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园林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水体)

园林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水体)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 一、点的构成 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 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 点的特征: a.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 b.长度、宽度、高度近似 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 b.创造视觉焦点 c.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 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 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 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 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 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 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 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 a.垒积构造 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 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 (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 (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 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点,几何学上的点被定义为“只具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大小”,是属于零次元无实质的单位。 点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使它呈现为明确表现和隐蔽表现。圆的圆心和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的中心是明确的点的存在形式。而在线、面、体上,点的存在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表现的,比如一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直线转折处、两线相交处、圆锥体的顶端等。 几何学上的点是无形态的。但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造型表现中,点具有空间位置并需按照一定的尺度来界定。与它所处的环境空间、面积形状和其他造型要素比较时产生对比,具有视觉力场和触觉力场作用的都称之为点。 对点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界定,而只能以相对的标准来界定。像宇宙中的许多星体,虽然其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可在夜晚,群星璀璨形成无数点的感觉;万吨巨轮在浩翰的海洋中犹如一叶小舟.眺望过去仍有点的感觉。可见大与小的尺度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空间而言的,点的存在同环境空间有着密切联系。 点的凝聚会产生视觉引力,而点的量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引力,一个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求心的。当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到“点”上面。当有两个相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在两点之间移动.且产生线的感觉。当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首先集小到大点上,然后转移到小点上。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方向常常带有秩序性,即由大到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内近到远的顺序。当有三个性质相同的点.则 会产生虚面的感觉,倘若是多点,则虚而感觉更强,且形的特征可按人的意图表达出来。点的凸凹变化在人们的心理上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凸点有扩张感、力量感,而凹点则有收缩感、压迫感。 点的排列和距离的不同使点在视觉上产生线面形态的变化。造型上点的线化主要由距离和方向所决定。如将相同的点连接可构成虚线,其距离越近,线的感觉越强。但将点作等距离的排列.显得规范工整合顺序。美中不足的是略显机械而呆板;如果有计划、有规律地作间距处理.可以产生节奏感;如果改变点的方向,并有计划进行大小变化排列,则可表现出跳跃性的韵律,也可表现出曲线的流畅感。点的面化是内点的聚集产生面的感觉,通过点的大小变化或排列上疏密的变化产生立体感、层次感,并给面带来凹凸的感觉。点的面化运用得巧妙,可产生二次元的视觉效果。 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与其他造型要素相比.点是最小的视觉元素,但它的地位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点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积极的意义,并与形的表现有着实质的关联作用。 点在造型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运用得当、巧妙,可画龙点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反,运用不当,则会对整体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和负面效应。在各种艺术设计中.点以它独特的作用折射出艺术的光彩。

立体构成教案 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 3)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4) 5)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

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

形态构成要素

第一课形态要素的构成 形与立体构成 任何一个立体造型都就是有三要素构成的。一就是形态要素,二就是机能要素,三就是审美要素。形态要素就是指构成形态的必要元素,就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任何有形态的现象:形(由点、线、面、体构成)、色、肌理以及空间等。机能要素就是指蕴含于形态中的组织机构所应有的功能。审美要素则要求综合各要素以达到完美的造型。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三维形态,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就是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等等。自然形态又可分为有机形态与无机形态。有机形态就是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它给人舒畅、与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虑形本身与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无机形态就是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自然形成,非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结果的形称“偶然形”,偶然形给人特殊,抒情的感觉,但有难以得到与流于轻率的缺点。非秩序性,且故意寻求表现某种情感特征的形称为“不规则形”,不规则形给人活泼多样、轻快而富有变化的感觉,但处理不当会导致混乱无章,七零八落的后果。 二就是人工形态。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它就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结果。如建筑物、汽车、轮船、桌椅、服装及雕塑等等。其中建筑、汽车、轮船等就是从实用的功能来设计其形态的,而雕塑则就是一种将形态本身作为欣赏对象的纯艺术形态。这就使人工形态根据其使用目的的不同,有了不同的要求。 人工形态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具象形态就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其形态与实际形态相近,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与典型性的本质真实。抽象形态不直接模仿显示,就是根据原形的概念及意义而创造的观念符号,使人无法直接辩清原始的形象及意义,它就是以纯粹的几何观念提升的客观意义的

