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肖邦的27首练习曲

肖邦的27首练习曲

肖邦的27首练习曲
肖邦的27首练习曲

肖邦的27首练习曲,几乎全都有特定的技术性,除七八首为中速或慢速外,其它都是快速度,它们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但是肖邦的练习曲不同于前人所写的练习曲,没有那种常常流于单纯的、机械的技巧练习和枯燥、平庸的缺点。它们不仅有针对性、较难的技巧练习,有些还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就象是一篇篇短小的音诗。因此,人们常常把肖邦的练习曲,说成是钢琴音乐史上的一次“革命”。

作品10号包括12首不同调性练习曲始写于1829年,那时肖邦刚19岁,肖邦在写《f 小调钢琴协奏曲》练习自己新作品中技巧性较难的一些乐段时,他觉得与其反复练熟这些难弹的地方,还不如写一些解决同样技术问题的练习曲,于是,他写下了这一组练习曲。

第1首:《C大调练习曲》,它明显地受到巴赫的影响,表现在音型上都是分解三和弦和七和弦,它的音调明朗、和声严谨、情绪庄重,接近“圣咏”。所以有人玩笑地他称它为“逃跑的众赞歌”。

第2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快速的半音练习曲,其目的是使右手3、4、5指在力度、灵活性及独立性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俄国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称之为“忧郁的小情绪画”。

第3首:《E大调练习曲》它的曲调优美速度徐缓,但又是一种触键练习,乐曲具有深刻的含义。有一次,肖邦听他学生古特曼弹奏这首练习曲后,竟感慨地喊道:“呵,我的祖国!”这句话使后人对他的这首练习曲有了开锁的钥匙,作曲家是怀着思念祖国之情而写出这支曲子的。肖邦本人认为:比E大调练习曲更美的主题他是再也写不出来了。这是一首发自心灵深处的哀歌。朴素的和声、“风笛式”不断重复的低音,都显示出它的民间色彩。中段情绪起伏,带有戏剧性,使抒情的主题显得更为突出。

第4首:《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4这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的练习曲,又名激流练习曲。

第5首:《降G大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5,人们称之为“黑键练习曲”。在这支曲子里,肖邦是第一次尝试性的、用有明确练习目的的手法,把旋律和主题交给左手,而让右手持续地弹奏特定的练习音型(Etude-figure)好象是对主题进行注解。它给以后一些练习曲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第6首:《降e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浪漫气息的哀歌。包含有深沉的忧郁、抒情的沉思和明朗的幻想。它的旋律如歌,但半音进行以及复杂的和声转换,使它又染上了不安的气氛。

第7首:《C大调练习曲》它的重点是练习右手的技巧。高音声部用连音(Legeto)来弹奏,而低音声部要求用断奏(Stccato)旋律隐伏在连奏声部高音之中。作品10号第8首:《F大调练习曲》这支曲子左手是主题的主要演释者。而右手用“练习”音型来修饰它。全曲具有活泼的性格,四个结束和弦,从左手低音用琶音手法一直传送到右手最高音,这是肖邦惯用的演奏手法,因为古典的琶音多是两只手同时进行的。

第9首:《f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难度极大的触键练习曲,强烈的悲愤之情以及尖锐的对比性,和李斯特的某些作品有相似之处,肖邦写这首练习曲时,还不认识李斯特。这说明浪漫主义使他们内心是相通的。第10首:《降A大调练习曲》。它的目的主要是训练节奏。乐曲情调是明朗的,开始它比较平稳,随着节奏的变化,就象波浪一般向前冲击,中间也出现几个和弦,就象是几片云彩,暂时挡住了灿烂的阳光。

第11首:《降E大调练习曲》。大距离地伸张手指,是这首练习曲首要的技术目的。同时,它也是一种“触键练习”。因为,它的旋律不仅出现在高音声部也有时出现在其它声部。另外,在这首练习曲里,从头到尾都要采用从左手低音传递到右手高音的琶音演奏手法。

第12首:《c小调练习曲》这是肖邦所作27首练习曲中,流行最广、最著名的一首,又称“革命练习曲”以下是它的产生背景。

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以后,自然非常关心祖国波兰革命事态的发展。他怀念祖

国和人民,写下了许多怀念和关心祖国命运的作品。当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动身前往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特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使他感到震惊。并激起他极大的悲愤。在这种感情的支使下,他创作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从这支曲子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悲愤的情感:严正的抗议、有力的号召、波兰人民前仆后继的奋勇精神以及他对起义终将会成功的必胜信念。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肖邦作品25号练习曲集也是由12首曲子组成,除第12首写于1831年冬天外,其余都写于1836—1837年间。作品25号第1首:《降A大调练习曲》这是一首很特殊的练习曲,因为肖邦把右手每组16分音符的第一个音和左手的根音,在乐谱上都让用大号铅字印出。这的确是把次要的东西,提升到主要位置上。由于它的旋律非常动听,象首竖琴曲,所以很多人称它为“竖琴练习曲”。

作品25号第2首:《f小调练习曲》是一首带有幻梦意境的小曲,德国作曲家舒曼曾经评论它说:“它是那样美妙动人,充满幻想和静谧,宛如孩子梦中的歌声”。这支曲子是二部曲式,“无穷动”式的快速、平均的三连音贯穿全曲。优美、典雅的旋律,把人们带进温柔的、诗一般的意境。

作品25号第3首:《F大调练习曲》它的情绪乐观、明朗,与上面《f小调第二首练习曲》形成了性格上的强烈对比。它要求做到演奏均匀而流畅,力度等握得体。

作品25号第4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通过移动重音位置的节奏练习曲。

作品25号第5首:《e小调练习曲》。肖邦在这首乐曲的曲首,标明“轻快的小谐谑曲”(Scherzondoeleg giero)这就说明了乐曲的性质。这是肖邦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782—1840)的演奏之后,被他那魔鬼般技术所感召,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练习曲。这的A段由右手呈现焦急不安、悠长的旋律,而左手用不谐和和弦,有如提琴嘲弄性轻快的拨奏。中段是从容流畅的旋律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A段再现,整首曲子带有幽默和谐谑情趣。

作品25号第6首:《升g小调练习曲》它又是一首优雅的、带有伤心的“触键练习”。西方音乐评论家说是:“透过眼泪而微笑。”关于这首练习曲,有这样一个传闻。说肖邦在写作它的时候,心里想象着一个波兰流亡者在雪撬银铃声中,沿着茫茫无尽头的冰雪小道,流放到远方去的情景,这个传闻不一定可靠,但乐曲中那连续不断的、3535的三度和弦,确实有些象雪撬前进时送来的铃声。

