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性赋 精深中医

药性赋 精深中医

药性赋   精深中医
药性赋   精深中医

药性赋(曾附于药性三字经)

一.寒性类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癭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栝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蘗(柏)疮用。

(马)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緩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根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注:现已多不用。

茵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肺心。

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韦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也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

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地芙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蘚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旋复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栝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癭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止。

贝母清痰止咳而利心肺。

桔梗下气利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又当参图经

..以博其所治,

观其方书

..以参其所用焉。其庶几矣。

补续寒性类

续赋药性,寒性宜先。

漏芦能下乳汁。藜芦可吐风痰。

肠风则槐实宜用。心火则灯草须煎。

伤寒发班兮,每资青黛。

下痰止咳兮,亦借白前。

清肺金止久嗽,用沙参而甚当。

通大肠治燥结,有芒硝而何难。

白头翁能凉血,热痢可去。

青箱子平肝热,目疾除痊。

闻之虻虫破血。

水银杀虫。

元明粉泻肠胃之实热。夏枯草止目珠之夜疼。面疮则宜涂鸡子白。牙痛则可点薄荷冰。

御米壳能涩肠,久泻频已。

蔓荆子善搜风,头目能清。

若疗目疾,蝉蜕有退翳之力。

欲治噫膈,牛乳有润燥之功。

又闻珍珠拔毒。

蟅虫接骨。

注:蟅虫即土蟞。

止呕则宜用芦根。行水则须资椒目。

龙胆草专能泻肝。金银花善于解毒。

皂矾本燥湿之剂。甘遂也下水之物。

凉心散郁兮,郁金最良。

血闷欲绝兮,童便须服。

别有利小便兮通草。

止血痢兮皮。

消瘰疬而斑蝥可用。治膝疮而螃蟹最宜。

疗目疾用羊肝,眥昏盲之为病。

补命门用猪肝,是引导之所需。

尝谓芦荟,苦杀虫而寒解热。

若论白矾,生解毒而熟生肌。

胡桐泪除风疳,杀虫何可废也。

穿山甲溃痈肿,下乳更宜用之。

须知润燥需蜜。

清热用茶。

行血莫如益母草。去翳还须夜明砂。治中风而通血厥,白薇须觅。

除久痰而止热咳,浙贝宜加。

紫花地丁,消痈肿兮甚当。

红芽大戟,除水肿兮无差。

治风湿疮疡,火扻(zi)一名豨莶草。去血中伏火,紫葳即是凌霄花。

至于吐风痰兮,用瓜蒌。

治湿热兮,用苦参。

起阳痿兮,用楮实。

溃疮头兮,用茅针。

雷丸则杀虫孔易。荸荠则毁铜如神。化痰每用荅粉,兼止白浊。

注:荅(da)粉为何物,不详。

凉心多借熊胆,亦善避尘。

海金沙治热淋,能已茎中痛。

板蓝根消肿毒,善治大头瘟。

推之蚤休除惊癇之病。

大青解心胃之热。

中风可用天竺黄。

止汗亦需浮小麦。

此六十四味之寒性,正宜随证而采择二.热性类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

腽肭脐疗劳疾,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

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助阳而医白浊。

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

天雄散寒,为袪湿助阳精之药。

注:天雄为乌头无幼根者,其功更峻。均有大毒。

不可轻投。

观夫川椒达下。

干暖中。

胡芦巴治虚冷之疝气。生卷柏破癥瘕而血通。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

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

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止心气痛之攻冲。

药性赋完整版(1)

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羚羊()泽泻();海藻()闻之菊花();射干()薏苡();藕节()瓜蒌子()车前子()是以黄柏();兜铃() 地骨皮();薄荷叶()(),枳壳()而枳实() (),干葛()而柴胡(); 百部();栀子()玄参()升麻()常闻腻粉()金箔()茵陈();瞿麦()朴硝();石膏();前胡();滑石()天门冬();麦门冬()

又闻()须用竹茹; ()必兹大黄。 宜黄连();淫羊藿()。茅根();石韦()。熟地黄();生地黄()赤芍药()白芍药()若乃()于牵牛;()于贯众金铃子();萱草根()侧柏叶();香附子()地肤子() 山豆根() 白鲜皮() 旋复花() 又况荆芥() 瓜蒌根(天花粉)()地榆();昆布()()淡竹叶之功倍 ()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牡蛎()贝母();桔梗()

