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二章

第二章商品、货币和市场

一、单项选择

1、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

A 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B 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D 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2、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

A 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 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D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3、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是()

A 金属货币

B 纸币

C 价格标准

D 价格

4、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D 始终一致

5、一个商品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为()

A 简苹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的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6、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就必须是()

A 用于自己消费的产品

B 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产品

C 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

D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劳动二重性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商品二因素理论

D 价值规律理论

8、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

A 可以是观念上的

B 必须是现实的

C 必须是金属货币

D 只能是纸币

9、通货膨胀是指()

A 商品供过于求,物价下跌的经济现象

B 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个别商品物价上涨现象

C 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

D 由于纸币发行量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而使物价稳定

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A 价值量相等

B 效用相同

C 都具有自然属性

D 都具有社会属性

1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 社会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

C 必要劳动时间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价格标准的作用是()

A 衡量和计量商品的价值量

B 衡量和计量金属货币的数量

C 衡量和计量价格的数量

D 衡量和计量纸币的数量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货币有使用价值

B 货币有价值,是商品

C 货币是金银

D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14、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即()

A 市场经济

B 市场机制

C 市场调节

D 市场竞争机制

1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 城乡之间的矛盾

C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矛盾

D 工农之间的矛盾

16、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

A 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的流通量

B 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C 不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D 可以起蓄水池作用

17、商品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特点是()

A 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B 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

C 是生产者为自己生产的产品

D 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他人生产的产品

18、相等体积的黄金和木块,黄金的价值大于木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黄金的使用价值大

B 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大

C 黄金的重量大

D 黄金可以充当货币

19、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B 一般等价物

C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 特殊等价物

20、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是在()

A 社会主义条件下

B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

C 纸币流通条件下

D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

二、多项选择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A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 二者的涵不同

C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D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E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

2、货币()

A 是专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

B 是价值的体现和化身

C 的出现,使商品部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 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E 的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3、下列几种情况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 商品的赊购赊销

B 上缴租金、税收

C 购买商品

D 领取工资

E 支取利息

4、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受下列因素影响()

A 它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

B 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 它和劳动生产率高低成反比

D 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E 它和自然资源利用情况成反比

5、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A 供求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价格机制

D 价值机制

E 货币运行机制

6、在商品经济下,价格()

A 形成的基础是价值

B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C 受纸币发行量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D 直接受银行利息率变动的影响

E 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7、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 社会分工的存在

B 伴随私有制的产生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随生产力发展和个体劳动有了可能性

D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

E 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

8、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A 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的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E 相对价值形式

9、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

A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B 是劳动产品

C 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的需要

D 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E 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他人的需要

上升,表明这个时期社会总需求减少。

5、货币有哪些职能?

6、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

7、怎样认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5、试述市场机制的基本容和作用?

六材料题

材料一:市中心气象台为200多

家企业提供有偿气象信息服务,

10、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 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

B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 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作为商品生产者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才能获取价值

E 二者之间的矛盾通过商品交换得到解决

三、判断题 1、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2、当一定时期的M 2 3、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4、价值是商品在的、本质的属性,也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5、商品经济基本矛盾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7、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信用卡是货币。 9、政府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发行纸币。 10、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在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出现。 四、简答题 1、价值规律的容和形式是什么? 2、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3、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和形成过程中有何作用?

4、商品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8、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什么是通货膨胀?

9、为什么说货币并没有消除商品在矛盾,相反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发展了?

10、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五、论述题 1、试述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怎样看待市场经济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3、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一家企业一年收费最高20万元。气象信息服务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更多的则是为企业减少和避免损失。宝钢每年向气象台支付6万多元,获得包括即时天气信息(每3小时更新一次)等在的15项气象信息。铁路局、电力部门和华东地区电网、大型水库也出资购买气象信息。在日本,气象信息服务一家,一年的此项收入就高达3亿美元。据德尔菲气象定律,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

请用第二章相关原理分析气象信息能不能成为商品?

材料二:2003年12月携程旅行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7560万美元,2004年3月4日灵通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860万美元。这些钱和2000年三大门户上市分别融资7000美元的幅度,表明中国的互联网越来越值钱了。

与获得融资相比,三大门户2003年的盈利更让人兴奋:新浪收入1.1430亿美元、净利润4160万美元,首次年度盈利的利润已经超过了中国IT业领头羊联想集团利润的1/4;网易收入6547万美元、净利润3900万美元;搜狐收入8040万美元、净利润2640万美元。

互联网的收入来自两个部分,一是网络广告和传统媒介广告收入,二非广告收入。非广告收入中包括无线增值服务和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等。如在新浪、搜狐的收入结构中,广告收入分别占36%和37%,其他为非广告收入。

请分析为什么互连网能赚钱?