作品25号第7首:《升c小调练习曲》。这是一首著名的三度练习曲。它带有忧郁的情绪,很象是一首“悲歌”。

作品25号第8首:《降D大调练习曲》。它是“触键练习”曲中,比较复杂而技巧较难的一首。两个外声部形成“二重唱”象是长笛与大提琴在对话,结尾时,它转成了降E大调,增加了乐曲的色彩。

作品25号第9首:《降G大调前奏曲》,它的旋律优美、秀丽而轻盈,右手部分是六度练习。左手伴奏也有很大的难度

作品25号第10首:《b小调练习曲》它的目的是练习八度音的演奏技巧,一连串的八度在不换变手指的情况下连起来演奏,加上巧妙地运用踏板,产生出绚丽的色彩。中段仍然保留着八度音进行,但是它的性质改变了,象是一首温柔的情歌。然后又是前面快速八度音的再现。

作品25号第11首:《a小调练习曲》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冬天的旋风”。它是肖邦用特定的练习音型,来更深一步描绘一幅革命失败的悲剧画面,开始4小节引子,就象是召换人们的号角声,接着是一段带“圣咏”性质的庄严乐段。“旋风”式的“华彩”之后,突然出现了一段刚毅威严的进行曲。它的主题给人们以极为深刻的印象。这首《a小调练习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末乐章,它们表达了作曲家的革命意识和反抗压迫的心愿

作品25号第12首:《c小调练习曲》是肖邦1831年11月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写成的。它和作品10号第12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差不多时间创作,而且调性还相同,都是c小调,有人称之为“海洋练习曲”,因为它的乐思汹涌有如波涛。其实,这并不确切。这首练习曲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音诗,这里肖邦叙述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在川流不息的分解和弦和短小、坚毅、果断的插句里,都使人感到一股不可抗衡的巨大力

浅析肖邦《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no.1的音乐特点

浅析肖邦《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no.1的音乐特点 肖邦是19世纪著名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的《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 no.1创作于1835年,这时肖邦的圆舞曲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正如曲名,此时的肖邦更加注重发挥钢琴华丽的演奏技巧,使这首曲子成为了肖邦圆舞曲杰出之作,也是众多钢琴家以及钢琴爱好者热衷演奏的作品。 标签:肖邦;降A大调圆舞曲;音乐特点 肖邦于1810年出生在波兰,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钢琴家和作曲家,20岁的肖邦以优异的成绩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此后肖邦离开波兰开始周游欧洲各国,由于波兰的一次未成功的民族起义运动,肖邦被迫流亡海外。1831年肖邦在法国举办了第一场音乐会从此定居法国,直至1849年肖邦去世也未能再次踏上波兰的土地。钢琴伴随了肖邦一生的音乐创作,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钢琴体裁。 华尔兹(waltz)亦称圆舞,是一种舞蹈及舞曲形式。在《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中认为圆舞曲是19世纪最流行的沙龙舞曲,它的影响力对音乐史起着巨大的作用,深受浪漫主义时期大多数音乐家们的喜爱,并被吸收到他们的各种形式的音乐创作中,是一种极具音乐性、艺术性的舞曲形式。圆舞曲通常是以快速的3/4拍为主,具有很强的律动性;主调织体形式,节奏上强弱弱的律动具有规律性。伴奏与旋律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圆舞曲固定的音乐风格。 肖邦于1824年创作了第一首圆舞曲,直到1849年去世,一共创作约20首。肖邦的圆舞曲有两大类型:一种是节奏复杂华丽高雅的圆舞曲,此类圆舞曲并不适合为舞蹈伴奏。比如《降D大调圆舞曲》叩.64no.1(小狗圆舞曲);另一种则是借助圆舞曲的形式而创作的抒情诗如《#c小调圆舞曲》op.64no.2。 肖邦于1835年创作《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no.1,是肖邦圆舞曲创作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正如曲名,肖邦通过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将作品的华丽性、技巧性充分的展现出来。这首《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是回旋曲式结构。开始是16小节的序奏,从bE开始的同音反复、属功能分解和弦下行及强有力的柱式和弦模进展开让人想起19世纪舞会开始前乐队的鼓乐齐鸣,同时预示着整个舞曲辉煌华丽的基调。在同音反复时应注意第一拍与第三拍的强音记号。而在演奏柱式和弦模进时要注意踏板的使用,不可拖沓,要的是简洁有力的效果。 第一插部(17-48小节)为并列单二部曲式。B段从17-32小节(b+b’)为复奏式双句乐段。b句(17-24小节)开始是旋律下行的四小节的乐节,而后面四小节的上五度模进,让音乐变得更为明朗。之后的b句(25-32小节)是b句的变化重复,并加入装饰音。该段具有歌唱性、抒情性的特点,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1、2指的控制,让中音声部清晰,平稳、连贯。 C段从32-48小节(c+c’)为复奏式双句乐段。c句(32-39小节)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了琶音,增加了音乐的华丽性。c’句(40-48小节)是前四小节变化重

浅析肖邦即兴幻想曲

浅析肖邦即兴幻想曲 肖邦 (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首叙事曲,10首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首谐谑曲,3首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夜曲,59首马祖卡,2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大提琴奏鸣曲等。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一生都在创作。他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等。肖邦的许多作品刚开始都是通过自己精彩而成功的演奏才得以成型的。肖邦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只是他不像李斯特那样经常举办音乐会,平时他会花很多时间辛勤地练习钢琴。美国钢琴家ROTH SLENCZYNSKA(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肖邦练得最多的是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他无以数计地练着这些作品,目的是使指尖具有敏锐的触键能力:莫扎特的奏鸣曲对力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而巴赫的赋格则要求手与脑有绝对完善的配合。肖邦天才地掌握了键盘的技巧,使人确信,那些乐曲的和声、结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完成的。