第四讲 形态构成 (2)立体构成

湖 南 城 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教 学 指 导 书 教学课题 (章节) 第四讲形态构成⑵/形态构成设计课内学时30 课外学时30 课型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教材及参考书⑴《立体构成》卢少夫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⑵《立体构成》余昌冰湖北美术出版社 ⑶《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⑷《三维设计基础》王雪青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⑸《建筑形态构成基础》朱建民科学出版社 ⑹《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 ⑴ 训练学生建立空间形态概念,熟知各种形态要素; ⑵ 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形态要素组织具有形式美感的各种建筑或建筑小品形态; ⑶ 较好的运用各种材料通过模型表达设计意图; ⑷ 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制作建筑形态模型的能力。 知识目标⑴ 了解建筑形态构成设计的各种概念; ⑵ 了解点线面、体块、色彩、空间、肌理等各种构成要素; ⑶ 了解各种形态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⑷ 了解四大形式美法则; ⑸ 了解各种形式美感构成方式; ⑹ 掌握制作建筑形态模型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材料的加工方法。 能力目标 ⑴ 举一反三,通过了解形态构成的概念、分析构成建筑的各种要素、分析建筑的各种形式美感、进而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较好的运用形式美法则。 ⑵ 通过实践,对材料性能有较好的认识,可以较好的加工制作建筑形态和建筑模型。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⑴ 建筑形态构成设计的各种概念; ⑵ 建筑形态构成要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⑶ 如何分析建筑构成的形式美感; ⑷ 材料性能与建筑形态模型制作的方式和方法。 难点 ⑴ 新形态如何产生; ⑵ 点线面、体块、色彩、空间、肌理等各种形态要素在建筑中的体现形式; ⑶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形态构成以及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⑷ 建筑模型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思想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教学方法 “ ⑴问题牵引教学法“:对于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寻找就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 ⑵设计师需求为动力”的教学方法,从设计师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自发的探索。 “ ⑶讲、学、练”相结合:对于复杂的细节思考和想象,大量采用演示、讲解加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连续性的思考和实践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课后作业 布置内容:完成形态构成作业(详见本讲任务书、指导书)要求:个人完成,1份/1人,全体按时上交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具挂图教师课件小节及学生 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后 填写)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面 几何学上将面定义为线的移动轨迹。几何学上的面只具有位置、长度和宽度,而无厚度。但在二次元空间里,无论是内点还是出线移动构成的面就成为形。面分消极的面和积极的面。消极的面由点的集合群化、线的集合群化构成;积极的面可由扩大点的面积,扩大线的宽度,对线进行密集移动构成。 面具有几何形、非几何形两大形态。几何形是规则的,它的基本形态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由直线和几何形曲线构成。正方形的特点是垂直与水平;三角形的特点是斜向与角度;圆形的特点是外轮廓的曲线。非几何形是不规则的,是由自由曲线结合直线构成的自由形,实际上也是自由曲线组合各种变相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几何形给人理性、明确的感觉,产生简洁、抽象、秩序之美,但易产生呆板的感觉;非几何形虽然活泼、生动、富于感性,但易产生不端正、杂乱的感觉。 立体构成中的面具有比线明确,比块稍弱的空间占有感,因为它是由面来限定空间的。 (1)层面构成 它的排列指若干直面(或少量柱面、锥面)在同一个面上进行各种有秩序的连续排列。基本面型简洁、丰富有变化。面型变化形式有重复、交替、渐变、近似等。排列方式有直线、曲线、折线、分组、错位、倾斜、渐变、放射、旋转等。 (2)嵌合的构成 用一个基本形为单元或几个基本形为单元,做上、下、左、右相互连接或展开的 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构成方式: a.屏障式以基本形态上下、左右互相嵌合连接、平面展开,组成一个大的屏障结构。 b.重叠式以基本形前后、左右、上下连接,按照同一种规律和方式立体地展 开,形成一个大的体块。 c自由式的堆积以基本形相互间作无规律无秩序的排列,以视觉规律和空间虚 实效果的疏密关系来构成一个大的体块。 (3)框形、块形组合造型 a、基本的框形与块形 框形:空心的正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 块形:实心的正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 b、变框与变块 在基本的框形与块形上作规则的变形。 c、插接

