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小学数学:和倍 差倍问题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小学数学:和倍 差倍问题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小学数学:和倍 差倍问题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小学数学:和倍 差倍问题专题练习及答案

和倍问题

例题 1

小明和小红共有图书84本,小明的图书本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和小红各有图书多少本?

由题意可得,小明图书本数是小红的3倍,那么把小红的图书本数看作1份,小明就有这样的3份,总本数84本占了1+3=4份,把84本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小红的图书本数,3份就是小明的图书本数。

84÷(1+3)=21(本)

84-21=63(本)或 21×3=63(本)

答:小明有图书63本,小红有图书21本。

例题2

果园里有梨树、苹果树、桃树共207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倍。三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把桃树的棵数看作1份,苹果树的棵数就是这样的2份,梨树的棵数就是桃树的2×3=6倍,三种果树的总棵数就是桃树的6+2+1=9倍。可以先求出桃树有207÷9=23(棵),苹果树有23×2=46(棵),梨树有46×3=138(棵)。

207÷(2×3+2+1)=23(棵)

23×2=46(棵)

46×3=138(棵)

答:梨树有138棵,苹果树有46棵,桃树有23棵。4

例题3

两箱零件共有88个,如果从甲箱取出15个零件到乙箱,那么乙箱零件数量是甲箱的3倍。两箱原来各有零件多少个?

从甲箱取出15个零件放入乙箱后,两箱零件的总数没有变,它相当于甲箱的

3+1=4倍,这时甲箱有零件88÷4=22(个),那么甲箱原有零件22+15=37(个),乙箱原有零件88-37=51(个)。

88÷(3+1)+15=37(千克)

88-37=51(千克)

答:甲箱原有零件37个,乙箱原有零件51个。5

例题4

某畜牧场有山羊、绵羊共670只,如果绵羊减少30只,山羊增加200只,则山羊的只数就是绵羊的3倍。求原来山羊、绵羊各多少只?

依题意可知,绵羊减少30只,山羊增加200只,这时羊的总数为

670-30+200=840(只),而且山羊的只数是绵羊的3倍,就可求出此时绵羊有840÷(3+1)=210(只),那么原来绵羊有210+30=240(只),山羊有670-240=430(只)。

(670-30+200)÷(3+1)+30=240(只)

670-240=430(只)

答:原来山羊有430只,绵羊有240只。

练习:

1、某小学买来足球和排球共36个,其中足球的个数是排球的个数的2倍。求该小学买来足

球和排球各多少个?

2、一所小学共有学生868人,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高年级的2倍,低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中

年级的2倍。这所学校高、中、低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

3、小明、小华两人共有糖果63块,如果小明给小华9块糖果,那么小华糖果的块数就是小

明的2倍。他们两人原有糖果各多少块?

4、有两堆棋子共49个,如果第一堆增加15个,第二堆减少4个,则第二堆的个数是第一

堆的2倍。求两堆棋子原来分别有多少个?

差倍问题

例题 1

已知一支钢笔比一支圆珠笔贵4元,且钢笔的价钱正好是圆珠笔的3倍。问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元?

把圆珠笔的单价看作1倍,那么4元就相当于圆珠笔单价的(3-1)倍。这样,把4元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圆珠笔的价钱,3份就是钢笔的价钱。

4÷(3-1)=2(元)

2×3=6(元)

答:每支钢笔6元,每支圆珠笔2元。

例题2

四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跳绳的人数比打球人数的3倍多8人,且跳绳比打球的多64人。跳绳和打球的各有多少人?

把打球的人数看作1倍,那么跳绳的人数就是这样的3倍多8人。而(64-8)人正好相当于打球人数的2倍。因此,打球的人数是(64-8)÷(3-1)=28(人),跳绳的有28+64=92(人)。

(64-8)÷(3-1)=28(人)

28+64=92(人)

答:打球的有28人,跳绳的有92人。

例题3

小明有存款5400元,小强有存款3800元。两人各取出同样多的钱后,小明的存款是小强的3倍。问:取款后两人各有存款多少元?