“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战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即兴曲是肖邦钢琴曲的其中一种体裁,他一共创作了四首,这种乐曲体裁丝毫没有确定音乐的性质。这个名称是舒伯特开始采用的。仔细地研究肖邦的即兴曲,就能发现,所讨论的这些小品既有不同于他所创作的其它体裁作品的特点,而且每首之间也各有特点。肖邦的即兴曲创作与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与其它肖邦的作品一样,他的即兴曲旋律抒情流畅,具有丰富的歌唱性。他的即兴性首先表现为他的“自由速度”常出现在由快速跑动的音符所 装饰的乐句中。肖邦的音乐常常会被这种即兴性的自由快速跑动的乐句装饰的很华丽,使音乐的进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本文以幻想即兴曲为例,分析肖邦即兴曲的风格特点。 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l855年出版。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幻想即兴曲的第一主题充满了热情,在不断反复的六连音琶音组成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右手四个音符对左首三个音符,对于许多初学者确实有些难以下手,但这段音乐在成熟的演奏家手中却可以被演绎得如痴如醉,肖邦的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怀在此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肖邦是钢琴诗人,更是诗狂。肖邦的这首乐曲早已是钢琴音乐中广为人知的名作,此曲作品编号为Op.66.肖邦的作品Op.66至Op.74都是在他逝世后由其好友冯达纳JulianFontana,1810-1865)所发现并加上编号出版的.而冯达纳的编号

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1567188.html, 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特色 作者:焦姣 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19期 摘要:肖邦一生共创作了约20首圆舞曲,其中"华丽性"圆舞曲和"抒情性"圆舞曲占大多数,这都是肖邦对灵魂的渲染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是他的真情实感。他的创作把他与在波兰的生活贯穿起来,丰富了作品的思想感情,使他的音乐更有生命力和活力。圆舞曲富有勃勃生机,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中予以重视,并加以推广。这是文章的动机之一。文章通过对肖邦圆舞曲创作风格及艺术特色分析,全面揭示肖邦圆舞曲的价值。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创作特色演奏 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目前的研究资料看,国内外资料主要是对肖邦圆舞曲进行了时间的分类,共有哪些圆舞曲,举例其中能代表某个阶段的个别单曲经典作品加以分析其特征。在李晓燕的《浅析肖邦及其创作特征》中,对肖邦的全部的钢琴作品进行了分类,其中既有表现民族风格的玛祖卡舞曲,和波罗乃兹舞曲,有充满戏剧性激情和史诗般气魄的叙事曲和奏鸣曲,也有洋溢诗情画意的夜曲.圆舞曲和船歌,还有即兴曲.回旋曲.协奏曲等。而圆舞曲,作者把其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1827—1830年在离开波兰时早期创作的“华沙圆舞曲”,二是1831—1835年肖邦远离家乡来到巴黎深造时的早期创作;三是1838—1847年成熟时期的作品并列举各个作品。然后讲述肖邦的创作特征,从其节奏性如《升C小调圆舞曲》(作品64之2),旋律性,和声性,炫技性如《e小调圆舞曲》,沙龙性如《a小调圆舞曲》(作品34号),民族性这五个方面阐述肖邦的的创作。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肖邦圆舞曲的创作特征李晓燕的《浅析肖邦及其创作特征》中从其旋律性方面讲:旋律丰富,歌唱性强,与意大利歌剧有一定联系,如歌.优雅.婉转。从节奏方面讲:"Rubato"是 在肖邦圆舞曲节奏中强用的节拍。从和声方面讲:总是抓住和声色彩的无穷变化把它挖掘出来,把人们的审美带向新的意境,在每一首圆舞曲中,我们可以看的旋律和和声的有机结合。和声的运用上肖邦大胆.突然的转调让同时代人大吃一惊,但他并非为和声而和声。从炫技方 面讲:肖邦圆舞曲中有适合音乐会演奏的,他们有着绚丽的技巧和积极饱满的情绪,有雄壮璀璨的音乐效果。沙龙性方面:在圆舞曲中有一些篇幅不大的钢琴音诗,是肖邦在法国沙龙中做的贡献。这些乐曲中的抒情形象和优美旋律处处洋溢着法国艺术沙龙的流光溢彩,优雅精致,适合沙龙舞会伴舞用。在民族性方面:肖邦是民族作曲家,民族艺术家,从圆舞曲中可看出他的创作与波兰的生活和波兰的民间艺术息息相关,他旋律中和声性与器乐性的结合,曲中器乐的音调是从纯歌曲的艺术中引申出来的,这一特点就是影响与民间艺术的印证。 二:肖邦圆舞曲的分类冯敬华的《浅论肖邦的圆舞曲的艺术特怔》中对圆舞曲进行了分类,可分为“华丽”圆舞曲和“抒情”曲,华丽圆舞曲富有气氛热烈和活跃的氛围,音色明亮辉煌,具有快节奏的速度,力度对比明显;抒情性圆舞曲旋律富有歌唱性,线条柔美流畅,速度平稳,表现一种内在含蓄的情感,其中“华丽性”圆舞曲和“抒情性”圆舞曲占大多数,这都是肖

肖邦圆舞曲的介绍

肖邦圆舞曲的介绍 肖邦创作的圆舞曲别树一帜,它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社交性舞会圆舞曲,而是供音乐会欣赏的钢琴小品。这些乐曲在保持舞蹈的节奏、律动,音乐特点和风格特征的前提下,在性质、速度和节奏等方面比社交性的圆舞曲更灵活、更多样,曲式也有所突破。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也贯穿在这种圆舞曲之中。人们称之为“音乐会圆舞曲”。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首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另一类是借用圆舞曲形式而作成的纯粹的抒情诗。舒曼曾对肖邦的圆舞曲评介:“这是肖邦的肉体及心灵在舞蹈上的圆舞曲”,“如果要跳舞,舞伴必须有一半以上是伯爵夫人才行。”而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认为,“不沉着的演奏家,往往忽略了肖邦的低音,虽然低音对圆舞曲具有某种意义,但也不是绝对的,粗暴的敲击没有必要,要注意基础音,从属的和声应弹得轻些。圆舞曲的伸缩速度亦无必要像玛祖卡舞曲那样强烈。” 肖邦的两首圆舞曲 、肖邦降大调圆舞曲(小狗圆舞曲) 有个神奇的传说,说是肖邦跟情人乔治?桑同居期间,有一日看到乔治?桑的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打转,所以就写了这么首圆舞曲。但这个说法纯属扯淡。这首曲子另有一个名字叫“一分钟”,原文实际上是“分钟”,意思大概是演奏长度差不多一分钟。圆舞曲是肖邦沙龙性小品的代表。没什么特别的寄托,不要想得太复杂。肖邦写这种东西多数像玩儿一样。弹得时候也就像玩儿一样即可。注意吊一下左手低音的旋律,特别是在中段的地方。 、升小调,呈献给罗斯吉德男爵夫人 节奏近似玛祖卡舞曲。段体,第一段主旋律含有悲叹的成分,第二段为急速的运动,转为降大调,但很快又回到忧郁的气氛,反复开头旋律,在焦躁不安中结束圆舞曲的介绍: 肖邦创作的圆舞曲别树一帜,它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社交性舞会圆舞曲,而是供音乐会欣赏的钢琴小品。这些乐曲在保持舞蹈的节奏、律动,音乐特点和风格特征的前提下,在性质、速度和节奏等方面比社交性的圆舞曲更灵活、更多样,曲式也有所突破。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也贯穿在这种圆舞曲之中。人们称之为“音乐会圆舞曲”。 1 / 1

