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范文2篇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范文2篇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范文 2 篇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管理,是对食品从源头阶段到消费者购买到手中这一阶段的全程管控。就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历来是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从食品安全问题的本质特征出发,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改革提出对策和建议。

1 对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评判政府是整个国民食品安全体系的最重要监管者。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但即便如此,食品安全事件仍频频发生。就现阶段政府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管控而言,一方面可以看出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管理欠缺经验,另一方面也存在政府多头管制导致权责不明、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维权难等问题,总体表现出食品安全政府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效果不理想。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上暴露出来的管理缺失、监控失灵已经大大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消费的信心。

2 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失败”论食品不同于桌椅板凳,更不同于电子产品等,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食品的安全、品质会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不断地下降、变质。同时,食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存在着较短的周期性,从而使得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难上加难。所有的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政府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做不到尽善尽美,甚

至满足不了公众的要求。

2.1 政府的监管做不到时时监控我国人口众多,是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国民每天所需消耗的巨大份额的食品,从行政成本上来说,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可能做到时时监控,在很多时候,必然出现监控的漏洞。

2.2 公众对亚安全食品难以维权每个人每天都需要摄取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人们在摄取很多亚安全的食品时,其本人是很难发现食品存在问题的,而实际上这些摄入的亚安全食品,是会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政府的相关检测机构也很难断定这样的食品是否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这类事件的不了了之。 2.3 多源头导致的政府监管真空从食品的监管源头上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

多,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人也多,必然导致监管难度加大。另外,从更大范围来看,食品生产从简单的手工作坊到现代高科技方式同时存在。正是由于这种非集中、多点式经营的模式,造成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难度加大。

3 公共管理视角下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反映了当前公共管理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不足。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加强食品安全监控管理是一种必然选择。虽然作者认为存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失败”论,即政府的任何监管都不可能是尽善

尽美的,但对于如何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深化我国食品安全的管理措施,作者主要持有以下几个观点。

3.1 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个体户、企业等的检查做法,主要是采取上门巡查的做法,这种面对面的检查方面,容易产生“通融” 思想,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出现寻租现象。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创新做法,探索更为客观的检查评价机制,使对食品安全的检查再也留不出“法外留情”的空间。

3.2 政府要积极推进权责更明晰的责任体系建设确立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是当前我们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对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权利和责任都要落实到个人。明确的责任主体能够使我们在问题出现以后及时地做出应对和反应,并且严厉的惩罚制度能够加强单位和个人对于安全问题的事前监管,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3 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条文急需进行健全和完善

在我国,早在1995 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

法》。现行的和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2009 年 2 月28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但这些法律条文都过于原则,没有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造成其中的处罚措施难以有效执行。因此除了国家立法机关应当重视和加强法制建设以外,各级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对自己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管理进行规范和调节,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4 政府要重点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客观来说,正是由于公众对食品信息的不了解,才导致了对政府监管和企业生产、农户销售的不信任。首先,企业或个体经营户由于与政府监管的博弈,他们的生产信息,往往是不对外公开的。而政府通过检验、抽查等方式获取来

的信息,又缺乏在公众范围内广泛传播的有效渠道。上述 2 个方面的效应叠加,最终导致了公众对相关信息的缺失。建议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布,进一步提升公众的信任度。

3.5 政府要大力加强食品安全公众维权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管理,单单依靠政府机构的8 小时运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还需要引入第三方的监督。第三方主要是市场、公民、群众。要确保第三方监督职能得以正常发挥,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设立一定的部门机构,第三方的投诉和质疑可以通过多样的收集渠道向政府部门反映,并且这种投诉和质疑应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使之科学、有效地运作起来。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范文二:公共管理下我国模式的改进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主张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生活逐渐变得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受这些因素影响,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信贷危机。人们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经济学管理和企业管理为导向,信息技术为推动力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逐渐兴起。新公共管理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 的作用更应该是一个舵手而不是划桨者;

(2) 管理应参考市场管理模式,增强岗位竞争;

(3) 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企业成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4) 防止权力集中,合理分权;

(5) 坚持服务理念,管理应以人为本,服务于大众;

(6) 有以前的注重工作过程转变为注重工作结果;

(7) 融合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加强管理。

二、我国目前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模式是长期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由管理理念、体制、方式等组成的可以与社会互动的一个系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市场化经济,推动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改变,因此,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略显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制约了管理工作的推进。