由于两人的取款数相同,所以,两人的存款差不变,还是相差

5400-3800=1600(元)。取钱后,小强的钱是1倍数,小明的钱就是3倍数,用差除以倍数之差就能得到1倍数,即小强取款后的钱数了。

(5400-3800)÷(3-1)=800(元)

800×3=2400(元)

答:取款后,小强有800元,小明有2400元。5

例题4

有两箱零件,如果从甲箱拿出18个放进乙箱,两箱的零件就同样多;如果从乙箱拿出13个放进甲箱,甲箱中的零件就是乙箱的3倍。甲、乙两箱原来各有零件多少个?

根据“从甲箱拿出18个放进乙箱,两箱的零件就同样多”可知,原来甲箱的零件比乙箱多18×2=36(个)。如果“从乙箱拿出13个放进甲箱”,这时,甲箱就比乙箱多36+13×2=62(个)零件。根据差倍问题的解题规律,乙箱里后来有零件62÷(3-1)=31(个),原来有31+13=44(个)。而甲箱里原来应该有44+36=80(个)零件。

(18×2+13×2)÷(3-1)+13=44(个)

44+18×2=80(个)

答:甲箱原来有80个零件,乙箱原来有44个零件。

练习:

1、五年级参加跳绳比赛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倍,且女生比男生多38人。参加跳绳比

赛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2、果园里种了一批苹果树和桃树。已知苹果树比桃树多1800棵,且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的3倍还多200棵。苹果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3、甲箱有零件45个,乙箱有零件25个。从两箱取出同样多的零件后,甲箱的零件数是乙

箱的5倍。求后来两箱各有多少个零件?

4、甲、乙两仓都存有货物。若从甲仓取31吨放入乙仓,则两仓存货同样多;若从乙仓取14吨放入甲仓,则甲仓货物是乙仓的4倍。原来两仓各存货物多少吨?

文化创新的练习题

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正确答案是A 。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2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扶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①不选;推动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是扶持的目的,④不选。故选C。

3.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当然了,我们想用的时候不能每天都背着一本辞海,所以出现了移动终端,出现了电子版、网络版,可以的。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错误的,价值创造是人民群众,文化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又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享受。所以是个错误选项。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这个选项并没有问题,但我们在材料当中并不想问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非常的明显,告诉移动终端电子版。故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意义

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核心水平,没有思维水平,什么数学问题也解决不了。若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实行教育,则是少、慢、差、费,事倍功半。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为标志的。它不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必须代之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实行思维训练。 课堂教学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渠道。要增强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抓住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都是以自己原有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实行编码(即对各种感官通道输入的信息实行加工,使之成为人脑能够接受的形式的加工方式)进而构建自己理解的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遵循思维训练规律。采取合理的导课方法,使学生思维由旧知向新知转换。在复习导课时,可适当设计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如教“通分”课时,可设计几道分数大小比较的复习导入题。 ①4/1( )7/11 ②7/9( )7/10;③7/8( )8/9 在这三道题中,①②题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实行比较,孰大孰小。但第③题不能,教师能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能不能使用学过的知识,通过转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设计学习“通分”新知识的悬念。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好奇、好胜的心理状态下进入学习的“高潮”。如教“计算思维训练”课时,设计新颖的、有趣的,又富有思考挑战性的游戏型题目: ①找规律填数:2、5、10、( )、26、( )……. ②计算:1+2+3+……+49 ③计算:100—98十96—94+……十4—2 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在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有层次的练习中持续深入,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在由易到难的解题中得以发展和提升。复习导课时,只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合适的导人新课的方法,不拘一格,就能达到思维转换训练的要求。 二、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实行思维训练。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差倍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差倍问题 差倍问题 前面讲了应用线段图分析“和倍”应用题,这种方法使分析的问题具体、形象,使我们能比较顺利地解答此类应用题.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与“和倍”问题有相似之处的“差倍”应用。“差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和倍问题一样,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再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然后求出另一个数,最后再写出验算和答题。例1 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上图把乙班的图书本数看作1倍,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那么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2倍.又知“甲班的图书比乙班多80本”,即2倍与80本相对应,可以理解为2倍 是80本,这样可以算出1倍是多少本.最后就可以求出甲、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①乙班的本数:80÷(3-1)=40(本) ②甲班的本数:40×3=120(本) 或40+80=120(本)。 验算:120-40=80(本) 120÷40=3(倍) 答: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例2 菜站运来的白菜是萝卜的3倍,卖出白菜1800千克,萝卜300千克,剩下的两种蔬菜的重量相等,菜站运来的白菜和萝卜各是多少千克 分析这样想:根据“菜站运来的白莱是萝卜的3倍”应把运来的萝卜的重量看作1倍;“卖出白菜1800千克,萝卜300千克后,剩下两种蔬菜的重量正好相等”,说明运来的白菜比萝卜多1800-300=1500(千克).从上图中清楚地看到这个重量相当于萝卜重量的3-1=2(倍),这样就可以先求出运来的萝卜是多少千克,再求运来的白菜是多少千克。 解:①运来萝卜:(1800-300)÷(3-1)=750(千克) ②运来白菜:750×3=2250(千克) 验算: 2250-1800=450(千克)(白菜剩下部分) 750-300=450(千克)(萝卜剩下部分) 答:菜站运来白菜2250千克,萝卜750千克。 例3 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接上14米,这时第二根长度是第一根长的3倍,两根绳子原来各长多少米 分析上图,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度一样长,但是从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绳子又接上14米后,第二根的长度是第一根的3倍.应该把变化后的第一根长度看作1倍,而12+14=26(米),正好相当于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长度的2倍.所以,当从第一根截去12米后剩下的长度可以求出来了,那么第一根、第二根原有长度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解:①第一根截去12米剩下的长度: (12+14)÷(3-1)=13(米) ②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度:13+12=25(米) 答:两根绳子原来各长25米。 自己进行验算,看答案是否正确.另外还可以想想,有无其他方法求两根绳子原来各有多长.小结: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找出两个数量的差与两个数量的倍数的差的对应关系.用除法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八种类型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八 种类型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八种类型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 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怎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许万明老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八种类型。 1.求异型 这是在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的分析性的 思维形式,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索问题的多种 答案。如16—10,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表述这道算式。如①16 减去10 等于几?②16减去10 还剩多少?③16 与 10 的差是多少?④10 与什么数的和是16?⑤16比10 多多少? ⑥10 比16 少多少?⑦16 减去什么数等于10?⑧10 加上什么数 等于16?这样,既使学生透彻理解了数量关系,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就不赘述了。 2.求同型 这是一种进行综合、概括的思维形式。如上例,教师亦可以用 几种不同的叙述方法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归纳出16—10 的算式来。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异中有同的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抽 象概括思维能力。如:

①甲乙两人接到加工54 只零件任务,甲每天加工10 只,乙每 天加工8只,几天后完成任务? ②一件工程,甲独做10 天完成,乙独做15 天完成,两人合作 几天完成? ③像这些形异质同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解一题会多题,可以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 ④3.递进型 ⑤ ⑥这是一种属于逻辑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例如,教师在讲 授“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一类题时,叮以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已知一个数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规律去进行逻辑推理,让学生自己发现新出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教师不要越俎代疱,否则吃力不讨好,反而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⑦4.逆反型 ⑧这是一种敢于和善于突破习惯性思维束缚的反向思维形式。 在数学教学中,可供训练的材料比比皆是,如加减、乘除、通分约分、正反比例等,问题是教师如何善于运用它。如教验算时,16-10=6,学生习惯地用16-6=10 ⑨

小学数学附加题题专题训练(精.选)

加分题专题训练 专题一:余数的妙用 例题一.填空。 ()÷3=7......2 ()÷9=9 (1) ()÷4=5......1 30÷()=4 (2) 48÷()=9......3 39÷()=7 (4) ÷= ......4 ,除数可以填()。 ÷= ......6 ,除数最小可以填()。 ÷ 5 = ,余数可以填()。 ÷7 = 4 ,,余数最大可以填()。 ÷= 4 ...... 3 ,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应该是()。 ÷8 = 3 ...... ,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应该是()。 例题三:在括号中最大能填几? 8×( )﹤71 47﹥9×( ) ( )×7﹤60 23﹥4×( ) 54÷()<10 ( )÷8<4 例题四:(1)李老师拿来47本练习本,每个同学分得6本,还多5本,李老师把本子分给了几个同学? (2)有28个气球,要使6个小朋友分得一样多,最少拿走几个?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

专题二、算式谜 例题一:把加法算式中的残缺部分填完整。 例题二:把下面减法算式中的残缺部分填完整。 练一练

例题三:2.在圆圈和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三角形、圆圈和方框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数)。 = ( ) ,= ( ) 。 例题四、把下面算式中的汉字用不同的数字代替,使算式成立。 例题五○、△、☆分别代表什么数? (1)、○+○+○=18 (2)、△+○=14 (3)、☆+☆+☆+☆=20 (4)△+○=9 △+△+○+○+○=25 △=()○=() 专题四、按规律填数 例题一.填一填: 2,3,5,8,12,(),()