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第三章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一、名词解释 1.等高线: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2.花镜: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称为花镜。 3.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4.对植:对植树一般是指两株树或两丛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左右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法,主要用于公园、建筑前、道路、广场的出入口,起遮荫和装饰美化的作用。 5.绿墙:绿篱高度在人视线高160cm 以上,有的在绿墙中修剪形成绿洞门。 二、填空题 1.平坦地形、凸地形、山脊、凹地形、谷地。 2.独立花坛、花坛群、花坛群组、带状花坛、连续花坛群、连续花坛群组。 3.花丛式花坛、图案式花坛、立体花坛、草皮花坛、木本植物花坛、混合花坛。 4.规则式、自然式。 5.绿墙、高绿篱、中绿篱、矮绿篱。 6.常绿篱、话篱、观果篱、编篱、刺篱、落叶篱、蔓篱。 7.孤植、对植、丛植、群植树、列植。 8.平桥、曲桥、拱桥、屋桥、亭桥。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1.园林道路按功能分有那些类型?各起什么作用? 答:⑴主干道。供大量游人行走,必要时通行车辆。主干道要接通主要入口处,并要贯通全园景区,形成全园的骨架。

⑵次干道。主要用来把园林分隔成不同景区,它是各景区的骨架,同附近景区相通。 ⑶小道。为引导游人深入景点,探幽寻胜之路。 2.花坛有哪些形式?他们在设计上都有哪些要求? 答:1 独立花坛作为局部构图的主体,一般布置在轴线的交点,公路交叉口或大型建筑前的广场上。 2 花坛群由两个以上的个体花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称之为花坛群。花坛群的构图中心可以采用独立花坛,也可以采用水池、喷泉、雕像来代替,组成花坛群的各花坛之间常用道路、草皮等互相联系,可允许游人入内,有时还可设置座椅、花架供游人休息。 3 花坛群组又许多花坛群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称为花坛群组。花坛群组常设于城市的大型建筑广场上。或设于大规模整齐的规则园林里,它的构图中心大多用水池、大型喷泉、雕塑或纪念性建筑物。 4 带状花坛花坛的外形为狭长形,宽1m 以上,且长度比宽度大3 倍以上时称为带状花坛。带状花坛可作为主景或配景,常设置于道路的中央或两旁,也可作为建筑物的基部装饰和广场、草地的边饰物。 5 连续花坛群由许多独立花坛或带状花坛呈直线排列成一行组成一个有节奏的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这种花坛群称为连续花坛群。常布置于道路或游乐休息的林荫路和纵长广场的长轴线上,多用水池、喷泉、雕塑等来强调连续景观的起始与终结。在宽阔雄伟的石阶坡道的中央也可设置连续花坛群。 6 连续花坛群组由多个花坛群成直线排列,派成一行或数行,或由数行连续的花坛群排列起来组成一个沿直线方向演进、具有节奏、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的花坛群组,称为连续花坛群组。连续花坛群组常结合连续喷泉群、连续水池群、连续雕塑群等。进行统一设计。 3.花坛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1 主题原则主题是造景思想的体现,是神之所在。提别是作为主景设计的花坛从各个方都应该充分体现其主题功能和目的,即文化、保健、美化、教育等多方面功能。而作为建筑物陪衬则应与相应的主题统一、协调,不论是形状、大小、色彩等都不应喧宾夺主。 2 美学原则美是花坛设计的关键。花坛的设计主要在于表现美。因此花坛的设计在其组成的各个部分从形式、色彩、风格的功能方面都要遵循美学原则。特别是花坛的色彩布置,既要有协调,又要有对比。对于花坛群的设计要有统一,又要有变化,才能起到花坛的装饰效果,从尺度上更要重视人的感觉,充分体现哗然的功能和目的。 3 文化性原则植物景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体现,花坛的植物搭配也不例外,它同样可以给人以文化享受。特别是木本花坛、混合花坛。其永久性的欣赏作用,渗透的是文化素养,情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