若夫黄芩() 槐花()。 常山();葶苈()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也。 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以荜茇,()以生姜五味子() 腽肭脐()。 原夫川芎(); 续断()。 麻黄();韭子()川乌();天雄();观夫川椒(),干姜() 胡芦巴();生卷柏();白术();菖蒲();丁香();良姜()。肉苁蓉();石硫磺();胡椒();秦椒()

盖夫()须荜澄茄,( )用蓬莪术。 缩砂() 附子() 白豆蔻() 红豆蔻() 岂知鹿茸() 虎骨() 檀香();鹿角()()于米醋;()于紫苏扁豆()麝香()尝观五灵脂()麒麟竭() 鹿茸();当归()乌贼骨()鹿角胶()白花蛇()乌梢蛇()乌药();禹余粮()巴豆();独活()

厚朴()肉桂()是则鲫鱼(),代赭()沉香()橘皮()此六十种药性之热也。 平性药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 以磠砂而(),用龙齿以()青皮(),芡实()原夫木贼草()花蕊石()决明()天麻()甘草()石斛()观乎()覆盆() 琥珀()朱砂()牛膝()龙骨()甘松()蒺藜()人参()蒲黄()岂不以南星()

《药性赋》背诵

( —) 寒 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定神志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积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 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治虚烦、除啰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凉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 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黄苓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也。 (二)热类药性赋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海狗肾疗劳瘵,更壮元阳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中药药性歌诀

中药药性歌诀 (一)解表药 1麻黄辛温,解表发汗。利水消肿,宣肺平喘。 2桂枝辛甘,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3紫苏辛温,表寒可用。解毒安胎,行气宽中。 4生姜解毒,温中止呕。解表散寒,温肺止嗽。 5香薷味辛,化湿和中。解表发汗,利水消肿。 6荆芥辛温,透疹止痒。祛风解毒,止血消疮。 7防风辛甘,胜湿止痛。祛风解表,止痉可用。 8羌活辛温,祛风胜湿。解表散寒,头痛更适。 9白芷解表,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鼻窍能通。 11藁本辛温,除湿止痛。祛风散寒,头痛常用。 12苍耳子温,宣痹止痛。发散风寒,鼻窍亦通。 13辛夷性温,发散风寒。性能通窍,善治鼻渊。 14薄荷辛凉,风热疏散。头目咽疹,行气舒肝。 15牛蒡苦寒,宣肺祛痰。利咽透疹,毒解肿散。 16蝉蜕透疹,利咽开音。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7桑叶苦寒,风热疏散。清肺润燥,明目清肝。 18菊花平甘,风热疏散。清热解毒,明目清肝。 19蔓荆子苦,风热疏散。清利头目,头痛能安。 20柴胡苦辛,疏肝解郁。解表退热,阳升陷举。 21升麻解表,透疹力强。清热解毒,举陷升阳。 22葛根透疹,解肌退热。升阳止泄,生津止渴。 (二)清热药 23石膏甘寒,止渴除烦。清热泄火,敛疮宜煅。 24知母甘苦,泻火清热。生津润燥,止咳止渴。 25芦根利尿,止呕止咳。泻火除烦,生津止渴。 26天花粉寒,泻火清热。消肿排脓,生津止渴。 27竹叶平淡,利尿除烦。清热泻火,上下焦安。 28栀子解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出血能安 29夏枯明目,眩晕头痛。清热泻火,散结消肿。 30决明子寒,眩晕可煎。明目清肝,润肠通便。 31黄芩止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亦适。 32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渴疮适。 33黄柏苦寒,解毒疗疮。清热燥湿,带下称王。 34龙胆苦寒,泻火肝胆。清热燥湿,目赤黄疸。 35苦参味苦,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带下尤适。 36银花苦寒,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疮痈能克。 37连翘苦寒,热清毒解。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38穿心凉血,消肿燥湿。清热解毒,虚寒不适。

何任名老中医经验集(精)