1,3,7,15,(),63,( ) 3,6,9,12,(),18,21,24,27 1,5,2,10,3,15,4,(),( ) 7,8,10,13,17,( )28 54321、43215 、32154、( )、15432 81,72,(),()36,27,(),9 专题五、数一数 共有()个长方形。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大全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答案: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2、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答案:3×(12-1)=33棵。 3、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答案: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答案: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答案: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答案:[(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答案: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答案:(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答案:16÷2÷2=4(厘米),16-1-1=14(天) 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答案: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 答案: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 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小学数学 和差倍问题

夏季四--- 应用题综合选讲 1、从1~400的自然数中,不含数字5的自然数有多少个? 个位:(395-5)÷10+1=40 十位:50~59,150~159,250~259,350~359,共40个 40×2=80个, 80-4×1=76个(55、155、255、355) 不含数字5的自然数:400-76=324个 2、盒子里有红球和白球若干,若每次从里面拿1个红球和1个白球, 那么当拿到没有红球时,还剩50个白球;若每次拿出1个红球和3个白球,则拿到没有白球时,还剩50个红球,那么盒子里有红球、白球各有多少个? 1红/1白:少50个红球: (150+50)÷(3-1)=100个 1红/3白:多50个白球:100+50=150个 3、园林工人要在周长300米的圆形花边等距离地栽上数。他们先沿着 花坛的边每隔3米挖一坑,当挖完30个坑时,突然接到通知:改为每隔5米栽一棵树。这样,他们还要挖多少个坑才能完成任务? 每隔5米共需要挖坑:300÷5=60个 已挖的30个坑可用的:30÷5=6个 还要挖多少个坑:60-6=54个 4、56个荔枝与48个杏子重量相等,每个杏子比荔枝重5克。每个 杏子重多少克?每个荔枝重多少克? 56×荔枝=48×杏子杏子-荔枝=5克 56个杏-56个荔枝=56×5=280克 280÷(56-48)= 35克……每个杏 35-5=30克……每个荔枝 5、50名学生答A、B两题,其中没答对A题的有12名,而答对A 题没答对B题的有30名,那么A、B两题都对的有多少名? 12(全错的+只对B)+30(只对A)=42名 A、B两题都对:50-42=8名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 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

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 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单位换算专题训练[精品]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题 一、填空 60毫米=( )厘米 2吨=( )千克 8米=( )分米5000克=( )千克 3千克=( )克 7千米=( )米400厘米=( )米 6000千克=( )吨 3吨500千克=( )千克 3600千米=( )千米( )米 1吨-320千克=( )千克 480毫米+520毫米=( )毫米=( )米 7008千克=( )吨( )千克 4米7厘米=( )厘米 1米-54厘米=( )厘米 830克+170克=( )克=( )千克20张纸叠起厚1毫米,100张叠起厚( )毫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62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400000000平方分米=()平方千米960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18平方米=()平方分米 34平方千米=()平方米 9平方米=()平方厘米 5平方千米=()平方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1米=( )分米 1千米=( )米 1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元=( )分 1角=( )分 1元=( )角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厘米 3.001吨=()吨()千克 3.7平方分米=()平方毫米 5.80元=()元()角 ( )吨( )千克=4.08吨 5000千克=( )吨 ( )分米=1.5米 510米=( )千米 5米16厘米=( )米 5千克700克=( )千克 0.95米=( )厘米 4700米=( )千米 3650克=( )千克