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第三章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第三章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掌握园林各类小型建筑小品的名称、设置地点、建筑材料。 2、了解各类小型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 3、掌握各种不同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规律。 4、掌握园林景观设计图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园林规划设计程序 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规律 园林景观设计图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 地形、地貌和水体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程序 独立花坛设计 花境设计 绿篱设计 园林植物配置 攀援植物配置 四、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五、作业与思考 第一节园林要素设计 中国是一个山川秀丽、风景宜人的国家,丰富的风景资源早就闻名于世,为中外游人所青睐。它遍布大江南北、祖国东西,包括山岳风景、水域风景、海滨风景、森林风景。草原风景和气候风景等。 一、地形 山水工程主要指园林中改造地形、创造优美环境和园林意境的工程。山水是中国山水园的骨架。 地形是园林的基底和骨架,造园必相地立基,方可得体。地形又可分为陆地和水体二部分。 1.陆地及地形 陆地又可分为平地、坡地、山地三类。 (1)平地平地按地面的材料分为土草地面、沙石地面、铺装地面(如砖、片石、水泥、预制块等)、绿地种植地面。为了有力排水一般要保持0。5%-2%的坡度。 (2)坡地坡地即倾斜的地面,因地面倾斜的角度不同,又可分为缓坡,坡度约在8%-10%之间;中坡,坡度在10%-20%之间;陡坡,坡度在20%-40%之间。 (3)山地山地的坡度一般350%,包括自然山地和人工堆山叠石。按山的主要构成材料,可以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混合的山体。

立体构成_试卷D

《立体构成》试卷D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闭卷) 一、判断正误,正确打√,不正确打×。共5题,每题2分,计10分; 1、立体构成是运用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学原则组成新的立体形态的过程。() 2、立体构成的目的在于树立空间意识,培养造型感觉,启发设计思维,培养对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立体构成是集视觉、触觉、听觉于一体的一门造型艺术。() 4、立体构成形态在光线照射下会产生明暗变化,会产生体量感,对立体形态的造型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5、立体构成形态的稳定性是一种动态平衡,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不是凝固在空中绝对静止的形态。() 二、填空题:共十空,每空2分,计20分; 1、立体构成中,形态是指立体物的,形状是指物体的,也就是说,物体的某种形状只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之中的一个面向之外廓,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2、自然形态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可视或可触摸的物质形态,也就是自然生成的形态。包括形态和形态。 3、抽象形态指用造型要素点、线、面、体、色等经过高度与而形成的非具象立体形态。 4、立体构成中的点,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它相对小而集中,视觉效果活泼多变,主要起到、、的作用,并有较强的视觉导向作用。三、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没小题5分,计20分; 1、立体构成中的线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能决定形的(),其不同组合方式,可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A、大小;B方向;C、造型 2、线相对于面和体块更具()与延伸感,更显轻巧。 A、速度;B、轻快感;C、表现力 3、加法指()群化组合构成的加工方法。 A、基本形;B、单体;C、点线面 4、滑节点是三种节点中最不牢固的一种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设置结构(如在接触面刻上小槽、增加凸凹结构)来增大(摩擦力),以增加造型稳定。 A、接触面积;B、摩擦力;C、连接强度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计30分; 1、简要回答立体构成的范围?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2012-07-12 18:43:20 地形 1. 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 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 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4. 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 于1%的坡度。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 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的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 7. 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 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 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 9. 等高线使用原则: 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立体构成课稿