何任-中医瑰宝苑-中医经典,中医名著,中医古籍,中医珍本,医案、医论、医话,脉法、脉诀,针灸,经方、偏方、秘方,民间中医中医瑰宝苑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一 何任名老中医经验集目录 研究《金匮要略》半个世纪的何任 何若苹整理 编者按何任教授是研究《金匮》的名家,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本文总结了他半个世纪来研究《金匮》和《伤寒论》的方法、经验和主要成就,很有启迪作用。他推崇“读经读注,经注并参”和主张“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的研究方法和宗旨,所以他不但理论上有高深造诣,在临床上也有丰富的医疗经验。 文中介绍了他研究《金匮》的11部著作和8篇专论,从纵横两个方面给读者指出了学习和研究《金匮》(包括《伤寒论》的门径,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 何任临床擅长于内科杂病和妇科疾患,临证善用“经方”,本文介绍了他应用“经方”的方法要点和医疗经验。他临证治病力求辨证精当,处方用药主张“少而精”,如用四逆散治疗脑萎缩,用甘麦大枣汤、桂枝龙牡汤治疗癫痫等,具有鲜明特色。对妇科疾病,认为须通晓奇经之理,要重视“调经”、“和气”。对肿瘤,他认为是因虚致病,病后又加重虚损,主张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但“虚”是在脾肾两脏,故扶正以培补脾肾为主,但也不忽视祛邪的重要作用。文中对各部分的观点和论点,都举有病例介绍他的临证经验,加以证实,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心怀祖国意常惬,腹有经书气自华。 ———吕炳奎题赠何任教授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何任,字祈令,别署湛园,浙江杭州市人,1921年1月21日生,1940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解放初担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主任委员,1955年任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1959年负责筹建浙江中医学院。1978年被授予首批中医教授职称,1 979年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数十年来,何任教授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坚持中医医疗和科研工作。他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对中医经典,特别是《金匮要略》有较精深的研究,是国内研究《金匮》的著名专家。他临床经验丰富,屡起沉疴,远近闻名。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医学术,勤于著述,共出版著作十几种,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在海内享有盛名,在海外也有一定影响。他先后担任过浙江省人大常委,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中医学会会长,第一卷180浙江省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主任医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浙江中医学院顾问,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报》社社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常委,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何任出生在一个世医家庭,父亲何公旦,从儒而医,在杭州颇负盛名。公旦先生常说:“做一个医生,要有一颗赤心,道德品行要高,学识要渊博。”在这样的庭训下,何任不但从小就孕育着学医的志趣,并且付诸行动。上学以后,他除了学文化以外,开始诵读《药性赋》、《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药书籍,而对有关医学德性的文章,如《千金方》之“论大医习业”、“论大医精诚”等更是拳拳服膺。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从而鞭策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父亲的教诲和历代名医高尚的医德,为他走向献身于中医事业的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37年7月,他考上了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二年级插班生,他规定自己除上课之外,每天要自学一定的时间,不是读自备的参考书,便是潜身于图书馆的医书之中。他一面学习中医基础及临床各科理论和一部分西医知识,一面到中医诊所跟名老中医抄方,实习中医内、妇、儿科。 为了掌握一些传染病的知识,他也去西医名医旁侍诊。在老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下,使他对学医的兴趣更加浓厚。他厌恶当时的十里洋场,却潜心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学习,为今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以后不久,父亲公旦先生就逝世

药性赋

药性赋 1、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此类专长 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 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 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 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 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 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 辛夷疗鼻渊头痛。 2、辛凉解表药 疏风散热性味辛凉 温病初起风热所伤 清头目利咽喉无如薄荷, 解热毒消咽肿首推牛蒡。 蔓荆子治头痛,目赤多泪, 浮萍草消水肿,祛风止痒。 桑叶明目清肺热,凉血止血, 菊花明目息肝风,解毒力强。 发表解肌、解热生津,葛根见功于脾胃,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柴胡奏捷于少阳。 豆豉解表除烦,单用力弱, 升麻清热解毒,多入复方。 蝉蜕退目翳,息风止痉, 木贼愈眼疾,止血见长。 须知:薄牛蝉葛升浮能透疹外出, 葛根升麻柴胡可升举清阳。 3、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性皆寒凉 气分邪盛唯其可攘 石膏除烦止渴,外用须煅, 知母滋阴润燥,脾虚忌尝。 芦根生津,奏止呕除烦之效, 花粉止渴,入消肿排脓之方。除烦利湿,栀子可凉血解毒, 清肝降压,枯草除郁结诸伤。 鸭跖草解热毒,通淋利尿, 寒水石入气分,水火之伤。 除烦利尿以竹叶, 清肝退翳用青葙。 谷精草疏风明目, 密蒙花清肝目朗。 4、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最苦寒 湿热诸证服之立安泻火解毒芩连柏共效, 肝胆邪盛龙胆草功专。 止血安胎,去肺热宜黄芩, 攻毒疗疮,清中焦需黄连。 黄柏走下焦,去湿热而泻相火,苦参洗肤疾,利小便而除黄疸。 5、清热凉血药 发斑吐衄邪入营血 苦甘咸寒凉血清热欲透疹解毒以紫草, 用清心定惊以犀角。 养阴生津,生地疗烦渴多饮, 滋阴降火,玄参可解毒散结。 赤芍祛瘀止痛,可泻肝火, 丹皮活血散瘀,亦退虚热。 6、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用广 热毒诸证癌肿虫伤治肺痈用鱼腥, 疗肠痈须败酱。 利咽消肿,祛痰散结于射干,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宜牛黄。 公英疗乳痈兼可利湿, 地丁解蛇毒善治疔疮。 大青叶凉血消斑,解毒力胜, 板蓝根功效略同,散结见长。 马齿苋主热痢之有血, 白鲜皮除皮肤之湿痒。