1.4平方米=( )平方分米 8元7角5分=( )元 504厘米=()米 7.05米=()米()厘米 5.45千克=()千克()克 3千米50米=()千米 3千克500克=()千克 2.78吨=()吨()千克4.2米=()米()厘米 10米7分米=()米 9千克750克=()千克 9分米6厘米=( )米 8.04吨=()吨()千克 6.24平方米=()平方分米 60毫米=( )厘米 2吨=( )千克 0.8米=( )分米 50克=( )千克 400厘米=( )米 6000千克=( )吨 3吨500千克=( )千克 3600千米=( )千米( )米480毫米+520毫米=( )毫米=( )米 7008千克=( )吨( )千克4米7厘米=( )厘米 1米-54厘米=( )厘米 8平方米=( )平方分米 500厘米=( )米 50厘米=( )米 5米=( )分米 50000米=( )千米 6元8角=( )元 50厘米=( )米 5厘米=( )米 280克=( )千克 28克=( )千克 7吨900千克=( )吨 7吨90千克=( )吨 28分米=( )米 28厘米=( )米 3角2分=( )元 619克=( )千克 19克=( )千克 7分=( )元 6分米=( )米 64厘米=( )米 208平方分米=( )平方米 4620克=( )千克 7元4角2分=( )元 1千米50米=( )千米 3厘米=( )米 7分=( )元 38米=( )千米 13千克=( )吨1035千克=( )吨 14分米=( )米 5元7角=( )元 8角5分=( )元 1元3分=( )元 7角=( )元 4厘米=( )分米 4吨50千克=( )吨 4米7厘米=( )米 ( )吨( )千克=1.8吨 1460米=( )千米 3平方米7平方分米=( )平方米65吨=( )千克 25厘米=( )米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及答案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十佳题”(1) 1、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现在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6=3×2),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子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留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留下的是)2个。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白棋子的个数为:3×8=24(个)。黑棋子的个数为24×2=48(个)。 2、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0-56=24(分),因为答对一

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20-3=17(题)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68-12=56(分)(实际得分) 3、一个化肥厂计划在50天内生产一批化肥,从前24天的生产情况看,每天实际生产的化肥没有达到原计划每天产量指标,因此工厂决定停产3天进行整顿。整顿之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结果只用了49天(包括停产整顿所用的3天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50天的生产任务。已知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问整顿前后各生产化肥多少吨?(因果关系) 【分析与解答】我们容易算出整顿后生产的天数是:49-24-3=22(天)。由于整顿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所以,一共多生产化肥22×25=550(吨)。可题目中却说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究竟“矛盾”出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刚才算出的“550吨”

小学数学《和差与倍分应用题》教案

小学数学《和差与倍分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和差倍分问题,以及解决和差倍分问题的方 法和基本公式。 2、会利用和倍问题的解题公式解决较简单的和倍问题,训练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和差倍分问题,它的分类以及基本概念。掌握解决和差倍分问题的方法和基本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和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思想,掌握解决和差倍分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话说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森林里,因为走了很久的路,唐僧又渴又饿,就叫他的三个徒弟去找吃的。猪八戒很懒他不去,留下来保护唐僧,孙悟空和沙和尚去找吃的了。找了很久才回来,他们找了一些果子。孙悟空觉得猪八戒太懒了,就说:“呆子,你没去找吃的,还想吃,看打!”唐僧看着猪八戒没吃的也可怜,就想了一个办法,就说:“八戒,师父现在考考你,看你有没有长进。现在悟空和悟净都找了一些

果子,加在一起一共20个,悟空比悟净多找了4个,你算算悟空找了多少个,悟净找了多少个?算出来了,师父就分你果子吃。”可怜的猪八戒平时不认真学习,算了半天也没有算出来。你们能帮猪八戒算出来吗? 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在同学们做题时,经常会遇见谁是谁的几倍,谁与谁的差,或和是多少等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和差与倍分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刚刚老师说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和差问题。 2、板书课题:和差倍分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出示例1: 【例1】两堆水果共有1000千克,第二堆比第一堆少200千克,两堆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3、学生自主探究。 4、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老师指导:因为第二堆比第一堆少200千克,如果给第二堆加上200第二堆加上200千克,那么两堆就一样多了,这时两堆水果就共有1000+200=1200(千克)。所以每堆就有1200÷2=600(千克),所

小学三年级数学:4种数学思维训练+对应练习题,给孩子看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4种数学思维训练+对应练习题,给孩子看看 很多学生反映数学复杂难懂,其实数学学习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掌握方法。数学思维的训练需要一套完成的训练方法,经过思维的训练,数学成绩一定可以大大提高。今天老师就来教你4招: 1 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 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3 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 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 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练习题 1、父亲和儿子今年共有60负,又知4年前,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3倍,儿子今年是多少岁?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集锦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集锦 绩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照这样卖法,4 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如:1 2 3 4 5 6 7 8 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 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