1. 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念是在管理工作中坚持的原则与指导思想,是行为的大体规范。我国在社会转型中也在同时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寻求管理模式的改进,提高效能的发挥。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一些工作人员存有“官就是管” 、“权力最大”等封建社会的糟粕思想,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把管制看得比服务重要; 把权利看得比责任重要; 只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等一些列有损国家形象的行为,降低了效能。

2. 管理体制不合理。

管理体制是对工作内容的规定。十七大召开以来,管理体制得到

了进一步改革,是管理体制能够适应我国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段,新的管理体制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完善。职能混乱,管理中频频出现职能划分错误、一些管理部门越俎代庖进行管理、一些工作没有人管理等现象; 公共项目建设不完善,存在不平衡

现象,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有较大差距; 职权划分不明确,交叉管理、跃层管理等得不到解决,降低了工作效率。

3. 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方法是在管理过程中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

取的技术、措施。管理方法灵活度非常高,正确的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

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不能死搬教条将其当做“工具”使用。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对的关注度加强,要求越来越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明显加大,传统的管理方亟待创新。目前的工作人员无法改正以前形成的命令型工作模式; 工作透明度过低,处理事务仍采用老旧的流程(审批、通过或取缔)与公众互动性不足。这些都制约了当前社会下工作顺利的展开,限制了管理能力的突破。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管理模式的改进策略欧洲一些国家较早的应用了新公共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我国可以引进其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取其精华,使其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管理工作的展开。

1. 转变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的先进与否决定了管理的方式,对效能的发挥有较大的影响。要想喜欢边管理理念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树立服务理念。在企业管理中有一句话“顾客是上帝” ,而新公共管理也强调以人为本,服务应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管理者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抛弃管理者的身份,转变思想,增加的亲和力,把人民视为顾客,不让“为人民服务”只是一句口号。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意调查人民需求,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还应建立反馈机构,接纳民众意见,让公民也参与到某些决策中,并让公民对的服务做出评价,促进不断完善自我。另外,工作人员应该变传统的作风,尽量走到群众中间,与群众展开互动,尤其是各层领导,更应培养自身服务观念而不是作威作福。

1.2 树立市场理念。管理应借鉴市场机制,开展岗位之间的竞

争,继而扩大到间的竞争,竞争服务水平、管理措施、服务质量等。开展公共事业时应具有商业眼光,展开招商投资,降低服务成本,为国家节省开支。通过招商,与企业展开合作,并通过取长补短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服务样式的多样化,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而企业中的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如果被所用也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1.3 树立质量理念。新公共管理要求对工作进行控制和评估,更加重视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因此工作人员应树立“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改变传统管理体制中重过程而轻结果,只要求数量而不要求质量的理念。通过对工作的评估,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提高服务水平。

2. 加强深化体制改革。

2.1 转变职能。新公共管理模式要求职能重新定位,强调的作用更应该是一个舵手而不是划桨者,负责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而不是“萧规曹随” 做一个执行者,的职能转变同样应以市场为导向,划分清楚、市场、社会各自的职能,防止出现越位、空位等现象。

2.2 推进组织结构改革。新公共管理要求用最新的组织理论对结构进行优化与改造,使管理体制能适应改革下的社会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减少管理深度、扩大管理宽度。建立信息平台,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使能第一时间收到外界的反馈信息。另外,地方应于中央进行合理的权利划分,建立起平衡的关系。

2.3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由于公共服务属于非盈利行为,没有企业的参与自然不存在竞争,这就导致了服务人员工作热情不高,服务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点,新公共管理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使公共服务带有市场色彩,打破了的垄断地位,增强了竞争。通过各方的竞争运

营,服务更加多样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同时也降低了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减轻了财政负担。

3. 创新管理方法。

3.1 积极改进管理方法与技术。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引入管理中是新公共管理强调的,但是并不能全盘接受这些方法,取其精华,如科学管理、重视客户反馈、绩效审核、成本控制等。通过改进,使之能为管理所用,建立符合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如部门的考核机制(包括绩效考核、目标考核),服务成本测算等,提高办公效率。

3.2 建设电子化。将管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融合,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改革,创新管理方法等。通过互联网,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为扩大管理宽度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建设电子化,使政务处理电子化与透明化,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民众对的关注度,使民众拥有应有的知情权。

四、结语总而言之,西方对新公共管理模式应用的成功为我国管理模式的改进带来了可借鉴的经验,我国在改进时应学会区别对待,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加以完善,脚踏实地的完成我国管理模式的改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