中医经脉中药归经歌诀

十二经脉中药归经歌诀+牙齿归经及用药+分类用药歌+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一些虫石的药性+《引经药概述--引经药歌诀》+《经络药诀》 十二经脉中药归经歌诀 手少阴心经歌诀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合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手太阳小肠经歌诀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 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必须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 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足太阴脾经歌诀 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足阳明胃经歌诀 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温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手厥阴心包经歌诀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手太阴肺经歌诀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足厥阴肝经歌诀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足少阳胆以歌诀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用改善皆同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歌诀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芪;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巧记中药性

巧记中药性 中药记忆困难,这是初学中医药者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历代医家编写了《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等,虽然有益,但对初学者来说,往往需要死记硬背,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参考学习了《神农本草经百种》中“凡药之用,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成取其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各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五脏六腑”之说,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中药记忆的八种方法,对初学中医药者记忆、定的帮助。 1、五行配属法. 虽然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理解中药药性有一五行配属法,是按照五行配属关系(五色五味人五胜五体,如色赤味苦入心入血脉),将五行学说具体应用在中药学中。 举例如下: 1. 色:五色入五脏治五脏之病。 色白入肺(气),多治肺经疾患。如咳嗽多痰,肺虚气弱,寒邪束肺等证。如:白友、白前、白芥子、桑白皮、白果、石膏、贝母、桔梗、杏仁、百合、蓬白、海浮石、白芷、葱白等均色白人肺,能疗肺经之病证。 色青人肝(筋),具有清泄肝火,平肝潜阳,疏肝利胆等功效,多治肝经疾患。如,青黛、青皮、青篙、青朦石、青箱子、柴胡、青梅、茵陈、橘叶等均色青入肝,能疗肝经之病证。 色赤入心(血),多治心经疾患。如心悸怔忡,夜寐不宁,血虚,血热、血疲、出血等证。如:红花、丹参,赤芍、朱砂、鸡血藤、丹皮,苏木、生山植、血竭等均色赤入心,能疗心经之病证。 色黄入脾(肌肉),多治脾经疾患。如脾虚失运,脾气下陷,中气不足等证。如:黄精、黄茂、陈皮、妙谷芽、鸡内金、妙白术、伏龙肝、熟玉竹均色黄入脾,能疗脾经之病证。 色黑入肾(骨髓),多治肾经疾患。如肾虚气喘,肾虚腰痛,阳萎,遗泄,女子宫寒不育等证。如:熟地、玄参、黑芝麻、女贞子、山芙肉、阿胶、首乌、血余、五味子等均色黑人肾,能疗肾经之病证。 2.味:五味人五脏治五脏之病。 辛入肺,主治肺卫表证。