肖邦《幻想即兴曲》的赏析及感想

肖邦 (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它优美度旋律,以及极大的个人创作空间,所以曾在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一位盲人钢琴家弹奏过。 肖邦的许多作品刚开始都是通过自己精彩而成功的演奏才得以成型的。肖邦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只是他不像李斯特那样经常举办音乐会,平时他会化很多时间辛勤地练习钢琴。美国钢琴家ROTH SLENCZYNSKA(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肖邦练得最多的是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他无以数计地练着这些作品,目的是使指尖具有敏锐的触键能力:莫扎特的奏鸣曲对力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而巴赫的赋格则要求手与脑有绝对完善的配合。肖邦天才地掌握了键盘的技巧,使人确信,那些乐曲的和声、结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完成的。 幻想即兴曲的第一主题充满了热情,在不断反复的六连音琶音组成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右手四个音符对左首三个音符,对于许多初学者确实有些难以下手,但这段音乐在成熟的演奏家手中却可以被演绎得如痴如醉,肖邦的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怀在此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肖邦是钢琴诗人,更是诗狂。 肖邦的这首乐曲早已是钢琴音乐中广为人知的名作,此曲作品编号为.肖邦的作品至都是在他逝世后由其好友冯达纳JulianFontana,1810-1865)所发现并加上编号出版的.而冯达纳的编号并不能说明作者的创作时期.就像这首<即兴幻想曲>的创作时间为1834年,最后定稿在1835年.这样一首优秀作品,为何未能即时发表据说是由于肖邦觉得乐曲的A段主题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莫舍列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所作的一首<降E大调即兴曲>有相似之处,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就一直没有出版面世.原作为四首<即兴曲>之一,冯达纳于肖邦逝世后六年,即1855年整理出版时又加上了幻想曲之名,就成了现在<即兴幻想曲>(Fantaisie-Impromptu).。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但事实上,这首幻想即兴曲绚丽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内涵不仅超过了莫舍列斯的即兴曲,也超过了其他同类乐曲,这段变幻的、闪光的音乐有着直接的吸引力,它赢得了无数爱乐者的喜爱。曲开始的一段细碎叮咚的快速音符,仿佛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笑声;中间优美的主题部分以变奏的形式反复出现,大师在这里将音色控制的美妙绝伦,似乎在回忆着甜蜜青涩的爱情;紧接着开始部分的旋律又再响起,然而已没有了最初的无忧无虑,一股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堆积,这一份躁动的力量最终以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响亮音符达到顶点,这时大师著名的左手低音沉稳响起,在一段晨钟暮鼓般的低沉琴声中结束全曲。 曲开始的一段细碎叮咚的快速音符,仿佛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笑声;中间优美的主题部分以变奏的形式反复出现,大师在这里将音色控制的美妙绝伦,似乎在回忆着甜蜜青涩的爱情;紧接着开始部分的旋律又再响起,然而已没有了最初的无忧无虑,一股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堆积,这一份躁动的力量最终以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响亮音符达到顶点,这时大师著名的左手低音沉稳响起,在一段晨钟暮鼓般的低沉琴声中结束全曲。 在听过的那么多西方古典曲中,这首曲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灵魂深处的梦想启示 肖邦,性格敏感细腻,忧郁多情,瘦弱的身体中,却蕴藏如此浩浩荡荡的能量与气魄。中间部分是如歌的行板,抒情、明朗、流畅的迷人旋律,在清澈如流水般的音型伴奏下,

幻想即兴曲

幻想即兴曲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源泉。 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歌唱出来的。 肖邦一共写过四首钢琴即兴曲,在这四首小曲中我们可以看出肖邦所发挥出来的音乐天才。“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肖邦的即兴曲在形式上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毫无规则地发展,而是有着明显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有的乐评家认为:“肖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着一贯的形式。看来像是自由的,独特的,却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 特别喜欢肖邦的《幻想即兴曲》,第1次听我就立刻被这激腾飞越的曲调所征服。奔放激荡的曲调,溢满绚丽斑斓的色彩,深深触动

我的灵魂,心像是打着旋飞荡,高歌,狂舞,如有一双洁白翅膀,我想展开双翅,在碧蓝的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爱,沐浴在这样感人的音调中,如炽热的火焰更加缤纷绚烂,光彩照人,宁愿在辉煌中粉身碎骨,随风而去。颗粒状的音符飞溅,如天使在跳舞。喷涌般的激情,恰似,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泻千里的江水,气势磅礴的瀑布。心有多深,溶的下这样荡气回肠起伏跌宕的天籁之音和燃烧的热情,心太小,盛不下,唯有思绪翻滚,跳荡,沸腾。梦中,这恢宏的曲调也早已将魂魄吞没。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遗作),肖邦创作的四首钢琴即兴曲之一。肖邦的四首即兴曲中,以《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升c小调,遗作)最为脍炙人口。我觉得《幻想即兴曲》是充分表达出肖邦性格的杰作。美妙的钢琴曲清晰弹奏出流水般激越的旋律,曲调欢快如流水,水流在林间,山谷欢快的跃动,时而舒缓,时而奔跑。这首幻想即兴曲,可能作于1834年,呈献给狄斯特夫人,由冯达纳作为遗作发现出版。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这是肖邦二十四岁时(1834年)的作品,却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在乐谱夹内被后人发现,于1855年出版。标题《幻想》则为出版时所取。据说作者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法国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兴曲的主题有些相似,因此作者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在生前出版。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