的最接近数,即89 比100 仅少11。第二个层次:找11 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 的问题。整个程序如 下:12+3+4+5-6-7+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小学数学差倍问题例题题解

四、差倍问题。 例1 某水果店运来苹果的数量是桔子的4倍,又知苹果比桔子多810千克,运来的苹果与桔子各多少千克? 如图: 分析:苹果的数量是桔子的4倍,又知苹果比桔子多810千克,810千克就相当于桔子数量的(4-1)倍。 这类题有这样的规律,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数比乙数多的数相当于乙数的(3-1)=2倍;当甲数是乙数的4倍时,那么甲数比乙数多的数就相当于乙数的(4-1)=3倍;一般说:当甲数是乙数的n倍时,甲数比乙数多的数就相当于乙数的(n-1)倍。 计算: (1)运来桔子多少千克? 810÷(4-1)=810÷3=270(千克) (2)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270×4=1080(千克) 答:水果店运来桔子270千克,苹果1080千克。 [解题思路二] 计算: (1)苹果运来多少千克? (2)桔子运来多少千克? 答:同上。 提要:差倍问题的基本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解题关键是:把小数当作1份,大数是小数的n倍就是n份。另外一定要确定好它们的数量差与倍数差。 解题方法是:数量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 例2 王家的存款数是李家的3倍,如果从王家拿出1250元,从李家拿出30元,则王李两家的存款数相等,求王李两家原各存款多少元。 如图: 分析:已知王家存款数是李家的3倍,那么王家多存款数是李家的2倍。到底王家比李家多多少钱呢?要从第二层的条件找出,从王家拿出1250元,从李家拿出30元,则两家存款数相等,可知王家比李家多1250-30=1220元。 计算: (1)李家存款多少元? (1250-30)÷(3-1)=610(元) (2)王家原存款多少元? 610×3=1830(元) 答:王家原存款1830元,李家610元. [解题思路二]已知王家的存款数是李家的3倍,那么李家便是王家的 计算: (1)王家原存款多少元? (2)李家原存款多少元? 答:同上。 [解题思路三] 分析:此题也可以用方程解。先找等量关系,王家拿出1250元与李家拿出30元相等,利用这个关系列方程。 计算:设李家存款为x元,则王家存款数为3x元。 3x-1250=x-30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一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一 1、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现在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6=3×2),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子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留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留下的是)2个。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白棋子的个数为:3×8=24(个)。黑棋子的个数为24×2=48(个)。 2、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 0-56=24(分),因为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20-3=17(题)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68-12=56(分)(实际得分) 3、一个化肥厂计划在50天内生产一批化肥,从前24天的生产情况看,每天实际生产的化肥没有达到原计划每天产量指标,因此工厂决定停产3天进行整顿。整顿之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结果只用了49天(包括停产整顿所用的3天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50天的生产任务。已知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问整顿前后各生产化肥多少吨?(因果关系) 【分析与解答】我们容易算出整顿后生产的天数是:49-24-3=22(天)。由于整顿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所以,一共多生产化肥22×25=550(吨)。可题目中却说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究竟“矛盾”出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刚才算出的“550吨”是整顿后22天比整顿前22天多生产的化肥;而题目中告诉我们的“400吨”是整顿后22天比整顿前24天多生产的化肥。这完全是两码事,所以“550吨”与“400吨”并不矛盾。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看出:“550吨”与“4 00吨”的差150吨正好是整顿前2天的产量,因此,整顿前每天生产化肥150÷2=75(吨)。从而,75×24=1800(吨)就是整顿前产的化肥;1800+400=2200(吨)就是整顿后产的化肥。 4、红星机械厂十一月份计划生产一批机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80台,结果25天就完成了全月计划。这个厂十一月份计划生产多少台机器?(因果关系) 【分析与解答】这道整数应用题,我们无论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不容易找到

小学数学专题训练大全—简易方程一

整理与复习简易方程测试题(一) 复习要求: 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数量、数量关系、运算性质和定律、几何求积公式等数学表达式; 2)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与算式的联系和区别; 3)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联系及区别,会用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并养成正确计算和检验的良好的计算习惯; 4)掌握用方程法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会用方程解答较简单或较复杂的应用题; 5)了解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结构特征以及这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选择两种解法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填空题: 1)连续三个偶数,第一个数是a,第二个数是(),第三个数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2)某班有学生a人,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个组有()人。 3)比m小5的数是();a的与b的的和是()。 4)甲书架有书x本,比乙书架的3倍多n本,乙书架有书()本,甲、乙两个书架共有书()本。 5)若三角形的面积用s表示、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表