如解表药中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生姜、薄荷,石胡姿等均有发散解表之功。 酸入肝,主治肝肾病变及滑泄之证。如白芍、木瓜、山英肉、五味子、复盆子等均味酸收涩能涩精止遗。 甘入脾,主治脾胃之病变。如甘草、大枣、治糖、党参、黄茂、黄精、玉竹、蜂蜜、谷芽、麦芽等均为味甘补中之品。 苦入心,主抬心经病变。如黄连、莲心、牛黄、焦山桅、黄琴等均有苦寒泻火之功。 咸入肾,主治肾经病变。如咸从蓉、盐水炒杜仲、昆布、海藻等。 2、异部拉长法 异部拉长法,就是根据药用部分所特有的功效来记忆药性。 如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籽、仁,动物的内脏器官等都具有其不同功效。在《本草诗解药性注》中说:“质轻上行入心肺,质重下行入肝肾,中空发汗内攻实,枝达四肢皮行皮,为心为干走脏腑,枯燥人卫润入营,上下内外以此分,气血亦以类相从。”说明药用部位不同,其功效亦异。 举例如下: 中空发汗:麻黄、木贼、紫苏梗、荷梗、葱白、蝉衣、茬梗、升麻等。 以枝达肢(以尖达尖):桂枝、桑枝、笋尖、桂枝尖、甘草梢。 以皮行皮:大腹皮、桑白皮、地骨皮、获芬皮、姜皮、黄茂皮、冬瓜皮等均能行肌表之水气。 以心清心:莲子心、连翘心、竹叶心、麦冬心等有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功。 以仁润肠:柏子仁、火麻仁、郁李仁、瓜萎仁、松子仁、桃仁、杏仁、振子仁等。 以膝通络.海风藤、络右藤、鸡血藤、夭仙藤、常青藤、忍冬藤等。 以子明目:决明子、青箱子、覆盆子、构祀子、车前子、冤丝子、女贞子等。 梗能理气,苏梗、荷梗、薄荷梗、霍香梗、青篙梗、香蒲梗等。 叶能发散:苏叶、桑叶、荷叶、荆芥、薄荷叶、霍香叶、香需等。 以脏补脏(以腑补腑):鸡肝、羊肝能养肝明目,猪肠合黄连制成脏连丸治肠风下血,猪腰合杜仲抬肾虚腰痛,狗胃治胃寒等。 3、顾名思义法. 顾名思义法,是通过药名来记忆药性的方法。 古人和近人往往为了便于记忆而多以功效命名。如《本草备要》说:“药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因此有部分药物知其药名,即可明其药性。 举例如下: 1辛芙:辛能散入肺,肺开窍于鼻;“芙”,古之“淡`’,即鼻涕,故辛黄主宣通鼻窍。 2.木贼:《医宗必读》说:“木贼多服伤肝”,肝属木,木贼久服多服可劫伤肝阴。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概述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 开讲小言 我们中医普及学堂,准备开讲《药性赋》了。我们讲《药性赋》力求通俗易懂,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样中医才能真正普及。 学习中医不能学得很费解,你学得很费解,就普及不开来。中医一定是活活泼泼,生生动动,非常有趣的。 真正学上手,应该是既轻松又有无穷乐趣,所以我们把这套医门初机的选讲定为“轻松学中医丛书”,我们会挑选历代广为医门传诵的古籍、名篇或歌赋,以及名言名句给大家串讲串讲。 我们要做的是中医的播音员,就像一场精彩的球赛,需要一两个会传播讲解的评论员一样,这样更能够引观众入胜,让观众能够更快速地看懂里面的门道,而不会仅仅只是看看表面的热闹而已。 中医普及学堂接下来做的系列工作,也使专门引领大家步入中医之门,领略中医治大美。 使大家对传统医学,能重新认识了解,重新发掘里面很多宝贵的东西。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平常生活当中。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会在网上同步推出视频,这样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大家轻松学中医。 中医普及学堂 2014年3月3日 第一卷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药性赋》分为寒热温平,四大版块,每大版块有五六十种药,一共有常规两三百种中药。 我们开讲的这一篇是寒性药,为什么要说事药性? 你要用好一味药,就要明白这味药的药性,就像你要用好一个人,要先明白这个人的人性一样。 知人性才能善用人! 知药性才能善用药! 学医就像一个高管,你要统管数百种药,就像你要统管手下数百人一样。所以在古代起码要有秀才举人之学,才能够把医学好。 甚至古代还有很多帝王将相之才,也入到医门来,他们或者都精通医理。 比如张景岳、徐灵胎,再溯源而上,有孙思邈、张仲景,再追溯上去,是岐伯与黄帝,一个帝王一个帝王师,通过他们巧妙的对答,把《黄帝内经》这万世医宗给酝酿了出来。 古人说,识文断字乃可为医,穷理通辨乃可为医。 如果你文字道理都没有理顺的话,这医学之路就不容易走得很开阔。 所以想要轻松学中医,必须先要把这个地基打好。 地基打越牢固,学上去就越轻松。