肖邦圆舞曲欣赏学习资料

肖邦圆舞曲欣赏

肖邦圆舞曲欣赏 老秦人海涛弗雷德里克·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浪漫主义时期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波兰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是一位称得上钢琴诗人的伟大作曲家。他创造了一种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最理想的键盘风格。 先介绍一下肖邦的音乐风格吧。肖邦的音乐是内向的、是民族精神的主观显现,带着感伤的色彩。他一生从事了十几种音乐体裁的创作,其中创作的圆舞曲,历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理想化;另一类是借用圆舞曲形式而作成的纯粹的抒情诗。以往的观点认为,肖邦的圆舞曲照射出作曲家的幽默和随想,但其方式更为减弱并往往有些肤浅;他的圆舞曲不像源出波兰民族音乐形式的波罗涅兹舞曲和马祖卡舞曲一样占有重要地位;不如叙事曲、练习曲等体裁的作品那样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华丽的技巧。但笔者通过分析研究认为,以往的观点有失偏颇,没有领悟到肖邦圆舞曲的真正价值。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在按肖邦圆舞曲的音乐表现风格将其重新归类的基础上,重新参透出其美学意义与存在的价值。这对于肖邦在圆舞曲作曲家中的地位以及他对圆舞曲的贡献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正文由圆舞曲的发展历史、肖邦十七首圆舞曲的分述和肖邦圆舞曲音乐表现风格的综述三个部分组成。本文以圆舞曲的发展历史为切入点,以肖邦圆舞曲的音乐表现风格为依据,以哲学家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一文中的观点、康德、席勒、黑格尔的

悲剧论和崇高说,以及现代西方音乐哲学的有关论述为理论根据,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分论到综述、从微观到宏观,力求对肖邦圆舞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重新认识与评价。第Ⅰ部分回顾了圆舞曲的发展历史。笔者认为,研究作曲家任一创作体裁都要以它的发展历史为前提。该部分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有:圆舞曲的早期发展以及与几种民间舞曲的渊源关系;圆舞曲的复兴和全盛时期;简介在圆舞曲创作领域中卓有成著的作曲家以及他们优秀的圆舞曲作品;圆舞曲对其它音乐形式的影响以及1920 年之后圆舞曲的发展状况。 我初次听到肖邦的圆舞曲,就倾情于他优雅迷人的气质,听这些作品就像进入了奇幻梦境,浮光暗影翩然而动、呢喃浅笑扑朔流萦。第一首曲子以轻灵节奏挑开了舞会的序幕,旋律华美流畅、舞者意兴盈发;音乐飘逸着诱惑的晚香,心头漾动着融怡的欢悦。第二和第五同样释放着热情与活力:第二有着简洁明丽的开篇,而后是心随曲动、意为情牵的顾盼与回旋;中段映射出舞会美艳纷纶的华彩,接着是温雅对答与会意的莞尔;并在快慰中迎来灿烂尾声。第五首那一连串的颤音像神秘的引诱,引领人们加入舞会的行列;随即展开了充沛而明快的跳动;并将这难言的喜悦之情一直持续到底。这几首曲子灵气沁人,闪耀着智慧的快乐、飘曳着青春的芳华。作曲家本人更喜欢第二首舞曲,当朋友海勒也表达了对它的爱赏之意时,肖邦大为兴奋,还立刻请海勒共进午餐。 肖邦在创作中极力反对给作品加注标题,那些自作多情的庸人却总想以这种做法来树立鲜明的音乐形象,比如著名的《小狗圆舞

肖邦《幻想即兴曲》的赏析及感想

肖邦(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它优美度旋律,以及极大的个人创作空间,所以曾在 2008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一位盲人钢琴家弹奏过。 肖邦的许多作品刚开始都是通过自己精彩而成功的演奏才得以成型的。肖邦本身就是一 位出色的演奏家,只是他不像李斯特那样经常举办音乐会,平时他会化很多时间辛勤地练习钢琴。美国钢琴家 ROTH SLENCZYNSK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肖邦练得最多的是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他无以数计地练着这些作品,目的是使指尖具有敏锐的触键能力:莫扎特的奏鸣曲对力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而巴赫的赋格则要求手与脑有绝对完善的配合。肖邦天才地掌握了键盘的技巧,使人确信,那些乐曲的和声、结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完成的。 幻想即兴曲的第一主题充满了热情,在不断反复的六连音琶音组成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右手四个音符对左首三个音符,对于许多初学者确实有些难以下手,但这段音乐在成熟的演奏家手中却可以被演绎得如痴如醉,肖邦的激情和浪 漫主义情怀在此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肖邦是钢琴诗人,更是诗狂。 肖邦的这首乐曲早已是钢琴音乐中广为人知的名作 ,此曲作品编号为 .肖邦的作品至都是在他逝世后由其好友冯达纳 JulianFontana,1810-1865) 所发现并加上编号出版的 .而冯达纳的编号并不能说明作者的创作时期.就像这首<即兴幻想曲>的创作时间为 1834年,最后 定稿在1835年?这样一首优秀作品,为何未能即时发表据说是由于肖邦觉得乐曲的A段主题 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莫舍列斯(lgnaz Moscheles,1794-1870)所作的一首<降E大调 即兴曲>有相似之处,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就一直没有出版面世.原作为四首<即兴曲>之一,冯达纳于肖邦逝世后六年 , 即 1855 年整理出版时又加上了幻想曲之名 , 就成了现在<即兴幻想曲>(Fa ntaisie-lmpromptu). 。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 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但事实上,这首幻想即兴曲绚丽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内涵不仅超过了莫舍列斯的即兴曲,也超过了其他同类 乐曲,这段变幻的、闪光的音乐有着直接的吸引力,它赢得了无数爱乐者的喜爱。曲开始的一段细碎叮咚的快速音符,仿佛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笑声;中间优美的主题部分以变奏的形式反复出现,大师在这里将音色控制的美妙绝伦,似乎在回忆着甜蜜青涩的爱情;紧接着开始部分的旋律又再响起,然而已没有了最初的无忧无虑,一股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堆积,这一份躁动的力量最终以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响亮音符达到顶点,这时大师著名的左手低音沉稳响起,在一段晨钟暮鼓般的低沉琴声中结束全曲。 曲开始的一段细碎叮咚的快速音符,仿佛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笑声;中间优美的主题部分以变奏的形式反复出现,大师在这里将音色控制的美妙绝伦,似乎在回忆着甜蜜青涩的爱情;紧接着开始部分的旋律又再响起,然而已没有了最初的无忧无虑,一股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堆积,这一份躁动的力量最终以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响亮音符达到顶点,这时大师著名的左 手低音沉稳响起,在一段晨钟暮鼓般的低沉琴声中结束全曲。在听过的那么多西方古典曲中,这首曲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灵魂深处的梦想启示 肖邦,性格敏感细腻,忧郁多情,瘦弱的身体中,却蕴藏如此浩浩荡荡的能量与气魄。中间部分是如歌的行板,抒情、明朗、流畅的迷人旋律,在清澈如流水般的音型伴奏下,自然酣畅的倾泻,轻灵缥缈而悠远,像风中翻飞的白色纱帘,与前后热情的幻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梦幻