长江职业学院童拥军 一、立体构成概述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分析立体构成的各元素、构成法则,使学生观察立体、把握立体、创造立体的方法,最终启发创新意识。 立体的空间构成过程可以提高对空间深度的领悟能力、立体意识,对生存空间形成全方位的思考模式,这不仅有易于艺术全方位的创作与欣赏,也有利于现代的思维方式,有简单的平面思维转化为复杂的立体思维,由规范的几何性造型转化为自由的有机形,由直线性思维转化为非直线性思维。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是实体与虚体间的存在关系,对个体形态研究的目的在于整体形态的应用之中。 1、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建立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上的对空间设计思维进行训练方式,不是简单的纸手工、纸模型的加工,不是比谁搭的木棱高而不倒,保护是一种技艺的学习。他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活动,是有老师参与指导的高级游戏,这种游戏是学习的另一种形式。 ①、立体构成定义 立体构成是在把握立体形态的基础之上,对立体空间形态进行科学解剖,研究如何将立体形态按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新形态,是用单纯的形态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学科,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立体构成的学习中包含有形体,掌握形成体态途径的,用次形体组合成超级形体,分割空间以及应用。 ②、立体构成与包豪斯 构成主义,是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下的产物。 1913年俄国年塔林提出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 1919年现代设计师格罗庇乌斯在德国魏玛成立了包豪斯造型艺术学院。“包豪斯”是德语“Bauen”建筑和名词“Haus”房子的意思,把两个次的发音合在一起则读做“包豪斯”。 包豪斯对艺术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约翰·伊顿提出“从学中干”,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莫霍里·纳吉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同时还借鉴现代动感雕塑并结合光效内容,创立了增加运动与时间概念的四度空间。 日本设计研究界整理与实践运用,逐渐分化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科类,把它作为所有设计专业共同的基础课程。 ③、立体构成中的维度 A、分形维度 零维——只有位置的空间“点”; 一维——只有长度的空间“线”; 二维——有长宽无厚度的“平面形”; 三维——有长宽厚的空间“立体形”。 只差一点点而没有完全围合的平面或立体,这种半立体称二.五维,传统称它为浮雕。 B、二.五维空间与浮雕 半立体,二.五维,浮雕,也叫二.五次元。都是指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具有立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点,几何学上的点被定义为“只具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大小”,是属于零次元无实质的单位。 点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使它呈现为明确表现和隐蔽表现。圆的圆心和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的中心是明确的点的存在形式。而在线、面、体上,点的存在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表现的,比如一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直线转折处、两线相交处、圆锥体的顶端等。 几何学上的点是无形态的。但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造型表现中,点具有空间位置并需按照一定的尺度来界定。与它所处的环境空间、面积形状和其他造型要素比较时产生对比,具有视觉力场和触觉力场作用的都称之为点。 对点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界定,而只能以相对的标准来界定。像宇宙中的许多星体,虽然其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可在夜晚,群星璀璨形成无数点的感觉;万吨巨轮在浩翰的海洋中犹如一叶小舟(眺望过去仍有点的感觉。可见大与小的尺度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空间而言的,点的存在同环境空间有着密切联系。 点的凝聚会产生视觉引力,而点的量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引力,一个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求心的。当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到“点”上面。当有两个相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在两点之间移动(且产生线的感觉。当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首先集小到大点上,然后转移到小点上。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方向常常带有秩序性,即由大到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内近到远的顺序。当有三个性质相同的点(则

