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时作业(整理精品)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时作业(整理精品)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时作业(整理精品)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时作业(整理精品)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时作业(整理)

课时作业(一)温度与温度计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12·大连中考)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2.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A.放入沸水中煮

B.放入温水中泡

C.用酒精棉花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

3.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6.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7.(2012·江西中考)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

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

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8.我国一般用摄氏度(℃)来描述温度,在欧美一些国家则

用华氏度(℉)来描述温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华氏温度=摄

氏温度×1.8+32。

(1)当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68℉时,相当于℃。(2)当温度计测出的温度

是a℃时,相当于℉。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9.(7分)(2012·阜新中考)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和零刻度线位置。

(3)请指出如图甲所示的操作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小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应记为____℃。

10.(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温度的估测。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故选A。

2.【解析】选C。本题考查体温计的使用。用沸水煮的方法对器具进行消毒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采用的,但对体温计来说,我们不能忽略温度这个因素,因为沸水的温度已超过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体温计会被胀破,A错误;温开水虽能保证体温计不被胀破。但又达不到消毒的目的,B错误;在酒精灯上烧会损坏体温计,D错误。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体温计构造中缩口作用的了解。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体温计独特的缩口结构使缩口上面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中,要使升到玻璃管中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中,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若没有甩就直接测体温,则其温度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即能测出高于38℃的人体温度,而不能确定甲的温度是38℃,故选C。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体温计构造、原理、分度值、读数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体温计的示数是38℃,A错;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B错;体温计由于结构中有缩口,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错;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对。

5.【解析】选D。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水银就会受热膨胀。由于两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细玻璃管中的水银柱较之粗玻璃管要上升得高。由于它们插入热水中前后的温度变化是相等的,根据温度计分度原则,虽然两支温度计中水银上升高度不一样,但示数应相等,只不过两支温度计每一等份的间隔不一样。所以D正确。

6.【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及使用。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的示数为25℃。此温度计的量程为-20~100℃,只能测量此量程内的温度,故不能用此温度计测量南极最高点的气温。

答案:25 不能

7.【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首先看清零摄氏度的位置,再看液柱所对应的刻度在零摄氏度以上是零上、在零摄氏度以下是零下,图甲中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

甲中的温度值为4℃。图乙中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

答案:乙-4

8.【解析】本题考查单位的换算。(1)因为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则摄氏温度=(华氏温度-32)÷1.8

=(68-32)÷1.8=36÷1.8=20(℃);

(2)华氏温度=(1.8a+32)℉。

答案:(1)20 (2)1.8a+32

9.【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位置。(3)由题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底部,这样测量结果会出现较大偏差。(4)由题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36℃。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2)量程分度值(3)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4)36

10.【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温度计的原理。瓶中所装气体热胀冷缩,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左移动,温度降低时液柱向右移动;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把此装置放入其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答案:(1)热胀冷缩(2)左(3)0

课时作业(二)熔化与凝固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冰在太阳下化成水

B.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C.-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2.(2012·凉山中考)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量不变

3.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4.(2012·淄博中考)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A.该物质是一种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20℃

C.在第10 min时该物质为液态

D.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5.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氧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6.(2012·绥化中考)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

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

先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7.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选填“甲”或“乙”)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8.在探究“萘的熔化”的实验中,测得萘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80℃不变,可知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萘在84℃时处于态;萘的凝固点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9.(4分)(2012·青岛中考)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

10.(7分)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

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

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

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min 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min 。

(2)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 “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熔化现象的判断。A、C、D都是由于受热使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B“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是食盐在水中溶解,不是熔化。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条件的了解。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达到熔点;二继续吸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温度相同,冰因不能吸收热量而不能继续熔化。

3.【解析】选B。本题考查晶体凝固规律的有关知识。晶体凝固前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完全凝固之后对外放热,温度继续下降。所以B 正确。

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图像的分析。由图像可知,此物质有确定的熔点为50℃(BC对应的温度),应为晶体;由图像知第20 min时晶体才开始熔化,所以第10 min时该物质为固态;物质在B点开始熔化,C点熔化完毕,所以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故选D。

5.【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铜的熔点是1 083℃,而铁的熔点是1 535℃,故铁水的温度大于或等于1 535℃,所以把铜球放入铁水中,温度超过铜的熔点,还能继续吸热,故铜球会熔化,A错;-255℃大于-259℃,所以固态的氧,会熔化成液态的氧,B错;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8.8℃,即液态水银的凝固点是-38.8℃,所以在-40℃时,温度达到液态水银的凝固点,还能继续放热,所以水银已经处于固态,不能测量温度,故C错;钨丝的熔点很高,不易熔化,故正确答案为D。

6.【解析】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豆腐有很多水分,放入冰箱水受冷就会凝固,水凝固时体积要变大;拿出来,凝固的小冰晶熔化,体积减小,所以冻豆腐上有很多小孔。

答案:凝固熔化

7.【解析】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从题图可知甲图中的物质有明显的熔点,并且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属于晶体;乙图中的物质没有明显的熔点,并且边熔化温度边升高,属于非晶体。

答案: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8.【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的特点。晶体的特点是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萘是晶体;萘熔点是80℃,所以在84℃时,萘处于液态,晶体的凝固点等于熔点,所以萘的凝固点是80℃。