幻想即兴曲带给我的感动_小学作文

幻想即兴曲带给我的感动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幻想即兴曲带给我的感动,感谢您的阅读! 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而我想,这首曲中,我能遥望见我曾经的影子。 《幻想即兴曲》听上一遍,我的脑海中便顿生这样的画面:一个严冬的夜晚,新生了两个季节的小树在风雨中不停地摇曳,然而,风像烈马一般狂奔不休,小树哀求着,却无济于事,最终,它倒在了冰冷的雪地中,并想永远不再起来。春回大地,暖融融的阳光穿透过树杈,洒向生机的大地,小树又萌发出了新的希望。挣扎了许久,它重新站立在了土地上!它含着笑,却也流着泪,于是明白了,挫折过后便不再算什么,心中应永存对未来的幻想与热爱。 这棵小树正是曾经的我,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还有启迪。 小学时,我曾练过钢琴。每次大赛前,我的指尖没日没夜地在钢琴上飞扬、舞蹈,都是为了能获奖。然而,那一次,希望落空,眼神开始迷茫……当时我坐在钢琴前,过分的自信成了骄傲,我于是忘了老师叮嘱的话语,忘了弹奏前要深呼吸,忘了默记一遍谱。仅仅弹奏到第二段,一连串的错音就像邪恶精灵般入侵我的耳朵,台下一片哗然…… 我还依晰记得我宛如一只受伤的蝴蝶,翩翩跌入了黑暗的深谷,妈妈告诫的“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对我来说都是轻飘飘的话语。我依旧我行我素,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安静沉睡,独吞痛苦…… 失措、迷茫、惆怅,像那棵曲中幻想的小树一般,终于,我也等到了春天,等到了改变的那一天,记得夏日炎炎,体育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站在跑道上,

准备“出膛”,各个摩拳擦掌,但就在当哨声响起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蜂拥向终点冲去时,我突然不知被什么力撞击失去重心,倒在跑道上,孤单,彷徨,我呆望着伤口,不再去想越过终点。可是那股成功的欲望不断激动我,向前!向前!迈出了第一步,但开始第二步……终点!终点!心中像吃了铁一样坚定,回头望去,跑道上似乎还余留着奋斗的脚印……我第一次感到了战胜自我的滋味。不像茶,也不像咖啡——苦后甜,清而香,它只有特殊的咸味我意识到,当初的放弃真的很可惜,我想再来一遍奋斗的经历…… 当我再次拾起琴谱时,我没有了想要逃避的念头。我对它充满热爱与幻想,我知道,小树在渐渐地成长,终有一天会掩映成荫。 指间的《幻想即兴曲》我依旧在边弹边悟。它带给我的感动,会一直延续下去,我将会一直幻想,那棵小树……

肖邦圆舞曲创作背景

肖邦圆舞曲创作背景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属等作品属于前一种类型,而《升c小调圆舞曲》等作品属于后一类。 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在属于第二大类的抒情诗式的圆舞曲中,往往可以发现类似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这是由于肖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调的缘故。肖邦的圆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对比较简单,内容也较为通俗易懂,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 1.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Op.18 肖邦作于1831年,是一首高技巧、华丽、辉煌而热烈的音乐会圆舞曲,舒曼说本曲是肖邦“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乐曲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急板,一开始是4小节用同音反复的引子,节奏性很强,宛如号角齐鸣,带有辉煌的色彩。紧接着出现的圆舞曲主题热情奔放,充满了生命活力。第二部分运用大跳的音程和导音式的半音上行等表现手法,旋律舒展畅达,表现了华丽明朗的色彩。第三部分有大量休止符,使活泼的旋律带有灵巧细腻的特点。第四部分半音进行得音调甜美舒畅,温柔抒情。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重现各主题片段,音乐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这首作者生前发表的第一首圆舞曲是最为轻快华丽的一首,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韦伯繁荣<邀舞>,把人们带进欢快的舞会场面.乐曲除了引子和尾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降E大调为主,第二和第三部分以将D大调为主,第四部分在降G大调上,第五部分回到降E大调. 2.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1 肖邦作品34号包含有3首“华丽圆舞曲”。这首圆舞曲由四段及序奏、尾声组成,序奏速度很快,第一主题有回转的运动感,第二段中仿佛能看到衣裙随着舞蹈团团掀起,第三主题雄壮威武,第四主题非常迷人,最后的尾声是光辉而灿烂的。

初中音乐《即兴幻想曲》教案

《即兴幻想曲》 教学内容 1、聆听乐曲。 2、了解本乐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钢琴独奏乐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音乐的了解。 教学工具 钢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言:同学们喜欢音乐吗? 生答。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钢琴独奏曲吗? 生答。 二、介绍钢琴独奏。 一个人演奏钢琴,称为钢琴独奏。 三、歌曲学习 1、简介即兴曲。 它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它是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的。即兴曲这个名称是舒伯特创造的。它没有明显的体裁特征,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乐曲的构成为三段体式:第一段为升c小调,右手与左手以不同的节奏型急速地交合,使人产生一种幻觉;中段为降D大调,有优美如歌的旋律,把听众带入一个幻想中的美丽世界;然后回到第一段。尾声为中段的旋律在低音部反复,仿佛幻想中的世界还在时隐时现,酝酿出一种余韵袅袅的效果。 2、简介作者肖邦。 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

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钢琴诗人”。 3、学习歌曲。 (1)聆听乐曲。 (2)说感想。 四、总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希望大家都能热爱音乐并能继承发展下去,下课。