会产生虚面的感觉,倘若是多点,则虚而感觉更强,且形的特征可按人的意图表达出来。点的凸凹变化在人们的心理上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凸点有扩张感、力量感,而凹点则有收缩感、压迫感。 点的排列和距离的不同使点在视觉上产生线面形态的变化。造型上点的线化主要由距离和方向所决定。如将相同的点连接可构成虚线,其距离越近,线的感觉越强。但将点作等距离的排列(显得规范工整合顺序。美中不足的是略显机械而呆板;如果有计划、有规律地作间距处理(可以产生节奏感;如果改变点的方向,并有计划进行大小变化排列,则可表现出跳跃性的韵律,也可表现出曲线的流畅感。点的面化是内点的聚集产生面的感觉,通过点的大小变化或排列上疏密的变化产生立体感、层次感,并给面带来凹凸的感觉。点的面化运用得巧妙,可产生二次元的视觉效果。 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与其他造型要素相比(点是最小的视觉元素,但它的地位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点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积极的意义,并与形的表现有着实质的关联作用。 点在造型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运用得当、巧妙,可画龙点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反,运用不当,则会对整体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和负面效应。在各种艺术设计中(点以它独特的作用折射出艺术的光彩。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线 几何学上这样定义线: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只具有位置及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从造型要素来讲,线是具有长度的一次元要素,它的特征是以长度来表现的,与其他造型元素相比具有连续的性质,粗细与长度有着极端的比例就成为线。 线分为直观线和非直观线。直观线是概念线,即面和形的边缘。极薄的平面与平面相交部位便形成线。曲面相交则形成曲线。可以说,线是面与面的分界,起到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 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一)筑山 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山虽然有真山但多为假山。包括土山、石山及土石山能够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假山主要是指石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突出标志。为表现自然叠山是造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山景要有峰、谷、洞、石等形态组合园林设计可选择不同造型、色泽、纹理的块石创造小尺度自然的峰、峦、岭、洞、谷、悬崖、峭壁等景观。在堆积章法和构图上要体现天然山岳的构成规律及风貌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因此成功的假山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写是在小地段内展现出的咫尺山林和千岩万壑。 叠石是我国古代园林造景的基本要素。叠石一般用三种岩石它们是太湖石、黄石和宣石。太湖石玲珑剔透黄石浑厚粗犷宣石质地如雪故称雪石。著名的太湖石叠石有苏州的留园三峰黄石叠石有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洞宣石叠石有扬州个园的冬石雪狮。 我国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之说。扬州个园的假山分为三大区域分别用太湖石、黄石和宣石叠成一园三色假山手法不同、风格各异总体设计却一气呵成立意之精巧气势之深雄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堆山叠石的高超技艺因此有扬州个园以山胜之美誉。

(二)理水 园林中的各种水体是对自然界中河湖、溪涧、泉瀑、渊潭的艺术概括。理水是按水体运动的规律经人为抽象概括再现自然的水景。水是园林中的血液为万物生长之本。水体给人以明净清澈的感受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土壤和空气湿度使花木茂盛;还可与园林其他要素协调对比产生湖光山色、波光倒影使景色更丰富生动。 水景组织要顺其自然静态与动态序列布局取决于地形并经艺术处理大片洼地成湖泊窄细之谷为溪涧狭长水体为河流泉瀑积聚为渊潭。水面形状要自然水贵在曲即使小水面也要曲折有致、有聚有分、有急有缓、有瀑有流并用山石点缀岸矶港汉制造水口以显示水有源头。水面处理要分聚得当水面小要聚增加辽阔感;水面大要分使水景丰富;稍大水面则筑堤岛或架设各种桥梁。水体要流通灵活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则全园生动。水景要同其他要素配合相互衬映。古代理水之法有掩、隔、破以建筑和植被将曲折池岸加以掩架桥、垒堤、浮廊、置石分割水面加以隔水面很小时用怪石、林木、野藤加以破。 (三)建筑 我国古代园林建筑集观、行、居、游等功能于一体建筑系列主要有厅堂、馆轩、亭台、楼、阁、榭舫、廊桥、房斋等在园林建筑中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创造了建筑融于自然和表现自然的和谐。

园林构成要素

第一章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 素材的分类一般可分为: ①地形、水体等无生命的自然景物; ②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质景观; ③树木、花卉、鸟兽虫鱼等有生命的自然景物 第一节园林构成要素的分类 构成要素的分类;自然景观要素;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第二节自然景观要素 土地;水;生物;天文气象。 第三节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名胜古迹景观;民俗文化景观;文物艺术景观;地方文化景观。 第一节园林植物 ?一、植物物理特性及功能 ?1、色彩 ?反射光波波长决定,并显示出视觉特征,能喜迎人的注意力、影响情绪、创造风味。 ?2、形态 ?植物和植物群体的形状。每种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建立起功能特性。季相特征、堤湾宜柳一般植物形态:圆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直立型、悬垂形、铺地形、不规则形等。 ?3、质感 ?植物表面质地。物质表面的触觉和视觉特征,取决于植物组成单元的形态、尺寸和总体。 ?功能 (一)功能 ?提供遮荫、减噪、防止水土流失、抗污防辐射的工程功能 ?改变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气候改造功能 ?创造各种空间的建造功能 ?供人馆长、给人美感的美学功能 植物配置的造景功能 1、园林植物表现时空变化 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思四维空间。随时间变化发生着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上面。 2、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观 这是由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的。孤植树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意。银杏、银华、白杨等的主干通直、气势轩昂,松树虬枝苍劲,常作孤植树几棵树按一定构图方式配置成树丛,既体现树木的群体美,也体现树木的个体美,整体上有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产生较大的观赏面 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美丽的画面及常说的花坛,就是利用植物的色彩来吸引游人。 3、利用植物创造空间 一般来说植物配置应疏密错落,有景可借处,宜疏,树冠高于或低于透视线。视线杂乱的地方用致密的树遮挡。