一、单项选择

1.B

2.C

3.B

4.B

5.B

6.D

7.A

8.B

9.C10.A11.D12.B13.B14.A15.A16.C17.B18.B

19.B20.D

二、多项选择

1.ABCE

2.ABCD

3.ABDE

4.BC

5.ABC

6.ABCE

7.AB

8.ABCD

9.ABCDE10.ABCD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

1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其容和要: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即实行等价交换。

②价值规律的形式是指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即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商品按其价值进行交换,正是通过价格的波动而作为一种必然趋势得到实现的。

2

①因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

②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只有当有用物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所以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3

生产要素包括主观生产要素和客观生产要素。

主观生产要素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客观生产要素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客观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二,客观生产要素通过影响劳动效率影响价值的创造;第三,客观生产要素价值的转移影响着商品价值的形成;第四,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知识可以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独立的要素参与价值的创造。

4

(1)商品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3)价格还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①货币有五大职能,即: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价值尺度职能;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流通手段职能;作为社会财富一般代表贮存起来的贮藏手段职能;主要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支付手段职能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世界货币职能。

②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6

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②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③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④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

7

(1)货币的起源。①孤立的一个商品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和其他商品交换时,才能被其他商品表现出来。②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从历史上看,价值被表现的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在第四种价值形式下,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表现。③价值形式发展历史表明,货币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货币的本质。价值形式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8

(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规律。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①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③一定时期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3)货币流通规律在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其计算公式为: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在金属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其计算公式是: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运行商品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由于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所以,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4)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它所代表的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单位纸币所代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种现象叫通货膨胀。

货币是商品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产生以后,充当商品流通手段,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商品直接交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条件下,使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成为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会出现买而不卖和卖而不买的现象,引起买卖的脱节,从而加深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如果有的人到期不能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

10

(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生产不同的商品的劳动,其复杂程度不同,可把复杂劳动折合成多倍的简单劳动,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量决定。(3)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它通常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或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大,因此,商品价值和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五、论述题

1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并科学论证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马克思指出,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抠纽”。这是因为:

①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在把劳动二重性理论运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说明了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创造新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了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包括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新价值,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③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理论,从而建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

2

市场经济的历史作用表现为:(1)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商品经济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它是社会经济基础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但从经济形式的角度看,商品经济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商品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增长,使社会生产的发展从缓慢走向飞跃;商品经济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使社会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商品经济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社会从愚昧走向文明。商品经济对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3)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

主要因为:第一,市场经济追求价值,克服了自然经济条件下个人的和地域的局限,给生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刺激力和迅速发展的可能性。第二,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在调节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上,容易被人们广泛接受。第三,市场经济形成了一种“神奇而伟大”的社会尺度-----价值。第四,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社会经济形式,为人类经济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第五,市场经济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进行提供了灵活的经济机制和经济杠杆。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根源于商品经济基础的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化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的具体表现。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市场经济难以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第二,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有盲目性性和波动性;第三,市场经济导致人们收入差距扩大。

市场经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一目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使它难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当生产力不够高度发达时,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当生产力高度发展时,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就充分暴露出来。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市场经济必将作为一种历史的经济形式而退出历史的舞台。

3

①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则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②其区别是:第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商品经济是简单商品经济,它作为商品经济,虽然也通过市场发生经济联系,市场机制也起一定作用,但这种市场交换只是零星地分散在各地,没有在整个社会围形成统一的市场,也没有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也就不可能在全社会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到了资本主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囊括了整个社会各角落,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不仅发展起来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而且发展起来资金、技术、劳务、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形成一个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调节在社会围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在这种状态下,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第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作为不同的方式各自对应不同的概念,侧重回答不同的问题。商品经济通常是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提出来的,它是同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相对应的,侧重回答为什么进行生产和采用什么形式进行生产的问题。市场经济通常是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提出来的,它是相对于自给经济、计划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配置。

③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有着在的一致性。其主要表现是: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这要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为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是较高程度发展的商品经济。

4

这是因为,自然经济是与低下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形式,产品经济是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形式,在生产力虽有一定发展但尚未充分发展的阶段,社会经济形式只能采用商品经济形式。从物质技术基础看,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时期,生产工具主要是手工工具,而产品经济的物质基础则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要想从手工工具时期不经过机器生产时期,直接跳到高度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再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看,自然经济在一个狭小的围组织生产和分配,排斥生产的社会化,产品经济则以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基础,在全社会围来组织生产和分配,要想从围狭小的自然经济直接过渡到在全社会围组织生产和分配的产品经济,同样也是不可自会的。产品经济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前提条件的,而这一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才能创造出来。总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能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地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一规律决定了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5

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自动协调经济运行的机制,就是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基本容包括三个部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价格机制是价格形成和变化的机制。价格以市场为基础,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和单位货币价值量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两个因素。除此之外,商品的供求关系也影响着价格的水平。

供求机制是制约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及其相互关系变化的机制。如果市场需求超过市场供给,就是卖方市场,价格就会上涨,供给就会增加,需求就会相应地减少;如果市场供给超过市场需求,就是买方市场,价格就会下跌,供给就会减少,需求就会相应地增加。

竞争机制是买卖双方围绕经济利益而发生的相互争夺的经济联系。竞争机制反映的是竞争活动与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经济风险之间的在联系。竞争既存在于流通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

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多种机制,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共同发挥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其中价格机制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机制在微观上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在宏观上,调节社会生产的重大比例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社会经济协调地运行和发展。