示为();已知一块三角形地的底边为140米,高为150米,它的面积是()公顷。 二、判断题: 1)等式就是方程,方程也是等式。() 2)当χ=8时,χ=8χ。() 3)χ比一个数的5倍多3,这个数是(χ-3)÷5。() 4)方程24χ=19χ+,χ=。() 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用a、b、h表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应表示为2(ab+ah+bh)。( ) 三、选择题: 1)下面的式子中哪一个是方程?() A、8.5a+8; B、χ=0; C、χ < 10; D、×4=34。 2)下面等式正确的有()。 A、a÷b×c=a÷(b×c); B、ac+bc=(a+b)c; C、a-b+c=a-(b+c); D、a÷c+a÷d=a÷(c+d) 3)下面错误的算式是()。 A、4χ+5χ=9χ; B、 t ; C、+b=; D、3.6a+4a=7.6a。

小学数学发散思维训练12题(有答案)

思维训练 1、父亲和儿子今年共有60负,又知4年前,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3倍,儿子今年是多少岁? 分析与解答:4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60-4×2=52岁,4年前儿子的岁数为52÷(1+3)=13岁,那么儿子今年的岁数是13+9=17岁。 2、快车与慢车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如果慢车先开2小时,两车相遇时慢车超过中点24千米,若快乐先开出2小时,相遇时离中点72千米处,如果同时开出,4小时可以相遇,快车比慢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设全程的一半为x,两次行驶中快车行驶的路程为:x+72+x-24=2x-48,慢车行驶的路程为:x+24+x-72=2x-48,快车比慢车多行驶的路程:2x+48-(2x-48)=96千米,把两次行驶可以看作两车同时出发行驶全程,则时间是4×2=8小时,那么快车比慢车每小时多行的千米数为96÷8=12千米。 3、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第一堆的黑子数和第二堆里的白子数一样多,第三堆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把这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白子占全部棋子数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答:第三堆黑子占全部黑子的,那么,第一、二堆里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又因为第一堆里黑子数和第二堆里的白子数相同,则第一、二堆里的黑子数正好等于第一堆棋子数,把每堆棋子数看作3,三堆棋子总数则是9,黑子有5份,那么白子有9-5=4份,所以白子占全部棋子数的 4、早晨8时多钟,有甲、乙两辆汽车先后从化肥厂开往县城,两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行驶48千米,8时32分,甲车离化肥厂的距离是乙车离化肥厂距离的5倍,到了8时44分,甲车离化肥厂的距离恰好是乙车离化肥厂距离的2倍,那么甲车是8时几分由化肥厂开出的? 分析与解答: 12÷3×(3+5)=32分钟,8:44-32分=8:12分,故甲车是8时12分由化肥厂开出的。 5、有60个不同的约数的最小自然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60=2×2×3×5=(1+1)×(1+2)×(2+1)×(4+1),这个自然数最小是29×32×5×7=5040 6、1!+2!+3!+……+100!的个位数字是() 分析与解答:1!=1 2!=2 3!=6 4!=24 ,而5!6!7!……100!的个位数字全是0,1+2+6+4=13,所以1!+2!+3!+……+100!的个位数字是3 7、一间屋子里有1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00盏灯排成一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编上号1、2、3、4、5……99、100,每盏灯都有一个开关,开始全都关着,把100个学生排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一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一) 1、小明原来有图书35本,后来,爸爸买给他18本,小姨又送给他12本。 小明的图书比原来增加了多少本 [分析与解答]一般解法:①爸爸买给他18本后小明有图书多少本 35+18=53(本);②小姨送给他12本后小明有图书多少本53+12=65(本); ③小明的图书比原来增加了多少本65-35=30(本)。这道应用题用一般方 法解答,既麻烦又费时。可运用方法简便的“华罗庚法”解,只需一两步 就可以解答出来。华罗庚法:小明的图书比原来增加的本数就等于爸爸和 小姨送给他图书的本数的和。18+12=30(本) 2、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B。 ×× [分析与解答]由“分配律”×ד两数的和一定时,两数的差越小积越 大,相等时积最大”—— [分析与解答] 4、看谁能最快指出下面四道题中哪两道的计算结果相同。 ①48×6÷4×7×4÷8 ②128×9+72×9 ③48×4÷6×7×6÷8×8 ④342×9-9×142 [分析与解答]题目要我们找出哪两题计算结果相同,那我们就可以找一 找哪两题形式相同,然后再仔细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结果上会有什么不 同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初步估算出计算结果是否相同了。例如,第①、③ 两题,都是48与4、6、7、8几个数相乘、除,我们把这两题中相同的数 以及相同的运算符号划去。①48×6÷4×7×4÷8、③48×4÷6×7×6÷8