中药学歌诀

中药学歌诀 总论部分 一、中药学发展歌 神农本草后汉成,别录梁代陶宏景,新修本草唐苏敬,嘉佑补注宋苏颂,本草纲目明时珍,学敏拾遗启前清,近年中药大辞典,载药五千七百零。 二、中药炮制歌 炮制目的不一般,加工方法亦多端,使药洁净漂飞洗,便于制剂烘淬煅,制止减低毒烈性,煨炒去油随药变,改变药性增疗效,加辅料炙有多般.酒炙升提姜温散,入盐走肾能软坚,去燥和中米泔炙,加醋止痛且注肝,乳炙润枯并生血,蜜炙和缓又益元,陈壁土炙补中州,酥脂涂烧易脆断。 三、药当忌火歌 雷丸冰片与麝香,海金朱砂桂雄菖,研末服用方为妙,见火失效令人伤。 四、药当去毛歌 石韦狗脊与申姜,杷叶更有绒毛长,均宜去毛堪入剂,不尔射肺咳难当。 五、四气歌 寒热温凉为四气,寒凉属阴温热阳,大热口渴阳盛病,清热泻火用寒凉,形寒肢冷真阴症,急投温热助真阳,掌握四气阴阳理,临床自然有主张。 六、五味歌 能收能涩本是酸,苦泻燥湿又能坚,咸能软坚并能下,和缓补益须用甘,辛能行散发肌表,淡味渗利功偏擅,此是五味各所主,当与四气一同参。 七、升降浮沉歌

质地轻虚浮而升,沉而降者体必重,寒凉无浮热无沉,酸苦咸降辛甘升,升浮属阳发肌表,沉降为阴泻里功,此为升降浮沉义,更参炮制配伍中。 八、十二经引经药歌 太阳小肠与膀胱,藁本羌活是本乡,阳明大肠并足胃,葛芷升麻石膏当,三焦胆肝心包络,少阳厥阴柴青良,少阴心肾连独主,太阴肺脾桔芍苍。 九、七情合和歌 相须同类不可离,我之佐使为相使,恶者劫夺我之能,畏者是受彼之制,相反两者不可合,制彼之毒杀之势,独味使者为单行,七情合和审所适,十、十八反歌 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萎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一、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十二、妊娠禁忌药歌 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磠砂干漆蟹甲爪,地胆茅根与蟅虫。十三、产后禁药歌 产后最忌吃生梨,栀子芩连大不宜,黄芪腻膈麻黄烈,冷物伤脾清无益,若

药性赋 中医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药性赋(曾附于药性三字经) 一.寒性类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癭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栝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蘗(柏)疮用。 (马)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緩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葛根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注:现已多不用。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肺心。 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韦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也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

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地芙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蘚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旋复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栝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癭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止。 贝母清痰止咳而利心肺。 桔梗下气利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新编药性赋医考必背

1、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此类专长 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 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 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 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 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 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 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 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 辛夷疗鼻渊头痛。 2、辛凉解表药 疏风散热性味辛凉 温病初起风热所伤 清头目利咽喉无如薄 荷, 解热毒消咽肿首推牛 蒡。 蔓荆子治头痛,目赤多 泪, 浮萍草消水肿,祛风止 痒。 桑叶明目清肺热,凉血 止血, 菊花明目息肝风,解毒 力强。 发表解肌、解热生津, 葛根见功于脾胃,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柴胡奏捷于少阳。 豆豉解表除烦,单用力 弱, 升麻清热解毒,多入复 方。 蝉蜕退目翳,息风止痉, 木贼愈眼疾,止血见长。 须知:薄牛蝉葛升浮能 透疹外出, 葛根升麻柴胡可 升举清阳。 3、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性皆寒凉 气分邪盛唯其可攘 石膏除烦止渴,外用须 煅, 知母滋阴润燥,脾虚忌 尝。 芦根生津,奏止呕除烦 之效, 花粉止渴,入消肿排脓 之方。 除烦利湿,栀子可凉血 解毒, 清肝降压,枯草除郁结 诸伤。 鸭跖草解热毒,通淋利 尿, 寒水石入气分,水火之 伤。 除烦利尿以竹叶, 清肝退翳用青葙。 谷精草疏风明目, 密蒙花清肝目朗。

