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复习资料(精编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复习资料(精编版)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

一、食物中的六大营养成分:

2

、 “三大产热营养素”: 糖类、脂肪、蛋白质 。(按提供能量的顺序) 3、 检测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 用加碘的淀粉溶液,

呈现褪色反应。 4、 无机盐缺乏的症状

缺维生素A :夜盲症 缺维生素B 1:脚气病 缺维生素C :坏血病 缺维生素D :佝偻病、骨软化症(维生素D 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 二、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2、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1、消化系统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容纳、磨碎、

搅拌和运输食物。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淀粉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蛋白酶。

肝脏: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酶。 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酶。

唾液(淀粉酶) 胰液、肠液

淀粉的消化: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口腔 小肠 胃液 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胃 小肠

胆汁的乳化作用 胰液、肠液

脂肪的消化: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小肠 小肠

淀粉首先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首先在胃内开始被消化,脂肪首先在小肠开始被消化。淀粉最终要变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蛋白质最终要变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4、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吸收的器官: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吸收部分水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小肠: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5、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长:小肠长5—6米。(消化、吸收)

大: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消化、吸收)

薄: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吸收)

多:含肠液、胰液、胆汁多种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

6、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平衡膳食宝塔:每日均衡摄入“平衡膳食宝塔”中的食物,居于金字塔底部的是第①类----糖类,需要量最多。居于金字塔顶部的是第⑤类----油脂类,需要量最少。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应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左右。

2)关注食品安全:购买食品时,应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注意检验是否合格,

是否变质。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三、血液

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2、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按数量多少: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 按体积大小:白细胞>红细胞

>血小板。 按有无细胞核:有 无 无

3、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4、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值,患贫血;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身体有炎症。 5、ABO 血型系统包括A 型、B 型、AB 型、O 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输同型血 。 O 型:万能献血者 AB 型:万能受血者 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

严重贫血------红细胞;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 大面积烧伤------血浆; 有较大创面、大量失血------全血。 6、动脉血:含氧量较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四、血管

血管特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模式图

管壁较厚,弹性大较薄,弹性小最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径小大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快慢最慢

血流方向心脏全身各处全身各处心脏从最小动脉到最小静脉瓣膜无有(静脉瓣)无

图示

主干分支分支主干

出血及止血方法喷射状,鲜红

近心端止血

平缓,出血量大,暗

红远心端止血

慢慢渗出

消毒包扎

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1)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的组织中。(2)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3)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4)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五、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或“泵”

2、心脏结构的特点

(1)同侧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两侧不相通。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 (2)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因为心室将血液泵出的距离比心房远;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因为左心室要将血液泵往全身,距离最远。

(3)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4)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流静脉血;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流动脉血。

(5)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

(6)动脉和毛细血管中没有瓣膜。 静脉瓣只位于静脉中。·

(7)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X 心率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六、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

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如下:

3、血液循环的特点

(1)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通过心脏连通起来,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2)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体循环从左心室开始,终止于右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从右心室开始,终止于左心房,血液变化: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血液流经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物质变化不同。血液流经小肠时,由含营养物质少的动脉血变为含营养物质多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肾脏时,由含尿素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少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4、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七、食物中贮存的能量

1、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 。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脂肪38kJ/g,蛋白质23 kJ/g,糖类17kJ/g。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

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场所:线粒体

八、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数量多,面积大。(2)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

九、气体交换的全过程: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换气

1、肺通气:

呼气:

吸气:收缩扩大扩张下降入肺

注意: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氧气含量仍高于二氧化碳含量)

2、肺的换气: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气体扩散的特点:

1、

鼻:内有鼻毛和鼻黏膜,能够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空气。

咽: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内有声带,气体通过时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

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的黏液能黏住灰尘,形成痰。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有许多肺泡组成。

肋间肌和膈肌胸廓肺肺内气压气体

呼气吸气

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交换过程: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通过红细胞(血红蛋白)运输,二氧化碳主要在血浆中运输。

4、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交换过程:

十、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不是代谢废物(排遗)。

2、排泄的途径:(1)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2)排汗(皮肤):排出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3、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十一、泌尿系统和尿的形成

肾脏:形成尿液(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单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肾小管(分布在髓质)

注意: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是动脉血管,都流动脉血。 3、尿液的形成:(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尿液:

氧气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结果: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氧气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结果: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

、泌尿系统 肾小体 (分布在皮质) 肾单位

水、无机盐、尿素)

4、(1)原尿与血液

相比,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3)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5、尿常规检查:(1)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发生病变。

(2)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或尿量多,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病变。十二、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1、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大脑: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调节高级活动。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理活动。

脊髓:调节简单反射,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脊神经

3、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体:内含细胞核,神经元的代谢中心

树突:短而多:接受信息

轴突:一般只有一条。细长。传导信息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3)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树突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树突。(单向传导)

4、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指人或某些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是建立在神经系统的基础上的,故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如植物、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

(2)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人生来就具有的反射,不会消退。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中枢神

经系统

周围神

经系统传导神经冲动

2、

突起

(1)神经元

脊髓或脑干。如:缩手、眨眼、排尿、吮吸、膝跳等。

条件反射(复杂反射):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反射,会消退。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注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条件反射,也是人类特有的,因为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

5、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1)反射弧的组成及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

(2)反射弧要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若传入神经受损,无反射,无感觉;若传出神经受损,有感觉,无反射。

(3)被烫到时的缩手反射是先缩手(缩手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再感觉到热和痛(感觉属于复杂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6、眼——视觉器官

角膜:无色透明。

白色不透明,支持、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白眼珠”。

有色素,中央的小孔为瞳孔,调节光线的多少。“黑

眼珠”。

睫状体:虹膜和脉络膜之间,内有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

曲度。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有营养眼球并形成“暗

室”的作用。

,含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形成物

(2)、注意: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脉络膜相当于暗箱的壁,视网膜相当于相机里面的存储卡。

当人由光下进入黑暗环境时,瞳孔放大;反之缩小。当人看远处物体时,瞳孔放大;反之缩小。

(3)、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4)、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7

鼓室:鼓膜里面的空腔。内有咽鼓管,与咽相通,维持鼓膜

,传导振动。 (2)、听觉的形成

外界的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 听小骨 耳蜗(产生冲动)

听神经(3)、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十三、激素调节 注意:胰腺是消化腺,有导管,属于外分泌腺;胰腺内的胰岛是内分泌腺。

十四、传染病

1、概念:由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如对病人进行隔离;对患病的动物进行处理或深埋等。

切断传播途径:如搞好个人、环境卫生,喷洒消毒液消毒,戴口罩等。

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等。

十五、人体免疫

1、人体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能遗传,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逐渐形成,不能遗传,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2、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和黏膜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二道防线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

和吞噬细胞(白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防线细胞(淋巴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抗原和抗体

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疫苗、移植的器官等。

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由免疫细胞产生的能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4、免疫功能的两重性

有利方面: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监视、识别、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不利方面:进行器官移植时产生排异反应;产生过敏反应。

5、疫苗:是指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后,可使人

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十六、健康的生活

1、健康的概念: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3、药品种类

处方药:必须凭借医师的处方才可购买,并按照医嘱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照所附说明书服用的药物。简称“OTC”。

十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实例: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等。

2、三大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问题:酸雨(二氧化硫)、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

破坏(氟利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