×8;结果第①题只剩下“÷4”,第③题剩下“÷6”和“×8”可见这两道题的计算结果是不相同的。而第②题和第④题都是9的倍数的计算,第②题是128个9加上72个9,一共是200个9;第④题是342个9减142个9,得200个9。所以这两道题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5、今有甲乙丙丁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是一定要用手电筒。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为:甲:2 分钟;乙:3 分钟;丙:8 分钟;丁 10分钟。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请问如何走法才能在 21 分钟让所有的人都过桥 [分析与解答]先是甲和乙一起过桥,然后将乙留在对岸,甲独自返回。甲返回后将手电筒交给丙和丁,让丙和丁一起过桥,丙和丁到达对岸后,将手电筒交给乙,让乙将手电筒带回,最后甲和乙再次一起过桥。则所需时间为:3+2+10+3+3=21分钟。 6、六位数□4321□能被4321整除,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目初看起来似乎难度较大。如果我们采用“假设 ──计算──排错──验证”的方法,问题就会很快得解。假设六位数为943219,那么943219÷4321=218…1241,由于余数大于9,所以不合题意。假设六位数为843219,则有843219÷4321=195…64,余数大于9,也不合题意。假设六位数为743219,则有743219÷4321=172…7,余数小于9,由此可见符合条件的六位数为743219-7=743212。当六位数的首位数分别为6、5、4、3、2、l时,经计算可知均不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要求的六位数只能为743212。

小学数学专题训练——几何部分

小升初数学专题——几何部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共27分) (1)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它棱长的总和是(),表面积是(),它所占空间的大小是()。 (2)小明要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31.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的距离是()厘米。 (3)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高是底面半径的()倍。 (4)一个圆柱形水管,内直径是20厘米,水在管内的流速是每秒3分米,每秒流过的水是()升。 (5)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缸内装满水,然后将这些水倒入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缸内,这时水深()厘米。 (6)把一根长12米的长方形木条沿着它的高锯成6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10平方厘米,这根木条原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右图是正方体纸盒展开的平面图,与5号面相对的面是 ()。 (8)把两根长分别为30分米和80分米的木条,锯成同样的小段(每段长度的分米数都为整数,而且不能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分米,最短是()分米。 (9)右图中圆锥形容器里有1千克水,水面在锥高之半,此容器还能装()千克水。 二、判断下面各题,在正确的括号里面画“√”,错误的画“×”。(共12分) (1)把一个正方体铁块铸造成一个长方体(没消耗),体积不变。() (2)12:15时,钟面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直角。() (3)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6°,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4)用长25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正方体,至少用这样的木块3600块。 ()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9分) (1)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动后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拉动后的面积(),周长()。 ①减小了②增大了③不变

【强烈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50题(含答案)

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 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答:姐姐的苹果不变仍然是3个,哥哥有4-1=3(个)苹果,弟弟有8+1-3=6(个)苹果,这时弟弟的苹果最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答:年龄差不变,小明一直比小强大6-4=2(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小明前后各4人,再算上小明共有4+4+1=9(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答:第二天看了2+2=4(页),第三天看了4+2=6(页),第四天看了6+2=8(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两次数的时候都数了小明,小明被重复数了,需要减去,所以这一队共有4+5-1=8(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答:男生有8-2=6(人),女生有8+2=10(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答:9+1=10(朵)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答:2+2+2+2+2-1=9(个)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答:9+5-2=12(本)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5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答:数的时候不要漏了李平哦,这队学生共有8+5+1=14(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答:8+4=12(块)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答:6+5=11(支)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答:8+8=16(人)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答:大华有10-2=8(张),小刚有10+2=12(张),12-8=4(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