4、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最苦寒 湿热诸证服之立安泻火解毒芩连柏共效, 肝胆邪盛龙胆草功专。 止血安胎,去肺热宜黄芩, 攻毒疗疮,清中焦需黄连。 黄柏走下焦,去湿热而泻相火, 苦参洗肤疾,利小便而除黄疸。 5、清热凉血药 发斑吐衄邪入营血 苦甘咸寒凉血清热欲透疹解毒以紫草,用清心定惊以犀角。 养阴生津,生地疗烦渴多饮, 滋阴降火,玄参可解毒散结。 赤芍祛瘀止痛,可泻肝火,丹皮活血散瘀,亦退虚 热。 6、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用广 热毒诸证癌肿虫伤 治肺痈用鱼腥, 疗肠痈须败酱。 利咽消肿,祛痰散结于 射干,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宜 牛黄。 公英疗乳痈兼可利湿, 地丁解蛇毒善治疔疮。 大青叶凉血消斑,解毒 力胜, 板蓝根功效略同,散结 见长。 马齿苋主热痢之有血, 白鲜皮除皮肤之湿痒。 青黛凉血散肿,清肝胆 郁火, 熊胆明目止痉,消痈肿 毒疮。 轻宣疏散,疗时疫多用 金银花, 清经通络,除热痹取效 忍冬藤。 连翘消痈散结,常与双 花并用, 豆根利咽消肿,每与射 干同行。 治痢、截恶疟、蚀赘疣, 取鸦胆子, 除湿、利关节、解梅毒, 用土茯苓。 散痈消疮,拳参祛湿常 用, 清肝明目,秦皮治痢见 功。 半边莲愈毒虫所伤,浮 肿之疾, 穿心莲疗温病初起,湿 热之证。 马勃止血,清肺利咽, 蚤休散肿,息风定惊。 除肠痈入红藤有回春之 妙, 疗乳疾加漏芦乃举手之 劳。 山慈菇有消恶疮之功, 白头翁为治毒痢之药。 垂盆草可消痈散肿,利 湿为最, 金荞麦宜清肺化痰,健 脾功高。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元·李东垣 目录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序 往尝向学,以未博医为欠事。一日,思取古人,既目医道类为小道,又谓人不可以不知医。噫嘻,医不可以不知医也,亦不必于尽知也,非尽知不可也。顾吾所事者大。其余所谓医者,精神有分数,日月不长居也。君子于医,苟知其概,以知之者付之专之者,斯固不害为知也。此吾有取于药性赋也。虽然,吾为专于大者言也。苟有奇世之人,小大而无不知者,奚必尽守乎吾言。或曰,斯人也,吾见亦罕矣。此吾有取于药性赋也。 元山道人识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一总赋 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热结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茵陈主黄胆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疼,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嗽,补血冷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便秘,导瘀血,必资大黄;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浓胃肠而止

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疼,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复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胆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又当考《图经》以博其所治。观夫方书以参其所用焉,其庶几矣。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一总赋 热性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欲温中以荜茇,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劳瘵,更壮元阳。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助阳而医白浊。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祛湿助精阳之药。 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 葫芦巴治虚冷之疝气,生卷柏破症瘕而血通。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治风。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灵砂定心脏之怔忡。盖夫肾冷,助脾胃,须荜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 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翻胃,壮元阳之力。白豆蔻治冷泻,疗痈止疼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岂不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祛。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疼除。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血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 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麋茸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白花蛇治瘫痪,除风痒之癣疹;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图经云乌药有治冷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巴豆利痰水,能破积热;独活疗诸风,不论久新。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浓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是则鲫鱼有温胃之功,代赭乃镇肝之剂。 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疼;桔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此六十种药性之热,又当博本草而取治焉。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一总赋 温性

药性赋(中药药性口诀)

药性赋 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就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血、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衄,石韦通淋于小肠、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仲。金铃子治疝气而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

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通水气。此六十六种镪性之寒者也。 热性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欲温中以荜茇,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劳瘵,更壮元阳。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筯强脚。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胡芦巴治虚冷之疝气,生卷柏破癥而血通。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必气,散冷,更治耳聋。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去风,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灵砂定心脏之怔忡、盖夫散肾冷、助脾胃,须荜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白豆蔻治冷泻,疗痈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祛、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