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一、点的构成 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 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 点的特征: a.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 b.长度、宽度、高度近似 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 b.创造视觉焦点 c.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 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 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 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

素。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 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 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 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 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 a.垒积构造 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 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 (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 (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 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4)为了利于保存,可以用粘接剂将节点固定成刚性节点,但是必须 要求不粘接也能维持形态。 b.椼架构造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重点-参考模板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铺装 1. 铺装的导游作用只有当其按照合理的运动路线被铺成带状时,才会发挥作用,而当路线过于曲折变化并使人走“捷径”较容易时,其导向作用便难以发挥。在公园和校园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便是预先在规划图上标出“捷径线”,随后铺设的道路应大体上反映出这些“捷径线”,以便能消除穿越草坪的可能性。如果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中存在着众多的“捷径线”,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将铺装材料铺成一块较大的广场,一方面允许更大的自由穿行,另一方面提供了统一协调的布局,不致于过于复杂。 2. 在进行铺装的选择时,设计师应对其在平面造型和透视效果上加以研究。在平面布局上,应着重注意构成吸引视线的形式,及与其它要素的相互协调作用。在透视中,平行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了铺装面的宽度,面垂直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则强调其深度。 3. 景观中使用铺装地面的原则:1)用在特定设计区段的铺装材料,应从帮助确保整个设计统一为原则,材料的过多变化或图案的繁琐复杂,易造成视觉的杂乱无章。在设计中,至少应有一种铺装材料占有主导地位,以便能与附属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对比和变化,以及暗示地面上的其它用途。这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材料,还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不同区域,以使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2)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处的铺料及形式。 4. 为了某些特殊原因而变化铺地材料和形式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如果在相接的两个空间中,铺料及形式出现不同,那么水平高度也应有所变化,以此来分割和区别两种不同的铺地形式。水平高度的变化主要起着过渡、媒介的作用,并由此而避免两种铺料和形式可能出现的任何直接相邻的问题。如果在分割两种详细铺装地面,水平高度的变化不可行时,则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采用第三种在视觉上具有中性效果的材料放于两种材料之间。这第三种材料能在短距离上达到前两种材料的视觉上的分隔,并减缓不一致的形式和线条相互发生的冲突。 5. 在一些气候较温和的地方,一般说不宜用砾石来代替环绕植物根部的覆盖物,否则会减少植物的繁衍,同时对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很不利。 6. 在以直线铺砌时,应该注意砖应垂直于视线横铺,而不应与视线平行,这样做的理由是横铺的观赏面比直铺大。 7. 一般说来,大道、小路或其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伸缩缝之间的最大间距为9m。假缝也是混凝土地面的刻线。假缝的深度一般仅为0.3~0.5cm,而且它根本不将混凝土路面分断成独立的路段。从建筑的角度而言,假缝的作用是一缓冲槽,以调节可能在路表面形成的龟裂。一些专家建议,在任何方向,假缝最好相距16cm。 8. 在具有曲线的地面上做伸缩缝或假缝时,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避免伸缩缝和假缝与铺面边缘成锐角。如果有可能,应尽量将伸缩缝与地面铺装边缘成直角相交。 园林构筑物 1. 室外台阶的升面与踏面的大小比例需考虑:1)室外空间比较宽阔,容易使物体看起来较小,所以室外台阶比室内的台阶,在尺寸上应该稍大一点;2)不同的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安全问题。因此,室外的台阶应做得较宽阔而且平缓。 2. 对于踏面与升面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说,普通的原则是,升面尺寸乘以2,再加上踏面等于66cm(2R+T=66cm)升面的最小高度极限为10cm,最大高度为16.5c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