答案:晶体液80

9.【解析】本题考查固体熔化的知识。通过对熔化图像的分析可知,该固体有熔点因此是晶体,ab段是物体的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的状态;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吸热

10.【解析】本题考查固体熔化实验。(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盐水从第10 min开始凝固,到第20 min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 min;

(2)从图像可知:在10~20 min,温度始终为-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水的凝固点是0℃,故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答案:(1)10 10 (2)-2 低(3)变多

课时作业(三)汽化与液化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A.液化

B.沸腾

C.凝固

D.蒸发

2.(2012·安顺中考)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3.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4.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

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5.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实际情况是()

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

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8分)

6.在某些国家,淡水奇缺,就连露水也是他们重要的水资源,他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露水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

热。

7.(2012·茂名中考)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

和相同。

8.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三、简答题(5分)

9.小婕家的浴室里有一面除雾镜,如图所示。镜面背后

有连接镍铬金属薄片的电路,接通电源一会儿后,就可以

消除附着在镜面上的“白雾”,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请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别解释镜面上“白雾”的形成过程

与消除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12分)

10.(2012·南宁中考)图甲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 min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汽化现象。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其中液态的水一部分蒸发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故选D。

2.【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现象。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故A 说法正确。冬天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空气中形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气”,故B说法正确。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树木内的水分,故C说法正确。烧开水后,温度很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即“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说法错误,故选D。

3.【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条件。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在时间一定时,可以节省燃料,C对。

4.【解析】选C。本题考查“白气”的理解。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选C。

5.【解析】选D。本题考查液化的条件。夏天轿车内是冷空调,温度低,轿车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轿车内是热空调,温度高,轿车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6.【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特点,露水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

7.【解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分别为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的表面积,因此要想探究与液体种类有关就要保证这三个因素相同。

答案: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8.【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氯乙烷是气态有机物,为了方便使用、储存和运输,要加压液化;使用时,液态氯乙烷迅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答案:液化汽化吸收

9.【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浴室内水蒸气非常多,镜子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转化为液态,即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这一过程是液化过程;附着在镜面上的“白雾”是小水滴,接通电源后,金属薄片发热,小水滴吸热,产生汽化现象,小水滴由液态变为气态,故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答案:浴室内镜子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镜面背后的镍铬金属薄片的电路接通电源一会儿后,镜子的温度升高,镜面上的“白雾”加速蒸发,变成气态,回到空气中,从而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10.【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图乙中,A图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变大,说明水在不停地汽化,所以A图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由丙图知水被加热时水温不再升高的温度为98℃,故水的沸点为98℃,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加热,故沸腾时吸热;“白气”是液态的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1)96 A (2)98 (3)吸收不变(4)液化

课时作业(四)升华与凝华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初夏,清晨林中弥漫白雾

B.俗话说“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

C.严冬天气,冰冻的衣服变干

D.深秋,玉溪出水口生态公园大道两旁的柿子树上的柿子挂满了白霜

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C.都在车窗玻璃内表面

D.都在车窗玻璃外表面

4.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5.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汽化

B.凝华液化

C.凝固凝华

D.凝固升华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6.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选填“内”或“外”)表面常会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7.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8.(2012·无锡中考)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

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

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

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

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热量。是什么因素

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9.如图所示是妮妮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四、综合应用题(9分)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固体粮虫净”是固态物质,过一段时间变小说明变成了气态,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是升华。故选B。

2.【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的判断。“白雾”“水缸穿裙子”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小水珠,A、B错;严冬天气,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由于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C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D错。

3.【解析】选A。本题考查液化的条件。车窗玻璃表面上的水珠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车内的温度比车外的温度低,车窗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一些的汽车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外表面;而在冬天,车窗外边的温度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

4.【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黑色碳粉为固体,激光照射时,碳粉吸热直接变为气态的碳蒸气,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为升华现象。故选D。

5.【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判断。蔬菜中的水在快速冷冻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为凝固过程。在低温环境中,固态的水在低温真空环境中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固和升华,故选D。

6.【解析】本题考查凝华现象。“冰花”呈固态,是由气态变化而成的。因此是凝华现象。只有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才会发生凝华现象,所以“冰花”应出现在玻璃的内侧,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发生凝华而形成的。

答案:内凝华

7.【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霜是固体,由于冰箱内温度很低,内部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直接凝华而结成霜。

答案:凝华放出

8.【解析】本题考查升华的条件。由实验可知,碘升华或熔化时需用酒精灯或沸水加热,故碘在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由于用酒精灯和沸水加热时,碘达到的温度不同,故可猜想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的因素可能是碘的温度。

答案:吸收碘的温度

9.【解析】本题考查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探究。本实验用碘粉模拟“人造雪”,因此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碘粉。应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因此应据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固定铁圈的位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碘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1)酒精灯及其火焰(2)碘粉

(3)碘粉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然后又在棉线上看到碘的晶体

(4)先升华后凝华

10.【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水蒸气凝成小水滴,从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水蒸气凝成小冰晶,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小冰晶变成小水滴,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吸热。

答案:(1)液化凝华熔化(2)液化、凝华

(3)升华吸收降低(4)答案多种。例如,用水后随手关水龙头;刷牙时不开长流水,用杯子装水;洗菜(衣)水再用来冲厕所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