六、材料题

材料一:气象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商品。比如本案例中,气象信息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气象信息是无价的,不是说它不值钱,而是其价值难以估计,问题是如何保证其质量,气象信息只能说是种特殊的商品,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预测的结果,精确程度不断提高,但必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使之与现实有差距。

但公共气象信息不是商品。

材料二:互联网领域里的劳动也创造价值,它属于高科技含量的服务劳动。这种高科技含量的劳动不但是生产性劳动的围的一般扩大和延伸,而且是复杂劳动。因此,互联网能赚钱就不再令人费解了,这也恰巧符合马克思关于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的观点。

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服务劳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这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是指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和信息等经济要素日显重要的条件下,

劳动价值论过时了。其实,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本来就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且,脑力劳动即智力劳动或知识劳动在个人和社会中所占的比重会日趋增大。在现代社会中,如马克思所预料的,创造价值的劳动越来越依赖于智力劳动。

也有人认为劳动价值论不承认有形或无形的生产要素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重要作用。这是一种误解。劳动价值论一直强调,土地、资本、知识、信息之类的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直接构成要素,并且是活劳动创造商品新价值的重要经济条件,主活劳动创造价值,并不否定不同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各自作用。

马克思认为纯粹的商品的流通不创造价值,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创造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B)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观是(D ) 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B.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C.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D ) A.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B.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 C.哲学就是世界观 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的问题 D.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自身生产的关系问题 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B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5、尼采哲学是(D ) A.经验论 B.唯理论C.唯实论 D.唯意志论 6、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C ) A.唯物主义观点 B.实践第一观点C.经验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这是(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B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世界的存在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D )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统一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1、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联系问题上的(B ) A.唯物论 B.辩证法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1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3、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B ) A.肯定和否定 B.量变和质变C.运动和静止 D.同一和斗争 1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 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增减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 15、现象和本质是揭示(A ) A.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B.真象和假象关系的一对范畴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一对范畴

【部编版】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知识框架】 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和国际工 人运动的兴起 【重点梳理】 1.马克思与恩格斯 简介(1)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 (2)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恩格斯出身于一个德国工厂主家庭。两位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从此,恩格斯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 (3)1849年,马克思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 理 论成就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发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主要内容(1)《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主要内容(2)《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第一国际 第(1)建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汇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4.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 答: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6.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1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 会。”这句话是说(C)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A )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9、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 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 出了否证 10、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 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C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4.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A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B )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 6.假象是(C )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反映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8.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地质队员探矿 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 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 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 B、三 C、二 D、一 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8年 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 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 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 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B、《共产党宣言》 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 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 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 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 B、郎兹胡特 C、阿尔都塞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会卷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必会卷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包括的内容有()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人文主义③政治经济学、④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马克思的活动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莱茵报》发表抨击普鲁士的文章②1849年移居伦敦 ③发表《共产党宣言》④在巴黎与恩格斯结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 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3.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下列选项中,与该论著内容相符的是()A.争取工人阶级的普选权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C.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里的“统治阶级”指的是()A.封建君主B.地主阶级C.资产阶级D.天主教会 5.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巴黎公社的建立 6.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在与法国反动资产阶级政府斗争中诞生的()A.革命群众组织B.国民自卫军组织 C.无产阶级政权D.工人团体组织 7.1864年,英法德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A.第一国际B.共产国际C.第三国际D.工人联合会 8.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A.第一国际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巴黎公社D.工人代表联合会 9.2018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47周年,列宁曾说“巴黎公社被镇压了,但《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它的思想”是指()A.天赋人权的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 C.无产阶级革命思想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0.《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杰斐逊D.马克思和恩格斯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列宁材料三公社简直是奇迹般地改变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国的那个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消失得无影无踪……努力劳动、用心思索、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它在培育着一个新社会的同时几乎把大门口外的食人者忘得一干二净——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烈的光芒! ——《法兰西内战》(1)材料一是哪本著作?发表于哪年?(4分) (2)该著作是哪个组织的纲领?(2分)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这部著作发表的意义(4分)。 (4)材料三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它成立于那一年?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6分) (5)公社失败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公社体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4分)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商品和货币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货币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 价值与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及其实现。说明:本章的名称从原来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改为“商品和货币”,但内容未变。只是删掉“商品、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知识点,但这个观点在有关知识点还是要讲的。此外,“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两个知识点的位置作了调整。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主义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和周转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马克思主义原理试卷

教务处统考用卷:卷号 / 班级 / 人数 第 1 页 共 2 页 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用卷 系(部):基础部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马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实践的主体是 ( )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7、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8、上层建筑是指( )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9、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10、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11、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12、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社会职能 D 、对外交往职能 13、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 A 、国会 B 、总统C 、最高法院 D 、最高检察院 14、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 、国际卡特尔 B 、 混合联合企业级 C 、跨国公司 D 、国际康采恩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 A 、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 、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 、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 、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 A 、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 、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 、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 、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 、个别劳动 B 、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 6、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A 、立法司法职能 B 、对内职能 C 、对外职能 D 、行政职能 7、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 ) A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 B 、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