆情信息及其根源,及时做好危机公关,做好积极的舆论引导工作,处理还处

舆情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舆情监测系统建设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中、后均可进行舆情监测,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关注,及时发生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 常态和非常态,自动搜索关注量较大的新闻和热点,通过对新闻及相关数据的挖掘、分析,及时发现社会安全隐患,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达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目的,做好社会安定防控工作。 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对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比较集中的网站信息,如:网页、论坛、博客等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下载最新的消息和意见。下载后完成对数据格式的转换及元数据的标引。对下载本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过滤和预处理,减少智能分析的工作量。对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实施监控,前提是必须通过人机交互建立舆情监测的知识库,用来指导智能分析的过程。对热点问题的智能分析,首先基于传统基于向量空间的特征分析技术上,对抓取的内容做分类、聚类和摘要分析,对信息完成初步的再组织。然后在监控知识库的指导下进行基于舆情的语义分析、倾向性分析,使管理者看到的民情民意更有效,更符合现实。最后将监控的结果,分别推送到不同的职能部门,供制定对策使用。 1.1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1.1.1需求分析 通过对网页、论坛、博客、新闻评论信息的深度搜索和挖掘,实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信息进行汇聚和统计分析,使市卫生局应急办人员能够随时了解社会公众的声音,每天自动生成舆情监测专报,上报相关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1.1.2建设方案 1.1. 2.1网络舆情抓取 自动采集网络媒体发布的网络新闻、BBS论坛信息、博客内容信息,舆情采集用户只需输入一个待采集的目标网址即可实现图文结合采集到本地。网页采集模块在互联网上不断采集新闻信息,并对这些信息统一加工过滤、自动分类,保存新闻的标题、出处、发布时间、正文、新闻相关图片等信息,经过手工配置还可以获得本条新闻的点击次数。以网络论坛BBS为代表的交互性网络站点,往往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爆发点。 1.1. 2.2网络舆情热点自动发现 对重要的热点新闻信息进行分析和追踪,对于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可以及时掌握舆情爆发点和事态。系统会根据新闻文章数及文章在各大网站和社区的传播链进行自动跟踪统计,提供不同时间段(1天、3天、7天、10天)的热点新闻。对每条热点新闻还可以查看新闻相关传播链,了解在某一时间段该热点新闻在哪些站点的传播数量。同样也提供热点帖子、热点专题等功能。 1.1. 2.3多维度关联的舆情展现 自动对每天采集的海量的、无类别的舆情进行归类,把内容相近的文档归为一类,并自动为该类生成主题词。可支持自动生成新闻专题、重大新闻事件追踪、情报的可视化分析等诸多应用。 1.1. 2.4舆情分析和统计 1、热点专题统计 热点专题总体分布、重点预警事件总分布、各类重点预警事件分布。

隧道支护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建

隧道支护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建 结构健康监测是为了实现结构无损伤监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的方法对现场无损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结构系统特性分析。隧道结构和其他建筑形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施工中,隧道支护体和围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情况,而且情况比较复杂,这样就导致结构健康监测在隧道施工中应用非常缓慢。随着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出现,隧道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其进行结构健康监测也慢慢成为了隧道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标签:隧道支护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构建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在很多建筑结构施工中都应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施工方法上也进行了改变,因此,对隧道工程施工的结构安全性进行监测成为了检验隧道安全的重要措施。隧道施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施工健康监测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现有的施工技术情况进行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对采集传输进行更好的利用,在进行采集的时候,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化学成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这样也能提高监测的准确性。隧道施工过程中,一定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这样不仅仅能够更好的提高施工企业的信誉,同时,也能促进隧道工程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现在,对隧道施工进行监测是有一些方法的,隧道施工安全监测与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更加系统、全面的发展,经济性方面也非常好。 2 隧道施工健康监测系统组成探讨 隧道健康监测系统在利用过程中实现了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健康监测,在施工前,健康监测能够对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同时,也能将出现的风险进行排除;在施工中,健康监测能够对施工中出现的任何情况都进行了解;在施工后,能够保持观测角度对隧道健康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对系统的组成情况进行掌握。 隧道是非常特殊的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进行处理,对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非常有利。在施工前,对开挖的风险进行监测,同时进行提醒,这样能够促使整个施工是在安全控制状态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对施工地点的地质进行分析,在确定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制定施工组织计划,避免出现盲目施工的风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工程具有的风险非常大,开挖过程中非常容易遇到瓦斯、地下水以及地质构造破碎的情况,为了更好的提高安全性,在施工中可以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利用,对提高隧道施工工程的监测和应急能力非常有利。 对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进行监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可以进行有针对的预

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隧道人员精确定位系统 方案建议书

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方案建议书 目录 前言 (3) 1. 系统简介 (4) 1.1. 系统概述 (4) 1.2. 系统基本功能 (4) 1.3. 拓展功能 (5) 1.4. 系统特点 (5) 2. 系统设计方案 (8) 2.1. 设计原理 (8) 2.2. 设备布置规则 (8) 2.3. 设计依据 (10) 2.4. 设计原则 (10) 2.5. 设备布置图 (11) 3. 系统技术规格 (11) 4. 系统组成 (14) 4.1. 系统示意图 (14)

前言 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国交通建设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尤其在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方面的建设突飞猛进。在公路、铁路建设方面,道路建设路线逐渐由平原、微丘向山区高原挺进,隧道、桥梁等结构物占线路的比重越来越大,隧道建设工程数量持续增长;在城市轨道建设方面,地铁具有节省土地、减少噪音、减少污染、节省资源等优点,成为各城市解决拥堵、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隧道及城市地铁建设的造价高、运营管理相对复杂、施工环境恶劣、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常要求对隧道中人员数量进行统计、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监控。 目前市场上隧道安全监控系统中都没有与外界直接通话的无线通信系统,在遇到突发事故,如崩塌、涌水涌泥等事故,不能及时向隧道监控室汇报,很容易贻误抢险时机。如果有无线通信系统,施工人员在隧道中工作,可随时将隧道的掘进和安全情况汇报到隧道监控室,便于调度和及时处理突发事故。 当遇到隧道突发事故,对隧道施工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的位置信息,也缺乏语音通信手段,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仍然不高,效果不理想。由于通信网络不畅,通信手段单一,网络承受能力差,往往造成领导层信息不畅通,指挥不足,数字不准,不利于事故的抢险,极易造成事故损失的扩大。隧道对利用相应的人员跟踪定位设备,全天候对施工人员进行实时自动跟踪和考勤,随时掌握每个员工在隧道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全隧道人员的位置分布情况等需求迫切。 深圳翌日科技致力于隧道安全建设,通过深入研究我国隧道现状,推出了“高精度隧道安全综合监测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