肖邦圆舞曲背景

肖邦圆舞曲背景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 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降E大调华丽大 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属等作品属于前一种类型,而《升c小调圆舞曲》等作品属于后一类。 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 际的舞蹈。在属于第二大类的抒情诗式的圆舞曲中,往往可以发现类似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这是由于肖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调的缘故。肖邦的圆舞曲在演奏技巧上 相对比较简单,内容也较为通俗易懂,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 1.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Op.18 肖邦作于1831年,是一首高技巧、华丽、辉煌而热烈的音乐会圆舞曲,舒曼说本曲 是肖邦“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乐曲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急板,一开始是4小节 用同音反复的引子,节奏性很强,宛如号角齐鸣,带有辉煌的色彩。紧接着出现的圆舞曲 主题热情奔放,充满了生命活力。第二部分运用大跳的音程和导音式的半音上行等表现手法,旋律舒展畅达,表现了华丽明朗的色彩。第三部分有大量休止符,使活泼的旋律带有 灵巧细腻的特点。第四部分半音进行得音调甜美舒畅,温柔抒情。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 再现,最后重现各主题片段,音乐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这首作者生前发表的第一首圆舞曲是最为轻快华丽的一首,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韦伯繁荣,把人们带进欢快的舞会场面.乐曲除了引子和尾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降E大 调为主,第二和第三部分以将D大调为主,第四部分在降G大调上,第五部分回到降E大调. 2.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1 肖邦作品34号包含有3首“华丽圆舞曲”。这首圆舞曲由四段及序奏、尾声组成, 序奏速度很快,第一主题有回转的运动感,第二段中仿佛能看到衣裙随着舞蹈团团掀起, 第三主题雄壮威武,第四主题非常迷人,最后的尾声是光辉而灿烂的。 3.a小调华丽圆舞曲Op.34-2 据肖邦的学生说,肖邦自称这首圆舞曲为“忧郁圆舞曲”。乐曲一开始即以像风笛吹 奏似的低音长音为背景,在内声部出现一首悠长的旋律。全曲在优雅的情形下隐藏着忧郁,并具有斯拉夫民族的民间风格。据传,肖邦在巴黎的乐谱店偶遇钢琴家赫拉正在购买他的 圆舞曲乐谱,肖邦问他最喜欢哪一首,赫拉回答:“都喜欢,但最喜欢这首a小调。”肖 邦非常高兴地表示"我也是",并当即请钢琴家吃饭。 4.F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3 此曲因为第三段旋律的各个音都使用了装

肖邦圆舞曲

圆舞曲的介绍: 肖邦创作的圆舞曲别树一帜,它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社交性舞会圆舞曲,而是供音乐会欣赏的钢琴小品。这些乐曲在保持舞蹈的节奏、律动,音乐特点和风格特征的前提下,在性质、速度和节奏等方面比社交性的圆舞曲更灵活、更多样,曲式也有所突破。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也贯穿在这种圆舞曲之中。人们称之为“音乐会圆舞曲”。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另一类是借用圆舞曲形式而作成的纯粹的抒情诗。舒曼曾对肖邦的圆舞曲评介:“这是肖邦的肉体及心灵在舞蹈上的圆舞曲”,“如果要跳舞,舞伴必须有一半以上是伯爵夫人才行。”而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认为,“不沉着的演奏家,往往忽略了肖邦的低音,虽然低音对圆舞曲具有某种意义,但也不是绝对的,粗暴的敲击没有必要,要注意基础音,从属的和声应弹得轻些。圆舞曲的伸缩速度亦无必要像玛祖卡舞曲那样强烈。” 肖邦的两首圆舞曲 Op.64 ,No.1肖邦降D大调圆舞曲(小狗圆舞曲) 有个神奇的传说,说是肖邦跟情人乔治〃桑同居期间,有一日看到乔治〃桑的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打转,所以就写了这么首圆舞曲。但这个说法纯属扯淡。这首曲子另有一个名字叫“一分钟”,原文实际上是“分钟”,意思大概是演奏长度差不多一分钟。圆舞曲是肖邦

沙龙性小品的代表。没什么特别的寄托,不要想得太复杂。肖邦写这种东西多数像玩儿一样。弹得时候也就像玩儿一样即可。注意吊一下左手低音的旋律,特别是在中段的地方。 OP.64,NO.2, 升c小调,呈献给罗斯吉德男爵夫人 节奏近似玛祖卡舞曲。3段体,第一段主旋律含有悲叹的成分,第二段为急速的运动,转为降D大调,但很快又回到忧郁的气氛,反复开头旋律,在焦躁不安中结束。

肖邦《幻想即兴曲》的赏析及感想

肖邦(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它优美度旋律,以及极大的个人创作空间,所以曾在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一位盲人钢琴家弹奏过。 肖邦的许多作品刚开始都是通过自己精彩而成功的演奏才得以成型的。肖邦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只是他不像李斯特那样经常举办音乐会,平时他会化很多时间辛勤地练习钢琴。美国钢琴家ROTH SLENCZYNSKA(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肖邦练得最多的是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他无以数计地练着这些作品,目的是使指尖具有敏锐的触键能力:莫扎特的奏鸣曲对力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而巴赫的赋格则要求手与脑有绝对完善的配合。肖邦天才地掌握了键盘的技巧,使人确信,那些乐曲的和声、结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完成的。 幻想即兴曲的第一主题充满了热情,在不断反复的六连音琶音组成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右手四个音符对左首三个音符,对于许多初学者确实有些难以下手,但这段音乐在成熟的演奏家手中却可以被演绎得如痴如醉,肖邦的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怀在此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肖邦是钢琴诗人,更是诗狂。 肖邦的这首乐曲早已是钢琴音乐中广为人知的名作,此曲作品编号为Op.66.肖邦的作品Op.66至Op.74都是在他逝世后由其好友冯达纳JulianFontana,1810-1865)所发现并加上编号出版的.而冯达纳的编号并不能说明作者的创作时期.就像这首<即兴幻想曲>的创作时间为1834年,最后定稿在1835年.这样一首优秀作品,为何未能即时发表?据说是由于肖邦觉得乐曲的A段主题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莫舍列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所作的一首<降E大调即兴曲>有相似之处,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就一直没有出版面世.原作为四首<即兴曲>之一,冯达纳于肖邦逝世后六年,即1855年整理出版时又加上了幻想曲之名,就成了现在<即兴幻想曲>(Fantaisie-Impromptu).。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但事实上,这首幻想即兴曲绚丽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内涵不仅超过了莫舍列斯的即兴曲,也超过了其他同类乐曲,这段变幻的、闪光的音乐有着直接的吸引力,它赢得了无数爱乐者的喜爱。曲开始的一段细碎叮咚的快速音符,仿佛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笑声;中间优美的主题部分以变奏的形式反复出现,大师在这里将音色控制的美妙绝伦,似乎在回忆着甜蜜青涩的爱情;紧接着开始部分的旋律又再响起,然而已没有了最初的无忧无虑,一股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堆积,这一份躁动的力量最终以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响亮音符达到顶点,这时大师著名的左手低音沉稳响起,在一段晨钟暮鼓般的低沉琴声中结束全曲。 曲开始的一段细碎叮咚的快速音符,仿佛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笑声;中间优美的主题部分以变奏的形式反复出现,大师在这里将音色控制的美妙绝伦,似乎在回忆着甜蜜青涩的爱情;紧接着开始部分的旋律又再响起,然而已没有了最初的无忧无虑,一股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堆积,这一份躁动的力量最终以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响亮音符达到顶点,这时大师著名的左手低音沉稳响起,在一段晨钟暮鼓般的低沉琴声中结束全曲。 在听过的那么多西方古典曲中,这首曲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灵魂深处的梦想启示 肖邦,性格敏感细腻,忧郁多情,瘦弱的身体中,却蕴藏如此浩浩荡荡的能量与气魄。中间部分是如歌的行板,抒情、明朗、流畅的迷人旋律,在清澈如流水般的音型伴奏下,