伤寒论药性赋

伤寒论药性赋 麻黄发表而入膀胱与肺,其主皆系寒束阳郁之证;细辛温通而入太阳少阴,其主皆为阳虚有寒之侯;葛根升津解肌,为阳明之要药;柴胡疏肝解郁,为少阳之专家;是以葱白通阳,瓜蒂涌吐,桔梗开肺利咽,升麻升阳解毒,发表涌吐,约此八条。 附子温肾大热善走,桂枝助卫阳而善行,干姜温里而走三焦,生姜发表而入阳明,吴萸散肝胃之寒凝,巴豆涤肠胃之冷积,观夫蜀椒温里,清酒通脉,温热八种,约略尽矣。 若论补益,亦有数端,参补气兮滋阴尤妙,归补虚兮养血堪奇;白术健脾胃而除湿,生地养阴血以通脉;甘草和诸药以疗气虚,生清炙部;芍药和阴血而止腹痛,白补赤泻。培中焦粳米生气而大枣补脾;养气阴饴糖温中而蜂蜜润肠。阿胶养阴血而走乎肝肾,葳蕤滋阴液而归于肺胃;麻子仁生津润肠,鸡子黄滋阴安神;麦冬养肺胃之阴,天冬润肺肾之燥,凡此十六,补益当用。 若夫猪苓专利小便,滑石专去水热。泽泻泻肝肾而补阴,是以利水清热之良剂;茯苓利小便而安神,是以健脾渗湿之妙药。若化水饮当取(甘)澜水,利湿热当用潦水,六者皆渗利之药,临时用者在权。 五味子有温肺敛气之效,旋复花宜消痰降气之施。枳实清热而阳明之气,厚朴温中而除胸腹之满。化痰止呕疗咽痛应推半夏,行痰降气润肠燥宜用杏仁;贝母之疗痰实,蒌实以去痰热,理气降痰,八者不同。 且如泻热,各有其道,黄芩泄阳明之如胆部;黄连清气分并走心经。栀子泻三焦而除烦;黄柏除肠胃而坚阴。石膏清肺胃而能透邪,知母凉肺肾又可滋阴,解毒治痢白头翁之功,热痢下重秦皮与同。岂不以茵陈除湿退黄,连翘解毒散邪?梓皮去湿热之疾,竹叶疗烦热之苦。生津止渴浆水开胃而瓜蒌根清热,除热通便胆汁苦降而土瓜艮寒润;豆鼓宣郁热之用,小豆清利脓水之施,用此十八,清热可也。 又闻通秘结、导瘀热当用大黄;通大肠、软坚结必资芒硝。破坚下水、大戟与甘遂同称;散湿不行、商陆芜花并列。葶苈通调水道,海藻消除水气,八药通利,选用当慎。 详论收涩,八药唯在:潜镇安神,龙骨牡蛎同用,一敛而一软;固涩止痢,(赤)石脂(禹)余粮同功,一温而一寒。当知赭石降乎逆气,铅丹镇于烦惊。乌梅主蛔厥腹痛之用,苦酒治咽疮声音之失。 尝观桃核理乎血瘀,蛭虻破乎血滞;文蛤行阳热之郁,蜀漆去痰疾兼能行水;猪肤疗咽又可退热。人尿能引阳如阴,中裈疗病阴阳易。乃曰:鸡子凉润,解毒止痛;白粉甘淡,和中止痢。若此十一,性各殊异。 仲景《伤寒》百十五方,凡用药味九十一种,处方之精妙,后世莫及,唯潜探深究,用药而思方,自神理之可会也。

120味中药药性记忆口诀

120味中药药性记忆口诀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药(属)性论【酌志飞扬】

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药(属)性论 ===================================================================================== ================= 据众多专家学者考证,五行学说早在东周(春秋、战国)、迟至西汉时已被应 用于中医领域。那么亦可如是说,五行学说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也不应迟于西汉之 代,因为,医与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五行学说在中药领域是如何应用 的,由于传世中医药书籍之无载,吾人已不得而知矣。甚至直至当代,在各种中医 药书籍数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却只有《中医基础理论》之专著,而无“中药基础 理论”之论述。在现代版《中药学》中,其理论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并受中医理 论指导,根本没有自主的哲学理论体系,吾中国哲学体系之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 领域,已被中医学所尽占矣;即便是阴阳学说,在中药药性理论中,亦是半遮半掩, 也没有单独论述,自成篇章。笔者认为,由于阴阳五行学说在中药历史上之缺失, 加之“……前此五六十年间,最为论者所诟病,他们多认为阴阳五行是迷信的、不 科学的,遂使此维护中华民族健康达三四千年之久的医药,有一蹶不振之势”(林 品石、郑曼青著《中华医药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之历史因 素影响下,导致对中药学之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之研究,无人问津。 经1900年敦煌考古发现,时隔八十余年后,敦煌遗卷《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得以刊行。其中有关二十五味药精之论说,使吾人有缘见到了“药物五行属性”理 论之一鳞半爪。笔者以为,由于中药药物五行属(药)性理论的重现,能使“中药 基础理论”之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的重新形成成为可能,使之五行医理与五 行药理可以完美地进行对接,并由此可重组中华医药学之基础理论——中医药之阴 阳五行学说。

药性赋原文

药性赋 《药性赋》,原书未著撰人,据考证约为金元时代作品。原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该书将248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药性赋原文: 第一章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瘿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僻;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檅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 ,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宜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药性赋--第二章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怯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