散文精选之肖邦《幻想即兴曲》的演奏分析

肖邦《幻想即兴曲》的演奏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肖邦《幻想即兴曲》演奏技术和技巧进行分析,了解肖邦音乐的独特魅力和音乐特点,解决我们在演奏中分析 作品的内容、钢琴演奏技巧等问题,从而提高大家对钢琴作品的分 析能力和演奏能力。 关键词:肖邦《幻想即兴曲》;演奏技巧;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112-03 肖邦是一位爱国爱民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对他的国家和人民 有一种深刻的情感,他对祖国的挚爱融化在他的血脉和呼吸中。同时,他有诗人般的的情操和创作天分。因此,他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肖邦从小就非常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他七岁的时候创作了《波 兰舞曲》也是和他生长环境密不可分的,在他二十岁前已是人们公 认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是波兰音乐里最受人们热爱的音乐家。 一、《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音乐创作背景与写作特点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品op.66号,是肖邦创作四首幻想 曲中其中一首,也是最受大家喜爱的一首。这首作品在演奏技巧方 面难度很大,乐曲情感极其丰富具有内涵。 肖邦是个浪漫主义者,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和幻想色彩, 使得他超越其他音乐家而成为当之无愧的钢琴诗人。《幻想即兴曲》这首乐曲中全曲运用热情激越的调性将情感从容表达出来,以右手 抒情的主旋律为主,抒发自己内心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美好生活的 向往。肖邦每一首作品都是独特的自然的、亲切的。作品中的每一 个音符、乐段,都包含着艺术家的气质和态度并散发着东独特的韵 味和英雄气概。他在自己的灵感中,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他重复 着这种灵感,甚至超越了原有自然达到的限度。他似乎不愿看到这 种奇迹或者令人心醉的幻境消失,他的音乐是含蓄而多情的,表情 中含着圣洁和威严。在形式上没有既定的模式和深思熟虑的推敲, 总是随意的即兴,却又在不经意间渗透着某种特定思想。此外,肖 邦钢琴作品如4首叙事曲,10首波兰舞曲包括《軍队》、《英雄》等,26首钢琴前奏曲,27首钢琴练习曲《黑键》、《革命》、《激流》、《逃亡》、《东风》等,4首诙谐曲,3首钢琴奏鸣曲,32首夜曲,59首玛祖卡,2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大提琴奏鸣曲等。 肖邦一生都在忙碌于创作,他是个音乐天才,在波兰被称为“神童”。

肖邦圆舞曲欣赏

肖邦圆舞曲欣赏 老秦人海涛弗雷德里克·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浪漫主义时期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波兰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是一位称得上钢琴诗人的伟大作曲家。他创造了一种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最理想的键盘风格。 先介绍一下肖邦的音乐风格吧。肖邦的音乐是内向的、是民族精神的主观显现,带着感伤的色彩。他一生从事了十几种音乐体裁的创作,其中创作的圆舞曲,历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理想化;另一类是借用圆舞曲形式而作成的纯粹的抒情诗。以往的观点认为,肖邦的圆舞曲照射出作曲家的幽默和随想,但其方式更为减弱并往往有些肤浅;他的圆舞曲不像源出波兰民族音乐形式的波罗涅兹舞曲和马祖卡舞曲一样占有重要地位;不如叙事曲、练习曲等体裁的作品那样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华丽的技巧。但笔者通过分析研究认为,以往的观点有失偏颇,没有领悟到肖邦圆舞曲的真正价值。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在按肖邦圆舞曲的音乐表现风格将其重新归类的基础上,重新参透出其美学意义与存在的价值。这对于肖邦在圆舞曲作曲家中的地位以及他对圆舞曲的贡献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正文由圆舞曲的发展历史、肖邦十七首圆舞曲的分述和肖邦圆舞曲音乐表现风格的综述三个部分组成。本文以圆舞曲的发展历史为切入点,以肖邦圆舞曲的音乐表现风格为依据,以哲学家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一文中的观点、康德、席勒、黑格尔的悲剧论和崇高

说,以及现代西方音乐哲学的有关论述为理论根据,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分论到综述、从微观到宏观,力求对肖邦圆舞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重新认识与评价。第Ⅰ部分回顾了圆舞曲的发展历史。笔者认为,研究作曲家任一创作体裁都要以它的发展历史为前提。该部分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有:圆舞曲的早期发展以及与几种民间舞曲的渊源关系;圆舞曲的复兴和全盛时期;简介在圆舞曲创作领域中卓有成著的作曲家以及他们优秀的圆舞曲作品;圆舞曲对其它音乐形式的影响以及1920 年之后圆舞曲的发展状况。 我初次听到肖邦的圆舞曲,就倾情于他优雅迷人的气质,听这些作品就像进入了奇幻梦境,浮光暗影翩然而动、呢喃浅笑扑朔流萦。第一首曲子以轻灵节奏挑开了舞会的序幕,旋律华美流畅、舞者意兴盈发;音乐飘逸着诱惑的晚香,心头漾动着融怡的欢悦。第二和第五同样释放着热情与活力:第二有着简洁明丽的开篇,而后是心随曲动、意为情牵的顾盼与回旋;中段映射出舞会美艳纷纶的华彩,接着是温雅对答与会意的莞尔;并在快慰中迎来灿烂尾声。第五首那一连串的颤音像神秘的引诱,引领人们加入舞会的行列;随即展开了充沛而明快的跳动;并将这难言的喜悦之情一直持续到底。这几首曲子灵气沁人,闪耀着智慧的快乐、飘曳着青春的芳华。作曲家本人更喜欢第二首舞曲,当朋友海勒也表达了对它的爱赏之意时,肖邦大为兴奋,还立刻请海勒共进午餐。 肖邦在创作中极力反对给作品加注标题,那些自作多情的庸人却总想以这种做法来树立鲜明的音乐形象,比如著名的《小狗圆舞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